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学位论文.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968749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学位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学位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学位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学位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学位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学位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腹腔镜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肝胆外科进行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其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16%,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2、率为65.79%,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能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行而有效的术式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 腹腔镜;微创;肝内外胆管结石;临床疗效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肝胆外科疾病,其内容包括所有发生于肝胆系统内部的结石,如胆囊结石、肝总管结石、肝内胆结石以及复合部位结石等1。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纳差、嗳气、上腹轻度胀痛、胃溃疡以及慢性胰腺炎等;急性症状主要为突发的上腹急性绞痛等。肝内外胆管结石以其发病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近年来医疗研究的热点

3、之一。而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治疗以其2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点逐渐得到重视,本文将对腹腔镜微创治疗在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资料 选择自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肝胆外科进行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31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9.175.26)岁;肝总管结石患者2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35例,胆囊结石12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B超检查确诊。将这7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

4、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具体操作为:患者术前接受常规检查,常规术前准备后进行全身麻醉。麻醉操作完成后切开患者的胆总管前壁约1.0cm1.5cm,用取石钳取出患者肝胆部位的结石;待结石取出后检查胆道镜,看是否存在残留结石并同时留置T管。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并于术后4周时间再次检查患者结石的残留情况,确认无结石残留后即可拔除患者体内留置的T管。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微创治疗。具体操作为:患者术前接受B超、CT检查,并借助检查结果确诊结石所在位置、数量以及大小等基本情况;患者开始禁食并给以常规抗生素输液预防感染;同时留置导尿

5、管。术前给予常规消毒铺巾后进行气管插管以及全身麻醉,以四孔法为主要操作手法,将剑突下3cm、剑突下右2cm的位置定为穿孔位置,接近胆总管保持垂直确保胆道镜能够顺利取石。其他3个穿刺孔的设置方式与常规胆囊切除术相同,进入腹腔后,对患者的胆囊三角区进行解剖,将胆囊动脉和胆囊管进行分离,并在胆囊动脉的近端放可吸收夹,将钛夹放于远端实施离断的操作,于胆囊管接近胆管的部位放1个可吸收夹,避免胆囊中的小结石坠落到胆总管中。手术中为了牵引胆囊管,解剖十二指肠韧带后在胆总管前壁没有血管与胆囊管交汇部位实施1cm左右的纵行切口,于剑突下置入纤维胆道镜,取出结石。手术结束后先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患者胆道,冲洗结束后

6、放置T管。在为患者留置引流管后需实施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以及相应的营养支持。患者清醒后可根据实际情况拔除鼻胃管和导尿管,术后12d即可拔除腹腔引流管。1.3 效果评价分析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其中,术后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疼痛、切口感染、结石残余以及胆瘘等。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表示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见表1。

7、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9.111.4)min、术中出血量(41.26.6)ml、肛门排气时间(28.05.5)h和住院时间(7.12.3)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71.815.7)min、术中出血量(200.951.2)ml、肛门排气时间(58.813.4)h和住院时间(13.94.7)d,其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肛门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观察组3859.111.441.26.628.05.57.12.3对照组3871.815.7200.951.258.813.413.

8、94.7P0.050.050.050.052.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16%,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5.79%,经2检验可知,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 例(%)组别例数疼痛切口感染结石残余胆瘘总不良反应率观察组3840015(13.16%)对照组381631525(65.79%)P0.053 讨论肝内外胆管结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也多种多样,但通常的治疗效果

9、却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传统的治疗手段如开腹手术等治疗的患者依从性较差,后期恢复缓慢且并发症发生率高,不仅如此,传统手术的治疗费用通常较高,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3。腹腔镜微创治疗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和带来的痛苦较小,患者术后可较快恢复,同时缩短住院时间。由于腹腔镜可以清晰明确的诊断结石所存在的位置,并能够直接了解到结石的大小、形状以及是否存在残留等,因此其手术操作过程也较为简单,可有效减少残石的存在,从而避免再次手术的风险,降低手术部位污染几率,效果良好4-5。本文通过研究证实,腹腔镜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能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

10、行而有效的术式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叶小勇.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疗效分析J. 中国普外科杂志,2014,23(2):256-2582 赵铁彦,赵华,樊晨,等. 腹腔镜微创与常规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3,17(11):1901-19023 彭波. 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2015,12:45-464 汤晓东,刘双海,蒋剑,等. 不同方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19(8):589-5925 陈晓梅,李明星,罗志建,等. 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J. 重庆医学,2014,3:281-2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