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51813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毕业论文题 目: 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系 别: 中文与传媒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届 别: 2012届 指导教师: 目 录绪论:(4)一、浪漫主义的概念、特征及种类(4)4(一)、什么是浪漫主义及浪漫主义文学(4)(二)、浪漫主义的特点及种类(5)二、屈原创作的浪漫性(7)(一)、屈原浪漫主义特征(7)1、诗歌形式富浪漫气息(7)2、浪漫高洁的人格理想(8)3、浪漫性之奇特的想象与高度夸张(8)三、庄子创作的浪漫性(9)(一)庄子的浪漫主义特征(9)1、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形象(9)2、寓言说理,生动蕴藉的浪漫笔法(10)3、出乎寻常的夸张比喻手法(10)四、

2、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比较(11)(一)相同之处(11)1、现实的不容催生对理想世界的追求(11)2、作品都体现了主观人格魅力(12)3、文章的修辞手法相同(13)(二)不同之处(14)1、迥异的人生态度和不同浪漫主义精神内质(14)2、文章的表现手法上存在不同(14)3、以是否入世为标准探讨积极与消极(16)结论(16) 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学生:指导老师:淮南师范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摘要:中国文学和文人很多受到屈原和庄子的影响。他们不但人格高洁,而且其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树立了文学史的高峰。从浪漫主义的概念、特征和种类为出发点来探讨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点。申明两者的独特性也就是各自创作的浪漫性,再从对

3、于理想境界的追求程度、感情抒发的主观性、表现方式探讨其共性。最后从相同的夸张手法、奇特的行文思路等方面对比其差异性。同时我们要明白研究此论题对于研究中国浪漫主义乃至世界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关键词:屈原;庄子;浪漫主义文学;比较;表现手法;现实和理想世界Qu Zhuang romanticism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Student: WangJuanGuiding teacher: WangPing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Chinese and Media DepartmentAbstract:Qu Yuan and Zhuangz

4、i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iterati. Not only do they have a noble personality, and achievements of Romantic literature also reached the peak of literary history. Romantic writer for Chu, also accept the influence of the Chu culture, but also equally by the Central Plains c

5、ulture, which makes them a lot of similarities, similar situation so that they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present and go to turn the pursuit of an ideal world, the same noble qualities determine their personality,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same enthusiastic pursuit of, and respect. However, as indi

6、viduals, their body radiates more different.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s to create different styles of romanticism,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he differences led to different styles of romanticism, one is negative, a positi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 practices are very different, which also led

7、to the different content of their work.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two ideologic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starting to study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ir literary style and the spirit.Keyword:Qu Yuan Zhuang Zi Romantic Literature Compare绪论:浪漫主义的滥觞可以说是上古神话的奇妙幻想, 后代作家的艺术想象力的获得需要神话的启发

8、。并以许多精彩动人的故事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先秦时代是受神话影响最深的时代,走上浪漫主义道路的于散文方面是庄子,于诗歌方面是屈原。历来骚庄并称,并称为我国浪漫主义的开山大师。他们同属浪漫主义文学,生活年代相近 (屈原约前340前278,庄子约前369前286)。由于当时接受的都是中原文化,所以二人身上具有很多的相同点。二政治现实的不尽人意同样引起了两位大师的不满,现实求而不得的郁闷一一化作对人格美追求的不移动力。但值得深思的还是屈原和庄子思想创作的不同之处。个人认为,庄周、屈原的浪漫主义简单的划分为积极和消极这个话题仍然颇有争议,我们不妨寻求其它的切入点来完成两者的比较研究。比如他们的

9、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不可能相同,再者创作手法、人格魅力也是各有千秋。我们在此尝试多方视角的去探讨两位先哲给我们留下的璀璨的浪漫主义文学精神,领略大师人格修养的高度性和层次感,从受众的角度真实体会先哲的感知力量。 一、浪漫主义的概念、特征及种类(一)、什么是浪漫主义及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风格,也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相对应,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思潮。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者“小说”) 一词,就昭示着浪漫主义的

