毕业设计(论文)-《金属和金属材料》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制作及使用.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44989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4.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金属和金属材料》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制作及使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毕业设计(论文)-《金属和金属材料》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制作及使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毕业设计(论文)-《金属和金属材料》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制作及使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毕业设计(论文)-《金属和金属材料》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制作及使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毕业设计(论文)-《金属和金属材料》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制作及使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金属和金属材料》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制作及使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金属和金属材料》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制作及使用.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金属和金属材料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 的 制作和使用 学学 院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专专 业业 化学 年年 级级 2005 级 学学 号号 姓姓 名名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成成 绩绩 2 2009 年 5 月 10 日 i 目目录录 摘要摘要.1 关关键词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1.前言前言2 1.1 研究的背景.2 1.1.1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2 1.1.2 创造性实施新课标的强烈要求.2 1.2 国内外课程资源包开发研究的现状.2 1.2.1 我国课程资源包开发的现状.3 1.2.2 国外课程资源包开发的现状.3 1.3 课

2、程资源包开发的意义.3 1.3.1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1.3.2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4 1.3.3.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5 2化学化学电电子子课课程程资资源包开源包开发发的理的理论论基基础础5 2.1 课程资源.5 2.1.1 课程资源的界定.5 2.1.2 课程资源的分类.6 2.2 化学课程资源.7 2.2.1 化学课程资源的界定.7 ii 2.2.2 化学课程资源的分类.7 2.3 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8 2.3.1 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含义.8 2.3.2 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特点.8 3化学化学电电子子课课程程资资源包的开源包的开发发9 3.1 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

3、开发原则.9 3.1.1 开放性原则.9 3.1.2 经济性原则.9 3.1.3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9 3.1.4 针对性原则.10 3.2 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开发步骤(以第八章内容为例研究).10 3.2.1 课程标准分析.12 3.2.2 教材分析.13 3.2.3 教学设计.14 3.2.4 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17 3.2.5 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19 4.化学化学电电子子课课程程资资源包的使用源包的使用20 5.问题问题及思考及思考2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4 附附 录录.25 致致 谢谢.39 1 金属和金属材料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 制作及使用 XXX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4、,重庆 400715 摘要摘要:本文对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文章在对国内外课程资源研 究的概况综述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理论思辨方法对化学课程资源进行了界定、分类并且提出了 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概念和特点。在此理论基础上,笔者以金属和金属材料一章为例,首先进行 每个课题课程资源的开发,然后将有使用价值的课程资源进行了筛选整合后,利用 AutoPlay Media Studio 6.0 软件打包成容量大、内容丰富的电子课程资源包,以给广大初中化学老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课程资源;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开发;利用; The Exploitation and

5、 Utilization of Chemical Electronic Curriculum Resources Bundle of the Chapter“Metals and Metallic Materials” He Liming The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about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lectronic curriculu

6、m resources bundle was done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After analyzing the sit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home and abroad, the author gave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definitions and the classifications of the curriculum resource and the concep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ronic curri

7、culum resources bundle. Based on the forming theory, the author, taking the contents of the chapter-“metals and metal materials“ as an example, packaged them into the electronic bundle using the software- AutoPlay Media Studio 6.0 after the selec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valuable curriculum re

8、sources, so as to provide a guidance and reference to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ers. Key words: Curriculum resource;Chemistry curriculum resource bundle;Exploration;Utilization; 1.1.前言前言 2 1.11.1 研究的背景研究的背景 1.1.11.1.1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 2001 年 6 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同时,教育

9、部制订 了义务教育设置实验方案以及义务阶段 24 个科目的课程标准 。2001 年 9 月, 教育部在全国分布了 38 个实验区,这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 首先,课程改革要求突破“教材”的概念局限。总体上讲,在这次改革之前,教 学大纲和教材是唯一的,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同学获得知识,教材就可达到这个目的。 而课程改革后,教学大纲变成课程标准,教材变成了课标下的“一标多本” ,成了课程 资源的一个部分。例如,根据教育部 2001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我国现在有三个版本的教材,分别是人教版,苏教版和鲁教版。新的课程标准除了 知识和技能外,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

