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白色污染的危害.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949267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白色污染的危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毕业设计(论文)-白色污染的危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毕业设计(论文)-白色污染的危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毕业设计(论文)-白色污染的危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毕业设计(论文)-白色污染的危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白色污染的危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白色污染的危害.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毕 业 论 文作 者: 宫冬雪 系(部): 生 态 学 系 专业班级: 生态环境保护G1* 学号 20120402215 题 目: 白色污染的危害 指导者: 申雨璇 讲师 评阅者: 2014年6月9日【内容摘要】 白色污染(White Pollution)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关键词】:白色污染;塑料袋;现状;控制对策;我国治理方案1 引言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

2、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质的作用。2 聚丙烯 目相对分子量在9万20万之间。聚丙烯主链有一个甲基侧链。如果甲基全部分布在一侧称为等规聚丙烯;如

3、果甲基有规则地分布在主链两侧,称为间规聚丙烯;如果甲基无规则地分布在主链上,称无规聚丙烯。聚丙烯通常是半透明固体,无味无毒,密度(090g/cm3091g/cm3),机械强度比聚乙烯高,耐热性好。三种聚丙烯中,以等规聚丙烯产量最大。采用三氯化钛氯二乙基铝为催化剂,在加氢饱和的汽油中使丙烯聚合,得到等规聚丙烯。3 聚氯乙烯 相对分子质量5万一12万,聚氯乙烯通过游离基加成聚合反应生成高聚物,属热塑性树脂。无定型白色粉末,无固定熔点,密度为(135g/cm3145g/cm3),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熔于环乙酮,氯苯,二甲基甲酰胺,甲苯丙酮混合溶剂等。治措施,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由于目前国家针

4、对外来入侵种没有制定具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条例,各地在防治这些入侵物种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统一协调,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但有的防效并不理想。已传入的入侵物种继续扩散危害,新的危险性入侵物种不断出现并构成潜在威胁。4 生物入侵的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涉及到外来入侵种数量多、范围广,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构成了严重威胁。4.1 白色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4.1.1 白色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一是“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环境;二是“潜在危害

5、”。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其次,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再次,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材料二某生产餐具的国有企业,面对本厂产品积压,连年亏损和政府提出“1999年底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难题”的现状,他们深入调研、决心抓住机遇,发挥厂内科研优势,刻苦攻关,开

6、发出以秸秆为原料的一次性餐具,用后可迅速降解,备受欢迎。4.1.2 白色污染物的严重性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筷子、水杯等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形成环境危害,成为极大的环境问题。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由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塑料包装物)的丢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称之为白色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所以

7、“白色污染”日益严重。 1995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任意丢弃。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9万吨。丢弃在环境中的废旧包装塑料,不仅影响市容和自然景观,产生视觉污染,而且因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还会造成潜在危害,如: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等等。我国每年

8、用于白色污染的治理经费大约1850万左右。4.1.3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视觉污染” 人的眼睛就像是一对自动的搜索器一样,总是处于寻找状态,大约两到三秒就会移动一次,每移动一次总要抓住一些东西。不过在无内容视野的环境里面,人就没有什么可以抓到的具体内容,结果就会出现视觉饥渴。所以住在大城市里的人通常都有过这样的感觉,眼睛明明是看到了很多东西,但却好像什么东西都没看到,空空洞洞的,这就是某些城市里的景色给我们视觉带来一种污染。4.1.4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 “潜在危害” 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1)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

9、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2)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3)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条来说: 侵占土地过多。塑料类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一般可达200400年,有的可达500年。 污染空气。塑料、纸屑和粉尘随风飞扬。 污染水体。河

10、、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水面上方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因其在消化道中无法消化而活活饿死。 火灾隐患。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灾事故不断发生,时常造成重大损失。 白色垃圾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们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限塑”之后“白色污染”仍存隐忧 “限塑”之后“白色污染”仍存隐忧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

