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扬州混凝土搅拌站地基处理工程设计.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946696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扬州混凝土搅拌站地基处理工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毕业设计(论文)-扬州混凝土搅拌站地基处理工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毕业设计(论文)-扬州混凝土搅拌站地基处理工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毕业设计(论文)-扬州混凝土搅拌站地基处理工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毕业设计(论文)-扬州混凝土搅拌站地基处理工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扬州混凝土搅拌站地基处理工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扬州混凝土搅拌站地基处理工程设计.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扬州混凝土搅拌站地基处理工程设计 1. 概况1.1工程概况由中国十七冶筹建的扬州混凝土搅拌站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瓜洲镇,拟建工程主要包括搅拌系统和上料系统,高度为10.0m,二层框架结构,采用矩形基础,砌置深度为2.0m。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270kpa。拟建工程场地东临古运河,北接沿江公路,南侧和西侧为邗江化工厂为原瓜洲混凝土制品预制厂厂址。场地地势平坦,中部为原预制厂预应力张拉地坪,覆盖约30cm厚的钢筋混凝土,南北长约150m,东西宽约25m;场地中西部为一葫芦形水塘,水深约2.0m,东部和北部零星布置数栋一、二层平房。在宏观地貌上场地属于长江漫滩,微观地貌属于古运河河漫滩。1.2 地层及水文

2、地质条件 本次勘察查明,场地地层单一,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主要地层属第四全新统冲积饱和松散粉砂层。现分述如下:第层杂填土层(Qml):层厚均匀,约0.51.2m,主要成分是砼和砂浆碎屑、粗砂、粘性土,杂色,呈松散,稍湿状态,含植物根茎,最大揭露厚度为1.5 m。第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粉质粘土(Q4al):灰色、灰黑色,很湿饱和、软可塑软塑状态,主要成分是粉质粘土、粉土,局部夹粉砂和现代沉积的塘泥,场地内均匀分布,厚度约0.41.0m,该层为大气影响层,含腐植物。第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饱和松散粉砂层(Q4al):灰色、青灰色,饱和、松散状态,有震陷析水反应,由石英、云母等矿物碎屑组成,偶见灰白色风化

3、螺壳。场地均有分布,本次勘探未穿透,最大揭露厚度15.5米。工程地质剖面图见附录。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埋藏浅,平均埋深约为0.5m,水位起伏小,主要分布于第、层土中,含水量大,渗透系数各土层差别大,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通过蒸发和侧向渗流排泄;地表水源丰富,由古运河上游地表水汇集并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补给,主要通过侧向渗流向运河排泄。地表积水时间受汛期决定,集中在68月份。根据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质分析报告及邻近环境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1.3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详见表1-1 表1-1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孔号及土号ZK7-1ZK7-2ZK7-3ZK7-4Z

4、K7-5ZK7-6试样深度(m)2.52.655.25.357.07.158.99.0511.111.2512.812.95颗粒组成百分数0.075mm%50.251.058.257.850.150.2室内定名粉砂粉砂粉砂粉砂粉砂粉砂1.4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1.4.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本次勘察结果表明,场地无地下埋设物,场地和地基主要由可液化的粉砂层构成,需采取全部消除液化沉陷的措施后,方可进行本工程的建设。1.4.2岩土工程分析第层杂填土结构不均、松散(原路面经碾压较密实),差异大,施工时应剥除;第层粉质粘土层,根据钻孔揭露,埋藏浅、土层差异大,层厚及层底坡度变化较大,高压缩性、欠压密土,

5、承载力较低,工程特性较差,可以通过处理用作复合地基的桩间土;第层饱和松散粉砂,分布稳定,埋藏较浅,层厚较大,平均标贯击数N=8,承载力较低,属可液化土层,工程特性差,必须进行消除液化处理。根据统计,各层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压缩模量、渗透参数建议详见表1-2: 表12 土的性质地层编号岩土名称状态标贯击数压缩模量Es(MPa)渗透系数k(cm/s)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k(kPa)粉质粘土软塑软可塑3.08.010-680粉砂饱和松散86.08.010-41101.4.3场地地震效应根椐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规定,扬州市及所辖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6、值为0.15g(第一组);从场地土的性质判定,属于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类,属于对抗震不利地段。根椐场地土质和地下水埋藏条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判定,本场地有地震液化,015m液化指数大于15,属严重液化等级。2 工程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及方案选定2.1 方案可行性论证根据勘察初步判定场地第层饱和粉砂,平均标贯击数N=8,承载力较低,液化指数大于15,属于严重液化土层。工程特性差,必须进行消除液化处理。液化地基处理措施的基本出发点是改变它的内在条件,即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改善排水条件。常用的处理措施有:强夯法、振冲法、高压喷射法、电动化学灌浆法等,还可以采用桩基础中预制桩及灌注桩和近些年刚刚兴起