10、价值观的培养也成了课程目标的重要追求。 这样的目标,光靠教材的概念很难涵盖,仅有新教材的做法很难达到。 课程资源概念的及时提出是突破传统教材概念局限的有利支持和保障。课程资源 的开发要求教学不能只盯一本教材,而是要看课程目标本身需要选用哪些适合于学生 的课程资源,反映了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的新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课程目标的新的要 求。 1.1.21.1.2 创造性实施新课标的强烈要求创造性实施新课标的强烈要求 现在新课标的实施中出现了一些困惑,明显与缺乏课程资源的意识和技术有关1。 比如,有的地方和学校把地方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建设仅仅理解成编写教材,甚 至热衷于编写和出版所谓的“校本教材” ,

11、缺少基本的课程资源的意识和思路,偏离了 课程政策的方向。又如有的老师说,课本编的内容太少,我二十分钟就讲完了,怎么 办?这也是缺乏课程资源的表现,不知道教师不仅可以在内容上加以丰富和补充,而 且还应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丰富和补充;还有老师说课本内容这么多,课时不够,这 也是课程资源意识不明确的表现。实际上,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 的实际,有选择地安排教学内容,可以去选择、去整合。当然,这个判断的前提是课 程标准和教材对于教学的基本要求应该作出具体而明确的界定,泛泛地要求老师去 “用教材教” ,操作性不强,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讲恐怕是过于苛刻的要求。所以,无论 是课程管理、教材编制、课程

12、评价还是教学方式的变革,都应该融入到课程资源的意 识、观念和策略,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和健全发展服务。 1.21.2 国内外课程资源包开发研究的现状国内外课程资源包开发研究的现状 3 1.2.11.2.1 我国课程资源包开发的现状我国课程资源包开发的现状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起步阶段,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受到重视。2001 年 6 月,我国 教育部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首次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 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2001 年 7 月“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写进全日制义 务教育课程标准。我国现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工作有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研究 起步较晚、人力有限,再加上

13、贫困地区财力不足,目前我国课程资源整体上还很薄弱。 表现为课程资源结构单一,在开发主体、内容设置、基地、条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笔者通过收集和查阅相关教育类资料,发现我国目前对于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这方面的著作较少,开展研究也不多。以下这些例子中作者只是从某一方面对化学课 程资源进行了论述:王莉梅、翁之望、尹晓莉探讨了初中化学新课程资料源的开发与 建立;陈红提出化学实验室是宝贵的化学课程资源;东北师大李秋媛的学位论文高 中化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实验课程资源的研究更为全面;杜惠蓉论述了 农村中学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黎良枝提出要重视挖掘与利用新闻中的化学课程 资源;戴志群主张构建化学

14、教师个人课程资源;杨绍兵、姜维萍探讨了自主探究式学 习方式下化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全面论述化学课程资源的专著仅有:山东师大田兆清 的学位论文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仇忠海主编的化学课程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目前国内关于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开发的理论研究几乎没有。 1.2.21.2.2 国外课程资源包开发的现状国外课程资源包开发的现状 目前国外特别是像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多种资源如学校的时 间、空间、环境、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以及社区、地方和家的人力、物力、观念、政 策等的完善、开发和有效利用,对于课程资源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有比较早的 认识和研究。如美国课程专家泰勒,早

15、在 20 世纪 40 年代就在其代表性著作课程与教 学的基本原理中多处论及课程资源,并从现代学校教育视角出发确定了课程计划的三 种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2。但国外对 于课程资源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而主要是将课程资源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而融合在课 程各个部分中加以研究。一般按照编制课程和教学计划的要素将课程资源研究分为四 个领域,即课程目标资源、学习经验(课程内容)资源、组织学习经验(教学方法)的资源 和制定评价计划的资源3。 1.31.3 课程资源包开发的意义课程资源包开发的意义 1.3.11.3.1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美国心理学家

16、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智能的个体,都有 发展空间,或语言智能、或音乐智能、或动作智能、或交往认识智能,或拥有多项智 能,科学的学习也是如此。所以,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开发对学生具有独特的价值, 大量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课程资源对学生各项智能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资源包里的 课程资源具有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特点,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 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资源包的利用过程,也即促进学生走出课本、课堂和学校的过程,从主观世 界走向客观世界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与接触到更加丰富的物质世界与社会, 认识到更加全面的课程知识,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探究知

17、识,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广博的课程资源利用,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 到获取知识渠道的广阔性,呈现知识的多样性,同时通过课程资源包的利用不断培养 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人 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提高。因此,课程资源包的建设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全 面发展方面甚至比辅助于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价值更大,意义更加深远。 1.3.21.3.2 提升教师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 一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的素质状况和传统权威提出了挑战。各种课程 资源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原本被称为“活字典”的老师的“师道尊严” 面临挑战,

