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954676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毕业设计(论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毕业设计(论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毕业设计(论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毕业设计(论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毕 业 论 文(设 计)论文题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 所属系别 机电工程系 专业班级09机电一体化技术2班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撰写日期 2012 年 5 月摘 要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无论阶级关系如何变化,农民始终是我国的主导生产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往的农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生活的需要,但在有限的资源中怎么获得各行各业的需求,那就要发展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飞快发展,信息流成为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特色。其产品

2、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在性能和功能方面均实现了质的飞跃。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是农业机械化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方面的应用和推广,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综合实力,为实现高效、绿色、结构优化的农业生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农业机械化,农业,飞跃AbstractChina is the most populous country in the world, is also a large agricultural nation, since the ancient times no matter how changes clas

3、s relations, farmers in China is always the leading productivity.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pas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n not satisfy the need of life now, but in limited resources in how to obtain all walks of life needs, that is about to develop agriculture, to realize the agricultural mec

4、hanization.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with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the sensor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5、technology of fast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flow become the main features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Its products realize automatic, digital, intelligent, performance and function in all realize a qualitative leap. Therefore,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su

6、pport to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basi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ocessing the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greatly improved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a,

7、 to realize efficient, green,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Key Words: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griculture, the leap 目录1 引言3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知识32.1概述32.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32.3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32.4 机电一体化的组成要素33 农业机械化的概述34机电一体化

8、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34.1 机电一体化在农业机械上应用的重要意义34.2 机电一体化在农业机械上应用35 总结3参考文献3附录1:附录一题目3附录2:附录二题目31 引言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语称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nics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机电一体化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被我们广泛接受和普遍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他的发展使冷冰冰的

9、机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本课题主要主要阐述了机电一体化在农业机械行的应用,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农业的发展,但农业的发展也为机电科技奠定了基础。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知识2.1概述机电一体化发展至夸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台运用机械技来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厦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置,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

10、化的系统工辑技米。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米,微电子技术以菔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锾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学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

11、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2.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改善使用性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均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诊断等功能,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并且简单、方便;适用面广、生产能力强、工作质量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各种自动功能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领域,应变能力强,很大程度提高了控制和检测的灵敏度和精度;具有复合功能、调整和维护方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它的它的自动化检验和自动监视功能可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自动采取措施,使工作恢复正常。2.3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机电一体化技术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2、准备阶段,计算机的出现标准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日本首先提出这个名词,但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该技术无法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起步阶段,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成熟和第四代电子产品的商品化是机电一体化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在这一时期,机电一体化的影响不断扩大,并取得了较大发展;发展时期,进入八十年代,机电一体化技术已为全世界学者所嘱目,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已像雨后春笋般出现;蓬勃发展时期,九十年代至今,各种新技术出现并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扩展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制造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都具有智能化、程序化、信息化的特点,以及设备体积小、操

13、作、维护方便、保护齐全、性能可靠等优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广泛应用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置;增加产品的通信功能,以适应综合自动化的需要;开发以微处理器和微机为基础的矿井设备工况和健康监测以及微处理器、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的应用等;机器人仍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2.4 机电一体化的组成要素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一般由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职能组成要素五大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机械本体(结

14、构组成要素)是系统的所有功能要素的机械支持结构,一般包括有机身、框架、支撑、联接等。动力驱动部分(动力组成要素)依据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使系统正常运行。测试传感部分(感知组成要素)对系统的运行所需要的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参数和状态进行检测,并变成可识别的信号,传输给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职能组成要素)将来之测试传感部分的信息及外部直接输入的指令进行集中、存储、分析、加工处理后,按照信息处理结果和规定的程序与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的运行。执行机构(运动组成要素);根据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发出的指令,完成规定的动作和功能

15、。 机电一体化系统一般由机械本体、检测传感部分、电子控制单元、执行器和动力源5个组成部分构成。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大组成要素其内部及相互之间都必须遵循结构耦合、运动传递、信息控制与能量转换四大原则。接口耦合:两个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环节之间,由于信息模式不同(数字量与模拟量,串行码与并行码,连续脉冲与序列脉冲等)无法直接传递和交换,必须通过接口耦合来实现。而两个信号强弱相差悬殊的环节之间,也必须通过接口耦合后,才能匹配。变换放大后的信号要在两个环节之间可靠、快速、准确的交换、传递,必须遵循一致的时序、信号格式和逻辑规范才行,因此接口耦合时就必须具有保证信息的逻辑控制功能,使信息按规定的模

