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交叉口行人交通流信号配时的研究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80346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交叉口行人交通流信号配时的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平面交叉口行人交通流信号配时的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平面交叉口行人交通流信号配时的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平面交叉口行人交通流信号配时的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平面交叉口行人交通流信号配时的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交叉口行人交通流信号配时的研究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交叉口行人交通流信号配时的研究 毕业论文.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录目录摘 要IIIABSTRACTIV第1章 绪论11.1研究背景11.1.1 问题的提出11.1.2 存在的问题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41.3.1 研究目的41.3.2 研究意义41.4 研究结构和内容51.5研究步骤6第2章 平面交叉口行人信号配时概述72.1 行人相位组成72.1.1行人绿灯时间72.1.2行人闪时间82.2行人信号配时存在的问题92.3行人交通流信号配时的必要性92.4分析与总结10第3章 平面交叉口行人搭接相位信号配时方法113.1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113.2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123.2.1 先直行后左转133.2.2 先左转后直行1

2、33.3三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143.3.1东西方向信号相位控制进口143.3.2南北方向信号相位控制进口153.4信号配时参数173.4.1 确定配时依据173.4.2 信号配时参数计算183.5应用实例19吉林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第4章 平面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信号配时方法214.1行人专用相位的发展214.2行人专用相位的设置214.2.1设置原则214.2.2设置的必要性224.2.3设置方法22总结26参考文献28致 谢30 IV摘要 摘 要中国现行的交叉口交通控制信号大多是针对机动车交通流设置的,在信号配时设计中,行人相位伴随机动车相位同时设置。车辆对配时的要求和行人对配时的要求往往不

3、一致。解决交叉口行人过街与机动车相互干扰与冲突问题,提高平面交叉口的运行效率,保障行人过街安全,是改善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的一项主要任务。因此,如何协调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与机动车交通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进行行人交通流信号配时控制,对解决行人通行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平面交叉口行人交通流信号配时的研究成果。由于对步行和交叉口机动车交通特性的把握是进行交叉口行人交通流信号配时研究的前提,分析了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特性,并对行人过街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总结。随后,针对行人交通流量较大的交叉口,在分析机动车与行人冲突情况的前提下,研究行人交通流信号配时方法。从搭接相位的角

4、度,在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建立行人交通流绿灯提前截止时间计算模型;在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根据不同的相序安排,建立行人交通流绿灯提前启亮时间计算模型;在三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建立行人交通流绿灯提前截止和绿灯提前启亮并存的计算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本方法的适用性和先进性。设置行人专用相位,在行人专用相位路灯期间,行人过街不存在与机动车的冲突。一般情况下,行人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主要分为信号控制延误和穿越机动车造成的延误两部分,而在采用行人专用相位时,行人的延误只有信号控制延误。专用相位分为单进口的行人专用相位和整个交叉口的行人专用相位。通过理论验证了行人专用相位的适用性。关键词:搭接相位;行人

5、专用相位;行人交通流;行人信号配时 吉林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ABSTRACTChinas current intersection traffic control signals are mostly set for motor vehicle traffic in the signal timing design, along with pedestrian phase motor phase set simultaneously. Timing requirements for vehicles and pedestrians on the timing requirements are

6、often inconsistent. Solve intersection pedestrian and vehicle interference and conflict, improve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intersection, pedestrian crossing safety is to improve the urban road traffic conditions a major task. Therefore, how to coordinate the intersection pedestrian traffic and veh

7、icle traffic between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way for pedestrian traffic signal timing control, problem solving pedestrian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intersection pedestrian traffic signal timing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

8、f pedestrian and automobile traffic intersections grasp is carried intersection pedestrian traffic signal timing of the premise, analyzes the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section, and pedestrian traffic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are summarized. Subsequently, a large intersection for pedestrian tra

9、ffic, in the analysis of vehicle and pedestrian conflict situations, under the premise of pedestrian traffic signal timing metho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lapping phase in two-phase signal controlled intersec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pedestrian traffic flow ahead of the deadline green computing

10、 model;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in four phases, depending on the phase sequence arrangement established in advance Qiliang pedestrian green time of traffic flow calculation model;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in three pha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pedestrian traffic flow cutoff and advance green light t

