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雅克 拉康理论的文学阐释.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64476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学位论文-雅克 拉康理论的文学阐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硕士学位论文-雅克 拉康理论的文学阐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硕士学位论文-雅克 拉康理论的文学阐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硕士学位论文-雅克 拉康理论的文学阐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硕士学位论文-雅克 拉康理论的文学阐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硕士学位论文-雅克 拉康理论的文学阐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学位论文-雅克 拉康理论的文学阐释.doc(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前 言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是法国著名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大师。一般认为,他是当代西方批评界影响最大的精神分析批评家。他曾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哲学,然后又在巴黎大学研习精神分析并获博士学位。1932年拉康完成了博士论文妄想狂精神病及其与性格的关系后,他主要从事精神分析的教学并一直在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着“重新阐释”;同时他又以近代兴起的语言学理论对精神世界构建一种新的无意识的结构。他参与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甚至与协会产生矛盾并被开除。他又自己开创学会,宣讲他的主张和学说,但在他自己开创的学会中仍然矛盾重重,因此,他

2、后期就在这种不断解散学会,不断重开学会中,终了一生。拉康的演讲充满了磁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围绕在他的周围,吮吸着他智慧的琼浆。拉康孤僻的性格和睿智的讲演使他充满着神秘谜一样的神秘。拉康理论庞大芜杂,是语言学的又是心理学的;是天才独创又只能算是重读他人的经典;是结构主义的又不同于其他结构主义者的。在哲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伦理学、人类学、文学艺术理论、社会学、犯罪心理学甚至神学等方面,他都给予了深层的思考。尤其在文学艺术理论方面,其理论对文学家创作、文本内人物的分析、文学的接受等都有深远的意义,拉康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当代文学批评向跨学科方向的转化。拉康对弗洛伊德的阐释在文学领域产生

3、了巨大影响。他坚持在心理分析中注重语言(1) 本文涉及的语言、言语、言说、本文、文本大多有文本之意。1)、注重话语修辞的绝对先在作用,因此他的分析比弗洛伊德分析更加“文学化”,在文学批评上也就能显示更大的优势。心理学与文学分析的叠合使拉康批评与普通的文学阅读习惯更切近了,扩大了分析的范围。拉康理论的研究主要是阐发研究和译介。研究者多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出发,得出不同或相似的结论:朱立元教授撰写的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美学一文,主要从美学的角度阐发拉康理论1;褚孝泉从无意识的语言结构的角度阐发了拉康的“镜象阶段”假说2;方汉文和马天丽研究了后女性主义理论与后精神分析理论之间的联系,认为拉康的后精神分析

4、理论以语言学观念对于女性主义的身体欲望与写作欲望进行调整,把这种欲望的超越引入政治化与社会化的范围3;方汉文还从拉康的无意识到女性话语和女性写作,女性主义运用拉康的无意识的语言形态构成模式、反菲勒斯中心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批判与逾越,演绎了女性主义在新旧世纪之交最重要的历史,为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写下了别有特色的篇章4;方汉文在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的理论主要阐发了拉康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说5;吴琼考察的是拉康学说与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之间的关系6;王岳川阐发研究了拉康的无意识与语言理论7;严泽胜阐发了分裂的主体问题即“针对传统自我学的自足主体论,拉康提出了主体分裂论以颠覆之。”8;严泽胜还

5、介绍了拉康“回归弗洛伊德”的口号的含义,即对无意识的回归9;黄作从哲学角度解说了拉康无意识理论10;黄作还解释了自我一开始就是一个他人的理论,借助于想象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主体把这一他人当作了自我,然而,想象的统一性并没能掩盖由他人的他性所带来的分裂性与异己性11;黄作采取解说和讨论的方式还探讨了拉康的真理学说12;禾木阐述了欲望问题是拉康精神分析学的核心问题13;禾木还就能指问题进行了解说14;在不在之在何以存在论拉康关于实在的理论中禾木阐发了想象、象征和实在三概念间的关系15;方成集中讨论了拉康运用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概念对整个弗洛伊德心理分析体系进行重新阐释的主要理论思想:无意识的结构、主体

