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上好文言文入门课.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7892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论文:上好文言文入门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语文论文:上好文言文入门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论文:上好文言文入门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论文:上好文言文入门课.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上好文言文入门课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交流语言,是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及整个社会文化的载体,所以,对于文言文,语文课程总目标明确提出了其教学的基本理念,即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基于文言文的特征和文言文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上好文言文引导课。 目前,我们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中通行的模式是串讲法。但是串讲法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而且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讲解过程中,学生能做的只有手忙脚乱的将老师的讲解记下,然后死记硬背,这就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以至于望而却步,放弃了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动机。因此对于

2、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三方面进行引导,即兴趣引导,学法指导和心理疏导。下面我结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来谈谈我的文言文教学观。第一是兴趣引导。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为了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人教版的教材把浅显有趣的童趣列为初中第一篇文言文。作为入学后的要学的第一篇文言文,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我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同学们,在五千多年的岁月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交际语言,虽已基本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为了更好的继承我们祖先

3、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学会与古人对话。大家有兴趣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有!”)好,今天我们穿过时空隧道去聆听清代文学家沈复讲述他童年的趣事。”第二是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文言文引导课的关键,当学生开始学习第一篇文言文时,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诵读文言文、如何对照解释或使用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看懂文言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学习更需如此。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生僻字和通假字,初中文言文教学又是起步阶段,因此教师首先要重视的是范读。只有通过教师准确而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才能让学生掌握字词读音,句读停顿和语气表达。其次才是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如小组读、竞赛读等让学生诵读课文。朱熹在训学斋

4、规中说得明白不过了:“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多诵读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由此可见,教师一定要完成角色的转换,把课堂的空间让给学生,把诵读落到实处,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感知课文具体内容。因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地和古代文学语言有着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语那样毫无根基。”(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童趣是一篇叙事生动,想象丰富,饶有情趣的文章,很符合孩子的童心。因此在教师范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注意文言字词的读音和停顿,然后,模仿老师的语调自读课文两遍,再齐

5、读课文一遍;在读准字音,读对句读停顿后,再用“囫囵吞枣”的方式,根据已有的语文阅读水平,运用现有的语文知识,尝试着去理解课文大意,简述故事内容:课文中,哪几节记述了作者的童年趣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哪些事比较有趣吗?在同学间互相补充、更正的基础上,再精读课文,细理课文脉络。在这一个环节,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自己讲解课文内容,逐句地读,逐句地讲。如果遇到讲不通的地方,就要查看注释或者查阅工具书,有疑问或个人无法解决的可以小组合作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也可以请老师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教师一方面以肯定为主,另一方面除了纠正一些明显的错误外

6、,还要教学生一些简单的翻译方法,如常用的实词可以教学生用替代法或组词法解决,并板书重要字词的意思,指导学生在书中作些必要的摘记,为学习其他文言文打下基础。但虚词和非重点的较难译的词还是采用模糊法教好,不必讲得过于细碎。如“或千或百”,只要学生能说出“成千成百”就行,没必要非搞字字对译,否则无异于堵塞学生的活学之路。当学生能准确地复述课文内容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咬文嚼字”的基础上,力求甚解地去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蕴。在前几个诵读环节的基础上,这个步骤也就水到渠成。但是教师绝不能因此而止步,审美教育是我们接受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为了让学生充分品味其内在的美学意蕴,识鉴作者的创作技巧,从而更深入地理

7、解课文,欣赏课文。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设疑:为什么老师看到蚊子、癞蛤蟆却从不感到有趣呢?如果你就是沈复,能告诉老师怎样才能拥有这种乐趣吗?你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物外之趣吗?从而让学生再次感受文章的情趣,并从课内之趣迁移到课外,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兴趣。第三是心理疏导。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始终带着无比高涨的激励的情趣从事学习与思考”的确,当学生以一种积极、高昂的热情投入学习时,他就会主动探索方法,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和具体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来帮助和

8、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心理倾向,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寻求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比如由于文言文的艰涩难懂,文言文的背诵向来使学生害怕。这时,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背诵的方法,或请背诵能力强的学生介绍一些背诵经验。如背诵童趣这篇课文,个别有困难的同学不妨建议他们先逐段背会,再几部分连起来背诵。另外还可介绍一些关于记忆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记忆的规律来识记,也可以通过 鼓励提前完成背诵者的方法给予学生正面的刺激,形成良好的背诵氛围。又如,为了激发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一些短小浅显的文言小故事,如寓言、成语故事和笑话等。以上是笔者在从教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在教学探

9、究过程中,我感到文言文入门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还要注意的是:入门课应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运用。文言文的知识点有很多,我们没必要要求学生一口就吃成个大胖子。因此,教师在教学常用词法(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识等知识点是一定要由浅入深,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另外,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中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自己学习文言文的内趋力,尝到“学会”与“会学”的甜头,才能真正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因为文言文教学,与整个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不管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学,终极目标应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