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与模式研讨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78707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与模式研讨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与模式研讨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与模式研讨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与模式研讨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与模式研讨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与模式研讨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与模式研讨毕业论文.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与模式研讨摘要 本文在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历史进行简要回顾以及对其现状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我国农村信用社目前主要存在着产权不明晰、市场定位不明确、不良资产比例高等问题的结论。在农村其他金融主体逐步收缩基层网点、缩小支农范围的形势下,对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迫切。在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三种模式,即以统一为县一级法人为主要特征的规范合作制、组建股份合作制的农村合作银行、组建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文中对每种模式自身的利弊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每种模式改革的成功案例进行了研究。根据美国耶鲁大学休T帕特里克关于经济

2、与金融之间关系的“需求追随”和“供给优先”理论,并在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合作金融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最后得出了针对我国农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各地农村信用社不同的经营管理水平选择适合模式的改革设想,即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农村地区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中部城市近郊地区可以试行股份合作制;对于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占有绝对比重以及西部老、少、边、穷的地区,应该继续保留合作制,但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机构。此外,本文还对与农村信用社改革休戚相关的风险防范、政策扶持、农村信用环境的完善等问题进行了简略的分析。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发展模式 合作制 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合作银行Abstr

3、act On the basis of reviews of refornl history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briefly and analysis to its current situation carefully,this article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re are mainly three questions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t present,which are indistinct property right,indeterminate market o

4、rientation and hiproportion of nonperforming assetsAt the situation that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f countryside reducing of agency,dwlinding the range to range to support agriculture progressfully ,it is very essential and urgent to reform the rural cooperatives.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modes m

5、ainly in the pilot course of reform of cooperatives banks,setting up rural cooperatives bank and setting up rural commercial bank.Through analysis to pros and cons of each mode in detail and study to some successful case of them,this article lays for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rrect choice of reform m

6、ode that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reform in the whole countryside.According to Hugh.T.Patricks theory of “demand-following” and “supply-leading”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economy and finance,and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cooperative finance development in some other countries,this article finall

7、y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hoice of reform mode should take the characteristic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different level of different rural areas into consideration.To be specific,to set up rural commercial bank in the eastern developed rural area,to try share co

8、operation in the middle part wher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general,to keep cooperation in the area that traditional planting and feeding occupy absolute proportion and the poor areas of the West,and in these poor areas cooperation should be rigorously enforced in order to set up real cooperative

9、financial institution.At the same time,this article analyses some related issues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reform of rural cooperatives smoothly. Key words: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 develop mode ;cooperation ;rural cooperative bank;rural commercial bank目录摘要 P1Abstract P2目录 P3一、 导论(一) 研究背景 P5(二) 相

10、关文献综述 P5 1. 国外研究现状 P5 2. 国内研究现状 P6(三) 研究思路 P7二、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史回顾、现状分析与必要性(一) 历史回顾 P7(二) 现状分析 P81. 信用社改革成就 P82. 存在面临的主要问题 P10(三)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必要性 P121.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P122.农村信用社的重要地位P14三、我国信用社不同地区的改革模式分析(一)经济落后的西部边远地区一一塑造全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P15(二)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中部近郊地区一一股份合作制农村合作银行P16(三)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一一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P17四、国外信用社发展比较分析与借鉴

11、(一)德国“单元金字塔”模式 P18(二)美国多元复合模式 P18(三)日本非独立附属模式 P19五、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的对策建议(一)经济落后的西部边远地区 P20(二)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中部近郊地区 P21(三)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 P22结论 P23参考文献 P24致谢 P24ContentsAbstract P1Contents P31. Introduction1.1Background P51.2 Review of literatures P51.2.1Foreign literatures P5 1.2.2Domestic literatures P61.3 Research

12、 approach P72. The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necessity of Chinas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reform2.1 History review P72.2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P82.2.1 Credit cooperatives reform achievement P82.2.2 Existing mainly problem P10 2.3 The necessity of Chinas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13、reform P12 2.3.1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financial needsP12 2.3.2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P143.Our credit cooperatives reform mode analysis of different regions 3.1 The remote economic backwardness region of westernshaping new on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P15 3.