18、同时,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也不断缩小,以往的老师对学生的控制对立关系 演变为平等对话的朋友关系。另一方面,实际运用课程资源包是教师主题选择、开发 和利用的结果,当教师缺乏这种开发意识,这些课程资源就会处于一种被忽视、被闲 置的境地。所以对那些长期以来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的老师,如何开发课程资源以及 将其打包为具有教学参考价值的资源包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 所以,开发课程资源包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把握课程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和课程内容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的 能力,利用广泛的渠道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方法与策略的能力,利用课堂空间和 教学

19、时间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率的能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能力。 还包括课程教材的个性化加工、处理和使用、二次开发的能力,整合各种环境因素、 课程要素服务于教学的能力,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欲的能 力等。课程资源包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过程,既是整合各种资源与要素辅助教学的过程, 5 又是完善课程体系、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过程,还是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服务于 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因此,通过课程资源包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促使教师掌握先进 的课程理论,增强课程资源包开发意识,成为编制、组织、实施、评价课程资源包的 主人。 1.3.3.1.3.3.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

20、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是围绕着“三中心”进行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就可以成 功地完成一堂课。化学课堂上老师讲实验,在黑板上画实验.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之 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是极其有限的,主要集中在课程教材的呈现和教师的课堂 传授。课程资源及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和利用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来自教 材,也来自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各种媒体及日常生活,即凡是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信 息,经验、感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享对学生学习的意义非常大。与过去那种 只关心知识点、难点、重点的学习过程相比,学习的经验、感受、见解、智慧、问题、 困惑等都成了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问题和

21、困惑受到重视,教学由教师控制课堂的 预设过程变成了师生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过程,后来的先行模式变成了一个动态生 成的过程,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 而且,课程资源包中的资源所体现的潜在性和多样性能把学生学习的时空范围扩 展, 从课堂内到课堂外, 从校内到校外, 这些课程资源都有效地改变了以往师生单向 的知识传递方式, 形成了全方位的、多元化的学习渠道。在课程资源包视野下以往训 练灌输、机械接受的状况发生了变化, 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成为可能。这样, 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世界的沟通与衔接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具有了充满了自主建构、意 义建构的气息,并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问题给予了重新解读,

22、 实现了从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到“谁的知识最有价值”和“怎样获得的知识最有价值”的跨 越和拓展。 2 2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开发的理论基础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开发的理论基础 2.12.1 课程资源课程资源 2.1.12.1.1 课程资源的界定课程资源的界定 课程资源,英文原文是curriculum resource,国际课程百科全书作为专门字条进行 收录。课程资源作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人, 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解释,具有代表性的阐释有如下四种(见表): 6 序号学者阐释角度定义 1 吴刚平课程的形成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2 徐继存课

23、程编制过程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 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3 范蔚教育价值富有教育价值、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学校课程的各 种条件的总称。 4 范兆雄课程活动课程资源是指可能进入课程活动,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 或支持课程活动进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一切。 表1 课程资源的定义 Tabl.1 the representative definitions of the curriculum resource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各专家学者对课程资源的定义不尽相同,阐释的角度也 有所区别,但他们所指向的内容是一致的,即课程资源是一切“素材”和“

24、条件”的 总和。其中,吴刚平教授对课程资源的定义,得到了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认可,被广泛 引用。而且,上述对课程资源的界定,可以看出课程资源都具有以下特质:一是课程 资源具有教育性;二是课程资源并无特定的存在形式(即可能以任何形式存在) ;三是 课程资源的作用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2.1.22.1.2 课程资源的分类课程资源的分类 课程资源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划分标准的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分成以下不 同的种类: 按课程资源的功能划分,可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者都作用 于课程,前者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后者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程的实施范围 和水平。 按课程资源的存在形式

25、划分,可分为有形资源(显性资源)和无形资源(隐性资 源) 。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学具、计算机网络等以物化形式存在的资源。无形资 源则指校园文化、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经验等一些非物化存在的,但能够对教育学生起 到潜移默化作用的资源。 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划分,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包括学校的 基础设施、人文资源以及校内组织的各种活动等等。校外资源则指在校园以外的一切 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 7 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按课程资源的呈现方式划分,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资源。 文字资源指以纸张为载体的教学资源