11、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其次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4.1.5 明确什么是“白色污染” 提起白色污染,可能没有人不认识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废弃的塑料袋、一次性餐盒和农用塑料大棚的薄膜都属于白色污染的范畴。但要是问起它的准确定义来,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出来了。那么,究竟什么是白色污染呢?所谓白色污染,就是指由聚乙烯、聚苯乙烯制成的塑料制品在用后被人丢弃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它们

12、并不都是白色的,只是由于一次性塑料饭盒、塑料包装袋这些“典型”大多是白色,这才有了这么一个“美名”4.1.6 了解“白色污染”都有哪些危害 首先是破坏环境美,产生视觉污染。龙田镇上随处可见白色的的塑料袋、饭盒、泡沫包装材料等一次性塑料物品。有时,在宽阔的马路上散步,一阵风吹过,看见路边的塑料袋被吹上了天空,好像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白色污染”给江河、田野、城市“装饰”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由于“白色污染”的难以分解,会成为杀害动物的凶手。我曾在报上看过这样的报道,有人在大海里发现死鲸,解剖死鲸的时候人们又发现,鲸的死亡是因为胃里塞满了塑料袋,还有海豚、海龟等海洋动物,也因为误食塑料袋而引发死亡

13、4.2 掌握白色污染为什么会如此猖獗的原因这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在我国,用过就扔的“一次性”物品一天天增多,最常见的就是快餐饭盒。为此,我们对龙田的一些快餐店使用快餐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每家快餐店平均每天使用50个快餐盒,一些学校的门口合起来约有20家快餐店,一天就要使用1000个快餐盒。那么一月一年,全市、全镇的快餐店不知要有多少一次性快餐盒成为“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如今不论是买蔬菜、水果,还是买其他商品,卖家一律用塑料袋包装。4.3 发现研究 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

14、伤等症。在我国,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我国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通常至少需要200年。若被填埋,将直接占用土地,且1000年内难以降解,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

15、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若把聚氯乙烯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5 污染现状 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有食品包装、泡沫塑料填充包装、快餐盒、农用地膜等。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

16、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5.1 科学的理论指导与政策 2008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声明:从年月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政府要颁布这样的规定呢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而首先我们要了解白色污染。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由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

17、化合物制成的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包括发泡的塑料餐具、器具、包装材料和薄的塑料袋、农用地膜等),在其使用后被弃成固体废弃物。由于缺少回收利用价值,其中,绝大部分被丢弃在环境中,主要集中于我市风景,旅游区周围,河道和道路两侧农田,湖泊和水塘中,以及城镇的各个角落,这不仅破坏了景观,造成了“视觉污染”,而且由于其具有在自然中难以降解的特点,对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破坏。这种由废弃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通常多为白色,所造成的“视觉污染”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被形象地统称为“白色污染”。LCA理论与白色污染。“产品生命周期分析(LCA)”是IS01400体系的最新定义,它已成为一门严谨的科学,研究对比产品环

18、境效应要对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进行分析,而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包括原料开采、运输、制造、制品加工,流通使用,废弃物处理等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及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以此调整产业政策,技术路线和产品方向,以确定经济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效应。树立了“产品生命周期分析(LCA)”的科学观可以为塑料材料的开发指明方向。2减少材料本身对环境的污染是控制“白色污染”的根本(1)省资源化(减量)是防患于未然从头抓起的好办法。对材料的总要求是:提高产品质量、功能齐全,使用寿命延长,做到一物多用或减量使用。(2)资源化(回收利用)是环境无害化最重要的途径回收生产、检验、销售等是社会系统工程。回

19、收利用主要有回收循环利用技术、回收材料再生利用技术。热解回收单体或化学品技术、油化回收燃料技术、焚烧回收热能技术、堆肥化技术等。(3)开发易被环境消纳的新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通过生命周期分析原则筛选环境材料,达到最优化。“白色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治理“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管理部门要从行政、经济、技术三个手段并用。从现实情况看,还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治理“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在某些方面应有强制措施,要对市民和餐饮部、交通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具有约束力。比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活动