11、urns green ahead of the coexistence model. Finally, examples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ethod and advanced.Pedestrianization phase, a phase in the pedestrian street during pedestrian and vehicle conflict does not exist. Generally, the pedestrian crossing delay of the signal is divided int

12、o signal control delays and delays through the two parts of motor vehicles, and in the use phase of the pedestrian, the pedestrian only the signal delay control delay.Imports into single phase dedicated pedestrian phase and the entire intersection pedestrian phase. Through theoretical verify the app

13、licability of the pedestrian phase.Keywords: Overlap phase; pedestrian phase; pedestrian traffic flow; pedestrian signal timing第1章 绪论第1章 绪论行人交通作为一种健康、可持续性交通方式倍受人们的重视。行人信号控制是保障行人和机动车安全、高效地通过交叉口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平面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本文针对信号交叉口行人和机动车对配时要求不一致以及我国行人相位清空时间不足的问题,根据是否将绿灯间隔时间作为行人清空时间,研究了行人随机动车一起放行时的行人相位和机动

14、车相位的设置类型,探讨了不同类型的适用情况,建立了不同情况下行人绿灯时间的调整模型和行人信号配时方法,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改善了信号交叉口传统配时方法对行人重视不够的问题。1.1研究背景1.1.1 问题的提出步行交通是城市居民的首要出行方式,步行在家庭出行方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国内城市道路交通的一大特色即道路上的交通流是由步行交通流、机动车交通流以及非机动车交通流共同组成的混合交通流1。我国城市步行交通在大城市总出行量中约占40%,中等城市约占50%以上,小城市则多达60%以上。然而长期以来,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交通控制、交通组织管理等的研究及实现工作中,往往只以机动车交通流为主考虑对象,对步

15、行交通的重视不足。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交通特别是最接近市民生活的步行交通的安全、便捷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实步行出行是所有出行方式中最节约资源的一种出行方式2,它不仅本身是一种重要的短途的交通方式,而且也是所有交通方式出行开始和结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同时,就短途路程而言,步行亦是最符合持续发展原则的交通模式1 4。过去的15年间,我国城市的交通流量年增长22%,为世界历史上所少见1。同时又与资源的有限性,机动车交通与步行交通之间的相互争夺交通时空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其中行人过街交通与机动车交通之间的相互干扰、冲突是这种矛盾最直接、最典型的体现,已经成

16、为我国诸多交通问题重要的成因之一。它直接导致了交通秩序的恶化和交通运行效率的降低,引发了拥挤、事故、污染等一系列交通问题,步行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主要在行人过街时发生冲突,行人过街的主要地点为交叉口和路段的人行横道。一些城市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城市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地点在路段人行横道和交叉口,协调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与机32吉林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动车交通之间的关系,对于改善交通秩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有非常直接的显示意义,同时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整体形象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就此课题展开深入的、理论与时结合的研究工作。1.1.2 存在的问题对于城市交通的研究,大多数的交通专家和

17、学者关注的是机动车交通问题,相关的研究和著作不计其数。但是针对于不同的道路和交通条件,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行人过街交通控制,协调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与机动车交通之间的关系,无论理论的系统性和时间上都还未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成果。 现在交叉口行人的通行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问题:(1)行人安全问题。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行人过街时人行横道上仍有车辆通过,造成行人与机动车冲突,产生安全隐患。如何保证安全又尽量减少延误就是平面交叉口行人交通流信号相位设计面临的重要问题。(2)行人延误问题。我们时常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横向的道路上没有车辆通行或通行量较少,而人行横道上大量行人得不到放行造成延误;或

18、在一个人流较大的交叉口横道,每次的行人通行相位时长都不足以消散全部的等待行人,即该相位的行人通行时间结束后均有未通过的行人。这些延误上的问题使行人等待时间增加,造成行人心理上的焦急,烦躁,可能引起行人违章穿越道路,进而引发安全问题。所以有效的减少延误是交叉口行人相位设计的关键所在。(3)对机动车的影响问题。由于信号相位时间设置不合理,导致交叉口上游机动车流在横道处受阻。另一方面,人行相位结束后仍有行人在人行横道上未通过,也会使通行时间减少,机动车相位无法充分利用,造成机动车通行延误。这些都是行人对机动车通行的影响,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交叉口的机动车通行效率,应予以重视。 由此可见,交叉