14、2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of the suburban areacommonly - joint-stock system of rural cooperative Banks P16 3.3 economy developed of easternjoint-stock rural commercial bankP174. Foreign credit cooperatives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reference 4.1 German unitpyramid m

15、ode P18 4.2 American multiple compound mode P18 4.3 Japan the independent subsidiary mode P195. The suggestion of Chinas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development5.1 The remote economic backwardness region of westernP205.2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of the suburban areaP215.3 economy

16、 developed of eastern P22Conclusion P23ReferenceP24AppendixP25导论(一) 研究背景农业、农民、农村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严肃对待“三农”问题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成为我国目前的首要任务。而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是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这就需要尽快建立健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为“三农”提供现代化的优质金融服务。随着我国农业银行商业化转轨及农业发展银行职能范围的调整,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问题界争论的焦点,也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实践中的难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农村信用社已经进行了多次以明晰产权为主

17、要目标的改革,对合作制进行规范,但一直没能取得实质性效果。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依然存在着所有者缺位、市场定位不明确、不良资产比例过大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其支持“三农”作用的发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更加提高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对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信用社的改革要求也就更为迫切,其改革方向成为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美国耶鲁大学休lT帕特里克就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需求追随”和“供给优先”两种模式,每种模式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鉴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现实,休T帕特里克的理论就为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提出了基本原则: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基于此,本文即是从我

18、国农村信用社产生和改革历史入手,在认真分析我国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主要忍题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针对农民、农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研究农村信用社改革应选择的模式,保证我国农业尽快走向现代化,加快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这是关系到信用社自身完善,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二) 相关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合作金融发展相对完善,各个国家对合作金融的研究因本地区合作金融发展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别。总体来看,对合作金融的组织形式、设立条件、经营管理、业务范围等都做了深入的研究而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国外类似的金融组织很少以农村信用社命名,而多称为合作金融。

19、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合作金融虽是劳动者的互助组织,但并不只是一个个初级形态的分散机构,而往往发展成全国性的功能齐全的金融体系。根据国情的不同,不同国家合作金融体系的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行特点也有明显区别,西方的合作社运动正经受考验。经济、监管和技术层面的震撼导致了人们对合作社前景的怀疑。信用合作社在当前的恶劣生存环境中,必须对自身的竞争优势进行重新估价。在此种环境中,信用社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都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各种新挑战,信用合作社是否还有竞争力?一部分信用社的答案是否定的,并采取了向股份有限公司过渡的结构性调整;另外一部分信用社则仍然相信合作制的生命力,坚持以合作形式运营。目前,国际上

20、出现了可持续运作的农村小额信贷的典型模式,小额信贷已经从世界的某些区域扩展到几乎覆盖整个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目前,就其展开的规模而言,已有达到全国规模的样板。小额信贷在迅速推广到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种有效扶贫方式的同时,也适应各国特点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典型的成功模式有:(1)非政府组织(NGO)模式。(2)正规金融机构模式。(3)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紧密联系模式。(4)社区合作银行模式和村银行模式。(5)国家小额信贷批发基金模式。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下面三点经验:强调穷人的偿还能力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收取高于商业银行利率的市场利率,使收入覆盖成本从而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以寻找商业渠道资金实

21、现金融可持续性。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启示:转换政府在小额信贷发展中的职能。采取更加灵活的小额信贷利率政策。发展商业性可持续的农村小额信贷。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理论界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注由来己久,谢平、何广文教授等都对我国的合作金融制度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关于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国内学者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意见。(1)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农村信用社应坚持合作制。梅兴葆认为,小生产需要合作,社会化大生产更需要合作,商品经济发展了,不仅不排斥合作金融,还会为合作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郑良芳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需发展合作金融;刘仲钦、冯赫也坚持合作制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改

22、革的根本方向。但同时他们也承认现代合作金融的发展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合作制原则,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突破。(2)部分学者则认为我国缺乏合作金融的土壤,农村信用社应放弃合作制,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谢平认为,合作制是一种产权制度或企业制度,它需要一系列前提条件,中国近50年来就不存在合作制生存的条件,在当前制度背景下,现有农村信用社体制确实不具备向真正合作制过渡的可能性;张晓山认为,农村信用社自有资产的产权模糊,农民股金所占比例普遍不高,通过制度变迁来恢复信用社的合作性质有一定的难度;方贤明认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不同体制条件下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变化,强行把农村信用社拉回合作金融组织既不可能