10、起源,romantique作为形容词,意为烂漫的意思,“罗曼蒂克”一词就是由此音译得出。浪漫主义无形中成为法国大革命社会思潮的催生产物,革命中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也顺理成章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而我们这里所叙述的浪漫主义是统称概念性的文学创作方法,受西方影响。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始终带有这种色彩,如中国诗人屈原的“骚体”诗、李白的俊逸诗作、庄子的寓言散文和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等,外国名家如德国诗人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他们的作品无一不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而我所探讨的主要对象还是中国的浪漫主义。虽然较之西方国家浪漫主义创作而言可能有些许贫乏,

11、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国的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文学处于神话创作阶段,许多作品已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战国时期的屈原则是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其同时期的庄周也是在散文创作上有着很深的造诣,堪称鼻祖。(二)、浪漫主义的特点及种类浪漫主义文学的政治倾向是与封建制度相抗衡,作品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思考,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我们且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来做具体的阐述。首先其思想特点在于:一是破越文学创作不自由的樊篱,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文学描绘的范围不仅仅拘泥在现

12、实里。伟大的著作家雨果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浪漫主义只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其目的“只求带给国家一种自由,即艺术的自由或思想的自由”。1 吴元迈.外国文学下册.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1日出版:第六章第一节概述1 理想主义精神支配着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因此此种文学创作更多地把远离现实生活的神话传说、奇异故事等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以大量幻想的方式创造出了想象的情境和虚构的艺术世界。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曾说:浪漫主义艺术不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研究,而是对于理想的真实的追求。2 转引自胥惠民.论红楼梦的浪漫主义.北京市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学刊编辑部出版:1991年第02期2因此浪漫主义作

13、品所描写的生活往往与真实有一定的距离,甚至完全违背现实常规,具有虚构幻想的特点。在虚构的特殊的环境中,可以扩大描写的视觉和范围,描写的的形象一般都具有超人格的奇特品质、行为和能力等:如牡丹亭中的女性角色杜丽娘,生而可以死,死而可以复生,都只是为了坚贞纯洁的爱情;西游记里的神奇人物孙悟空,火眼金睛,七十二变,拥有常人所没有的超能力;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伐木工人的儿子冉阿让,他的善良,他对社会改造的主张,感动了一切,连从不说谎的修女,也为之违反教规。这不仅是雨果对冉阿让精神复苏和道德升华的描述,更是寄托了社会中愿望求而不得后滋生的浪漫主义情怀。上面提到的这些形象显然是现实生活中少有甚至是压根不存在的,

14、只是它们作为一个载体、承载了作家的希望,是理想化了的人物或英雄。二是以一些所谓的贵族作家为代表的作家群,常常婉用这种怀释的态度来表达对资本主义或者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懑,而且这种创作一般不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三是偏爱描写自然风光。自然,在他们眼中是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华兹华斯就认为,自然的珍宝探不到底,它既可怡情,又可益智。然后其艺术特点在于:一是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即注重主观感情和理想的表现。二是表现方式上具有大胆幻想、构思奇特、手法夸张的特点。现实主义描写注重追求细节的真实,浪漫主义则往往废弃这些所谓的“形似”,不苛求描绘的深刻。而是遵从作者主观感情的逻辑性

15、和表现理想的需要性,发挥一些非再现性的艺术手段,如想象、夸张、虚构、变形、比喻、象征等,来对艺术世界进行创造,从而真实再现了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特色。浪漫主义文学经常使用异常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构建传奇式的故事情节,拂衣华丽的语言,揉历史传说、神话故事、自然奇观和异域风情于一体,塑造理想中的世界和人生,雄奇瑰伟的浪漫气势从而呼之欲出。三是具有崇尚自然的特点,以自然为主要描写对象或表现人性的本质自然。浪漫主义文学尤为重视自然。这个自然既是指与社会的概念相对应的大自然,又是指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本质。注重主观感情和理想的表现是浪漫主义的根本特点,据此,理想的性质与取向自然不同,浪漫主义

