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论文:一道习题的探究性教学.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76687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论文:一道习题的探究性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论文:一道习题的探究性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论文:一道习题的探究性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论文:一道习题的探究性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论文:一道习题的探究性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论文:一道习题的探究性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论文:一道习题的探究性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道习题的探究性教学教学内容:这是一堂在学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之后的复习课。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和处理含参数的恒成立问题。教学目标:通过这堂习题课是想让学生学会处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以及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体验多种思想方法:分类讨论,转化和化归,数形结合。学会如何对题目进行变式,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与学互动过程:原题: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作业本数学高一下 人教版 B P24 第10题 设集合 ,集合。若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分析:这是集合运算、解不等式及一元二次方程根分布结合的题目。综合性比较强。解:由题得:当,则得; 当,则设,为的两

2、根。那么由图象可得:,;12xy ; ; 对称轴;所以;综上所述:。解题小结反思:显然这里涉及一元二次方程根分布的一个典型问题:两根分布在同一个区间。让学生试着总结一下需要考虑哪一些问题,注意四个方面:前的系数(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判别式,对称轴,还有两个端点的函数值。所以解这类问题要数形结合。另外集合运算的一个老问题:注意空集的存在。(以后不妨先考虑)接下去教师就该抓住机会巩固的时候。笔者提出让学生设计题目,通过改编题目条件或结论来解决问题。这时学生都想试一把,参与热情比较高,同时让他们体验如何编题,以便以后拿到题目就能快速分析。学生们就提出以下比较好的变式: 变式1:把 改为。再让学生来解

3、决这个问题。结合原题解法,利用数形结合很清晰。解题过程如下:12xy解:设,为的两根。因为,那么由图象可得:;。所以。这样的变式较简单,但它蕴涵了一元二次方程根分布的另一个典型问题:两根分布在不同区间。显然比两根分布在同一个区间来得简单。只要考虑:两个端点的函数值。此时判别式都不用考虑,已经保证大于等于零。这时让学生就总结一下根的分布问题,做好笔记。继续变式:在变式1的基础上,有学生就提出:改为,尝试的解了一下: 当,则得;当,由于对称轴为在里面。此时,所以 无解。所以。解到这里,学生都有点意犹未尽,所以这个时候笔者抓住机会提点一下:学生们感觉这个变式少一点味道,那么再试着改编一下条件,使当时

4、也有解,那么无解的原因是什么?对称轴定了!那么如何改编呢?在提示下,学生就提出:变式2:设集合 ,集合,若,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分析:只是添加了一个,题目似乎变得活起来了。那么接下去就是研究如何解题?解法1:这是从二次函数角度考虑的,要注意对对称轴的分类。12xy 当,则得;当,或,对称轴为;记 ()当即时,只要,得;此时; ()当即时,只要,得; 此时无解; 所以中:,综上所述:。解法2:(转化思想)从角度考虑,转化为求含参数二次函数最值问题。解:由说明:当时,恒成立。即的最小值大于零。下面求当时的最小值。 ()当即时,得;此时;12xy()当,即时,由,得 ,得,此时无解;()当即时,得;

5、此时无解。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解法1,解法2类似。解法3:从恒成立出发,考虑分离参数法:解:由说明:当时,恒成立。即恒成立,因为,所以;也即恒成立。只要小于()的最小值。而,令,再令,所以因为函数在上是增函数,所以,所以则此题分离参数综合性比较强,能力要求特别高,尤其是用换元求函数最值。当然可以用基本不等式来求解。解法4:从根的角度考虑:这个还是比较直接想到: 解:当,则得;当,或,则设,为方程的两根。得 ,;所以由或,同样得。这中间的计算量尤其大,容易出错,一般不提倡这个方法。接下去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各方法的优劣及适应的题型,以便对症下药。变式3:改为:。引发学生认识求其集合的补集,即先求,

6、再取其补集。学会化归思想,把复杂难理解的转化为简单熟悉的问题。通过上面的变式,题目变得有血有肉,课堂上也生动起来。学生吸引力就转过来了。课后再做相应题目,得以巩固。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变式。还有待继续挖掘。总结反思:学完这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呢?可以从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两方面谈。 数学知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用最值解决恒成立问题。注意分离参数法。 思想方法: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课后作业:设集合 ,集合,(1)若,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2) 若,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3)若,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试用两种方法)此次设计也是为了巩固这节课,提高学生的运作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教

7、学设计及其反思:爱因斯坦说过:“单纯的专业知识灌输只能产生机器,而不能造就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才”,因此数学学习的核心是思考,离开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这堂复习课总体强度还是比较大的,知识的涵盖也比较广,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比较多,所以需要层层递进。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编题,兴趣比较浓厚,合作积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然对学生解题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的,一些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学生可能接受得不是很好,更需要一些简单的题目来铺垫。教学生“学会思考”。学生要培养的是“能力”知识运用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要经常想一想,学生离开了老师该怎么办?老师讲得再好,可能还是老师的,要想一想怎样才能

8、成为学生的。所以就提出:问题是怎么讲?要讲什么?不仅要讲过程,更要讲原理。多让学生感到自然,没有强加于他,尽可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不仅要给“鱼”,更要给“渔”,重视思想方法的复习,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一题多解,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就是说,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的素材、思维不能单一,应提供给学生既能强化基础,适合学生个性,又能训练学生多方思维的素材。因此,精选素材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备课的核心。选什么样的素材,从哪里选,都是教师关注的焦点。笔者在教学中,选择教材中基础性强,解题方法典型,又能一题多解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获取

9、不同的解法,使看似平淡的问题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研究教材的兴趣。这既可引导学生重视教材,走出题海战术,又可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教材以及练习都是学生学习的素材,是学生思想的源头,也是高考的源泉,所以作为教师要好好利用起来,不要忽视了“原题”的教学功能。解题教学不光是“练”,更注意“变”。教师试图从一道题引出一个话题,通过开放一题,达到复习一片的目的。在设计本课时,首先是从一个集合运算求参数开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断改变题中的条件,环环相扣,加强了逻辑性,提高了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力,形成探究意识,从而提高应变能力。解题教学必须注意总结反思,画“龙”点“睛”。回顾经历了哪些过程做出了这道题,做到层次分明。一定做好题后反思,哪怕只有一两句话,必须注意在质量上下工夫,而不仅仅是数量。 苏霍姆林斯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本节课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从练习题出发,创设了一系列的“数学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