6、心理的构造过程、认知方式及认知域等,其目的在于探索一种可操作的符号学心理分析文学批评和创作诗学16;陈永国阐发了拉康自我构成理论17;夏冬红从拉康“自由交流法”,阐释了拉康的意识与语言研究的方法18;王茜阐述了拉康的镜象、语符与自我身份认同19;黄汉平就拉康与弗洛伊德主义的关系, 对拉康理论作初步探讨20;李晗蕾对拉康语言哲学思想进行述评,阐发了拉康的语言哲学具有鲜明的结构主义的特色21;张翔解读了拉康修改过的索绪尔的所指与能指图式22;高岭无意识的“移置”从弗洛伊德到拉康通过弗洛伊德和拉康的伟大探索,循着无意识的“移置”这一思路,来展示由于能指的滑动所带来的对无意识意义的逼近过程23;张一兵

7、把阿尔都塞思想与拉康理论进行了比较性的阐述24;较早研究拉康的李淑言、周晓仪分别撰文认识拉康25和拉康早期思想及其镜象理论26介绍拉康的理论,只有赵一凡写了一篇述评性文字来阐发拉康27;张少文在图解拉康能指的优越性中运用拉康能指优越理论阐释了戈尔丁的小说黑暗昭昭的副主题人类语言的无效性28;方汉文运用拉康理论解释哈姆雷特,认为莎士比亚悲剧人物哈姆雷特行动延宕,不能实施报仇行为不是偶然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处于一个心理-语言的结构之中,他没有本人行为的自由,只能遵守“他人”的规则29;赵洪尹安提戈涅拉康悲剧观透视运用拉康对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进行了解读分析,通过代表国家法律的克瑞翁和代表神赋予神圣职

8、责的安提戈涅的冲突,分析安提戈涅对Ate的超越而产生的净化过程30;还在奥林恋母与母亲的欲望与拉康解读悲悼运用拉康的俄底浦斯情节理论,以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悲悼为文本分析剧中人物奥林的主体即人格的欲望31;张智义运用拉康理论分析了华滋华斯的诗学32。译介方面如褚孝泉翻译了拉康选集,张君厚翻译了拉康传记,王小峰和李泽凡翻译了日本学者撰写的拉康思想评论,牛宏宝和陈喜贵翻译了英国拉康研究学者玛尔考姆波微(Malcolm Bowie)著的拉康传记等,拉康在中国借助它们开始传播。阐发研究一直是国内拉康研究的重要方法,由于每一位研究者在研究中选用了不同角度,因此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着重从主体的功能

9、性角度着手清理并阐发拉康主体两大功能的文学理论意义以及在文学批评上的运用,目前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在国内,拉康理论的运用还不多,只是最近才有若干篇论文涉及,当然本文在阐述拉康理论在文学批评上运用时,不打算系统的研究,只是说明拉康理论可在那些方面运用。拉康理论的研究在国内主要集中在阐发和译介上,运用此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的文章相对较少,且运用的较为生硬。国外研究较之国内要丰富一些,研究方式多样。首先有大量的研究性论文、书籍问世。美国后结构主义批评家巴巴拉约翰逊把爱伦坡、拉康和德里达纳入到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视野中,指出他们各自的盲视点和洞见点33;英国学者爱德华凯西和麦尔文伍迪撰写拉康与黑

10、格尔欲望的辩证法研究了拉康思想对黑格尔的继承34;格拉斯构( Glasgow)大学德语学院的Paul Bishop研究了拉康理论的德国哲学背景35;Elizabeth K. Warrington和Jules Davido两位学者在客体身份不能提高镜象张力(Failure at object identification improves mirror image matching)认为病人探测镜象关系的能力不能依靠对客体的区分能力上36;贝克尔(Harold DBaker)将拉康与巴赫金(M.M.Bakhtin)和日热科(Slavoj zizek)的心理学和意识形态思想进行了比较 37;Jef

11、frey Rodman运用拉康理论阐释华滋华司的诗歌38;拉康的女婿米勒,斯洛文尼亚拉康研究专家日热科以及柏迪殴(Alain Badiou)、芬科(Bruce Fink)、阿耶扎(Josefina Ayerza)和科派耶克(Joan copjec)等大多从文化和社会、政治等角度撰书阐明拉康思想39。还有许多拉康研究流派,皆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拉康思想,甚至出现专门的网站和杂志,如拉康的墨汁(lacanian ink)即是专门讨论拉康理论的刊物。因此,拉康研究在我国还有待深入。在拉康研究中,还有很多空白,比如拉康理论在从文学理论的建构方面作用还需要深挖;国外拉康研究的丰富材料和成果还不能为我所用,因