26、,如教科书、教辅资料等等。实物资源指那些直 观、具体形象的以实物形式存在的教学资源,如教学模型、仪器、标本等。活动资源 指以各种活动形式存在的教学资源,如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 动等等。信息资源则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教学资源。 2.22.2 化学课程资源化学课程资源 2.2.12.2.1 化学课程资源的界定化学课程资源的界定 对于“化学课程资源”这个概念,当前学术界讨论地并不多,也没有一个公认的 定义,只是套用课程资源的概念来表达。 山东师范大学的田兆清套用吴刚平博士对课程资源的界定来理解化学课程资源, 将化学课程资源视为“化学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

27、的一切 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 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化学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 种资源。 ” 东北师范大学的李秋媛从课程资源的一种定义和分类出发,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 情况,提出“化学课程资源是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包括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 价等),为实现化学课程目标而可资利用的要素来源以及必要而直接的人力、物力以及 自然资源的总和。 ” 仇忠海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化学课程资源:“广义的化学课程资源是指 与形成化学课程有关的直接和间接因素来源及实施化学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狭义 的化学课程资源仅仅是指形成化

28、学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如化学知识与相关技能、探 究化学的方法、科学态度及价值观等)以及实施化学课程的直接必要条件(如学生、 化学教师、教室、化学实验室、有关化学的书籍等) 。 ” 比较这三种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三者都提到了化学课程目标。所有化学课程资源 的共同点之一应该是有利于实现化学课程目标,为化学教学服务。笔者结合吴刚平教 授对课程资源的阐释,将化学课程资源简洁明了地定义为在化学课程活动过程中,为 实现化学课程目标而可资利用的一切因素来源以及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2.2.22.2.2 化学课程资源的分类化学课程资源的分类 结合前文课程资源的分类和本文的研究需要,笔者按呈现方式对化学课程资源

29、进 8 行分类。具体来说可分为:文字类化学课程资源、实物类化学课程资源、活动类化学 课程资源和信息类化学课程资源。 文字类化学课程资源指那些以纸为介质来向学生提供化学课程学习所需的信息, 如化学教科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各种报刊等。 实物类化学课程资源指的是能用于为化学课程教学服务的各种自然资源、实验室 资源以及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如各种药品、建筑材料、合成材料等)。 活动类化学课程资源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的各种化学课程活动。如课 前老师发动同学所做的活动准备、化学课堂上老师组织的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有关 化学的社会调查和实践以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

30、等。 信息类化学课程资源指的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有 利于化学学习的课程资源4,它除了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外,还能培养学生 的信息素养,如各种教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程资源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 计研究学软件、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 网上化学教育信息资源以及广播和电视等。 2.32.3 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 2.3.12.3.1 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含义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含义 完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搜集,就要将其及时地整理加工,建立相应的电子课程资 源包。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建立就是要先把搜集来的大量化学课

31、程资源比如文字、 图片、动画、声音、影像等进行加工处理,某些图片要进行修改处理,某些声音、视 频需要重新剪接、编辑等。然后,把加工后的课程资源根据课题分类,把与某一课题 有关的各种素材内容编辑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以各单元的课题命名的化学电子课程 资源包。所以,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定义就是将收集到的相关化学课程资源,经过 资源处理、单元课题分类后,使用软件AutoPlay Media Studio 6.0打包形成的以课题命名 的资源包;5使用者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用,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从相应 的资源包中选择使用的课程资源。例如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利用“资源包”中自制的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

32、改进实验装置,能够更好的演示实验过程,成功率高,实验效 果好,达到初步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的教学目的。 2.3.22.3.2 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特点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特点 9 (1)形式新颖,界面美观 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突破了以往“资源文件夹”的概 念束缚,大胆地将课程资源进行包装,直观将课程资源展现出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 教学和学习的便利。而且电子课程资源包界面清新、简美,使用者点击不同的按钮可 以直接到达另一个页面,展现不同类型的资源包。制作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在电子资源包的界面上增添有特色的元素,例如,视频,图片,文字说明等等。 (2)一个文件,便于资源共享 电

