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发展与机遇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76176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发展与机遇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发展与机遇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发展与机遇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发展与机遇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发展与机遇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发展与机遇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发展与机遇毕业论文.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键入文字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发展与机遇摘要:长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它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长江流域提供了我国36.5%的水资源、48%的可开发水电资源、52.5%的内河通航里程,是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等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连接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长江地区自古至今都是富庶之地,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这带来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2013年l2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正式将“长江经济带”范围确定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的9省2市。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综合交通立体走廊 现代物流业 新型城镇化前言长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2、它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长江流域提供了我国36.5%的水资源、48%的可开发水电资源、52.5%的内河通航里程,是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等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连接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长江地区自古至今都是富庶之地,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这带来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2013年l2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正式将“长江经济带”范围确定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的9省2市。随着生产制造业的内迁,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和经济建设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而依托黄金水道形成的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日益显著。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

3、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应该是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的地区。然而近年来随着该地区的过度开发,也存在了不少问题。 目录一、长江经济带的研究价值及重要意义1(一)研究价值1(二)研究意义2二、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4(一)交通走廊4(二)资源互补5(三)产业集群5(四)人力资源雄厚6(五)城市密集,市场广阔6三、长江经济带发展概况7(一)发展背景7(二)时间维度分析71.80年代:72.90年代:73.近年来:7(三)空间维度分析81.空间格局及发展现状:82.空间发展走势:113.产业的发展趋势:12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3(一)机遇131.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1

4、32.国家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持133.长江经济带在“两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地位144.大量的投资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建设145.“互联网+”开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纪元156.劳动力回流带动了人口红利回归趋势15(二)挑战151.综合交通走廊尚未形成,水运优势未能充分显现,物流业体系尚不完善;162.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整体呈现“东高西低”态势;163.大量地级中心城市规模偏小,区域内城镇化差距过大;174.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较弱,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凸显;175.外向型经济总体规模仍然偏小,经济外向度明显偏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17五、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建议与思考18(一)完善并建设长

5、江黄金水道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18(二)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依托,增强发展的支撑与动力,缩小区域差异18(三)各个地区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挖掘区际发展活力19(四)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发展的可持续能力20(五)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口岸经济,以点线面形式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键入文字参考文献:21一、 长江经济带的研究价值及重要意义(一) 研究价值“长江经济带”概念源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长江产业密集带”,是兼顾自然地理、人文脉络、经济区整体功能和行政区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经济区形式,。它承东启西,是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T”型空间结构战略中极其重要的一级发展轴。 “建设长江

6、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的新格局,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让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至此,“长江经济带”建设再次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与20世纪90年代“长江产业密集群带”建设相比,此次“长江经济带”建设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吸引外资、扩大内需、江海联运和东、中、西三大区域联动,更加注重拓展我国国际合作空间,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二) 研究意义长江经济带建设将给长江流域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将构建东、中、西联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格局,形成直接带动沿江地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从内河水运来看,长江是我国最发达,也是世界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从经济发展来看,长江既是沿

7、江地区产业布局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纽带。而国家启动长江经济带规划,将长江流域开发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格局,将使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沿江内陆省市找到强大的发展新动力。此外,贯彻落实建设长江经济带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长江经济带建设将给长江流域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将构建东、中、西联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格局,形成直接带动沿江地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从内河水运来看,长江是我国最发达,也是世界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从经济发展来看,长江既是沿江地区产业布局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纽带。而

8、国家启动长江经济带规划,将长江流域开发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格局,将使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沿江内陆省市找到强大的发展新动力。此外,贯彻落实建设长江经济带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建设长江经济带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具有由沿海向内地梯级开发、逐渐扩散的特征。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等沿海地区先后步入快速发展通道之后,长江经济带的升级和发展应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心之所在。 第二,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广阔的前景。长江作为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沿线各省市的经济发展在中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是全

9、国最发达的经济区;目前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四省40多个城市构成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迅速,城市群GDP水平在2011、2012年均超过全国GDP比重的10%,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潜力巨大。第三,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助于探索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实施路径和战略要点。长江经济带穿越了我国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流域内各省市之间的发展概括了我国经济发展各个阶段的特征,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由下游沿海地区率先开放、逆流而上向中游延伸、直至向上游扩散的发展和改革态势,对于我国新一轮改革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效应。第四,建设长江经济带符合中国现阶段应对中等收入水平阶段的特殊问题的要求。长江经济带集