16、也就有了所谓的积极和消极之分。所谓的积极浪漫主义,是指那种表现了与社会大多数现实发展一致的理想和感情的文学。这种浪漫主义因为有积极入世的特点,它表现人物理想肯定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以这种理想价值观来批判一切与之相违背的现实丑恶。这些作家敢于正视现实,直面人生,他们批判社会的阴暗面,期许自己的价值能够实现最大化,并且这种最大化可以改变现实的不如意。这是一种充满反抗、充满激情的人生态度。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普希金(早期),波兰的密茨凯维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而所谓的消极浪漫主义大抵都是拥着一种怀旧感的,现实的一切让持有这种情怀的人们得不到心灵的栖息

17、,处处碰壁的结果就是华丽转身,把目光投向已经被历史所遗弃的生活。过去成了他们理想的栖身之地,他们的精神寄居于此。无形中流露出感伤情绪,大多观点认为这种浪漫主义透露出晦暗甚至病态的气息。但凡是不可一概而论,关于屈原和庄子的浪漫主义类型的区分就存在很大的争议。一部分人认为屈原是属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者,庄周则属消极浪漫主义,还有很小一部分的声音是持不赞同的态度,我们在此不必过于细究,因为这并不影响我们来谈论他们的浪漫主义异同。二、屈原创作的浪漫性 (一)、屈原浪漫主义特征1、诗歌形式富浪漫气息楚辞,在当时作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是由屈原根据楚地歌辞创造出来的。二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也是楚辞这种诗歌体裁的

18、完美呈现,因此屈原诗歌的体例又称“骚体”。我们知道楚地向来盛行巫邪之风,巫觋往往与祭祀之时扮演诸神,演绎一些故事,大都是以神话传说为内容,目的在于娱乐天人。巫楚文化对屈原有很大的影响,长久熏之陶之,其创作出来的作品总是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丰富的想象、华美的文辞、绚丽的风格无一不是在传达浪漫的信息。如离骚、九歌、湘夫人等更是作品中的佼佼者。楚辞全然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独特的地方浪漫情怀。下面我们以湘夫人为例来具体品味一下屈原诗歌形式的浪漫主义色彩。一是参差错落的句子形式、突破以四言句式为主的创作习惯。屈原在诗中大胆地运用了民间的俗歌俚句,倡导不拘于四言的创作思想,有意识地采用

19、新句式,如民歌中常常出现的五言、六言、七言等灵活句式。存留民歌咏唱中的语气词“兮”,形成了一种以六言为主、掺进了五、七言骈散结合、灵活婉转的诗歌语言。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此句五言、六言、七言交错而置,读起来缠绵悱恻,言情出韵不过如此。二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美好境界。同时结构对称呼应、相辅相成,无论在想象的空间里,还是阅读时的视觉感受,都达到一种生动婉转的效果,真的是“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里的一景一物表达出超然于景外的意境。如“鸟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景物中柔和了作者的

20、情感因素,或是有特别的情感象征。再如对于秋风、秋水、秋叶的描写,情感的流动含蓄蕴藉、深沉婉转,如暗流涌于海底,轻易发觉不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出自论语八佾一篇),表达了湘君对湘夫人那种见而不得、望而不见的思恋之情,曲折之外亦见真情。三是楚地语言的个性化和描写对象的楚地化。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使语言具有跳跃性,转折起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一叹三回、袅袅不息!再诸如薜荔、杜蘅、辛夷、沅水、湘水、澧水、蕙、荷、麋、洞庭湖、