12、此只着眼于拉康理论本身的译介是远远不够的;在阐发研究中,研究角度虽然很多,但由于拉康的复杂性也召唤着我们从更多更新的阐发视角去阐发拉康。所以本文从文学理论与拉康理论的关系着手,从主体功能的研究视角出发, 来阐发拉康理论对文学理论建构的意义,或者说,主体功能性理论对文学理论的渗透,在解读拉康中寻找他的文学理论因素,把拉康理论中穿透主体(人)内外的语言结构,阐发出来,为文学理论的多元发展提供新的视角。本文第一章介绍拉康理论形成的背景、思想发展的历程及成就和对文学理论研究的意义。第二章着重阐述拉康理论基石“镜象说”对文学理论的渗透,一方面文章要阐发镜象理论的两个阶段“镜象阶段”和“俄底浦斯阶段”哲学

13、中的文论意义,另一方面还要阐述拉康论述这两个阶段时所涉及的几个理论概念的文论意义,如异化、同化、想象、移情、象征甚至形象和意象等;拉康还为“镜象”理论勾画了一张反映其内在逻辑关系的图即“图L”,在解析“图L”中拉康说明了主体与先在社会文化的关系,先在社会文化一方面左右着主体的成长,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先在的文本,与今文本形成互文性;拉康还指出了主体是在与另一主体的关系中模塑成人的,这样拉康就主体形成理论就与主体间性相关,拉康论述主体间性还与交流关涉,这样拉康的主体间性就可以成为文学交流理论的基础;拉康还消解了传统的主体理论即主客对立,从而消解了中心与本质。拉康消解传统主体理论,同时,他也很想为主

14、体寻求一个位置,认为主体有说话和欲望两个功能。本文第三章从文论角度考察说话主体,本文发现它能够为文本传意和读者(批评家)释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本文从无意识与言说相关、能指在文本中的优越性、无意识的描述与本文修辞、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等角度来阐发说话主体,另外还把拉康侵凌性理论阐发为话语(文本)对受众的侵凌和教化。欲望是拉康主体的另一功能,从文论角度,本文第四章主要阐发了欲望主体与文本的意义生成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欲望是文本意义的根,因为欲望决定着文学文本的意义存在,同时文本又是欲望显现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文章还考察、阐发了欲望寄存于象最后又转存于言词的这一心理演变过程,这个过程表明欲望为

15、意义由自我物转化为文本的心理历程。在结语中,文章梳理了西方文学理论中的有关“镜喻”文论的种种思想,指出文论史线索中的拉康“镜象”论的地位,并且指出它与西方文论的复杂关系及利用拉康理论进行文本批评的艰难。由于拉康理论是艰涩的,拉康文本自身是多义甚至是歧义的,所以我们对拉康理论在文论意义上的阐发可能有不尽意之处。海德格尔在拉康文集出版后说“我现在还不能在这些显然是巴洛克式的文章中读出哪怕一丁点儿意思来。”40拉康语言晦涩难懂、诡谲隐秘,因此,库兹韦尔(Kurzweil)警告说:“钻进拉康思想的深处是不适宜的。”41他的理论难以得到系统的表达。拉康自己也认为这个理论是难以被人理解的,要理解它们,就是

16、将他们具体化并且误解他们,因为误解是理解的一个内在部分。拉康的弟子,拉康理论的阐释者A雷麦尔也认为:“拉康博士的风格有时构成一种障碍,因为他的写作是故意神秘化的,并运用一种句法的音乐性,因而这就往往不容易被译解。”42但是本文仍力图把拉康主体功能性理论清晰地阐发出来,为文学理论提供理论支持,进而阐述文学创作主体形成的心理基础,文本接受中读者阐释意义的心理机制和文本意义生成的心理历程。注释1 朱立元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美学文艺研究1998,6:2 褚孝泉穿越拉康的魔镜国外社会科学1998,6:44-483 方汉文,马天丽后女性主义与拉康后精神分析理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1:111-129

17、4 方汉文女性话语与拉康的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国外社会科学2002,1:85-915 方汉文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的理论国外社会科学1998, 6:39-446 吴琼拉康:一种黑格尔式的解读外国文学2002, 1:65-717 王岳川拉康的无意识与语言理论人文杂志1998, 4:122-1298 严泽胜拉康与分裂的主体国外文学2002,3:3-9 9 严泽胜拉康: “回归弗洛伊德”或回归主体的真理国外理论动态2003,2:35-4110 黄作论拉康的无意识理论 国外社会科学2001, 4:41-45 11 黄作是我还是他?论拉康的自我理论南京社会科学2003,6:17-2212 黄作论拉康的真

