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提琴演奏技巧中的发音问题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67942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大提琴演奏技巧中的发音问题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论大提琴演奏技巧中的发音问题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论大提琴演奏技巧中的发音问题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论大提琴演奏技巧中的发音问题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论大提琴演奏技巧中的发音问题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大提琴演奏技巧中的发音问题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大提琴演奏技巧中的发音问题 毕业论文.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名称 论大提琴演奏技巧中的发音问题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指导教师 目 录摘要IAbstractII前言1一、弓与弦的准确接触点至关重要2(一)、弓弦接触点2(二)、善于用眼睛注视弓和弦的接触点2二、对音乐的预先感觉的延续3三、右手对弓子的控制3(一)、右手的握弓与运弓3(二)、右手的换弓与换弦5四、左手的技巧跟发音5(一)、落指5(二)、揉弦6(三)、拖音或滑奏6(四)、手型、指型6五、音准与发音7六、教师应教会学生倾昕自己的演奏7结论8致谢9参考文献10附录一11附录二14摘 要针对大提琴演奏的发音问题提出具体的训练方法,将此方法的实施具体

2、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弓与弦接触点的掌握、右手握弓与运弓的方法、左手跟发音的关系、音准对发音的影响,从这几方面对大提琴的发音问题做进一步的了解。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好发音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养成对美好音色不断追求和对艺术精益求精的好习惯, 大提琴艺术的发展是漫长的。大提琴流淌的音乐包含着很多大师们的印记我们感受到了大提琴无尽的美和无穷的魅力。在音乐的发展史中, 大提琴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审美品格。从大提琴的出现, 许多艺术大师对大提琴有着特殊的喜好和情感。关键词:大提琴演奏 发音方法 训练方法AbstractPronunciation problems for cello specific tr

3、aining methods, this method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crete, and on this basis, further: the bow and the string contact point of control, right hand holding the bow and the bow of the way, left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onunciation , Intonation impact on the pronunciation, from several aspects o

4、f the cellos s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 further. Designed to train students to acquire a good way of pronunciation, students gradually develop a beautiful sound on the continued pursuit of artistic excellence and good practice.The authors of the song life stories of various descriptions, and

5、 thus leads to the origin of her with the zheng. Her school, writing and performance skills and features in-depth explanation and research, in order to achieve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style to do.Key words: play the cello Articulation Training MethodsII前 言长久以来,大提琴一直因其优雅迷人的声音和高超的演奏技巧而受到人们的喜

6、爱,许多人认为大提琴的音域接近人声,听着声音自然舒服,它是能自如地表达灵魂深处情感的一件乐器。其实,大提琴之所以能在众多的乐器中脱颖而出,之所以能够表达深刻的情感内涵,不仅因其声音接近于人声,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极为丰富的音色效果和细腻的音色变化。因此,音色是大提琴演奏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情感表现手段。但好的音色跟它的发音有着根源的联系,发音的好坏取决了音色的好坏,所以在学习拉琴的时候应该更注重发音这一问提。 一、弓与弦的准确接触点至关重要(一)、弓弦接触点弓子与弦的接触点是发音中极为敏感的。由于接触点上的错误,会造成音质上多种不良的效果。1)由于接触点离琴码太近,运弓时会发出“咔咔”的杂音,像据木

7、头的声音;2)由于接触点离指板太近,弓子压力不足,造成发音模糊,甚至出现不稳定的、粗哑的杂音。这种情况常出现在双弦演奏时;3)由于接触点靠琴码不够近,在拉高把位的长音时会出现破裂声;4)由于接触点离指板过近,并用力过多,会产生无色彩、呆滞的音色;5)由于拉到弓尖时,弓子接触点滑到指板上,同时压力并未减轻,而发出破裂声。这些音色都是音乐表现的大敌。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个音的强度、时值、高低的不同,按照已规定的原则,掌握好相对固定的触弦点。所谓相对固定,即在演奏空弦、某一个长音或某一个把位内的音时,弓在弦上的接触点是需要相对固定的。如果这时不能很好地控制住弓子而使其在运行中上下滑动,就会影响琴弦

