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我国金融监管中的风险与防范.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94804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论我国金融监管中的风险与防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毕业论文-论我国金融监管中的风险与防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毕业论文-论我国金融监管中的风险与防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毕业论文-论我国金融监管中的风险与防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毕业论文-论我国金融监管中的风险与防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论我国金融监管中的风险与防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论我国金融监管中的风险与防范.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论文银保合作发展研究学 生 姓 名 XX 指 导 教 师 XX 专 业 金融保险 学 院 金融学院 2010年 06 月 14 日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Graduation ThesisTalk about the our country finance take charge of medium of risk with guard againstStudent XXXXXX Supervisor XXXXXX Specialty Finance &Insurance School School of Finance 2010-06-

2、14毕业论文任务书姓名:刘作伟学院:金融学院班级:2003级金融学3班专业:金融学毕业论文题目:论我国金融监管中的风险与防范立题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国内的金融监管现状提出了一些问题,并且以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我国现存的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研究意义:面对入市及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客观现状,我国应加强金融监管力度,解决一些现存的问题,使我国的金融监管与国际接轨,以监管促发展,构筑规范化的监管模式。技术要求与工作计划:技术要求: 1 选题适当,符合本专业的研究范围. 2 论文内容充实,论据论点充分. 3 逻辑结构严谨,文字简练,术语规范,图表正确.工作计划

3、: 1 指导教师讲解论文要求,审定题目,指定资料的收集和提纲的写作情况. 2 实习期间和教师电话,网络联系与学生随时沟通,了解论文的写作情况. 3 返校后审查开题. 4 指导教师对论文进行审阅和修改,推荐优秀论文. 5 论文监控小组做论文定稿的审查. 6 评阅教师做论文评阅. 7 学院答辩委员会住址论文答辩.时间安排:1月15日-1月20日 确定选题1月21日-3月31日 查找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献4月1日-4月19日 论文构思、撰写提纲4月20日-4月22日 开题,提交开提报告4月23日-4月25日 修改提纲4月26日-5月11日 完成论文初稿,给指导教师5月12日-5月20日 指导教师提出

4、修改意见,还给学生5月21日-5月31日 完成论文第二稿6月1日-6月10日 完成三稿6月11日-6月15日 定稿,指导教师写评语6月16日-6月17日 评阅人评阅,写评语6月18日-6月19日 答辩6月20日-6月22日 评定成绩6月26日,将修改后的毕业论文完整资料(书面与电子文档)提交学院。指导教师要求:(签字) 年 月 日教研室主任意见:(签字) 年 月 日院长意见:(签字) 年 月 日毕业论文审阅评语一、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毕业论文审阅评语二、评阅人评语:评阅人签字:年 月 日毕业论文答辩评语及成绩三、答辩委员会评语:四、毕业论文成绩:专业答辩组负责人签字: 年 月

5、 日五、答辩委员会主任单位: (签章) 答辩委员会主任职称: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论文摘 要 失业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失业问题,适时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但国情的复杂性、失业问题的严峻性以及现行失业保险制度自身所存在的缺陷,使其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暴露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分析中国失业保险供求情况、中国失业保险发展和地区差异状况、中国失业保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运行效应等问题,对于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完善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建设具有重

6、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键词:失业;失业保险;经济发展;就业;评价AbstractUnemployment iS a kind of widespread economic phenomenon under marketeconomic systemSince the 1 980s,China is fac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of urban unemployment,the timely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of unemployment insuranceHowever,the complexity of th

7、e situation,the severity of the unemployment problem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unemployment insurance system by the existence of their own shortcomings,it is inevitable 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ing the exposed many issues requiring urgent solutionChinaS unemployment insuranc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8、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nemployment insurance statu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Chinas unemployment insur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Chinas unemployment insurance system effects of the operation of such issues,and formulate the appropriate reform measures,and improve

9、ChinaS unemployment insurance system,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the market economy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unemployment; employment; unemployment insurance; economicdevelopment; evaluation目录摘

