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硕士论文-宣纸与中国书画的表现力.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963509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学硕士论文-宣纸与中国书画的表现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美术学硕士论文-宣纸与中国书画的表现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美术学硕士论文-宣纸与中国书画的表现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美术学硕士论文-宣纸与中国书画的表现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美术学硕士论文-宣纸与中国书画的表现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学硕士论文-宣纸与中国书画的表现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学硕士论文-宣纸与中国书画的表现力.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内 容 提 要 本论文从宣纸的历史着手,首先阐述了宣纸的起源的大约年代。由于历史久远留下的可以查阅的记载资料凤毛麟角,主要依赖于刘仁庆老师主编的宣纸与书画、还有曹天生老师的中国宣纸史里的相关资料。宣纸是我国独有的手工艺纸,质地精良、历史久远、为中国绘画艺术作出很大的贡献。栩栩如生的人物画、意境深远的山水画、端庄的行书、酋劲的纂书、豪放的草书等等都是使用宣纸来烘托笔墨,才能够表现出中国书画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特点。 宣纸的可查证的可靠的记载是在唐代,据旧唐书记载:天宝元年三月,擢为陕郡太守水陆运转使。奏请于咸阳拥渭水作兴成堰,载灞水旁渭东注,至关西永丰仓下与渭合。二年而成。坚预于东京取小槲底船三二

2、百只置于潭侧,其船皆署牌表之。宣城郡船,即空青石纸笔黄连余船洽进至楼下,连樯弥延数里,观者山积。这种纸因而得名宣纸,如同我国许多地方的特产名一样,习惯以产地名字来命名。宣纸的主要产地是安徽的泾县(古代称宣州),此地的青檀树植被茂盛、溪水清冽,而且生产宣纸需要的辅料如稻草、石灰、碱、胶料等都能在这得到。这无疑会在客观上促进宣纸的生产。由于青檀是我国安徽及附近几省少数地区专有树种,移植到其他地方水质、气候、环境都起变化,生长的树造纸各项指标都不及泾县的宣纸,润墨性方面都不堪使用。制造宣纸传统的工艺需要18道工序,生产周期长达300多天。经过精工制作的宣纸颜色洁白、质地坚韧、纹理细密、润墨性强,同时

3、耐老化,存放多年不会损坏。宣纸对中国书画的发展同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正是由于优质宣纸的生产给元明清绘画提供了表现的媒介,同样绘画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对宣纸的需求,使宣纸工艺不断得到提高。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观察方法和表现的媒介的不同形成了东西方绘画的不同形式。西方绘画通过光影、色彩等造型手段倾向写实。而中国的传统绘画是以线位主、点皴为辅的笔墨造型手段,偏向写意性。例如,表现石头西方绘画是从表现体面、素描关系方面去表现,中国传统绘画则总结出“石分三面”。用勾勒的方法将石头的形勾出,再用笔的皴擦点染表现石头的凸凹体积。不同的观察方法导致不同的表象技法,也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有的艺术语言笔墨。而宣

4、纸之所以能够体现中国书画笔墨艺术的特殊表现效果是因为宣纸具有的润墨性、变形性、耐久性、抗虫性四大特色。其中抗虫性最突出。在宣纸上挥毫作画即可以判别出纸质如何,体现出特殊的笔墨韵味,浓墨处墨色淋漓、发亮鲜艳,淡墨处,层次分明,积墨处,浑厚深沉。应用宣纸和笔墨创造出一套中国绘画技法,能独特的表现出造型艺术的“质感、量感、空间感”。质量好的宣纸可以提神,帮助书画家把作品表现的很好。好纸对书画的创作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对宣纸的控制把握能力是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逐渐积累的,为画出好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画要有所发展,技法要发展,但最重要的是,作为中国画的最基本的材料,当然更要发展,而且质量要高,才能够

5、适应我国现代书画的发展。关键词:宣纸的四大特性、宣纸的表现力、宣纸的发展历史目 录第一章绪论111发展状况112宣纸在中国传统书画上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宣纸丰富的变化发挥表现力2第二章理论基础421中外闻名的文房四宝宣纸的源流、宣纸的制造方法以及四大特性422如何使用宣纸进行绘画创作5第三章本论文的框架7一、引言7二、宣纸的制造方法8三、宣纸的源流及特色12四、宣纸的质量和书画效果表现的关系15五、宣纸的吸附性、变形性性能的研究18六、宣纸的润墨性的研究22七、怎样运用宣纸的特性进行绘画创作23八、历代名家是如何运用宣纸进行创作的26结 论30注 释31参考文献32论文摘要(中文)1论文摘要(英

6、文)1后 记1导师及作者简介第一章 绪 论1.1发展状况:宣纸最早的记载是在唐代,据旧唐书记载:天宝元年三月,擢为陕郡太守水陆运转使。奏请于咸阳拥渭水作兴成堰,载灞水旁渭东注,至关西永丰仓下与渭合。二年而成。坚预于东京取小槲底船三二百只置于潭侧,其船皆署牌表之。宣城郡船,即空青石纸笔黄连余船洽进至楼下,连樯弥延数里,观者山积。1这种纸因而得名宣纸,如同我国许多地方的特产名一样,习惯以产地名字来命名。宣纸是起源于唐朝、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是逐渐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特色的。在唐朝造宣纸曾经使用过各种的树皮例如:楮、桑树皮等造纸,一直到元明时期才开始以青檀皮制造宣纸。唐朝时期的宣纸产量尚未形成规模,而

