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景观中的植物造景论文22075.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952830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城市景观中的植物造景论文2207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谈城市景观中的植物造景论文2207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谈城市景观中的植物造景论文2207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谈城市景观中的植物造景论文2207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谈城市景观中的植物造景论文2207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城市景观中的植物造景论文2207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城市景观中的植物造景论文22075.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城市景观中的植物造景摘 要提到园林景观我们就会想到绿色植物。随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们接触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人们渴望能够在城市的角落欣赏大自然的景象城市中公园的绿化可以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感受到无限的自然情趣。绿色植物以它的色、形及其象征美给人以艺术美享受的同时它还具有的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中的尘埃、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等实用功能对人们的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绿色植物;园林景观;城市与自然;休闲空间;净化空气目 录引言41.城市景观中植物的作用4 1.1景观作用4 1.2生态作用62.植物造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7 2.1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现状7 2.2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趋

2、势8 2.2.1人性化8 2.2.2生态化10 2.2.3艺术化.93.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113.1主次分明疏朗有序113.2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113.3空间的合理应用114.关于植物造景的建议11致谢12参考文献13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清新的泥土气息被混凝土的污尘所代替,绿色的植物 被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楼层所淹没,人类与大自然接触明显减少。加之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生活压力不断的加大,因此,人们更加渴望能在城市的公园欣赏大自然的景象,渴望有宁静、安逸、舒适具有大自然情趣的休闲环境,以便能从生机盎然的绿色环境中缓解压力。可见绿色植物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绿色植物的合理运用

3、就是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以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为主要元 素进行的规划、设计,使之符合人们的实用功能和审美情趣。绿色植物的合理运用不但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还可对人体的健康有重要帮助。下面主要从绿色植物美化环境的艺术性、有益人体健康的现实性和简单涉及传统风水学的常识来谈谈绿色植物在园林景观空间中的作用。1.城市景观中植物的作用1.1 景观作用(1)植物将城市道路装扮成城市的绿色走廊城市的道路是城市的走廊,很容易给人留下鲜明的城市第一印象。所以城市景观规划中很重视对城市道路的绿化。道路绿化既能够美化道路,又能够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形成城市中的带状绿化环境,起到了联系其他绿色要素的作用。城

4、市中的街道绿化属于城市内部绿色走廊,用绿色植物构成连续的构图和丰富的季相变化,不仅使街景丰富多彩,也将改变整个城市景观面貌,形成花园城市。(2)城市的边界可以由水体、城郊绿地、城郊森林组成,形成美丽的滨水景观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美的城市首先是对环境特征有鲜明的第一印象,构成城市的景观要清晰易辨、个性突出、环境清新。城市滨水景观的建立恰好是对城市印象影响最大的因素。城市边缘有大水体或河流,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并设公园、浴场、滨水绿带等。形成优美的城市环境,首先使通过水路进入城市的人们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其次绿带环绕的滨河湖海蜿蜒流入城市,大大的提升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改善了城市面貌。比如青岛、大连、

5、上海、杭州等城市都因有美丽滨海景观而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一般被山地包围或四周为平川的城市,则多采用城郊绿地和城郊原有森林植被来形成城市的边缘,使城市处于绿树环抱的景象。北京就是一个例子,采用城郊防护林带和原有森林围合城市边缘,起到了改善生态环境和清晰城市边界的作用。(3)植物成为城市的标志 每种植物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进化的结果,是有生命的个体。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各种适应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难以动摇的,而这也是由各个城市自然条件、物种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所决定的。所以城市绿化树种是因地制宜,融合地方文化特色而选择的,它能够代表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特色,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特有的标志

6、。比如南京的雪松、上海的悬铃木和新疆的胡杨等等。1.2生态作用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形成城市小气候等方面起着其它园林要素不可替代的作用,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在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很多城市逐渐形成了构造合理、景观优美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园林植物在城市中发挥的生态作用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1)加强绿地的带状绿色走廊建设 城市的绿地系统在城市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的心脏,是衡量城市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城市中道路绿地的带状绿化形式对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形成又起到了纽带的联系作用。将各类绿地连成一张绿网,能明显改善城市景观,有助