16、式进行交换与传递。 能量转换: 两个需要进行传输和交换的环节之间,由于模式不同而无法直接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交流,必须进行能量的转换,能量的转换包括执行器,驱动器和他们的不同类型能量的最优转换方法及原理。 信息控制:在系统中,所谓智能组成要素的系统控制单元,在软、硬件的保证下,完成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分析、运算、判断、决策,以达到信息控制的目的。对于智能化程度高的信息控制系统还包含了知识获得、推理机制以及自学习功能等知识驱动功能。3 农业机械化的概述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

17、济快速发展。对农业机械化的最初认识,是建立在田间机械作业替代部分人力和畜力作业基础上的,而这种认识现在依然影响着人们对农业机械化的理解。一提起农业机械化,大多数人本能地认为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田间机械作业,田间机械作业已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代名词。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应重新审视农业机械化,正确理解农业机械化的科学内涵。就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规律而言,农业机械化要经历从选择性机械化,发展到基本机械化,再发展到全面机械化。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看,农业机械化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逐渐扩大并呈开放之势。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初始起步阶段(19491980年)。

18、这一时期是田间机械作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农业合作社制度的建立,土地相对集中经营,客观上为中大型田间作业机械的应用创造了条件,田间作业机械从初期的以手扶拖拉机为主,快速过渡到中后期的以中大型拖拉机为主,中大型田间作业机械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由于当时工业发展水平低,尤其是农机工业和能源工业发展水平更低,农业机械的品种极为单一,应用范围狭窄,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二是体制转换阶段(19811995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细碎化的土地承包经营限制了中大型田间机械的应用,中大型田间机械作业迅速弱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了暂时的低谷。同时,农民逐渐成为投资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农机工业有

19、了一定发展,适应分散经营的小型农机具、农用运输车应运而生,农业机械的应用领域开始扩大,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三是市场引导阶段(19962003年)1-2。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农用工业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农业机械的制造和使用更具灵活性、广泛性和适应性,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农机产业初步形成,农业机械的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业机械化真正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四是依法促进阶段(2004年至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开始启动付诸实施,规模逐年扩大;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法律已经出台并全面贯彻落实,农机工

20、业和农业机械化开始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因此,应顺应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设计制造、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支撑作用。4机电一体化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4.1 机电一体化在农业机械上应用的重要意义(1) 提高劳动效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使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得到极大的改

21、变,大量新型自动化电子设备的使用彻底转变了农业的作业模式,明显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幅提升了劳动生产率,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2) 提高了农业劳动效率,为农民群众不仅能节约劳动时间还能节约劳动力,为农民发展其他副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3)增加了经济效益和农民的劳动收入农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使得产量大幅提高,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效益,同样使农民的劳动收入有所提高,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农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

22、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温家宝曾说农业现代化必须经历一个过程,首先是规模和机械化。因为不少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了,那些分散的土地必然有人进行规模经营,规模经营就会带动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水平比较低。但从发展阶段进程来看,已进入初级阶段后期,处于迈向中级阶段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其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有一个新的发展,必须弄清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存

23、在的主要问题:1.农业机械化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大型农机具少,中小型居多;农机具配套率较低,作业规模、作业效率受到限制;适用于粮食作物的常规农机具多,满足特色农林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机具少,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机具少;产中作业和运输服务机械多,产前、产后机械少。2.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机市场法制观念不强,农机产品质量差,并有假冒伪劣现象。3.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不足,土地分散经营,户均耕地有限,与农业机械相对要求大规模作业之间产生矛盾,农业机械的效能不能充分发挥。4.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较慢,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在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而且农机具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耕作较粗放。 目前,农业机械