7、且质量较差。到宋元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写意画的兴起宣纸的产量已经非常可观,质量及绘画的表现效果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到明清时期宣纸几乎占领了中国画坛,出现了众多著名的画家,泾县的宣纸声名大振。清代邹炳泰撰写的午风堂丛谈中说道:“宣纸至薄能坚,至厚能腻,笺色古光,文藻精细”,2宣纸的优点是其它的纸望尘莫及的。 宣纸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是清代的康熙、乾隆年间,由于以水墨为主的写意画大发展,临书题字的风气盛行,社会上需要大量的宣纸供应。当时,在泾县的小岭、乌溪一带造宣纸的“槽户”很多,出现了“家家有舂声,户户晒白纸”的盛况。乾隆年间的宣纸质量最突出,至今仍然被人赞不绝口的开花榜纸就是其中的一种。十九世

8、纪末,泾县宣纸作为中国出口物之一,参加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金质奖章。从此宣纸的名声走出国门。到清末民国时期,随着外国列强的政治经济的侵略,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处于瘫痪的状态,作为民族传统手工业的宣纸业也受到强烈的冲击,到解放前泾县的造纸的纸槽只剩下两个了。1956年政府为了扶植传统手工业,拨款投资在泾县建立了第一座泾县国营宣纸厂,宣纸在品种和质量上得到了逐步的改进。1979年以后宣纸的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外对宣纸的需求量给宣纸的生产很大的推动力。宣纸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获得了画家的一致好评。刘海粟为宣纸提笔留言“纸寿千年,墨韵万变”。夏伊乔填墨“宣纸泼墨,气韵生动”。1.2宣纸在中国传

9、统书画上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宣纸丰富的变化发挥表现力?宣纸的种类繁多、各有特色。制成的宣纸按原料分为绵料、皮料、特净三大类,按厚薄分为单宣,夹宣、三层夹、罗纹、十刀头等多种。“特种净皮”是宣纸中的精品,具有拉力、韧力强、泼墨性能好等优点,为广大书画家所喜爱。就功能来说可以分为生宣、熟宣两大类;就幅宽来说可以分为六十多种。宣纸的质地优良,性能特别,古人有“落笔宣纸墨分五色”的说法,赞誉宣纸“薄似蝉翼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任何纸都无法代替它的优点。一幅幅图画,一章章文字,皆凭宣纸而光耀千秋。宣纸以表现水墨的特别效果而著称。由于宣纸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因此落墨着色时会产生洇(或者说渗化)的现象。这种

10、发洇是墨色附着在固定的部位,水分在纸面扩散开来。如果笔中的水墨掌握得当,又熟悉宣纸的特性,那么运笔时就会得心应手并能作收到墨彩丰富生动的艺术效果。浓墨处乌黑发亮、淡墨处层次分明。所谓的“水墨晕章”就是指应用宣纸和笔墨等工具创造出来的一套绘画技法,能独特地表现出艺术中的“质感、量感、空间感”。宣纸的用途除了宜于书画外,又是高级档案、外交照会、书画装裱、水印、和撰写史料的绝好用纸,我国保存下来的许多历史珍贵资料和书画真迹,都是用宣纸作成。如欧阳修编写的新唐书、新五代史,清朝编写的四库全书都是使用的宣纸,到今天仍然保存的完好。 (1)研究目标: 宣纸的历史:宣纸的起源众说纷纭,根据曹天生老师的著作中

11、国宣纸史所阐述的观点,宣纸在唐代已经出现,但是质量并不优良,制造宣纸的原料极有可能并不是现在所使用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经过对唐代流传下来的真迹韩晃五牛图进行抽样分析,发现纸的纤维是桑树纤维。到南唐时后主李煜(公元939978年)下令制造的“澄心堂纸”是楮皮纤维制造。北宋时期又出现了竹子制造的宣纸。虽然一些现存的很少的史料很难敲定用青檀造纸的具体时间,但是根据曹老师的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使用青檀制造质量较高的宣纸是开始于元明,成熟于明代中期。3本人经过对中国宣纸史的多次拜读研究,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宣纸的制造方法:宣纸的原料为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制纸的手续极为繁杂,共需要十八步才能完成。宣纸的特色

12、:润墨性、变形性、耐久性、抗虫性,正是这四大特性使宣纸能够满足和体现中国书画艺术的特殊要求。不同种类的宣纸具有的表现力是大不一样的。(2)研究内容:一、引言:简单介绍宣纸的历史、地位、作用。二、宣纸的制造方法、产区概况、原料、制纸的过程、制纸的具体方法。三、宣纸的源流和特色。四、宣纸与书画效果表现的关系。五、宣纸的吸附性、变形性性能的研究。六、宣纸的润墨性的研究。七、怎样利用宣纸的特性进行绘画创作?八、历代名家如何运用宣纸进行创作的?(3)意义:填补宣纸在书画表现力方面研究的不足和空白。 第二章理论基础2.1中外闻名的文房四宝宣纸的源流、宣纸的制造方法以及四大特性。在东晋时期皖南就由于造纸的原