33、子课程资源包只是一个 exe 格式的执行文件,所 以,方便在网络及其各学校流传,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分类明确,应用范围广 电子课程资源包的首页上分有四个板块,点击每个版 块就会到达这个板块的资源列表,点击每项资源,就会打开相应的文档或视频等。而 且同一课程资源在不同课程中会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因而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具有 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3 3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开发 3.13.1 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原则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原则 基于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基本特点,在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开发与利用时应遵 循以下一些原则: 3.1.13.1.1 开放性原则

34、开放性原则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 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 用的开放性包括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和途径的开放性。类型的开放性,是指 不论以什么类型、形式存在的课程资源,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应 是开发与利用的对象;空间的开放性,指不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城市的还是农村的, 中国的还是国外的,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应加以开发和利用;途径的开放 性,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局限于某一种途径或方式,而应探索多种途径或 方式,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协调配合使用。 3.1.23.1

35、.2 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 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具体包括开支的经 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和学习的经济性。 开支的经济性,是指用最节省的经费开支取得最佳效 果。时间的经济性,是指尽可能开发与利用那些对当 10 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空间的经济性,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 可能做到就地取材,不应舍近求远。学习的经济性,是指尽可能地开发与利用能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 3.1.33.1.3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 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程度因教育的地理环境不同而差别很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同 步,地

36、区间水平差异很大,因此化学课程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不同地区用于开发新 的课程资源的经济投入不同,这就更造成了课程资源分配的失衡。因此,化学课程资 源的开发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 3.1.43.1.4 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针对课程目标开发与利 用与之相应的课程资源。一般说来,每一种课程资源对于特定的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 作用和功能,不同的课程目标需要开发与利用不同的课程资源。但是,由于课程资源 本身的多质性,同一的课程资源又可以服务于不同的课程目标,所以,化学课程资源 的开发与利用就必须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分析与课

37、程目标相关的各种各类 的课程资源,认识和掌握其各自的性质和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开发与利用的针对性及 其有效性。 3.23.2 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开发步骤(以第八章内容为例研究)化学电子课程资源包的开发步骤(以第八章内容为例研究)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开发 的智慧,运用有效策略,才能使这项活动更高效,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图 1 是的 具体的开发步骤框图。 11 解读课标分析课题教学目标分析探究活动,找到方案解读课标分析课题教学目标分析探究活动,找到方案 分析教材 教学建议 分析教材 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设计 教 学 措施 设计 根据

38、学生现实发展水 平确定教学起点设计 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设计 教 学 措施 设计 根据学生现实发展水 平确定教学起点设计 开发资源开发资源 整合资源包 信息类化学课程资源 活动类化学课程资源 实物类化学课程资源 文字类化学课程资源 信息类化学课程资源 活动类化学课程资源 实物类化学课程资源 文字类化学课程资源 图 1 开发步骤 Fig.1 the steps of the exploration 一级 标题 二级 标题 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可供选择的学 习情景材料 12 表 2 第八章有关的内容标准 Tabl.2 the standards of the related contents

39、of the chapter 8 3.2.13.2.1 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结果的描述,是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 身身 边边 的的 化化 学学 物物 质质 金金 属属 和和 金金 属属 矿矿 物物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 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 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 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 用。 2知道常见的金属与 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 锈蚀的简单方法。 3知道一些常见金属 (铁、铝等)矿物;了解从 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 法。 4了解常见金属的特 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 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 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 的合金。 5知道

40、废弃金属对环 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 重要性。 交流有关日常生活中 使用金属材料的信息,或利 用互联网或其他途径收集有 关新型合金的成分、特性和 用途的资料。 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 性质。 调查当地金属矿物的 开采和金属利用情况,提出 有关的建议。 参观炼铁厂或观看工 业炼铁的录像。 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 中的铁还原出来。 收集有关钢铁锈蚀造 成经济损失的资料,设计实 验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讨论防止锈蚀的方法。 调查家庭金属垃圾的 种类,分析回收的价值和可 能性。 a.中国古 代金属冶炼的 成就和当代金 属材料的开发 利用 b.制造潜 艇、宇宙飞船 的合金材料 c.我国 重要的金属矿 物及其

41、分布 d.丰富 多彩的金属矿 物标本和图片 d.金属 的切割与焊接 f.制造自 来水管材料的 变迁 物物 质质 的的 化化 学学 变变 化化 认认 识识 几几 种种 化化 学学 反反 应应 1初步认识置换反应, 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 的一些现象。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 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 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酸溶液、 盐溶液分别跟金属发生置换 反应的规律。 中国古代 的“湿法炼铜” 13 果统一的要求,它非常清晰地阐述了学生在学校期间应该掌握的特定知识、技能和态 度。本文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 的第八章的部分 内容为例进行

