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碱土金属单卤化物的里德堡态进行了实验研究.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950375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碱土金属单卤化物的里德堡态进行了实验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毕业设计(论文)-碱土金属单卤化物的里德堡态进行了实验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毕业设计(论文)-碱土金属单卤化物的里德堡态进行了实验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毕业设计(论文)-碱土金属单卤化物的里德堡态进行了实验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毕业设计(论文)-碱土金属单卤化物的里德堡态进行了实验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碱土金属单卤化物的里德堡态进行了实验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碱土金属单卤化物的里德堡态进行了实验研究.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SHANDONG 毕业设计说明书 在此打印论文题目,二号黑体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 年 月 中 文 摘 要 - I - 摘 要 论文采用共振多光子电离和 Ion-dip 两种检测手段对碱土金属单卤化物的里 德堡态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成果是:首次观测到中等有效主量子数的 CaCl 预解离里德堡态:在 n*=5-7 区域内,有 5 个文献未报导过的 2+实贯穿里德堡 态,填补了 CaCl 分子此一区域里德堡态研究的空白,对 CaCl 里德堡态结构的 完整分析和其电子态完整的图像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论证 了这些态是因为和一个 2+连续态的相互作用而

2、导致强烈的预解离。由实验测定 的预解离线宽拟合出 45000-47500cm-1范围内的 2+连续态势能曲线,它能很好 地解释这些里德堡态的预解离行为;还观测到若干转动常数值反常小的里德 堡态,它们可能是实非贯穿里德堡态的片段。以上结果为阐明高极化分子的离 解机理和其他的动力学过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论文第二部分工作是采用微扰增强的光学光学双共振荧光探测方法研究 Na2分子的高激发三重电子态。主要结果为:首次观测到 Na2的 13g-双电子 激发价态,并归属了该电子态的 v=057 振动能级,它们覆盖了整个势阱的 99%以 上。并发现 13g-态能级即使超过电离限时亦无明显的自电离倾向,反映了

3、双电 子激发态不同于里德堡态的独特性质。13g-态是碱金属双原子分子电离限以下 唯一的 3g-对称性的态和电离限下唯一较纯的双电子激发态,这些结果为分子 结构和量子化学的定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通过检测 Na 3d3p 原子荧 光,观察到 Na2分子的 33g和 43g+态在 3s+3d 解离限以上的预解离能级及其转 动线宽加宽;利用从头计算势能曲线对 33g和 43g+态预解离机理作了深入 的理论分析与论证。结果表明:33g态在 3s+3d 解离限以上能级强烈的预解离 是由于 23g和 33g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其寿命缩短到 102飞秒量级。43g+态 的预解离则主要是通过和 23g连续态

4、的直接相互作用以及通过预解离的 33g 能级与 23g态的间接相互作用(偶然预解离);新观察到 Na2的(3s+nd) (n=57) 4, 7, 103g三重里德堡态并首次在 Na2分子中得到三重里德堡系列的量 子亏损。以上一系列 Na2高激发态新光谱线的发现及其合理的量子力学解释, 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关于双原子分子双电子激发态和里德堡态的知识。 关键词:分子电子激发态,里德堡态,预解离,Na2,CaCl Abstract - II - Abstract Electronic excited state is one of the common forms in which atoms,

5、 molecules and ions exist in the nature. Study on the characters and dynamics behaviors of the molecular excited states, such as energy levels, lifetimes, predissociation and auto- ionization, as well as on their electronic structures, is not only a significant topic related to chemical reactions an

6、d chemical dynamics, but also one of the frontiers in the field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 In present dissertation,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the predissociated Rydberg states of CaCl by using the resonance enhanced multiphoton ionization (REMPI) and ion- dip detection spectroscopy were carried

7、out. Five core-penetrating Rydberg states of CaCl in the intermediate effective principle quantum number region, n*=57, were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oretical analysis confirmed the predissociation mechanism which supposed these Rydberg states were led by an interaction with a 2+ continuum st