13、料充足,成为纸的主要产地之一。当时主要是生产麻纸、桑纸和楮纸。而到唐宋时期造纸的原料和品种非常多,开始有关宣纸的记载。但是这一时期生产的宣纸和明清时期的宣纸相比纸面粗糙并且为了表现更好的效果,开始对纸进行加工。在唐朝的官府编制中有熟纸匠的职务专门负责加工宣纸。到元明时期经济的繁荣、写意画的兴起使宣纸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更适宜表现绘画效果的青檀制造的宣纸,到明清时期青檀制造的宣纸几乎占领了中国画坛,画家直接在宣纸上挥毫泼墨对宣纸的润墨性和渗化有了了解和控制能力,所以客观上促进了宣纸质量和产量的提高。到清末民国时期,随着外国列强的政治经济的侵略,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处于瘫痪的状态,作为民族传统手工业

14、的宣纸业也受到强烈的冲击,宣纸生产几乎处于停顿的状态。1956年政府为了扶植传统手工业,拨款投资在泾县建立了第一座泾县国营宣纸厂,宣纸在品种和质量上得到了逐步的改进。1979年以后宣纸的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外对宣纸的需求量给宣纸的生产很大的推动力。宣纸的原料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青檀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一般生长在安徽的宣州、池州、徽州地区大约十多个县集中生长,在浙江、湖北、四川等地也都有分布但是不多见。生长的土壤要富含石灰质。它的特点是耐贫瘠、干旱,喜光,木材可以作建筑用,树皮可以造纸。 造纸的程序非常繁杂,需要经过十八步:(一)榨皮、榨草,(二)择皮、择草(三)打皮(四)舂草(五)切料(六)

15、作料(八)袋滤(九)缸漂(十)捣槽(十一)捞贴(十二)榨贴(十三)晒贴(十四)烤贴(十五)浇贴(十六)焙贴(十七)验看、剪折(十八)扎捆成件。宣纸根据质量和尺寸可分为料半、科举、六匹尺、十刀头、棉连、罗纹、八匹尺、白露、夹贡、三层贡等。根据颜色可以分为煮锤、玉版、虎皮、槟榔、珊瑚、蟾衣、云母、豆腐、泥金等。 宣纸之所以能够体现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它具有的四大特色:润墨性、变形性、耐久性、抗虫性。润墨性就是当宣纸接触纸面的时候,随着笔力的轻重、笔法的不同和沾墨量的多少,着墨面积呈圆形散开,扩散程度正好,墨迹有层次感,表现出水墨淋漓的效果,落在宣纸上的墨色,浓墨处乌黑发亮,淡墨处浅而不灰,积墨

16、处笔笔分明,即使层层加墨也能保持浓淡笔痕不交叉,具有浓中有淡、淡中有浓的效果。也就是要求一旦落笔于纸,墨色变化多,效果就会力透纸背,这样才能达到理想化的艺术境地。所谓变形性,就是纸面受墨后不起翘,保持平整,主要是青檀皮纤维粗细均匀,含杂质少,纸的干湿收缩率小,很多画家都很喜欢使用储存多年的宣纸,他们把这种陈化作用称之为风矾。宣纸的储存时间越长,变形也就越小,这对于书画受墨效果十分有利。所谓耐久性,就是指宣纸抵抗自然因素的侵蚀能力,古代的宣纸呈中性,含碳酸钙的成分高,在不良的外界条件下也不宜发生变色,使宣纸可以储存相当长的时间。所谓抗虫性,就是宣纸对蛀虫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主要是因为宣纸是由韧皮纤

17、维所造,加上其中含有大量碳酸钙微粒,宣纸的虫蛀机会比较少;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古代用宣纸画的书画墨迹都是精心收藏,大都使用樟木箱子,也起到了一定的防虫作用。2.2如何使用宣纸进行绘画创作。宣纸通常是生宣,有渗化、吸水、不容易渲染的特点,不适合画工细的画法。,如果想画工笔画或白描,必须在生宣上进一步加工,防止宣纸渗化吸水。加工的方法是用排笔或板刷,把调好的胶矾水刷在生宣纸上,一定要耐心地慢慢刷匀,如果刷不匀,会出现“花”的缺点,那么进行绘画创作时上色会出现深浅不一的现象。由于渗化墨或色很容易洇开,而且不容易控制洇的范围和走向;由于吸水墨或色很容易被吸干,导致行不开笔。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掌握宣纸

