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台湾校园民谣的兴衰历程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62105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台湾校园民谣的兴衰历程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台湾校园民谣的兴衰历程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台湾校园民谣的兴衰历程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台湾校园民谣的兴衰历程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析台湾校园民谣的兴衰历程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台湾校园民谣的兴衰历程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台湾校园民谣的兴衰历程 毕业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浅析台湾校园民谣的兴衰历程摘要:校园民谣记录了一个时代,一个文化氛围,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70年代中期,校园民谣在台湾兴起,并且发展迅猛。1974年到1980年是台湾校园民谣的鼎盛时期,这时台湾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民谣。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台湾校园民谣高潮渐渐衰落。关键词:台湾校园民谣兴衰历程 艺术特点 发展问题 可行性Abstract:campus folk record an era, a cultural atmosphere, I do not know how many people touched the heart. The mid-1970s, campus folk i

2、n Taiwan, and rapid development. 1974 to 1980 in Taiwan in the heyday of campus folk songs, thenTaiwan has produced more than 300 first campus folk songs. Since then, for various reasons, Taiwan gradually fading campus folk song climax. Keywords:History of Taiwans campus folk art features developmen

3、t feasibility校园民谣指的是流行于校园,广受学生喜爱、体现校园生活和学生心情或感受的歌曲,又被称为“校园歌曲” 、“现代民歌”、“乐府民风”等等。校园民谣非常富有校园味道,充满着朝气,充满阳光,并且毫无修饰的流露真情,听起来让人感觉十分亲切自然,它形象地反映出年轻学生的校园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富有诗意的浪漫时尚的气息!一、 校园民谣兴衰历程(一)发展校园民谣是台湾的一种经典音乐风格。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结束于二十世纪90年代,其主要是用吉他或钢琴伴唱。追溯到校园民谣的起源最早应该是出现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音乐大多是雅乐,曲调冗长沉闷,并且只有贵族们才

4、得以欣赏,学生们对此平时根本接触不到,因此十分不满。后来,日本文化部教育部根据学校没有音乐教材的情况,发动社会创作一些适合学生唱的歌。1868年,品川弥二郎创作了一首阿宫先生,这首歌曲采用孩子跳橡皮筋一类的歌谣体,用“去四七调式”反复叙唱一些简单明快的歌词,既抒情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立即受到了很多青年学生的喜爱,校园歌曲便应运而生了。但是,由于受日本传统音乐的束缚,校园民谣在音乐上没有很大的新突破。导致校园民谣这股热浪在日本走向低潮。虽然校园民谣的雏形在日本出现了,但在日本却没能得到发展,在70年代中期,这种独特的曲风传入台湾,开始了悄悄的萌芽,并且涌现出一大批音乐创作歌手,校园民谣得到迅猛

5、发展,校园歌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台湾真正意义上也成为了校园民谣的诞生地,而且台湾人也将校园民谣推向真正的辉煌。1975年6月6日在台北中山堂的“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上,台湾大学学生杨弦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现代诗谱成曲子进行演唱,深受广大青年的欢迎。1976年12月3日,在台湾淡江大学举行的“西洋民谣演唱会”上,一位名叫李双泽的歌手手执一瓶可口可乐冲上舞台,喊出了“唱我们自己的歌”的口号。这就是台湾音乐史上著名的“淡江事件”。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台湾涌现出一大批校园民谣歌手,当时著名的民歌手有陈明韶、包美圣、黄大城、赵树海、李建复、齐豫、叶佳修、王海玲、王梦麟、苏来与杨祖珺等人,

6、在此期间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民谣,可以说是台湾校园民谣的巅峰时期。(二) 没落1、政治气氛转变台湾政治气氛转变是校园民歌运动没落的主要因素。1980年代末期起,随着政治上的开放党禁、戒严与本土化运动的兴起,台湾的高校与知识教育界把矛头转向对中国文化霸权、争论乡土文学与中华文化异同的批判,校园民歌歌词中所隐藏的中国风格与单纯清新的文学气息,与台湾本土草根文化的号召格格不入。校园民歌甚至被认为不再是自己的歌,而被部分艺界与政界人士看作是脱离群众,与外来政权殖民、外省人文化的一种象征。校园民歌的正当性基础台湾的大学校园开始瓦解,支持者遂渐流失。随之而起来是1990年代中期起,台湾另一阶段本土化的音

