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城市房地产发展研究_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7115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55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城市房地产发展研究_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论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城市房地产发展研究_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论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城市房地产发展研究_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论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城市房地产发展研究_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论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城市房地产发展研究_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城市房地产发展研究_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城市房地产发展研究_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论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城市房地产发展研究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世界乃至中国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场所,它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必然的产物。尽管城市有兴有衰,但是伴随着人类前进的脚步,城市的规模、结构和功能都得到不断的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机遇,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快速有效的发展成为了我国百姓和政府高度关注的一个方面。本论文以城市化进程中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变化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从一个行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联系来观察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成果,总结观察我国千年来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和策略,以及现今中国对城市化建设的认

2、识。并特意借鉴观察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相对发达高效的国家对于城市化发展和城市房地产行业的治理与对策。论文研究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以及在这进程中人口流动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分析,从而了解房价的变化和房地产的需求之间的关系。洞悉国家对住房政策和经济政策宽松或从紧的变化分析与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列举与分析。并罗列了户籍管理制度、土地资源利用等给我国城市化进程和房地产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在论文中提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方向。在厦门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厦门旅游房地产行业发展是依托周边自然人文旅游景点而建。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提供了一种新的社

3、会生活方式。在借鉴国外成功案例的同时,着重研究国内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的发展方向,分别分析了在楼市低迷时期国家政府的楼市调控政策和在楼市过热时期,国家所出台的相关控制政策。相对全面和客观的解析了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周期性状况,对未来房地产行业走向进行了自己的预测。在论文的结尾处对2011年新的国家房地产政策进行了分析,对2011年之后我国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城市房地产发展的展望,得出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将趋于理性稳定发展的结论。关键词:城市化,房地产,人口,政策,资源, Analysis Urb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al EstateAbstractAlong wi

4、th social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has become the world even a trend in Chinas future development. Cities, as places of human life, it is the historical stage of human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product of the inevitable. Although the city may has a bad result, along with the pace of human progress,

5、the citys siz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have been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Chinas faced with unprecedented difficulties and opportunities, how to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develop urbanization has become an aspect of great concern to government of China and people. In thi

6、s thesis,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al estate industry is an entry point to Seeing, from an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linkages between urbanization process to observe the outco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Summary observ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

7、ion in China thousands of years the pace and strate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hinas understanding of the city. Drawing on observ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South Korea, Japan, Singapore and other countries for urban development and urban governance control the real estate. Paper studies the

8、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tion movement and changes in popul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housing needs chang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 estate. To analysis the change from the national housing polic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

9、l contact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The Government cited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and analysis of economic policy. List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to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impact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the paper referred to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frastructure con

10、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ity center. The course of study in Xiamen, Xiamen tourism real estate industry that is relying on the surrounding natural and cultural tourist attractions built.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provides a new social life. at the same time, in reference to foreig

11、n success stories, then focuses o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domestic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respectively, in the property market downturn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policy and market regulation during the overheated property market, the state that issued the relevant control policies. An

12、alysis the cyclical situation of Chines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have a future thought to real estate industry for its own forecast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And in 2011 a new national housing policy is analyzed, after 2011,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and the outlook for Chin

13、as urba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reache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state will become more rational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lusions.Key words: urbanization, real estate, population, policy, resources.3目 录第1章 绪论1 1.1课题研究背景1 1.2课题研究意义2 1.3课题涉及的相关知识3第2章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与国外借鉴5 2.1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

14、与现状5 2.11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5 2.12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9 2.2国外城市化发展借鉴11 2.21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11 2.22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12 2.3城市化进程的困境与未来13 2.31制约中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因素13 2.32城市化进程的未来方向14 2.33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影响因素15第3章 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房地产影响分析17 3.1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对城市房地产的影响17 3.11人口流动对城市房地产的影响17 3.22人口结构对城市房地产的影响18 3.2城市化进程中政策对城市房地产的影响21 3.21住房政策对房地产的影响21 3.22经济政策对房

15、地产的影响23 3.23户籍管理制度对房地产的影响27 3.3城市化进程中资源对城市房地产的影响29 3.3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房地产的影响29 3.3. 2土地资源对房地产发展的影响30 3.33旅游资源对房地产的影响31第4章 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城市房地产发展结论与建议34 4.1城市化助推房地产发展34 4.2国外城市化进程中的楼市发展借鉴34 4.3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楼市发展方向37第5章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房地产发展展望38 5.1未来国家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38 5.2房产税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395.3限购令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405.4 CPI对房地产的影响41谢 辞44参考文献