21、白芷、白薠、白玉等自然风光地貌兼有那楚地的风俗民情、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氛围直接向我们展示了鲜明的楚地语言和楚地风貌。纵观楚辞,何止是湘夫人,更有离骚、九歌哪一首的诗歌形式不是散发着独特的浪漫气息,楚地哝语,莫不扣人心扉,惹人心思。2、浪漫高洁的人格理想屈原对于人生有着异于常人的崇高追求, “内美”与“修能”必须完全的统一。所谓内美,就是内心修养而成的美德,是一种大气不言的淡定和执著。所谓修能,就是具有别人无法企及的特别才能,二者缺其一均成憾事,两者统一构成完整高尚的人格理想。屈原在离骚里有言:“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一方面屈原是一个自信的人,他不仅要求外在的修能,也相信自

22、己已经拥有了与之匹配的高洁心灵,屈原透过艺术的视角道出了他对人格理想的终极追求。屈原喜欢以香草之名比喻美好的品德,如兰、蕙、杜衡、留夷、芳芷、木兰、揭车、秋菊等,都不再是一株仅供观赏的植物,更是屈原寄寓理想、称赞内美的一种暗语。碧海青天,试想一位身着白衣的夫子临江而立,嗅着香草的气息,同时更是在嗅着理想的芬芳。志怀高远,不禁唱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朝饮和夕餐之间,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是多么优雅的姿态,多么令人着迷的方式,吞吐间成就一代诗骨!另一方面他对人格理想的执著与追求不止于一时,而是致力一生,虽九死其犹未悔也。少时便见不同于常人的智慧,立志高远,一生不止,至老而不衰:“嗟

23、尔幼志,有以异兮”(橘颂),“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屈原涉江),如此的不遗余力,促使其道德之树根深叶茂,牢固不破,扎根在人们的心里,直至开花结果,积淀的是对理想的执著和对人格的成熟定义。以这样从容的态度,强大的人格来面对人生人世,不管前路如何,永远秉持“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橘颂)。这样强大的内心和人格,遇到误解,遇到不得不受冤屈,又有何伤:“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离骚)只要内心是真正的美好而又精纯,我就是长久地面黄肌瘦又有何可悲?3、浪漫性之奇特的想象与高度夸张屈原的诗歌在众多诗歌作品中,无疑是具有强大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新颖独特,善用想象和夸张。同

24、时体现了情感上的开放性和创作形式的自由性。奔放的情感需要奔放的表达形式,用平实的写作手法已经难以表达屈原丰富奔放的情感需求,高洁神圣的人格追求。这时候楚地的神话无疑是最好的材料,奇丽的幻想,高度的夸张是诗歌的境界得到延伸,展现出激荡的情感风格。屈原的诗作招魂,就是一篇想象丰富,辞采瑰丽的奇文。关于招魂的理解一般认为是屈原在招楚怀王之魂,每次读到“内崇楚国之美,外陈四方之恶”,尤其是那结尾三句,即不胜感慨之至:湛澈的江水旁枫木似火,极目千里不禁伤春悲秋。吟一句魂兮归来,意味深远,情景隽永!招魂的看似主题在写招魂词,其内容却如王逸所说,“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王逸楚辞章句)。实则坦言是唯楚

25、美矣,唯楚国才有美妙柔和、光彩夺目的意境,想象之奇特,夸张之大胆不必赘言。三、庄子创作的浪漫性(一)庄子的浪漫主义特征1、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形象在庄子的文中,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形象不可胜数,俯拾即是。就如内篇的大宗师、人间世、逍遥游、德充符等篇,生动意趣的艺术现象随处可见,精彩纷。如椽大笔一挥,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令人神往。庄子写人,不论是齐物论王倪口中的超然脱俗,顺应自然能得长寿的至真“至人”,还是养生主中行事有方,游刃有余的神厨庖丁,再者如是世上绝无,不可方物的藐菇射之山之神人,其“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皮肤晶莹剔透,