8、ate. A potential energy curve of this 2+ continuum state in the energy region of 4500047500cm-1 was fitted based on the observed predissociation linewidths. Some Rydberg levels with anomalously small rotational constants were also observed. They might be the fragments of the core-nonpenetrating Rydb

9、erg states. All these results provide rich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dissociation of molecules with highly polar core and some correlative dynamical processes. Systemat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high-lying triplet gerade states of Na2 by using the perturbation facilitated optical

10、-optical double resonance (PFOODR) method is also made. A doubly excited valence state of Na2, 13g- state, which consists in the unique 3g- state as well as the unique pure two-electron excitation state below the ionization threshold, was first observed and characterized. A number of v=057 vibration

11、 levels were determined and assigned. The levels cover more than 99% of the potential well depth of the state. No evident autoionization was found related to the levels belonging to the 13g- state above the ionization threshold, implying the distinct character of the doubly excited valence state fro

12、m the Rydberg states. The observation of this stat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expounding homo-diatomic molecular structure in quantum chemistry. Abstract - III - The energy levels of 33g and 43g+ states of Na2 above the 3s+3d atomic limit were detected by monitoring of the 3d3p fluorescence of Na a

13、tom. An obvious rotational line broadening was observed.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predissociation mechanism of the 33g and 43g+ states based on the ab initio potential energy curves was presented. The strong predissociation of the 33g levels above the 3s+3d limit is due to the electrostatic int

14、eraction with the 23g state, resulting in their lifetime as short as hundreds of femtoseconds. The predissociation mechanism of the 43g+ state was determined also. Both the direct predissociation by the 23g state and the accidental predissociation by the 23g state via the 33g state could have contri

15、buted to the predissociation of the 43g+ state.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were in fairl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The (3s+nd) (n=57) 4, 7, and 103g Rydberg states of Na2 were observed and the quantum defect of its triplet Rydberg series were first obtained. Key words: mol

16、ecular excited state, rydberg state, predissociation, Na2, CaCl 目 录 - IV -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V 引 言 .1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1 1.2 耐热高分子材料的发展 2 1.3 几种典型的芳杂环高分子.3 1.3.1 聚酰亚胺(Polyimides, Pis) 3 第二章 实验方法.5 2.1 试剂和仪器.5 2.1.1 主要试剂.5 2.1.2 仪器 .5 2.2 芳杂环高分子及其模型化合物的合成6 2.2.1 聚苯基不对称三嗪及其模型化合物 6 2.2.2 聚苯基对称三嗪及

17、其模型化合物 8 第三章 高分子及其模型化合物主要水解产物的分析9 3.1 聚苯基不对称三嗪及其模型化合物的高温水解9 3.1.1 聚苯基不对称三嗪模型化合物高温水解产物的分析.9 3.1.2 聚苯基不对称三嗪高温水解产物的分析 11 3.1.3 聚苯基不对称三嗪及其模型化合物高温水解小节 .11 3.2 聚苯基对称三嗪及其模型化合物的水解产物分析 .12 3.2.1 2,4,6-三苯基-1,3,5-三嗪的水解产物分析.12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9 目 录 - V - 附录 A 程序主要部分源代码.20 附录 B 程序使用说明书 21 第一章 引言 - 1 - 引引 言言

18、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能源部门的需求,使高温高压水广泛应用于 相关的领域中,对国民生产和人民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 1. 在火力发电中,高温高压的水蒸汽被用作传递能量的介质来推动发电机 工作; 2以石油为主的传统能源正日益枯竭,蕴藏着巨大能量的核动力逐渐显示 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核反应堆中,高温高压的水被广泛用于传导能量的 介质,它将核反应堆释放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传递到发电机组,再通过发电机 将其转化成电能; 3新型能源除核电外,地球深处的地热水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合理开发 利用地热水也是一条重要的合理利用能源的途径。据统计,地球上许多地方都 有着丰

