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与实施.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50038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与实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毕业设计(论文)-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与实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毕业设计(论文)-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与实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毕业设计(论文)-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与实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毕业设计(论文)-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与实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与实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与实施.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财务环境正变得日益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在全球经济快速变化的环境下,企业正是为了适应当代经济知识化和信息化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一模式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内在要求,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又有赖于企业战略的决策效率。企业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总体战略的重要职能战略,直接决定企业总体战略的运行效率。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不仅要有科学精细的日常管理,更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想。加强战略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管理界的趋势和潮流,

2、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战略管理也日益受到了财务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前所未有的注意。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财务战略选择;财务战略实施AbstractWith the advance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dvent of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Chinas business environment

3、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full of uncertainties. In the rapidly changing global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learning-oriented enterprises is to adapt to contemporary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eds of the enterprise, a new management model

4、. This model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for the purpose, in order to achieve an intrinsic require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depends on the corporate strategy and decision-making efficiency. Learning enterprises financ

5、ial strategy as an important business functions of the overall strategy for strategy, enterprises can directly decide on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overall strategy. In this paper, a learning strategy for enterprise financial system, has a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

6、icance.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is the basic law of market competition, enterprises require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were not only have a fine day-to-day management of science, but also far-sighted strategic vision and strategic thinking. To strengthen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he current

7、management has become a trend and fashion industry, in keeping with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finance is also increasingly subject to financial theory and practical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Key words:Enterprise life cycle; financial strategic options; financial strategy目 录第1章 绪 论11.1研究背景11.2 研究目的和

8、意义11.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2第2章 企业生命周期与财务战略的概述32.1企业生命周期32.2财务战略8第3章 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选择103.1企业财务战略选择要与经济周期相适应103.2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产品生命周期相适应103.3不同发展时期的财务战略选择11第4章 企业财务战略定位和实施的基本策略154.1企业各个时期的战略定位和实施的基本策略154.2财务战略实施的权变与动态性质204.3以融资战略为例的财务战略案例分析22结 论25参考文献26致 谢27III第1章 绪 论1.1研究背景企业财务战略是现代财务理论中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企业战略理论

9、的兴起,独立成型于20世纪90年代,是随着现代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而产生,站在全局的立场和长远的角度对企业的重大问题进行谋划的财务理论1。 从财务战略理论角度来说,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从客观上要求企业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并要求对财务战略进行适时的动态调整。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财务战略研究的重心放在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环境背景下,还未把研究的视角转向资源环境的约束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2。 另一方面,由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资源和环境的国际、国内压力骤增,国家及各级政府面临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相互制约的现实,无论是各级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

10、者,渴望寻求一种能协调资源、环境与经济关系的良方。一是为经济和财务战略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二是为企业发展经济提供财务战略上的支撑。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现代企业财务面临着一个多元、动态、复杂的管理环境,企业财务管理不再只是财务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而是吸收了战略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从适应环境、利用条件的角度出发,充分重视财务的长远问题和战略问题。在企业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制定一个合适的财务战略,以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是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这是财务战略不同于其他各种战略的特性。企业财务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合理调集、配置

11、和利用资源,谋求企业资金的均衡、有效的流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从长期来看表现为,谋求企业财务资源和能力的可持续增长,实现企业的资本增值并使企业财务能力持续、快速、健康地增长,维持和发展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战略管理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时,需要企业财务管理的支持3。把企业资金管理作为重要内容的财务管理也必须要反映企业战略的要求,保证其战略的实施。实施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保持企业健康的财务状况,有效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选择和制定正确的财务战略对企业发展有重大意义。1.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规范分析与

12、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理论角度研究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财务战略选择:首先,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依据是企业财务战略目标。 其次,从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内容分析,主要是对企业“财务结构”的战略选择,这一“战略性财务结构”包含了管理型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结构及与之相匹配的债务期限结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结构、收益分配结构。与此相对应,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包括在资产匹配战略、资金来源结构战略与股利战略这三个方面的战略选择。 最后,从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类型进行分析,包括保守型、平稳型与积极型三种。在保守型财务战略下,企业寻求一种低获利能力与低财务风险之间的均衡;在平稳型财务战略下,企业

