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分析毕业论文34338.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57332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02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足迹分析毕业论文3433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生态足迹分析毕业论文3433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生态足迹分析毕业论文3433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生态足迹分析毕业论文3433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生态足迹分析毕业论文3433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足迹分析毕业论文3433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足迹分析毕业论文34338.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目录第一篇 论文.1引言 .21.生态足迹研究方法介绍31.1基本概念31.1.1生态生产 31.1.2生态生产性土地 31.1.3生态足迹 41.1.4生态承载力 41.1.5生态赤字和生态盈余 41.2计算方法41.2.1相关概念 41.2.2计算公式 52实例研究龙泉驿区 52.1研究背景52.1.1研究背景和意义 52.1.2本研究创新点 62.1.3龙泉驿区概况 62.2研究过程 72.2.1资料整理 72.2.2计算过程 92.3研究结果142.3.1研究结果及分析 142.3.2建议 152.3.3误差分析 162.4研究体会及后续研究17后记.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8

2、第二篇 文献综述.191起源 192研究历史及现状192.1国内外研究概述 192.1.1国际上的研究 192.1.2国内研究 202.2研究方法222.2.1综合法 222.2.2成分法 222.2.3投入产出法 222.3优缺点及改进232.3.1优点 232.3.2不足 232.3.3改进 243.未来研究方向及展望.26参考文献 27第三篇 翻译28龙泉驿区区域生态足迹分析专业:生态学学生:徐梦月 指导教师:张军摘要:介绍了生态足迹研究方法的相关概念及计算方法。运用此方法,详细计算了龙泉驿区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可持续发展相关指标,并且对2007年龙泉驿区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分析,同时

3、提出了指导建议。计算结果显示,2007年龙泉驿区人均生态赤字为2.4029 hm2,发展总体上处于生态赤字状况,表明2007年龙泉驿区对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超过了其供给,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同时,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较小,反映了资源分配不合理。最后进行了误差分析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探讨。关键词: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龙泉驿区An Analysi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Longquanyi DistrictMajor: EcologyStudent:Xu Mengyue Supervisor:Zhang JunAbstract: After int

4、roducing the conception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 detailed calculation is made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relevant indicator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ngquanyi District in 2007 and a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lso, relevant suggest

5、ions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this district. The result shows an overall development with ecological deficit since the per capital ecological deficit of Longquanyi District is 2.4029 hm in 2007,which indicates an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demand of goods and services from the

6、 local ecosystem exceeds the regional bio-capacity. Meanwhile, the low index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diversity manifests the resources allocation is improper. Finally, an error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and further study is discussed.Keywords: Ecological footpri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Longquanyi D

7、istrict引言近半个世纪以来,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同时,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使得人类改变环境能力增强,环境、资源、人口等重大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可喜的是,近些年来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这些问题,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后,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全球发展追求的目标和诊断区域开发是否合理的标准。而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则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之一。在众多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中,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很快成为现在广为流行的方法之一。城市以至于国家尺度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每个县的可持续发展

8、,县域是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基础,是城市发展的屏障,想要彻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县域的环境质量,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在我国,县域经济所占有的人口比重和地域面积大,但总体水平相对薄弱,与此同时,县域还需要为城市区域提供一部分物质能量的支持,加之自身的人口压力和资源需求,县域的资源环境承受力面临巨大的考验。开展以县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定量评价对于引导人们走向节约型生产和生活之路,对于领导层的正确决策以及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意义重大。根据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2007至2010年为建立“生态市”的近期目标,成都将全面启动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生态县和生态市等“细胞

9、工程”。龙泉驿区地处成都平原东部,发展方向和定位是中国中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三最”示范新区,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较好,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历来走在四川省前列。在准确分析全区内外条件及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把龙泉驿区建设成生态区,率先成为生态四川建设启动细胞工程示范基地”的发展目标。在发布的成都市龙泉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龙泉驿区的生态建设做出了具体规划。2007年是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本研究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结合可持续发展其他指标,对2007年龙泉驿区的生态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望能帮助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更好地

10、了解龙泉驿区2007年可持续发展状况。同时依据龙泉驿区实际情况提出指导建议,希望能够为龙泉驿区未来的生态建设添砖加瓦。1.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介绍1.1基本概念1.1.1生态生产 也称为生物生产,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维持生命过程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并转化为新的物质,从而实现物质和能量的积累,生态生产是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原因,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能力由生态生产力衡量。生态生产力越大,说明某种自然资本的生命支持力越强2。1.1.2生态生产性土地由于自然资本总是与一定的地球表面相联系,因此生态足迹分析用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概念来代表自然资本。它是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和水体,是生态足