23、,也无必要,应按照兼容合作制组建农村合作银行。(3)也有学者认为应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水平和规模,采取符合当地特点的具体制度模式。罗金生提出我国合作金融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开放式的二元复合制,合作制不影响商业性业务,商业性运作不影响合作制的性质;何广文则提出“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不存在最优模式”,他认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问题不是一个合作制与商业化、合作制与股份制简单选择的历史命题,重要的不是哪种金融机构,而是金融机构具有什么功能,不同模式各有优缺点,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不存在最优模式,不能搞全国“一刀切”,即使在一个地区也可以多种模式同时并存,关键是要因地制宜。(三)研究思路我国农

24、村信用社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是一个涉及很广的课题,不同地区自然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结构不同,本文从农村信用社针对不同地区改革模式的选择这一个角度进行较为具体的研究。在写作过程中将坚持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以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以数据分析和案例的研究为基础,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全文立足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实践,逐层深入的展开论述。二、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必要性从我国第一家农村信用社的建立至今,其间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农村信用社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经营机制、管理体制等各方面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完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目前我国农村

25、调整,特别是近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商业化趋势的出现,使得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已经逐渐滞后于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要求日显迫切。(一)历史回顾我国早期传统的合作经济思想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渐渗透到了金融领域,发展至1923年成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河北省香河县信用社,在决定救灾余款如何有效利用的过程中,人们决定创办信用合作社,帮助农民解决生活困难,发展生产,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由救灾转向防灾,随后又领导组织了一系列的运动。总的来看,我国早期的信用合作主要是居民的自发行为,政府未进行直接的指导与干预,因此各方

26、面都还很不成熟,信用社的实质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救济团体。 (1)起步发展阶段(19551959)在1951年全国农村金融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合作金融思想在我国迅速传播,农村信用社在全国各地普遍发展起来。信用合作事业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得到普及。但信用社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务,由于缺规合作金融的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民主管理体制,1955年明确提出按照“开展业务、帐目清楚、民主管理健全、执行国家政策、群众拥护”的标准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整顿。当年底,全国已有50-80%的信用社得到了整顿。(2)受挫萎缩阶段(19591978)在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初期,其改革方向主要由国家下文件的形式规定,的20年问,农

27、村信用社的发展经历了几次“反复”,受到了严重的挫折,在运动的发展中,农村信用社出现了经营管理混乱,大量资金被不合理占用等严重问题,甚至导致了信用社一段时间的停滞、衰退。1962年与1958年比较,信用社的存款由40亿降到28亿,贷款由25亿降到15亿3,正规金融供给的不足使农村民间高利贷有了滋生的机会。1970年基本停止“贫下中农管理”的做法后,信用社既是集体经济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这一方面加强了银行对信用社的领导,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信用社与群众的脱离,弱化了它为农业、农民、农村经济服务的职能。(3)全面恢复阶段(19781996)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得全国政治

28、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农村经济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恢复到正常的轨道创造了可能。以包产到户为标志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提高了农业的生产能力,也为农村信用在1980年到1996年的这段期间内,农村信用社由农业银行代管。国家一系列文件的正确指导,对信用社合作原则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村信用社通过搞活业务、恢复三性等进一步改革,在增资扩股、拓宽业务范围、完善民主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自身实力有所增强,服务手段得到完善。至1992年底,全国已建立信用社联社2250个;独立核算的信用社57885个,不独立核算的分社45949个,信用站266万个:信用社各项存款

29、余额达3478亿元,贷款余额为2452亿元。(4)规范发展阶段(1996至今)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改革,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恢复,我国农村信用社步推进,农村信用社又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协调与合作,难以有效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为保证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信用社办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农村金融体制的决定,从1996年9月开始,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对其业务管理和金融监管分别由农村信用社县联社和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然后按合作制规则加以规范。(二)现状分析 1、信用社的改革成就经过50多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取得了很大程度的