16、451第1章 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对城市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也应允而生。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场所,它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必然的产物。尽管城市有兴有衰,但是伴随着人类前进的脚步,城市的规模、结构和功能都得到不断的发展。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房地产的发展就是一个在城市化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问题,如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衣、食、住、行中“住”需求,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图1-1 全国房价走势图(资料来源:搜房网)从图1-1中可以看出,房价从1998年的2063元/平的均价上涨至2010年6500元/平的均价,在这12年中房价翻了近3倍。图

17、1-2 1999年-2009年上海房产均价趋势图 (资料来源:安居客)从图1-2中可以看出,以上海为例,房价从1999年的3176元/平的均价上涨至2009年15800元/平的均价,在这10年中房价翻了近5倍。截止2011年3月底,上海市房价均价已超过20000元/平,相较于2009年时的均价也上涨了将近25%。 在这样一个城市化发展迅速的城市中,房价的发展同样迅猛。如何在一个告诉发展的城市化进程集中体现的城市拥有一套价格相对适中的房子是每个普通百姓所热切期望的,房地产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提出并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已经迫在眉睫,因此选择此题。1.2课题研究意

18、义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房地产也同样日新月异的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有10%是从城市化进程中获得的。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总量的贡献是巨大的。表1-1 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产品名称代码带动效应金融保险330.145商业300.145建筑业270.094非金属矿物130.093化工120.090社会服务350.087金属及加工140.054机械160.049农业10.048电器及机器180.045行政及其他400.041纺织业70.040金属制品150.039食品及烟草60.038电子及通讯制造190.038造纸印刷及文教100.037对40个行业总效应1.4

19、16资料来源:王国军等: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研究,经济研究2004第8期。不仅如此,房地产业的发展还带动相关产业链的迅速房展(如表1-1),分析世界各国的房地产业,房地产业的最大特点就是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影响大。房地产行业发生较大的波动时,对相关产业都将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所以为了国家健康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房地产发展就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何使房地产宏观有序的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房地产对财政和就业同样有着突出的贡献,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房地产税收可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10%40%。美国的房地产收入早

20、在1960年时就达到120亿美元,1971年更达到6950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美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从就业方面分析,房地产业的就业人数是较多的一个行业。我国房地产行业就业人数超过1亿。所以为了国家健康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房地产发展就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何使房地产宏观有序的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1.3课题涉及的相关知识本篇论文涉及的相关知识较为分散,主要涉及经济法、宏观经济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税法、金融文献阅读、财政学等一些相关专业课程,并涉及中国城市化进程问题。本文研究了房地产业的起源、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城市化进程与房地产发展的联系因素介绍、

21、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历史数据的分析介绍、新的房地产政策的预期、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楼市发展战略定位、未来国家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并涉及书籍报刊查阅以及网上查询,通过资料搜集,对新加坡嘉德置地集团、万科集团、中国房地产管理部门、国土资源部和美国Ohio政府部门做过相关了解。也对全国房地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特别关注,拟在此中寻获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第2章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与国外借鉴21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与现状2.11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城市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尽管在城市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世界各地城市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城市是社会

22、各职能分工发展的必然规律。对于城市这个概念,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定义:从人口角度来讲,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聚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种特殊形态。从功能角度而言,城市是具有中心性能的区域焦点,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人群的集中居住地。从特征角度讲,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从事工业、商业、交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集中点,是区别于比较单一却又分散的农村居民点的社会空间结构形式。从系统的角度讲,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以空间的利用和自然环境利用的特点,以集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的,集约经济、人口、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

23、地域的大系统。我国古代城市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由功能单一到功能多元化的发展历程。就中国古代社会的城市发展而言,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西周城市发展。自西周开国之初直到春秋战国,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上经历了两次城市建设高潮。第一次,在西周300余年间,中央统治者竭力推行分封制,据史料记载,其分封的诸侯国由最初的71个发展到1200个之多。第二次,下及春秋战国(历时549年),随着周王朝统治的衰落,特别是由于各地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各诸侯国也不断增建新城,这就形成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据资料表明,到西周末年,尽管经过诸侯间的互相兼并,仍存有140多个诸侯首邑城市。第二阶段