19、口的行人交通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交叉口行人安全、通行的效率和行人感受,同时也影响着交叉口的机动车通行。所以解决好交叉口行人通行问题意义重大。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0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人在街道上设计出人行横道线,规定行人横过街道时,只能走人行横道。于是伦敦街头出现了一道道赫然醒目的横线,看上去这些横线像斑马身上的白斑纹,因而人们称它为斑马线。斑马线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通道,同时也给行驶中的司机以“减速缓行”、“礼让行人”的示意。国内外学者对行人过街交通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Fruin5的博士论文第1章 绪论“Pcdcstrian Planning and Design”乃是行

20、人交通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Pushkarev 和Zupan 6合著的“Urban Space for Pedestrians”一书,对行人交通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学者在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方面的研究起步稍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段里仁7等学者开始了这方面取得许多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也为研究路段行人过街信号控制方法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宝贵实践经验。 国外在交叉口行人过街横道规划设计和交通法规宣传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行人过街交通问题并不突出,在行人信号控制方面相关研究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对按钮信号控制人行横道 8 9、红灯期间转弯车辆的控制10以及行人过街时间等问题研究,下面给

21、以简要介绍。几位外国学者研究了信号控制人行横道(Pelican pedestrian crossings)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通过定时信号与按钮信号控制人行横道条件下机动车停车次数和车均延误的比较分析,得出了按钮信号控制人行横道条件下机动车停车次数和车均延误的比较分析,得出了按钮信号控制方式优于定时信号控制。但是该论文没有涉及如何根据具体交通状况标定按钮信号控制的参数。Barbara Preston9等人研究按钮信号控制人行横道行人的行为和安全性问题,其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比男性更愿意遵守交通信号灯,而行人是否遵守信号指示,与等待时间内车流的空挡分布有密切关系。Herman Huang 的研究指

22、出,没有一种措施比信号控制更能使右转机动车在红灯期间停让行人,与让行单个行人相比,机动车更容易让行人集团。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的行人过街信号控制有相当的借鉴价值。MARK R. VIRKLER 等人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人过街绿灯时间进行了研究。氮气研究对象为3米宽,612米长的人行横道,而且行人流量较小,研究结果对中国城市行人流量较大的商业区尚难适用。日本的坂田恭敬等人提出了行人专用相位的设置的适用情形,但是没有相关的理论分析。相比国外,国内学者在平面交叉口行人交通流信号控制方面研究的比较多,分为平面交叉口行人信号配时的搭接相位和专用信号相位。主要集中于:行人信号相位配时的控制优化模型与算

23、法研究、行人专用相位的方法研究等几个方面。在平面交叉口行人信号配时的搭接相位的方面,为了提高平面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针对行人交通流量较大的交叉口,在分析机动车与行人冲突情况的前提下,研究行人交通流信号配时方法。从搭接相位的角度,在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建立行人交通流绿灯提前截止时间计算模型,在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根据不同的相序安排,建立行人交通流绿灯提前启亮时间计算模型;以行人交通流为关键交通流的角度,确定基于行人交通流量进行信号配时的流量临界值,进 吉林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而计算信号配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种配时方法可以大大减少甚至避免行人和机动车之间的冲突,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和

24、运行效率。在交叉口行人专用信号相位方面,针对主次路相交并设置行人专用相位的交叉口行人闯红灯的普遍现象,提出整个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与几个进口行人可用相位相结合的信号配时方案,通过仿真验证得出,该方法不仅有效的降低了行人闯红灯率,减少了行人的等待时间,而且机动车的延误没有明显的增加。这种配时方案为解决我们城市主次路相交等道路宽度差距较大的交叉口中的行人闯红灯现象提供一个较好的思路。运用穿越理论推导在行人通行时,穿越行人的转弯车辆通行能力模型和行人延误模型;在这两个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专用相位前后交叉口通行能力和行人人均延误的对比分析,论证了设置整个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的条件。研究成果可以用来指导交

25、叉口行人专用相位的设置11。此外,本文还会考虑到行人二次过街的问题,在两相位信号交叉口,设置二次过街会使行人过街延误增加,行人违章率增大,然而对减小机动车延误的贡献并不大,所以不宜采用二次过街方式。在多相位交叉口,特别是立交桥下交叉口,设置跨相位二次过街方式,可以减小最小绿灯时间,大大降低对机动车信号配时的干扰;在专左信号交叉口,二次过街使穿越主要道路的行人过街时间增长59168左右,行人过街延误下降3657左右;在直左信号交叉口,二次过街使穿越主要道路的行人过街时间增长62455左右,行人过街延误下降3784左右12。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3.1 研究目的 本文基于对我国行人过街交通的