18、理学说浙江大学学报2000, 5: 13 禾木浅论拉康的欲望理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3 :26-3414 禾木论拉康的能指理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9-1715 禾木 不在之在何以存在?论拉康关于实在的理论哲学动态2003,5:41-4516 方成试论拉康的符号学心理分析理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3:38-4417 陈永国雅各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4:34-3818 夏冬红语言与无意识拉康理论评述山东大学学报1997,4:52-5519 王茜 拉康:镜象、语符与自我身份认同河北学刊2003,6:130-13320 黄汉平 拉康与弗洛伊德主义外

19、国文学研究2003,1:16-2021 李晗蕾 拉康语言哲学思想述评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17(6):66-6822 张翔能指的游戏拉康语言/精神分析学中的“意义”四川外语学院2002,18(3):11-1423 高岭 无意识的“移置”从弗洛伊德到拉康2002,3:5-1024 张一兵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与拉康学习与探索2002,4:25 李淑言认识拉康北京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专刊,1993,第3期26 周晓仪 拉康的早期思想及其镜象理论国外文学1996,第3期27 赵一凡 拉康与主体的消解 读书1994,第10期28 张少文图解拉康能指的优越性昌潍师专学报2001,第3期61-6429

20、方汉文哈姆雷特之谜新解:拉康的后精神分析批评外国文学研究2001,1:1-630 赵洪尹安提戈涅拉康悲剧观透视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 19(5):20-2231 赵洪尹奥林恋母与母亲的欲望与拉康解读悲悼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24(9):338-34132 张智义 主体性的复归华兹华斯诗学拉康式分析视角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0(1):36-3933巴巴拉约翰逊著 户晓辉译参照构架:坡拉康 德里达新疆艺术1997,1: 49-56 34英国爱德华凯西、麦尔文伍迪著 吴琼译 拉康与黑格尔欲望的辩证法 外国文学2002,第1期35 Paul Bishop. An Herderian pe

21、rspective on Lacanian psychoanalysis.History of European Ideas, 2000, 26:1-1836 Elizabeth K. Warrington, Jules Davido. Failure at object identication improves mirror image matching. Neuropsychologia, 2000,38:1229-123437 Harold D.Baker: Psychoanalysis and ideology: Bakhtin, Lacan,and iek. History of

22、European idea. 1995,Vol.20, Nos1-3, pp499-50438 Jeffrey Rodman: Enumerating Wordsworth/Accounting for Lacan. Language & Communication, 1995,Vol.15,No.4, pp343-35439 http:/(该网站提供了大量的文献信息为写出本文提供了帮助)40(法)雅克拉康著 褚孝泉译拉康选集编者前言上海三联书店 2001,第13页41(美)伊库兹韦尔著结构主义时代从莱维斯特劳斯到福科,尹大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第131页42 转自李幼蒸著结构与意义

2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第191页第一章 拉康理论形成的背景、发展历程、成就及对文学理论研究的意义 拉康理论的形成有着复杂的背景,他参与各种学术的和非学术的活动,造就了他的学术素养。本文认为他的理论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言语研究阶段”、“语言研究阶段”和理论总结阶段。从言语到语言,拉康在给被消解了的传统主体立命,建造了主体的两大功能欲望主体和说话主体。其理论具有跨学科性,因而拉康理论给文学理论研究带来了新活的哲学话语,同时丰富了文学理论原有的内涵,因此我们将它纳入到文学理论和批评的视野中去研究。本章主要介绍拉康理论形成背景和发展历程及成就,还着重考察它对文学理论研究的意义。第一节 拉

24、康理论形成的背景拉康理论的形成背景主要体现在他与超现实主义运动、他与精神分析、他与结构主义和他与其他文学艺术、语言学和哲学等的关系中。首先,拉康理论形成的背景表现在他与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关系上。雅克拉康1901年生于法国巴黎,是家里的长子。拉康很早就进入一所天主教学校学习。他学习非常出色,尤其是宗教课程和拉丁文。十几岁时对哲学产生兴趣,特别喜欢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中的结构平面图,并亲手绘制,悬挂在卧室的墙上,这可以说是他对结构产生兴趣的开始。拉康的青年求学时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度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虽然战胜,但战争使法国满目疮痍。几百年来,西方世界都在宣扬理性哲学,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让人