7、于缓解热辐射、交通噪音与尾气污染,提高交通效率与安全性。乌鲁木齐绿色走廊密度低,所以要增加绿色走廊长度,在街区小巷、商业区的步行街、市区内的快速干道以及新建、改建道路等两旁多种植植物树种,加强绿化,增加绿网面积,加强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2)丰富树种,维护和加强各种绿地类型的生态功能 乌鲁木齐气候干燥,环境较差,生物多样性差,绿地布局不合理、不均匀,绿地走廊密度低,绿地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小,长期以来树木稀少,树种单一。针对这一问题,尽量避免绿化树种单一,例如,行道树配置多样,实现立体化绿化,使绿地向多层次发展,乔、灌、草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物种多样的城市绿地系统。保护和扩建公共绿地,避免

8、现有的绿地受到病虫害及人为破坏,新建一些有特色的公园、游园,增设一些街头绿地花坛,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同时,也要进一步增加生产、防护绿地建设,发挥绿地减轻噪音、固沙降尘、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3)建立各种城市的防护林体系 植物在城市景观中的又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营造城市各种防护林体系,保护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结构中的自然生产力主体,以植物的光和作用和土地资源的营养成分、承载力为条件,以转化和巩固太阳能为动力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为城市提供氧气、调节温度湿度、滞尘吸尘、杀菌减噪、保持水源、净化水体、回充地下水、降解废弃物、治理病虫害。城市各种防护林体系能很好的保护

9、城市绿地系统,也能使城市绿地和周边环境结合,形成城郊绿地系统,这也能更大程度的将城郊的新鲜空气引入到城市当中,从而改善城市内部空气环境质量,城市通风林的建立就是一个引入郊区新鲜空气的最直接最典型的例子。针对乌鲁木齐特殊的盆地地理和气候、水源和土地建设管理条件,主要沿城市对外交通干线和穿城主要河流两侧的生态防护绿地进行建设防护林体系,确保灾害发生时道路的畅通,缓解组成中心区的生态环境压力。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导入生态的观点,更加科学有效地支持城市生态化。这就使植物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说城市生态观的建立要求我们的景观规划要更注重植物的规划分量和质量。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植物除了能

10、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创造适合于人类生存所要求的生态环境。2. 植物造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 2.1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现状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公园及造园手法逐渐渗入中国的古典园林,我国园林步入近代园林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运用园林植物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园林,改善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历史的潮流。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现代公园中重视运用植物造景,以其丰富的形态与色彩变化完善了公园的艺术构图,同时带来了大自然的气息和朝气蓬勃的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园林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生态园林。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11、的主题:“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充分体现了这一时代气息。上海的“明珠苑”整个设计充分体现生态观念,以植物造景创造出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现代都市花园,是建设生态园林的一个很好的实例。 植物景观不仅能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而且还能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目前,由于环境恶化,人类愈加渴望回归大自然。我国的园林建设也以植物景观为主,建设生态园林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此外,近年来各地积极营建森林公园, 相关部门也纷纷成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在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上,不仅注重植物的造景功能,更注重植物的抗污功能。我国素有“园林之母”的美称,但对园林植物的利用却很少, 我国目前大多数园林中,作为园林绿地种植的植物

12、不超过 200 种,且大多数的园林植物从国外引种,我国特有的观赏植物栽培不多。其次,在培育优良新品种方面水平较落后。在植物造景上,除少数大城市(如杭州)的园林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及艺术性的水平较突出外,大部分大城市的园林植物造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再次,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及传统的古典造园理论的影响,在园林建设中人文景观投资大,占地多,植物造景所用的植物种类仍局限在传统的种类及配置方式上。 2.2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 2.2.1 人性化 植物造景围绕着人的需求进行建设、变化。不断趋于文明和理性的社会愈加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植物造景要适合人们的需求,也必须不断地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因此,