18、的这些特性。掌握生宣纸渗化和吸水的特性、水分的多少、按力的轻重、行笔的快慢有直接的关系。宣纸渗化和吸水的特性以及笔头含水的多少,与笔力量的轻重、绘画时行笔的快慢有直接关系。笔头含有墨水,随着运笔的动作、握笔的手腕的压力的大小,同样含量的墨水手腕力量越大,那麽墨着在纸上也就越多越急,洇的范围就比较厉害,而且笔锋从哪个方向洇的范围就会从哪个方向散开,相反,手腕的力量越小,提笔墨着在纸上就越少越缓,洇的范围也就没那麽厉害。如果在生宣纸上画一条匀直的长线,在行笔的过程中,如果稍微放松一下,腕力一松,那么在这一段就会发生洇的现象,原因是笔锋在这里停留或者变慢。而行笔快且匀,就不会发生洇的情况。另外,用同

19、样含水量的笔,正锋行笔和逆锋行笔,墨的洇化程度也就不一样。这些都可以说明宣纸的使用和笔墨水分、按力轻重、行笔快慢的关系,只有在实践中加强对宣纸特性的掌握,才能使宣纸为己所用,创作出满意的作品。同样是宣纸,有的渗化吸水比较厉害,有的就不那么厉害。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应用中积累经验。4第三章 本论文的框架一、引言:11宣纸的地位及作用:宣纸纸质精细,而且经久不易腐烂,因此别名为“千年纸”。宣纸是起源于唐朝、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是逐渐发展到今天的程度的。在唐朝和宋元时期,造宣纸曾经使用过各种的树皮例如:楮、桑树皮等造纸,唐朝时期的宣纸产量尚未形成规模,到元明时期宣纸的原料也在逐渐的改进,出现了使用青檀和

20、沙田稻草制造的宣纸,而这种宣纸的优点是韧而能润、光而不滑、薄者能坚、厚而不腻、折而不伤、久不变色。这两种原料的纤维质量极佳,制成的纸拉力和润墨效果非常好,即使在纸上泼墨、笔锋横涂竖抹,也不至于划伤纸面。把宣纸对着阳光看,发现有一片片均匀的“云”,习惯上叫“云彩花”,云彩花多,纸面又没有杂质和黑点,一般来说它就是质量高的一种宣纸。宣纸被书画家重视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宣纸的润墨性,所谓“墨分五色”,一笔下来,深浅浓淡跃然纸上。画家利用润墨性控制好水墨比例,运笔快慢有致,出现了奇妙的自然变化效果。宣纸最易于作中国画,中国画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用墨,无论是山水、花鸟、人物都可以用不同的墨色来表现。而宣纸的润

21、墨性正好适应了这一要求。宣纸的润墨性与造纸的原料的性能有极大的关系,例如吴作人的金鱼图、李可染的牧牛图、黄胄的毛驴图,可以明显地看出画家掌握宣纸、控制水墨的能力,纵情挥洒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可见技法和工具是离不开材料的。1.2宣纸的历史:宣纸的最早记载可以上溯到唐朝,根据旧唐书记载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43)年,唐玄宗观看漕船,当时数百艘船中只有宣州的贡品是宣纸。说明当时宣州纸的质量比其它各地的纸都要好。宣纸在唐朝虽已是进贡的贡品,但是在社会流通中却没有普遍,这是因为和明清时期的宣纸相比纸面粗糙,使用时需要进一步的加工。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有: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在唐朝的加工宣纸中

22、,出现了墨光、冰翼、凝霜、蝉翼、玉版、冷金等品种。到南唐时期,后主李煜喜好诗词歌赋绘画,曾经下令工匠制成名贵的澄心堂纸,这种纸非常名贵、千金难买。具有“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的美誉。元明时期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写意画的兴起促使宣纸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到明清时期青檀制造的宣纸几乎占领了中国画坛,用青檀制造的宣纸,吸附力强,不易变形,抗老化,纸张有轻、薄、软、细、韧、白六个特点。使画家进行书画创作时能够有浓淡多变、增加吸墨性长处。5到清末民国时期,由于日寇侵华、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处于瘫痪的状态,宣纸生产遭受灭顶之灾,几乎处于停顿的状态,泾县地区只剩下五个破烂不堪

23、的纸槽了,处于奄奄一息的境地。1956年政府为了扶植传统手工业,拨款投资在泾县建立了第一座泾县国营宣纸厂,宣纸在品种和质量上得到了逐步的改进。1979年以后宣纸的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外对宣纸的需求量给宣纸的生产很大的推动力,宣纸的产量和质量逐年有所增长。二、宣纸的制造方法:2.1产区概况:在历史上安徽泾县是宣纸的发源地,也是宣纸产量最多的地方。据宣城县志记载,清代初年皖南的宁国、泾县、太平三县都生产宣纸;广德、郎溪两县也生产过,这是宣纸生产的黄金时代。泾县诗人赵廷辉有一首诗形容当时的盛况:山里人家底事忙,纷纷运石叠新墙。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在安徽泾县的乌溪、小岭一带,那里的自然