11、迹分析法为各类自然资本提供的统一度量基础。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所有指标都是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这一概念而定义的。在生态足迹账户核算中,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主要考虑如下6种类型:化石燃料土地,耕地,林地,牧草地,建成地和水域。(1)化石燃料土地:William和Wackernagel将化石能源地定义为“用于吸收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森林”。一般用化石能源地转化因子的办法来估计化石能源用地。(2)耕地:指用于作物生产的土地。从生态角度看是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面积类型,在可耕地面积上生长着人类利用的大部分生物量。(3)林地:指可产出木材产品的人造林或天然林。由于人类对森林资源的过度

12、开发,林地的生产能力和服务功能不断下降。(4)牧草地:指适用于发展畜牧业的土地。大多数牧草地在生产力上远不及可耕地。(5)建成地:包括各类人居设施及道路所占用的土地。由于人类定居在最肥沃的土壤上,因此建筑面积的增加意味着生物生产量的明显降低,建成地对可耕地的减少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6)水域:指提供大量水产品的淡水水域和近海海域面积。包括淡水(河流,淡水湖泊等)和非淡水(海洋,盐水湖泊等)。目前海洋的生物产量己接近最大。由于人们喜欢吃的鱼在食物链中排位较高,人类实际从海洋中获取的生态生产品总量是比较有限的1,2。1.1.3生态足迹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人、城市或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

13、的所有物质和能量及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它代表了既定技术条件和消费水平下特定人口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和持续生存对环境提出的需求。1.1.4生态承载力以生态足迹来衡量生态承载力的定义: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总和称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生态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及资源环境的供容能力。它强调生态系统的承载功能,同时突出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1.1.5生态赤字和生态盈余 将特定国家或地区范围内计算得出的消费生态足迹同所能提供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相比较,就能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生态系统承载力的范围之内。将

14、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相减,当生态足迹需求小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时,称为生态盈余,表明当地的生产消费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压力处于本地区所提供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内,该地区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反之,则称为生态赤字,表明当地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超过了其供给,该地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3。1.2计算方法1.2.1相关概念均衡因子与等量化处理2:六类土地的生态生产力是不同的,为了将不同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的空间汇总为区域的生态生产力的生态足迹,各种类型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要乘以一个均衡因子。这个均衡因子是在比较不同类型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物生产力的基础上得到的。其计算方法为: 某类生态生产性

15、土地均衡因子全球该类生态生产性土地平均生态生产力全球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平均生态生产力。产量因子与产量调整:产量因子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类生生态生产土地的平均生产力与同类土地的世界平均生产力之间的比率4。由于同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产力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各国各地区同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实际面积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方法是将其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乘以产量因子。产量因子是一个将各国各地区同类生态生产性土地转化为可比面积的参数,用所核算区域单位面积生态生产力与全球平均生态生产力相比较而得出。如果该因子大于1,则意味着该地区单位面积的生态生产力或者废物吸收能力高于全球平均

16、水平。反之亦然。1.2.2计算公式生态足迹:公式1:EF=NefNrjai= Nrj(Ci/Yi)其中EF为一定区域内总的生态足迹;N为人口总量;ef为人均生态足迹;j为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即为前文所提到的化石燃料土地,耕地,林地,牧草地,建成地和水域;i为消费项目的类型;rj为均衡因子;ai为第i项消费项目经折算后的人均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即为第i项消费项目人均生态足迹;Ci为第i项消费项目的人均消费量;Yi为生产第i项消费项目的相应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全球平均生产量。生态承载力:公式2:ECNecN(ajrjyj)(j1,2,3,4,5,6)其中EC为一定区域内的生态承载力;ec为人均生态

17、承载力;aj为人均实际占有的第j类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yj为产量因子。生态赤字和生态盈余: 公式3:ED=EF一EC=N(ef一ec)其中ED为一定区域内的总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2实例研究龙泉驿区2.1研究背景2.1.1研究背景和意义龙泉驿区地处成都平原东部,发展方向和定位是中国中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三最”示范新区,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较好,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历来走在四川省前列。在准确分析全区内外条件及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把龙泉驿区建设成生态区,率先成为生态四川建设启动细胞工程示范基地”的发展目标。在发布的成都市龙泉驿区国民

18、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龙泉驿区的生态建设目标做出了具体规划。本研究运用生态足迹的模型对2007年龙泉驿区的生态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帮助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更好地了解龙泉驿区2007年可持续发展状况。同时结合可持续发展其他指标,根据龙泉驿区实际情况提出指导建议,希望能为龙泉驿区未来的生态建设添砖加瓦。2.1.2本研究创新点相对于大尺度的研究,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于县域生态足迹的研究还是较少。龙泉驿区作为四川省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对其进行生态足迹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本文结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其他指标进行扩展分析来评估人们生产消费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以更好地反映龙泉驿区的生态