8、的正常振动进而发出劣质的声音。弓在弦上的接触点又不是不变的,琴弦的粗细,把位的高低,都要求接触点有所变动。在不改变弓速和弓压的情况下,琴弦越细,把位越高,接触点就要越靠近琴码;反之,接触点就应适当上移,但以琴码与指板末端的中点或稍偏上的位置为限。只有当乐曲需要作轻柔、暗淡、虚幻、飘逸的特殊效果时,才允许接触点靠近指板或在指板上运行。然而,遗憾的是在初学大提琴演奏的孩子中,演奏时接触点靠近指板,甚至在指板上运行,这已经成为通病。(二)、善于用眼睛注视弓和弦的接触点许多学生在初学拉琴时,因为对音准的掌握比较差,在拉琴的过程中会用眼睛注视左手的把位来确定音准。眼睛的注视都在左手上,这是一种错误拉琴方

9、法,而且这样往往会忽略右手握弓在琴弦上的接触点。所以拉琴的同时应该善于用眼睛注视弓和弦的接触点,它能帮助我们找到纯净的声音,要随时注意弓子在弦上的平稳性,免得使音跑调。有时我们拉出难听的音时,一听便知,准是弓在弦上的接触点转移了。在拉琴过程中看着右手拉琴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弓和弦的接触点不是固定不动的。有人讲弓和弦的接触点应在弦上的1/11处,但每把琴的质量都不一样,振动波幅当然也不相同,所以还应学会用耳朵来帮助校正音准,因为当你拉出最完美的旋律,体现出最完美的音色时,那是你找到每把琴的最佳振动位置。所以,弓在琴码指板之间自由移动,是保证声音纯净、音色完美的基本原则,按照这个原则演奏,才能有效运

10、用各种混合弓法,演奏各种不同要求的乐曲。二、对音乐的预先感觉的延续安排了充足的调整时间,免得出现“手忙脚乱”的问题。长期注意培养对音乐的预先感觉习惯,并且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就能使心中的歌唱性加强,节奏也就很自然地随着音乐而流动,而不会出现抢拍子和拖拍子的现象了。因为脑子总是处在寻找最佳声音的状态,这也会减少或避免演奏中走神。另外在演奏时,根据我们头脑中预先想象好的声音,还会自动地把各种因素调动起来,协调起来,对声音加以调整,以适应发音中的审美要求。三、右手对弓子的控制(一)、右手的握弓与运弓(a)握弓好的声音来自正确的运弓,它与正确的握弓、合理的压力分配与传递是分不开的。 最基本的握弓姿势,是

11、用右手握住弓柄,弓垂直向上,对准自己的鼻子,弓毛侧向左面。右手臂下垂,完全彻底放松,然后做准备握弓的姿势。拇指自然弯曲,放在弓杆和马尾箱间的犄角上,特别要防止拇指抠在犄角里,只要指尖触弓即可,不要抠在犄角上边,不必过深。角度要微微向弓尖倾斜,不要过分。中指与拇指相对,中指的第二关节与第三关节(靠近指甲的关节)的中间接触弓杆,指头稍微弯曲放在马尾箱的金属圈部。食指与中指分开一些,第二与第三关节之间接触弓杆。无名指挨着中指放在弓杆上,小指摆在花扣接近弓柄的地方,手掌宽的人,无名指可摆在花扣处。整个手指都往弓尖方向稍微倾斜一些,但有时所有的手指与弓几乎是垂直的。(b)合理的压力分配压力来自弓子的自然

12、重量与手臂的力量,由于弓子的杠杆原理与手臂的作用,它在弓尖部分重量最轻,越近弓根,重量越大。因此,当你给弓子一个均等的压力时,它在弦上的压力就是不均等的。也就是说,音量越近弓尖,越加变得弱小。所以要想获得一个均匀的声音时,手臂给予弓子的压力必须是不均匀的。也就是当弓子走向弓尖时,应逐渐增加压力;当弓子走向弓根时,要逐渐减轻压力。压力应从肩部和上臂落到手腕上,然后再通过手腕把它重新分配给手和手指,特别是食指和中指。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不管来自何处的压力,都要富于弹性,不可使用僵死的重量,否则,会把弦压死,使琴弦不能充分振动,发出低劣的声音。一个好的演奏者,不仅需要一个好的左手,还需要一个善于使用