7、乐发展。2、社会商业化、现代化的进展社会商业化与现代化的进展这个趋势使校园民歌的经济与所处的地位开始改变,随着美欧影音产品大举进入台湾,唱片业者以盈利为目的,纷纷转向对美欧影音产品的发展。校园民歌单薄的技术水平和朴素的内容变得难以与时代和市场趋势相搭配,各唱片公司以大资本的商业营销手法包装流行歌手倾销市场。商业化趋势也使大学校园早期的社会文艺地位被分割瓦解,所谓的校园民歌的基地大学校园也不复存在,导致校园民歌必须从一些社会活动、地方政府举办的音乐节活动等出发,抵抗商业化与市场的冲击。1982年金韵奖停办,海山唱片结束营业,预示了校园民歌运动没落的命运。1990年代以后,以林强、陈明章、陈升等人

8、为代表的台湾新歌谣曾一度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不久就被哈日哈韩的偶像派潮流所淹没。3、民歌作者与演唱者的传承精神由于校园民歌运动的一些主要人物和歌手毕业后出国深造或服兵役,造成了人才断层,旋律没有新的元素,音乐风格后继无人。若干知名民歌手(如侯德健、齐豫、罗大佑等)转赴香港与大陆发展,一些歌手与创作者改行投入新的商业化音乐和综艺事业,担任主持、选秀节目评审(如黄韵玲)的工作。而一大部分的歌手则完全终止了创作和演出,转入广播界(如郑怡)、宗教媒体(如殷正洋),甚至移民海外销声匿迹,台湾校园民歌运动的时代全面结束。时至今日,校园民歌成为台湾1960年代到1970年代初期所有出生的人怀旧的象征,并留

9、存于KTV与怀旧的音像制品市场中。1984年,国粤热潮不断冒出,令许多港台歌手及内地歌手竞相模仿,再加上85至87年间,大量充满情欲的音像作品层出不穷,导致校园民谣风气于1988年后进入一个没落的状态。二、台湾校园民谣的艺术特色校园民谣从中国的民间歌曲中吸取了相当丰富的元素,并将西方乡村歌曲的音乐元素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通俗歌谣体”题材,也被称为“现代民歌”。其音乐结构短小精悍,旋律简洁朴实、清新爽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时代感。不论是在写景,写风月还是写爱情方面,文字意境方面都给人以美感,散发出真挚淳朴的乡土气息,是广大青年学生求新、求变和求家乡文化艺术的生动表现。校园民谣以流畅洒脱

10、的曲调,明快爽口的歌词,简单的配器手法以及清新自然的口语,充满着学生味的吟唱风格,叙述了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追求和烦恼,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倾力支持。校园民谣旋律清新自然、歌词朴素,并有浓厚的中国风和大学校园气味早期歌咏的包括中国的景物、古典文学意识等等。早期有李双泽、叶佳修、苏来、李建复、刘蓝溪、邰肇玫、包美圣、施碧梧、齐豫、陈明韶、赵树海等歌手,后期有潘越云、郑怡、林佳蓉、黄韵玲、许景淳、施孝荣、王梦麟、银霞、王海玲、木吉他合唱团等。1970年代后期,台湾社会运动风起云涌,人心鼓动,在侯德建、罗大佑、李泰祥的领导下,民歌运动有了质的飞跃,与初期的淳朴无瑕更多了份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大量的歌词

11、是名家的诗作是台湾本土作家(如三毛、余光中、席慕容 、蒋勋等),而随着侯德建、罗大佑、李泰祥、李寿全作品的流传,民歌运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人们回首青春的时候,所有真实的、虚幻的、美丽的、迷惘的片段随之而来,就像静静坐在窗前准备用一生去记忆的一道风景。而当它随风而逝时,除了美丽,是问,还有谁能清晰地记得它的每一道刻痕,还有谁能把它讲述得那样真实。校园民谣只是人们有意识的给它定义的一个名字,其实校园民谣的土壤永远在那些心怀无限梦想的校园里。根据历史上台湾校园民谣主题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怀古龙的传人(李建复演唱)、中华之爱(施孝荣演唱)、古国今昔(王梦麟演唱)、侠客(施孝荣演唱)、我心似