25、们看到的是残杀、破坏以及人们丧失理性的行为,是荒谬可笑、令人发指的惨淡景象。理性主义遭到世人的置疑。柏格森的反理性唯心主义生命哲学思潮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法国知识界非常流行。于是,一场轰轰烈烈文学革命开始了,这就是超现实主义运动。超现实主义运动在当代西方文艺术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文学、绘画、电影等;持续时间长;传播地区广。拉康在运动中非常活跃,在巴黎的作家、艺术家等知识分子圈子里都有他的好友。他与纪德(Andr Gide,)和克洛岱尔(Paul Claudel)过往甚密,常常一起去光顾安德里纳莫尼埃书店,一起交流思想。他与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的首领布勒东(Andr

26、Breton)、西班牙绘画艺术的代表人物达利(Salvador Dali)一起投身于超现实主义运动,30年代初开始向几家超现实主义刊物投稿,1932年拉康完成了妄想狂的博士论文妄想狂精神病及其与性格的关系,这篇文章对超现实主义者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达利曾说:“我在超现实主义杂志弥诺陶洛斯1933年第一期里提到了拉康的作品。”1超现实主义运动中的种种思潮如生命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布勒东等人的主张也深深地影响着拉康。例如超现实主义者认为超现实主义是一种“纯精神的自动反应,它力图通过这种反应,以口头的、书面的或是任何其他形式表达思维的实际功能。它不受理智的任何监督,不考虑任何美学上或道德方面的后

27、果,将这思维记录下来。”2超现实主义者强调对无意识和梦境的探索,强调自动写作等,与后来拉康对无意识的理论阐明、不受任何意识的控制的主体的言说理论等几乎如出一辙。因此,可以认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是拉康思想的发端。其次,拉康理论形成的背景体现在他与精神分析的关系上。拉康在投身于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时候,一边积极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摇旗呐喊,另一方面也领略了弗洛伊德理论。但此时对拉康影响更为深刻的应该是法国精神病学的某些倾向,如约瑟夫卡普格拉斯的研究,以及那些对认知复制和形象等问题感兴趣的精神病学思想家的研究工作。1926年拉康开始在圣安娜医院“精神病及脑疾病医疗所”实习,随后又在此任职,接受昂利克劳德教授的指

28、导;1928年他又在波里士省公安局附属特殊医院实习后任专职医生,对犯罪学等产生兴趣,克雷朗伯教授给予了他许多理论知识。这些实习的经历使拉康对妄想狂症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谈起精神分析与拉康理论的关系时,拉康承认:“在精神病学上,我唯一真正的老师是加艾登德克雷朗伯。”并在他的指导下拉康完成了妄想狂精神病及其与性格的关系的博士论文,成为医学博士。就在完成论文的同时,拉康开始了对鲁道夫劳文斯坦的分析研究(1) 弗洛伊德的弟子汉斯萨克斯在拉康之前对鲁道夫劳文斯坦进行过研究。汉斯萨克斯后来移居美国创立自我心理学,因而名声大振,但又与拉康的理论矛盾冲突极深。,一直持续到1938年。在这一阶段,拉康还翻译

29、了弗洛伊德的嫉妒、妄想症和同性恋的几种神经的功能载法兰西精神分析杂志。自古文人学者之间的论争一直未中断,惠施之于庄周,梁实秋之于鲁迅等等。若没有惠施与庄子思想激烈的斗争,庄子一定会缺乏许多现在能见到的光辉思想。看来,论争如果不是人身的攻击,只是思想的碰撞,肯定能有益于我们的理论。拉康一进入精神分析的领域(2) 拉康在1936年,在马林巴德的第14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发表镜象阶段论,这是拉康正式进入精神分析,但却由于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不重视,当时拉康发言未完,就被打断;而在1937年的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会刊第18卷第一部的索引中仅仅登载了名为“Looking glassphase”的小标题。拉康的第

30、一篇精神分析的论文的夭折,暗示了拉康学术生涯的不幸,同时也种下了拉康与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矛盾种子。2),就与当时的精神分析界产生了矛盾。拉康声称自己是正统的弗洛伊德主义者,要通过维护弗洛伊德的真实意义来对抗法国现象学和美国弗洛伊德主义异端的自我心理学。他既攻击萨特存在主义现象学中意识的透明性,又攻击美国精神分析理论中自我的第一性,强调自我并非真理或真实性的场所,也不具有自律的控制能力,而是幻觉的凝固物,是误认的源泉,它必定要消融于精神分析的过程,以便解放那真实的自我或者说主格的“我”。特别是到了50年代,拉康无情地抨击美国精神分析学的医疗化倾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大批欧洲精神分析学家为逃避战

