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论文: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激活语文课堂.rt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78916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RTF 页数:5 大小:6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论文: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激活语文课堂.rt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论文: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激活语文课堂.rt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论文: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激活语文课堂.rt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论文: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激活语文课堂.rt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论文: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激活语文课堂.rt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论文: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激活语文课堂.rt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论文: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激活语文课堂.rt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想说爱“你”其实也容易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激活语文课堂 笔者曾在初中第一堂语文课前向学生作了这样一个调查:“同学们小学已有六年的 语文学习经历,请喜欢语文课的同学举手?”调查的结果是我始料不及的,也很让我尴 尬,两个班 104 名学生中,只有 16 人喜欢上语文课,这无疑是对当代语文课堂教学的极 大讽刺。在惊讶之余,笔者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不喜欢语文课的原因,多数学生都反映 小学的语文课堂以“满堂灌”为主,语文学习主要围绕教材,整天分析课文、归纳文章 中心思想,课堂沉闷,活力不足,这种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现状极大地扼杀了学生 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在感到压力的同时也在深刻的反思:在新课标下,作为一

2、名语文 教师,必须寻求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语文课堂教学。 具体到语文课堂,笔者从以下五方面去实践和探索过,供大家参考。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应重视上好第一堂语文课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曾说过:“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 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就会认真的把它学好” 。 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 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多数教师认为兴趣是靠慢慢培养的,往往不重视第一节课, 只是一学期循规蹈矩上完课本内容,这种做法往往导致的结果是徒劳无益,学生被动的 学习语文,兴趣又从何而

3、来?笔者认为如果第一堂课就能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非常注重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堂语文课,在这节课上,笔者并不像许多教师马 上就上新课,而是把学生当朋友一样一起“闲聊语文及文学”,一起去领略祖国几千年 来灿烂的文化,笔者从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聊到汉赋及魏晋南北朝文学,特别是讲到唐 诗宋词时,学生兴致很高,笔者便顺势结合大量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领略了李白“清新飘 逸”、杜甫“抑扬顿挫”、白居易“合时而作”的诗风,还让学生了解了宋词两大派别 “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学生被这些优秀的古典文学所深深吸 引,而这些正是语文要学习的内容之一,从许多学

4、生听课时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可以看 出很多学生已经喜欢上了这些文学。同时笔者还告诉学生,不仅有许多古典文化让人赞 不绝口,而且许多近当代文学同样让人称道,并且作品是作者对生活的折射,富有深刻 1 的哲理,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达到的。 笔者又向学生推荐了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 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以及笔者大学老师曾写的“自杀”的几 种方式的文学解读,比如“上吊”(走进一个圈套,让世界上所有圈套都落空),学生 很感兴趣,也让学生明白了语文及文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原来学语文,就是 在体验生活,有了这样的理念,学生自然就有学语文的兴趣。此外,笔者

5、还从语文与其 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笔者讲到语文与音乐也有联系 时,学生将信将疑,要我举例说明,我便演唱了崔护的题都户南庄、李煜的虞美 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后来,笔者利用 15 分 钟,以“记者招待会”的形式让学生自由提问(与学好语文有关的),笔者便顺势让学 生明白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及应养成的一些良好习惯。课后,笔者让学生写了一篇题为 我心目中的语文老师的小作文,许多同学反映通过这堂课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有决心学好语文。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 语),可见,激活语文课堂,首先应培养

6、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要进行 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 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 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 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进 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在少年时期没有遇到一位脑力劳动的真正指导者, 那他就永远不能学会真正的思维。”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会思维,就要在课堂上设 置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

7、他们全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 真正地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笔者在执教羚羊木雕时,将这个比较长的故事分成几个情节片段,准备好相应 的道具,让学生分角色并配合动作及表情来讲述这个故事。学生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 地到讲台前表演,而且有的学生还在表演中注入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无论是讲的学生 还是听的学生,他们在这个教学设计里都很好地把握了课文内容,为进一步分析人物、 剖析主题奠定了基础。其实,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感知内容,旧的教学方式里, 教师往往是通过复述课文来达到此目的,学生可发挥的余地较小,而在我的类似游戏的 教学设计中,学生可以打破课文原有的顺叙记叙方式,用倒叙形式讲故事,还可以改

8、变 人物的出场顺序,甚至可以在讲述中加入自己的议论。与单纯的复述课文相比,我设计 的教学活动不但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文理解能力也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前,让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来展示课文内容,可适当 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一些台词及动作。听完我分配的任务,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他们很快 就确立了导演、演员、编剧、剧务的名单,准备道具,像模像样地行动起来。讲课那天, 几个同学戴着自己设计的道具为我们表演,非常逼真,特别是对统治阶级的愚蠢、腐朽 刻画得淋漓尽致,加深了其他同学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全班的智慧注入在几个人的表演中,在他们那稍显幼稚的表演里,我深深地