30、发展。无论从机构网点、资金实力还是电子化程度和员工素质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机构网点迅速普及。农村信用社是最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金融组织,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分支机构最多的。到2009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有法人机构33984个,其中农村信用社31448个,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2459个,市(地)信用合作联社6个,省级联社7个;非法入机构中有信用分社45107个,储蓄所10302个。表1 2007-2009年各农村金融机构数柱状图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07-09年三年中全国农村信用社通过多层次有效率的精简兼并,以往分散经营,抗风险能力弱,合作机制松散的小农村信用社数量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则是高效率

31、,抗风险能力强,管理严格,合作紧密的农村商业和合作银行数量的稳步上升,为农村金融活动提供的活力与支持。存贷款业务持续增长。近几年来,我国农村信用社存、贷款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资金实力得到增强。到2009年底,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2784097亿元,比年初净增377707亿元,增长1570;各项贷款余额达1955125亿元,比年初增加262930亿元,增长1554。2009年度全国农村信用社共累计发放各项贷款236238亿元,比上年多放40469亿元。年初减少8576亿元,不良贷款比例比年初下降75个百分点。全行业首次年度统计盈余。2009年度全国农村信用社(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

32、全行业首次实现了年度统算盈余,盈余金额达10462亿元,其中,有26245家农村信用社实现盈余,盈余面为8l。从分省情况看,全国有25个的竞争中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先进的服务手段和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农村信用社狠抓电子化建设,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而较高的员工素质是利用先进的电子化设施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为此,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了对员工进行教育与培训,2009年末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正式职工675711人,素质支农能力逐渐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在贷款总额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到2009年底,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全年累计发13800亿元,比上年多发放206

33、334亿元。年末余额705638亿元,比年初增加14931亿元,增长2222。农业贷款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8389。2009年比2008年又有所增长,年末农业贷款余额达到849029亿元,比年初净增加155730亿元,增长225。表2 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存贷款柱状图(单位:亿元)表3 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柱状图(单位:亿元) 2、存在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合作金融组织,我国农村信用社存在着这种组织形式本身所特有的弊端,如产权不清,民主管理不实等,合作制度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农村信用社长期没能得到很好体现,出此导致了经营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同时我国农村信用社还存在着一些其他金融机构共有的问题,如

34、市场定位不明确、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等。这些问题阻碍了信用社自身的稳健发展,因此而造成的服务功能较弱又必然导致支农力度的严重不足。(1)合作原则没能很好体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使得我国农村并不具备适宜合作金融生存的土壤,再加上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的缺乏,我国农村信用社在漫长的改革和发展中,性质、运行机制产生了异化,逐渐背离了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一是产权界定不明,所有者缺位。农村信用社是一个由社员入股组成的合作金融组织,其财产所有权应归全体社员所有。但由于我国农村信用社是在政府推动下成立的,农民社员并非自愿入股,这就使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在一开始就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全体社员只是信

35、用社名义上的所有者,本该享有的权利根本不经营管理不善根本没有利润返还社员,有的信用社为图省事直接按股金分红:社员与信用社从未实现风险共担。二是“三会”组织形同虚设,民主管理不实。作为合作金融组织,信用社的最高权利机构应是社员代表大会,并应成立相应的理事会和监事会。但在实际操作中,信用社主任拥有最高的经营管理权,“三会”未能发挥其民主管理的作用。首先,社员代表大会只是摆设面已。这与我国传统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有关,更与社员入股金额过少密切相关。因此,有的信用社多年未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农民社信用社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其次,信用社领导干部会议代替了理事会。最后,监事会也基本未能履行章程赋予

36、的职责,没有起到对理事会经负责人的行为难以受到有效约束的局面,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2)市场定位偏离。三农”农村信用社是深深扎根于农村的金融机构,是与农民、农业关系最为密切的金融组织,其分支机构遍布广大农村地区。而且,其创建之初的宗旨即是为三农服务。因此,可以说农村信用社是真正的农民的金融机构。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其经营目标逐渐偏离了其应该为之服务的农村经济,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支持农村经济与商业化经营之问的冲突。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在与商业银行的竞争过程中,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金融企业,逐渐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但众所周知,由于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其对自然环境