10、中了中国处在中等收入水平的多数省份,还集中了20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如何推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城乡间收入差距,实现共享式增长,这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水平发展阶段的关键。第五,从国际合作的角度看。长江经济带溯大江而上,不仅深入中国腹地,还可通过重庆等节点继续向西延展,与正在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连接;向东,则可借由沿海一线,与建设中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由此,能够融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形成东西双向,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的中国开放新棋局。第六,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沿江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

11、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幅提高服务业比重,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培育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集群,增强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二)推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四)打造沿江绿色能源产业带。第七,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发挥重庆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作用,增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撑。发挥成都战略支点作用,把四川培育成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纽带。构建多层次对外交通运输通道,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形成区域物流集聚效应,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整合向西国际物流资源,提高连云港

12、陆桥通道桥头堡水平,提升“渝新欧”、“蓉新欧”、“义新欧”等中欧班列国际运输功能,建立中欧铁路通道协调机制,增强对中亚、欧洲等地区进出口货物的吸引能力,着力解决双向运输不平衡问题。加强与沿线国家海关的合作,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江苏、浙江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支撑能力。加快武汉、长沙、南昌、合肥、贵阳等中心城市内陆经济开放高地建设。推进中上游地区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合作。第八,有利于建设立体交通走廊。(1)是加快实施重大航道疏浚整治工程,消除通行瓶颈,扩大三峡枢纽通过能力和干线过江通行能力,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2)是建设快速大能力铁路通道、高等级广覆盖公路网和航空网络,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与

13、港区的衔接,完善油气运输通道和储备系统,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干支线直达和铁水、空铁、公水等多式联运。(3)是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研究推广三峡船型和江海直达船型,鼓励发展节能环保船舶。特别注重发展与环境相结合,在推进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中,切实加强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改革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区划“门户”,立足全局、统筹“落子”,通过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形成统一开放市场体系,让长江这条巨龙带动流域经济和人民生活齐步腾飞。 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要选择,作为并列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级战略,其中蕴含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会不容小觑。通过分析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意义,

14、有助于理清发展思路,提出更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对策建议。二、 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是全国经济密度和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经济地带之一,也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民族团结的战略前沿和生态屏障。长江经济带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个中心优势,在长江经济带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先导和带动作用,长江经济的交通建设,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市场等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础和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交通走廊1.现阶段综合走廊建设国家发改委在2004年提出并规划了长江经济带的,铁路、公路、航空、航运以及油气管道的整体布局,铁路、公路、航空、航道、油气管道都

15、有大幅度的扩建和新增,这将在原有交通网络的基础上大大改善长江经济带的运输能力和提高长江经济带的整体交通网络功能。铁路运输网络在原有铁路设施的基础上新增了快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其中新增的快速铁路有20条。新增的普通铁路有8条。公路运输网络. 新增高速公路和扩建的普通国道新增国家高速公路有26条。扩建的普通国道有28条。 航空运输网络.扩建的机场和新建的机场长江下游机场群扩建的机场有5个,新建的机场有7个。长江中游机场群扩建的机场有 2个,新建的机场有13个。长江上游机场群扩建的机场有2个,新建的机场有 19个。 航运运输网络在原有航道基础上新增航道有 8个油气管道网络依托兰成原油管道、中卫贵阳天然

16、气管道,配套建设区域干支线、相国寺储气库等。加大西部天然气引入力度,建设西气东输三线、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等主干管道向长江中游城市群供气支线。2.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按照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快打造长江黄金水道,扩大交通网络规模,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提升综合运输能力,率先建成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提供有力保障。3.交通规划基本原则和发展要求本着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适度超前,平安绿色的交通原则,在区域间实现高效畅通,城市间实现快速通达,乡村间实现便捷的联通,城市间体现公交优先,形成层次分明、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综合交

17、通网络。并统筹水路、铁路、公路、民航和管道的发展,提高主要通道运输能力,加快水路和铁路建设,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顺应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对外开放和满足客货运输的需求,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交通运输基础保障和先行引导作用。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内河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为东中西协调发展奠定基础,为陆海双向开放创造条件。预计到2020年,建成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成畅通的黄金水道、建成高效的铁路网络、建成便捷的公路网络、建成发达的航空网络、基本建成区域相连的油气管网、基本建成一体发展的城际交通网。(二)资源互补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