19、富的高温地热水,一些地方已经利用地热水进行冬季采暖。在我国的云 南、北京等地也有丰富的地热水资源; 4高温高压水也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生产的许多领域。如在石油开采、化 工生产和制药工业等的特殊场合都用到高温高压的水。 在以上提到的环境中,这些高温高压的水通常都具有 250C (39.7 MPa)或 者更高温度,这就对用于这些环境中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然而,研究 表明在如此高温度的水中,耐热性能良好的传统材料如陶瓷会发生粉化,玻璃 也逐渐变得不透明,而聚有机硅、聚四氟乙烯、聚硅橡胶,聚酰亚胺等高分子 材料也很快被破坏。 耐高温耐水解高分子材料在上述工业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被 用

20、作涂料、粘合剂、绝缘材料、结构材料以及具有其它功能的特种材料。 耐高温耐水解高分子材料首先必须是耐热高分子材料。耐热高分子材料经 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已有多种商品化的产品,如 芳族聚酰胺、聚酰亚胺、聚苯并咪唑等3-10。 第一章 引言 - 2 - 1.2 耐热高分子材料的发展 耐热高分子材料是指在 230C 的环境中经过数千小时,300C 的环境中经 过数百小时,540C 的环境中经过数分钟或 760C 的环境中经过数秒种后仍能 保持其力学性质不发生变化的高分子材料4。实验中则一般用热重分析(TGA) 和恒热失重分析(IGA)来表征高分子的耐高温稳定性,通常应用的判断标

21、准是: 能否在高于 300C 的空气中保持失重率在 710%之间(TGA),或能否在 250C 的空气中能长时间保持其重量不发生变化(IGA)5。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以来,由于航天、航空、信息技术、机械和化工等 领域的需求,耐热高分子的研究得以迅速发展。这期间,研制开发了多种耐热 高分子,其中一些已付诸应用。耐热高分子的种类主要有杂环高分子、芳环高 分子、有机硅高分子以及有机氟高分子等,其中具有标志性的耐热高分子的发 现和研究历史进程列于表 1-1 中。 表 1-1 中所列高分子的结构表明,大部分耐热高分子链结构中都含有杂环 特别是芳杂环。芳杂环高分子的问世是耐热高分子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22、在 应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杂环高分子可采用的合成路线较多,并可方便地对 其主链和侧基进行化学修饰,已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耐高温工程塑料、薄膜、 纤维及特种涂料等,目前已有多种商品化的产品7,8,10。虽然一些具有较强刚性 分子链的芳杂环高分子在惰性气氛中的耐热能力可高达 800C(在空气中也能耐 600C 以上高温),但由于其不溶、不熔的特性使得其可加工性差,所以对耐热 高分子的研究自 70 年代后主要致力于改善已有耐热高分子材料的可加工性而不 是合成新的化合物5, 11-13。 表 1-1. 耐热高分子研究的主要历史进程5 年 代耐热高分子 1944聚噻唑(未进行结构表征) 1950-19

23、56关环不完全的聚丙烯腈 1955聚苯撑苯乙烯 1957聚苯(低分子量) 第一章 引言 - 3 - 1958聚噁二唑; 芳香聚酰胺 1959高分子量聚苯 1960聚噁二唑; 聚-全氟烷基三嗪弹性体 1961聚苯并咪唑(第一种重要的芳杂环高分子); 聚噁二唑; 聚双噻唑; 聚三唑 1962含硼聚苯并咪唑 1963聚噁二唑和聚三唑纤维; 可加工性聚三唑 1964聚喹噁啉; 有规芳香聚酰胺; 1965聚醚喹噁啉; 苯并咪唑噁二唑共聚物; 聚苯并咪唑纤维; 聚吡咙 (第一个梯形聚合物); 聚苯并噻唑; 聚苯并噁唑 1966由聚丙烯腈环化得到的规整梯形聚合物; 聚异噁唑; 半梯形聚吡 咙 BBB(1,4