10、要IAbstract2目录31 绪 论51.1 研究背景5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61.2.1 研究目的61.2.2 研究意义61.3 国内外研究现状61.4 研究方法72 金融监管理论基础82.1 金融监管的概念82.2 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82.2.1 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和退出的监管82.2.2 对金融机构日常业务运营的监管93 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113.1 对金融机构日常经营的风险性监管尚不规范和完善113.1.1 对其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能力监管不够113.1.2 风险监管的内容不全面113.2 对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前的监管还属于空白113.3 监管方式和手段存在缺陷123.4 尚未形成

11、高效率的监管体制123.5 我国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存在一定的不足133.5.1 我国金融监管数据信息收集中存在缺陷133.5.2 系统的规划设计方面存在问题133.5.3 系统集成的灵活性差,功能尚待完善133.5.4 对于监管系统自身缺乏监管143.6 监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144 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提高金融监管绩效的建议164.1 对金融机构进行全过程、多方位监管164.1.1 突出监管重点164.1.2 构筑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164.2 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方式164.2.1 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164.2.2 加强金融机构行业自律管理174.2.3 强化社会独立审计体

12、系和其它社会监督的作用174.3 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的法规体系184.4 健全我国金融监管信息系统184.4.1 对于我国金融监管数据问题的建议184.4.2 对于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议194.5 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素质204.6 加强当前各金融监管当局的协调配合防止重复监管214.7 扩大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21结 论23参考文献24致 谢25附 录 126附 录 232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论文1 绪 论1.1 研究背景 失业问题是21世纪世界性重大难题之一,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直接影响着国家政权的稳固、社会秩序的安定。因此,失业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同时又

13、是政治问题,而且在全球化的今天,是一国甚至是整个世界社会经济、政治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不管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转型国家,都备受失业煎熬。1全球范围内失业问题的普遍性失业现象不是工业社会以来才有的社会现象,更不是市场经济特有的伴生物,它不但是一种历史性问题,而且在当今还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全球性问题。2004年1月22日,国际劳工组织发表全球就业报告指出,2003年全球失业人数达186亿,创历史新高。报告说,2003年全球总失业率为62,失业人数比2002年多50万人。报告还指出,目前的就业情况给联合国制定的到2015

14、年将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计划提出了挑战,因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在今后10年中创造10亿个就业岗位。发达国家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很高,同时也是市场机制运作最为健全和完善的国家,其劳动力配置也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失业同样普遍存在,有时还相当尖锐。20世纪以来,失业一直严重困扰着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增长迅猛,导致了劳动力的同步猛增,远远超过了劳动力需求。大量的失业者充斥着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就业形势更为恶化,一部分国家甚至出现了就业危机,公开失业率在12以上,甚至达到15,远远超过历史水平。2中国失业问题的

15、严峻性中国当前失业形势非常严峻。1990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仅为38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而2005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到8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圆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增加了1189,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了17个百分点。由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统计范围太小,实际情况将更为严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创造了近18亿个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企业内部隐性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九十年代以来,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温家宝总理2003年就任时在谈到他最忧心、牵挂和关注的数据时,首先说到:“中国的劳动力有7亿4千万,而欧美所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只有4亿3千万。中国每

16、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下岗和失业人口大约1400万,进城的农民工一般保持在l亿2千万。中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寥寥数语,五方面数据,总理把当今中国失业问题的严峻性和扩大就业的紧迫性清晰地揭示出来了。中国失业问题的严峻性以及就业压力同益增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城镇登记失业、下岗失业和其他失业人员不断增加。仅就反映冰山一角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来看,从1985年的18上升到2005年的42。2005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9万人,企业下岗职工2097万人,两者合计达到10487万人。此外,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中心和出中心未就业者仍有200多万,今后3年企业实施关闭破产还有360万职工,辅业