7、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其中强夯法虽然可以改善土的密实度,是土中颗粒重新排列达到防止液化的效果,但处理深度比较低,在本工程中不适用。而电动灌浆法施工设备比较复杂,使用化学胶凝物质及消耗大量能量,因此费用较大,在我国很少采用。预制桩挤土量大,难以穿透厚的砂层,且工程造价过高。灌注桩成桩质量难以控制,不易穿透厚的砂层。桩径变化范围小,施工不当易产生缩径、桩身错位、断桩和局部夹泥等质量事故,噪音较大。综合工程场地具体条件判定不适用。初步选定振冲法高压喷射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三种方案。2.1.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初步设计2.1.1.1 概述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ement Fly-as

8、h Gravel Pile)简称CFG桩,是在碎石桩基础上加进一些石屑,粉煤灰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制成的一种具有一定粘结强度的桩,也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地基处理技术。CFG桩的单桩承载力主要来自全桩长的摩阻力及桩端承载力,桩越长则承载力越高。以置换率10%计,桩承载的荷载的百分比为40%75%。复合地基承载力可提高4倍或更高。在多层及高层建筑物的地基处理中有很广泛的应用。2.1.1.2 加固机理CFG桩不同与碎石桩,是具有一定粘结强度的混合料。在荷载作用下CFG的压缩性明显比周围软土小,因此基础传给复合地基的附加应力随地基的变形逐渐集中到桩体上,出现应应力集中现象,复合地基中的CFG桩起到了桩体作用

9、。另外CFG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明显大于碎石桩的桩土应力比,亦即其桩体作用显著。其桩身具有一定强度,在荷载作用下桩身不会出现压胀变形,桩承受的荷载通过桩周的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传到深层地基中,其复合地基承载力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CFG桩采用振动沉管法施工,由于振动和挤压作用使桩间土得到挤密。经加固后的地基含水量、孔隙比、压缩系数均有所减小;重度、压缩模量均有所增加,说明经加固后桩间土已挤密。2.1.1.3 设计计算(1) 设计参数 桩长:由于砂层深度较厚,且液化指数大于15,属于严重液化,所以砂层需全部处理,初步拟订桩长L=15m。 桩径:由于需要对地进行振密,改善其孔隙比,可选用振动沉管法。根

10、据经验选择桩径d=400mm。 布桩形式和桩间距:由于基础为矩形基础,基底液化砂层需全部处理,所以可以采用正方型满堂布桩。在砂土层中桩间距一般取S=(46)d ,这里取S=5d=50.4=2m。(2) 验算承载力 根据 m = d2/de2d 桩径 ; m 面积置换率 ; d e 等效影响圆半径 de=1.05S ; S桩间距; 则 m= 0.42/2.12=0.036 根据 fspk = m Rk/Ap+(1-m)fsk fspk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k 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勘察报告提供fsk=110kpa) Rk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m面积置换率;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取= 0.

11、9; n Rk = qp Ap + qsi 2R Lii=1qp 桩端端阻力特征值(6200 kpa);R 桩的半径;qsi 桩的侧摩阻力(50 kpa); Li 第I 层土的厚度;Ap 桩的截面积;Rk = 5023.140.415+62003.140.42=4998.88kpa则 fspk = m Rk/Ap+(1-m)fsk = 0.036 4998.88/3.140.42+0.9(1-0.036)110 = 358.2+95.436=453.636kpa270kpa 满足设计要求;(3) 复合地基压缩模量计算Esp=1+m(n-1) Es Esp 复合地基压缩模量;n 桩土应力比(经验