19、建设情况。在以上方面的县域生态足迹的研究还是不多的,增加了研究的创新性。2.1.3龙泉驿区概况四川省省会成都市九区之一,东傍龙泉山麓,西连成都平原,成都市东部主城区,被誉为镶嵌在巴蜀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龙泉驿区历史悠久,原为古灵泉县地,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设置东阳县,明清时期,在龙泉镇设巡检司并驿站,故名龙泉驿。全区幅员面积556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办事处、8个乡镇。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四通八达,湖光山色迷人,人居环境得天独厚,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发展方向和定位是中国中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三最”示范新区,成都主城区对接成渝经济带的东门户,“成都东部绿肺”,“成

20、都东部副中心城区”,“中国西部国际汽车城”。自然地理:四川省花果山风景名胜区和四川省新五大旅游景区“两湖一山”的主体区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区平原和山地面积各约占一半,平均海拔高度520米,年平均气温16.8度,年总降雨量903.6毫米,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地表水系发达,地下水资源丰富。城市绿地覆盖率25.8%,空气污染指数API年平均84,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区”、成都市环境和污染控制优良区。社会经济:成都市九区之一、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的主体区域,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龙泉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以优质水蜜桃、枇杷、葡

21、萄、梨为主的伏季水果文明全国,享“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誉,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农业基础良好,现代农业发展成绩显著,服务业发展态势喜人,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正崛起成为西部重要的汽车城。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区向现代化工业新区的历史性转变。 生态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龙泉驿区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近几年来,逐步加强了对受保护地区的建设和保护力度,加快龙泉山森林公园的建设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区以及生态示范村的创建活动。进一步开展绿色系列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单位、居民小区绿化建设,倡导绿色、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服务方式,创建洁净和优美的人居环境。积极推动龙泉

22、驿区“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鼓励他们开展环境实践,从自身做起,改善校园环境。以上措施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应。2.2研究过程2.2.1资料整理数据来源: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以及资料主要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 (m)11096(m)0.0193(m/人)水产品890089000.0155能源消费煤1037111037110.1812油类40743407430.0712天然气222600150116724840.1266用电(标煤)4449894449890.7774表1备注:a) 所得统计数据中无直接消费数据,根据进出口量及产量计算。且仅有进出口净量,将进口量(出口

23、量)视为零,进出口净量作为相对的出口量(进口量)数据处理。b) 所得数据中有林木产品进出口量,无产量,只有在网络中搜寻得到2003年林木产量,由于无其他相关信息,故将此数据作为2007的林木产量。所得资料中进口量为3968吨,须转化为体积单位立方米方可进行下面的计算。而由于无林木产品具体信息,根据中国主要木材的平均木材密度(定为0.3g/cm),将其转化,得结果为10226 m。c) 所得数据中无油料,水产品的进出口数据,因无其他相关信息,忽略不计。d) 关于用电所得数据为103727万千瓦时,根据火电的发电标准煤量,已折算为标准煤量。e) 龙泉驿区的能源消费除天然气外,主要依靠进出口和国内贸

24、易而来,不考虑生产量的影响,故仅使用进出口量作为能源消费量。f) 所得资料中,有肉类总产量,存栏蛋鸡类产量及畜牧业总产量,因畜牧业总产量所包括种类更全面,所以动物产品消费量按畜牧业总产量计。g) 所得资料中无2007年水产品产量的数据,根据网络搜索得到成都市水产业2005-2007年发展计划,其中提到计划2006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9.5万吨,比上年增长15% ,2007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2万吨,比上年增长25%。但从所得相关统计资料中得到龙泉驿区的水产品产量数据为,2004年水产品产量0.66万吨,比上年增长10.3%; 2006年水产品产量0.76万吨,比上年增长5.9%,根据相关政策与发

25、展趋势,推测估计,龙泉驿区2007年水产品产量为0.89万吨,比上年增长10%。h) 人口数据: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7.24万人(来自龙泉驿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计算人均时采用人口总量均为此数据)。2.2.2计算过程1)计算龙泉驿区第i项消费项目的年消费总量,人均消费量计算公式:消费量=生产量进口量出口量;人均消费量消费量人口总量,计算结果见表1。2)计算生产各消费项目的总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和人均占用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将龙泉驿区各年的消费量统一转化为提供这些消费需要的实际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即实际生态足迹的各项组成部分。计算公式:生物资源消费:总生态足迹消费量全球平均产