24、条件得天独厚,山谷里檀树郁郁葱葱,山下的乌溪河水水流常年不断流、水质极好,清澈透明。从后山流出后,溪水在宣纸厂坐落的地方自然分成两股,一股水呈微碱性,另一股水呈弱酸性。这正符合“碱性制浆,酸性抄纸”的制纸工艺要求,最后这两股水又在下游“殊途归一”,流向下游,这真是大自然的巧妙安排!泾县宣纸厂正式建立于1954年3月,在政府的扶持下,原来分散的纸槽户,先后合并而成宣纸生产合作社,后来改称泾县宣纸厂。开始抄纸仍然延续手工操作,现在投入使用了现代化的设备,大大缩短了宣纸的生产周期,生产效率比过去提高了很多,日晒漂白等沉重的劳动也简化了,宣纸的质量也有所改善。2.2原料:宣纸的原料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

25、檀树包括黄檀、紫檀、青檀,黄檀可以造船和车,紫檀可以制作家具、器皿,二者的皮都不能造宣纸,只有青檀可以造宣纸。近几年,我国的植物学家和造纸专家在审阅了大量的资料,对青檀的生态进行了研究后确认:青檀是我国特有的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部和中部,喜光、耐干旱、耐瘠薄,是一种石灰质指示性植物。现在除皖南的宣城、徽州、池州地区大约十多个县成片集中生长以外,与安徽相邻的湖北、浙江、江西的一些县也有生长,至于河北、山东、河南、四川等省虽有但是不多见。对青檀的主要研究开始于1964年,胡玉熹老师经过大量的实验发表的著作青檀各年枝韧皮纤维的比较,对不同年龄的青檀皮的实验说明了宣纸的制造最好用2年生枝条的原因。

26、青檀:先谈谈如何播种?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下种在每年的农历白露后,采摘青檀的果实晒干,等到第二年的春天农历惊蛰时撒在田中,长出后等生长一年后可以分植,生长两年后就可以砍枝剥皮了。第二种是压枝每年的春天将青檀的较长的枝条的中部埋在土中,等生根后砍断与母枝相连的部分,就可以成活了。两年后也可以砍枝剥皮了。青檀砍枝一般在选在冬天。稻草:不是一般的泥田生长的稻草,而是生长在沙田里的稻草。沙田稻草制成的原料比较柔软、容易漂白。而泥田稻草所制成的原料色褐质劣。所以制造草料时选草极为重要。制造宣纸除了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之外,还有几种不可缺少的辅料:水:制造宣纸用的水都是天然的溪水或泉水,要求清洁无污染。黏液:

27、抄纸时,要想使纸槽里的纤维漂浮均匀以及榨纸时纸张分开合适不至于破裂,那么必须使用黏液。黏液来源于本地生长的藤条。石灰:当地出产。漂白剂:传统制造宣纸使用天然漂白,也就是利用日光漂白,时间大约需要几个月时间。现在采用漂白粉,大大缩短了漂白的时间。2.3制纸的过程:6 制纸的造料的过程很繁杂,第一步是造料:(1)皮料制造 破条蒸煮剥皮渍灰堆积蒸皮踏洗晒干变成皮坯皮坯蒸煮洗涤晒干撕选摊晒变成青皮青皮蒸煮洗涤摊晒变成燎皮(2)草料制造选草埋浸洗涤渍灰洗涤晒干变成草坯草坯蒸煮洗涤摊晒撕草摊晒青草青草蒸煮洗涤摊晒燎草第二步是进一步的深加工(1)皮料鞭皮洗涤压榨打料洗涤漂白漂白檀皮纤维料(2)草料鞭草洗涤压

28、榨选草洗涤漂白漂白草纤维料第三步配料皮料、草料混合在一起,打匀、去水成为全料。第四步制纸把全料配好水漉纸压榨焙纸选纸剪纸最后包装成品宣纸2.4制纸的具体方法(1)作料 皮料制造方法皮坯制法:檀树枝条经过蒸煮后,皮从枝条上分离下来成为毛皮,再浸在水中几个小时,然后用灰腌。再运到河中洗掉石灰渣,在水中漂洗两天,再运到山上晒干就成为皮坯。这是制造质量低级的宣纸的原料。每百斤毛皮可以制成皮坯四十斤。青皮的制造方法:把皮坯放入碱水中蒸煮后,捞出自然沥去水分,在河水中洗净运到山上晒干,进行天然的漂白,大约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现在机器生产用漂白剂强力漂白,节省了天然漂白的时间,但是生产周期的缩短带来的直接后果

29、是纸的质量大大不如手工制纸的成品的质量。每百斤皮坯能制成青皮八十斤。青皮是制成中等质量的宣纸的原料。燎皮的制造方法:把青皮按照制造青皮的方法就可以制成燎皮,这是制成质量最好的宣纸的原料。每一百斤青皮能制成燎皮八十斤,传统工艺制造时间大约需要八个月。草料的制造方法草坯的制法:把秋天收割的沙田稻草挑选优质的割掉稻穗,然后捶破草结捆成捆浸泡在河水中四十天,取出后用石灰腌制,再运到山上晒干,之后再运回河里洗净晒干,就成为草坯。每百斤毛皮可以制成皮坯六十斤。这是制造质量低级的宣纸的原料。青皮的制法;把草坯放入锅中用碱水蒸煮,处理方法和处理皮坯的方法一致。等自然冷却后取出用河水洗净,运到山上摊开晒干,大约

