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 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67984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如何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 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如何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 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如何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 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如何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 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如何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 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如何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 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如何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 毕业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XXXXX学院 题目:论如何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 院(系):管理学院专业:市场营销(专)学生姓名:XXXX学号:XXXXXXXXXXX指导老师:XXXX二一三年六月摘要:员工关系管理是实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是保证组织目标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帮助员工实现其自我职业规划的必要措施。现代社会,在人才高度竞争的背景下,留住优秀人才,并使其在企业中发挥最大效能,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这就需要企业与员工建立一种和谐双赢的员工关系。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更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本论文从员工关系的概念和内涵出发,就如何构建企业和谐的员工关系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关键字:构建;员工关系;和谐

2、一、员工关系的概念和内涵(一)员工关系的概念“员工关系”一词起源于西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员工关系又称雇员关系,与劳动关系、劳资关系意思相近,即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在实现劳动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是由企业和员工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并受到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二)员工关系的内涵表面上看,员工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是一种雇佣关系,也是一种契约关系或合同关系。劳资双方一经确定了雇佣关系,双方的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从本质上看,员工关系体现了一种社会关系,包含心理关系。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契约,除了法律层面的劳动契约,还有心理层

3、面的契约,即心理契约。能否从心理层面维持和巩固好这层关系,对组织和员工个人的发展更为关键。因此,虽然员工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含义接近,但是员工关系更强调以员工为主体和出发点的企业内部关系,注重个体层面上的关系和交流,是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出的一个取代劳资关系的概念。注重和谐与合作是这一概念所蕴涵的精神。因此,从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职能看,员工关系管理主要包括劳动关系管理、员工人际关系管理、沟通管理、员工情况管理、组织文化建设等内容,这是比较狭义的。如果将员工关系放大到整个组织的管理过程来看,就涉及到组织价值体系、组织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包括内部沟通渠道的建设,组织结构的设计与调整,人力资

4、源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等。二、构建和谐员工关系的意义员工关系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企业必须十分关注的事项。可以说,员工关系是影响员工行为态度、工作效率和执行能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建立和谐良好的员工关系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值得企业管理者高度关注和重视。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有利于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可以使员工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满足感,能减少抱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利于提高其工作意愿和积极性,利于员工之间、员工与组织之间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企业战略和目标的有效执行,对促进个人和组织共同发展有重要作用。也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

5、如何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和谐的员工关系,意味着劳动者与资方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相互平等、相互沟通、和睦协调的社会关系。一方面,用人组织应秉着一种分享、共赢的价值理念,愿意与员工分享收益、分享成就,关心员工的个人发展,管理制度做到以人为本;另一方面,员工认同所在组织的价值观和各项政策,参与组织决策,组织内部沟通顺畅,对组织满意和忠诚,愿意尽力为组织效劳。以下对如何构建和谐员工关系提出几点具体措施:(一)企业文化的贯彻和渗透是构建和谐员工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特殊的财富,企业文化中含有企业的传统、经历和领导人的哲学风格等,是必须经过时间经过困难经过长期实践提炼而来的。它体现代表企业的思想与风格

6、,概括了企业的愿景与价值观,具有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在当今,“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耳熟能详,于企业而言,认同共同的企业愿景和价值观是员工关系管理的基础。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希望和目标也就难以达成。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伦理基准,是企业员工对事物共同的判定标准和共同的行为准则,是组织规范的基础。因而如何使这代表企业之魂的企业愿景与价值观落地,贯穿于员工关系管理中,是企业的首要工作之一,因此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把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放在帮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和价值观,无论是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各种激励方法,还是日常工作管理,乃至各项制度的约束,始终与企业的理

7、念保持一致,与我们的工作相结合,让员工认识到作为企业一份子,与企业命运息息相关,激发引导大家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为企业而奋斗。(二)处理好劳动关系管理是构建和谐员工关系的关键劳动关系管理指对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管理,包括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安全卫生、劳动纪律、福利保险、教育培训、劳动环境等。企业管理者在思想层面上一是要深刻领会劳动合同法;二是采用各种方式及时向员工宣传企业职代会通过的相关规定、办法及制度,消除员工在认识上的误区和疑惑。三是直面不同用工作性质所形成的待遇差异,对劳务工做好理性的解释,引导劳务工正确对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在实践层面上,一是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尤其

8、是劳务工的合同签订问题。作为用人部门,重点在于督促派遣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对其合同文本的规范化加以监督。二是规范操作程序,处理好员工的申诉、离职等事件。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在日常工时管理中,经常深入一线,掌握工时执行情况,同时检查考勤记录。四是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如员工岗前培训,岗位培训,拓展培训等,提高员工素质,也使其成为稳定劳动关系工作的一部分。(三)加强沟通管理是构建和谐员工关系的重要手段组织行为学的实践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群际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沟通的顺畅与否,许多组织管理问题多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良好的沟通,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可以使团队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达成绩效目标。从某种