24、,5,8-萘酐-联苯四胺),全梯形聚吡咙 BBL(1,4,5,8-萘酐 -1,2,4,5-四胺基苯); 聚(吡嗪-喹噁啉); 聚(芘-喹噁啉); 有规芳香聚 酰胺 1967聚噻二唑; 聚醚吡咙; 聚双苯基吡咙;线形聚苯基喹噁啉 1968聚酰亚胺纤维 1969聚吡嗪酰亚胺 1971聚(碳硼烷-硅氧烷); 芳香二酐和四氨基蒽醌聚合得到梯形聚吡咙 1972反渗透性 1973聚(吡嗪-吡咙) 1973改善已有聚合物的可加工性 1.3 几种典型的芳杂环高分子 1.3.1 聚酰亚胺(Polyimides, Pis) 聚酰亚胺(PIs)是主链含有酰亚胺环结构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通式 为: N C Ar

25、 C C N C Ar n O O OO 这类聚合物的合成、制备可采用两类方法:缩聚和加聚。缩聚法通常是先 第一章 引言 - 4 - 由四酸二酐和二胺及其衍生物在溶液缩聚得到可溶性聚酰亚胺酸(PPA)预聚物, 然后再通过高温热固化得到产品。加聚法合成路线始于 70 年代,一般先合成带 有不饱和端基如马来酰亚胺、降冰片烯等低分子量的聚酰亚胺齐聚物,然后再 通过热或催化聚合得到产品,这种合成路线解决了缩聚法中全芳聚酰亚胺不溶 不熔而带来的可加工性差的缺点14,15。 PIs 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被誉为耐高温高分子之王,绝大多数 PIs 在 430575C 空气中的热失重小于 5% (5%)。例如,由

26、均苯四酸二酐(PMDA),邻 苯二胺(PPD),间苯二胺(MPD)或联苯二胺(Bz)合成的 PMDA-Bz, PMDA-PPD 及 PMDA-MPD 在空气中的5%高达 500-575C15。Kapton HN 膜(25 mm)在 300C,275C 和 250C 的空气中的老化实验表明其抗疲劳(断裂伸长率从 70%变 到 1)时间分别为三个月、一年和八年15。 鉴于 PIs 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质、耐热性、耐热氧化性、耐辐射性、耐有机 溶剂性和电绝缘性等性质,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除可直接用作工程塑料 外,还可用于制成薄膜、纤维、胶粘剂、树脂,中空纤维、可逆的渗透膜等。 PIs 在-200C2

27、60C 之间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电绝缘性,可在这些温度范围 内长期使用,具有耐磨、抗摩、优良的耐热性、耐辐射性以及良好的尺寸稳定 性。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5 - 第二章第二章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 2.1 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实验使用的主要试剂及其纯度等级和生产厂家如下: 苯甲腈CP天津化学试剂厂 对苯二甲腈AR北京化学试剂厂 苯甲醛AR天津化学试剂厂 对苯二甲醛CP北京化学试剂厂 水合肼AR(85%)北京化学试剂厂 安息香CP北京化学试剂厂 四醋酸铅AR日本东京化成公司 邻苯二胺AR北京化学试剂厂 对苯二胺盐酸盐AR北京化学试剂厂 N,N-二甲基乙酰胺AR天津化学试剂厂 甲苯酚