13、寻求一种适度获利能力与适度财务风险之间的均衡;在积极型财务战略下,企业寻求一种高获利能力与高财务风险之间的均衡。通过介绍企业财务战略的基本内容,以及财务战略与其生命周期的关系,财务战略的选择与实施,通过可行性分析,整体介绍了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与实施的主要内容。第2章 企业生命周期与财务战略的概述2.1企业生命周期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生命周期,企业也不例外。企业生命周期如同一双无形的巨手,始终左右着企业发展的轨迹4。根据企业发展时间的不同,以1991、1994、1997和2000年四个年份为标志来定位自己的类型,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一个企业的发展时间超过12年,如果其在19

14、91年进入上升期,1994年进入高峰期,1997年进入平稳期,2000年进入低潮期,那么就可通过这12年4个小周期循环推断出这个企业属于普通型变化的企业,它将在下个周期的2003年进入上升期。 第二,发展时间处于10-12年,即在1991年1994年间创办的企业,如果在1994年进入上升期,1997年进入高潮期,2000年进入低潮期,那么可以推断出该企业属于起落型变化的企业,它将在2003年进入平稳期(其他类型依此类推)。这种类型的企业要特别注意2000年直接由高峰落入低谷的变化特征,这是识别起落型企业的唯一标志,低潮期的盲目扩张导致企业破产倒闭是起落型企业的最大潜在危机5。 第三,发展时间处

15、于7-9年,即在1994年1997年间创办的企业,如果在1997年进入下落期,2000年进入低潮期,即可推断其为晦暗型变化的企业,它将在2003年进入高峰期。识别此类企业的特征主要有二点:该企业处于不景气的低迷状态达6年之久; 直接由低潮期进入高峰期。晦暗型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是采取紧缩型战略渡过前2个周期的低迷,才可能有光明的前景。要注意的是,若企业在1997年后进入上升期,2000年进入高峰期,则将在2003年进入平稳期,这类变化的企业仍属于普通型变化的企业。第四,创业时间处于6年左右,即在1997年1998年创办的企业,可根据将近2个周期循环推断属于哪一类变化的企业。如在创业后低迷不

16、振,2000年突然崛起进入高峰期,可以得知为晦暗型企业;如创业后进入上升期,2000年进入高峰期,则可推断为普通型变化的企业。 第五,创业时间处于3年以下的企业,没有以前的周期可以印证,判断比较困难,只能根据目前企业所处的实际情况和本人研究经验加以判断。在2000年后创办的企业,如处于低潮状态,这类企业很可能属于普通型,下个周期将在2003年进入上升期;如处于平稳期,则可能属于起落型变化的企业6。在此不多加述说。 绝大部分企业的发展周期都能与此规律密切配合,但不排除一定时间的误差,正如价值规律也有振荡现象出现。当然也有少数特殊现象,如企业持续发展或低迷10年之久的,这些都与企业的先天素质优劣和

17、后天发展环境好坏密切相关。对这些企业而言,小周期里仍有高峰期和低潮期之分。持续发展的企业在总体上可采取发展型战略,只是在各个周期阶段做相应战略调整。持续低迷10年之久的企业总体上采取紧缩型战略,在各个周期阶段再做相应的战略调整。 2.2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的营销生命,产中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

18、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第一阶段:介绍(引入)期 指产品从设计投产直到投入市场进入测试阶段。新产品投入市场,便进入了介绍期。此时产品品种少,顾