13、压力的敏感的、细微而灵巧的右手,演奏者内心深处的感情、个性,都将通过它表现出来。(c)运弓弓子的运行一拉一推,关系到大提琴的音色好坏。在运弓的过程中的感觉应是平稳、均衡、协调、自然、省力、有效。这是振动优劣的关键。弓与弦始终呈直角,这是整个运弓技巧的基础。只有当弓与琴弦垂直运行时,琴弦才能产生规则、充分的振动,从而发出优美的声音来。如果运弓角度倾斜,一方面弓在弦上容易滑动,还会影响琴弦的规则振动而发出噪音。这种倾斜如果超过50度,琴弦就几乎不能产生振动而不会发出声音来。运弓时,手臂各部分是一个有机的、协调的整体,不能是孤立的、机械地为了做动作而动作。运弓动作的规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有当弓与

14、弦垂直运行时产生的规则振动,才会发出悦耳的声音,这才是运弓动作的最终目的。由于弓子每部分重量不同,因此在运弓时如果不加入人为的力量,仅凭弓子本身重量对弦所产生的自然压力将随着弓位不同而不同。在用下半弓时如对弓的压力不加任何控制,仅仅限于运弓,则会由于下半弓本身重量过重,阻碍弦的振动,以致声音被“压碎”,发出“咔咔”声。反过来,用上半拉到弓尖时,由于弓尖部分重量过轻,如不加入人为压力将不足使弦振动,弓抓不住弦,太飘,声音自然就没有穿透力。因此压力过强的弊病在下半弓要比上半弓的可能性大得多,而且在弓根换弓时表现得特别明显。其实,弓的压力决定于持弓的方法。食指管运弓(中指只参与很少一点),小指管抬弓

15、(无名指参与程度小)。因此,造成弓的压力过强,一定是由于食指压力过大和小指抬力过小之故。而弓的压力不足,是由于人们对食指的任务认识不足,食指必须习惯于它控制发音的任务。此外,在运弓时,要有一个好的、正确的起奏。因为只有好的,正确的起奏,才能使琴弦产生规则的充分的振动,从而发出优美纯正的声音。起奏的音,有强有弱,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安静柔和的起奏,要以柔和的力度和较少的弓毛,从非常接近琴弦的地方开始运弓;热情有力的起奏,运弓时可事先加上压力,并配以快的运弓速度,让弓“咬”住琴弦,发出刚劲有力的声音。另外,不可忽视肘部运用在大提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运全弓时,肘部运用是保持声音完美的重要环节。下弓时,

16、应注意从弓根开始起全弓,肘自然伸出去,把臂的力量从中弓传到弓尖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肘要向前右方无限伸出去。这样,肘向右前方传递的力所产生的音,才会很理想地送到听众耳朵里。但不能忘记的是肘部用力的大小要始终如一,不要破坏它的连贯性。上弓时手腕和肘要一致,成一条线,运到弓根时,只需右手指推一下就可以了。演奏过程如发现僵硬的声音,一定是肘僵硬了。正如著名大提琴家雅诺什斯塔克说:“真正的问题是不要破坏肌肉动作的连贯性,不要阻碍力量在身体各部位的运行。”(二)、右手的换弓与换弦 换弓换弦就像左手的换把一样,做得不好就会影响音准。因此要注意不要妨碍弦的振动和力的运行。 换弓要注意弓尖与弓根的换弓。弓尖换

17、弓是在依靠臂肘的支持下,右手随着回上弓。弓根换弓是在从上弓至下弓换弓和换弦时,肘同小臂的余力还在继续走向弓根,但手指内部传递转换的力量一定要使未完的上弓声音保持住。另外,从食指转到中指、无名指时,小指要做迂回的动作反射。当力量转到小指时,食指已经在转向下弓了,如同在水中摆布,将布的一角向右拉,布会随同你手摆动的方向自如地摆动;当向左掉头时,虽然你的手已经转回,但布的另一角还有着向右的余力。换弓这个例子与“水中摆布”同理,即弓根部换弓送指,往前送和往后拽是同时进行的。 上下弓换弦,除右指的动作外还要求弓的各部位力度均匀。换弦时,弓尖运弓,肘先抬起来用上力,上下弓的力度就能得到均匀与平衡。四、左手