26、冰雪一般,像是子一样静若安然,风姿绰约,不吃人间五谷杂粮,掬一捧露水即能生存。能乘游龙游于海外,腾云驾雾之势,其飘逸之形令人望尘莫及,羡煞一等众人。又曰“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热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此种神人,无懈可击,水不能淹没他,处高温而相安无事,法力无边,用一些小物件就能造出令人尊崇的尧舜之流。处自由国度,自行自素!这些形象无一不吸引我们的眼球,正是因为这些虚构夸张的手法,让我们体味到一个现实不能满足我们的世界,浪漫主义色彩显而易见。他写物,比如朝菌、蟪蛄乃至蝉、斑鸠、小雀等一切小动物,或者大椿、栎树等不被待见的植物,你别指望在庄子的行文中看到正常的物体。它们具

27、有完备的语言系统,逻辑性很强的思维系统,能言善语,甚于纵横捭阖的外交家。庄子的文字不是静止的文字,更是动态的画面,有声的语言,妙趣横生而又睿智哲理,发人深思,汪洋恣肆,浪漫情怀见诸笔端。2、寓言说理,生动蕴藉的浪漫笔法庄子其人善讲故事大都是寓言故事。他的书里有很多寓言故事,十有八九者纯属虚构。所谓寓言,大抵都含蓄蕴藉,寓意深刻,生动形象,娓娓动听。庄子有文秋水篇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亦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

28、子要表达的不过是希望像这只神龟一般,即使身陷污泥,但是可曳尾而行,不必受拘束和压制,婉转的来拒绝统治者的邀官。如果用议论的形式直接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但是寓之于故事,娓娓道来,从不知所云到恍然大悟,如醍醐灌顶,发人省醒。语言上更形象生动,再者以虚构比喻现实,折射的是浪漫主义的重要特征。再看盗跖篇,写的是庄子痛斥孔子之事,他说孔子欺世盗名,蛊惑人心,摇唇鼓舌,本是批评之事,孔子按常理或许会勃然大怒,但是孔子不怒反敬,深深折服于庄子的言语中。真是将讽刺文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还有至乐篇写庄子妻死,庄子不但不泣反而鼓盆而歌。惠子去行吊丧之礼,看见庄子似乎在自得其乐,“方箕踞鼓盆而歌”。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责

29、问道:“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你这个家伙也真是的,你妻子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还击鼓而歌,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啊!庄子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回答呢?他答惠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元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他说啊,人本来就没有实体,混沌迷茫之中,生成气,气聚人形,人形变实体。现在她死了只不过是恢复到一开始的样子罢了,这就如同春夏秋冬季节更替是一样的。我只是很

30、清楚这个道理,所以不必感到无谓的伤心啊。其人生态度的旷达超世更是让我们如沐春风,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庄子喜用寓言,也善用寓言,于嬉笑间皆见哲理,化抽象为具体,生动活泼,手法独特,堪称散文浪漫笔法的鼻祖。3、出乎寻常的夸张比喻手法夸张和比喻,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与写作手法。先秦文学作品也运用夸张比喻的写作手法,如果只是表面文章庄子并不见特殊之处。但在庄子的散文中,你往往会有惊艳的感觉。他的夸张比喻手法,出人意料,新颖奇特,与众不同。如逍遥游写北边有一种鱼,取名叫鲲,它的身子有数千里那么宽,至于它的长都没办法计算的。后来的李白就是深受其影响,又说有一种叫做鹏的鸟,背部有泰山那么宽

31、广绵延,翅膀好像天上铺排下来的大片大片的云朵,一下子能飞到九万里那么高。他还说楚国的南方有一种神树,五百年才为春,五百年才为秋。上古的时候更有棵有棵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看到这些描写,真的是目瞪口呆,匪夷所思,这么大气汪洋的比喻也只有庄子才能运用自如。这样的描写随处可见,如达生篇写孔子在吕梁观游,悬水三十仞,浪花拍岸高达四十里;列御寇篇写庄子行将就木,说要以天地为棺游,星辰为珠玑,以日月为连璧,万物为赍送;外物篇写任公子钓鱼,做一个很大的钓鱼钩,这个鱼大到要以五十条牛为诱饵等等。夸张手法新奇怪诞,堪比神话和传奇,浪漫主义色彩流露其外,令人惊叹,令人倾倒。四、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比较(