13、植物造景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便于人们的休闲、运动和交流。可以说,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 2.2.2 生态化 植物造景必须遵循其生态性。由于每一种植物具有一定的生态学习性和生物学特性。因此,植物造景时要力求适地适树,才能使植物生长良好,表现出应有的魅力和色彩。所以,必须了解所栽花木的原产地与引进地的立地条件、耐寒抗旱的性能、树形树姿的生长情况和发展趋势等。如南方,常绿花木广玉兰、香樟、含笑、棕榈、南天竹等抗寒性差,在北方栽植必须选择背风向阳之地;金银木、腊梅、珍珠梅、常春藤等比较耐阴,可以用作背阴面栽种植物等。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要选择易成活、

14、便于管理、耐修剪、寿命长、色彩丰富、形态优美、病虫害少、移栽容易、管理粗放的植物种类 ,如乔木类的雪松、龙柏、银杏、广玉兰、白玉兰、红黄紫玉兰、水杉、悬铃木、三角枫、沼生栎、苦楝、黄山栾等;灌木类的海桐、石楠、撒金珊瑚、丰花月季、八仙花、火棘等;宿根类的鸢尾、无毛紫露草、黄花萱草、费菜、马蔺等;草坪类的中华结缕草等。配置中要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增加美化效果,提高景观功能的多样性。植物造景在遵循其生态性原则的基础上,要力争配置出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达到生态美、色彩美、文化美、艺术美的统一,为人们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现代的景观环境。 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

15、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这就推动植物造景朝着更为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更高的要求。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植物造景的着眼点。在居住区内,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特定空间,起到点景作用。对于居住区,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绿化不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如可以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有条件的居住区还可以建造屋顶花园、空中绿廊,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 2.2.3 艺术化 植物造景应有一定的艺术性

16、。植物造景要根据其立地条件,综合自然环境、建筑造形、功能特点、画面构图和透视色彩效果等进行统一考虑。如以某大学为例,其校园南大门雄伟壮丽,浑厚大气,而列植两侧的水杉则高峻挺拔,圆满通直。配以四季常青、树姿端正、叶色浓绿、花朵硕大、洁白馨香的广玉兰,衬托以春芽丹红的红叶石楠,将南大门渲染映衬得更加壮美。教学楼东北侧的广场绿地,栽植数竿修竹,与红墙连廊、水池雪松、三角枫青朴组成又一幅画面。东湖湿地的植物配置,岸边已植竹栽柳,与中心岛的毛竹遥相互应,原有的水生植物蒲草已自然成片,故认为湖中小岛应分别栽种黄菖蒲、千曲菜、香蒲等。水中适宜大面积栽种红莲,突出“碧、红、香、凉”的意境美,即荷叶的碧,荷花的

17、红,熏风的香,环境的凉,使夏日呈现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植物配置形成后不仅让人们欣赏其形态美,还应让大家体会到其意境美,要含义深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3.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3.1主次分明疏朗有序主即主要突出某一树种进行栽植,其它树种进行陪衬;疏即很自然地进行栽植, 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园林绿化不同于普遍绿化,概括地说应是绿化加美化,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3.2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在植物造景过程中,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兼顾其它三季,即在主要树种开花时, 不要有其它树种开花而在其它季节要有其它树种的开花托景。如在碧

18、桃专类园中种 常绿与落叶的比为 1:3,乔木与花灌木的比为 1:1。早春碧桃开花时以常绿树为背景,弥补了景区花量大常绿量不足的缺点,而在其它季节,花灌木相继开花延长了花期丰富了植物景观,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的景色。3.3空间的合理应用植物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视线通透)、半开放性空间(有开阔视野,有封闭视 线)、冠下空间(树冠郁闭后的树下空间)、封闭性空间(四周全被遮挡)、竖向空间(视 线向上)等几种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如街道、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环境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4.关于植物造景

19、的建议当前植物造景中的几个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满足园林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等功能需求,更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大多数生物种类的栖息地,是园林景观的生命象征。植物造景,是在70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植物造景的提出,对生态园林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植物造景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乡土植物的驯化及大量引种使得造园植物不断丰富,