17、改制约有300万职工需要安置。 第二,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进入高峰期,每年达到1000万人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2001年至2006年,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1000万人以上,其中2003年为最高,达到1272万人。六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共计达到680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135万人。如果按照70的劳动参与率计算,每年有795万人需要就业,其中城镇267万人。2006年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约在1700万人左右。因此,目前也是劳动力供给压力最大的时期。 第三,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首先,随着城镇化进程提速,农村就业规模每年减少100万左右,新增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城

18、镇。其次,2006年劳动力供给将增加1000多万,约有60是农村新增劳动力,其中绝大部分需要到城镇寻找就业机会。另外,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有所改善,转移就业服务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2003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务工人员为9900万人,比上年增加500万人,增长53。鲫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任务十分艰巨。 第四,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结构性难题。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十一五时期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但高校毕业生并不是绝对过剩,而是面临“无业可就

19、与“有业不就的结构性矛盾,就业困难也集中在大专毕业生。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中专、中职、技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相对乐观,到2005年9月1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就达到了70以上,很多地方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情况。 第五,日益凸显的就业质量问题。就业不应该仅仅是获得一个提供收入的岗位,还应该是稳定的、体面的、有质量的就业。就业质量问题不仅直接损害了劳工的权益,容易激发社会矛盾,而且欧美一些国家已经以社会责任认证的方式,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国内企业以压缩工人的工资福利换取的低成本优势很可能会成为国外竞争对手反倾销的理由。就业质量问题在农民工、城镇灵活就业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表现为工作安全性差、工作稳定性低

20、、工资水平低,工作强度大、劳动关系缺乏规范、社会保障覆盖面低等。3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面临的困境中国失业保险制度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实现了由制度象征到有效制度的转变。但现实中失业保险制度在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陷入了发展困境,一是失业保险扩面难、失业保险基金承受能力弱甚至入不敷出、失业保险对就业促进作用不明显等,这导致现行失业保险政策对失业人员生活的保障极其有限;二是制度自身也缺失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因此,需要对现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目的失业应对措施可以分为主动的应对

21、措施和被动的应对措施,对于像中国这样既存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又存在城市大量失业人口的经济,尤其是伴随国有企业改革而产生的隐性失业显性化,加上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失业,使中国的失业问题异常严重。尽管主动的失业治理措施,像中国的再就业工程,对于减少失业、促进再就业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其效果毕竟是有限的,不能解决所有失业者的就业问题,因此有相当多的失业人员处于无收入的状态,那么被动的失业应对措施,失业保险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出来了。作为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失业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建立失业保险

22、基金,分散失业风险,使暂时处于失业状态的劳动者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建立失业培训来实现就业安置。从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失业保险对于不同的失业类型具有不同的保障功能,能起到“安全网”和“减振器的作用。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社会化大生产决定了劳动力管理的社会化,客观上要求有健全的失业保险制度与之相匹配。1.2.2 研究意义如何建立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失业保险制度引起了来自政府、研究机构和学者的诸多关注,对现有失业保险制度的评价和对未来失业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成为讨论甚至争论的焦点。国内大多数的研究工作侧重于对失业保险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介绍发达国家已经成型的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从而揭示出

23、发达国家的失业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对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基本构成要素的改进等等,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定性分析和描述性的定量分析,采用统计模型分析方法,特别是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失业保险供求情况、中国失业保险发展和地区差异状况、中国失业保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运行效应等问题的研究则较为鲜见,很少有文献是对失业保险制度进行较为深刻的理论探讨和切实的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而这恰恰是正确了解失业保险制度、评价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合理性和完善中国失业保险制度之根本所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关于失业

24、保险问题的研究较多,但这些研究大多侧重基本理论和政策实践方面的定性分析,如失业保险制度模式选择问题、失业保险覆盖范围问题、失业保险的筹资方式问题、失业保险金的给付问题、失业保险基金管理问题、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问题、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和建设问题等等。(一)国内研究现状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起步较晚,早期反映失业保险的文献几乎没有,直到20世纪80代以后,国内学者才真正开始了对失业保险问题的研究。由图1可见,当今中国失业保险研究不但起步时间晚,而且增势也很小,这说明当前学术界对失业保险方面的学术研究极端落后与被动,与当今需要迫切解决的失业问题极不对称,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当今的社会现实。从内