12、清泉(王海玲演唱)、送你一把泥土(费玉清演唱)、赤壁赋(施孝荣演唱,陈云山词)。2、乡愁 乡愁四韵(余光中作品)、归去来兮(侯德建作品,李建复演唱)、归人沙城(施孝荣演唱)、出塞曲(蔡琴演唱)。3、诗词 钗头凤(包美圣演唱)、雨霖铃(包美圣演唱,宋朝柳永词)、秘摩崖月夜(包美圣演唱,胡适新诗)、雪花的快乐(王海玲演唱,徐志摩新诗)、再别康桥(范广惠演唱,徐志摩新诗)。4、 本土文化 庙会(王梦麟演唱)、月琴(郑怡演唱)、今山古道(黄大城演唱)、乡间小路(齐豫演唱)。5、台湾日常生活 雨中即景(赵树海、王梦麟、黄大城演唱)、酒干倘卖无(苏芮演唱)、外婆的澎湖湾(潘安邦演唱)、乡居记趣(叶佳修演唱

13、)、正月调(简上仁演唱)、鹿港小镇(罗大佑演唱)、拼宵夜(木吉他合唱团)。6、游子心声 橄榄树(李泰祥作品,齐豫演唱)、浮云游子(陈明韶演唱)、旷野寄情(李建复演唱)、就要挥别(杨芳仪、许晓菁演唱)、匆匆的走、露莎兰(苏格兰民谣,杨芳仪演唱)、告别忧伤(蔡蓝钦演唱)。7、遗失的时光 被遗忘的时光(蔡琴演唱,被用为香港电影无间道主题曲)、微风往事(郑怡演唱)、忘川(李建复演唱)、让我们看云去(陈明韶演唱)。8、童年趣事 捉泥鳅(侯德建作品、侯德建演唱)、童年(罗大佑作品、张艾嘉演唱)、老师斯卡也达(杨芳仪演唱)、神话(罗吉镇、李碧华演唱)9、自然咏叹 秋蝉(杨芳仪、徐晓菁演唱)、小贝壳(邰肇玫演

14、唱)、小草(王梦麟演唱)、听泉(杨芳仪、徐晓菁演唱)、守住这一片阳光(林佳蓉 (台湾)、许淑绢演唱)、七月凉山、露莎兰(苏格兰民谣,杨芳仪、许晓菁演唱)、蜗牛与黄鹂鸟(银霞演唱)、夕阳伴我归(陈淑桦演唱)、兰花草(银霞演唱)、微光中的歌吟(郑怡演唱)、渔唱(李建复演唱)。10、爱情 你那好冷的小手(银霞演唱)、小秘密(银霞演唱)、风告诉我(陈明韶演唱)、如果(施碧梧演唱)、偶然(卓秀琴演唱)、木棉道(王梦麟演唱)、拜访春天(施孝荣演唱)、小茉莉(包美圣演唱)、忘了我是谁(王海玲演唱)、阿美阿美(王梦麟演唱)、离开你走近你(王梦麟演唱)、风中的往事(王新莲演唱)、生命中的阳光(木吉他合唱团)、阳

15、光和小雨(潘安邦演唱)、守着阳光守着你、天天天蓝(潘越云演唱)、恰似你的温柔(蔡琴演唱)。11、友情、亲情 看我听我(包美圣演唱)、歌声满行囊(杨芳仪、徐晓菁演唱)、让我们看云去(陈明韶演唱)、神采飞扬(涂佩岑、詹育章演唱)、走向我走向你(包美圣演唱)、好好爱我(凤飞飞演唱)、那一盆火(包美圣演唱)、欢乐假期(王梦麟演唱)。12、励志、和平小草(王梦麟演唱)、祈祷(翁倩玉演唱)。三、 校园民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校园民谣的旋律在象牙塔中激烈回荡,大学生们在被感动的同时,又不无感到自己的民谣一方面受到台湾校园歌曲的感染和影响,另一方面与台湾校园歌曲相比,过于柔软感伤,低缓悠沉,缺乏积极向上的气息和足