32、一)相同之处1、现实的不容催生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屈原是一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面对当时战乱分裂的社会,在极度不满无力转寰的情势下,他转而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安宁,他在自己的心中造就了一个全新的理想世界。即富强楚国、成就盛世、终能与虞唐三代相匹敌。我们读他的惜往日篇,不难揣测他所认同的政治主张:实现社会的法制化和任人唯贤、完成全国统一的理想。他在离骚篇中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态度,流露的是对理想的执著与热情,隐隐的还有那么一丝丝的无奈。他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只要是我衷心喜爱的事啊,纵然为它死上多次也不后悔半点,可见他的赤子之心,理想遥不可及,但是无论如何不言后悔。屈原一边追寻着自己的理

33、想,一边在小人和腐朽势力之间挣扎求洁,求心灵的纯洁,求内心的高洁。腹背受敌,两面为难,形势不得之时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3 屈原.楚辞.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年10月:渔父篇3的清洁之心和叹惋之情。离骚、九章给我们真实再现了一个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屈子形象。庄子更是一个追求内心理想世界痴儿,超然到“吾丧我”的境界,庄子还提出了 “心斋”的论点,这点可以从他的著作心斋中找到有力的支持。养生主篇:“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给我们讲述泽雉宁在自由自在的艰苦生活和备受束缚的养尊处优两者之间做了的一个选择。这偏文可以看出庄子的情感倾向在于向往乘桴浮于海的无拘

34、无束。他的内心世界是一个自由的国度,庄子在里面自由驰骋,如鱼得水,怡然自乐,怕是常人所不能体会的。庄子的向往自由,崇尚自然注定了他对官场的排斥,视忠君为可笑,视相位如腐鼠,千金之聘不应丝毫,更枉论与统治者沆瀣一气。至乐篇有这样一则寓言:庄子游历到楚国,在路途中见到一个髑髅。庄子心生善念复活髑髅,髑髅托了一个梦给庄子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利,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死了过后,便没有君臣之礼的限制,一年四季也没有忧虑的事情了,即使是为王一方也没有我快了啊。可见他所心驰神往的是一种没有君臣之别,不受束缚世界,庄子总是通过这些文字让我们去感知他内心最深处的呐喊。他说:

35、“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朐箧)“圣人不知,大盗不止。”“绝圣弃之,大盗乃止。”“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以论议”4 转引自于丹.于丹庄子心得.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7年出版:354对于现实社会的失望让他选择投向内心世界的安宁。屈原和庄子都是理想的虔诚信徒,只是现实摧毁了他们的希望,因此都是因对现实不满而转向寻求内心的理想世界。 2、作品都体现了主观人格魅力屈原和庄子的浪漫主义创作共同所力倾的均是对人格美的崇尚,他们都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保持性行高洁的人格。且行且走的屈原,从不屑于与贵族们同流合污。屈原就在鞠躬为国和坚持自我之间挣扎出路。上文中提到的屈原实行法治社会

36、和授能举贤触犯了旧贵族集团们的利益。所以在看待“制宾夺稿”时,我们说这实际上并非屈原个人与群体的斗争,而是两种新旧势力互相抵搏的表现,更是一个捍卫灵魂的勇士与一群丢弃灵魂的小人们的斗争。彷徨与徘徊的时候,怎么激烈与血性的抵抗,仍抵御不了扑面而来的迫害被放江南,。被谪居汉北,流放到湘西地区的深山穷谷。为了不当俘虏,又再下沅江,穿洞庭湖过湘水,最终抵达长江东北的汨罗江,没水自杀,从身殉国。流离着,矛盾着,抗争着,最终选择附身于青云。环境多么残酷,小人多么阴险,他只信奉精神与灵魂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5 屈原.楚辞.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年10月:九章篇5另外他的很多作品,譬如涉江、哀

