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上海市行政管理现状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57423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上海市行政管理现状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论上海市行政管理现状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论上海市行政管理现状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论上海市行政管理现状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上海市行政管理现状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上海市行政管理现状 毕业论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论上海市行政管理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上海各部门政府职能的形式不断转变,行政队伍的人数不断增加,我市行政管理费用呈快速增长趋势。行政支出的直线上升加重了财政的负担,造成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提高财政风险的几率。此外,还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官员腐败、滥用权利等的产生。这时候政府的公信力在群众眼里就大打折扣。什么是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是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它直接表现为政府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从我们现实行政实践的角度看,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实际结果,同样政府的公信力也是政府信用的直接表现,从某种意义上看,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就是一个地方的重要信用

2、标志,这也是我们现在提出要“打造信用政府”的理由所在。 (一)上海行政管理的现状: 上海近年来财政支出呈快速增长趋势。如:2005年的财政支出总支出为16462550万元,基本建设支出为3692060万元,行政管理费为689946万元,政策性补贴支出为14229万元;2006年的财政支出总支出为17955660万元,基本建设支出为3955840万元,行政管理费为807473万元,政策性补贴支出为36660万元;2008年的财政支出总支出为25939161万元,基本建设支出为4987807万元,行政管理费为1260628万元,政策性补贴支出为72365万元。近年来的财政支出数据中不难看出财政总支

3、出在逐年上升,其中基本建设支出上升最快占总支出比重最大,其次是行政管理。近年来国家公务员福利待遇越来越好,中国实际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准公务员性质的人员超过7000万人,官民实际比例高达1:18,真是前无古人,后有来者。中国历史上最高的官民之比也仅为1:981,已经形成一种“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现象,造成国家、地区财政支出日益增长。我们政府的公信力如何?我不站在一个机关公务员的角度而站在一个老百姓的角度可以毫不隐晦的说,很差。我们的政府机关形象很早就有“四难”的说法,也就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政府形象越来越差,民心在渐渐的失去。一个没有公信力的政府根本不但无法履行其职能,只会

4、让老百姓一次次的失望,却始终无法给老百姓满意的答复,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加大政府诚信建设迫在眉睫。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特征的作风失信。这一点在近几年来表现的尤甚,一些政府机关部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追求的是一些材料上的华美,而在工作作风上则浮游于实际之上,一些本来富有成效的社会活动载体仅成为一些美丽辞藻。更有甚者为了一己私利或小团体的利益,故意编造一些出政绩的数字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字出政绩”,“数字出官”的现象。一些政府部门轻易许诺于百姓,致使有些条件还不具备的承诺无法实现。还有些部门把本来就是属于自己的职能要办,而且应该办的是以承诺的形式告示于众,表面上承诺是想塑造守信的形

5、象,其实是降低了自己的信用度。(二)政府管理缺乏公信力原因分析: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影响,有现实的原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我国的现代化是在有着上千年封建主义的文化背景下起步的,其中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一有适当的气候便可能得以再生。其模式的特点是:皇权至上的封建专制主义,其结构是纵向隶属式的,自下而上层层隶属,高度集中,从而使内部各组织、组织内的个人失去应有的自主权和相对的独立地位,形成一个以皇帝居于至高无上的顶点位置的“人治”金字塔。其管理方法是一级管一级一层管一层,从汉代“罢黝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一个惯性下来。这种封建社会的人治传统,是与社会的现

6、代化相背离的,是阻碍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但其惯性的影响力却十分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前进的今天,这种人治的传统模式仍有一定的地位。相当一部分政府官员维护着这种“官本位”的制度,因为它有利于自己权威的发挥,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可以为所欲为。几千年传下来的这种“官本位”的制度,也同时强化了人们的奴性意识和盲从权威的习惯,导致民众对政府产生极大的依赖。 政府行政诚信规范制度、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权力和利益的交换充斥行政管理的各个角落。办事程序繁冗复杂,办事的群众和和经办的基层公务员都觉得苦不堪言。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必要的法律法规诚信体系。如接待制度、融