20、植物配置理论的发展使得植物不再只是建筑的附属物、硬质景观的软化剂,而是开始独立成为空间及景观画面的主要构成要素。植物保护及树木养护技术的发展使植物景观效果更加稳定持久,园林绿化也从二维绿量(绿化覆盖)转向三维绿量(绿色量)的研究。但植物造景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有的甚至已成为植物造景发展的阻碍,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期能促进植物造景事业的发展。(1)植物造景概念传统的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1。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

21、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我们应该看到,植物造景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植物造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时代,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这才是适合时代需求的植物造景,持续发展的植物造景。(2)绿量与景观质量绿量,是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指所有生长中植物茎叶所占据的

22、空间体积,广义上还包括一切有利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因素,即绿色环2。当前植物造景中的绿量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极端:大草坪泛滥目前的植物造景,特别是城市广场绿化中,无处不是千篇一律的大草坪绿化模式,以求得“开敞景观”、“热带风光”等效果,其弊端众人皆知。究其原因,除了流行风气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设计者缺少对绿量的重视。倘若我们在设计中将绿量及其产生的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纳入综合考虑中,相信一味追求单一的视觉效果的大草坪流行模式将会得到制止。在这一点上,英国风景师早已提出的“没有量就没有美”的做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乔木+灌木+草坪(地被)模式的滥用乔木+灌木+草坪(地被)的植物搭配模式来源于我们对自

23、然植物群落的学习,是一种理想的生态效益得以最大限度发挥的模式,然而却常被人们误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从而导致不分绿地性质、面积大小、环境负荷而一味滥用。园林建设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植物造景同样如此。只有因地制宜、因园制宜,结合绿地使用性质、面积大小、环境条件等综合考虑,在此基础上建设的绿量才与景观质量成正比。一味地将自然植物群落中的乔木+灌木+草坪(地被)的结构搭配,不综合考虑园地大小、土壤贫瘠程度、交通安全、视觉安全等而滥用,其结果往往是造成大量植物死亡(超过植物承受的环境负荷力),甚至成为病虫滋生、犯罪猖獗的地方(因植物阻碍视线而使得场地不能得到周围游人的监视)。如果说大草坪的流行

24、是缺少对绿量重视的极端,乔木+灌木+草坪(地被)的模式则是在缺乏对绿量含义真正理解的情况下片面、过分地强调绿化量值的极端。(3)形式与功能园林绿化讲究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植物造景作为园林绿化的一部分,理应遵循这一道理。然而,在现实绿化中常见到有人一味地追求绿地率,追求绿化视觉效果。将分枝低,体量大的雪松种在狭窄的街道上;将本已狭小的活动场地改建成草坪;将承载力高的林地树木砍掉,换成承载力低的草坪,凡此种种,无不是植物造景中形式与功能的冲突,其结果常常是好看不中用,其原因是缺少对植物造景中以人为本思想的思考。(4)科学性与艺术性植物造景不同于山石、水体、建筑景观的构建,其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

25、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植物造景是在植物能健康、持续生长的条件下进行的。病态的植物,失去生命活力的植物的景观只能是残枝败柳、枯木废桩,是无法达到理想景观效果的。科学的植物造景除了满足植物的生理生态、场地功能、视觉景观等需求外,还必须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植物景观是活体景观,随植物生长而发展变化的景观,对植物栽植施工后的景观变化及养护管理的考虑,是植物造景的特色。然而在现实问题中却常存在设计、施工、养护脱节甚至矛盾的问题。而在景观效果预见中常常将生长条件很好的植物作为理想的效果标准,而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相变化、生长速度却缺少深入细致,结合植物栽植场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

26、的考虑。比较明显的是在城市植物造景中,大多数树木的生长体积、生长率都低于同等条件下自然界中的树木,而这一点却没所得到设计师们的重视。(5)植物景观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问题植物的多样性与群落的稳定性是源于对自然植物群落的理解,在自然植物群落中,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是由从小到显微结构的生命,大到巨大的森林树木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依赖的结果,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是随种类的增加而增强。而在城市环境中这一群种类中的大多数种将很难生存。因此,城市中的植物类群之间的那种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的关系也很难存在。种单株与种群体的问题(个体与群体) 时下的植物造景中植物配置模式大多采用“自然式”、“三株一丛、

