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林纾的翻译和近代文学思潮.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6188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当代文学论文林纾的翻译和近代文学思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林纾的翻译和近代文学思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林纾的翻译和近代文学思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林纾的翻译和近代文学思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当代文学论文林纾的翻译和近代文学思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文学论文林纾的翻译和近代文学思潮.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林纾的翻译和近代文学思潮 梁琨(新乡学院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林纾的翻译小说第一次向国人介绍了众多的外国作家及作品,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和艺术视野。 林纾的这种翻译活动与当时中国所处的特殊时代有密切的关系。近代中国不仅内部存在着严重的社会矛盾,外来的野蛮侵略也是愈演愈烈。为摆脱这种危机,人心思变,人们想在变易、改革中寻找出路。林纾的翻译就是在这样的复杂形势中适时而出,其翻译成果给这个特殊时代带来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林纾;林译小说;近代社会思潮;社会动因;文学影响 任何思潮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但不是任何历史时期都会出现影响深远的重大思潮。因为凡是思潮,都是激烈的现实矛盾的反映,在

2、平平庸庸的历史时期,一般很少出现重大社会思潮,即使在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人心思变的时期,如果只有个体的不满和怨恨,没有求变的共同目标,没有人将他们的要求愿望加以凝结,升华为一种前进的学说,思潮也很难形成。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形态里,其思想文化观念都有独特性。 中国近代文艺思潮,从纵的方面观察,正处于旧的封建文艺观念向新的近代文艺观念蜕变的转折点;从横的方面观察,又正处于中国文艺观念与不断输入的西方文艺观念冲撞和融合的结合点,因此具有终古萌新、中西交杂的基本特征。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林纾的翻译适时而出。翻阅林纾的翻译小说,其中有反封建、倡民主、追求人格独立的新声,有

3、反专制、倡改革、改良社会的期盼,也有重教育、戒陋习、兴办实业的呼号。林纾的这些声音与近代风云激荡的进步社会思想相吻合。 一、林纾其人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自号冷红生,晚年称补柳翁、践卓翁,福建闽县人。林纾幼年家境贫寒,靠母亲、姐姐做女工度日。他幼而好学,博闻强记,自幼嗜书如命,熟读史记、左传、汉书及唐宋名家作品,练就了一手优雅、凝练的中国古文文笔。后林纾因家中祖父母、父亲相继去世,忧伤成疾,常咯血,但他仍刻苦学习,这一切为林纾以后的创作和翻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林纾的功名道路并不顺畅,七次进京参加礼部试,皆未得中。后以教书为业,在北京任中学教员和京师大学堂教习。林纾的性格

4、刚强易怒,时时怒斥他人,令别人甚感难堪,有许多人因此而与他疏远。 正如他自己所说:“家贫而貌寝,且木强多怒。”但是当别人有危难时,林纾却不惜奔走救助。林纾的挚友王灼三、林述庵早逝,林纾毅然把他们的孤儿收养在家十多年,衣食训诲备至,恩养一如己子,亲授古文、诗词。 1897年,林纾的夫人刘琼姿病逝,林纾时年46岁。丧偶对他刺激很大,他忧郁难遣。次年夏天,林纾认识了从法国归来的王寿昌。王寿昌对他说:“吾请与子译一书,子可以破岑寂,吾亦得以介绍一名著于中国,大胜于蹙额对坐耶?”于是二人合译法国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这部译作由于内容新鲜,译笔凄婉且有情致,一时之间风靡海内。严复说:“可怜一卷茶花女,断

5、尽支那荡子肠。”1132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的大获成功,开启了林纾的翻译文学生涯。 95二、近代文学思潮 文艺思潮的形成,有文艺内部的原因,也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原因。如果一种文艺思潮的出现主要是由内部的原因促成的,那么它主要的导向就是解决文艺自身的问题,以促使它繁荣发展。 如唐代的“古文运动”,就是为革除六朝绮靡文风的影响,让文学从刻意追求辞藻、对偶、声律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之具有充实的内容和比较自由的表现形式。西欧的浪漫主义兴起,就是为了解决文艺中情与理的矛盾以突破古典主义的约束,达到用自由的形式表现个性的目的。如果一种文艺思潮的出现,主要是由外部原因促成的,那么它主要着眼点就在于如

6、何使文艺与外部环境相协调,去适应外势。 中国近代文艺思潮主要是由外势促成的,所以它的主要导向是为适应社会历史的变革,以革弊启蒙为己任,务实重用。而中国近代文艺思潮导向是由时代造成的。中国近代是处于封建制度崩溃、资本主义势力发展的时期,社会历史的演变空前迅速,折射在意识形态领域就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各种思想学说在历史舞台上各施影响,相互较量,最终的结果是,其中不适应社会历史环境的失去影响,适应社会历史环境的茁壮成长。从当时的社会思潮看,这是封建文艺观念终结、反映资本主义要求的文艺观念发展的历史阶段。这种终古萌新、新旧交替的蜕变,赋予了近代社会思潮以过渡性质。 这种过渡性首先表现在新旧并存、新