19、客对产品还不了解,除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外,几乎无人实际购买该产品。生产者为了扩大销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该阶段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限制,产品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广告费用大,产品销售价格偏高,销售量极为有限,企业通常不能获利,反而可能亏损。第二阶段:成长期 当产品进入引入期,销售取得成功之后,便进入了成长期。成长期是指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购买者逐渐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并且打开了销路。这是需求增长阶段,需求量和销售额迅速上升。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迅速增长。与此同时,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使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下属,企业利润

20、增长速度逐步减慢,最后达到生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 第三阶段:成熟期 指产品走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经过成长期之后,随着购买产品的人数增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此时,产品普及并日趋标准化,成本低而产量大。销售增长速度缓慢直至转而下降,由于竞争的加剧,导致同类产品生产企之间不得不加大在产品质量、花色、规格、包装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在一起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第四阶段:衰退期 是指产品进入了淘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等原因,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持续下降,产品在市场上已经老化,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市场上已经有其它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新产品,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时成本较高的企业就

21、会由于无利可图而陆续停止生产,该类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陆续结束,以至最后完全撤出市场。 产品生命周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和企业制定产品策略以及营销策略有着直接的联系。管理者要想使他的产品有一个较长的销售周期,以便赚取足够的利润来补偿在推出该产品时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和经受的一切风险,就必须认真研究和运用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此外,产品生命周期也是营销人员用来描述产品和市场运作方法的有力工具。但是,在开发市场营销战略的过程中,产品生命周期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因为战略既是产品生命周期的原因又是其结果,产品现状可以使人想到最好的营销战略,此外,在预测产品性能时产品生命周期的运用也受到限制7。 2.1.2产

22、品生命周期与企业生命周期一般来说,企业生命周期变化规律是以12年为周期的长期循环。它由4个不同阶段的小周期组成,每个小周期为3年。如果再往下分,一年12个月可分为4个微周期,每个微周期为3个月。该规律的行业特征不太明显,适用于各种行业,甚至大部分商业现象。由于不同的企业存在着不同的生命周期,不同的生命周期体现不同的变化特征。尽管它们有共同的规律,但在4个不同周期阶段变化各异,各自的发展轨迹也不同。这些不同的变化特征归纳为普通型、起落型、晦暗型三种变化: 普通型周期运行顺序:上升期(3年) 高峰期(3年)平稳期(3年) 低潮期(3年)。普通型变化最为常见,60%左右的企业属于这种变化。它的4个小

23、周期的运行相对比较稳定,没有大起大落。属于普通型变化的企业,即使经营业绩平平,但只要在低潮期不出现大的投资失误,一般都能比较顺利地通过4个小周期的循环。 起落型周期运行顺序:上升期(3年) 高峰期(3年)低潮期(3年)平稳期(3年)。起落型变化比较复杂,不易掌握,属于盛极而衰,大起大落之类型。这类变化企业的比例约占20%。它的运行轨迹在周期转换过程中突发剧变,直接从高峰落入低谷。处于这个周期阶段的企业,经营者一般都会被眼前的辉煌所迷惑,错误估计形势,拼命扩大投资规律,准备大干一场。殊不知这种投资决策的失误,结果导致前功尽弃,甚至全军覆没。 晦暗型周期运行顺序:下落期(3年)低潮期(3年)高峰期

24、(3年)平稳期(3年)。名曰晦暗,隐含韬晦之意。这类变化的企业与上述两类变化相比,运转周期中减少一个上升期,多出一个下落期。这就表明在12年4个小周期的循环中,这类企业可供发展的机会少了3年,而不景气的阶段多出3年。这类企业的比例约占20%。 一个正常运作的企业,如果处于不景气的低迷状态中达6年之久,不光众人士气低落,企业决策者也面临严峻的考验。这个周期阶段的企业决策者,容易产生以下两种心态:一是彻底悲观失望,对前途失去信心,不想作任何努力,任企业自生自灭;另一种则出于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拼命扩大投资,采取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方式来挽救败局。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但于事无补,反在陷阱中越陷越深

