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浅谈话题作文中的材料.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79123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论文:浅谈话题作文中的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论文:浅谈话题作文中的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论文:浅谈话题作文中的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论文:浅谈话题作文中的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论文:浅谈话题作文中的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论文:浅谈话题作文中的材料.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如果我们把话题作文放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思考评价,话题作文无疑是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它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旧模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尊重考生的人本理念,同时,为准确评价考生稳定的作文素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随着话题作文应运而生的“三自政策(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则进一步为考生开拓了张扬个性、表现才华的广阔天地。由于话题本身一般都贴近考生生活,能激发考生的感受、联想和想象,考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加上容易下笔入题并迅速进入写作状态,话题作文受到了广大考生的欢迎。但考生往往只注重了话题作文中的“话题”和“要求”,对“话题材料”漠不关心,甚至于不屑一顾。

2、在此,我们首先要予以区别的是话题作文的材料与材料作文的材料在作文中的价值。两者虽然都有“材料”,但两者对待材料的“态度”不完全一致,在试卷上的指令也不完全一致。材料作文是根据材料作文,也就是说,所写作文的主题、内容甚至是文体都必须与材料的内容和形式一致。例如:2000年浙江温州中考卷认真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条理清楚。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材料报载:上海的康宁坊,有一位来自安徽的清洁工叫张春怀,他对待工作非常认真负责。每天早晨,他就把康宁坊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勤勤恳恳的工作带给了康宁坊一个整洁的环境

3、。老张又是一个热心人,康宁坊的居民们也乐意给老张提供各方面的方便,逢年过节洗衣洗被,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都忘不了老张。后来老张不慎摔伤后脑,只得住院。由于没人照顾,居民们立即自发到医院轮流照顾老张,有的还烧了鸡汤给老张喝。因为伤势严重,老张不久便离开人世。可是人走情在,居民们还不时念叨着老张。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题。它对内容和文体都进行了限制,不易猜题和押题,这是它的长处。但是,也正是这种限制,使学生在写作中所具有的能力、特长和个性也就无法得到展示和发挥。话题作文也有材料,但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仅仅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是一个例子,目的在于帮助考生理解话题。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作

4、者完全可以只根据话题的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因此,话题作文对于考生来说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作文形式。从作文题的要求上也能看到这一点,“三自”方针充分展现了话题作文的特点。但由此出现了另一种现象,考生往往只注重了话题作文中的“话题”和“要求”,对“话题材料”漠不关心,甚至于不屑一顾。理由就是只要围绕“话题”写作就行,所写文章与“话题材料”可以毫不相干。其实,在“话题材料”里蕴涵着许多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因为,大多数“话题材料”不只是单纯地引出“话题”,它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话题”、确立主旨,它对写好话题作文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一、挖掘“话题材料”,理解深刻涵义 “话题材料”揭示了“话

5、题”的实质,是“话题”的最好诠释。“话题材料”首先要引出“话题”,否则它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对于某些象征性的话题,尤其需要读懂“话题材料”。 如江苏省泰州市的作文命题: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不久后,有位客人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哈里(杜鲁门)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的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请以“同样自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如果不看材料,我们就会在脑子里产生疑问:是什么东西感到“同样自豪”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脑子里没有一个“范例”,对这个题目感到空泛、虚幻。可认真阅读材料,就

6、会豁然开朗。原来“同样自豪”的是“总统和农民”,那么也可以是“成功与失败”(只要过程是付出),可以是“伟大与平凡”(只要目的是贡献),可以是“优秀与普通”(只要是尽力所能)等等,思维的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二、挖掘“话题材料”,创设便捷取向 某些“话题材料”实际上提供了主题范围,给学生写作提供了便捷的主题取向,让学生在写作时少走或不走弯路。 如:2002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卷无论从农村到城镇,还是从社区到校园,到处都有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景观、美好的品德、美好的家园、美好的人生美,真是无处不在。请你以“美就在我身边”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美就在我身边”这个话题很空,那么我们要确立一个什么样的主旨

7、呢?不妨先认真研读材料,从而可提炼出以下几个方面可供选择的主旨:美好的景观、美好的品德、美好的家园、美好的人生无论从农村到城镇,还是从社区到校园,无处不在。总之,通过这样的研读、提炼,总比只针对“话题”而冥思苦想来得快、来得准。 又如2002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卷 追求,就是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努力学习是在追求,积极工作是在追求,帮助他人是在追求,争取入团是在追求有的追求知识,有的追求事业,有的追求高尚的品格,有的追求远大的理想追求会演绎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感人故事;追求,会碰撞出五光十色的思想火花。请以“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

8、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仔细阅读“话题材料”,就能找到它为我们提供了以下主题:可以追求知识,可以追求事业,可以追求高尚的品格,可以追求远大的理想但是范围还是太大,可以把知识、事业、高尚的品格、远大的理想再细分为几个小的切入口,这样一来,写作题材的范围缩小,找到写作的切入口,考生就能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迅速进入写作状态,并且做到“以小见大”,收到较好的效果。三、挖掘“话题材料”,增添文章魅力“话题材料”里的文字,有的是千锤百炼的名言警句,有的是命题老师精心构思的短文,大都句式整齐,语言优美。在考场上,考生若能将这些文字巧妙地运用到文章里,也能增添文章的魅力。 例如上文举到的话题“追求”,有一位考生是这样写的:追求,是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的某种目的;追求,是一把双刃剑,他可以引导你走进辉煌的殿堂,也可以把你推进无底的深渊;追求,是一座用心筑造的地下皇城,只有仔细探索、思考了,才能发现他的奥妙;追求,是一张动人的相片,永远地记录下你美好的回忆。这段话从“话题材料”出发,仿中有创,文字优美,成为文章的亮点,是本文获取满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话题作文的深入发展 ,我们迫切需要写出与众不同的、熠熠生辉的文章,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充分去挖掘“话题材料”中的宝藏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