37、郢、惜往日等篇中都流露出他对理想世界的坚持追求。衷郢主要是揭露旧贵族势力的腐朽,以及表达作者对国土风物以及楚国人民的深刻眷恋,在这之后写的涉江也是展示了一个精神洁癖屈子的人格魅力,理想不弃,精神不倒,将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分光辉。就连逝世之前作的惜往日篇更是总结了自己的一生,重申了自己的理想与坚持,痴心可见。庄子自由而高昂的境界,精神高远,鄙视凡俗。就拿庄子的第一篇逍遥游来说,大鹏鸟的伟大而高傲的形象。鹏鸟硕大无比,在其鼓翼起飞时海水激荡,狂飙起涌,及其展翅天际,由下方的一切在其眼中都不过是春日泽中游气和尘埃一样的渺小,整个下界只是模模糊糊的一片,怎样辽阔的心怀才有如此开阔的视野。我们可以将这个

38、看做庄子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的形象写照: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庄子摒弃黑暗的社会,浑浊的现实,孑然一身地投入到自我的世界里,有的只是一颗超然的内心,但却有着任何身外之物无法比拟的珍贵。无论是屈原的赤子之心还是庄周的梦游之身,都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乖张不走寻常路的先贤形象。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无价的人格魅力!3、文章的修辞手法相同屈原和庄子的文章都具有大胆幻想、构思奇特、手法夸张的特点。在对待现实社会的态度上,他们不仅都采取了厌弃从而寻求内心世界完美,理想精神高洁的道路。同样他们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时都采取了相同的表现手法,都是通过比喻和夸张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

39、,对精神世界的执著。如屈原离骚之文采用比兴的手法来凸现其浪漫主义手法的象征意义和夸张。比如经典的引类譬喻,用善鸟、香草比配忠贞;拿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王;宓妃、佚女以譬例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当然这些话没有权威的认证,不一定就代表绝对正确,但是离骚中这种比兴顺手拈来,仅香花美草就有二十五种之多,此外还有不少的杂草、动物、服饰、男女恋人、媒人等等,使比兴呈现出一种无比的丰富性。正是这些丰富的形象比喻成屈原理想世界中的各种角色,先引他物咏所写之事的含蓄之法构思奇特,为人称道。庄子同样是用类似的手法来集中地表现了他追求绝对自由人生观的理想。我们说逍遥游就是借

40、用寓言说理。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篇中一些奇鸟异兽,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在他的寓言中比比可见,寄托了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幻想的奇特意境,丰富的想象感染着每一个读者。如文章开头写鲲,写鹏,无论是神奇的变化还是遨游太空的神韵都活灵活现,想像十分奇特。我们在这里看到一个胸中藏万壑的潇洒庄周,他对社会和做官的通达态度同样也是通过幻想、夸张、想象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的。 在人格魅力的生成上也都

41、是有着相似之处的,都是用灵窍的心思婉转于浑浊的世间。努力的在幻想和奇特的文学世界里寄托自己的理想,形成他们完美的人格!(二)不同之处1、迥异的人生态度和不同浪漫主义精神内质庄子,战国宋国蒙人,屈原,战国楚国人,同处于战乱频发,社会动荡的年代,他们同样才华横溢,同样人格魅力不凡。但由于出身经历的不同导致形成迥异的人生态度,进而使他们的作品的精神内质有所差异,且所折射的思想内涵等量齐观,难分轩轾。庄子无疑是一个奇人,才华横溢,卓然拔姿。有过为漆园小吏的生活体验,卑微的社会地位让他被迫承受种种责难和束缚,他不平过,他挣扎过,反抗过,然而换来的是更大的压迫和不自由。他对当朝统治者白眼相向、极度不满,始

