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徐州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研究.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94656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徐州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徐州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徐州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徐州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徐州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徐州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徐州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存档日期: 存档编号: 本科生毕业论文徐州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研究论 文 题 目:姓 名: 学 院: 城市与环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专 业: 地理科学 年 级 、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江苏师范大学教务处印制徐州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研究摘要:徐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是淮海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之一,尤其在是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徐州的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本文基于徐州近15年的相关城镇化数据,分析城镇化的相关概念与内涵;对徐州近15年来的土地城镇化速度和水平与人口城镇化速度和水平进行比较,得出徐州在最近15年中土地城镇化水平远远高于人口城镇化水平,两者表现出明显的不

2、协调性。同时总结出徐州当前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的部分原因以及一些合理相关的治理策略。关键词:徐州;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协调度模型Study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Xuzhou city lan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Abstract: Xuzhou cit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Jiangsu Province, one of the core city of Huaihai Economic Zone, especially i

3、n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urbanization leve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town of Xuzhou nearly 15 years of dat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ization; comparison of Xuzhou nearly 15 years of lan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urbani

4、zation rate and level of speed and level, come to Xuzhou in the last 15 years in the land urbanization level is far higher than the level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the two dont show obvious coord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summed up the Xuzhou part of the current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ags behind

5、 the land urbanization and some reasonable related treatment strategies.Key words: Xuzhou;land urbanization;population urbanization;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目录0引言11研究区概况12城镇化的内涵22.1土地城镇化的内涵22.2人口城镇化的内涵23指标系统构建与评价方法33.1指标系统的构建33.2研究方法33.2.1数据来源与标准化处理33.2.2 协调性测定方法的确定33.3 数据处理34成因分析64.1城市的发展推动了土地城镇化的

6、发展64.2户籍管制是人口城镇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64.3城市经济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土地城镇化的发展75研究建议7参考文献830引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有着“城市化”和“城镇化”两种说法,但是在实质的内容上两者没有什么区别。虽然在 1982年的“中国城镇化道路问题学术讨论会”上,明确的表示城市化与城镇化为同一概念,但是目前主流的“城镇化”的提法可以引起对“镇”的重视,防止片面发展大中城市的倾向1。但对于具体的城镇化的水平指标的评价上看,目前存在很多种评价分析方法。最常见的就是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判断标准。从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上来看,这种单一的人口指标标准是不能完全的解释

7、当地城镇化水平的。这样说一共有两个原因:一是城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仅有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有产业结构的改变;二是仅仅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解释城镇化水平显得以偏概全,仅仅反应了城镇化中的人口数量情况。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划分城镇化的标准,但是这一标准忽略了城镇化的地理区域概念,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很产生只有经济指标做主导的现象,脱离了城镇化的地理概念。同时,在国外还有部分学者提出使用一系列公共设施的占有和享用比率作为城镇化的评价标准,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一标准忽略了人口比例这一指标,偏离了城镇化的概念;另外有相关学者提出对于城镇化的评价标准依据于绿化和教育等。以上提出的四种方法都多少

8、有着各自的弊端,有的忽视了城镇化中人口的所占比例,有的忽视了土地占用面积的变化。并且,相当一部分的专家学者都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了比较发达的大区域,很少以经济发展在全国并未做到名列前茅的单独的市-徐州为研究重点。经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徐州,在发展的过程表现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整个城市的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分析徐州的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可以预测和指导徐州未来城市发展走向,为徐州的发展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和策略,起到加速徐州的城镇化发展速度,提高城镇化质量,从而进一步促进徐州的经济发展,形成一个可靠的良性循环。本文使用以下两个指标土地城镇化指标与人口城镇化指标,选取指标具有

9、代表性与合理性,可以通过相关的计算方法来判定徐州城镇化的发展的协调度类型与发展特点。并探讨造成的原因与相关因素,并找到解决方法和处理意见。1研究区概况 徐州,介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 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江苏省省辖市,淮海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迅速。地处江苏西北部,华北平原的东南部,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长江三角洲北翼,“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线和京沪线两条重要的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徐州四通八达,素有“五省通衢”的美称。徐州总面积为1125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037平方公里。平原地

10、形占主体,约占总面积的90%以上。现辖5区(云龙区、鼓楼区、贾汪区、泉山区、铜山区)、3县(睢宁县、沛县和丰县)、2县级市(邳州市和新沂市)。根据2014年的统计结果,徐州户籍人口960万人,常住人口1016万人,建成区人口326万人。徐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矿产资源富集,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在徐州市近年的发展中,伴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融入与城市的扩张,徐州出现了城市人口数量增多与城市建成区面积迅速增大的现象。因此徐州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具体问题表现在因为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导致部分土地利用不合理;同时外来人口的流动性偏大,出现了城市人口拥挤等现象,体现出大多数发展