25、容上看,基本知识(包括政策解答、法规汇编、教材等在内)占了大多数,就是在以学术研究与学位论文出现的研究性著作中,真正学术性的文献也非常少。与此相反的是,属于基本知识方面的文献很多。但是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关于失业保险问题的研究(无论是抽象理论研究还是具体的对策思考)远远落后于当今现实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缺乏实证性的分析与研究,所以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从1988年起,关于失业保险期刊论文的数量开始进入缓慢持续性增加的状态,1994年后又出现了在稍高数量基础上处于微小波动的状态这种状况与中国日趋严重的失业现象与失业问题极不对称,远远落后于当今的社会现实,再次体现了失业保险方面学术研究的极端落后与被动。在

26、刊载失业保险的期刊杂志方面,主要是社会科学类杂志。在专业性杂志方面,主要有中国劳动、中国社会保障、中国劳动保障、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山东劳动保障、四川劳动保障等。从这些论文的内容来看,以探讨失业保险制度(含法律制度、立法)、失业保险基金、失业保险问题、失业保险改革、失业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政策、失业保险工作等为主。有的文章论述的内容与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并且结合了当今中国的社会实际。在对国外失业保险的介绍与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等国家与西欧地区。二是对中国失业保险现实问题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代表性文献有:郑功成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杜2002)

27、、陈佳贵和王延中的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郑秉文等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攻坚(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穆怀中的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罗桂芬的转型期的中国失业保险:有效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纪韶的中国失业保险问题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和特殊的市场条件,使理论界对中国失业保险的认识很不一致,学术争论很活跃。虽然在文献巾反映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认识,但也有助于中国失业保险理论研究的深化推动了中国失业保险理论研究的发展。(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早期的文献反映失业保

28、险的内容并不多直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和学者才涉及,犬业保险问题。一方面从国家立法的高度,不断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另一方面从理论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失业理论和福利社会的构想,由此引起学术界的争论长达1个世纪。然而失业保险制度受到经济学理论上的青睐和重视却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众多经济学家惊奇地发现:只占据国民经济极小份额的失业保险,”会直接作用于经济中的每一个微观个体:它的每一项内容变化都会直接改变人们的行为决策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大量的理论研究围绕着失业保险制度展开,研究的领域涉及劳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等。研究的方法也逐渐从建立理论模型转向更多的实证计量分析。具体

29、而言,研究工作大体集中在三个方面:(1)失业保险制度对个人劳动供给影响的研究,这是吸引众多经济学家目光的起始点;它引发了对失业保险制度的全面讨论。(2)失业保险制度对企业劳动需求影响的研究。失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税,探讨失业保险税收政策对企业劳动需求的影响也是重要内容之一。(3)失业保险制度对福利影响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方面的研究颇多,倡导工作导向型的激励措施,特别是经合组织提出应该把社会政策中那些提供“消极”收入援助的部分,比如对失业人员的纯粹现金补贴和公共救助方面的纯粹现金待遇,用可以刺激就业和其他相关事业的措施来替代由此来促进他们所称的“积极

30、社会”的理念。1.4 研究方法失业保险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多维概念,它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伦理、法律等多个领域,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充分运用各学科知识,力求从多元视角实现对研究主体的相对全面的阐释与分析。2 失业的概念和类型2.1 失业的概念 失业。失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失业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在这种分离的状态下,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无法发挥。狭义的失业,通常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2.2 失业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失业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1按照就业意愿的不同,失业可分为自愿性失业