28、AR北京化学试剂厂 苯甲酸CP北京化学试剂厂 邻苯二甲酸CP北京化学试剂厂 间苯二甲酸CP北京化学试剂厂 对苯二甲酸CP北京化学试剂厂 均苯四酸二酐CP北京化学试剂厂 联苯四酸二酐AR北京焦化厂 2-苯基苯并咪唑AR美国 Aldrich 公司 聚苯并咪唑AR美国 Aldrich 公司 Kapton-H美国 Dupont 公司 甲醇HPLC 纯天津化学试剂厂 2.1.2 仪器 红外光谱用 PE 2000 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分辨率为 2 cm-1;紫外 光谱用 HP8452A 型二极管阵列紫外可见光谱仪测定,分辨率为 2 nm,扫描波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6 - 长范围 190820

29、nm;有机化合物的质谱用 MS-50 型质谱仪测定;元素分析用 Heraeus 型 CHN 快速分析仪测定。 2.2 芳杂环高分子及其模型化合物的合成 2.2.1 聚苯基不对称三嗪及其模型化合物 As-PPT 膜是由对苯二脒腙和 1,4-双(苯乙二酮)苯缩聚得到的,这两种单体 都从对苯二甲腈得到,其合成路线如图 2-1 所示41,42。 NCCNCC NHNH C2H5OOC2H5 C2H5OH 1 CC NHNH H2NHNNHNH21 H2NNH2 2HCl KOH CC NHNH C2H5OOC2H5 2 HCl NCCN C6H5CH2MgCl CH2C O C O CH2 4 3 C

30、C O C O C 5 4 DMSO/HBr OO n 3n 5+ -4n H2O N N N N N N C6H5C6H5 n As-PPT (1) (2) (3) (4) (5) 图 2-1. 聚苯基不对称三嗪的合成路线 对苯二亚胺酸二乙酯盐酸盐:将升华提纯后的对苯二甲腈 13.5 g (0.1054 mol),绝对乙醇 16 ml 与干燥的 1,4-二氧六环 600 ml 混合后于 05C 下通入干 燥的氯化氢气体至饱和,然后于冰水中保存 5 天。过滤得白色固体产物,用无 水乙醚洗涤、干燥后得 27.5 g 对苯二亚胺酸二乙酯盐酸盐,产率 89.2。 对苯二亚胺酸二乙酯:取 2.5 g

31、对苯二亚胺酸二乙酯盐酸盐,用 15%的 KOH 水溶液中和,过滤,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后得 1.4 g 粗产品,用石 油醚重结晶得 1.1 g 产品,产率 58.6%。 对苯二脒腙:将 1.0 g 对苯二亚胺酸二乙酯溶于 50 ml 绝对乙醇中,然后加 入 5.01 g 水合肼(85%),摇匀后于室温静置,溶液逐渐析出淡黄色沉淀,继续 在室温反应 24 小时后过滤,用无水乙醚洗涤,干燥后得粗产品 0.8 g,在惰性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7 - 气体保护下用吡啶重结晶得 0.7 g 产品,产率 80.2%。元素分析:C, 50.02(50.00); H, 6.45 (6.25); N, 4

32、3.52 (43.75)。 1,4-双(苯乙二酮)苯:该单体由中科院化学所卢凤才老师提供,其合成路线 如图 2-1 中(3)(4)式所示。 据文献报导,分子量较高的 As-PPTs 在 200C 下也具有很好的耐水解性 41,42,为便于分析 As-PPT 的水解产物,实验中合成了两种不同分子量的 As- PPT,其预聚物的比浓粘度比浓分别为 1.55, 0.65 dL/g (0.5%甲苯酚,30C)。合 成方法如下:称取等摩尔比的对苯二脒腙和 1,4-双(苯乙二酮)苯,加入一定量的 新蒸甲苯酚使其溶解并保持固含量在 10左右,室温剧烈搅拌 2 小时后得到粘 稠的预聚物溶液,放置 24 小时后