25、。所以在这个阶段,以上两种策略都不足取8。 晦暗型变化的企业虽有诸多弊端,但也具备独特的优势,它在经历下落和低潮两个小周期阶段的低位循环后,运行轨迹突发剧变,直接从低谷冲上高峰。鉴于这个变化特点,企业决策者要权衡利弊,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不利转化为有利因素。“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企业处于低潮,固然不利,但从另一角度分析,这段时间也给企业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调整组合的大好机会,采用相应的战略调整,着眼于中长期目标的投资。产品生命周期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其优点是:产品生命周期(PLC)提供了一套适用的营销规划观点。它将产品分成不同的策略时期,营销人员可针对各个阶段不同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营

26、销组合策略。此外,产品生命周期只考虑销售和时间两个变数,简单易懂,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与弊端。这些缺点也是: 第一、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起止点划分标准不易确认。 第二、并非所有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都是标准的S型,还有很多特殊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 第三、无法确定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到底适合单一产品项目层次还是一个产品集合层次。 第四、该曲线只考虑销售和时间的关系,未涉及成本及价格等其它影响销售的变数。 第五、易造成“营销近视症”,认为产品已到衰退期而过早将仍有市场价值的好产品剔除出了产品线。 第六、产品衰退并不表示无法再生。如通过合适的改进策略,公司可能再创产品新的生命周期。 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重

27、大变化和战略管理的广泛推行,现代财务管理不仅要有科学精细的日常管理,更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想,企业研究和制定财务战略对自身长远的、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2.2财务战略2.2.1财务战略的含义与特征财务战略是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战略,为加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由此可见,财务战略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与延伸,不仅体现了财务战略的“战略”共性,而且勾画出了财务战略的“财务”个性。财务战略的“战略”共性体现在:全局性和长期性。财务战略是以整个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的全局性工作为对

28、象,根据企业长远发展需要而制定的。它是从财务的角度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所作的描述,是企业未来活动的行动纲领和蓝图,对企业的各项具体财务工作、计划等起着普遍的和权威的指导作用,并且财务战略一经制定就会对企业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财务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导向性。财务战略规定了企业未来较长时期内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它是企业一切财务战术决策的指南,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都应该仅仅围绕其实施和开展。财务战略的“财务”个性体现在: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企业战略具有多元化结构的特征,它不仅包括企业整体意义上的战略,而且包括职能层次上的战略。财务战略作为企业职能战略之一,其相对独立性表现

29、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不再只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附属职能,而是有其特定的相对独立的内容;财务活动并非总是企业的局部活动,而是有着许多对企业整体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内容。财务战略的从属性。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必须服从和反映企业战略的总体要求,应该与企业战略协调一致,并为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提供资金支持。财务战略谋划对象的特殊性。财务战略要解决风险与收益的矛盾、收益与成长性的矛盾、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的矛盾、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矛盾等,这一系列矛盾都是由财务战略谋划对象的特殊性引发的9。2.2.2财务战略的类型财务战略的类型分为三类,分别是扩张型财务战略、扩张型财务

30、战略、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扩张型财务战略是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为了实施这种财务战略,企业往往需要在将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润留存的同时,大量地进行外部筹资,更多地利用负债。随着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张,也往往使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表现出相对较低的水平。扩张性财务战略一般会表现出“高负债、高收益、少分配”的特征。稳健型财务战略是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稳健型财务战略的企业,一般将尽可能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和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效益作为首要任务,将利润积累作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为了防止过重的利息负

31、担,这类企业对利用负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的扩张往往持十分谨慎的态度。所以,实施稳健型财务战略的企业的一般财务特征是“适度负债、中收益、适度分配”。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是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防御性财务战略,一般将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和尽可能增加现金流入作为首要任务。通过财务削减分部和精简机构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节约成本支出,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用于企业的主导业务以增强企业主导业务的市场竞争力10。“低负债、低收益、高分配”是实施这种财务战略的企业的基本财务特征。第3章 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选择成功的财务战略必须适应于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财