18、的技巧跟发音 (一)、落指落指与发音是紧密相关的,落指弹性的适度对发音有很大影响。落指的速度过慢,会影响声音的纯净,有粘粘糊糊、拖泥带水的感觉,中间还会出现不太正常的声音。这样落指发出的声音是传不远、送不出去的。同时,过重的落指(敲击型)同样会干扰正常的发音。左手肘部僵硬、不灵活 ,没有左右调节性的动作 ,位置不合适 ,使指根关节位置不能高于指板 ,手指的重量不能自然地落到弦上去 ,这也影响了发音 ,同时还妨碍了左手指的灵活性。(二)、揉弦揉弦不好也能影响发音 ,为什么有人在拉一段非常优美的旋律时总使人感到不满足 ,主要是由于他没有较好掌握揉弦的频率和幅度。一般来说 ,当需要奏一个强音时 ,弓

19、子就要靠近琴码 ,适当地加快运弓的速度 ,增强弓子对弦的压力 ,同时左手指也应加强按弦的力度 ,并放慢揉弦的频率 ,加大揉弦的幅度 ,这样 ,声音出来就宏亮 ,传送力强。而当拉一个较轻的声音时 ,揉弦幅度要小些。另外 ,揉弦的连续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常见一些学生一旦遇到换指、换把或换弓时 ,手指就下意识地停住不揉弦了 ,这就切断了旋律线。不少外国专家在给学生上课时都强调 :每“一个音都要揉弦 ,甚至连十六分音符也不放过” ,可见揉弦对声音的至关重要了。用按弦的手指以急速颤动发出揉音,其目的是赋予一个乐句甚至乐句中的某一个音以更多的表现力。揉音本来是为了加强效果和美化歌唱性乐句或音色的一种手

20、段。但是如果揉弦频率过快、过慢、过于激烈,甚至揉弦动作稍有僵硬、不够松弛,都会影响音波的正常传送。和歌唱家唱歌一样,唱歌时人声颤动的自然频率是小提琴学习者和演奏者所应努力效仿和不懈追求的。(三)、拖音或滑奏滑奏和揉弦一样,是赋予歌唱性乐句以生命力和表情的极好手段,但如果在滑音过程中用力不当或动作过快、过慢,都会产生多余的杂音,影响发音的效果。(四)、手型、指型手型、指型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落指动作的速度,而落指与发音是紧密相关的。因此手型、指型直接或间接对音色产生影响。另外 ,左手姆指的放松对减少换把中的杂音也是很重要的 ,因为导致左手过多的压力和抓紧琴颈都是由姆指的紧张而造成的。五、音准与发音

21、我们都知道乐音是由基音和它的泛音所组成的。音质的好坏决定于振动的复杂性 ,一根拉直的琴弦当用弓演奏时 ,不仅全体振动 ,还分段同时振动 ,各段同弦的长度呈精确的数学关系。各段分别为弦长的二分之一 ,三分之一 ,四分之一 ,五分之一等等。二分之一弦发出的音比整根弦发出的音高一个八度 ,三分之一弦发出的音高十二度 ,各相应段所发出的“音”形成一个序列 ,叫做注音列。好的声音其泛音必然丰富 ,当我们把一个音拉得很准时 ,这音就非常通透明亮 ,能够听到丰富的泛音列 ;而当音准不佳时 ,泛音减少 ,声音暗而无光。因此在训练发音时 ,我们切不可忽视对于精确的音准的要求。发音的训练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提高听觉

22、能力 ,要学会分辨什么是好的声音 ,什么是不好的声音 ,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听出声音的强弱 ,但对于音质的好坏却不太敏感。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听一流演奏家的演奏 ,以建立声音的正确概念 ,使真正好的声音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六、教师应教会学生倾昕自己的演奏都说学习大提琴要有好的耳朵,这里所谓的“好的耳朵”不仅指耳朵要有听辨音准、节奏的能力,还要有听辨音色的能力。只有这样去做,才能使学生的小提琴学习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我们都知道歌唱家有找共鸣的习惯,找腹腔共鸣、横隔膜共鸣、胸腔共鸣、头腔共鸣等等。找共鸣那么重要吗?是的!声乐重要,器乐更重要。声乐的共鸣在自己体内,而器乐的共鸣则在体外。在乐器演奏中,能倾听