42、研究,且该书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 验稿) (以下简称标准 )所编写,下文将对标准中有关第八章的研究内容进行 分析。 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其中内容标准是 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5 个一级标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 元)构成。第八章的内容是根据一级标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金属与金属矿物” 和“物质的化学变化”中的“认识几种化学反应”6改编而成的,具体如表 2 所示。 案例:课题 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程标准分析 根据上表,这个课题有关的内容标准包括四条: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 矿物;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

43、原出来的方法;3. 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4. 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下文对每条标准进行分析。 “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这是标准提出的最基本的知识与技 能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题之前需要对常见的金属矿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达到这个 教学目标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老师在课前组织学生采集矿石,并在课堂上进行展 览;教师(或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金属矿物的图片和资料。这个标准相应的“活动 与探究建议”是“调查当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金属利用情况,提出有关的建议” ,教师 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外,走进社会,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的资源,进行一个调查活动。 “了解从铁矿石中将

44、铁还原出来的方法”是基于学生已经对金属矿石,尤其是最 熟悉的铁矿石的认识提出的目标。根据相应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教师可以通过课 堂演示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 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活动“参观炼铁厂或观看工业炼铁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我国 的炼铁技术,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的。 要达到“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的教学目的,学生必须知道“金属锈蚀 的条件” ,在“建议”里已经给出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实验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然后在这个实验讨论的基础上再探讨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 “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

45、的重要性” 说明为了更好地利用金 属资源,我们不仅采取保护措施,更要对废弃金属回收利用。这一点达到了标准 14 中“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教学目的。 3.2.23.2.2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在课程标准分析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教材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与研究。这项实 践活动有助于把握、领会教材的精髓,找到具体的教学方法,从而开发所需要的化学 资课程资源包。 案例:课题 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材分析 本课题在学生熟悉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用途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介绍 了地球上和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

46、算、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环境 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除了“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其它内容在课程标准中都有所体现。 教材由常见的金属矿物照片以及资料引入,简单介绍了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 情况。而全世界使用最多,应用最广的就是铁,因此,教材很自然的转入到对铁的冶 炼的讨论中。 “铁的冶炼”是本课题的重点。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炼铁的实际情况结合例题介 绍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 起,使学习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是一类在实际生 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计

47、算,应使学生了解它的价值,主动参与学习。讨论这一类计算 题的解法时,关键是归纳出解题思路:即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都是纯物质的计算, 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可以视情况进行课堂练习,当堂讨论和 评析一些错误的解法以及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金属资源的保护”重点是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内容。精心 策划和组织好有关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活动与探究”内容。教材中的图 8-23 提示了 铁钉锈蚀条件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在一个星期前就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探讨 该实验的设计方案,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出多种方案,允许多种方案同时试验, 以小组或个人等多种方式活动

48、,同时要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在实验的基础上,可以由 各小组或个人展示他们的实验情况,并汇报探究的结果。讨论是在各组或个人已有初 步结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这些结论的辨析、归纳是很重要的。从反应物的角度 分析,铁钉锈蚀的条件需有水蒸气和氧气等。教材中给了思考金属腐蚀条件的思路: 15 要有能够发生反应的物质,反应物要能互相接触,生成物不会对反应起阻碍作用,等 等。同时给出了防止金属腐蚀的思路:如果破坏金属腐蚀的条件,使它们不再具备腐 蚀的基础,就能防止金属腐蚀。利用这些思路组织好讨论,由学生自己提出铁制品的 防锈建议,并将它应用于自行车构件防锈措施等实例上接着教材中以图示的方法给出 了一些矿物可

49、供开采的年限,形象地说明了金属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以及金属资源保 护的重要性。教材中简要地介绍了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合理开采矿物等保护金属资 源的措施。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是每个学生都随手可做的事情,可结合本课题末的 “调查与研究”,使学生了解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并积极主动地去做。 3.2.33.2.3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的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教材所承载教学内容的有效传授,如何 转化为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都需要在课堂教学前编制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案。这个过 程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学案进行课程资 源的开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笔者只在正文部分列出课题 3 第一课时的教学 设计,其它课题的教学设计见资源包部分。 案例:课题 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常见金属矿物的照片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