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论文.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66744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论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摘要:所谓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行政为调控主体,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9亿,而且从全国来看,县域内国土面积有896万多平方公里,超过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3%。如何使县域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将是文章讨论的核心。关键词:传统;创新;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一、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第一,牺牲资源与环境。据相关部门统计,中国万元gdp的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倍-11倍,单位gdp的环境成本居世界前列。以“十五”时期为例,中国能源、电力相对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比“九五”时期都提高1倍多,煤炭

2、产量增长1倍多,水泥产量增长79%,钢材产量增长187%。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能源消耗达到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钢材消费量达到3.88亿吨,大约占世界消费量的30%;水泥消耗12.4亿吨,大约占世界消耗的54%。由于大量低效消耗资源,污染物的排放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第二,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2001-2006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2%,远远高于按现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

3、3%的速度,投资率从2001年的36.5%提高到2006年的42.7%,增加了6.2个百分点,但消费率却从2001年的61.4%下降到2006年的50%,降低了11.4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率下降到历史最低点,仅为36.4%。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由2001年的50%提高到2006年的61.1%。2001-2006年,中国外贸顺差由225.5亿美元提高到1775亿美元。总之,传统的县域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特征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二、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县域经济(一)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之间发展不协调。县域经

4、济基础较差,资源匮乏,财力紧张,有的甚至举步维艰,干部职工工资发放都有困难。不仅如此,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发展更不平衡,一方面,城市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另一方面,客观上仍然存在着城市与县域争项目、争资金、争资源等问题。另外,城市与县域在产业整合、分工协作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和紧密的产业链与配套关系。2、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当前,中国县域传统农业可以归纳为四个特征: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农业发展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的增长;农业的种养、加工、流通相脱节,利益关系不紧密;高度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建国以来,尽管中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稳步增长,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工

5、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足,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停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中国农业发展缓慢。3、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一是深加工能力不强,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仍然是“收获-初加工-销售”为主要形式的粗放式经营。二是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严重制约县域工业的发展。三是县域工业发展仍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迟迟走不上发展的坦途。(二)新的县域经济增长方式1、进行产业集聚,打造新型产业基地。立足于县域实际,加快培育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大力整合县域内的矿产资源、工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态资源以及文化旅游资源,围绕高效益综合开发利用,做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发展

6、现代农业。破除就农业抓农业的狭隘意识,用工业的思路谋划农业,用服务业的方式推销农业。应破解所谓“没有资源不能办工业”的简单化意识,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多途径、多方式、多领域发展各种非农产业。因地制宜,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坚持走城郊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之路。3、工业化结合城镇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工业兴县要与城镇化相结合,加快县域中心镇的发展,大力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极,引导县域工业在中心城镇布局和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增强中心镇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走工业强县与城镇化相结合的道路,是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4、创新县域经济结构。发展县域经济要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破解发展难题,释放发

7、展活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整体转型,打造现代、高效、富民、生态化的县域经济新形态。我们应当建立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形成从资源利用到产业发展、从城镇开发到民生改善等完整的规划体系,坚信我们的县域经济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增长极。参考文献:1、姚超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2、崛起之路肥西模式的解读与启迪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3、邓振春.策划县域经济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4、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县域经济建设工作全书m.黑龙江电子文化音像出版社,2005.本文系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科研基金课题研究成果,指导老师:王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