18、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此外还拥有闻名遐迩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长江经济带上以四川省为例,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4,可开发量1.1亿千瓦,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有利,矿产资源丰富矿产种类比较齐全,已探明的地下矿藏132种,占全国总数的69.52%;已探明一定储量的有90种有32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三) 产业集群这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其中长江上游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中游以劳动力资源型产业为主、下游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以重庆、武汉、南京、

19、上海为中心的长江流域四大城市群经济带的外向型产业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均有很大增强,表现在城市间的交通仓储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科研综合服务业等生产性、消费性服务业的活跃。从中心城市及其邻近城市群连绵带发展的阶段与发育程度来看,长江流域各区域性中心城市及其城市群经济带已经发展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外向功能联系的较高级阶段。21世纪的今天长江经济带产业集群,与其它地方相比显现出了一个产业互补的优势和产业转移的过程。我国的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也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此外,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

20、国40%以上。(四) 人力资源雄厚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以长江三角洲为例,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1000余所科研机构,150余所高等院校和300多所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科研基础雄厚,科技人才密度高,高级人才比重大。此外,还拥有大批熟练的高素质技术工人。这些都对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十分有利。90年代以来,在开发开放浦东的有力推动下,长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发展呈现出起点高、规模大、增长快的特点,这与其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有着直接关系。长江经济带人人力资源是非常充足的。(五) 城市密集,市场广阔1995年沿江九省市拥有大小城市2

21、16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33.8%;城市化水平约为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城市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2.16倍。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和三峡工程建设将产生数千亿元的投资需求,而且这一地区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也十分可观,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由此可见,长江流域孕育了发达的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

22、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三、 长江经济带发展概况(一)发展背景从国际国内大背景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很好地顺应了这股潮流,抓住战略机遇,从而在30年左右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世界工厂”。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随着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人水和谐、健康长江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时代要求我省乃至全国合理利用长江水利资源、保护长江水质、发展长江流域经济。(二)时间维度分析1.80年代:(1)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过长江经济带整体开发构想,国内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在80年

23、代末就提出“T”字形发展战略,即由沿海为一个战略轴线,沿江为主轴线形成整体空间格局;(2) 1985年9月“七五”计划提出东中西部的概念,要求加快长江中游沿岸地区的开发,大力发展同东部、西部地带的横向经济联系。2.90年代:(1) 1992年“十四大”曾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地区,因此以浦东开发为战略起始点,背后是为了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发展,目的明确;(2) 1995年人口2亿多,GDP总计1.4万亿元,分别占沿江九省市的27%、44%、62%和全国的4%、18%、25%,其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和人均GDP分别为沿江九省市的1.6倍、2.

24、3倍、1.4倍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的4.5倍、6.2倍和1.4倍,在沿江九省市和全国的经济地位及作用日益突出。3.近年来:(1) 2005年长江沿线7省两市签订长江经济带合作协议,但因各省市行政壁垒等因素,使得长江流域的航运和经济一直被割裂,该协议效果不大;(2) 2013年7月下旬,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考察时曾提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9月23日国家发改委组织9省市和13部委召开动员工作会议,将长江经济带这一概念提到实践层面;(3) 2013年9月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在京召开关于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研究起草工作动员会议,当时包括上海、重庆、湖北、四川

25、、云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9个省市;(4) 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这意味着长江经济带建设明确为国家战略,将给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5) 2014年4月25日政治局会议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6) 2014年4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重庆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汇报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总体考虑和相关规划。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政府主要负

26、责人汇报了对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思考和建议,贵州和浙江两省确定被纳入。(三)空间维度分析1.空间格局及发展现状:(1) “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的构建:点轴理论中的轴线是在一定方向上连接若干不同级别中心城镇而形成的相对密集的人口和产业带,因其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又称作“发展轴”。因此,轴线不是单纯几个中心城镇的连接线,而是社会经济密集带。依据“长江经济带”增长极节点城市分类及“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与潜力,可确定两级八条发展轴。一级发展轴沿江发展轴。该发展轴东起上海,西至成都,并连接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主要城市群,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沿江铁路、沪汉蓉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是“长江经济带”