12、值); Es 地基土压缩模量 (勘察报告提供);则 Esp=1+0.036(25-1) 6=11.18Mpa(4) fcu3 Rk/Ap=34998.88/0.5024=29850kpa=29.9Mpa 故 CFG桩混合材料强度设计为C30;2.1.1.4 工程量计算及工程预算表(1)工程量计算: 单桩工程量=设计桩断面积设计桩长=3.140.2215=1.88m3) 总工程量=单桩工程量总桩数= 1.88462=868.56 m3 定额费用如下: 表2-1 定额费用表工程项目单位(m3)单价(元)其 中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CFG101843.86133.41140.7509.76直接费=868

13、.561843.86=16(万元)人工费=868.56133.4=1.2(万元)材料费=868.561140.7=10(万元)机械费=868.56509.76=4.5(万元) 工程预算表 表2-2工程预算表序号取费项目计算公式金额(万元)一直接工程费1+2+317.41直接费868.561843.8162其它直接费+0.56夜间施工增加费0.000381.5150.0086雨季施工增加费160.25%0.04流动施工津贴162.30%0.36生产用具使用费161.04%0.163现场经费+0.79现场管理费163.71%0.59临时设施费161.27%0.20二间接费163.92%0.63三上

14、级管理费160.75%00.012四劳动保险费161.83%0.29五计划利润(一+二+四)5.78%1.10六其它1+20.0281预算定额编制管理费(一+二+五)1%00.022劳动定额测定费(一+二+五)0.4%00.008七税金(一+二+六)3.41%0.66八合计(一+二+七)20.12.1.2 高压喷射法初步设计2.1.2.1 概述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到土层的预定位置后,以高压设备使浆液或成为20kpa左右的高压流从喷嘴中喷射出来,冲击破坏土体。同时钻杆以一定速度渐渐向上提升,将浆液与土粒强制搅拌混合。浆液凝固后在土中形成一个固结体。主要用于加固地基、提高

15、地基抗剪强度、改善土的变形性质,也可以组成闭合帷幕,用于截阻地下水流和治理流砂,还可以用于基坑防渗,改善地基土的水流性质和稳定边坡等工程。在工程中主要起减少基础振动,防止砂土地基液化的作用。2.1.2.2 加固机理(1) 高压喷射流对土体的破坏作用破坏土体的结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喷射动压,根据动量定律在空气中喷射时的破坏力为: P = Q Vm式中;P 破坏力; Q 流量(m3/s);Q=Vm*A; 密度(kg/ m3);Vm 喷射流的平均速度(m/s); A 喷嘴断面积;则P=A Vm2 即 破坏力可以在选定的喷嘴直径、喷射压力和浆液密度后进行计算。所以在一定的喷嘴面积A的条件下,为了取得更

16、大的破坏力,需要增加平均流速,也就是需要增加旋喷压力,一般要求高压脉冲泵的工作压力在20Mpa以上,这样就使射流象刚体一样,冲击破坏土体,使土与浆液搅拌混合,凝固成柱状的固结体。喷射流在钟期区域,能量衰减很大,不能直接冲击土体使土颗粒剥落,但能对有效射程的边界土产生挤压力,对四周土有压密作用,并使部分浆液进入土粒之间的空隙里,使固结体与四周土紧密相依,不产生脱离现象。(2) 高压喷射流结构单管高压喷射注浆所使用的高压喷射水泥浆流和多管所使用的高压水射流,其射流构造可用高速水连续射流在空气中的模式予以说明。假定喷射流不与四周空气结合,射流边界各处是大气压力,忽略摩擦力,喷嘴上无外力作用,喷嘴出口

17、处流量是均匀的,则高压射流结构分三个区域: 初期区域:包括保持喷嘴出口压力的喷流核和迁移段。喷流核轴向动压是常数,速度均匀。在整个喷射流中,速度分布保持均匀的部分成为喷流核,由于边界气流的渗入,喷射核越来越小乃至消失。在喷射核末端有一过度阶段称迁移段。此段喷射流的扩散宽度稍有增加,轴向动压有所减小。根据实验资料,在空气中喷射,初期区域为xc=(75100)d0,在水中喷射xc=(66.5)d0(d0为喷嘴直径)。在空气射流的初期区域的长度比在水中约大10倍。 主要区域:轴向动压徒然减弱,喷射流速进一步降低,它的扩散率为常数,扩散宽度和距离的平方根呈正比。在土中喷射时,喷射流与土在本区域内搅拌混