33、过滤,将适量过滤后的预聚物溶液倾倒在水平 放置的洁净玻璃板上,加热到 70C 左右使大部分溶剂挥发,然后在 Ar 气保护 下于 300C 固化 1.5 小时,冷却后于水中脱膜得到厚度为 2545 m 的淡黄色透 明高分子膜。IR(film): 3058, 1599, 1489, 1442, 1383, 1360, 1269, 1129, 1078, 1014, 1004, 851, 765, 695, 601, 530 cm-1;UV(H2SO4): 364 nm。 苯甲脒腙不稳定40故无法合成只含一个不对称三嗪环的模型化合物 3,5,6- 三苯基-1,2,4-三嗪(MSPPT),实验中采用含

34、两个不对称三嗪环的双模型化合物 (DMAsPPT)来代替,其合成路线如图 2-2 所示41。 二苯乙二酮:将 5.0 g 安息香(0.02356 mol),35 ml 醋酸,30 ml 浓硝酸(65%- 68%)在搅拌下于 90C 反应 2 小时,冷却后倒入冰水中,过滤得 4.7 g 粗产品, 经无水乙醇重结晶后得 4.3 g 产品,产率 85.2%。 CC OOH H HNO3 C O C O CC NHNH H2NHNNHNH2 C O C O N N N N N N C6H5 C6H5 C6H5 C6H5 + (1) (2) 图 2-2 聚苯基不对称三嗪双模型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DMAsP

35、PT:将 0.2165 g 对苯二脒腙(1.127 mmol)和 120 ml 无水乙醇加热回 流至溶解,然后加入 0.4758 g 二苯乙二酮(2.263 mmol),继续回流 2 小时,过滤 得到 0.6 g 粗产品,用 N,N-二甲基甲酰胺(DMF)重结晶得到 0.5 g 产品,产率 70.1%。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8 - IR(KBr): 3059,1503,1491,1443,1385,1270,1127,1080,1014,866,819,765, 697,590,526 cm-1;熔点.:319-321C; 元素分析:C, 79.96(80.01); H, 4.45 (4.4

36、4); N, 15.59 (15.62)。 2.2.2 聚苯基对称三嗪及其模型化合物 S-PPT 的合成路线如图 2-3 所示51。 NCCNCC NHNH C2H5OOC2H5 C2H5OH 2HCl HCl (1) 1 CC NHNH H2NNH22HCl 2 1 NH3 KOH CC NHNH H2NNH2 3 (2) CHO nn+ N NN C6H5 H H N N N C6H5 n n 3 (3) S-PPT 图 2-3. 聚苯基对称三嗪的合成路线 第三章 水解产物分析结果和讨论 - 9 - 第三章第三章 高分子及其模型化合物主要水解高分子及其模型化合物主要水解 产物的分析产物的分

37、析 3.1 聚苯基不对称三嗪及其模型化合物的高温水解 3.1.1 聚苯基不对称三嗪模型化合物高温水解产物的分析 图 3-1 是聚苯基不对称三嗪模型化合物 DMAsPPT 高温水解后的水溶液的 HPLC 谱图,从谱图中出聚苯基不对称三嗪的模型化合物的水解液中的有 4 种 水解产物,其主要水解产物其保留时间(tR)在 13.52 min,通过外标法分析(与对 苯二甲酸标准样品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的保留时间相同)可确定其水解的主要产 物是对苯二甲酸。 05 U 3 0 图 3-1 DMAsPPT 在 250C 的高温水中水解 20 小时后的水溶液的 HPLC 谱图。(分离 柱:北京分析仪器厂 WYG-

38、C18 柱;流动相:H2O(0.3%HAc):CH3OH=70:30,流速: 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 用稀盐酸将 DMAsPPT 在 250C 的高温水中水解 20 小时后的水溶液酸化至 pH1.0,然有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水溶液21,蒸去有机溶剂得到少量白色固 体物质,干燥后用 FTIR、MS、NMR 对水解的主要产物进行了表征。 图 3-2 是 DMAsPPT 及其在 250C 的高温水中水解 20 小时后的水溶液经酸 化后的萃取物的红外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对称三嗪环的特征峰完全消失而 在 1689 cm-1 (C=O伸缩振动), 2500-3000 cm-1(O-