32、务特点,符合企业目前的总体战略并和利益相关者的收益、风险相联系。企业的发展阶段大致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的财务特征是不同的,应通过对其财务特征的分析,谋求适合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财务战略。 3.1企业财务战略选择要与经济周期相适应 从财务的观点看,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要求企业顺应经济周期的过程和阶段,通过制定和选择富有弹性的财务战略,以减少它对财务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减少经济周期中上升和下降抑制财务活动的负效应。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要与经济运行周期相配合。在经济复苏阶段应采取财务扩张型财务战略:增加厂房设备,采用融资租赁,继续建立存货,提高产品价格,开展

33、营销筹划,增加劳动力。繁荣后期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经济衰退阶段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停止扩张,出售多余的厂房设备,停产不利的产品,停止长期采购,削减存货,减少雇员。在经济萧条阶段,特别在经济处于低谷时期,保持市场份额,压缩管理费用,放弃次要的财务利益,削减存货,减少临时性雇员。3.2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产品生命周期相适应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可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阶段特色,正确把握本企业的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战略非常重要。在企业初创期,主要财务特征是资金短缺,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财务

34、管理的重点应是如何筹措资金,通过企业内部自我发展来实现企业增长。在企业成长、成熟期,资金相对充裕,企业已拥有核心竞争力和相当的规模,可以考虑通过并购实现外部发展11。在企业衰退期,销售额和利润额已明显下降,企业应考虑如何改制、变革企业组织形态和经营方向,实现企业蜕变和重生,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在成熟期则一般采用稳健型财务战略,而在衰退期企业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3.3不同发展时期的财务战略选择 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和效率。从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创立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

35、个阶段。企业的财务战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所不同,只有选择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相匹配的财务战略,才能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发展。 3.3.1初创期的财务战略选择 融资战略是企业财务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解决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目标、原则、方向、规模、结构、渠道和方式等重大问题,它不是某项具体的资金筹集计划,而是为适应未来环境与企业战略的要求,对企业融资长期而系统的构想,旨在为企业战略实施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可靠的现金流支持。 在外源融资方面,企业直接融资困难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客观上看,企业直接融资难相当程度上由企业自身的问题决定的。如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抵押物或担保单位,商业银行对企业很难

36、进行跟踪监督和检查。企业大多规模小、风险大,一旦资不抵债宣告破产,商业银行的债权将难以保障等,这都是影响企业获得贷款的重要因素。 内源融资战略是指主要从企业内部开辟资金来源的融资方式。在这一融资战略思想指导下,企业不依赖外部资金,而在本单位内部筹集所需的资金,它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纵向积累。资金的主要来源将是留存盈余、摊销等无需现金支付的费用,资金占用减少、周转速度加快所带来的资金节约等等。内源型融资战略特别适合缺乏外部融资渠道的企业。从税负角度出发分析,负债融资能为企业带来避税的好处。但是由于初创企业的会计上大多只产生亏损,负债融资也不能为企业带来积极影响,且目前由于我国企业在内部融资

37、相对容易一些,融资成本较低,所以应选择以内源融资为主、外源融资为辅的融资策略,由业主及关联企业提供借款,同时加强自有资金储备,创造一定的信用条件,以自有资产为担保向金融机构借款,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企业应根据未来的偿债能力选择可以接受的融资方式,防止企业在初始阶段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而陷入财务危机12。 投资战略是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将企业拥有的或实际控制的经济资源有效地投放出去,以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投资战略的内容包括对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和投资比例的确定。具体投资内容要结合企业总体战略和投资环境、企业发展阶段来制定。在实施投资战略时,管理者应当更加注重成长性、市

