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中阿交流的影响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71413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中阿交流的影响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中阿交流的影响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中阿交流的影响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中阿交流的影响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中阿交流的影响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中阿交流的影响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中阿交流的影响 毕业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中阿交流的影响目 录中文摘要III绪 论1一、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形成1(一)中国与古代西域的商业往来1(二)双方商业互动带动政治接触2(三)日渐频繁的经济往来带动古丝绸之路形成2(四)丝绸之路的重要性(重要的地理位置,作用)3二、古代历史上丝绸之路对中阿文明交流以致世界文明的影响3(一)唐时丝绸之路发展到最繁盛,中阿开始通过此互通使节3(二)伊斯兰教进入中国,回鹘,畏兀儿人出现,新的民族萌芽4(三)中西方文化通过阿拉伯商人开始频繁交流5三、丝绸之路衰败的历史原因5(一)环境恶化与人为破坏造成沿线文明消失5(二)土耳其崛起堵塞丝绸之路,西方摈弃陆路进入大航海时代6(三)战乱

2、不断,中国闭关锁国6四、新中国建国后,丝绸之路复兴,中阿文化重新进入开放式交流6(一)建国后中阿迅速建交,恢复双边合作交流6(二)中阿间在政治,经贸以及文化教育领域频繁的合作交流7(三)中阿合作论坛为中阿双方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8(三)丝绸之路复兴,带来更多全新的合作领域与发展机遇8结 论9参考文献10后记111摘 要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在历史上,以丝绸为代表的丰饶的中华物产,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艺术民俗等等,曾经沿着这条大道通过精明的阿拉伯商人不断地流传到了中亚、西亚乃至更远的欧洲。 商人们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丝绸、贵重金属、玉器以及其他商品的贸易;艺

3、人和工匠们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启发下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外交使节通过丝绸之路寻求政治联盟和传播宗教信仰。从汉朝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唐朝阿拉伯使节抵达长安,中阿建交开始,直到如今,许多个世纪以来,作为中阿之间联系的关键纽带,丝绸之路发挥了重要作用,就算是一度衰败,也保留了无数重要文物古迹来证明中阿历史上的亲密交流。丝绸之路曾经的的衰败原因令人深思,而它在现代的复苏则让人振奋。在新时代的契机下,中阿关系在商贸、文化、政治方面展开广泛的交流合作,巩固与发展了紧密团结的友好关系,也带动了丝绸之路的重新发展。关键词:丝绸之路;纽带;中阿关系;巩固与发展 . . . . . . . : III绪 论历史

4、上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作为中阿几千年文明往来的重要桥梁,经历过盛世汉唐时的辉煌,也遭遇过明清之后的衰败,又将在这个崭新的时代获得新生。笔者查阅大量资料,感受到丝绸之路过去的辉煌灿烂,以及现在所面临的新的机遇。笔者相信,这条瑰丽的历史之路,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在未来,都一定会是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之间绚丽而坚韧的纽带,将中阿关系连接得更加紧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阿双方合作友好的战略关系,经过漫长历史的考验,在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面前,面临的会是更加美好的未来。接下来,请跟随我,沿着时间长河,从遥远的公元前开始看起一、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形成 (一)中国与古代西域的商业往来早在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中国

5、商人就已经出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购买产自现新疆地区的和田玉石,同时出售海贝等沿海特产,同中亚地区进行小规模贸易往来。紧接着,良种马及其他适合长距离运输的动物(比如耐旱耐劳的单峰驼)等开始不断被人们所使用,使得大规模的贸易文化交流成为可能。另外,欧亚大陆的腹地,在古代中国被统称西域的地区,当时还是广阔的草原和肥沃的土地,这样一来商队、旅队可以在补给方便的基础上进行持久而路途遥远的旅行。考古学家在商王武丁配偶的坟茔中发现了产自新疆的软玉。这说明至少在公元前13世纪的商朝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和西域乃至更远的地区有着商贸往来。晋代郭璞在穆天子传中记载,前963年周穆王曾携带丝绸、金银等贵重物品西行至