31、争迁居美国,对战争的恐惧使他们放弃了精神分析原有的人文思想的精义,精神分析的发展导致了他们不健康地去适应美国的生活方式,适应狭隘作风和权威主义,与美国的经验主义结合起来,他们采取行为主义、科学主义等思想来供养精神分析,使精神分析脱离了人文精神,促使这门学科“医疗化”。同时,美国的弗洛伊德学派使他们的所有主张在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上合法化,并使他们的假设付诸实施。所有这些,让拉康感到应把他们排除出去。拉康在1936年,在马林巴德的第14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发表镜象阶段论,其目的在于争取他们,希望他们接受他的“离轨”的理论;1949年,拉康将他重新整理的更加详细的镜象阶段论在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第16届年会

32、上,再次提出,坚持自己的理论,也是对弗洛伊德派精神分析学家的谴责。拉康还与本门弟子展开论争。拉康学派的精神分析学者不断地从拉康学派中分裂出去,这种分裂有强烈的个人意义,或者说,带有俄底浦斯的意义。甚至,拉康死后,为争夺拉康精神遗产的斗争直到今天仍在进行。今天,拉康学派再分后的各个派别之间论争从未中断。拉康极富斗争精神,这可能与拉康本人的性格不无关系,约翰斯特罗克写到:“至于拉康,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自高自大、独来独往的人物,很喜欢别人亦步亦趋地追随他,而自己却从来不去追随别人,哪怕与别人有一点儿瓜葛。”3然而,拉康在论争中不断地丰富着他的理论。第三,拉康理论形成的背景体现在他与结构主义的关系上。

33、在1966年,法国有家文学期刊刊登了一幅后来常常被转载的漫画,画的内容是:列维-斯特劳斯(Lvi-Strauss)、罗兰巴尔特、米歇尔福柯和雅克德里达被漫画家画成野人模样,裹着草裙,带着脚镯,围坐在热带林荫下,只有拉康博士在人群中,林荫外显得比较花哨,系着一只领结。后来有人给这幅画命名为结构主义者的午宴,其实,这些人什么也没吃,象是在滔滔不绝地说些什么。这幅画没有什么恶意,画家只想说明这些人的出现为法国精神生活孕育了一种新的力量。也许是漫画家的奇想,但这幅画的发表,恰倒好处,就在这幅画发表后不几个月,拉康将他的论文集文集(crits又译为著作集)公诸于世。在法国,拉康加盟“结构主义”,结构主义

34、这一全新的思想便初具规模了,也是法国思想史中数不胜数的结晶之一,把原本支离破碎、看似迥异的观念结成了一个整体。而拉康本人是不愿意在自己身上贴上“结构主义者”的标签。拉康除了对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给予关注外,其他思想家都不在拉康的眼中,当代法国思想家的著作,拉康没有过多地留意过。也就是说拉康思想只是暗合了结构主义思潮,而并非拉康着意使自己变成一位结构主义者。第四,拉康理论形成的背景体现在他和其他文学艺术、语言学和哲学的关系上。拉康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主要有:在超现实主义运动与纪德、克洛岱尔、布勒东、达利等的关系,这一点在前文已有论述,不再赘述;拉康还与爱尔兰著名小说家乔伊斯(James Joy

35、ce)和印象派画家毕加索有交往。拉康十七岁时认识了乔伊斯,在这以后拉康特别喜欢阅读乔伊斯的作品,乔伊斯的作品对拉康影响非常大。除了拉康对其作品进行读解外,在1975年到1976年拉康主持了持续一年的关于乔伊斯的研讨会。拉康后期思想的转变即对象征域、想象域、真实域联系在一起的拉康命名为“sinthome(1) 这个词是法语的文字游戏,指“symptom”(症状)、“saint”(圣人)和“Saint Thomas”(圣托马斯,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枢密大臣,后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因反对亨利二世控制教会事物而遭杀害)。”理论,是乔伊斯直接影响的结果。拉康早年曾是毕加索的精神医生,二人的交往中,拉康受到