30、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漂白成功了即制成青草。每一百斤草坯能制成青草八十斤。这是制成中等质量的宣纸的原料。燎草的制法:青草再用碱水蒸煮、漂洗、运到山上天然漂白,就成为燎草,这是制成质量最好的宣纸的原料。一百斤青草能制成燎草六十斤。传统工艺制造燎草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2)精工制作的过程皮料:先将青皮或者燎皮用木条鞭打,将残留的石灰渣去掉,然后漂洗、沥干,装入筛中放入河水,将皮料作成圆状也就是作胎。下面是打料,将胎饼捶打制成皮条使纤维均匀。纤维打匀后,因为太长,还需要切皮。切好的皮块用水调和,用脚踏均匀后就可以洗净漂白了。自然沥干后就成为皮料。如果想制作极品的宣纸,按照以上的方法在进行漂白一次就成为上

31、等的皮料。草料:制作草料和皮料的方法相似,不同的只是草料只要漂洗一次就可以了,就能成为上等的宣纸的原料。 (3)配料:将漂白好的皮料和草料以适合的比例配好,放入制纸的纸槽内,用木版搅匀在用滤袋将纸料捞出,沥水、放在缸中待用。(4)制纸:抄纸:将备好的料放入纸槽里,加入水和黏液、搅匀就可以抄纸了。抄纸时纵的方向各站一个人,一人掌帘、一人抬帘,将帘放入水中,将帘水平抬出将多余的水从帘子的下端流出,就制成洁白均匀的宣纸了。榨纸:将抄好的湿纸放在木榨上,慢慢将多余的水分榨干,需要耐心否则纸张会断裂就前功尽弃了。焙纸:纸榨干后还有少量的水分,将纸贴刷在焙笼上(现在类似北方火墙一样的烘干墙),干后取下。完

32、工:焙干的纸经过人工筛选后,就可以剪齐、分好刀数、加印各种字号成为市面上销售的宣纸了。到目前为止,宣纸制造中的两项重要工序捞纸和焙纸仍然延续手工操作,捞纸时每张湿纸不过二两重,需要熟练技巧掌握火候,使捞出的纸每张重量一致、厚薄均匀,这要求抄纸的师傅要有高超的技能才行。焙纸是一个细致的活,更需要耐心,这道工序大部分都是女工操作。三、宣纸的源流及特色3.1宣纸的源流:宣纸在唐朝时期,虽然已经是贡品,但是纸的质量和工艺和明清的宣纸是无法比较的,但是的宣纸都要加工后才能使用。到南唐时期,后主李煜喜好诗词歌赋绘画,曾经下令工匠制成名贵的澄心堂纸,这种纸非常名贵、千金难买。具有“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

33、润、冠于一时”的美誉。明清时期仍在仿制澄心堂纸。到宋朝画风工细,大多使用绢作画,所以宋代的造纸技术没有进步仍沿袭唐朝。到元朝随着水墨山水画的兴起,元四家倪瓒、王蒙、吴镇、黄公望提倡写意山水、泼墨、气势豪放,采用适合表现画面效果的宣纸,客观上促进了宣纸工艺的提高。到明朝宣纸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幅唐寅的画卷,纸面光滑洁白细腻,画面效果完好如初。足以见当时制纸工艺的进步。据分析化验,明代的宣纸的成分百分之一百是青檀纤维,不含有沙田稻草。而到清代宣纸里已经加入少量的草浆的配料,质量比清代以前的宣纸要好,可见恰当好处的原料配比,能够有效的提高质量,互补所短。但是只有青檀占主要

34、成分宣纸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从唐朝到现在1000多年的历史,宣纸的制造几经起伏,但是造纸的工艺在不断的延续、提高、成熟。经过严格的选择原料、缓和处理、精细的加工、高超的捞纸和晒纸工艺、精益求精,这样才保证了宣纸的优良质量。3.2宣纸的种类尺寸按照大小可分为:(1)、四尺类:纸面积四尺长二尺宽 四尺贡宣 品质较好,双抄 四尺三层贡 最好,三层合成 料 半 单宣 夹 连 可作卡片、名片 棉 连 同料半 罗 纹 帘纹较粗 短 扇 纸色较差(2)、五尺类:纸面四尺四寸长、二尺四寸宽 五尺贡宣 品质较好,双抄 五尺三层贡 最好,三层合成 料 半 又名五尺单宣,似四尺料半(3)、六尺类:纸面约五尺二寸长

35、、二尺八寸宽 六尺贡宣 品质较好,双抄 六尺三层贡 最好,三层合成 六尺匹 同四尺料半 三金榜 同科举(4)、八尺类:纸面约七尺二寸长、三尺六寸宽 八尺贡宣 品质较好,双抄 八尺三层贡 最好,三层合成 八尺匹 同科举 (5)白露类:纸面约十点五寸长、四尺宽,俗称“丈二” 丈二贡宣 品质较好,双抄 丈二匹 同单宣以上各类宣纸的名称虽然因为尺寸不同而各不同,但是大致可以分为单宣、贡宣、三层贡。3.3特色:宣纸之所以能够体现中国书画笔墨艺术的特殊表现效果是因为宣纸具有的润墨性、变形性、耐久性、抗虫性四大特色。其中抗虫性最突出。在宣纸上挥毫作画即可以判别出纸质如何,体现出特殊的笔墨韵味,浓墨处墨色淋漓