6、里海沿岸,并将和田玉带回中国,目前在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遗址中也出土了部分这一时期的丝绸制品。在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经存在了相当规模的对外贸易交流,中国人一度用胡人来统称包括阿拉伯人在内的西域人,史书中记载苏厉与赵惠文王的一段对话:“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者非王有已。”1 司马迁,史记卷十三赵世家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101其中提到的胡犬就是产自中西亚的一个狗的品种。随着公元前5世纪左右河西走廊的开辟,中国对西方的商贸交流开始扩大,西域地区出现了龟兹、安息等国家。而当时的欧洲国家开始用“赛里斯”(Seres,源自希腊语言“丝”,从汉语“丝”的音转化的“Ser”。)来称呼

7、东方的神秘国度-中国。这种小规模的贸易交流说明,早在汉朝以前东西方之间通过西域各国已有经过各种方式进行持续长时间的贸易往来。(二)双方商业互动带动政治接触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刘彻为打击匈奴,计划策动西域诸国与汉联合,于是派遣张骞前往游说被匈奴侵占的大月。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带一百多随从从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虏,遭到长达十余年的软禁,他们逃脱后历尽艰辛又继续西行,先后到达大宛国、大月氏、大夏。在大夏市场上,张蓦看到了大月氏的毛毡以及其他西域各国的商品,尤其还有汉朝四川的邓竹杖和蜀布。他由此推知从蜀地有路可通身毒、大夏。前126年张骞几经周折返回长安。这是历史

8、上中国政府派往西域的第一个使团,张骞成为中国官方“开拓通往西域道路的第一人”。历史学家方豪说:“张骞出使西域,号曰凿空,为中外关系史上空前大事。”2 武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历史规律R沈阳:故宫博物院,2008.5.302中国与西域的政治往来由此开始。(三)日渐频繁的商业往来促成古丝绸之路的形成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先后到达乌孙、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国。自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各国,向汉武帝报告关于西域的详细形势后,汉朝对控制西域的目的由最早的制御匈奴,变成了“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3 班固,汉书卷六十一张骞传M上海:中华书局,19623的强烈愿

9、望。为了促进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汉武帝招募大量商人,由政府供货,前往西域各国经商。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商人中大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前往丝绸之路开始经商,极大地推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打击匈奴与丝绸之路上的强盗,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作为汉朝直接管辖西域的机构设立,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公元97年,东汉将军班超在重新建立起汉朝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后,派甘英携带大量丝织品到达条支(可能是今日土耳其的安条克),而当时安条克以南正是埃及和安息争夺的国土。因而中国与埃及最早的官方沟通应当就是在这一

10、时期。丝绸之路的正式命名是在19世纪下半期,因为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所以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1877年他出版的中国一书中首次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从公元前十五世纪到公元前一世纪,历经漫长的岁月的不断努力,往来的商旅团队和后来的各国使节终于把这条纵贯世界几千年文明发展史的“丝绸之路”踩了出来,从此以后,“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4 范晔,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014,无数来去匆匆的旅者

11、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四)丝绸之路的重要性(重要的地理位置,作用)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鞯(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5 百度词条,丝路DB/OLhttp:/ al mumenin的译音,意为“信从者的君

12、主”,是哈里发奥斯曼(644-654)的称号。6 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二册 P685 M上海:中华书局,2003.066(唐朝最早是通过波斯得知阿拉伯这个国家的,所以随波斯的语音把阿拉伯人称为大食。把倭玛亚王朝称作白衣大食,而把取代倭玛亚王朝的阿拔斯王朝称为黑衣大食。)从此,唐王朝同阿拉伯帝国之间不断互通使节,双方建立了频繁的交往。唐朝时实施开明的对外政策,鼓励中外平等交往,尊重外国人员。而且对外交往形式多样,范围广,政府与民间并行,既有人员往来,也有经济文化交流。唐时著名的法师玄奘游历西域十七年,根据他在旅行中的丰富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同时很多波斯、阿拉伯的商人也开始在中国定居,