18、合。 终了区域:轴向动压徒然减弱,喷射流处于衰竭状态,喷射流成为断续流,末端呈雾化状并于空气混合在一起,最后消散在大气中。 高喷加固的有效长度为初期区域和主要长度之和。有效长度越长,则搅拌土的距离越大,高喷桩的直径也越大。介质不同,有效射程也不同。如在空气中阻力小,射程远;在水中射流扩散快,动压骤减,有效射程近;在土中射流,由于有地下水和破碎土体合成的黏度高的泥浆,阻力更大,有效射程更近。当压力为1040Mpa时,喷射流在土中的压力衰减规律按下式计算: h=KHd00.5/L2 式中 h在中心轴上,距喷嘴L距离的压力水头,m; H喷嘴出口的压力水头,m;d0喷嘴直径,mm; L距喷嘴距离,m;

19、K、n喷嘴形状和喷嘴装置系统;在空气中以20Mpa压力喷射,喷嘴直径d0=2mm的条件下,距喷嘴8cm以外,压力逐渐下降。水中喷射,在距离3cm之内,可保持20Mpa,超过3cm,压力急剧下降。为改善这种状况,日本的研究人员在空气、水和泥浆中进行射流特性研究发现:如果在喷射周围设一环状缝隙,在射水的同时喷气,射流的破坏能力和作用距离将增大。如果空气射流速度接近音速,气流不会迅速扩散,而保持在水射流周围,两种物质像一种致密的射流喷出去,直至速度减小为止。 二管和三管高喷法就是根据上述理论和试验而发展起来的。气、水、浆同轴喷射将获得更大的喷射距离。2.1.2.3 设计计算(1) 设计参数确定:由于

20、处理面积较小,第层砂土标贯击数N=810,如果采用单管法则根据经验可选定喷射直径为0.61.0m,这里取1.0m。由于需要处理液化砂层可采用满堂布形式,桩距2m。(2) 地基承载力计算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第10.2.3条规定:旋喷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也可按下式计算: fspk=1/ AeRkd+fsk(Ae-Ap)式中: fspk复合地基承力标准值;Ae1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 Ap桩的平均截面积;fsk 桩间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 桩间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可根据试验确定,在无试验资料时,可取0.20.6,当不考虑桩间软土作用时可取0。这里取0.2; Rkd

21、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可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也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取其中较小值(KN) Rkd =fcu.k Ap Rkd =dhi qsi+Apqp式中:fcu.k 桩身试块(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 强度折减系数,可取0.350.50(这里取0.4) d 桩的平均直径; n 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hi 桩周第I层土的厚度(m); qsi 桩周第I层土的摩擦力标准值可采用钻孔灌注桩侧壁摩擦力标准值(Kpa); qp桩端 (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标准值)可按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89第3章第2节有关规定确定(Kpa); 则 Rkd =fcu.k Ap

22、 = 0.53003.140.82 =301.44KN Rkd =dhi qsi+Apqp =3.141.6154.6+3.140.8280 =507.424KN 取Rkd =301.44KN则 fspk=1/ AeRkd+fsk(Ae-Ap) =1/1.13301.44+0.6110(1.13-0.785) =286.91Kpa270Kpa满足设计要求(3)地基变形计算旋喷桩的沉降计算应为桩长范围内复合土层以及下卧层地基变形值之和,计算时应按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89)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其中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可按下式确定: Esp=Es(Ae-Ap)+EpAp/Ae式中:E

23、sp旋喷桩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Kpa); Es桩间土的压缩模量,可用天然地基土的压缩模量代替(Kpa); Ep桩体的压缩模量,可采用测定混凝土割线模量的方法确定(Kpa); 则 Esp=Es(Ae-Ap)+EpAp/Ae =6(1.13-0.785)+10.785/1.13 =2.53(Kpa)(4) 浆量计算浆量计算有二种方法,即体积法和喷量法,取其大者作为设计喷射浆量 体积法:Q=/4De2K1 h1(1+)+/4D02K2 h2 式中: Q 需要用的浆量(m3);De旋喷体直径(m); D0注浆管直径(m);K1填充率(0.750.90); h1旋喷长度(m);K2 未旋喷范围土的填充率