24、作为主要的生产工具已进入了我国的千家万户,农机技术的普及、小型农机具的大发展,使广大农民从农业机械上获得了利益,调动了农民购置农机具的积极性,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大好时期。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机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装备的投资有较高积极性,其投资支出比重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但是,由于农民总体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购置大型农业机械还存在着资金压力。就上述情况来看,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首先应充分提高现有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增加农机户的收入,同时发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购置新的农机装备

25、成为可能。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农场规模扩大,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农业机械化过程将产生内生增长的良性循环效应,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从各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各国选择

26、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共同点都要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农业机械化投资会引致知识的积累,农业机械投入与知识积累形成一种有形投入与内生增长相结合的复合资本品,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能力。 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

27、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大面积实施,必须依靠农业机械化来实现,农业机械化是一切农业科技成果转变、推广、实施的载体。在现在的农村,农业生产科技含量高的地方,也是农机化水平发展高的地方。新一代农民的素质高于上一代,除了文化程度的因素之外,他们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积累,也是最先从使用农业机械开始的。农机大户和农机手是农村技术能手的代表,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实施科学技术的中坚力量,而大多数农机手也是通过农机部门的正规培训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的。参加各种农机协会和农机服务组织,集体外出跨区作业,一年一度的农机年审培训,让农机手技术交流的范围不

28、断扩大,素质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认识和推广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由农机领跑农业科技的应用与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我镇农机事业的蓬勃发展,大量农机技术人员也脱颖而出,现已拥有各类拖拉机驾驶员700余人,修理工125人,各类修理网点25个,各类农机操作手1 800余人。在县、镇两级农机部门的协调下,他们在搞好本镇的农业生产外,还跨区到外地、外省作业。2008年共跨区收割小麦约1 733.hm2,收割水稻约667hm2,机耕约667hm2,机播小麦约533hm2。仅跨区作业一项就增加收入约120万元,既为外地农民朋友解决了生产困难,又增加了农机手个人的收入,充分发挥了现有的农机在农业生产中

29、的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2 机电一体化在农业机械上应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必定解放出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颍上县谢桥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在全镇范围内有2座大型国有煤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非常便利,农业人口7.2万多人,耕地5 200hm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的思想解放了,发家致富的步子迈大了,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购买更多更新的农业机械。随着经济发展,全镇农业机械化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现已拥有各类拖拉机2 500余台,联合收割机70余台,排灌机械190余台,农机总动力3.5万余千瓦,基本实现了小麦生产的机械化。

30、全镇农机综合水平达85%,加之配套的农田水利设施,随着全镇旱改水面积的逐步扩大,基本达到了旱涝保收。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的大幅提高,节省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小麦生产平均仅需工时约37.5个/hm2,较过去大为节省。这样,就促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投入第二、第三产业,全镇约1.3万多劳动力长期在外地经商、务工,仅此一项就增加收入2.2亿元。有些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在外地学习了技术,积累了资金,就回乡建厂办企业,又带动了一部分就业人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农业机械化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随着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农村土地流转加速进行,一些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把土地转让给

31、在家的农民种植,就不断涌现出一批种植、种粮大户,他们更愿意在农业机械化上进行更多的投入。由于土地高度集中了,产生了明显的规模效益,提高了粮食集约化生产能力,推动了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也促进了农村城市化的发展。(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播种方面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播种机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播种机的一个典型应用就是免耕播种机 如在谷物条播机上加设肥箱、排肥器和输肥管,即可在播种的同时施肥。与土壤耕作、喷撒杀虫剂和除莠剂、铺塑料薄膜(见地膜覆盖机械)等项作业联合组成的联合作业机,有的能一次完成土壤播前耕作、施种肥、土壤消毒、开排水沟、播种、施杀虫剂和除莠剂等项作业。免耕播种机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的

32、茬地上直接开出种沟播种,也称直接播种机或硬茬播种机,可防止土壤流失,节约能源,降低作业成本,多用于谷物、牧草和青饲玉米等作物的播种作业。(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节水灌溉方面的应用在当今水资源高度紧张的情况下,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对于水资源的节约有重要作用。使用农田排灌机械,不仅可以对农田进行灌水,同时也可以清除农田中过多的水分。其中滴灌和喷灌是最常用的2种灌溉方式,利用压力为动力源,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产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适当用水量,既满足了农产品的生长需求,又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在灌溉的同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和施肥工作,既可省时又省工,又提高了农业作业效率。(3)机电一