27、横跨东西的一级发展轴。二级发展轴:一是沿海发展轴,主要包括南通、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沿海及周边主要城市,继续发挥对外开放前沿阵地的作用;二是京沪发展轴,主要包括上海、苏州、南京、徐州等京沪铁路沿线及周边主要城市,以京沪线为轴线,形成苏沪地区的城市密集带;三是赣江发展轴,主要包括南昌、九江、赣州等赣江周边及皖南部分城市,以长江、赣江为轴线,加快承接长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四是湘江发展轴,主要包括长株潭、郴州等城市,以湘江为轴线,形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重要载体的发展轴;五是渝黔滇发展轴,主要包括昆明、曲靖、贵阳、遵义、重庆等节点城市,以黔渝线、滇黔线铁路为轴线,形成连接云、贵、渝三地的发展轴线;六

28、是川黔发展轴,主要包括成都、宜宾、泸州、贵阳等节点城市,以川黔线铁路、川黔高速公路为轴线,形成以四川经贵州并面向南部沿海地区发展轴线;七是川滇发展轴,主要包括成都、昆明、绵阳、玉溪等重点节点城市,以西部地区南北向交通大动脉宝成线、成昆线和京昆高速为轴线,以成绵乐城市密集带和滇中城市群为核心,形成长江经济带西部的南北发展轴线(图6)。(2)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1 我国巨型经济带,发展潜力巨大;“长江经济带”是我国资源富集、经济集聚、城市密集的巨型经济带,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2年,“长江经济带”以21.4%的土地面积和42.7%的常住人口,实现了45.5%的地方生产总值。经济总量

29、和人口规模几乎占我国一半,且人均GDP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外贸易也占全国的40.4%,尤其是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国总量的50.8%;客运量与货运量所占比重与人口量、经济总量比重基本相当,第二、三产业比重基本与全国水平持平(见图2)。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快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四项指标的总体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3),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在全国经济地位正不断提升。2 区域内部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东高西低”态势; “长江经济带”的各省(市)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东高西低态势。从经济总量指标看,东

30、部省(市)人均GDP约为64300元,分别是中部、西部的2.2倍和2.7倍;外商投资总额比重达78.8%;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达83%(见图4)。从人均GDP指标看,东部省(市)遥遥领先与中、西部,人均GDP超过中部、西部2倍以上。从第三产业比重指标看,东部省(市)最高,西部省(市)次之,中部省份相对较小。从城镇化率指标看,东部省(市)为67%,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中部、西部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3 城市群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动力充足。 “长江经济带”包括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三大城市群,面积占“长江经济带”总面积的35%,常住人口为58.5%,地方生产总值

31、比重为75.4%。同时,三大城市群进出口贸易总额占“长江经济带”进出口贸易总额的9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长江经济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68.7%。另外,在人均指标上,三大城市群的人均GDP是“长江经济带”平均水平的1.3倍,人口密度是“长江经济带”平均水平的1.7倍,尤其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均GDP和人口密度分别是“长江经济带”平均水平的2.1倍和3.3倍(见表1)。可见,城市群的发展可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重要支撑。2.空间发展走势:1 长江经济带发展呈现“三圈一区”的格局;长江经济带范围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势、经济社会基础不尽相同,但总体形成了“三圈一区”空间格局,“三圈”

32、是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重庆、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圈,“一区”三峡库区。2 长江沿江开发将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域; 莱茵河,全厂1400多公里,沿岸居住着5400万人口,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沿岸的德国城市科隆,在跨江发展后,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德国重要的城市。同样,密西西比河之于美国、泰晤士河之于英国,这些国家先后对大江大河流域进行大规模开发,从而带动本国经济的大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著名城市都因为沿江开发而成为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城市。 长江沿岸开发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的沿江开发程度还相差较远。因此,长江沿岸未来仍将是我国区域开发的重点区域。

33、长江流域的经济水平将逐渐向密西西比河、泰晤士河、莱茵河等靠近。3 沿江区域间的时间距离将大大缩短; 长江经济带的交通状况将在未来1020年内大大改善,沿江地区间的时间距离将大大缩短。根据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20年我国将建成“四纵”、“四横”的铁路网,其中一条为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和华东,时速200公里,将长江的上中下游连接起来。 届时成渝经济区、武汉经济圈和长江三角地区成为这条交通专线上的重要结点。从成都到上海,将实现夕发朝至,旅行时间有可能从现在的35小时压缩到12小时左右;从重庆到上海,也只需要19小时左右。4 “三圈成线、南北拓展,龙头带动、三级拉动”的