31、和非自愿性失业。自愿性失业是指劳动者自动放弃就业机会,而没有找到新的工作岗位的情况。非自愿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愿意接受现有的货币工资水平却仍找不到工作的情况。2按照失业的程度,失业可分为完全性失业和部分性失业(不充分就业)。完全性失业是指失业者有劳动能力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部分性失业或不充分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虽然有工作,但工作报酬达不到法定的工资标准,工作时间达不到正常工作时间的13。3按照失业的表现形式,失业可分为显性失业(公开失业)和隐性失业(潜在失业或在职失业)。显性失业(公开失业)是指劳动力人口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但却得不到满足的情形,一般表现为劳动者没有工作,以失业人员到职业介

32、绍机构进行求职登记为准,用失业率来反映。隐性失业(潜在失业或在职失业)从形式上看,一方面隐性失业者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单位或劳动岗位,被政府或企业视为就业者;另一方面他们的劳动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劳动愿望没有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经常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的闲置状态,造成实际生产率低于潜在的生产率,是一种劳动力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情况。4按照不同的失业原因,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等待性失业和制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时间滞差、信息成本和流动成本等原因引起的失业。这种失业主要是由劳动力市场自身的缺陷造成的,它反映了劳动力

33、市场经常的动态性变化,表明劳动者经常处于流动之中。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变化或由于消费者季节购买的习惯等原因引起的失业,这种失业具有规律性、行业性以及失业持续期的预知性等特点。技术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管理改善、生产方法改进等原因造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的变动,引起了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动,从而产生的部分劳动者成为失业者的情况。一般来说,技术性失业是结构性失业的先导,结构性失业是技术性失业的最大表现。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周期性的经济波动而引发的失业现象。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发生时,失业率也会周期性达到高潮。等待性失业是指求职者因有更高的工作期望而产生的一种

34、失业类型。失业者只有“等待”到期望的工资水平可以满足时,才愿意就业。制度性失业是指由于某种特殊的经济制度安排或制度变革所导致的失业。2.2.1 失业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2.2.1.1.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中断收入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核心内容是社会集中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分散失业风险,使暂时处于失业状况的劳动者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并为其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失业救济是由政府承担全部费用,强调受益人必须满足一定条件的失业保障类型。它与失业保险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失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的西

35、方国家,这两者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失业保险的目的在于保障失业人员享受基本而不是最低的生活水平,而失业救济的目的在于使那些无权享受或不能继续享受失业保险金者得到保护,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因此,失业救济对失业保险起着一种补充的作用。有的国家法律规定,失业救济是政府的职责,它的资金不是来自于雇主和公民缴纳的失业保险费,而是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尽管有这些区别,两者还是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相互补充、紧密衔接的。2.2.1.2.失业保险的特点。 失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个基本项目,同样具有社会保险的一般特点,如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和福利性等。(1)强制性。强制性是指国家通过颁布有关法律,对失业保险的适

36、用范围、资金来源、待遇标准、资格条件、管理机构及其职责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规定,以国家法律和行政的强制力保证失业保险制度的实施。有关人员和单位参加失业保险并交纳保险费建立在国家法律强制的基础之上。(2)互济性。由于失业者相对来说是少数,因此失业保险遵循统计学的“大数法则,使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失业风险分散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承担风险。对于交纳失业保险费的广大劳动者和众多企业而言,每次享受失业保险金的只是失业的少数人,体现了劳动者之间的互助互济。(3)社会性失业保险是由国家开办的,其目的在于保障整个社会的劳动者在遭受失业的情况下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并通过

37、有利于促使失业者重新就业的有关规定,为其尽快就业创造条件,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促使劳动力资源配置优化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4)福利性。失业保险属于国家国民收入再分配,其制度有关规定遵循有利于低收入的劳动者之原则,同时在劳动者丧失收入的情况下,提供物质帮助。国家举办失业保险,其目的绝非为了盈利,这一点与商业保险有本质区别。国家对失业保险费实行税收免除,且在失业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的情况下给予资助,体现社会分配领域的公平与正义。2.2.2 失业保险的功能和类型2.2.2.1 失业保险的目标失业保险的目标可分别从失业者个人层面和社会经济层面分别来看:从失业者个人层面来看,失业保险的目