11、中城市的弊端和缺陷。因此研究徐州市的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意义重大,可以同样回答很多中小型城市所面临的困境。2城镇化的内涵对于城镇化的定义,目前有很多不同的版本。首先人口学理论上对城镇化的理解表现为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就是城镇化的过程。此过程往往表现出城镇数量的增加或者是单位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其次的经济学理论上认为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此过程是因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变与升级,调整了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比例。最后社会学理论认为,城镇化是人们生产生活习惯的转变过程,伴随着大量的人口涌入城镇之中,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习惯一定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就是城镇化的直接体现2-6。传统的城镇

12、化统计上,主要是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城镇化的统计指标,显然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样的一个统计指标有失偏颇。因为伴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的加快,非农业人口不再是当地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直接代表。在现实中,很多地区有着大量的流动人口,部分流动人口会出现长期居住但是没有取得当地户籍的情况。在当地的统计中,因为没有取得相应的户籍,所以不列入非农业人口的统计中。同时,有的地区城镇发展速度较快,出现城镇规模的扩大,但是在人口统计的时候,可能出现统计部门依照地理位置作为指标,忽视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边缘地带人口,造成了统计数据的不合理等一些了问题,阻碍了政府部门的相关城镇发展的决策。以上的关于城镇化内

13、涵的表述是基于传统的概念性表述。目前,主要把城镇化分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两大类。在实际的应用中,会根据不同研究类型的需要,从不同的一年就角度,选取不同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相关的城镇化问题。2.1土地城镇化的内涵土地城镇化是城镇化的表述方法之一,土地城镇化是指建成区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土地城镇化反应的是研究区用地面积的变换。根据陈春7等人的研究,土地城镇化是城镇化的载体。因为无论是城市经济的发展还是城市建设规模的发展,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土地城镇化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会出现大量外来人口的融入,提高了对居住于工作、建设用地的规模,推动城市建设规模的发展。在实际研究中,从土地城

14、镇化的时空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研究区土地的变迁过程。并且从这一过程的背后总结出相关色因素与机制:人口因素、经济因素与制度因素等,可以推演当地城镇的发展方向与规模趋势。所以,对于土地城镇化的定义不应该只是不仅仅指建成区面积的扩大作为评价指标,还应该包含跟多的相关指标要素。从众多不同的指标体系上研究土地城镇化的发展,为未来的城镇发展指明了道路。2.2人口城镇化的内涵 人口城镇化就是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转移的过程。首先,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其次,原有的产业结构发生改变,当地的主要产业结构的发生改变,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体逐步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体转变;最后,当地人群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

15、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如果没有人,一切都将会是空谈。因为人口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原先的城市规模将会进一步的扩大,人口城镇化推动土地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主体,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城镇化,单一的土地城镇化不是真正的城镇化。城镇化使利用程度和利用方式也会发生相对应的改变,表现为更高效率的土地结构形态以及更集约的空间配置的逐步成型。人口城镇化对于城镇化的意义重大,是城镇化的最终目标,追求城镇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只是城镇化的实现手段,不是城镇化的最终目标10。如果说,土地城镇化是城镇化的“外衣”,那么作为城镇化最终目的的人口城镇化就是城镇化的内涵。在现实的生

16、活中,存在部分地区片面的追求土地城镇化,大肆的扩建城镇面积,追求数字上的城镇化,忽略了城镇化的真正内涵与核心的人口城镇化。这种做法显得舍本逐末,单一的土地城镇化会带来诸如资源浪费等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为以后城镇的发展带来隐患。3指标系统构建与评价方法3.1指标系统的构建根据上文,主要是从解释城镇化的内涵和概念出发,详细的解释了不同学科对于城镇化的不同定义和评价方法。选取的参考指标为土地城镇化指标与人口城镇化指标,他们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可以详细的描述研究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同时这两个指标数据也是最为合理与计算的数据,计算结果可靠。3.2研究方法3.2.1数据来源与标准化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主

17、要来自于徐州统计年鉴(19962013)。3.2.2 协调性测定方法的确定 通过半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概念进行了解释,现在将选取合理地评价指数来评价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这两者的联系将被定量分析。通过下述方法,定义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指数为: (公式1)其中,建成区人口的增长率用l代替,城镇建成区的增长率用t代替 ,Ctl就是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指数8。通过上述公式可以看吃,Ctl取值在0到1之间。只有在l和t 相等时,Ctl的值为1,表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最高; 当 l、t异号,但绝对值相等时,Ctl= 0,表示两者发展关系为最不协调