34、空间发展。 未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将把三个经济圈沿长江三点成线,并沿长江经济带南北向展。三个经济圈将成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水平,决定了它将是长江流域经济腾飞的龙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3.产业的发展趋势:1 长江经济带将形成高科技走廊; 长江经济带走廊是我国颇具活力的高科技集聚地区,高新科技正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40%以上的长江沿岸经济快速起飞。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苏州、合肥、九江、南昌、武汉、黄石、长沙、重庆等地的7个国家级高技术开发区和一批省市级开发区。 2005年长江经济带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共约4149亿元,占全国高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

35、的70%,高科技带动沿江省市的经济总体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发展速度。2 产业集聚发展迅猛;目前,长江经济带已形成以汽车、钢铁、医药、石化、丝绸、电子、金融和信息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该经济带集中了钢铁、石化、能源、汽车、机械、电子、建材等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优势产业,雄厚的工业基础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支撑我国经济总量的重点区域以及生产力提升、产业升级的支撑基地。3 现代物流业发展将成为长江经济带的支柱产业;根据国际区间经济发展的经验,沿江地区优先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交通优势水上运输。今天,虽然水上运输影响力有所下降,不再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但依然是区域的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江经济带拥有世

36、界第六大江长江,同时长江与东海、黄海连通,而洋山深水港就是内河航运与远洋航运的承接点。长江经济带周边各大城市都能利用天然的沿江优势发展物流业。重庆要建设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其中物流中心是其中一部分功能;武汉拟建设三中心,其中一个是航运中心;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也在建设各种类型的物流中心。4 长江沿岸的旅游业发展将呈一体化优势;长江旅游资源丰富是不争的事实。长江上中下游各自特有的旅游资源除外,同时长江沿岸的城市风光、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等也是全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长江沿岸各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同时沿江经济带的三大都市圈也有必要通过资源整合、联合开发长江流域的旅游资源,加

37、快长江沿江旅游的一体化发展。5 长江沿岸区域政府间的合作加快,呈现一体化趋势。长江29个城市已建立多层次协商议事机制,建立沪、宁、汉、渝等中心城市多变边或双边高层领导及部门对话和议事机制。通过各种途径谋求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目前主要通过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推进东西联动和上中下游经济协作区互动,延伸产业链,培育壮大各具特色的产业群,形成资源型、加工型、高技术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有机链接的长江产业带,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接国外和沿海产业转移。建设长江经济带,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

38、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长江经济带有望形成一个大开放、大融合、大分工、大协作的新经济生态系统。四、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 机遇1.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开始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并带来了新的国际分工、生产格局和外部环境,也为长江经济带带来了战略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对长江经济带具有积极的影响:长江经济带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长江经济带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强经济的竞争力;长江经济带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

39、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长江经济带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2.国家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持继长江经济带写入201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后,国务院在2014年9月25日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义正式提出将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这标志着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另外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国家支持探索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等都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

40、提供了新的机遇。3.长江经济带在“两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两带一路”战略,即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路是通道,带是实体根本。在这三者的交叉作用下,最终形成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黄金水道“三条21世纪通道”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两大实体支撑带”。在现代交通运输条件下,21世纪的“两带一路”不只是历史传承的商贸通道,还需要新拓展。所以,我们认为,长江经济带是“两带一路”的关键。丝绸之路是商贸通道,长江经济带是商品生产基地与动力源头、是21世纪丝绸之路的发展依托,并将引领国家极轴发展。其中,长三角地区是“两带一路”联动的主要汇合区域。就全局而言,首

41、先长江经济带是欧亚大陆桥、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货物供应源地。新阶段挖掘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潜力,关键在三大城市群建设。二是长江黄金水道是海上、陆上丝绸之路的连接干道,海陆互动,一江带全局。在东部,发挥欧亚大陆桥铁路运输的多节点联动优势,与长江经济带水运联动,在长江入海口实现通江达海,走出连云港困局。在中部,通过安徽合肥陆路铁路直接西安,水路通过巢湖港区直接入江,贯穿南北动脉。在西部,重庆建设的渝新欧铁路,实践证明了欧亚大陆桥与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成都可通过建设乐山港,直通长江。三是“两带一路”的龙头中心在长三角,长三角的中心在上海都市圈。上海成为带动长江经济带、拉动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