36、了毕加索印象派画论的影响,开始了他对精神分析的研究,毕加索成了拉康思想的精神导师之一。另外,拉康还参与了后来在法国知识分子中有很大影响的法国文学家、批评家巴蒂尔(Georges Bataille)和作家格诺(Raymond Queneau)举办的研讨会,使拉康对文学产生了哲学(理论)上分析的兴趣。精神分析与语言学的关系可追溯到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在分析个体病例史及有关梦、言语及其它方面的失误、玩笑的著作中,弗洛伊德的主要依据就是言语叙事,并在言语叙事的分析中表现出一位文本批评者的娴熟技能,人类语言的作用机制是弗洛伊德特别偏爱的一个主题,他的心理学著作常常引用语言学作为论证依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37、即弗洛伊德建构自己的理论时,索绪尔等也正在构建自己的语言学基础,也就是说精神分析与语言学都处在萌芽中,二者无法相互借鉴。到了拉康,语言学已趋向成熟,因而拉康可以借用语言学的成果。拉康把索绪尔、雅克布森等的语言学新观念,作为改造弗洛伊德的技术手段。拉康的阅读范围相当广泛,不是拘囿在精神病学和精神分析中,他还接触了雅斯贝斯(Karl Jaspers)的存在主义哲学,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的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哲学,尤其是他广泛的阅读黑格尔哲学。他参与了法国哲学家阿隆(Raymond Aron)和俄罗斯哲学家亚历山大科热夫(Kojve)开办的研讨会。1933年到1939年流亡法国的

38、科热夫在巴黎开设讲座,主讲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这为法国的思想辉煌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丰富的话语储备”4。当时的听众有后来显赫一时思想家阿隆、巴蒂尔、梅洛-庞蒂、拉康等人,还有许多作家和超现实主义者、自由主义者等。精神现象学的法文译者伊波利特(Hyppolite)写出了大量的精神现象学的导读性文章,传播黑格尔哲学。不计其数的法国人从黑格尔哲学中获得了知识的灵感。美国著名法国思想史研究学者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说:“自那以后,法国思想的许多重要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源自于黑格尔复兴所激发的法国意识的动荡与改组。科热夫和伊波利特对精神现象学的研究乃是马克思主义复兴的知识源泉,也是萨特的存在主

39、义甚至于60年代的结构主义得以产生的知识源泉。”5尤其在拉康身上能够看到这种影响的痕迹。拉康理论的形成有着复杂的背景内容,这里只是对其影响最深远背景进行了阐述。其他的如女权主义等等在这里就不再阐述。第二节 拉康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及成就拉康理论形成与变更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五十年代末期以前;第二个时期是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第三个阶段是七十年代初直到拉康去世。下面我们就具体地研究一下这三个阶段拉康的研究状况和成就:从拉康的博士论文妄想狂精神病及其与性格的关系发表的1932年到1957年前可以算作拉康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第一阶段。第一阶段拉康理论的重点是言语研究,认为言语是一种行为,涉及到

40、主体和他人。其重要的论文有:1932年的博士论文;1936年的“镜象阶段论”,当时因种种原因夭折,1949年拉康重新发表了对其理论具有奠基作用的作品助成“我”的功能形成的镜子阶段,文中拉康阐述了婴儿与镜子中的镜象之间的关系,并认为这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一步;1948年精神分析中的侵凌性发表,文章阐述了侵凌性是在一种经验的主观性构成中表现出来的,经验中的侵凌性以侵凌倾向和肉体的混乱的意象提供给我们;1953年在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罗马大会上,拉康发表了他著名的演讲精神分析中的言语和语言的作用和领域,“罗马讲演是拉康理论的奠基宣言,也是拉康理论形成的第二个里程碑”6,文中拉康强调了语言或者象征域的功能

41、和独立性,把精神分析确定为一种实践活动和一种说话主体理论;1957年在弗洛伊德事务或在精神分析学中回归弗洛伊德的意义中,拉康在“回归弗洛伊德”的呼声中,要求精神分析要回到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研究上去,从而提出了无意识与语言的关系以及分析者的任务,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拉康思想开始发生转移的端倪,也就是说他正在走向语言结构主义。拉康在第一阶段的主要理论成果是着重研究了言语给主体提供了一种身份,在形象领域中主体的异化。也就是说,拉康仍在寻找主体的位置,最终在言说主体和“他者”中为主体立命。特别应指出的是拉康此间的思想为文学创作主体理论寻找到了一个契合点,拉康论及了异化、移情、对“他者”(环境)的认同和