13、他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都受了到应有的尊重,在唐朝的外国人,可以有自己的礼拜寺、专用墓地,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授予相应官职,甚至亡国的波斯国王和王子也得到应有的礼遇。 在这种政策的刺激下,在唐太宗执政期间,“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7 刘煦等,旧唐书卷七十一魏征传M上海:中华书局,2002.127“关已西,诸国兴贩,往来不绝”8 王溥,唐会要卷八十六关市M上海:中华书局,1955.068。无数的商旅使节来来往往,各色新奇的商品与文化在这里频繁交流,丝绸之路在这个时候进入历史上最繁盛的阶段。 (二)伊斯兰教进入中国,回鹘,畏兀儿人出现,新的民族萌芽生活在丝绸之路区域的古代西北少

14、数民族有匈奴、乌孙,突厥、回纥、党项、塔里木盆地西域三十六国土著民族和哈萨克等民族。其中有些名族在此地区很早就建立起文明的部落或国家,如突厥汗国,回纥的回纥汗国、高昌古国、甘州回纥王国,吐鲁番王国,喀喇汗王国,河西五凉王国、乌孙汗国,契丹人的西辽王国,蒙兀儿人的察合台汗国,党项的西夏王国,西域三十六国等。但从张骞出使西域开始,在与中原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在丝绸之路的舞台上汇聚,内附,才逐渐融合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中阿交流的历史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必然是件大事情,阿拉伯史籍伊本赫勒敦的序言中载:“伊斯兰教在先知穆罕默德接受真主启示后的第二年,即公元613年始传入中国。”而据阿拉伯百科全书

15、载:“先知从麦加迁徒到麦地那后,即希吉莱历7年(公元628年)有一位名叫瓦哈卜的圣门弟子来华,不久学会了汉语,适应了中国的传统习俗,在东土传播伊斯兰教。”也就意味着伊斯兰教在唐朝初期即传入中国。唐贞观五年(631年)即先知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那年开始,阿拉伯、波斯商人通过海路到达广州、泉州、杭州。上述来华的穆斯林带进古兰经等伊斯兰经典的手抄本。公元八世纪以后,中亚伊斯兰化浪潮波及到我国西北,回纥(即以后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成为伊斯兰信仰民族;一部分通过丝绸之路移居我国西北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民族与当地民族融合,形成回、东乡、撒拉、保安族等后伊斯兰化民族。今天,我国西北的主要少数民族

16、蒙、藏、回、维吾尔、哈萨克即与上述古代民族有直接的渊源关系,西北民族自治区域也就是他们在丝绸之路历史上与汉民族交流范围的自然延伸。中国与阿拉伯一伊斯兰世界的友好交往使伊斯兰教完成了中国本土化的进程并成功融入了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宝库中璀璨的组成部分。(三)中西方文化通过阿拉伯商人开始进行频繁交流公元前1世纪末,大月氏人把印度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据记载,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经”9 余太山,“魏略西戎传”要注J北京: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029。此后使节和民间来往更加密切。从南北朝到唐代,伊朗的祆教、摩尼教、基督教(景教)也先后传入中国。汉和帝永元十二年(

17、公元100年),“西域蒙奇(马其顿)、兜勒(色雷斯)遣使内附”10 范晔,后汉书卷四和帝纪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0110,是有史记载的中国与欧洲直接交往之始。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罗马皇帝遣使来中国献象牙等礼品,这些更直接增进了中国与欧洲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经济文化交流。据开元时史书记载,当时波斯人泛海直至广州,“取绫绢丝绵之类”11 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笺释M上海:中华书局,2006.0411。在两河流域埃及开罗附近都发现过唐代的青白瓷器。近年在新疆还发现了公元七世纪商人的阿拉伯银币窖藏。公元 751年怛逻斯战役中,高仙芝军为大食所败,中国战俘把造纸法带入撒马尔罕,此后造