23、自己的发音和自己的演奏,用听觉去检查自己所发出的声音在空中的振动效果,是学习小提琴过程中重要的事情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的问题是不仔细地倾听自己的发音和演奏,有充耳不闻之嫌。在基本动作准确的前提下,使听觉不放过任何不好的发音,不放过每一个不准的音,这样,肯定会使学习有较大的进步。总之,大提琴的发音是需要长期体会和练习的,从技术环节到音色的优美,都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只要我们抓住大提琴演奏发音问题的关键环节,刻苦训练,就一定能够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来。结 论通过多方面的查找资料和阅读文献,总结出在大提琴的发音这一问题上诸多问题,并对其进行改善,也同时改进演奏方法。并改善人们在大提琴发音这

24、方面的旧的观念和习惯。让人们明白大提琴的发音是需要长期的体会与练习的,它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我们应有一个长期的打算,把追求好的声音当作一生追求的目标。在每天的练习进步中,拉出优美的音色为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致 谢经过长期的忙碌,终于完成了我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很感谢在这段期间给我提供帮助的所有老师与同学,你们提出的一小点意见和建议给我却是很大的帮助与启发,让我能顺利的完成这次毕业论文设计。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你的诚恳的教导是我完成毕业论文的关键。再就是我的专业老师的耐心教导,使我在大提琴的学习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这里真心实意的感谢专业老师。我会把从老师那

25、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参考文献1 大提琴演奏艺术300年 宗柏 华乐出版社 2004.92 美国音乐史王珉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83 大提琴演奏与教学文集 刘淇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4 贝多芬之魂 赵鑫珊 三联书店出版社5 欧洲音乐史 张洪岛 人民音乐出版社6 大提琴演奏与名曲诠释刘宏 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87 大提琴实用教程 司徒华城 人民出版社 19928 大提琴演奏与教学文集佚名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49 怎样提高大提琴演奏水平 刘美娟 华乐出版社 200310小提琴演奏艺术(匈)卡尔弗莱什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7911 Ludwig finscher Die

26、 musik in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12 British Andre Bennettpop culture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613 Germany Georg grams Polak, the 19th century musical history, the music publisher in 2002 14 Booker (PCBuck) Musicians psychology in 2005 15 USA John Ao Tizi plug in music to children wings of Chinas t

27、extile Press 2001附录一EastWest二十年发展历史 USA Tom Flint在EastWest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让我们跟随EastWest创始人Doug Rogers一起回顾一下采样巨人的发展历史,和采样世界的未来。Doug Rogers用一己之力使EastWest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是在20年前他创建EastWest之时,Doug卖掉了位于新西兰的所有录音设备,他隐约感觉到包括采样在内的新技术马上就会改变大型录音棚。而在20年后,他买下了洛杉矶最大的录音棚以便专心制作采样音色库,这真是一个有趣的轮回。Doug用“一个意外”来形容自己在20年前的80年代进入采样库制

28、作领域,Doug回忆说在那时自己已经可以熟练的把磁带机里的采样给剪出来贴到录好的工程里,比如某个乐队用一套很烂的鼓录的工程,他就会用磁带机里的采样给替换掉。在他为SONY制作一个工程的时候,丢失了一卷装有采样的磁带,怎么也找不到了,而当时市场上又没有现成的采样磁带在销售,真是难坏了他,这就好比你的电脑没有软件可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想到也许会有很多人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于是自己做了一套鼓的采样。但是如何销售呢?他想到了在吉他商店工作的一个朋友,托他把自己做的采样放到盒子里摆在吉他旁边,试试看会不会有人买。结果没想到很快就卖光了,他的这个朋友也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棒的新点子。在小小的成功之后,