26、量;人均生态足迹人均消费量全球平均产量,计算结果见表2。能源消费:总生态足迹消费量折算系数全球平均能源足迹;人均生态足迹人均消费量折算系数全球平均能源足迹,计算结果见表3。表2消费项目消费量(kg)人均消费量(kg/人)全球平均产量(kg/ hm)总生态足迹(hm)人均生态足迹(hm/人)生态生产型土地类型生物资源消费粮食80565000140.7274429360.420.0513 耕地蔬菜62420000109.0180003467.780.0061 耕地水果1005100017.618000558.390.0097 耕地油料24000004.218561293.100.0023 耕地动物

27、产品134106000234.374(猪肉)2712873.224.7394 牧草地33(牛羊肉)林木产品11096(m)0.0193(m/人)1.99 (m/ hm)5575.880.0097林地水产品890000015.529306896.550.5345水域表2备注:a) 作者在阅读相关论文后发现,近几年关于生态足迹中世界平均产量的取值都采用了联合国粮农组织1993年计算的有关生物资源的世界平均产量资料,为了使计算结果可以进行地区与地区之间,龙泉驿区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本文也采用此数据。b) 动物产品的估算:根据成都市的消费状况5,及2003年龙泉驿区消耗动物产品状况,估计龙泉驿区动物产

28、品的消费主要是牛羊肉及猪肉类,忽略其他动物产品的消费。猪肉消费量与牛羊肉的消费量大致为1.5:1,即按3:2算,折算成猪肉消费量为80463600 kg,牛羊肉消费量为53642400 kg,再计算对应的生态足迹,猪肉为1087345.95 hm牛羊肉为1625527.27 hm,最后相加为动物产品的生态足迹,即为2712873.22 hm。表3消费项目消费量(t)人均消费量(t)全球平均能源足迹(GJ/ hm)折算系数(GJ/t )总生态足迹(hm)人均生态足迹(hm/人)生态生产型土地类型能源消费煤1037110.18125520.93439474.29 0.0690 化石燃料用地油类40

29、7430.07129346.520371.50 0.0356 化石燃料用地天然气724840.12669338.97830379.37 0.0531 化石燃料用地用电4449890.7774100011.845268.67 0.0092 建成地表3备注:全球平均能源足迹与折算系数来源与论文资料,采用世界上单位化石能源土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为标准,将其消费所消耗的热量折算成一定面积的化石能源用地或建筑用地。3)计算生态足迹将表2和表3的各生态生产型土地汇总,再乘以均衡因子,计算出龙泉驿区总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计算公式:总均衡面积总生态足迹均衡因子;人均均衡面积人均生态足迹均衡因子,计算结果见表

30、4。表4生态生产型土地类型总生态足迹(hm)人均生态足迹(hm/人)均衡因子总均衡面积(hm)人均均衡面积(hm/人)百分比耕地34679.690.06942.897103.13 0.1943 5.94%牧草地2712873.22 4.73940.51356436.61 2.3697 82.96%林地5575.880.00971.16133.47 0.0107 0.38%建成地5268.670.00922.814752.28 0.0258 0.90%水域306896.550.53450.261379.31 0.1069 3.75%化石燃料用地90225.160.15771.199247.68

31、0.1735 6.07%总计3155519.175.51991635052.482.8809100.00%表4备注:采用全球一致的均衡因子,即化石燃料用地1.1;可耕地2.8;林地1.1;牧草地0.5;建成地2.8;水域0.2。4)计算生态承载力从统计资料中获得龙泉驿区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实际拥有面积,计算出人均拥有面积,再乘以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得出2007年龙泉驿区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生态承载力与人均生态承载力,最后进行汇总。按照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所建议的,在计算生态承载力时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最后得到实际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计算公式:总均衡面积总面积

32、均衡因子产量因子;人均均衡面积人均面积均衡因子产量因子,结果见表5。表5生态生产型土地类型总面积(hm)人均面积(hm/人)均衡因子产量因子总均衡面积(hm)人均均衡面积(hm/人)百分比耕地34223.730.0598 2.82.17207943.38 0.3633 76.01%牧草地3402.800.0059 0.50.16272.22 0.0005 0.10%表5(续)林地78610.0137 1.10.907782.39 0.0136 2.84%建成地9380.540.0164 2.82.1756996.16 0.0996 20.83%水域555.630.0010 0.25.29587

