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论文宋代环保思想刍议.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95723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论文宋代环保思想刍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环境保护论文宋代环保思想刍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环境保护论文宋代环保思想刍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环境保护论文宋代环保思想刍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论文宋代环保思想刍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论文宋代环保思想刍议.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宋代环保思想刍议 宋代环保思想刍议邹彦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24)摘要:宋代对环境的破坏已引起灾难性的后果,许多知识分子重视对环境的考察和思索,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思想。沈括对毁林的忧虑与措施,朱熹等“天人和谐”的理论和保护生物的理念,吕本中的生态自然观,范成大保护与禁止捕采珍稀动植物的思想等,都是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并对当代环保工作多有启迪。西方古希腊的梭伦、古罗马的卢克莱修、美国的梭罗与宋代的思想家在环保思想方面的异同也很值得探讨。 关键词:宋代环保思想中西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N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0-0763(2010)06-0036-05 两宋时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

2、前所未有的,它远远地超过了唐代。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也是空前的。面对空前的自然灾害,两宋的有识之士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和思索。他们的考察和思索留在了他们的奏书、文章和著作中。他们的大声疾呼、他们的忧患意识、他们的科学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环境保护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对当代的环保工作也多有启迪。 一、宋代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其恶果 1.疯狂的垦田 宋代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首先源于疯狂的垦田。北宋土地面积只有唐代的三分之一,而人口却是唐代的1.63倍。元丰九域志记载: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有1657万户,人口8200万;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3),有1158万户,领土比北宋又缩小了

3、一半。人口激增、耕地锐减的矛盾愈加突出。 大量因战争南迁的难民涌向山区,开始了广泛的毁林造田。据日本学者斯波义信统计,人口增长100%以上的地区皆为山区,有些山区人口增长高达1000%。1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唐、邓、襄、汝等州,治平以前,地多山林,人少耕植。自熙宁中,辐辏开垦,环数千里并为良田。”2范祖禹在集贤院学士致仕高公墓志铭中说:“山林榛莽之地皆为良田”。3北宋元丰初年,广西路只有耕田550多公顷,至南宋初年,仅贵州一地耕田就增加到10000多顷。毁坏山林、扩大耕地的速度实在太惊人了。 2.对水域的侵占 两宋对环境破坏的另一个方面是对水域的侵占,采取围水造田的技术。如越州之鉴湖,水域辽阔

4、,灌溉能力很强。从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开始围水造田,到宣和二年(1120),围田达2200多顷。时人感叹:“湖尽废矣。”4对长江中下游水旱灾害起调节作用的太湖也被围占,其外围之白岘湖、练湖“皆成围田”。 两宋发明的向江河湖海要田的技术,有围田、圩田、葑田、沙田、涂田。多方造田的技术,侵占江、河、湖、海的水域和大量湿地,已引起了一些有识朝臣的忧虑。如南宋卫泾在后乐集卷十三,“论围田札子”中说:“隆兴乾道之后,豪宗大姓,相继迭出,广包强占,无岁无之。陂湖之利,日月削,已无几何,而所在围田,则遍满矣。以臣耳目所接,三十年间,昔日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3.两宋环境破坏的恶果

5、两宋环境破坏的后果是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北宋的167年中,黄河每两三年发生一次决堤,据宋史真宗本纪和续资治通鉴长编统计,从大中祥符元年(1008)到乾兴元年(1022),黄河决口就有12次。 据吴华林、沈焕庭的研究,唐代长江流域平均18年发生一次洪涝,而宋代平均五六年发生一次洪涝。5据杨世伦、陈吉余的研究,宋代太湖流域每两三年就发生一次洪涝灾害。6又据宋史五行志和青浦县志记载:宋代水灾93次,旱灾93次,风灾、潮灾47次。水灾、旱灾、地震、风灾、虫灾、冰雹、霜冻频频发生,广大百姓身陷水火,啼饥号寒。无论皇帝、朝臣,还是知识界与广大民众,都开始重视环境破坏问题,并开始思考引发灾害的原因。 二、沈

6、括对大自然的考察与环保实践 沈括(1051-1095)不仅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忠君爱民的廉吏。他利用在全国各地任官的机会,对大自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考察,有许多宝贵的科学发现,也对环境的破坏有许多忧虑和思考;遇有机会,他还把自己的环保思想付诸实践,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熙宁七年(1074),沈括任职河北西路,沿太行山北行,发现太行山的松林多被砍伐,成为光秃秃的荒山;发现山崖间嵌有螺蚌化石和砾层的沉积带,确定这里是古代的海滨。他又观察漳河、桑乾河、涿河、黄河、滹沱河都含泥沙之浊流,他以科学家的敏锐对水土流失表示了忧虑;对于华北平原的成因,他解释说“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淹