24、(0.50.75); h2未旋喷长度(m);损失系数(0.50.75);则 Q=(/4)De2K1 h1(1+)+(/4)D02K2 h2 =(3.14/4)120.95700(1+0.1)+(3.14/4) 0.0320.53 =4429.8(m3) 喷量法: 以单位时间喷射的浆量及喷射持续时间,计算出浆量。计算公式为: Q=H/Vq(1+) 式中: Q需要用的浆量(m3);V提升速度(m/min); H喷射长度(m); q单位时间喷射量(m3/min) 损失系数,通常取(0.10.2); 则 Q=H/Vq(1+) =(5700/0.160)4.8(1+0.1) =5016(m3)所以取Q=

25、5016(m3)2.1.2.4 工程量计算及工程预算表 (1) 工程量计算 总工程量=喷浆量/每米用浆量= 5016/13=5016 m3定额费用如表2-3 表2-3 定额费用表定额编号工程项目单位(m)单价(元)其 中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106旋喷桩 10031298.761921.2522396.336981.18直接费=5016312.9876=157(万元)人工费=501619.2125=9.6(万元)材料费=5016223.9633=112.4(万元)机械费=501669.8118=35(万元)(2)工程预算表 表2-4 工程预算表序号取费项目计算公式金额(万元)一直接工程费1+2+3

26、170.51直接费868.561843.81572其它直接费+5.64夜间施工增加费0.000381.5150.0086雨季施工增加费160.25%0.39流动施工津贴162.30%3.61生产用具使用费161.04%1.633现场经费+7.81现场管理费163.71%5.82临时设施费161.27%1.99二间接费163.92%2.25三上级管理费160.75%00.118四劳动保险费161.83%2.87五计划利润(一+二+四)5.78%10.2六其它1+20.2591预算定额编制管理费(一+二+五)1%00.1852劳动定额测定费(一+二+五)0.4%00.074七税金(一+二+六)3.

27、41%6.35八合计(一+二+七)192.52.1.3 振冲碎石桩初步设计2.1.3.1 概述利用振动和水冲加固土体的方法叫做振冲法(vibroflotation)。振冲法最早是用来振密松砂地基的,由德国S.Steuerman在1936年提出。德国把这一方法称为“Rutteldruckverfahren”,意思是振动加压力水的处理方法。在英美称之为“vibroflotation”,中国称它为“振动水冲法”,简称“振冲法”。后来开始将振冲法应用于粘性土地基,在粘性土中制造一群以石块、砂砾等散粒材料组成的桩体,这些桩与原地基土一起构成所谓复合地基,使承载力提高,沉降减少。为此,有人把这一方法称为“

28、碎石桩法”(stone column method)或“散粒桩法”(granular column method)。用桩体构成复合地基的加固方法是振冲法应用的一种扩大和创新。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和振冲加密砂基完全不同,简单来说,前者用振冲法在地基中以紧密的桩体材料置换一部分地基土,后者用振冲法使砂基变密,因此振冲法演变为两大分之,一支是适用于砂基的“振冲挤密”(vibro compaction),另一支是主要适用于粘性土地基的“振冲置换”(vibro replacement)。这里选用“振冲挤密”方法。具体论证详见4.1施工方法的选择。2.1.3.2 加固机理振冲碎石桩加固砂土地基抗液化的机理主

29、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挤密作用振冲挤密法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水冲使松散砂土处于饱和状态,砂土在强烈的高频强迫振动下产生液化并重新排列致密,且在桩孔中填入的大量粗骨料后,被强大的水平振动力挤入周围土中,这种强制挤密使砂土的相对密实度增加,孔隙率降低,干密度和内摩擦角增大,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改善,使地基承载力大幅度提高,一般可提高25倍。由于地基密度显著增加,相对密实度也相应提高,因此抗液化的能力相应得到改善。我国通常对地震区的广泛调查和室内试验得知,当地震烈度为7、8、9度时,在砂土的相对密实度分别达到55%、70%和80%以上时则不会发生液化。在国内对振冲法加固的地基,以加固效果较低的桩间土中