20、中产生的塑料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塑料废弃物的个人或单位进行处罚。(2)缺乏相关的经济政策调动塑料废弃的回收、再利用和发挥企业回收利用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此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弃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作为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作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在我国这类经济政策还欠缺或还不太完善。(3)管理工作跟不上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等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善引起的。餐饮业、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

21、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弃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弃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很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很普遍。(4)各地的管理思想还不统一。有的地方对“白色污染”的防治尚不够重视,还未将这个问题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通过“以纸代塑”和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有的地区强调依靠回收利用来解决:但如何进行综合防治,思想上尚未获得共识。(5)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大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

22、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弃物,乱倒乱扔生活垃圾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缺乏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产生塑料废弃物的生产、经营单位没有责任感,没有认识到自身应履行的义务,没有回收、利用、处置的压力。治理白色污染的三条途径途径一:加大回收力度记得七十年代,要在大街小巷能找到废旧塑料膜、塑料袋,那简直是一种运气。但如果是现在,当你走在大街小巷,见不到废旧塑料膜、塑料袋,那简直是一种奇迹。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呢?这与七十年代塑料的生产量J、,同时回收的力度大不无关系。在当时,无论在哪里捡到废旧塑料都可以拿去换糖吃或卖给收购部,可见

23、回收力度之大。但近年来,随着塑料工业的高速发展,塑料以其质量轻、耐腐蚀、易加工、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塑料制品在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舒适与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由于数量不断增加,而回收利用率却很低(几乎不到20),废弃塑料大量散落而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治理“白色污染”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而治理“白色污染”的其中一种有效办法就是限制产量和加大回收力度。途径二:加强宣传教育治理“白色污染”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采取积极对策,运用行政、科技、经济等手段综合治理。特别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和加大优化环境的措施。我们在带领学生进行社会

24、实践调查时发现,到处乱丢垃圾的情况,农村较小城市严重,而小城市又较大中城市严重。在同一地方不同人群中,小孩和老人乱丢垃圾的情况又比中小学生严重。但即使同样是在大中城市,环境不同结果也不大相同,某个地方由于年久失修环境很差,到达这里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随手丢掉自己不要的东西。而在一个很整洁优美的广场、会场或宾馆贝 几乎没有一人乱丢垃圾。从上述事例不难得出,治理“白色污染”的另一种有效办法就是加强宣传教育和营造优美环境。途径三:实行再生利用废弃塑料所造成“白色污染”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公害,国家环保局已将废旧塑料列为21世纪在环保领域要控制的三大重点之一,指出必须强化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搞好回收利用。据此

25、废旧塑料回收再生利用将是21世纪里最具有投资潜力的新兴产业。塑料回收利用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工业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做法就是分门别类合理使用。废弃塑料可以按品种规格分成不同的等级,经过相应的加工处理,分类使用。日本开发的由废PET饮料瓶制取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等原料用于PET的再生产,可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工艺:我国PET瓶回收后,用于生产涤纶短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包装用Ps回收后可以用来加工成卫生要求不高的文具和日用塑料品:再低一些品级的回收料可以用来生产储运箱、护栏、隔栅、垃圾袋等产品。这样做可以便废塑料物尽其用,既解决了废弃塑料的污染环境问题,又可以节省大量的纸张、木材、钢铁等紧缺资

26、源。另一方法,就是在一定条件下,采用特殊的裂解催化剂,使废塑料发生复杂的裂解反应而得到汽油柴油。经实验研究发现,废塑料在催化剂(如(A1C13、A1:O 、CuO)作用下加热能得到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烃。因此,利用废塑料来生产汽油柴油,在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确实可行的。5.2 已定居入侵物种的根除与控制对已经入侵并造成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对其加以控制,减轻其入侵造成的负面影响,并限制其进一步扩散危害,这些控制方法包括人工防治(依靠人工捕捉外来入侵动物或拔除外来入侵植物)、机械防治(适用于种群数量小的入侵种,包括拔除、砍倒、火烧、水淹、光照和遮