36、、发亮鲜艳,淡墨处,层次分明,积墨处,浑厚深沉。润墨性,也就是当墨汁与宣纸纸面接触时,随着笔力的轻重、技法的不同和含水和墨的多少着墨面积呈圆形散开,扩散的程度合适,宣纸的吸附墨的力量较强,使墨迹分出层次感,表现出水墨淋漓的效果。浓墨乌黑发亮、淡墨层次分明浅而不灰、积墨笔笔分明深厚层层加墨也保持笔痕清晰不交叉、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尽管每个画家对纸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是在润墨性方面是一致的落笔于纸,墨色变化丰富,力透纸背,能达到比较理想的艺术效果。 变形性:纸面着水和墨后不起翘、不起毛、平整完好,纸的收缩率较小,主要是因为宣纸的原料青檀皮的纤维组织的特性决定的。青檀皮的纤维含杂质少,纤维之间间隙分布得

37、当。很多画家包括我的导师都喜欢使用储存多年的宣纸,因为宣纸在多年存放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湿度的变化下,纸的干缩变形越来越小,纸面几乎不会再因为着水着墨而发生起毛起翘的变化。这对书画水墨效果的表现效果起很大的作用。耐久性:宣纸的保存时间是经过历史的考验的,许多古代的书画家的作品经过近千年的时间仍然完整如初的保存流传下来,就是因为宣纸的优良的耐久性。宣纸具有抗光、热、湿度、腐蚀的能力。经过有关的专家对古代的书画作品用纸化验得出,其所用的宣纸的酸碱性呈中性,因此在长时间的保存中不会轻易的发生化学变化变色、腐烂、断裂。抗虫性:宣纸的原料青檀皮纤维韧性很强,并且含有大量的碳酸钙的成分,这些都不适合蠹虫的口

38、味。另外一个原因是古代的书画作品大多保存非常注意,大多使用樟木箱子,也起到一定的防蛀作用。四、宣纸的质量和书画效果表现的关系 先谈谈书画效果是如何表现的?如果没有掌握基本的中国画绘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能熟练的应用相关的技法,也就无法解决运用宣纸去进行艺术创作。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观察方法和表现的媒介的不同形成了东西方绘画的不同形式。西方绘画通过光影、色彩等造型手段倾向写实。而中国的传统绘画是以线位主、点皴为辅的笔墨造型手段,偏向写意性。例如,表现石头西方绘画是从表现体面、素描关系方面去表现,中国传统绘画则总结出“石分三面”。用勾勒的方法将石头的形勾出,再用笔的皴擦点染表现石头的凸凹体积。不同

39、的观察方法导致不同的表象技法,也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有的艺术语言笔墨。先谈谈用笔:中国画用笔多样,或是长线勾勒、或是集点成线、或是点线块并用、或是笔墨交错层积。用笔主要还是在用线上,线就是笔、笔就是线、线是用笔的轨道,线是中国画落实意象的最好手段。只有把线作为造型手段才能够在宣纸上创作,线是落实由眼到心的意象的独特造型手段。可以说,中国画是线造型的艺术。中国画用线在笔墨形式的牵制下形成了一系列的形式,同样用笔,用什么样的线和怎样用线,中国画有独特的形式内涵。线几乎是中国画造型的唯一手段,一切中国画的造型几乎都可以还原为线造型。例如:没骨法,在墨形状的边缘好象有细的线条,虽然被墨色淹没,但是线

40、的骨架还在。中国画离开线几乎造型。除了造型用线外还表现质感和肌理。例如高古游丝描与铁线描可以表现不同的质感,斧劈皴和披麻皴表现不同的肌理。当然,中国画中所表现的质感或肌理都是指代性的,或者说不完全写实性的,与西方绘画中逼真酷肖的再现性描写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线还可以表现空间感,通过线的虚实强弱转折的变化、线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物体的前后关系就表现出来了。通过线的穿插、重叠、藏露表现不同的层次,通过线的快慢、转折顿挫可以表现节奏感。中国传统绘画的用线还具有传情达意抒发性情的功能,不同的线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具体的线的形式如下:根据明代邹德中绘画指蒙记载十八描包括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

41、、蚂蝗描、钉头鼠尾描、混描、撅头钉描、曹衣出水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柴笔描、蚯蚓描。皴法:披麻皴、直擦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荷叶皴、铁线皴、长斧劈皴、小斧劈皴、大斧劈皴、带水斧劈皴、鬼脸皴、拖泥带水皴、弹渴皴、括铁皴、折带皴、泥里拔钉皴、骷髅皴、破网皴、刺犁皴、马牙皴、乱麻皴、乱柴皴、矶头皴。总而言之,当一个画家掌握了相当的线造型之后,他才能够在创作中自由运用、获得个性化的自由。掌握用线之后,就涉及到如何用墨,历代画家对墨法有很多的论述,所谓“墨分五色”“墨分六彩”,其实都在浓、淡、干、湿、焦以及破墨、宿墨、积墨、泼墨等技法之中。用墨可以

