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公园景观设计论文.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958265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河公园景观设计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滨河公园景观设计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滨河公园景观设计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滨河公园景观设计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滨河公园景观设计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滨河公园景观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某滨河公园景观设计实例应用研究摘 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主要行洪区景观设计、留洪区景观设计以及防洪景观生态环境设计等方面针对某滨河公园景观设计中相关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旨在为了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发挥公园滨水景观的功能和作用。1 工程概况某市滨河公园,主要以游憩功能为主要特征,是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公园。公园建设用地约420h,其五十年一遇洪水淹没水域面积150h。是确保该市防洪安全的一条重要河道,其中行洪道长2500m,宽80m;蓄洪区主体长2100m,跨度从400m至1000m 不等。为了满足行蓄洪水要求,需要做好公园景观设计工作。2 行洪区景观设计2.1合理的行洪道走向在城市防洪

2、规划设计中,合理的行洪道走向成为制约防洪景观的主要因素。以往最常见的工程措施是将河道拓宽、清淤整治、修筑堤防,以此减少水流对凹岸的冲刷,增加河道泄洪能力。从防洪功能方面看,综合采取以上措施,可以减少防洪工程占地、减少工程投资。然而从景观方面看,以上措施的采用对长时间处于待命状态的泄洪道的景观价值大打折扣。为了提高行洪道的景观价值,在河道防洪规划时,除河道瓶颈外,河道走向应尽量保持河道的 自然弯曲,不必强求平直。2.2 行洪道竖向高差处理行洪道的“坡降”属性在提高行洪能力的同时却大大降低了行洪道的景观价值。通过行洪道内设计多道跌水景观将竖向高差分级消化掉,将整条不利于存水的行洪道分割形成多段可以

3、蓄水的水池,池内可以种植水生植物,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满足行洪的同时起到良好的景观效益。本滨河公园内2500m长的行洪水道,从泄洪口到蓄洪区域水位南北落差达到55m。如此巨大高差的产生为行洪提供了天然的势能差,满足高效行洪的同时对堤防的要求 更加严格;对堤防固化程度要求越强,五十年一遇防洪堤坝高度越高。防洪景观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1)复式生态行洪道断面。复式生态行洪道断面综合考虑到防洪、水位、水流、交通、景观效果等多方面因素。底层台阶按常水位设计,汛期来临允许被淹没,水边种植垂柳、地被花卉与水生植物等,中层台阶只有在较大洪水发生时才会被淹,防护空间种植爬藤类植物,如五叶地锦、

4、对护坡进行美化与保护;高层台阶作为百年一遇防洪大堤。各个台级进行竖向联系,形成一个立体景观系统。(2)多层级跌水景观。在现状高差明显的地方使用自然石垒砌的多层级溢水堰形成秀美壮丽的景观跌水,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3)翻版闸。翻版闸是一种景观效果较好的水利设施,在水位达到设定的压力时,会自动翻起执行行洪功能,平时可以保证河道内的景观用水。3 留洪区景观设计3.1湿地景观湿地作为蓄洪区的主要建设内容对于城市滨水景观的风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最大限度的扩大了蓄洪区的蓄洪能力,起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一个运行稳定的湿地对于本滨河公园有着双重意义:8h的湿地游览景区作为整个河流的水源

5、补给入口,通过建立人工景观湿地,建立水循环系统,可以高效地净化城市的中水;湿地游览景区 以跌水景观及水生、湿生植物景观为特色,选择富有特色的湿生植物品种,如荷花、芦苇等,营造层次丰富的滨水植物空间;湿地游览景区同时具有极高的科普、生态和景观价值。生态涵养区是蓄洪的主要区域,利用地形优势建立人工湿地,通过对水体净化,创造湿地景观,增强抵御洪水的能力。3.2 滩地防洪景观蓄洪区域同样采用复式断面,这样水域中的滩地既扩大了行洪断面,又为鸟类、两栖动物的生存提供了生存空间,最大限度的为人们的休闲、游憩提供了条件。在滩地种植野生地被、花灌木、耐水湿乔木等植被,既可以使河滩免水流冲刷,又可以美化河道。另一