29、Doug决定去寻找一些愿意让他将鼓音色做成采样的知名录音师,很多制作人听到Doug的点子后都皱起了眉头,而只有Bob Clearmountain决定尝试一下,Doug问Bob:“你不认为你的鼓的声音是很神圣的吗?”Bob说,“如果他们雇我只是因为我做的鼓的声音,那作为一个录音师的我简直就太失败了!”采集自Bob Clearmountain提供的鼓声音的Drums CD1采样盘获得了非凡的成功,Doug马上成为了采样革命风口浪尖上的人物,Doug和他的合作伙伴Nick Phoenix现在制作的采样盘质量极高,有着很高端的价格而且花了大量时间去制作。Doug回忆起当初他们获得大奖的Symphoni

30、c Orchestra音色,几乎花费了他们100万美元!这包括租借音乐厅的钱,人员住宿吃饭调度的钱,把设备从一个录音棚搬到另外一个录音棚的钱,市场宣传推广和设计制作的钱等等,这套音色盘由30位制作人和程序员花费了一年时间去制作,每人都需要做16个力度分层和上百种的演奏技巧的采样,从录音到编辑。在音乐厅里录音的难处在于这些音乐厅的空闲时间和演奏乐手的时间都是很有限的,你必须在很紧张的时间里完成录音,这就要求你一次就过不能出错,你要与时间赛跑。Nick想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点子,给每个乐手发一份乐谱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比如在某一天我们就集中录某一个乐器的几个演奏法的不同力度,从弦乐开始,再到木管和打

31、击乐,一样一样按步就班。随着大量复杂的采样盘被开发出来,租借录音棚的费用成为新的负担。于是EastWest在2006年1月买下了好莱坞著名的Cello录音棚,这样他们就有足够多的时间和耐心在自己的棚里处理采样文件了,不必再为节约棚时的花费而担心。Cello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录音棚之一,但在2006年由于破产问题而倒闭,被EastWest看准时机一举拿下。Doug解释说:“这个录音棚与其它很多录音棚一样走到了尽头,乐手和音乐人所支付的棚时已经无法养活它了,因为很多人都转战家庭式的录音棚了,但我们却因此而获益,如果不是因为我们的音色和软件,我也绝对不会买下Cello棚的。”现在Cello棚已经更名为

32、EastWest录音棚,这个有着6间不同房间声学设计的录音室已经成为EastWest的专署领地。EastWest可以根据不同采样对录音的需求来分配,比如说1号棚可以容纳75人的管弦乐队,2号棚声音比较干适合录制摇滚风格的声音,3号棚适合制作60年代那种经典声音。但EastWest也不会100%的完全利用这些棚,在空闲的时间里也会出租给其它乐手和制作人使用,当然EastWest对录音棚的使用有着绝对的支配权,所以他们不必担心时间问题而拖累音色库的制作。有着50年历史的Cello棚还有一个优势就在于这里有很多世界上其它地方找不到的经典老设备,成批成批的经典话筒。EastWest几乎没有对Cello

33、棚做太多的改动,只是把监听换成了他们更习惯的ATC。EastWest还雇佣了Pink Floyd的制作人Nick Whitaker来摆弄控制室里的大量设备。除此之外EastWest还请来了著名设计师Philippe Starck,他设计过很多知名的酒店,EastWest让他对Cello棚的非录音房间做了翻新。有了Cello棚的EastWest从此更有底气制作精细的采样,有一个弦乐的音色他们在1号棚里花了半年时间去录音,因为他们想得到真实的连弓音色,从任何一个音高连到任何一个音高,一个一个的录,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当采样与虚拟乐器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之后,软件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34、EastWest已经与Native-Instruments取消合作关系。EastWest曾经想到过使用Gigastudio,但它的24bit版本迟迟无法推出,而Native-Instruments适时的发布的Kontakt可以支持24bit采样,于是EastWest找上门去请求Native-Instruments做一个独立的采样播放器软件,这就是后来的Kompakt和Intakt。与Native-Instruments的合作持续了三年,但EastWest越来越感到自己失去了领导采样的能力而必须跟着Native-Instruments的步伐去走,于是Nick和Doug决定自己开发软件,这当然需要