18、纸术又由中亚传入阿拉伯国家,穆斯林在萨马尔汗、埃及的杜姆亚特、北非建立了造纸厂。造纸术由此传入安达卢西亚(西班牙),并由西班牙传入欧洲,从而为世界文化发展进程带来了一次革命。与此同时,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技术、井渠法传递到更远的西亚与欧洲,并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从汉朝至明代的几千年间,丝绸之路一直承担着中国与欧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重要职能。以丝绸为代表的丰饶的中华物产,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艺术民俗等等沿着这条大道先后通过精明的阿拉伯商人不断地传到了中亚、西亚乃至更远的欧洲。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丝绸之路曾是西方罗马帝国

19、与古代中国之间唯一的商业通路。商人们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丝绸、贵重金属、玉器以及其他商品的贸易,艺人和工匠们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启发下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外交使节通过丝绸之路寻求政治联盟和传播宗教信仰。三、丝绸之路衰败的历史原因(一)环境恶化与人为破坏造成沿线文明消失丝绸之路作为西域的交通要道,经过的楼兰、且末、精绝、渠勒、于田、莎车等地曾经都有着很发达的农业。“温和,有目宿、杂草、奇木、檀、梓、竹、漆。种五谷、蒲陶诸果,粪治园田。地下湿,生稻,冬食生菜。”“有居民百余家,决水种麦,耒(li)耜(s)而田,不知用牛耕;末城城旁花果繁盛”。12 班固,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 DB/OLhttp:/ 国

20、学原典12古楼兰王国以楼兰绿洲为立国根本,历经好几个世纪,曾经繁盛一时。然而在今天,曾经浩瀚的罗布泊已经干涸,古代的大片良田已只剩下满目流沙,丝绸之路上的碉堡和王国皇宫都成了深埋其下的古城废墟。西北丝绸之路的东端几乎已经荒废,西域各古国大多已不复存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古文明已消失在荒漠之中,成为流沙之中见证丝路往日辉煌的遗迹。 丝绸之路沿线的环境变迁和古文明消失,无疑与气候干燥、降水减少、河流水系改道等自然因素有关;实际上,人为对土地的过度开垦,对生物资源的过度索求利用加剧了土地盐碱化和水资源的损耗,盛唐以后民族纷争不断、西域边境一代一直战火弥漫,农业遭到摧残,自然平衡被破坏。人为因素推动自然因

21、素自然因素产生了剧烈影响,综合起来才是这里古文明消失,丝绸之路荒废的主要原因(二)土耳其崛起阻塞丝绸之路,西方摈弃陆路进入大航海时代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崛起,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中东开始,丝绸之路上的税收开始增加,以谋求利益为主的商旅开始逐渐放弃这条商业通道,这不但使得地中海一些贸易港口(如威尼斯)衰败,同时也促成了西欧国家大航海时代的开始。直至西方航海者开辟了新航路之后,丝绸之路地位完全失落,功能几乎完全丧失。 (三)战乱不断,中国闭关锁国汉朝末期,丝绸之路一度因为战乱而不甚畅通,直到大唐时期重新将其完全打通,唐朝后期,与西域各国的战争总落于下风,中央政府逐渐失去了对西域的直接管理,后

22、来战事频繁,唐宋等中央政府无暇西顾,丝绸之路日益衰微。从明朝后期开始,由于资本主义思想的萌芽,古老的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封建统治者只能依靠强化君主专制,加强特务统治等手段来维持封建统治,封建统治者害怕和拒绝任何新事物的传入,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对外开放转为闭关自守。清朝前期,采取闭关政策,政府严厉限制对外贸易。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而对外交流的主要门户之一的丝绸之路也逐渐封闭,开始了长达几个世纪的沉睡。四、新中国建国后,丝绸之路复兴,中阿文化重新开放交流(一)建国后中阿迅速建交,恢复双边合作交流中