7、旧交替上。 近代维护道统、文统、义法的旧文艺观念和主张表现新思想、新现实,以自由的形式抒发个人胸臆的新文艺观念并存;其次还表现在正统消失、权威未立上。 中国的文艺,受儒、道、佛、法各家的影响很深,在不同的文艺观念中,都可以看到不同哲学思想的影子。 虽然两千多年来儒家学说一直在思想界占正统地位,但到了近代这一大变动时期,儒家学说的根基被动摇了,封建文艺观念的正统地位也不复存在,各种文艺观念斗争呈现多样化特征,在这种多样化斗争中并没有确立新的思想理论权威。另外,过渡性还表现在变化的急速上。中国近代各种社会势力的力量对比经常变化,导致文艺思潮随着起伏不定的社会思潮而急速应变: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变革思

8、想,到太平天国时期的反孔思想,再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启蒙思想,又到民主革命派的民主革命思潮,其中间隔不过十多年。这种变化之急速,是其他时期没有的。 三、林纾翻译的社会动因 面对当时复杂的社会问题,林纾认为中国要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压迫,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根本的出路不是进行一场摧毁封建制度的社会革命,而是要进行一番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林纾的这种思想顺应了当时“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思潮,他力图以序跋、评论、按语的形式宣传自己译书的目的,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及西方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用小说来“振作士气,(为)爱国保种之一助”2198。为了惊醒广大同胞愿发挥“叫旦之鸡”的作用,他在不如归序中说:“余老矣,报国

9、无日,故曰为叫旦之鸡,冀吾同胞惊醒,恒于小说序中掳其胸臆”他认为只有国力强、国威盛,中国才能在国际上有地位。他联想海外华工的“无国度之惨”和国内同胞“犹梦梦焉”的状态,悲愤地呼喊:“吾死不瞑目矣!”爱国之心,跃然纸上。林纾在一篇译序中写道:“今日之中国,衰耗之中国也。恨余无学,不能著书以勉我国人,则但有多译西产英雄之外传,俘吾种亦在其倦敝之习,追摄于猛敌之后,老怀其以此少慰乎!”3林纾对封建专制政体是不满的,他认识到不改变这种政体,中国断无自强之日。所以,他赞同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支持变法。 鉴于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日深,林纾期望通过译介外国作品警醒国人,教化国人,并最终达到救国保种、复国

10、强民之目的。他用了66天翻译了斯托夫人的Uncle Toms Cabin。当时,在美华工正在受到非人虐待,甚至遭到杀戮。他不满于原名并根据实际需要,改名为黑奴吁天录。在黑奴吁天录的序中,林纾写道:“因之华工受虐,或加甚于黑人。而国力既弱,为使者复馁慑,不敢与争,又无通人记载其事,余无从知之。而可据为前谳者,特黑奴吁天录耳。”42所以这本书不仅是同情美国黑人的悲惨遭遇,更是表现了旅美华工的悲惨处境,而这都是因为中国国力太弱。1901年,正是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之际,割地赔款,划分势力范围,筑路开矿 ,更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化程度,亡国灭种之祸迫在眉睫。在这一背景下,每个稍有警觉

11、的中国人,读了黑奴吁天录都会倍感悲愤和痛心,从而激起反帝爱国的热情。 林纾作为把西洋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他使西洋的一些伟大作家被国人所认识,使中国知识阶级接近并学习了外国文学。并且林纾输入了西方的文学观念,为中国作家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在近代中国,自梁启超发动“小说界革命”之后,维新派理论家都纷纷表示小说能起到支配人心、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在翻译实践中,他逐渐认识到,西方国家的文学观与我国截然不同,他们重视小说戏剧,而且善于利用小说来“兼言其政治之得失”,以达到抉摘时弊,促进社会进步之目的。林纾大量翻译外国小说,就是试图让国人改变对小说的陈腐观念,树立新的小说观。 四、林纾翻译对近代文

