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966025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摘要 经济全球化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命运。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历史背景下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仍然有效。但是,我们还应看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仍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上,应立足于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经的历史进程,主动在与资本主义的交往、联系与斗争中壮大和发展自己,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取得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提高社会主义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最终在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中取胜,开辟全球社会主义的新纪元。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历史命

2、运作者简介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Fate of SocialismZhaoguo Cui(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21century,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rought not only magnificent driving force

3、 to the world trade, but also a lot of uncertainties to many countries, and appears a many new features and contradictories. China must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speed up socialist modernization.Key words: Economy; Globalization; Socialism; Historical destiny

4、引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

5、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1 经济全球化对资本主义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但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其影响的程度又有所不同。经济全球化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是积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发源地,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的是大量的利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显示,经济全球化获益的发展中国家不到20个。江泽民指出:“经济全球化作

6、为一个客观进程,具有两重性。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劣势,如果没有正确的对策就会落入更加不利的地位。“事实正是如此,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范围的贫富差别,绝对贫困的国家不是减少而是增加,由20世纪60年代的2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48个。虽然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它不仅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反而加深了这个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不仅表现在国内,而且表现在国际上。正如江泽民所指出:“西方国家大力发展新经济,加速经济全球化,造成了西方国家的财富不断增加,但这些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加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7、”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加深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危机。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资本在全球流动,使全球经济紧密融合在一起。国际金融的扩张和投机性,潜在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导致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所以经济全球化对资本主义国家并不都是风光无限。社会发展规律是不可抗拒的,经济全球化正在加深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进一步把它推到了社会主义的门槛。2 经济全球化下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济全球化要求社会主义理论必须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社会主义没有刻板的模式,必须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当代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它既

8、要求人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时也为人们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提供了更实际更详细的材料和手段。在20世纪,社会主义得到很大发展,后期却出现了严重挫折。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有消长,处于既矛盾又共存的状态。资本主义要完全消灭社会主义不可能,社会主义要很快代替资本主义也不现实。这种状况,不仅在21世纪将持续下去,也可能会在更长的时间持续下去。当然,社会主义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现在已经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窗口中出现,在这个最新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前进一步的每项重大措施中,社会主义已经直接地、实际地显现出来。”过去我们对社

9、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曲折性认识不足。以为革命胜利后很快就会建成社会主义,不要很久就会取得最后胜利。这主要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够,往往脱离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把共同贫穷当成社会主义。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条件,“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纵使你宣布已建成了社会主义,也是不能巩固的。新的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我们进一步领会了邓小平的思想,看清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我国原来经济文化落后,革命成功后必须经过相当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建成发达社会主义,乃至实现共产主义则需要更长的时间。邓小平说:“我

10、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市场的全球化。各国通过世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长期以来,我们把市场经济当成资本主义,把计划经济当成社会主义,关起门来搞建设。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

11、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既保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又发展了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吸纳了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当代现代化的进步潮流。3 经济全球化下社会主义的做法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作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为作用和客观进程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的历史产物,我们面对由此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既要积极参与,又要谨慎稳妥,量力而行;既要冷静沉着,又要坚决果断,善于把握机遇。总之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讲是既要坚持原则立场,又要讲究斗争艺术,真正做到有理、有利、有节。第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

12、动摇,正确对待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道路。这是我们过去取得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的最可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大潮,面对强大的资本主义全方位的攻势,赢得比较于资本主义的竞争优势,开创社会主义美好前程的最大的优势。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指引世界上处于剥削制度压迫之下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改变自己命运、获得社会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正确道路。”鉴于目前世界上“一球两制”的客观现实,我们还要全面认识正确处理同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同发达国家既矛盾斗争又借鉴合作

13、的关系。现实中代表两种制度的国家之间的矛盾斗争是错综复杂,有时又是十分激烈的。对我们来讲,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原则立场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动摇了这一点,面对依然强大的资本主义的攻势,我们就丧失了根本,就丧失了“比较优势”所在。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社会主义不是离开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产生的固步自封的社会,无论是其运动、思想还是社会形态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没有脱离开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背景。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再像过去那样闭关自守搞封闭,社会主义是没有出路的。因此,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某些成功经验,充分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创造

14、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发展壮大我们自己。这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固有的特点,也采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方法,是当作方法来用的,目的就是要加速发展生产力。”针对当时一些人这样那样的担心,他又回答说:“这样做是否违反社会主义原则呢?没有。因为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了两条,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经济力、科技力、凝聚

15、力为主要内容的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与资本主义一争高低,立于不败之地,根本上还是在于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高的劳动生产率。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而这就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但这并不像一些人所理解的那样,认为只要经济或者说只有先把经济搞上去了,一切问题就解决了或才有可能解决。实际上,从国际方面来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来都不希望当今世界再崛起一个或几个在综合

16、国力上能与它们平起平坐的国家,特别是无法容忍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与之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真正发展壮大起来,这些发达国家无时无刻不在想尽各种办法干扰、破坏我们的建设大局,力求达到削弱我们的国家实力的险恶目的。当前的主要表现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加强对落后国家的资本输出和市场侵占的同时,加紧从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对这些国家的渗透和影响。从国内方面来看,社会主义国家推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对此,如不加以正确引导,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影响和阻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以上两个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

17、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原则立场的现实处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担心中国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这个担心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我们不能拿空话而是要拿事实来解除他们的这个忧虑,并且回答那些希望我们变成资本主义的人。”为此,就要求我们在对外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紧建设植根于民族传统而又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立足于本国实际而又充分吸收世界各国文明成果的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力争在建设强大的物质文明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也搞好,从而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

18、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始终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第三,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动力,开放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国之路。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初曾经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的相互协调与合作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抓住这个大好时机,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发展壮大自己。然而,经济全球化也为某些西方大国肆意干涉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事务提供了“名正言顺”的借口,如“西方化

19、”,就是用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制度和观念来一统世界的过程。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一些西方大国在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交往时,往往附带许多政治条件,也就是利用其科技和资金的优势达到某种险恶的政治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一个必须十分清醒的原则立场是:在整个对外开放过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立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牢牢把握发展自己的主动权。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想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必须立足国内,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艰苦奋斗,按照本国的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干革命、

20、搞建设,而不能主要或完全依靠外来力量。结束语经济全球化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命运。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历史背景下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仍然有效。但是,我们还应看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仍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上,应立足于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经的历史进程,主动在与资本主义的交往、联系与斗争中壮大和发展自己,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取得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提高社会主义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最终在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中取胜,开辟全球社会主义的新纪元。主要参考文献:1 江泽民.论

21、“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 俄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人民出版社,19795 李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6章新胜.学会做事中文版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6)。7蔡克勇.把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结合起来J辽宁教育研究2003(8)。8刘文霞.德育的的明智策略:教人学会做人J教育科学研究2005(8)。9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国教育报N2005.1910余祖光.学会做事全球化中职教育的价值观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11王克仁. 大学生德育评价工作现状及评价体系重构原则新探J党史文苑2005(2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