23、国和阿拉伯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中阿关系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张骞“凿空西域”,陆续开辟的通往中、西亚的古商道“丝绸之路”作为中阿交往的桥梁,曾把亚洲东、西两端的中国和阿拉伯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些阿拉伯国家中的共产党组织在新中国刚一诞生即开始同新中国交往。1949年10月,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共产党曾先后致函毛泽东主席,祝贺新中国的成立,并强调中国人民的斗争和胜利具有巨大的意义。13 阿尔及尔共产党中央祝贺中国人民胜利N人民日报,1949.10.2513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期间先后与埃及、叙利亚、也门和沙特阿拉伯等国代表团负责人进行会晤

24、,以万隆会议为起点,新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开始进入全新阶段。1956年5月,中国率先与埃及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埃建交是中阿关系的突破性进展,并由此掀起了从万隆会议到50年代末中国陆续和叙利亚、也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苏丹等阿拉伯国家建交的第一次高潮,由此揭开了新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关系新的一页。14 王铁铮,中阿关系的演变与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0314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阿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相似的历史、共同的利益和一致的发展目标,使中阿之间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尤其是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及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阿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走上了全面发

25、展的道路。(二)中阿间在政治、经贸以及文化教育领域频繁的合作交流阿拉伯国家十分重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和加强双方贸易往来与经济合作关系。同时阿拉伯地区具有重要战略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这三大因素注定阿拉伯国家在现代国际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同阿拉伯国家自古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兴趣的日益增强,中阿友好合作关系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阿之间围绕着政治、经贸以及文化教育展开了频繁的合作交流。1政治外交:中阿双方交往密切,高层互访不断,在国际事务中一贯秉持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原则。新中国奉行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把和平

26、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阿关系的基本原则,作为阿拉伯国家和人民真诚的朋友,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支持巴勒斯坦民族独立、阿拉伯人民反帝反霸等一系列正义斗争中,始终坚定地站在阿拉伯世界一边,支持中东和平进程。阿拉伯国家则在恢复中国的联合国合法席位、和平统一台湾等重大问题上,曾给予过我们长期而宝贵的重要支持,我们彼此始终把对方视作自己最可信赖的坚强盟友。中国积极参加各类伊拉克问题国际会议。2005年10月,中国派出维和部队参与联合国苏丹维和行动,以实际行动支持苏丹和平进程。中国还向处在战乱之中的巴勒斯坦、苏丹、黎巴嫩等国给予了力所能及的人道主义援助。2经济贸易:中阿双方把开展经济上的务实合作,谋求互利共赢,

27、作为新时期中阿关系的重要内容。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阿还会扩大在经贸、能源、投资、金融、旅游和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进一步发挥中阿经济互补性强的优势,促进商品、资本、技术和服务的自由流动,扩大贸易规模。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阿拉伯国家投资兴业,并将一如既往地向欠发达的阿拉伯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15 温家宝,尊重文明的多样性R/OLhttp:/ 新华网15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同属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悠久的文化历史积淀,多变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近几年来中国阿拉伯语翻译人才的大量紧缺,验证了双方之间愈加繁荣的商贸与旅游业往来。3文化教育:积极和富有成果的文明对

28、话是中阿友好的坚实基础之一。中国已与所有阿拉伯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和文化合作执行计划。在这些协定和计划的框架内,双边高层互访不断,官方和民间的文化交流日趋活跃,文化合作项目日益增多。 2002年10月,中国第一个在中东阿拉伯地区的文化中心于在开罗落成,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中国政府重视阿语教学工作,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教授阿语课程,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埃及的几所知名学府,如艾因夏姆斯大学、爱资哈尔大学、开罗大学等,也开设了中文系或中国研究中心。阿拉伯地区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已经在开罗大学成立,为介绍中国文化,进行双方文化艺术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三)

29、中阿合作论坛为中阿双方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2004年1月,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宣言和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行动计划两个文件发布,中阿合作论坛正式启动。中阿合作论坛的启动是新形势下加强中阿关系的重要举措,它的宗旨在于加强中阿双边对话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论坛的成立为中阿集体对话和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经过几年的实践,中阿合作论坛已形成以政治、经贸、文化合作为主,兼顾其他的合作框架,通过这种合作,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造福于各自的人民,并对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16 姚匡乙,新时期中阿关系的发展和中国中东政策的演变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 NO.516今年5月13日至1