33、.86 0.0010 0.21%化石燃料用地1.1总计273582.02 0.4780 100.00%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32829.840.0574实际可利用生态承载力240752.180.4206表5备注:a) 产量因子应该是将龙泉驿区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产力与全球平均生产力进行比较得出,最后来统一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但由于无相关的数据,故本文采取的产量因子是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统计数据与成都市统计年鉴,将成都市与世界不同类型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进行比较而得到的5。b) 根据龙泉驿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龙泉驿区土地利用情况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

34、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在本文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和交通用地纳入建成地。由于在计算生物资源账户时将园地归于可耕地,因此在此处计算生态承载力时,也将园地纳入耕地计算。公报中没有牧草地相关数据,而农用地包括了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水域,故可视其他农用地面积为牧草地面积。c) 化石燃料用地供给是按照吸收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温室气体所需要土地的方法计算的,实际上人们并没有预留。5)计算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将计算得出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相减进行比较,就可以定量计算出龙泉驿区生态足迹状况。将表4,5计算结果进行汇总,结果见表6。表6生态生产型土地类型总生态承载力 (hm)总生

35、态足迹(hm)总生态盈余(赤字)(hm)人均生态承载力(hm/人)人均生态足迹(hm/人)人均生态盈余(赤字)(hm/人)耕地207943.38 97103.13 110840.25 0.3633 0.1943 0.1690 表6(续)牧草地272.22 1356436.61 -1356164.39 0.0005 2.3697 -2.3692 林地7782.39 6133.47 1648.92 0.0136 0.0107 0.0029 建成地56996.16 14752.28 42243.88 0.0996 0.0258 0.0738 水域587.86 61379.31 -60791.45 0

36、.0010 0.1069 -0.1059 化石燃料用地0.0099247.68 -99247.68 0.000.1735 -0.1735 总计240752.181635052.48-1361470.470.42062.8809-2.4029表6备注:此处总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足迹,总生态承载力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均为经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转化后的面积。6)利用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计算可持续发展其他指标为了更好地反映龙泉驿区的生态建设状况,采用了以下三个可持续发展指标5,6:(1)万元GDP生态足迹:指的是产生每一万元GDP所需生态足迹。此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万元GDP生态足迹越

37、小,代表其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越高。公式4:WEFEF10000P其中WEF代表万元GDP生态足迹;EF为当地总生态足迹;P为当地的当年生产总值7。(2)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是反映生态足迹的结构,体现公平性的指标。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越高则代表着生态足迹的分配越接近于平等,多样性越高,也更加稳定。采用Shannon-Weaver公式5来计算:H 其中H代表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Pi是指i种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在总生态足迹中的比例。(3)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能力:在特定区域里,若生态足迹是一定的,那么生态足迹多样性越高,它的发展能力也就越强。公式6:CEF其中C代表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能力,EF为国家或地区的

38、总生态足迹,Pi是指i种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在总生态足迹中的比例。利用公式4,5,6得计算结果见表7。表7万元GDP生态足迹hm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能力0.11540.681.96表7备注:a) 具体数据见表4,6。b) 龙泉驿区2007年GDP为141.60亿元(来源于来自龙泉驿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3研究结果2.3.1研究结果及分析生态足迹结果分析:通过表6分析龙泉驿区人们的生产消费方式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和龙泉驿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情况,为龙泉驿区的生态建设分析决策提供一定的判断依据。1)总体分析:从表6可以看出,2007年龙泉驿区人均生态赤字为2.40

39、29 hm,发展总体上处于生态赤字状况。表明龙泉驿区的生产消费方式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需求超过了其供给,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一般情况下,当一个地区的资源需求超过了其供给的时候,要满足在现有生产生活水平下的需求,除了采取进口欠缺的资源的方法外,就是通过消耗本地自然资本以弥补差额。从相关龙泉驿区进出口统计数据看,2007年进出口贸易为顺差,故只能以消耗本地自然资本为代价来弥补生态承载力的不足。因此,可以说2007年龙泉驿区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通过对相关资料的阅读发现,龙泉驿区近几年来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比如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工业布局不合理,水资源和水环境容量资源相对匮乏等,以致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压力较大,导致生态赤字的出现。2)结构分析:通过表6,我们可以看到,龙泉驿区的耕地,建成地供给相对充足,分别占了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76,21。而牧草地,水域仅为0.3,说明了龙泉驿区的土地利用较为单一,利用结构不合理,也导致了最终的生态赤字。龙泉驿区的生态赤字主要来自于牧草地,水域与化石燃料土地。其中,牧草地赤字严重,供需矛盾突出。龙泉驿区牧草地的总生态足迹为1356436.61 hm,而相对的承载力仅为272.22 hm,需求是其供给4000多倍。即使排除资料搜集及计算误差因素,也可以看出其赤字的严重。这表明龙泉驿区的对牧草地资源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