42、根据纸或绢的性能,人为的使用墨和水的调和的方法。用墨的方法具体如下:破墨法:以不同的水和墨在尚未干时重叠,有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墨破水、线破墨、墨破线、色破墨、墨破色等。破墨法应趁湿进行方可显出墨的丰富变化。齐白石、潘天寿等都擅长破墨。积墨法:指墨由淡到浓逐渐积染的方法,这种方法大多在山水画中应用,人物画大多用来表现有组合的场面,增加厚重感。对松散的败笔能起到补救调整的作用。宿墨法:宿墨也就是隔夜的墨,这种墨由于墨和胶分离,画到宣纸上墨粒与胶粒与水相融形成班驳润化的效果,宿墨可以体现结实、厚重、苍郁、沉雄的美感。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会使画面出现脏、浑、浊的效果。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喜欢用

43、宿墨作画,他常常等画面干后再重复用清水渲染,因部分胶粒和墨粒分离,墨在画面上的附着力大大减弱,再重新被水打湿后,那部分脱胶的墨粒仍然能随着清水形成极微弱的变化。黄宾虹对这一点微弱的变化独具慧眼,使他笔下的江南山水的意境更加清气逼人。从局部看虽是毫厘之差,但是从整体上看却使艺术境界大大提高了。色破墨:指墨和颜色的调和使用,有很多方法,如以色破墨、以墨破色、积色法、泼色法等。使用时应注意色墨混用时不同材质的颜料的调配的规律,有时在盘中调好,如墨和赭石,有些不需要调好,如花青和墨,应该让它们在宣纸上自然渗化交融,这种技法可以借鉴浙派画家周谷昌的作品。另外说到用墨还要说说用水的问题,用水的多少、效果如

44、何完全凭借经验,必须通过在宣纸上反复的实践获得。用水有两种方法:一是笔端蘸水的技巧,二是控制宣纸吸收水的能力。另外用笔的速度也很重要,在笔含水相同的情况下,运笔的速度快则宣纸的吸收水分少,墨色比估计的要偏淡,同时会出现飞白。相反笔速慢则宣纸吸收水分多,墨色要偏重,不易出现飞白。宣纸都具有渗化的性能,墨中所含的水分是通过纸的纤维向四面运动的,即使运笔已停止笔触之间也会继续渗化,另外水分在纸上先入为主,先上的墨或色对后加的笔触有很大的排斥作用。尽管以后再三的附加,第一次所画的笔痕仍然不可能完全被覆盖。再有当笔触之间水分相等时会互相僵持。无论是那种方法,都只有在实践中摸索,关键是画家如何把握其中的度

45、。下面再谈谈宣纸和书画表现的关系,绘画用纸大部分用宣纸,也有用皮纸或绢。可以根据要表现的画面效果决定。宣纸吸水力大,落墨、着色很容易渗化,如笔中的水分掌握得当又能熟悉纸的特性,就能达到墨彩丰富的艺术效果。生宣纸的种类有“净皮”、“夹贡”、“单宣”“棉连”、“十刀头”等名称。这些宣纸的种类的区别主要在纸的用料和纸张薄厚的不同。熟宣纸的种类有“云母笺”、“蝉衣笺”、“冰雪宣”等名称。生宣纸便于长期存放,质地较好的生宣棉料重、细润绵密,经得起皴擦、渲染、不易起毛。而且存放时间长的宣纸作画效果比新纸要好。另外,将生宣纸摊平晾挂起来风吹一定时间,作画效果也很好,俗称“风矾”。熟宣纸宜于白描或者作工笔重彩

46、,但是熟宣纸因为上了胶矾不宜久藏,很容易漏矾。皮纸是用桑树皮等原料作纸浆,用手工抄制而成。纸质柔韧、纤维交织均匀,吸水力较大,作水墨画也比较理想。皮纸的产地较广,河北、浙江、四川、云南、贵州都生产皮纸。 纸张必须要妥善保存,无论是生宣纸、熟宣纸还是皮纸都要用纸包好收藏在干燥的地方。宣纸和皮纸的品种很多,由于纸质的松紧、厚薄、用料的不同,纸的吸水力和墨色的渗化程度也不一样,新纸和陈纸作画的效果也不一样。所以在实际作画过程中需要积累对各种纸的认识,这样才能够运用自如的使用宣纸进行艺术创作。五、宣纸的吸附性、变形性性能的研究宣纸是我国著名的手工制造的纸,有良好的吸附性,墨着在纸上自然地形成了浓淡深浅、水墨淋漓的效果。画面干后,不起翘不变形,究其原因主要是宣纸原材料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经过传统的制浆办法制作出一张张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变形小的宣纸。自1956年在泾县成立宣纸厂以来, 开始采取科学地方法检验宣纸的质量。但是画家对宣纸质量的评价往往更加直接,即在宣纸上挥毫泼墨,就可以判断出纸质的优劣。陈志蔚老师等在有关科研机构的帮助下,对宣纸的吸附性、变形性、和寿命等疑问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