24、,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折时期,也是中国城市由萌芽、起源走向成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从总体上来看,到春秋时,城镇分布向南扩展,达到了汉水谷地,甚至山东半岛也出现了许多都城。到战国末期,城市分布范围更广,除主要集中于陕西关中的泾渭谷地到潼关以东的黄河中、下游地带,以及淮河流域外,长江流域巴(重庆)、蜀(成都)、吴(苏州)、越(绍兴)、楚郢(江陵)等地也有零星分布。第三阶段,秦汉时期城市发展与分布。自秦统一天下到东汉末年(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新兴了一批具有以行政、商业职能为主的城市。至东汉永和年间,全国13校尉部、

25、刺史部均已建立了郡-县二级城市网。第四阶段,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城市发展与分布。魏、晋、南北朝以后,长江流域发展成为全国主要经济基地。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经济水平逐渐超过了其它流域,成为全国首富的农业地区。至唐末,中国城市体系的地域空间结构,开始出现了沿运河和沿长江两条城市发展轴线:第五阶段,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与分布。五代、宋、元时期(公元907年1368年),是中国城市发展又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东南沿海地区海港城市获得了很大发展,其中广、泉、明、杭、密五州尤为重要,广州港的对外贸易额几乎占全国的90以上。这一时期海上贸易仍以广州、泉州和明州为中心,其中泉州且被

26、称为“世界最大港口”。第六阶段,明清时期城市发展与分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公元1368年1840年),全国城市(镇)仍表现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首先是江南市镇的蓬勃兴起。宋代以后,江南地区由于商品性农业的迅速发展,新兴市镇开始萌芽生长。明、清两代在江南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早期的“城镇化”正是伴随着这种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其次,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线的进一步发展。长江、大运河是中国明、清时期东西、南北两大通道。基于这一时期沿海各大、中港口开放关闭不一,因而河港城市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使唐代以来形成的沿江、沿运河两条城市发展轴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第三,边陲地域城镇分布的扩展

27、。在西南地区,明、清两代随着政区不断推进,在云、贵、川、湖、广等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了“改土归流”政策,平定了土司叛乱后又广建府、县治所;即使在青藏高原,其时拉萨也成为西藏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西北地区,也出现了很多商业城市,如归绥(呼和浩特)、张家口、多伦诺尔(今多伦)、迪化(今乌鲁木齐)、喀什噶尔回城、伊犁、哈密、阿克苏和西宁;在东北地区,沈阳一举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台湾地区,府治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县)、嘉义、彰化三县城,以及其他城镇开始兴起。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1949-1957年,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

28、与工业化迅速房展,城市化速度加快的阶段。1949年,我国仅有城市132个,城市人口2700多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城市化水平为5%。这个阶段,中国工业建设的布局开始向内地倾斜,逐步转变城市布局在东部异常集中的历史现象。表2-1 1949年-1957年中国城市化率统计表 年份城镇人口(万人)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比上年增长(万人)城市化率比上年提高(%)1949575610.64-1950616911.174040.531951663211.784630.611952716312.465310.681953786213.316630.851954824913.694230.38195582

29、8513.4836-0.211956918514.629001.141957994915.397640.77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41958-1978年,这一阶段是城乡分割的城市化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曾一度出现严重的波折乃至于停滞不前。在这一阶段中,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是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1958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这种户籍制度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演变为一种身份制度,它将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以人为的方式分割为性质不同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国家对这两种人员的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实行有差别的社会福利待遇。这一时期,著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就

30、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特有的“反城市化”现象。尽管知识青年的到来为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从城市化进程的角度来看,不仅城市人口没有出现增加的现象,而且城市也没有发挥出其在经济方面和农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得中国城市化进程一度停滞不前。表2-2 1958年-1978年中国城市化率统计表年份城镇人口(万人)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比上年增长(万人)城市化率比上年提高(%)19581072116.257720.8619591237116.4116502.1619601307319.757021.3419611270719.29-336-0.4619621165917.33-1048-1

31、.9619631164616.84-13-0.4919641295018.3713041.5319651304517.9895-0.3919661331317.86268-0.1219671354817.74235-0.1219681383817.62290-0.1219691411717.50279-0.1219701442417.38307-0.1219711471117.26287-0.1219721493517.13224-0.1319731534517.204100.0719741559517.16250-0.0419751603017.344350.1819761634117.44