38、场占有和技术领先等目标。处于初创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它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和拓展经营。由于难以从外部获得贷款,故企业的业主们一般都将税后利润尽量留存于企业内,采用非现金股利政策,留存更多的利润,以充实资本。 3.3.2成长期财务战略的选择 成长期企业的主要任务则是扩大市场规模,谋求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为此企业应采取积极的财务战略。在投资方面,这一阶段的企业宜采取一体化投资战略,即通过企业外部扩张或自身扩展等途径获得发展,扩大企业的规模,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企业可适度增大营销投入,以维持现有的市场地位。此外,由于企业的现金储备充足,可以将现金转换为有价证券或对外股权投资,

39、以获取投资收益,实现资本保值增值。从筹资方面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愿意提供资金,企业具有举债的资信条件,通常能贷到数额大、成本低、附有优惠条件的贷款。因此,在融资方式上,企业应该更多地利用负债筹资,既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又能防止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稀释。在分配方面,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应该在保证企业未来成长的资金支持的前提下,实现企业所有者现实利益的增长。因此企业可以定期支付少量现金股利,而送股、转增股的使用较为普遍。3.3.3成熟型企业财务战略选择 对于成熟型企业而言,为了获得足够的资金或保持稳定的资金来源与优良的资金结构,通常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融资。融资战略的组合搭

40、配也能够取得更好的作用,如通过金融型融资、盘活内存资产融资、折旧融资和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等。金融型融资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与金融机构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利用这些金融机构长期稳定的信贷资金来达到融资目的的融资战略。金融型融资资金来源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其优点是融资规模较大,形式灵活,企业只需付出利息费用,不涉及股权。金融型融资既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又能防止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稀释,因此在此期间,企业应以提高财务杠杆效应为出发点,采取积极的融资策略,适当地提高债务比重。这种融资形式的不足之处是融资条件以及成本较高,适用于产品市场成熟、发展迅速且有

41、实质性优势,特别是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其融资的前提是预计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除此之外,成熟型企业还应该有效地实施内部型融资战略,对企业内部存量资金进行优化调整,盘活企业内存量资产。成熟型企业已经具备了折旧融资的条件,应该发挥折旧融资的优势。折旧融资具有成本低、风险低的优点,通过折旧融资可以优化融资结构。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商业信用融资。企业间信用融资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货款等内容。信用融资对于流动资金有限的企业来说更是具有特殊意义,它是解决企业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不足的有效方法。 根据企业成熟期的财务特征,企业在盈利逐步提高并稳定的同时,维持生产的支出却在减少,这使得企业资金在成熟

42、初期出现了一定的盈余。这个阶段的企业通常以盈利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通过采取规模扩张、多角化发展等投资方式寻找新的获利机会。适用于成熟型企业实际情况的投资战略包括规模扩张战略和稳定投资战略。规模扩张主要指核心产品销售规模的扩大。扩张投资战略是成熟期企业最常用的一种投资战略,是企业实现高速成长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规模扩张的方式主要有市场渗透、开发战略和产品开发战略。企业在进入成熟阶段以后,会产生更为强烈的成长意愿与自身内部缺乏各方面条件、能力的矛盾,因此,在理财方面更应该持稳健的态度,切忌盲目扩张。总结企业在寻求发展过程中的失败原因,理财不稳健占很大的比例。当企业有了某种占有市场的产品,

43、有了可能实现较丰厚的利润积累时,往往会对营运资金周转不甚关注,而是为过去取得的经营上的成功所迷惑,将大量营运资金用作固定资产投资,这样就会导致营运资金周转上的新的紧张。还有的就是为了避免产品单一,力图通过多样化投资和多角化经营分散风险,然而由于企业通常总体资本规模较小,分散投资很容易导致原有经营项目上营运资金周转的困难,而新的投资项目又不能形成一定规模,加之缺乏必要的经营能力和管理经验,无以建立竞争优势,反而加大了经营风险。 不同的企业在投资营运项目上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在规模扩张投资战略与稳定投资战略的选择中,企业必须审视企业条件与经营环境,以选择合适的投资战略。因此,企业在投资经营方面,应当