9、意识到: 要想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教师就要首先走出“教师为中心”的老套子,选择符合学生认 知规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探寻知识,并举一反三,将书本上“死”的知识 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使之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此外,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情境,也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三、多角度求“美”,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 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字。事实也是如此,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性质界定为:语文 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不是凭借简单直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载 的,而是借助于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

10、美等于一炉的有血有 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如果离开美,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就将是一张失 血的脸,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美,才能激活语 文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表现是多方面的。就课本本身而言,如杜甫的春望、陶渊明 的饮酒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境界美;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 的冬天有“美在典型”的典型美;曹禺的雷雨、鲁迅的孔乙己,有忧愤深广 的悲剧美;苏轼的水调歌头、柳永的雨霖铃有千古传诵的语言美教师应 把这些美开掘出来,才能在课堂上激起美丽的浪花。 再就学生主体而言,以春为例,学生在学这篇散文的时候,首先能感受的是朱 自清散文“顺口、顺耳、顺眼

11、”的语言美,特别是叠词使用,妙不可言;其次还能感受 3 到朱自清散文讲究“线条、色彩、质感”的绘画美;此外还能通过文中的层层设喻、多 方陪衬、奇特联想、神妙比拟产生联想和想象美。如果知识贮备丰富一些,还能得到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 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尚未到达顶点的那一瞬间最有魅力。因为它最有 孕育性,最能让作家展开美丽的翅膀”(莱辛)这样的理性美。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要 让学生去发现,但这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换句话说,教师的启发、展现、引导、 促进本身也要求美。笔

12、者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去追求语文课堂教学时的美,那就是:板 书美、切入美、思辨美、语言美。只要一个老师能从这几方面去着手,让学生感受到语 文课堂“怎一个美字了得”,还愁语文课堂不能活起来吗? 四、教师应用幽默的语言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到今天,出现了许多名家,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了其个人语言 艺术的魅力。正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 默。”无论是老大纲,还是新的课程标准,都要求我们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 展开教学活动。在提倡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与被尊重互相影响的新课改的今天, 我 觉 得 , 教 师 幽 默 性 的 语 言 更 能 提

13、高 学 生 的 课 堂 学 习 质 量 。 幽默的语言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笔者曾让学生分角色片段 朗读羚羊木雕,其中有个片段是文中的“我”与万芳妈妈的对话,当笔者问谁愿意 扮演万芳妈妈时,竟然没女生愿意扮演,反而是很多男生争着要扮演,这是笔者之前没 有预料到的,看着男生的积极性这么高,笔者不忍心泼他们的冷水,便幽默的说了一句: “这辈子你们已经没有机会做女人,就让你们在这节课免费做一回女人吧!”说完,同 学们都笑了,万芳妈妈也顺理成章由男生来扮演,而且收到了比女生扮演更好的效果, 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幽默的语言有时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一次语文课上,我们 正在津津有味地学

14、习着,我请一个学生读“捧腹大笑”,而他却读成了“棒腹大笑”, 其他学生一片哗然,这个学生立刻低下了头,脸都红了。我走近他说:“没关系,他们 是双胞胎,认错了不奇怪。”他笑了,刚才的窘态完全没有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建构 过程中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外界刺激,关键是我们教师如何积极地疏导与保护。 我们的语文课本来就是学习语言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丰富的、幽默的语言会进 一步激起学生对母语学习的兴趣。 五、让学生多动脑、动嘴,在实践活动中看到语文的魅力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探究、感悟 多给学生留有思考、个性发挥的余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创造性的学习。

15、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 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教师 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创造者。笔者认为可通过在平时 的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语文活动,比如辩论赛、顺口溜比赛、讲故事比赛、课前口头作 文比赛、讲演比赛、手抄报比赛、根据多媒体上的图片命题比赛等形式,可以让学生在 实践活动中看到语文的魅力,从而激活语文课堂。 新课程改革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学生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创造性。只要我们有 意识地去发掘这种创造性,培养这种创造性,就会深深地陶醉在这些美丽的创造之花中, 语文教学课

16、堂也会因此活跃起来。 我们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未来、去 选择、去竞争、去锻炼、去体验、去创造,去做他们想做而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是一个 沉稳的指导者、灵活的组织者、积极的管理者、进步的推动者。我们对学生应该多一点 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课堂推崇 真实,允许“实话实说”;鼓励争议,允许“自我表现”;倡导创新,允许“挑战权 威”;激发想象,允许“异想天开”,我们要让语文课堂变成“任鸟飞”的蓝天,“凭 鱼跃”的大海。而我们每一位教师只有当好课堂的“导演”,学生才会有一片畅想的天 空,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我想,只要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了,那么我 们的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感慨:想说爱“你”(指语文课)其实也容易。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