32、3110.1019771666917.553280.1119781724517.925760.37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4农村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和沿海城市在改革开放中取得巨大发展的阶段。1978年底,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城市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这个时期,政府推动、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有力措施,如解散人民公社,引进市场经济机制,推动分权的改革,鼓励私营经济,加强投资流通领域,开放农产品市场以及加快城市住房建设等,为中国城市化进程高潮的到来营造了必要的社会经济环境,同时也使得中国人口流动的自由度

33、获得了空前的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人口大量的向城镇和富裕地区流动,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观景象。据统计,1979-1991年间,中国城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而1958-1978年中国城镇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不到3%。城市化的比重从1979年的17.92%上升到1991年的26.94%。于此同时,中央政府在率先开辟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之后,又将沿海14个城市设置为开放城市,这使得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实质性的飞跃。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的稳步发展以及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一轮工业化城市进程在中国全面展开。上海这个近代以来中

34、国最大的商业、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会,更是随着浦东的开发重新迸发出强劲的生机与活力。于此同时,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被进一步拉开,内地的乡镇企业也纷纷开始走下坡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向大城市。1996年前后,中国“民工大潮”开始汹涌澎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出现了数以百万计的民工队伍,在全国已有上亿流动人口大军。中国人口迁徙和流动速度的加快和规模的扩大使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2.12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三十年来中国城市化水平也迅速提高,至2009 年末中国城市化率达到46.59%,城市人口达到6.2186 亿,与改革开放之初

35、的19.4%的城市化率和1.91 亿的城市人口相比,城市化率提高了27.2%,城市人口增加4.35 亿。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很快,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差,所以中国的城市化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属于低水平的城市化。第一,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与欧美国家城市化超工业化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中国和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发展与工业化的关系都是不理想的,中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差距在21%左右。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通过对世界100个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分析,认为城市化水平是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城市化水平与衡量工业化水平的另一个指标人

36、均GDP有一定的成正比的对应关系。按照钱纳里发展模型,人均GDP达到800 美元时,城市化水平就应为60.1%。而2003年时,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刚刚达到40%。由此可见,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水平差距是比较大的。第二,城市化水平存在地区性的不平衡,“西部城市化”问题突现。中国城市化发展呈现东高西低的状态,2006年,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分别为54.6%、40.4%和35.7%。中部与东部城市化水平相差14%,而西部又与中部相差5%,西部与东部直接比较相差19%。中国城市化水平在区域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我国60、70年代所推行的“大三线建设”政策,为我国落后地区奠定了

37、现代工业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一批中心城市和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城市。如设立直辖市重庆,省会城市成都、西安、昆明、兰州、贵阳、乌鲁木齐、西宁、银川、拉萨以及新兴资源性城市攀枝花、绵阳、德阳等,在这几十年中都得到较快的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重庆、成都、西安都已进入特大城市之列,昆明、乌鲁木齐作为边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城市建设也有相当大的进展。但由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依托国家投资推进的,因此这些新发展起来的中心城市在功能上有其天然的缺陷,难以起到带动的作用产业以资源开采、重化工业以及军工制造业为主,与本地区的非农产业缺乏内在关联,难以在经济内部

38、取得有机联系和能够发挥带动(乘数)效益的关联;又由于这些地区存在自然环境恶劣和农业生产水平的落后的特点,缺乏充足的农产品剩余以支撑乡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地区经济开发和对外开放步伐相对滞后,城市产业面临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就变得十分艰巨;再加上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原材料供应普遍过剩,那些以资源开发初级产品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工业处境就变得相对困难,因此也就出现了城乡产业的双重落后,使得现有的城乡结构变动极为迟缓。其结果是:这些城市大多仍存在着产业集聚度不高、城镇体系结构设计不合理、城镇化质量不高、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等问题。特别是落后的农村工业化格局,使绝大多数企业处在低水平、小规模状态,影响了

39、农村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阻碍了农村工业化质量的提高;而像“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格局,使得大批农民在转职后仍长期滞留在农村,影响了农业规模经营的顺利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阻碍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县域首位镇(县城)和中心城镇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不强,众多分散的小城市更是功能不全,有的甚至是村庄的简单扩大。第三产业不够发达,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滞后,环境质量低下,吸纳资本、人才的能力弱;而乱占滥用耕地,使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不但没有起到加快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初衷,还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