18、; 当Ctl不等于0或者去的时候,表示协调性在一个评价范围内,当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增长速率靠近时,Ctl值越高。本年增长率=(本年数值-上一年数值)/上一年数值。3.3 数据处理 通过徐州市统计年鉴,找出近15年来徐州的城镇人口数量和城镇建成区面积,进行标准化处理,统一单位,人口的单位统一为万人,建成区的面积单位统一为平方公里,相关数据进一步进行考证,选取合理值后,统计为一下表1以及拆线图(图1)。 表1徐州建成区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年份建成区人口(万人)建成区人口增长比例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增长比例Ctl1999152.410.0067.60.040.762000160.610.

19、0571.70.061.002001162.540.0177.90.090.802002164.550.0181.90.050.852003167.330.0289.10.090.832004167.420.0096.80.090.712005179.870.071180.220.902006181.610.01127.10.080.792007182.930.011600.260.732008184.40.01186.60.170.742009186.220.01205.60.100.772010312.720.682390.160.852011315.670.012490.040.8520

20、12320.830.022530.021.00 2013326.360.022530.000.71 图1 城镇化协调度 表2徐州城镇化类型 年份Ctl协调性类型协调性亚型19990.76不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型20001.00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型20010.80不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型20020.85基本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型20030.83基本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型20040.71不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型20050.90基本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型20060.79不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型20070.73不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型20080.74不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型20090.77不协调土地城镇化滞后型2010

21、0.85基本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型20110.85基本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型20121.00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型20130.71不协调土地城镇化滞后型 表3 Ctl 数据对应城镇化类型Ctl协调性类型t与l的关系协调性亚型0.9Ctl1协调lt人口城镇化滞后型0.8Ctl0.9基本协调lt人口城镇化滞后型0Ctl0.8不协调lt人口城镇化滞后型 从上文的Ctl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最近的15年,徐州建成区的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表现出动荡发展的特性,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人口城镇化发展速度,表现出很高比例的不协调性,尤其表现在1999年,2001年,2004年,2006年2009年和2013年

22、,相关数据协调指数完全低于0.8,处于发展不协调状态,两者间距离协调程度还是任重道远。从年份上分析,1999-2008年,十年的时间里徐州的城镇化类型直接表现为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的现象。城镇化类型也是人口城镇化滞后型。2009时期,徐州经济开发区12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大量的建设项目上马,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徐州建成区,建成区人口数量激增,当年及次年,徐州建成区人口数量增长速度特别快,表现出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快于土地城镇化的现象。外来人口的大量进入一方面促进了徐州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同时进入的人口对于住房、交通与生活空间的要求也进一步的加快了土地城镇化的发展。所以出现了在2012年土地城镇

23、化的发展速度再次赶超人口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表现为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发展过程。徐州虽然在2009年年度人口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快于土地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但是在总体的宏观上,还是表现出人口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现象。综上,徐州的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呈现出不协调性。4成因分析 城镇化是指农村居民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化过程,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建成区扩展、景观和社会以及生活方式的城市环境形成。所以,人口的城镇化才是城镇化的根本目标,作为城镇化的前提条件和载体的是土地的城镇化。但是,徐州的城市化进程出现了人口城镇化大大落后于土地城镇化的现象,诱发

24、了很多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本部分将基于合理地分析解释产生这一问题的大致原因。4.1城市的发展推动了土地城镇化的发展 近年来徐州市发展速度较快,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建成区面积显著增大,从而带来了的就是土地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较快。根据前面的概念,因为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城镇化,而城镇化直接推进的就是土地城镇化,表现为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快速扩张,从而带来大量的人口涌入城镇,带来人口的城镇化。徐州市的的发展道路和上述过程是一样的,都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建成区面积的扩大,从而提高土地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进一步提升人口城镇化。但是,徐州的发展也表现出以下的一个特点-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太快,直接体现在城市面积的

25、快速扩大和城市发展规模的扩大,因为土地城镇化发展过于迅速,导致了对于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带动了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又因为人口的涌入城镇呈现出的是“候鸟式”的迁入方式,所以出现了土地城镇化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9。徐州市政府近年来也注意到相关问题,开始逐步放缓土地城镇化的脚步,力图让城镇化的发展回到协调的轨道上,使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4.2户籍管制是人口城镇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政策的放松和制度的改革能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还存在户籍制度。在相关的人口统计上,目前在我国的人口统计口径上,如果没有取得相应的户籍,只能够纳入到常住人口的范畴。当先人口的迁移方式不是“