37、有很强的依赖性,农业生产除了向其他行业生产经营一样,会遇到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还要承担自然风险,自然灾害的大小决定着农业的产量、农业人们的心里。因此,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偏离了以农为本的宗旨,脱离农村、农民这一农村信用社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逐渐把其发放贷款的目标转向了与农业无关的其他企业,贷款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这使得本身资金支持不足的农业企业更是雪上加霜,严重阻碍了产业化过程中农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二是政策性任务与待遇不一致。一方面,根据国家有关的政策规定,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不以盈利为目的,这等于把本应由政府和政策性文件的规定,在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中,对社员发放的贷款不得低于

38、50。另一方面,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具体执行中,又将农村信用社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同等看待,未能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足够的优惠。承担大量政策性任务而又未能得到应有的优惠待遇,这就必然造成农村信用社支出多、获利少,从而难以积累足够的资金以发展壮大规模,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处于相对劣势,失去了发展的潜力。(3)历史包袱化解困难重。我国农村信用社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由于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隐藏了较大的风险。一是农业银行通过指令农村信用社放款向其转嫁人道德风险形成的大量不良资产;二是地方政府通过指令贷款、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等行政干预造成的大量不良资产,这主要是不合理制度造成的资

39、产质量问题:三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90年代中期以前信用社按国家政策调整信贷规模对乡镇企业的贷款忽松忽紧影响了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亏损无力偿还贷款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多种原因造成的问题很难通过一种方式加以解决,不良贷本身产权不清、不良贷款包袱严重,服务手段的落后也就在情理之中。再加上错误的市场定位与商业银行竞争,而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先进的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根本不能满足,这就更使其经营状况恶化。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已是刻不容缓,选取正确的模式可以说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三)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约占总人三分之二的农业大国来说,农业现代化

40、的程度将影响着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就没有全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有效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因此,迫切需要针对农村经济的特征,选取适当的模式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1.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1)农业总产值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根据哈罗德一多马(HarroadDuoma)模型,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要解决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必须要解决好农村资本的高度稀缺问题。农村闲散资金的大部分是由农村信用合作社通过股金、储蓄、存款等予以吸收的,为广大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提供融资服务。因此,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

41、革步伐是通过对农业总产值有较强相关性的几个因素,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劳动投入量(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技术进步贡献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分柝各因素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程度。(说明:在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中包括农业生产资金投入量,其应包括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流动资金投资,本文研究的重点在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迫切性,因此将农业生产资金投入量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代替)以修正的CD农业生产函数模型为基础,略去农业成灾率的影响,最终确定的模型形式为:LNY=a0+a1*LN(X1)+a2*LN(X2)+a3*X3(其中:Y为农业总产值;X1为农业贷款总额;X2为农业生产中的劳动量投入;X3为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42、将数据调入计量经济软件SPSS中运算,其结果如下:LNY=191979+0055LN(X1)一0013LN(X2)+17808X3(*)方程(*)的R2=O926,说明方程的拟和优度较高,即三个变量很好的解释了农业总产值的形成。变量X1的t检验值为6344,这说明,农业资金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变量X3的t检验值为5645,这说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与农业经济的增长也呈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众所周知,科技水平的的t检验值为一1014,这说明农业劳动力的增加对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已经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从下表数据可以看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已呈现下降的趋势。因

43、此,应该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表4 农业总产值计量经济数据年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以1952为100计算)农业贷款(亿元)农业劳动力(万人)技术进步贡献率(%)1981206.2115.628455.626.681982224.9175.929808.426.681983287.2231.231645.134.841984322.4368.131685.034.841985333.4416.630351.534.841986344.7570.430467.927.661987364.7685.830870.027.6619883790814.231455.727.66

44、1989390.81955.232440.527.661990420.52412.833336.427.661991436.02976.034186.334.281992463.03868.534037.034.281993500.04839.133258.234.281994543.01143.932690.334.281995602.21544.832334.534.281996658.91919.132260.444.071997703.23314.632434.944.071998745.04444.232626.444.071999779.74792.432911.844.072000807.84889.032797.544.07200184205111.532451.0-200288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