9、意义上而言,管理的本质就是沟通。和谐员工关系的构建,除人力资源部门在履行各项职能上付出努力之外,在员工进入组织到流出组织整个过程中的沟通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员工成长沟通可以细分为“入司前沟通、岗前培训沟通、试用期间沟通、转正沟通、工作调动沟通、定期考核沟通、离职面谈、离职后沟通管理”等八个方面,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员工成长沟通管理体系,以改善和提升人力资源员工关系管理水平、为公司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当然,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员工彼此之间或员工与组织之间出现争吵、矛盾或冲突的状况,这时,沟通在问题的解决中尤为重要。然而,为避免此类问题发生,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多种措施,如正式的书

10、面报告、定期的沟通会、发行内刊、成立相关委员会等丰富沟通的形式,增强企业与员工和员工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以消除或化小矛盾冲突,更好地促进企业目标的达成。除此之外,要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还要建立让员工向上申述、反馈的渠道和机制。(四)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构建和谐员工关系的根本激励员工是人力资源管理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企业生存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完善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除了与各工作条件相关的薪酬等因素外,成就、认可、自尊、责任等与个人内在因素相关联的因素是激励员工的根本因素。当雇佣关系趋于稳定与长期化,可能引起的消极效果之一即为工作积极性的消退,员工的激励因素就愈发重要。在进行员工激励约束机制的

11、设计时,我们可以通过营造赏识文化、及时激励、设计合理完备的薪酬方案和设计合理有效的奖励制度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五)重视心理契约是构建和谐员工关系的核心心理契约是指员工和组织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共同达到一个互惠互利的平衡机制,是组织和员工之间的互相感知并且认可的期望。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包括技术、能力、工作努力程度以及对组织的忠诚等。员工对组织的期望包括公平的薪酬、良好的工作环境、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提升的机会以及自我实现等,是对于企业责任和自己责任的认知。心理契约由员工需求、企业激励方式、员工自我定位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四个方面的循环构成,并且这四个方面有着理性的决

12、定关系。心理契约虽是隐形的,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得知:人们除了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外,还面临着更多的需求。企业员工对企业也有着许多的需求,那些需求便是心理契约的一部分。目前企业对于合同、协议等契约开始重视,却轻易地忽视了心理契约,导致企业不能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也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适当的引导。以至于从表面上看,企业和员工彼此之间产生了一种对立性,但实际上,在更高的层面上,两者又是和谐统一的。因此,企业要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提高工作任务的执行效果,就应该对员工予以充分的理解、信任、尊重和支持。同时应用一定的激励方式与管理手段和员工援助手段来满足

13、对应的员工需求,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才能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员工关系,促使员工以相应的奋力工作行为作为回报。以更好地支撑企业目标与任务的有效执行。四、对富士康员工关系的分析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IT代工企业之一,拥有60万庞大的员工队伍。却在2010年接连发生了十几起员工跳楼事件,给这家企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在跳楼事件发生之后,富士康也开始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开始重视员工关系问题 推进企业变革、改变企业文化、制定内部员工沟通战略 。显然想彻底改变将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一)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说明其内部员工关系出现了危机。那么富士康在处理员工关系上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1、

14、管理模式问题富士康虽然是大企业,却是通过压榨员工来赚取利润的,没有将工人视为主人,不把工人的幸福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也没有最大化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是“只要利润不要工人的安全”,“只要企业家的发展不要员工的幸福”,“只要机器不要员工”这样一个“只要不要”的模式架构的企业是完全不符合中国企业公共关系的特点的。2、工作强度问题。工作强度高精神压力大:在富士康厂内,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早上7时半进厂,晚上7时半出厂,中间有1个小时的午饭和休息时间,其中2个小时以加班算。小丽说,员工手册规定每工作2个小时就可以休息10分钟,但是很多时候都不能按规定休息,往往是除了中午休息1小时外,一天就

15、只有10分钟的时间上洗手间。有的部门甚至长期要加班3个小时。3、富士康的人际关系问题:1).员工之间关系冷漠缺乏沟通两名已经离职的富士康员工曾向采访的记者讲述了自己在富士康工作的点滴感受,他们表示,富士康内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员工关系冷漠,富士康的企业精神非常“严谨”,但是企业文化对员工的精神生活却关注不够。2)管理人员和工人缺沟通 普工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普遍缺乏沟通。富士康员工的等级壁垒分明,最基层的普工叫作业员,然后就是全技员、线长、组长、课长、部长等等。(二)富士康事件的启示富士康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曾经也是一个成功案例,然而过于追求效率和利润,把员工仅仅作为生产环节的“操作者”,忽视管

16、理中员工的情感诉求。尊重员工主体地位;完善企业管理中的弹性、人性管理;加强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以品牌营销为载体,形成企业外部公共关系协调机制;重点加强危机预警和应对机制建设,提高危机处理能力这几点才是企业管理过程中需十分注意的。结束语 健康的企业无论行业是否相同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拥有和谐的员工关系,这种关系是管理者悉心经营的结果。在企业内部肯定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问题员工,他们是企业向前发展的绊脚石。而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营造和谐的员工关系既是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责任, 更是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组织提升经营效率的根本途径。参考文献1吕欣欣.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现代企业文化J.20102张晋龙.员工关系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发展J.20093张立兴,郑伟.员工关系管理与改善.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94 尹德,李建华.和谐文化与企业管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