30、4日将在中国天津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以“深化全面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为主题,会议将对中阿友好关系发展和中阿合作论坛的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17 “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将在天津举行EB/OLhttp:/ chinadaily中国频道17(四)丝绸之路复兴,带来更多全新的领域与发展机遇丝绸之路的开辟,曾经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唐的兴盛和阿拉伯帝国文化与商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它有可开发的新价值,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使命。在过去,丝绸之路曾经为各国

31、商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商人们紧紧抓住了沿线重要地区中亚的发展潜力,成为中间贸易商。现在,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商人们的实力不断壮大,业务已从丝绸拓展到了黄金、稀有金属、毛皮、纺织品、石油等。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五国接壤,边境线长达3250公里。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往来大部分通过新疆实现,而新疆正处于丝绸之路的核心,沿着这条道路,充满活力的商业环境已经形成。这里已经成为欧洲、中东、中亚和南亚之间人流、物流、和思想交流的十字路口。18 金学耕,李晓玲,古丝绸之路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R/OLhttp:/ 搜狐新闻18随着前苏联解体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中

32、亚各国一度单纯向北输送的物流转向更具市场潜力的亚欧大陆东部和南部,沉寂多年的丝绸之路重新变得繁忙。但是,如果说,古代“丝绸之路”上行走的是马匹和骆驼,今天的丝绸之路则必须满足现代运输工具的行驶需求。交通运输方式的不断改善为丝绸之路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老的丝绸之路随着蒙古帝国的衰落和海上大国的崛起而破碎,经过几个世纪后,丝绸之路将可能被重新改造成现代的高速交通路网,把中国西北偏远的沙漠和欧洲、中东及俄罗斯的城市联系起来,在商业走廊,交通要道之外,还要一并承担起亚欧两地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输送功能成为新的“能源之路”。正如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贸通道,而已成为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代名词,

33、新丝绸之路也必将成为亚欧大陆社会经济全面交流和发展的重要纽带。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步伐,丝路旅游的开发,被惊醒的丝绸之路作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地理上最接近的地域,将会成为中阿之间一座新的桥梁,继续为中阿之间的商业与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结 论丝绸之路就像是一条绚丽而坚韧的纽带,沟通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经济繁荣的象征,它见证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几千年来的友好关系和频繁交流,见证了无数人为了地区和平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的努力与牺牲。时代在发展,沉睡了许久的丝绸之路也已经重新苏醒,并即将焕发出更耀眼的光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已经被丝绸之路紧紧相

34、联,一起见证中国和阿拉伯世界携手前行。可以相信,在中国和阿拉伯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未来,中阿关系将谱写出更新更美的历史篇章。参考文献一、中文部分1 司马迁,史记卷十三赵世家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102 武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历史规律R沈阳:故宫博物院,2008.5.303 班固,汉书卷六十一张骞传M上海:中华书局,19624 范晔,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015 百度词条,丝路DB/OLhttp:/ 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二册M上海:中华书局,2003.067 刘煦等,旧唐书卷七十一魏征传M上海:中华书局,2002.128 王溥,唐会要卷八十

35、六关市M上海:中华书局,1955.069 余太山,“魏略西戎传”要注J北京: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0210 范晔,后汉书卷四和帝纪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0111 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笺释M上海:中华书局,2006.0412 班固,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DB/OLhttp:/ 阿尔及尔共产党中央祝贺中国人民胜利N人民日报,1949.10.2514 王铁铮,中阿关系的演变与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0315 温家宝,尊重文明的多样性R/OLhttp:/ 新华网16 姚匡乙,新时期中阿关系的发展和中国中东政策的演变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 NO.517 “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将在天津举行EB/OLhttp:/ chinadaily中国频道18 金学耕,李晓玲,古丝绸之路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R/OLhttp:/ 搜狐新闻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