12、学的影响 20世纪初的中国,商业社会开始形成,读者群不断扩大。当时外国小说的读者群,除了一部分略知外国情况的知识分子以外,还有趋向变法维新的一般市民。他们爱看外国小说,不仅是猎奇,也是为了了解一个不同的世界和一种不同的文学。因此,引入一些本国文化和文学中没有的新鲜事物,96读者的另一种期待。林纾在翻译带有文化背景的内容时,也会加入解释,以让读者了解、扩大视野。据统计,林纾共翻译了英、美、法、俄、德等11个国家98个作家的163种作品(不包括未刊印的18种),其中有许多作家作品是他首先介绍给中国读者的。比如巴尔扎克、狄更斯、莎士比亚、小仲马、托尔斯泰等。一方面“林译小说”介绍了如此多的外国作家及

13、作品,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和艺术视野,也代表了翻译文学初期的水平,并为以后的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林译小说”又是五四新文学时期部分作家最早借鉴的范本,当时的作家大部分通过他的诱导和媒介开始接触外国文学,对促进中国文学的革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林纾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影响是很大的。文学史家阿英曾说:“他使中国知识阶级接近了外国文学,从而认识了不少的第一流的作家,使他们从外国文学里学习,以促进本国文学的发展。”5182这是仅就近代文坛的情况而说的,实际上其影响还不仅如此,林的翻译对部分五四作家的成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冰心、叶圣陶等,都曾有过嗜读林译小说的经历和体

14、会。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就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受林译小说的影响。他说:“林纾小说对于我后来文学倾向上有决定性的影响。”6庐隐在着手创作海滨故人之前,就几乎看完了所有的林纾小说。郑振铎给林纾以很高的评价,他在林琴南先生一文中写道:“在中国,恐怕译了四十余种世界名著的人,除了林先生外,到现在还不曾有过一人呀,所以我们对林先生这种劳苦的工作是应十二分感谢的。”6鲁迅就曾把林译巴黎茶花女遗事赠送给周作人,由此可知周氏兄弟在青年时代对林译小说的喜爱。周作人在回忆自己的学习历程时说,“老实说,我们几乎都因了林译才知道外国有小说,引起一点对外国文学的兴趣”,林译小说“引我到西洋文学里去了”7

15、14。不仅是文学家受林纾影响,就连普通的民众也会受到林纾的影响。一位读者名叫灵石,读黑奴吁天录“且读且泣,且泣且读穷三鼓不能寐”。他又说:“我读吁天录,以哭黑人之泪哭我黄人,以黑人已往之境,哭我黄人之现在,我欲黄人家家置一吁天录。我愿读吁天录者,人人发儿女之悲啼,洒英雄之热泪。”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林译在近代文学发展上的促进作用,还要看到它对五四新文学的产生所起到的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有的人干脆把林纾称为新文学运动的“不祧之祖”,这也是很有道理的。 另外,林纾对于近代小说艺术形式也有一定影响。在林译小说出现之前,章回体是我国传统长篇小说的唯一格式。林纾本人首先受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影响,他创作的5部

16、中长篇小说没有一部是用章回体形式来写的。郑振铎就非常推崇这一点,他在林琴南先生中指出:“中国的章回小说的传统体裁,实从他而始打破。”显然,林纾受外国小说的影响,大胆打破章回体的传统格式,这是中国长篇小说格式的一大进步。在当时,确实出现一些作品如吴趼人的九命奇冤、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受到外国小说的明显影响。因为,就开创翻译西洋文学风气、吸取异域营养来说,林译小说在当时所发挥的影响是举世公认的。 五、结语 林纾的翻译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但是也不能说他的翻译十全十美。众所周知,身为著名翻译家的林纾,却是地地道道的“外语盲”,他不通晓任何外国语言文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素不

17、识“蟹行文字”。他的翻译,就只能由通晓外语的朋友述说情节,他在作出记录之后,加工润色,“耳受手迫”,成为以“译述”为突出特色的特别译品。因为对他讲述原作情节的朋友的外语程度参差不一,对原作的理解差异更大,所以翻译事业重要原则之一的“信”,林纾是很难达到的。正因为他的翻译事业是在这样的特定情况下进行的,其译品的误译就在所难免,对原作的大幅度删改和增补,在林译小说中更是比比皆是。这是林纾翻译事业最明显的缺陷,也是他屡屡遭受讥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就其整个译学思想和译著成就来说,积极的一面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国人通过林纾的译作,了解了外国,吸收了许多先进的外来思想,开阔了视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

18、人开始重新认识自我和他国,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总之,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林纾作为一位翻译家,对推动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学的革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不愧为中国近代翻译事业开山鼻祖之一。 参考文献 1陈福巍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2阿英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剧研究卷M北京:中华书局,1960. 3袁获涌林纾的文学翻译思想J翻译史话,1994,(3):42. 4林纾.黑奴吁天录例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阿英晚清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6邓华祥,肖忠声试论林纾的爱国维新思想J福建师专学报,1999,(3):27. 7周作人知堂文集M上海:天马书店,1933. 责任编辑郭庆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