44、将资金投向能够发挥企业市场优势的产品上,并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以增强规模效益,提高市场份额。在这个阶段,企业应当选择科学、合理的投资模式,加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加强项目投资的评价和总结工作。 3.3.4衰退型企业财务战略选择 衰退型企业融资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负债率,最重要的是压缩债务融资比率,避免财务杠杆风险。企业在高财务风险的情况下经营,往往采用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是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一般将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和尽可能增加现金流入作为首要任务。在进行财务

45、融资决策的时候,应以短期资金的使用为主,尽量避免使用长期资金,采取以内源融资包括利润留存积累,业主、股东投资以及向业主、合伙人和股东借款的内源债务融资方式为主,资产剥离、外源融资为辅的融资方式。当企业的销售业绩开始下滑,高额的固定成本会使企业进入严重的亏损境地,可通过签订短期契约方式或者完全以可变成本为基础,从而降低固定成本比例使总成本降低。当诸多因素表明企业处于下降趋势的时候,可以选择将部分非关键产品或技术出让,放弃某个领域的开发投资,减少对旧产品的资金投放,积累资金,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第4章 企业财务战略定位和实施的基本策略4.1企业各个时期的战略定位和实施的基本策略4.1.1初始期的财

46、务战略定位和实施的基本策略处于初创期的企业,经营重点在于如何以独特的产品拓展市场,不断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而较高的产品成本和产品价格与较小的市场需求,又使得企业面临很大的投资风险。在财务实力相对脆弱的情况下,如何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使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企业采用稳健型财务战略。这可从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互逆关系上得到验证,即较高的经营风险应当以较低的财务风险与之相匹配,从而在财务战略上保持稳健。在筹资方面,企业应根据未来的偿债能力选择可以接受的融资方式,防止在初创期就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陷入财务危机而走向衰亡。在募集新的资金时,可以招募新的股东或者尽最大努力争取银行贷款。但在利润不足的

47、情况下,企业很难获得资金支持。这时企业也可以选择引进风险投资。由于初创期企业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因此,如何筹资、何时筹资和筹资多少则是财务战略管理者考虑的首要问题。由美国财务学者格林(Green)著作并于1897年出版的公司财务一书,是现代筹资财务理论的雏形。20世纪初,股份公司的迅速发展,使筹资财务理论逐渐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的重心之一。筹资财务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研究如何为企业发展筹措必要的资金。这里涉及两个相关的问题:一是如何降低筹资成本;二是如何实现资本结构优化。资本结构理论将这两个相关的问题融为一体。企业应从融资成本最小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角度,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形成合理的资

48、本结构,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效应。具体地讲,当投资项目确定后,通常要对项目前几年的现金流量情况做出较详细的核算。现金流出量大于流入量的数额即筹资额。筹资规模的确定必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这里主要考虑企业资金需求量、投资规模、投资效益、筹资难度大小以及融资成本等。筹资的时间应与所需资金的时间相配比。筹资方式的选择要结合初创期的特点,以股权资本投入为主,辅以项目融资和其他负债融资方式,但负债融资不应成为主流方式,以降低财务风险。筹资方式可以是内部积累,也可以是借入资金或接受投资。前者一般不主张实施较高比率的现金股利政策,惟有积累才能使企业未来增长保持后劲与实力;后者不仅要考虑资本成本问题,还要注意筹集的资金是否有用途限制,是否会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转,尤其要避免部分投资者为了尽快收到投资报酬,不关心项目本身,在取得企业的股份后,迫使企业采取“杀鸡取卵”的自杀性发展方式。因此,初创期企业在筹措资金选择对象时,应接受关注企业长远发展的公司或股东的投资。此外,由于企业处于初创阶段,管理者缺乏战略的观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投资方面,企业应将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选择所能达到的投资规模,而不能盲目地进行资本扩张。要在不断降低财务风险的前提下,支持和配合企业技术领先和市场渗透的竞争战略的实施。在分配方面,企业实现的税后利润,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