35、很大的投入而且很有挑战性,但这也是必须走出的一步棋。EastWest最终还是推出了自己的采样器软件引擎Play,Play引擎已经应用到EastWest大多数的采样上了,包括之前在Kompakt引擎上大获成功的Symphonic Orchestra。明年Play引擎将会有更大的改进,包括允许用户自创采样库,波形编辑工具,脚本,最初将与目前的Play合并在一起称为Play 2,但将来会逐渐衍变为独立运行的软件。Play引擎使得EastWest可以创造自己采样需要的功能,比如Fab Four采样库吧,EastWest认为必须重新创造出Beatles当初录音的一种称为Artificial Double

36、 Tracking的技术,就是用两台录音机互相在声源之间同步移动,创造出随机的声音变化。Doug找到软件工程师告诉它这个技术是怎么回事,只用了几天时间程序员就完美创造出了这个效果,在Play引擎里就可以使用,而如果还是跟Native-Instruments合作的话他们是不会专门为EastWest做这个东西的。再说Symphonic Choirs,EastWest请求Native-Instruments制作一个可以提供元音和辅音变化的功能,使用户可以改变采样来创造出合唱的歌词,但Native-Instruments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做,EastWest只好自己搞了一个叫做WordBuilder的软

37、件来实现,你必须打开Symphonic Choirs再打开WordBuilder才可以。而现在EastWest把这个功能做到了Play引擎里,你只需要打开一个软件就可以完成一切了。对于采样的未来,Doug表示:“一些公司一直在实验将声音转由合成器来模拟出来,这当然可以给你提供很多的控制参数,但是就我的耳朵听起来没一个声音是对的,我想电脑的运算能力还是跟不上。如果让我预测的话,我想说采样加合成的混合才是我们未来需要做的。”附录二Twenty years of development history EastWestUSA Tom FlintFounded in the 20th annivers

38、ary of the EastWest EastWest founder, let us follow Doug Rogers together to review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sampling giants and sampling the future of the world.Doug in himself that Rogers EastWest won great success, is only 20 years ago when he created EastWest Doug sold in New Zealand, all the

39、 recording equipment, he felt faint, including sampling of new technology of large-scale studio will change immediately. In 20 years, he bought the largest concentration of Los Angeles studio to make sampling timbre store, its an interesting rebirth.Doug in a to describe yourself in the 1980s into 2

40、0 years ago, Doug sampling library sector in that oneself has recalled the tape can be proficient in the sample to cut out after the project, such as recorded a band with a set of awful drum of engineering, he will use the tape to replace the sampling. He is making a SONY in engineering, lost a samp

41、ling of tape, with how also can not find in the market, and then again without off-the-peg sampling tape in sales, really difficult broke him, this is just like your computer without software available, one. He thought maybe there will be many people will also meet such situation, so do yourself a d

42、rum. But how to sell? He thought of the guitar shop in a friends work, he put yourself in the sample into the box beside the guitar, and will try to buy some. Results thought quickly sold out, his friend also realized it was a great new ideas. Doug in small success, decided to look for some willing

43、to let him will make the famous drum sound recording, many sampling Doug heard the idea after producers are pursy brows, but only Clearmountain Bob decided to try, Doug asked Bob: you dont think your drum sound is very sacred? Bob said, if they hired me just because I do drum sound, that as a record

44、ing of I just so frustrating!Bob Clearmountain provides the acquisition of the Drums sound Drums which CD1 sampling dish won special success, Doug immediately became the sampling revolution two-decade-long characters, Doug and his partner, Nick Phoenix now produced high quality of plate, a sampling

45、of the high price and spent a lot of time to make. Doug recall they won awards, the Orchestra Symphonic almost spent their 100 million dollars! This includes the concert hall, the researchers on loan money hotel accommodation, the equipment of scheduling money from a recording studio moved to anothe

46、r, the money market promotion and design of money, the tone, by 30 producer and disk programmer spent a time to manufacture, each need 16 dynamics stratification and hundreds of playing skills of sampling, from recording to edit. In the concert hall hall is the difficulty of recording of leisure tim

47、e and playing time is very musicians, you must be very nervous at the time, it requires complete recordings have you cant go wrong, you want to race against time. Nick devised a new idea for each musician, send a music tell what they should do, for example, one day we will focus on one of the few record of different musical works, from the string began to wind and percussion, as same as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