6、方面,将休闲场地、绿地、栈道交通设置于河滩地增强了亲水性,扩大了视觉空间。因此在河滩地,防洪、生态、景观三者可以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滩地的高程应在满足35年一遇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滩地高程,以加大蓄洪能力,增强亲水性。本滨河公园40h的浅滩区域,在保留现状树的同时,补植大量花灌木,形成有特色的植物群落。木栈道将园路延伸至水岸,这里将成为游人亲水近水的第一选择。3.3 生态驳岸景观生态驳岸是指采取自然形态的水岸处理方式,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特点,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生态驳岸不但可以提高水系统的水体质量,同时也保证水体的景观效

7、果达到最优,很好的解决防洪与生态的矛盾。本滨河公园蓄洪区内水岸线长9.5km,为满足丰富的水岸线景观对生态驳岸的类型、特点、功能提出的不同要求,设计了以下几种驳岸类型。(1)植物护坡。以平缓的植被护坡人水形式为主,以植物为主要材料,大量加强水生植物应用。种植不同的植物形成变化的滨水景观。(2)卵石缓坡护岸。在缓坡护岸上点缀铺设卵石,卵石缓坡护岸为理想的生态护岸,其横断面俗称“碟型”断面 ,有利于安全,有利于两栖动物的出行,更有利于冬季防冰。(3)山石护岸。山石护岸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景观水系的特色,利用乡土天然山石,不经人工整形,顺其自然。石块与石块之间的缝隙不要求用凝胶材料填塞饱满,而是巧妙地

8、用碎石和土填充,尽量形成孔穴,为水生动植物提供生长繁殖空间,块石背后做粒料反滤层,山石缝隙间栽植植物,点缀岸坡,展现自然美景。(4)生态砖护岸。生态砖,是由一种无沙混凝土制成的具有透水性、保水性的多孔性砖体,有水下用的鱼巢砖和水上用的墙壁砖。坡比可设为1:1,1:0.5。生态砖块的层间用钢筋穿插连接,砖的背后铺设砾石料和无纺布,起到排水和反滤的作用。多孔植物生长砖自身具有透水性 ,可解除正面的水压与背面的土压。不会出现堤坝变形和塌陷。(5)生态袋护岸。在景观湿地中采用了生态袋护岸,生态袋采用100%可循环使用的聚丙烯材料制成,具有抗冲刷、抗酸碱、抗微生物、无强度折损等特点。在生态袋内装土,可形

9、成09自由变化的岸坡,然后在生态袋上压播、插播植物。在陡岸及缓坡的水边过渡带设置装土生态袋,既满足结构的稳定要求,又可以解决河岸雨季拉坡、污染物过滤和波浪冲刷、塌岸问题。4 防洪景观生态环境设计防洪景观生态环境是一个复合的生命体,需要时间培育和长期养护,因此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防洪景观生态环境绿化的高层次目标是要实现整体生态良性,依托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重构城市滨水环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影响防洪 景观生态环境的因素很多。简单概括为两方面 ,软质景观因素与硬质景观因素。4.1软质景观因素包括水体、气候、动植物生态系统,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植物配置。防洪景观的植物配置需与防洪功能相协

10、调。防洪景观的植物造景要尊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首先,植物配置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其次,植物配置过程中注意贯彻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再者,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注重比例尺度,注重观赏的连续性以及环境氛围的营造;最后,由于植物景观的四维性,把握住季相变化。4.2 硬质景观因素硬质景观因素主要包括堤防、道路、栈桥、服务建筑以及配套设施等。这些要素应围绕营建“可用的景观”这一主题展开。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弱化硬质景观要素,为人们营造一个较高质量的户外活动空间。5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某滨河公园景观设计分析,在满足城市防洪的基础上,满足了城市居民亲水、近水的愿望 ,以及城市生态及景观要求,最大限度地减轻了防洪工程对滨水景观带来的不利影响,并给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观光的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