30、心测试,其相对密实度一般可达到75%以上。如果需要更高的密实度,则只要适当缩小振冲孔的孔距即可。(2)排水减压作用对砂土液化机理的研究证明,当饱和松散砂土受到剪切循环荷载作用时,将发生体积的收缩和趋于密实,在砂土无排水条件时体积的快速收缩将导致超静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而急剧上升。当砂土中有效应力降低为零时便形成了完全液化。碎石桩加固砂土时,桩孔内充填碎石等反滤性好的粗颗粒料,在地基中形成渗透性能良好的人工竖向排水减压通道,可有效地消散和防止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高和砂土产生液化,并可加快地基的排水固结。(3)砂基预震效应美国H.B.Seed等人(1975)的试验表明,Dr=54%但受过预震影响的砂样

31、,其抗液化能力相当于相对密实度Dr=80%的未受过预震的砂样。既在一定应力循环次数下,当两试样的相对密实度相同时,要造成经过预震的试样发生液化,所需施加的应力要比施加未经预震的试样引起液化所需应力值提高46%。从而得出了液化砂土的特性,除了与土的相对密实度有关外,还与其振动应变史有关的结论。在振动法施工时,振冲器以每分钟1450次振动频率,98m/s2水平加速度和90KN击振力喷水沉入土中,施工过程使填入料和地基土在挤密的同时获得强烈的预震,这对砂土增强抗液化能力是极为有利的。2.1.3.3 设计计算(1) 设计参数 桩位布置及桩间距:由于基础形式为矩形基础,考虑采用正方形布桩。液化砂层需要全

32、部处理,消除液化,所以采用满堂布桩,正方形布桩一般桩间距为1.52.5m,这里取s=2m。 桩径:根据经验可取桩径d=0.81.2m,这里取0.8m。 桩体材料;选用2050mm的碎石,含泥量不宜太大(内摩擦角p为38度) 桩长:考虑到砂层在215m范围内,且要求全部进行消除液化处理,则桩长拟订为15m。 桩顶垫层;垫层厚度0.3m。主要目的是协调桩顶应力与桩间土的应力。即桩土应力比n=p/s(一般取25)这里取n=5。 处理范围:在处理液化砂层时桩位布置要超出基底24排桩,考虑到现场情况这里选择超出基底2排桩。(2) 单桩极限承载力: Pcf=ruKp式中: ru桩周土对桩的侧向极限应力;K

33、p桩体材料被动土压力系数; Pcf单桩极限承载力;ru=(2Cu/sin2)(tqp/tq)+1+ s 式中: Cu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地基土破坏时与水平夹角; s桩间土的压力; p桩体破坏时滑移面与水平面夹角; tqp=1/2 tq(tq2-1); tq2p=tq(45+p/2); Kp=tq2p;计算得 Pcf=20.8Cu(3) 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spk = m fsp+(1-m)fsk=1+m(n-1) fsk 式中: fspk 复合地基承载力承载力(Kpa); m面积置换率(一般采用m=0.250.4这里取m=0.4; fsp桩体承载力标准值(Kpa); fsk地基土承载力

34、标准值(110 Kpa); n 桩土应力比(n=5); 则 : fspk =1+m(n-1) fsk = 1+0.4(5-1) 110 =286Kpa270Kpa 所以复合地基承载力 满足设计要求。(4) 复合地基压缩模量Esp = 1+m(n-1)Es 式中: Esp复合地基压缩模量; Es地基土压缩模量; m 面积置换率; n桩土应力比; 则 Esp = 1+m(n-1)Es = 1+0.4(5-1)6 = 12Kpa2.1.3.4 计算工程量及工程预算表(1)工程量计算: 单桩工程量=设计桩断面积设计桩长=3.140.4215=7.54 m3 总工程量=单桩工程量总桩数= 7.54380

35、=2865.2 m3定额费用如表2-5:表2-5 定额费用表定额编号工程项目单 位基价(元)其 中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补10碎石桩m3103.7711.7758.7733.23直接费=2865.2103.77=29.8(万元)人工费=2865.211.77=3.4(万元)材料费=2865.258.77=16.9(万元)机械费=2865.233.23=9.5(万元)(2)工程预算表 表2-6 工程预算表序号取费项目计算公式金额(万元)一直接工程费1+2+332.341直接费868.561843.829.82其它直接费+1.07夜间施工增加费0.000381.5150.0086雨季施工增加费160.