7、资制度、证券制度、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这些诚信机制具有强制力和道德约束力,维护了正常市场交易秩序,减少了在交易中的诚信风险,并增进了预期可获的利益。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法律法规主要是侧重于以企业为代表的经营性市场主体,用来规范政府及其行政人诚信的法律法规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政府机关属于行政首长负责制,大到一个单位小到一个部门,在这种一言堂的环境里很多规定和固定程序变成了摆设,不管是政务采标、行政审批,或者是人事选拔任免都成了行政首长一句话的事。虽然政府在建设诚信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整体上而言,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举,不具体,不周详,离完善的可操作的制度甚

8、远。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的界定和落实中存在大量的缝隙和空白,由于很对机构设置不合理又导致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时常出现类似多个职能部门对同一行政相对人重复行政,有事时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例,职能部门之间的政策法规冲突,有问题的老百姓不知道该找谁等种种不良后果。还有就是多头管理,分段管理,一个事物有很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实施行政。比如食品监管: 从地头到称头,从农场到工厂,从市场到餐桌,分段切块,由农业、我们质检,然后是工商、卫生等系统各自负责履行。表面上看,每段都有监管主体,实际上这只是基于对农产品转变为食品的正常过程在整个食品安全链条上的一种合理假设。然而,这种假设在实际的生产和管理

9、环节上仍然还有许多无法监管到位的缝隙。此外,这种假设根本没有覆盖到食品及其来源和生产过程的多样性,于是又为食品安全监管留下了更多更广的空白,很明显,所有这些缝隙和空白都直接埋下了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都可能直接重创食品安全监管。政府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政府公务员“契约诚信”观念不强。手中执掌者国家的行政权,就应该有一种责任,还应当承担行为的后果。当人民把职务给了你,就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即委托方(公众)将行政权委托政府行使,作为代理方(政府)应当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国防、治安、公共福利、司法公正等等),如果代理方职责履行得好,其官员就应当获得应有的工资、报酬、荣誉等。如果政府不能提供委

10、托方的正当需求,无法回应公众的期待和信任,代理方就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理,委托和代理关系的存续也就值得考虑了。这种关系必须以诚信为支撑。但是事实上因为部分领导干部不正确的政绩观和一般干部在日常行政中的各种利益瓜葛,往往将对广大群众的承诺抛在一边。(三)对我市政府提出一些建议:1 政府开销方面:精简机构,减少工资支出及附加费,而不能单纯的降低个人工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加班和相关支出;招待费定额管理,超支出不分与个人工资待遇挂钩;严格公司费用与个人消费的界限;减少员工不必要的出差、出国培训学习、公费旅游、聚餐娱乐等;提倡勤俭节约,节省办公费开支。2 为官方面: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干部权力越大

11、,责任就越大,对他们运用权力的行为就越要严格监督。现在有的干部,职务升了,权力大了,对自己的要求却放松了;权力一大,直接监督他的人少了,利用他、为他抬轿子的人多了。如果自己不警惕,组织上又不及时教育和监督,就容易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一是思想教育,让广大领导干部从思想上认识到越雷池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并主动抵御各种利益的诱惑和人情关系的腐蚀。二是在制度上限制权力失控,加大对各种行政审批、项目采标、人事变动等腐败易发环节的监控。让那些有越轨想法的人没有空子可钻。三是从舆论上加强监督从法制加大惩处。让那些想钻空子的领导干部知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东窗事发之后会给自己的家庭,自己本人带来的后果。干部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夯实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价值观凝聚着人们对于理想、目标的追求与向往,它支配、影响和调节人们的行为及其发展方向。价值倾向会促使人们具备热情、激情和意志的力量,积极行动起来去追求、发现、创造和实现价值。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要以党的性质和宗旨为内容的价值观来规范工作要求、从政行为,来争取业绩政绩,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争取政绩的出发点和归宿。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