39、H伸缩振动),1286 cm-1 (C-O) 以及 780 cm-1 (苯环对位取代)出现了对苯二甲酸的吸收峰,通过与 Satler 标准谱 图对比可以确定 DMAsPPT 的主要水解产物是对苯二甲酸。 第三章 水解产物分析结果和讨论 - 10 - 图 3-2 DMAsPPT 及其在 250C 的高温水中水解 20 小时后的主要水解产物的红外光谱。 (用 KBr 压片测定,(a)DMAsPPT;(b)DMAsPPT 在 250C 的高温水中水解 20 小时后的 水溶液经酸化后的萃取物) 图 3-3 是 DMAsPPT 在 250C 的高温水中水解 20 小时后的水溶液经酸化后 的萃取物的质谱谱

40、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解主要产物的分子量为 166, 与对苯二 甲酸(M=166)的分子离子峰吻合。该萃取物的 NMR 测试结果在化学位移为 7.95 ppm (DMSO-d6) 处出现一个苯环对称取代的单峰。 综上所述,DMAsPPT 在 250C 的高温水中水解 20 小时后主要水解产物是 对苯二甲酸。 32 39 50 65 77 93 105 121 166 178 0 20 40 60 80 100 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 m/e Base Peak:149 Relative abundance 图 3-3 DMAsPPT 在

41、 250C 的高温水中水解 20 小时后的的水溶液经酸化后的萃取物 第三章 水解产物分析结果和讨论 - 11 - 主要水解产物的质谱。(固体样品直接进样) 3.1.2 聚苯基不对称三嗪高温水解产物的分析 图 3-4 是 As-PPT 在 250C 的高温水中水解经过 100 小时水解后的水溶液的 HPLC 谱图。 05 U 0 图 3-4 As-PPT 在 250C 的高温水中水解 100 小时后的水溶液的 HPLC 谱图。(分离柱: 北京分析仪器厂 WYG-C18 柱;流动相:H2O(0.3%HAc):CH3OH=70: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 从图 3-4

42、 中仅在 tR=13.61 min 处出现一个强峰,所以水溶液中的主要水解 产物也只有一种,外标法分析表明其保留时间与对苯二甲酸标准样品在相同色 谱的保留时间一致。 将 As-PPT 在 250C 的高温水中水解 100 小时后的水溶液用稀盐酸酸化至 pH=1.0,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水溶液,合并有机相,蒸去溶剂得到少量白色固 体物质,干燥后用 FTIR、MS、NMR 对该萃取物进行了表征,结果如下:IR (KBr, cm-1): 2500-3000, 1681, 1574, 1508, 1424, 1283, 1135, 1112, 1019, 937, 880, 781, 731, 529;

43、 MS (m/e): 166 (M+); NMR(DMSO-d6): 8.01(s)。 根据以上分析,As-PPT 在 250C 的高温水中的水解历程和其模型化合物 DMAsPPT 在 250C 的高温水中的水解历程相似,它们的主要水解产物都是对 苯二甲酸。 3.1.3 聚苯基不对称三嗪及其模型化合物高温水解小节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及 As-PPT、DMAsPPT 的化学结构可以看出: 第三章 水解产物分析结果和讨论 - 12 - 1.水解的主要产物都是对苯二甲酸; 2.从 As-PPT、DMAsPPT 的结构分析表明对苯二甲酸的生成是不对称三 嗪环被水解的结果,这进一步证明了水解的活性中心是杂