36、25%0.075流动施工津贴162.30%0.68生产用具使用费161.04%0.313现场经费+1.47现场管理费163.71%1.10临时设施费161.27%0.37二间接费163.92%1.17三上级管理费160.75%00.02四劳动保险费161.83%0.54五计划利润(一+二+四)5.78%1.97六其它1+20.051预算定额编制管理费(一+二+五)1%00.0362劳动定额测定费(一+二+五)0.4%00.014七税金(一+二+六)3.41%1.23八合计(一+二+七)37.32.2 方案选定工程拟选用的水泥粉煤灰搅拌桩(CFG)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在经济方面和其它两种方

37、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但CFG桩本身没有良好的排水性,工程处理地基的目的是消除液化,考虑地基土发生液化时,需要地基中有良好的竖向排水体,才能防止液化的发生。所以CFG桩虽然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但根据工程所处地层的抗液化要求及发生液化可能造成的后果,CFG 桩并不是最合理的方法。高压喷射法施工简便,只需在土层中钻一个孔径为50300mm的小孔变可在土中喷射成直径为0.44m的固结体,能灵活成型,有较好的耐久性,且浆液集中流失较少、设备简单、管理方便、无公害,具有施工中的优势。在技术可行上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但处理效果不能达到工程的需要,且工程造价过高。考虑在经济及可靠性两方面因素,高压喷射

38、方法并不适用。振冲碎石桩设计布置的桩孔在振冲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其高频振动和高压射水,对地基土而言相当于受到一个个点震源的作用,在桩孔周围一定范围内土体强迫液化,固体颗粒重新排列,孔隙比减小,砂土被挤密和局部置换成碎石。经过人工震源强迫液化的“洗礼”后,特别是经过若干时间施工时的超孔隙水压力逐步消散转化为有效应力后,砂土的密实度提高,加上碎石桩的介入置换,复合地基的强度和变形模量较原地基有很大的提高,从可液化土转化为不液化土。另外,采用振冲碎石桩法在经济上虽然不如使用CFG桩,但碎石桩不消耗三材,只用碎石可就地取材,节省了运费及水泥,而且施工机具小,工艺简单,根据当地施工经验,碎石桩便于落实施工

39、队伍,且工期较短。通过对比分析,综合考虑,设计采用振冲碎石法处理液化砂土地基。3. 工程设计计算3.1 降水设计计算由于矩形地基埋深2m,所以进行地基处理前要开挖,勘察判定地层地下水埋藏较浅,且水量丰富,所以要先进行降水。故在进行地基处理方案设计计算前应先进行降水的设计计算。3.1.1 降水方案的选择初步选用井点降水。井点降水法可分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和联合井点法。由于开挖深度较浅,渗透系数为4m/d,根据各种井点降水适用条件不同及经济因素,考虑采用轻型井点降水。3.1.2 降水方案设计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降水要求,设计管井为完整井。选用外径D=51mm,长度为1.0m的渗水

40、管,填砾厚度为100mm。则井径D1=251mm(1) R、r的计算:抽水影响半径 R=10SK1/2=10(6-0.5)41/2=110m井的半径 r= D1/2=125.5mm(2) 群井涌水量计算大井引用半径 X0=(F/)1/2=(4143/3.14)1/2=23.6m抽水影响半径 R0=R+ X0=110+23.6=133.6m Q =1.366K(2H-S)S/lq(R0/X0)=1.3664(213-5.5)5.5/lq(133.6/23.6)=818(m3/d)(3) 井管埋设深度计算取 Ls=(B/2)+1=(41/2)+1=21.5;地下水降落坡度为1/10,L=1.5m,L1=0.5m;HqS+2.0+iLs+L+ L15.5+2.0+(1/10)21.5+1.5+0.511.65m 这里取Hq=12m;(4) 单井抽水量计算q=2.50iK(D/2)H=2.5014(0.251/2)(13-2)=13.81(m3/d)(5) 井点数量计算 n8+1.15Q/q8+1.15818/13.8176 ;这里取n=76根;(6) 井间距计算 b1=(4143)2/76-8=2.47m ; 这里取b1=2.5m;加密处如加密一倍,则间距b2=2.47/2=1.24m ;这里取b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