42、终抱一种疏远和冷峻的态度,所谓“终身不化,经快吾志焉”。6 庄子.庄子.北京燕山出版社.2012年5月:知北游篇6所以他的作品中总是有着超然物外的冷漠与疏远。同时我们知道,庄子的作品始终葆有平民分子的强烈愤世精神,为人的正直不阿,不媚权贵,不屈于权势利益,所造就他对社会上的许多丑恶现象都能用辛辣和冷峭的文字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抨击。如养生主中对当时骄奢淫逸的统治者给与了无情的批判,肢箧中“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不治矣”,表达的是对国君、诸侯的极度不满,所以他对黑暗社会是大胆的揭露和批判,对邪恶势力是冷嘲热讽,嬉笑怒骂,但对美好事物是热情赞美歌颂。他歌颂残疾怪人的高尚情操,高度的评价对所有有德之人。

43、他赞美“德人”说:“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7 庄子.庄子.倍经验上出版社.2012年5月:天下篇7庄子的浪漫主义,更多地歌颂自然,要求个性解放,探索人生自由的理想境界,这是庄子浪漫主义的突出精神。纵然屈原也是才学五车,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离骚)并且有着贵族血统,曾任三闾大夫和左徒之职,骨子里有着小执拗,顽强不屈,不畏腐朽势力,他始终把个人的命运同楚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国势的兴衰。屈原的作品始终充满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他孜孜不倦的追求进步理想,他的崇尚的品格充满了他文章的自始至终。如离骚文“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44、”融爱国感情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于抒情长诗之中,屈原虽然身处逆境,仍坚持着进步的理想和崇高的品格。所以屈原的诗篇是壮丽的,他的浪漫主义是用奔放的语言和瑰丽的想象来塑造,从而表达了他的节操,志向,忧患,理想,从而抒发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这是屈原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2、文章的表现手法上存在不同庄子主张:“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补习语言文字的拘泥,借助比喻、夸张、想象、象征、暗示等方法,发挥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去联想、想象、领悟无限的“言外之意”,以获得语言文字之外的思想内涵。他的夸张新奇怪诞,如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其广数千里,不知究竟有多长。又说有鸟名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直上九

45、万里,这样的恢弘气度古今独此一人。他的夸张令人惊叹,令人倾倒。宣颖曾评论说:“庄子之文,长于譬喻,其玄映空明,解脱变化,有水月镜洗之妙。且喻后出喻,不啻峡云层起,海市幻生,从来无人及得。”8 吴媚.庄子的比喻特色研究.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5期参考文献:1 (英国)邓肯希思. 译者:李娟.视读浪漫主义M.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1021032 李山选译.楚辞选译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48,49503 王志艳改编.庄子选译M.希望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58594 褚斌杰.诗经和楚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16175(法国)马丁菲吉耶.

46、浪漫主义者的生活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出版:7778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6年出版:52537庄子.庄子天下M.上海岳麓书社出版,1993年出版:22238 鲍鹏山 .鲍鹏山新读诸子百家J.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12,13149 鲍鹏山.先秦诸子十二讲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8月:8910 鲍鹏山.思想的历史系列之天纵圣贤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353611于丹.于丹庄子心得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出版:12512612 徐复观.先秦人性论史先秦篇M.台湾东海大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61628庄子的比喻千姿百

47、态,而且他的比喻不是单独使用,而是和寓言、夸张结合运用,寓中有喻,以喻见寓。庄子的比喻见融于夸张、渲染,如齐物论中写“风” 的一段: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这里用渲染的手法,用夸张的寓言写出了比喻中喻体的形象性。又用比喻生动形象增强了夸张的力量。屈原则擅于运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组成所需的的情节、境界,往往奇特幽深,这是屈原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一个重要特征。他的离骚从“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以后,细致的刻画了诗人入天下地,周游各国的情形,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