33、体化技术在收割上的应用谷物联合收割机简称联合收割机,就是收割农作物的联合机,在50年代初被称作康拜因(Combine的音译),是能够一次完成谷类作物的收割、脱粒、分离茎杆、清除杂余物等工序,从田间直接获取谷粒的收获机械。在联合收割机没出现以前,脱粒机和机械收割机这些器械,大大提高了19世纪时的农业生产率。这使得用比以前少的工人去收割更多的谷物成为可能。但19世纪后期的一项发明,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这一效率。联合收割机使收割与脱粒机结合在一个整件中,使农民能以单一的操作去完成收割和脱粒。让农民可以坐在田头收庄稼。(4)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上的应用刚收获的农产品需要对其进行加工,这就需要用到农产

34、品加工机械。比如刚收获的玉米要经过玉米脱粒机和玉米剥皮机的加工,才可以获得比较优质的玉米粒。利用谷物干燥设备加速谷物的干燥,对谷物无污染,防止谷物发霉而影响产量。采摘的茶叶在茶叶初制和精致机械设备的加工下,可增强茶叶的品质,减轻农民的负担。(5)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田保护方面的应用近年来,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地使用不科学合理,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农田单位产量大幅度减少。通过秸秆还田等措施来增加土壤肥力,保证高产高收,受到当今社会的高度重视。秸秆还田不仅杜绝了焚烧秸秆带来的空气污染,而且还可以实现增肥增产;但如果方法使用不恰当,则会造成反作用,致使土壤病菌增加,农作物病虫害严重等现象。秸秆还田

35、机可以直接将直立的农作物秸秆粉碎,抛散在地表,继而耕翻入土,粉碎的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作为土壤底肥,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更为简单方便,一举多得,是一项新型的农机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上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如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以及林、牧、渔业中的各种机器,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使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农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达,“小而全

36、”的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所代替,农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产生了农工商一体化;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 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 要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5 总结我国自造的机电一体化农业机械设备都具有智能化、程序化、信息化的特点,以及设备体积小、操

37、作、维护方便、保护齐全、性能可靠等优点。这些设备在农业人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水平和能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我国的农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继续研究,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及配套装备为主导的核心技术,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置;增加产品的通信功能,以适应综合自动化的需要;开发计算机和专家系统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等;智能机器人仍然是农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今后研究的参考文献1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38、42 沈晴霓,聂青,苏京霞.现代程序设计C+与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的方法与实现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83 Thomas Connolly Carolyn Begg. Database Systems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74 Roger Bate, Sandy Shrum, CMM Integration FrameworkJ, CMU/SEI Spotlight 1998.95 J P Kuilboer,N Ashrafi, Software Process and Produt ImprovementJ. An Empirical Assessment,20

39、00.4 6 张美金 著. 基于ASP技术的远程教育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 http:/172.50.0.88:86 /cddbn/Y517807/pdf/index.htm,2003-05-01.7王伟国,刘永萍,王生年,徐晓鹏.B/S模式网上考试系统分析与设计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2):145-1478 9 10 注 释致 谢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感谢所有曾经教导过我的老师和关心过我的同学,他们在我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本文能够成功的完成,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的关怀和教导。附录1:附录一题目附录2:附录二题目指导教师评语(主要评价论文

40、的工作量、试验数据的可靠性、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写作水平等):论文的工作量:试验数据的可靠性: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写作水平: 签 名: 年 月 日答辩委员会评语及论文成绩(主要评价论文的性质、难度、质量、综合训练、答辩情况、不足等。评定论文成绩):论文的性质、难度、质量:学生的综合训练、答辩情况、不足等:论文成绩:主任委员签名: 年 月 日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 论文题目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学 院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专 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 班 级 09机电一体化技术02班 学 号 200908030220233 姓 名 庞 银 贺 2008年 月 论文(设计)选题的来源、目的与意义: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进度计划(进度时间、主要工作内容):主要参考文献:论文(设计)工作起讫日期: 年 月 日至年 月 日指导教师(签名)主任(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