40、础条件,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很低,主要表现在大城市交通拥挤,居民居住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中小城市自来水、天然气普及率和道路硬化率低,污水、废水处理设施缺乏。北京、上海、天津是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比较高的城市。但相对于在国际同类城市比较中,仍然处在中下水平。衡量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有几项硬性指标,如人均住房面积、自来水普及率、煤气天然气普及率、人均道路铺装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中国城市在这些指标上都还处在中等偏下的水平。例如我国的城市交通体系。

41、它的确立必须从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发展方向、城市圈功能定位等综合因素考虑。随着全国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社会随之而至。但是,汽车社会也可能造成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大气污染、大量的能源消耗、中心区坏死等严重的城市“血栓综合症”。这类城市“血栓综合症”不仅在国外的城市普遍发生,在今天的中国大城市中也已经是一个普遍发生的状况。22国外城市化发展借鉴2.21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美国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典型代表,城市化水平很高,城市已经非常发达。因此,选择美国作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借鉴,具有普遍的代表性。1790年,美国仅有390万人口,其中24个城市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1%,处于较低的城

42、市化水平。随着美国的独立、政权的稳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在10多年间迅速持续的上升。1807年的禁运法案和1812年的第二次独立战争对美国的商业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破坏,对东部沿海城市的发展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因此,在19世纪的前两个年代,美国城市化水平增速有所下降。但是随着美国开始独立的发展国内制造业的同时,美国经济进入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连年攀升,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时代。从经济危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城市化进展都比较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世界经济霸权得到建立,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一般认为美国近200多年的城市化进

43、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90-1870年之间的起步阶段。这主要是由于美国产业革命所完成的,给城市化奠定了主要的经济动力。产业革命使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在美国最终能够确立,建立起了现代资本主义规模生产、规模经营的市场经济模式,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到1870年,城市人口已经占到了全国人口的25%。第二阶段:1870-1940年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阶段。美国自从由放任式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国家垄断式资本主义阶段,世界市场的开辟加速了美国国内工业生产的增长,为城市化水平的持续上升奠定了优良的经济基础。垄断经济的形成,也促使垄断公司和金融市场进一步集中于大城市。第二次技术革命又进

44、一步解放了生产力,新兴工业纷纷涌现,并出现了以新兴工业部门为主导的新兴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特别是大西洋沿岸的制造业大城市迅速发展壮大。而交通运输条件也随之进一步革新,汽车、海运、航空技术的运用与推广,使得交通沿线上的城市逐渐兴盛。最后,移民人数大量增加。在这些共同元素的作用下,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1.2%。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高速城市化阶段。战后美国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兴工业,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像原子能、宇宙航空和电子计算机等这样的新科学技术大量涌现,第三产业也大量兴起和迅速发展,美国经济稳居世界经济的第一把交椅。围绕这新兴工业部门和第三

45、产业部门,美国快速兴起了一批新兴城市。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逐渐在罗斯福新政的带动下形成了干预主义行政国家,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以及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客观上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从上述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不难发现,城市化与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归结起来,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辩证互动关系中,存在着以下几个基本的要素:产业结构、科学技术、人口规模、政府行为。产业结构的不断革新、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政府行为的有效合理,促成了经济发展与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动力机制。2.22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都成为

46、发展中国家值得借鉴的典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进入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高速跃进的时期。与此同时,韩国的城市化水平也正在迅速的提升。从总体上看,在1960-2005年间,韩国城市发展保持着很快的速度,城市化水平以年均2.4%的速度上升。1960年,韩国进入了快速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上升至28.3%。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三十年之间,韩国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了50%多。到2004年则达到了90%左右。1980-1990年间城市数量增长最明显,涌现出29座城市。在城市人口增长方面,1966-1970年间以平均5.1%的速度增长,甚至一度以7%的高增长率增长。韩国的城市化进程有着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大城市超先发展。依托首都首尔和釜山两大城市的发展来推动各大经济圈和地方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韩国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是明显的正相关的关系,呈现出“S”曲线的运动轨迹。韩国的城市化水平得益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迅速的工业化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在1965-1984年间,韩国的工业增长率是农业增长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