38、标主要是通过对非自愿失业者提供物质帮助,使他们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得以维持,从而为他们再就业提供了缓冲期,使他们有时间寻找新的工作,同时还为失业者提供就业培训和指导,通过帮助失业者提高劳动技能促使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2.2.2.2 失业保险的功能。(1)保障基本生活功能。通常劳动者在失业后无经济收入来源,生活发生困难,而失业保险通过对失业者发放失业保险金,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使其能够正常地生存下去,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为重新就业创造积极条件。(2)促进就业功能。失业保险不仅仅是给失业者发放失业保险金,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失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自身素质,提高其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并积极为失业人员

39、开展职业介绍等相关服务,促使其尽快重新就业。(3)合理配置劳动力功能。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失业保险的存在,失业者在寻找新的就业岗位时获得了经济保障,免除了后顾之忧,失业者也就有条件寻找尽可能与自己的兴趣、能力相符合的工作岗位,从而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二是由于失业保险的存在,用人单位减轻了向外排斥冗员的经济、社会两方面的压力,从而有利于单位制定理性的、合理的用人决策,从而也更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配置。(4)稳定功能。一是体现为社会稳定功能,二是体现为经济稳定功能。失业保险为失业者提供生活保障,安定了个人及其家庭生活,使家庭关系保持稳定,因此,缓解了失业对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冲击和震动,从而有利

40、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正常的社会秩序;失业保险金的筹集与发放具有抑制经济循环的作用,是“减震器”,减轻了经济波动的剧烈程度。(5)调节功能。失业保险可以通过向失业者提供物质资助来调节社会上的贫富差距,通过劳动力更合理的配置、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来调节经济的运行。3 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尽管不同国家的失业保险制度的类型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容却大致是相同的。其内容主要包括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失业保险金的领取资格、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和给付条件、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和失业保险的管理体制等等。3.1 对金融机构日常经营的风险性监管尚不规范和完善3.1.1 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从理论上说,它的覆盖范围应包括社

41、会经济活动中所有劳动者,因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每一个劳动者都有可能成为失业者。实际情况是,尽管世界各国失业保险的发展很不平衡,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失业保险制度建立的初期,覆盖范围仅限于“正规部门的劳动者,而把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劳动者排除在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对失业理解的变化,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在逐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最宽的是对所有劳动年龄的人口提供保障。3.1.2 失业保险的享受资格即使失业者属于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他也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规定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主要规定包括:1失业者属于劳动者的范畴,符合有工作能力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条件。2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对于

42、那些无J下当理由自动辞职,或是因为不正当行为等自身原因被辞退的劳动者都不能享受失业保险金。3失业者必须在失业管理机构登记并且提出失业保险的申请,要求享受失业保险待遇。4失业者必须愿意接受失业管理机构的指导和介绍的合适工作。此外,一些国家还规定享受失业保险金的额外要求:失业者必须在失业前的一定时间内从事了某项工作,并履行了相关的缴纳失业保险费用的义务。表11反映了部分发达国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资格条件。例如德国规定在失业前3年内,失业者缴纳失业保险税必须满12个月可以享受失业保险,而在失业前1年内,工作满150个工作日的失业者可以得到失业救济。而法国规定,失业者必须在失业前18个月内,支付保费4个月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各国都对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作了详细地规定,通过一套恰当和完整的标准对失业者进行审核和监督,努力防止或减弱出现欺骗失业保险金的道德风险3.2 失业保险的基金筹集1“三方负担的模式,失业保险基金由企业、劳动者和政府共同承担。世界上有40以上的国家采取这种方式。这其中,政府参与积累基金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国家政府仅仅是在失业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的时侯给与相应的财政补贴,例如比利时和瑞典等国。有的则按照一定的比例承担失业保险费用或是负责失业保险的某一方面的费用,如日本规定,每年财政承担失业保险支出的25固。2由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分担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