42、拒斥和主体的欲望能够充实主体认同事物的意义等能够为作家的创作指出一条理论之路。50年代末到1966年拉康的文集发表我们认为是拉康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50年代末拉康的理论研究有一次大的转移:由言语问题的研究转移到语言问题的研究。主要的文章有:无意识中文字的动因或自弗洛伊德以来的理性,这是一篇关于无意识合理性的讨论,文中认为合理性就是意义的持久性,是定要被表达或听到的文字的优越性;论精神错乱的一切可能疗法的一个先决问题,拉康从主体与世界存在的关系着手,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弗洛伊德的schreber病例进行了再审视;治疗方向和它的力量的原则中,拉康主要讨论了分析者的作用,并揭示了解释、移情和欲望在精神分

43、析文本中的作用;男根的意义拉康从象征域的观点出发,把男根置于象征秩序中,并从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主体的欲望、阉割情结和女性阴茎嫉妒等问题;主体的倾覆和在弗洛伊德无意识中的欲望辩证法表现出拉康对传统主体理论的颠覆,能指在构成人类主体中的决定性作用,拉康告诉我们不要以实证主义的科学方式来思考主体问题,同时也应剔除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主义,而应从和主体未知的欲望相联系来考察主体问题。在拉康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不再象第一阶段那样受文学严重影响,而是受到语言学的影响,后来又受到数学、拓扑学等的影响,拉康思想出现了科学主义的倾向。拉康唯一留给主体的路是欲望主体,强调了主体不再是被认识的主体,而是被语言

44、破坏了的主体,有着较强的结构主义倾向。但拉康在这一时期的理论为文学的接受理论添上了一种解读途径。60年代末到拉康逝世是拉康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拉康的主要著作有:1970年论无线电传声技术;1973年拉康的女婿雅克-阿兰米勒整理了拉康自1953年到1979年的在研究班上的演讲汇集出版了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1974年的论电视;1975年出版了关于弗洛伊德的技术性著作;1978年出版弗洛伊德理论中及其精神分析学技术中的自我概念;1981年的病态心理学。这一时期拉康研究了真实域、象征域和想象域,并试图把寻找一个元素把三者联系起来,这个元素就是后来他称之为“sinthome”的东西,也表现

45、出了拉康对自己的理论进行总结的欲望。第三节 拉康理论对文学理论研究的意义 拉康理论庞大芜杂,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学术界一般把他作为哲学家看待。(1) 国内的李幼蒸在其结构主义一书中将拉康放在第一编“哲学”中加以论述;国外的如美国的伊库兹韦尔等在他们的著作中也从哲学角度分析拉康。但大多数拉康研究的学者承认拉康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跨越哲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类学、文学艺术理论等学科的。也有很多学者把拉康理论作为文艺理论进行阐发,如朱立元、王岳川、周晓仪、李淑言、Jeffrey rodman 、Harold D.Baker等等都是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解释和运用拉康理论的。马尔科姆鲍伊指出:“在精神分析

46、之外,拉康也有着广泛的影响。”7并进一步说:“他的著作毫不含糊地自我宣告是对一切话语,一切意识形态的批判。”8我们把拉康理论纳入到文学理论与批评的视野中去研究还在于: 首先,拉康理论是研究人的科学,而且是从人文科学的角度去研究人,不是用纯粹的医学去研究人的疾病的学术。对自我的认识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希腊人很早就提出了这一亘古永传的美学命题,在雅典娜神庙上镌刻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它激起了人类历数代而不衰地对“自我”的探索,从柏拉图到黑格尔再到当代的象拉康一样的思想大师们,都在这块精神园田上不断地耕耘。“人”或者“自我”则成为文学园囿中常开不败的花,所以高尔基曾说“文学是人学”。拉康以“精

47、神分析”和“语言结构”,这两大近代兴起的人文科学技术去探索人的“内在”和“外显”。这种探索与文学运营机制有很强的相似性,同时与文学艺术的近代探索相契合,拉康理论为文学提供一定的哲学基础。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就是一个由空间和时间组成的大系统,系统一定会有其组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结构。人是茫茫宇宙的一个小分子,但按亚里斯多德的说法人又是一个自足的小宇宙9。然而,人的这个“小宇宙”是非实体性的、虚无的、模糊的,它又的确是一个人类所独有的“精神存在”,它有没有结构?拉康和其他结构主义者不同的是他认为它有结构,尤其是他依据逻辑的推断指出“无意识有类似语言一样的结构”,拉康的这一说法虽然不能够完全反映人的心理真实,但他确实提供给我们一套新的分析模式。其次,拉康本人有精粹的文学批评篇章为我们利用他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研究文学提供了范式。拉康直接论述文学的理论不多,主要有两篇:关于被窃的信的研讨会和欲望和对哈姆雷特中的欲望的阐释(Desire and 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