44、环部分,而 苯环却相对比较稳定,水解的最终主要水解产物是对苯二甲酸; 3.它们水解应该历程是相似的,因此可以通过模型化合物的水解历程推 断高分子的水解历程。 3.2 聚苯基对称三嗪及其模型化合物的水解产物分析 3.2.1 2,4,6-三苯基-1,3,5-三嗪的水解产物分析 第二章的研究结果表明,S-PPT 的模型化合物 2,4,6-三苯基-1,3,5-三嗪 (MSPPT)在 100C 的沸水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 250C 的高温水中 MSPPT 却发生了水解。图 3-5 是 MSPPT 在 250C 的高温水中水解 20 小时后的水溶液 的 HPCE 谱图。 1 9 0 )9 图 3-5 M

45、SPPT 在 250C 的高温水中水解 20 小时后的水溶液的 HPCE 谱图,(a)水解后 的水溶液,(b)将苯甲酸加入水解后的水溶液的混合样品。(毛细管柱:75m25cm;缓 冲溶液:25 mmol/L 的硼砂(pH=9.20),电泳电压:15 kV;进样方式:5 秒压力进样; ;检测波长:214 nm;温度:25C) 从图 3-5(a)可以看出,MSPPT 在 250C 的高温水中水解 20 小时后的水溶 液仅在 tR=2.26 min 处出现一个单峰,这说明 MSPPT 的水解产物比较单一。在 水解样品中加入苯甲酸标准样品的标准加入法分析谱图如图 3-5(b)所示。从图 第三章 水解产

46、物分析结果和讨论 - 13 - 3-5(b)中可以看出,在加入苯甲酸前后其 HPCE 谱图上并没有出现新的峰而只是 tR=2.26 min 的峰变强。 图 3-6 是 MSPPT 在 250C 的水中水解 20 小时后的水解液的 HPLC 谱图。 其结果和 HPCE 的分析结果一致,图 3-6 中 MSPPT 的水解产物也仅在 tR=5.2 min 处出现一个单峰,通过外标法分析该峰的保留时间与苯甲酸标准样品的在 同样色谱条件下的保留时间相同。 结 论 - 14 - 结结 论论 采用共振多光子电离和 Ion-dip 检测两种方法,在 n*= 5-7 区域内,观察到 文献未报导过的 CaCl 的

47、 5 个新 2+实贯穿里德堡态。结果对 CaCl 里德堡态结 构的完整分析并建立 CaCl 电子态完整的图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论 证判定这些里德堡态的预解离来源于和一个 2+连续态的相互作用。利用实验观 测预解离线宽拟合出与里德堡态相互作用的 2+连续态势能的曲线,后者能够满 意地解释里德堡态的预解离行为。 观测到具有反常小转动常数的里德堡态,根据其能量特征及理论分析结果 判定它们是实非贯穿里德堡态的碎片。 利用微扰增强的光学光学双共振荧光探测方法,首次观测并归属了 Na2 分子的双电子激发价态 13g-并归属了其 v=057 振动能级,它们覆盖了整个势 阱的 99%以上。13g-态

48、是碱金属双原子分子电离限以下唯一的 3g-对称性的三 重态因而是比较纯的双电子激发态。13g-态在电离限以上的能级没有体现出很 强的自电离的倾向,反映了双电子激发态不同于里德堡态的独特性质。 利用从头计算给出的理论势能曲线对 33g和 43g+态预解离机理进行的分 析表明,23g和 33g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引起 33g态能级在 3s+3d 离解限 以上强烈的预解离,其能级寿命缩短到只有几百个飞秒。43g+态在 3s+3d 离解 限以上的能级的预解离则主要是通过和 23g连续态的直接相互作用以及通过与 被 23g态的连续能级预解离的 33g能级的相互作用(偶然预解离)。理论预测与 实验观测结果吻合得很好。 本论文发展了双原子分子高电子激发态光谱的归属和分析方法,为 CaCl 里德堡态和 Na2高激发态补充了重要光谱数据。这些结果对阐明双原子分子的 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献 - 15 -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Elidrissi M C, Roney A, Frigon C, et al. Measurements of total kinetic-energy released to the N=2 dissoci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