42、丝绸之路的龙头城市。4.大量的投资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国家提出的战略性目标,国家对其沿线城市有着大量的投资。另外国内其他地区或者国外的投资,也会源源不断的进来。其中,跨国公司在长江经济带里扮演者尤为重要的角色。以江苏为例,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是吸引外资最多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已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主要集聚地之一.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70多家落户江苏,开办了总投资额超3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656个,其中超1亿美元的达137个。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外商投资项目的引进,提高了江苏经济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投资已成为江苏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劲动力.因此,

43、研究跨国公司投资与江苏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今后江苏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方面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5.“互联网+”开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纪元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常态,正处于增速的换档期和结构的转型期,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 互联网+ 行动计划”,这意味着互联网与各行业的融合创新,将培育更多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布局下,“长江经济带”将成为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为中部地区崛起带来强劲发展机会。2015年5月18日在武汉洪山礼堂召开的“中国长江经济带电子商务发展高峰论坛”及“首届中部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峰会”,正是顺应了当

44、下电子商务发展趋势,首次实现了中部六省的资源共享与合作互通。中部六省在电商发展上的首次联动,也正式开启了中部“互联网+”的新纪元。 这一峰会的举办对加快传统贸易的转型升级,增强线上线下的融合创新,共促中部地区的经贸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6.劳动力回流带动了人口红利回归趋势人口和劳动力因素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近几年来,随着产业转移而步伐加快,一股劳动力的转向也在悄然发生。人口流出地区,现在开始慢慢有所变化,中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人口恢复,只有与经济发展差距减小了,人口才可能出现回流,所以人口和经济发展差距是有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统计表明,2009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比上

45、年减少888万人,下降8.9%;在中部地区的务工的外出农民工则比2008年增加618万人,增长了33.2%,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比重上升到17%;在西部地区的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940万人,比2008年增加775万人,增长了35.8%,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比重超过了20%。劳动力向中西部地区回流带动人口红利回归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目前在长江经济带中,贵州和四川目前的人口还是在往外输出,但重庆、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已经出现人口回流。随着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回流,这些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会有所上升,而人口抚养比则会更大的下降潜力,在加上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那么这些地区的人口红利将会增

46、强。(二) 挑战长江经济带是一个整体,是一条“龙船”,必须有全局意识、一体化安排。长江经济带既具有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矛盾和挑战。1.综合交通走廊尚未形成,水运优势未能充分显现,物流业体系尚不完善;长江航道资源虽然丰富,但有效通航能力不足。长江航道“两头深、中间浅,两头畅、中间堵”,中游航道还基本处于自然状态。以长江干流为主轴的综合交通走廊尚未形成,水运优势没能充分显现出来,通航等级不高、等级航道达标率低。水运总量虽然较大,但水运业竞争优势并不突出。另外,航运服务发展相对滞后,规范化、现代化的航运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现代物流、船舶融资、航运人才培养等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同时,作为

47、黄金水道的长江,三峡船闸已经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目前年货运量达1亿多吨,处于饱和运行状态,挖掘潜力空间有限。以长江干流为主轴的综合交通走廊尚未形成,整个长江经济带的物流业体系发展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我国并没有完善统一的物流体系,铁路、公路、水运构成了主要的运输方式,以国企央企为核心的物流巨头承担了大部分的运送任务,物流行业从整体规划到区域布局都存在着重大问题,从而导致运输成本高企、运输线路复杂、政府干预过多、运送效率低下等问题。当前我国物流业存在三大问题亟待解决:物流的基础设施、制度环境、物流人才以及信息技术方面落后,社会物流成本高,物流企业规模小。对于物流成本过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48、。首先,物流运输中各种收费太多,包括道路的收费、管理的收费、办理各种证件的收费等等。其次,物流设施落后,基础设施的落后直接导致运输成本上升,降低了流通效率。再次,物流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成熟。此外,不健全的物流体系也增加了物流成本。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一体化和网络化程度都比较低,存在着许多问题:地区间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划和运营相互分割,自成体系,缺乏应有的联系;基础设施和物流园区建设自搞一套,专业化、系统化、网络化程度低;运作方式比较落后,运行成本居高不下。2.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整体呈现“东高西低”态势;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东高西低”态势。长江经济带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村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农业问题突出是制约协调发展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制约协调发展的最现实问题,城镇化水平低是制约协调发展的最突出矛盾。建国以来,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