7、耳。”7熙宁八年(1075),他出使辽国,有机会对齐鲁大地和辽东山川进行考察,他发现,齐鲁诸山像太行山一样,松林也因烧炭制墨被砍光,心中充满了忧虑,并记入了梦溪笔谈。8熙宁九年(1076),沈括赴汴京,权三司使,对汴渠与泗州的水利测量工作使他发现,京西各地的山丘松林也多被砍伐,一片片光秃秃的景色增加了他心中的不安。 元丰三年(1080),沈括出知延州,对西北的军事重镇进行实地考察。正是在这次考察中,他发现了石油。他在梦溪笔谈“杂志”中追述说:“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 予

8、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州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9沈括的伟大之处,在于对环保工作不仅能够发现问题,而且能把这些散见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分析,指出问题所在及其严重性;同时,他还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他在解决环保工作要害问题中所体现出的勇于实践的精神,时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沈括发现了石油的烟灰可以代替松木烧炭造墨,立即付诸实践,“试扫其烟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沈括为制止滥伐松林,以石油烟灰代替松木烧炭的制墨实践取得了成功。他研制的“延州石液”墨,流传范围很广,流传时间很久,宋代以后写墨史的书,多数都著录了沈

9、括的“延州石液”墨。 如大文学家、大艺术家苏东坡的书沈存中石墨,谢在杭的五杂俎,潘膺祉的墨评等书,推崇沈括的墨,又如补遗书后五六百首书沈存中石墨曰:“沈存中帅延,以石烛烟作墨,坚重而黑,在松烟之上”。10这与沈括自己的记载“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是完全一致的。3 沈括发明了优质的“延州石液”墨,喜形于色,兴奋至极,写诗留作纪念:“予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沈括为什么如此兴奋呢?是因为他为各地的毁林之病找到了医治的良方。他在梦溪笔谈“杂志”中郑重地写道:“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

10、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墨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11三、吕本中的生态观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寿州(今属安徽)人。出生于显宦书香之家,高祖吕夷简官至天圣宰相,曾祖吕公著为元宰相,父亲吕好问官至御史中丞。其祖父、伯祖希哲、希纯,被写入宋元学案之“荥阳学案”,下一代之切问、和问、广问,再下一代之稽中、坚中、中被写入“和靖学案”,本中及其子大器、大伦、大猷被写入“紫微学案”,至其从孙祖谦、祖俭、祖泰被写入“东莱学案”。凡七世,十七人被写入宋元时的学术史。 吕本中的生态自然观,继承了庄子反对人类破坏大自然和谐的思想。庄子说:“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网罟、罾笱之知多,则鱼

11、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12庄子反对人类捕杀鸟、鱼、野兽,主张“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并把人与鸟、鱼、兽的和谐相处,称为“至德之隆”。13吕本中以“惟生”来表达他的自然观的宗旨。他在紫微杂谈中说:“庄周言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此为有意于养形以存生者也。 有意于养形以存生,则实有不可存生,若无意于养形以存生,则养形岂有不存生之理。庄周又言,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夫所谓弃世无累,是无意者也,至于更生则几矣,则所谓无

12、意于养形以存生者,方可以存生。”14吕本中提出“养形以存生”,“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其宗旨就是要保持大自然的和谐,不要人们以锐利工具去破坏自然界、以“征服”为光荣。 吕本中在阐述“养形以存生”的观点时,特别强调“和柔”的意义与作用。他借晁文元法藏碎金中的话说:“道气令和,引体令柔,是知道引以和柔为至,气和体平,疾不得入矣然则气错杂体,强梗乃疾病,死伤之本也。”15吕本中认为“气和体平”是人们健康的内在标准。在讨论危害人们健康的外在因素时,他涉及了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 首先,他反对杀生,主张“蔬食”,“浮屠断肉食,此语说始尽。人生惯便习,奉法乃不谨。要当守淡薄,万

13、事可坚忍。”16其次,他不仅提倡“蔬食”,而且反对当时盛行于江河之上的杀牲祭神。他说:“往岁在白沙,见江上往来祀神者杀猪羊鹅鸭,日夕相属也。有感于心,后至济阴,因成长韵。当托白沙故人投之庙前,庶几神少知自戒乎!今日杀一羊,明日杀一猪,问神何所乐,而必为此哉?羊死噤无声,猪死足号乎。伤哉鸭与鹅,闭目颈已朱,问神此何负?神以何所取?吾知斯民愚,非是神所许。”17吕本中主张善待与我们相处的各种动物。他以先人食肉甚少为例,来说服人们慎杀生,少肉食。“古人自奉简约,类非后人所能及。如饮食高下,固自有制度。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此犹是极盛时制度也。大抵古人得食肉者至少。”18江上

14、祭祀不仅屠杀生灵,而且污染水源。吕本中主张“蔬食”和反对江上祭祀是与当代科学家提出的多吃水果蔬菜、保护各地母亲河的主张不谋而合的。 第三,对那些凶猛、有毒的动物,当时人们都认为必须捕杀,而他主张让它们自然生长。他在“戒杀八首”中说:“虎狼非不仁,天机使之然。蛇虺肆百毒,此亦受之天。愿君勿憎怒,悯此心谬用。仁气苟熏蒸,终皆变麟凤。”19他的这种保护凶猛有毒动物的远见卓识也是值得称道的。 四、范成大保护与禁止采捕珍贵动植物的思想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的动植物学著作有范村梅谱、范村菊谱、桂海虞衡志等。 范成大以他的生物类著作向人们展示了他任官的桂海,