27、五株一群”的零星点缀方式,这是源于传统的自然山水园的种植设计手法。事实上,将植物以群体集中的方式进行种植,其在绿量上的景观累加效应,同种个体的相互协作效应及环境效益都大大优于单株及零星的种植方式。从生物个体发育来看,大多数生物总是以群体的方式生存下来的,植物要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其个体才能稳定地生存下来,单株的种类常因环境的竞争而被淘汰。这一道理在宝钢绿化建设中也已得到证实3。(6)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适地适树是植物造景中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倡大力发展乡土树种,适当引进外来树种。然而,随着栽培及引种技术的发展,在国内苗圃市场缺乏统一规划的情况下,各地相继引进了一批适合本地生长的造

28、景植物种类。所以,在丰富本地造景植物种类及植物景观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考虑以下问题:地方特色保护植物是体现地方特色的要素之一,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不同的气候带,不同的土质、水质上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它是地方环境特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不同的地方植物常常还是该地区民族传统和文化的体现,大量地引种外来植物易对地方文化特色造成巨大冲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界中生物间的相互竞争,优胜劣汰的关系无处不在,我们早已明知在世界上盲目引种动物的危害(如澳大利亚野兔引种事件),但却缺乏对盲目引种植物危害的了解。外来引种植物造成本地植物种类的消亡,生态结构单一化等问题早已在国外进入了治理与恢复阶段4。“前车之

29、覆,后车之鉴”,我们不能先引进后治理,不能走别人的老路。另外,对稀有植物、保护植物的引种保护也应适可而止,因其对地方特色及物种多样性的冲击影响不可估量,全国上下盛行的“银杏风”即可例证。处处种银杏,谈何保护,谈何稀有,保护并不等于泛滥。(7)建议及对策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对概念理解的偏一,缺乏对结合实地情况的考虑。特别是对植物造景及绿量的考虑认识或片面地追求视觉效果或片面地强调环境效益,对概念的理解缺少新时代所赋予的新要求、新内涵,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年代的水平上。对生态理论的生搬硬套,特别是对植物生态理论的不结合实地情况的滥用,缺少对城市植物群落的客观、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理解。主观地认为

30、种类越多、群落越稳定,单株植物比群体植物更易生长良好。缺少横向的植物造景地域性问题的考虑,引种上片面追求绿化效果,而对生物安全、地方特色等因素缺少全面考虑,造成了某种植物的泛滥。缺少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要么片面追求绿量效益,而对绿地的使用功能、性质、人的需求等缺少全面均衡的考虑。 建议及对策扩展植物造景、绿量等相关概念的内涵,以便能适应新时代植物造景的需求。除引进景观生态学、行为心理学等学科外,国外的环境园艺、地域植物学、野生动植物栖息园、恢复生态学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将绿量与绿地类型相结合,列入植物造景的考核指标。绿量是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除了狭义的指绿色植物外,还包括广义

31、的社会、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环境内涵。加强对城市植物群落的研究,特别是群落内部植物个体的关系,群落与城市环境负荷的关系,揭示城市植物群落与自然植物群落的异同。加强对外来植物种,特别是具有入侵性质植物种的检疫、检测,避免其对本地植物群落、生态结构的破坏。对类似杂草的、有很强生命力的、具入侵性质的种类进行清除,对侵染地植被进行保护、恢复。规划、健全苗圃市场,避免苗木种类单一化和引种盲目化。参考文献1 张淑琴. 观赏植物的用途J .中国林副特产,2000.2 郭建国.色彩形式法则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2):96-98. 3 张绮曼.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 中国建筑工业

32、出版社,1997.81-97.4 潘吾华.居室环境色彩面面观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77-103.5 杜肇铭.室内色彩设计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M. 室内设计,2000(1):15-20. 6 张副昌,李泰山.室内环境艺术设计M. 轻工业出版社,1992. 7张梅,梁军,卢岩.新设计色彩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8文涛,文峰.色彩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9 赵 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丛书M.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10 侯平治.现代室内设计M.台北:行政院新闻局出版署,1992.11 汤重熹.室内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邹伟民.室内环境设计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