26、定居型”而是“候鸟型”的迁移方式 11。在相应的人口发展与统计过程中,户籍成为统计的一大障碍,伴随着徐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徐州,对于外来人口居住的统计没有一个合理完善的标准,比如有的人在徐州年居住时间超过是十个月以上,完全可以纳入常住人口的统计范畴。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因为在一定限度上计划生育限制了城市居民数量上的自然增长,人口城镇化的人口数量主要来源于外来人口的涌入,而计划生育政策中提出的一胎化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城镇化人口德自然增长。同时,因为现在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城市的建设规模逐渐的扩大和发展的加快,大量的城镇边缘化地区的人口纳入到城镇化

27、的过程之中,但是在具体的统计上,部分地区还是处于非城镇化地区,在统计的时候往往就会产生混乱,造成很多不合理的影响。4.3城市经济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土地城镇化的发展 城镇化的发展是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经济上来看,伴随着徐州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老城区的改造、新城区的建立与城区边缘地带的转化的同时,还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改变,表现为改变了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相应的产业结构。所以在对于城镇化的发展上,经济直接的推进了土地的城镇化,而对于人口的城镇化的推进,则显得“润物细无声”的缓慢进行。同时,人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缓慢曲折发展的过程。因此,人口的城镇化会表现出与土地城镇化发展

28、相反的一种状况就是在土地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时候,人口城镇化的发展会落后于土地城镇化的现象。2009年徐州上台一大批建设项目,带来大量的人口涌入徐州的建成区,同时推动了徐州建成区面积的扩大,从而推动了徐州的城镇化发展。 5研究建议上文在先详细的解释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定义后,经过数学演算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度模型。观看最后的折线图可以看出,从1998年后徐州的人口城镇化发展速度与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都是在快速持续的发展,尤其是在2001年以后的时间,人口城镇化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并且一直保持领先,发展速度非常快。从最后的结果可以看出,徐州市城镇化发展体现出非常明显的不协

29、调性。根据本文的最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相关建议:(1)从土地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健全城市用地审批机制,严格限制城市的扩张速度,坚决抵制城市不合理的超前发展,放缓城市的扩张速度,稳步提升城市的城镇化质量,对于处在必要环节之中的城市扩张的土地变更,要慎重考虑,统筹土地城镇化水平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合理布局;其次对于已经转变为建成区的土地,要展开审查机制,对于部分严重的扩建行为,要及时的制止和责令整改,明确土地类型,对于恶意违反规定的行为,要依照相关的法律依法追究相关责任;最后,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土地产出产值,调整当地的一二三产业结构体系,提升城市竞争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照管环境和生态效益,通过科技的提升

30、带动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回归到协调的轨道上。(2)从人口的角度来看,首先要统一人口普查的统计标准,不能够单单的追求文字上的人口城镇化,如只注重户籍的城镇化,完全忽略土地等相关因素的存在,或者是把边缘地带的人口强行城镇化,只是为了赢取数字上的好看,这种做法是不科学不合理地;其次要注重人口普查的合理性,在人口统计普查的时候对于外来常住人口,要区分对待,如一年常住徐州十个月,即使没有取得建成区的户籍,在标注的很详细的情况下,也可以算作是建成区人口,从而可以更方便的制定合理地人口城、城市发展策略;最后,要注重产业人口比例,要协调当地区域的一二三产业人口的比例,如果完全片面的追求城镇化而破坏了原有的

31、合理地产业价结构比例,往往会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3)从经济的角度来说,首先要能够保证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 不能够因为要追求文字的城镇化而忽略了经济的发展,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要能够协调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协调发展的道路;其次,在对于经济的发展方向上要慎重选择,选取最为适合当地环境和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社会稳步前进;最后,制定合理的战略发展策略,统筹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全力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参考文献1王修达,王鹏翔.国内外关于城镇化水平的衡量标准.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2012 年 1 月;45,P34-45.2 .P2.,(),P3 刘

32、传江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P4 山鹿诚次城市地理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P5王振亮城乡一体化的误区.城市规划,(),P6 王家辉,孙娴.工业社会的勃兴.北京:人民出版社,,P7 陈春健康城镇化发展研究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P-8 范进;赵定涛;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经济学家 2012-05-05,p89-95、9 李明秋,郎学彬.城市化质量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软科学. 2010(12) 10国家城调总队福建省城调队课题组.建立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J. 统计研究. 2005(07)11 熊辉;李智超;论新时期中国特色城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3-09-26P1-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