15、即今包括桂林在内的岭南地区,是一个“名都乐国”。他要求人们保护这生活于崇山峻岭中的奇花异木和珍贵禽兽。 桂海虞衡志分志禽、志兽、志虫鱼、志花、志果、志草木等六志,向人们描述桂林四周的珍禽贵兽与奇花异果。他充满感情的描述,引发了人们的珍爱之情,达到了保护珍稀动植物的目的。 志禽记载鸟凤、秦吉了、灰鹤等十三种禽类。 “鸟凤,如喜鹊,色绀碧,颈毛类雄鸡,鬃头有冠,尾垂弱骨,各长一尺四五寸,其杪始有毛羽一簇,冠居绝异。大略如凤鸣声,清越如笙箫,能度曲,妙合宫商,又能为百虫之音,生左右江溪洞中,稀有难得。”这样一种外形优美,世人罕见,声如笙箫,妙合宫商的珍禽,谁能不怜爱呢?范成大所记灰鹤,又称玄鹤,现被

16、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时,它的名字还出现在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中,说明灰鹤数量正在急剧减少。范成大的记述,强调“通身灰惨色,去顶二寸许,毛始丹,及颈之半。亦能鸣舞。”灰鹤声如号角,高亢嘹亮,跳跃求偶的舞姿惹人喜爱。 范成大在志果中,共记述了五十七种南方水果,除常见之荔枝、龙眼、芭蕉外,还记述了罕见的罗望子、秋风子、火炭子、绵李、粘子、乌榄等,他记述说:“罗望子,壳长数寸,如肥皂,又如刀豆,色正丹,内有二三实,煨食甘美。”20范氏强调果实的甘美,高大常绿乔木果实,味似板栗,是极佳的木本粮食。范氏论述绵李时强调:“味甘美,胜常品。擘之两片开,如离核桃。”21这是一

17、种树身高大,核果球形,果实硕大,果肉粉红,果味酸甜的珍稀果树。当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核很容易分离,既可生食,又可制作果脯,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 范成大以他的描述告诉人们:砍伐林木、放火烧荒会毁坏这些珍贵的果树,所得田地,收获甚少,是得不偿失的愚蠢之举。 范成大在志兽中,记载了南方的十九种动物,其中记录了生活于西南森林中的三种长臂猿,“金丝者,黄;玉面者,黑;纯黑者,面亦黑。金丝、玉面皆难得。”22其“玉面猿”是白颊长臂猿,此猿体型细长,肩宽臀小,无尾,与黑冠长臂猿相比,白颊长臂猿的典型形貌特征就是其雄猿两颊都有明显的白斑块,故称“玉面”。与白颊长臂猿的典型形貌特征不同,黑冠长臂猿体表纯黑

18、,面亦黑。范成大所记黑冠长臂猿是北部湾亚种在中国境内的唯一分布地,可见其珍贵。范成大不仅用自己的著作让人们了解这些珍贵的动植物,达到保护和珍爱它们的目的。而且,在他所主管的郡县,通过法律来保护这些珍贵的动植物。如他在任静江知府时,就曾“以法禁采捕”珍稀动植物。23五、宋代与西方环保家思想之比较(一)与古希腊、罗马思想相比较古希腊的环保思想与宋代思想家有许多共通之处。如公元前590年左右,梭伦(Solon,前638年-前559年),提出了在水土严重流失的土地上,不种谷物,改为种植橄榄和葡萄。其后不久,古雅典的僭主庇西特拉图(Peisistratus,约前600年-前527年)为了鼓励种橄榄和葡萄

19、,给雅典城邦的农民与地主颁发奖金。 柏拉图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警告说:眼前的繁华景象,将来可能只剩下一些“荒芜了的古圣殿”。他在对话(TheCollectedDialogues ofPlato)中形象地描述了从希腊兴邦初至他所生活的时代土地所发生的变化:“先前富饶的土地现在只剩下一付病秧秧的骨架,所有肥沃松软的表土,都被冲蚀殆尽了。剩下的只有光秃裸露的骨架。”“那些山丘上曾覆盖着森林,并生产出丰富的畜产品,而如今只有仅够供蜜蜂吃的食物。 再者,当时每年的雨水滋润着土地,土壤不会流失,不会像现在这样从光秃的地上冲到海里;当年的土层很厚,吸存着雨水,把水分储存在具有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土壤里;这些吸存在土壤中的水分则在各地聚集,汇成湍急的山泉和潺潺的小溪。一些现在已经荒芜了的古神殿,就座落在那些曾经涌出喷泉的地点,它们证实了我们关于土地状况描绘的真实性”。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