16、够的穿透力,缺少经典之作,在创作风格和表现形式上还显得单一化。(一)台湾校园民谣自身发展问题台湾校园民谣自身发展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也是导致校园民谣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校园民谣在词曲创作方面存在了一些问题。歌词大多都是叙述身边或校园生活,题材相对单一,范围狭隘,配曲方面更是过于简单,依靠一把吉他伴奏,就能演奏全曲,显得单调沉闷。创作者和演唱者也存在较大的问题,校园民谣的创作者大多数都是没有受过系统音乐训练的大学生,仅仅凭着自身的音乐天赋及高昂的创作热情,但同时也受到学业的制约,从而使校园民谣的作品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二)台湾校园民谣的社会环境问题台湾校园民谣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导致其衰落的重要

17、原因。随着西方文化之后,崇洋媚外风气弥漫整个台湾社会,此时西洋歌曲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台湾市场,并且风靡一时,此时的台湾校园民谣备受冲击,一些凭校园歌曲走红的歌手,为了有利可图,纷纷投入到滚滚的流行音乐商海之中了。有的歌手甚至打着校园民谣的招牌,但其中的风格早已失去了往昔的挚真与纯朴。校园民谣渐渐被人们抛弃。由于校园民谣的特殊性,它未能形成一套与社会相适应的商业化运作机制,所以决定了校园民谣不能完全以流行音乐商业动作机制。1994年校园民谣红火之后,各种粗制滥造的“校园民谣”争相涌入市场,导致其在 1994年后迅速降温。降温后,由于无利可图,音乐制作人与出版发行商人逐渐放弃了校园民谣,如此的恶性

18、循环一直影响到现在。四、 可行性方案台湾的音乐人李宗盛曾经说过“动听的歌好写,因为有方法、技术、技巧可以去获得,而真诚的歌难得。”11台湾校园民谣就是这样难得的真诚的歌。现在,校园民谣的辉煌时期已经不复存在,不过它曾经耀眼的火焰依旧给我们的留下了值得回味的东西。当下,流行歌坛迫切需要一批新生力量,以创作出一批真正富有时代感的新校园歌曲。在词曲方面要多方面发展,不能再局限在校园生活,要更富有内涵和时代感。在艺术方面要摆脱原生音乐的状态,风格要多样化,形成一个独立的音乐流派,以弘扬丰富多彩、充满青春朝气的校园文化,并为当下喧嚣芜杂的乐坛增添一个清新的景观!结束语:校园民谣为青年大学生广为接受、珍爱

19、和流传的现象表明,它不仅有着独特的生命力,而且还至少传递给人们这样一个信息:当代大学生对传统价值正在溶解的一种难以掩饰的担忧、对逐渐疏远的真情实感的一种深切的呼唤、对真正拥有精神家园的一种热忱的渴盼和对现实生活及时代发展的一种积极的思考。总之,台湾校园民谣在走过一段相当长的道路之后,它需要更多的关怀,需要音乐界的关注和扶植,让它回到属于它的轨道。台湾校园民谣,它记录了一个时代、一种学校的文化氛围、一代莘莘学子的梦想与追求和对易逝的青春岁月的怀念。可以说,它奠定了台湾国语流行乐的走向。参考文献:1. 蔡子民,台湾文化思潮与两岸情结.M.2002年8月台海出版社出版.2 叶松庆. 心灵的呼唤谈校园

20、民谣的兴起J. 青年探索, 1995,(02). 3 苗延威,1991,乡愁四韵:中国现代民歌运动之社会学研究。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余光中诗、杨弦曲,1975,中国现代民歌集. 4http:/ 5.毕婷. 哑然的歌声校园民谣, J. 教育, 2009,(08) 6 校园歌声J. 音乐天地, 2004,(09) 7 姜鸿彬. 整容悄然走进校园J. 高中生之友, 2005,(06) 8.虞文琴,钟立民.春雨校园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5,(01).9.姚兰,贺小鹏,童鑫. 2001校园民谣的潜伏期J. 国际音乐交流, 2001,(09).10 翁嘉铭从罗大佑到崔健当代流行音乐的轨迹M,16页.11, 王京, 央视国际 .2006年01月31日 18: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