27、荫等)、替代控制(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自身规律用有经济或生态价值的本地植物取代外来入侵植物,是一种生态的控制方法)、化学防治(如使用专一性杀虫剂或除草剂)、生物防治(利用入侵种的天敌控制其种群密度和扩展速度)和综合治理等。由于人工防治和机械防治的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以及化学防治容易引起二次污染等原因,替代控制与生物防治已成为当前外来入侵物种控制的主流。综合治理是遵循我国物种保护中“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将上述五种单项技术融合起来,发挥各自有优势,弥补各自不足,达到综合控制生物入侵的目的。改方法不是各种方法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地融合,彼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但是,由于生态系统受多个入侵种的

28、影响,或者受入侵种和其它全球变化的影响,或者入侵种可能已占据了很长的时间,根除这样的入侵种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实际上,入侵种在被入侵的生态系统中已经发挥着它们的生态功能,根除它们当然会带来次生效应。所以,在采取措施前,应对入侵种进行根除预评定,分析外来种与本地种以及外来种间的营养关系,了解入侵种在系统中的潜在作用;根除后还应进行跟踪监测。5.3 我国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

29、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

30、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5、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

31、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结 论1、 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

32、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无论是从环

33、保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纸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2、 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只不过分子量较小。因此,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

34、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近年来,一些国家大力开展3R运动:即要求做到废塑料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目前,在德、日、美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 3、 研究开发降解塑料。降解塑料具有与普通塑料同样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废弃后,其化学结构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发生变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分子,最后,被自然环境所同化。降解塑料有三类: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双降解塑料。但是现在许多降解塑料并非100%降解,只是把塑料变为塑料碎片,据报

35、道,我国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研制成功100%降解的塑料。它是将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过特殊设备粉碎成纳米级后进行物理结合,再将两者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用这种新技术生产的农用地膜,经过四至五年的大田试验,结果显示,在70天至90天内,淀粉完全降解为H2O、CO2,塑料变为对土壤和空气无害的细小颗粒,并在17个月内同样完全降解为H2O、CO2。现在这种塑料已投入批量生产。目前在世界上降解塑料还远远没有得到大规模使用。开发使用降解塑料也只能作为解决白色污染的辅助措施。 4、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

36、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让我们人人树立以爱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思想,以实际行动来消除校园里的白色污染及其它污染,把四中建设为绿色校园,文明校园。致 谢 大学三年已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老师,我的同学表达我最由衷的感谢。特别感谢导师柏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让我顺利的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设计,即将踏上社会的我会很怀念美好的大学时光,更会记得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 参 考 文 献1 陈小帆, 张洪玲, 罗子娟, 何日荣, 武目涛. 我国白色污染的指导方向2005(2): 87-902 丁建清. 白色污染安全

37、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2(4): 16-203 范继辉, 蒋莉, 程根伟. 白色污染的问题与对策. 应用生态学报, 2005,16(3): 568-5724 黄锡生. 论我国防治外来白色污染的法律对策. 河北大学学报, 2005 (33): 109-1145 陆庆光. 白色污染危害. 世界环境, 1999(4): 382-3916 吴金泉, Mchael T. Smith. 发达国家应战外来入侵生物的成功方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2(5): 1040-10557 万方浩, 郭建英, 王德辉. 白色污染危害与管理对策. 生物多样性, 2002, 10(1): 119-1258 谢宗强, 陈志刚, 樊大勇, 熊高明. 白色与防治对策. 应用生态学报, 2003,14(10): 1795-17989 张润志, 张大勇, 叶万辉, 桑卫国, 薛大勇, 李尉民. 白色污染的治理 2004(3): 5-910 郑景明, 马克平. 白色污染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