26、分析,结合现有的行人控制理论,研究适合我国混合交通情况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控制理论,改善混合交通的通行秩序,提高交通安全性与效率,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为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管理提供决策和支持。1.3.2 研究意义 我国城市道路规划中普遍存在忽视行人交通流的问题,这使得行人在交叉口过街受到延误、安全等问题的困扰,影响城市的人本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行人在交叉口中的通行规律、影响因素作相应的调查研究,总结交叉口行人控制的方法。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人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改善行人在路段通行的安全状况,减少行人通行的延误,同时也能减少行人对机动车交通流的干扰,提高机动车通行效 第1章 绪论率,改善行人对城市交通的总

27、体印象。因此,从中国城市道路行人交通流占重要的比重的特征出发,研究城市道路路段行人控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研究从中国道路的特征出发,研究整个交叉口行人过街信号控制方法、考虑上下游交叉口协调控制优化模型,同时开发城市交叉口行人过街控制软件,这些研究成果对科学家制定信号控制方案、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及开发新一代的城市道路控制系统中的交叉口行人过街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1.4 研究结构和内容 本文基于对我国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的分析,结合现有的行人控制理论,研究适合我国混合交通情况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控制理论,改善混合交通的通行秩序,提高交通安全性与效率,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为城市交通

28、设施建设管理提供决策和支持。 本文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综述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结果,借鉴其成功经验,同时分析其研究不足,进一步明确本研究的目标和方向。简单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课题依托,概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行人过街交通研究进行总结分析,明确本文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而提出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分析我国交叉口交通特征和交叉口交通问题。分析行人相位的组成和行人交通流的特性,并对我国平面交叉口行人信号配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吉林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3)研究行人搭接相位信号配时的几种方法,并确定配时依据,还选取了实例。针对于所选实例

29、进行实地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以行人交通流为关键车流,确定基于行人交通流量进行信号配时的流量临界值,进而计算信号配时参数。4)分析行人专用相位的设置,讨论行人专用相位设置的必要性和行人专用相位的设置条件,提出了相应的模型。5)总结论文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对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问题简要分析,并提出研究展望。1.5研究步骤1.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并吸收国内外关于城市行人交通控制方面的文献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其成果进行分析后开始本文研究。2.资料整理和总结。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为后文研究做铺垫。3.实地调查研究。对所选取的地点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数据,为研究做实例证明。第2章 平面交叉口行人信号配时概

30、述第2章 平面交叉口行人信号配时概述2.1 行人相位组成 对于一组互不冲突的交通流同时获得通行权所对应的信号显示状态,我们将其称之为信号相位,简称相位。信号相位是根据交叉口通行权在一个周期内的更迭来划分的。一个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在一个周期内有几个信号相位,则称该信号控制方案为几相位的信号控制。图2-1就是一个采用四相位信号控制方案。一个交叉口采用几相位的信号控制应由该交叉口的实际交通流状况决定。如果相位数设计得太少,则不能有效地分配好路口通行权,路口容易出现交通混乱,交通安全性下降;如果相位数设计得太多,虽然路口的交通次序与安全性得到了改善,但由于相位之间进行转换时都会损失一部分通行时间,过多的

31、相位数会导致路口的通行能力下降,延长驾驶人在路口的等待时间。 行人信号相位也是如此,是一组互不冲突的行人交通流同时获得通行权所对应的信号显示状态。 完整的行人相位包括行人绿灯、行人闪和行人红灯3部分。在行人绿灯时间里,行人离开路缘石或路肩进入人行横道,按照指示的方向穿过道路;在行人闪时间里,没有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不允许再进入人行横道,而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过人行横道,因此,行人闪时间也称作行人清空时间;显示红灯时,不允许任何行人通行。 当行人与右转车辆冲突时,也可用闪动的绿灯信号代替绿灯。行人相位通行时间包括行人绿灯时间和行人清空时间2部分。2.1.1行人绿灯时间 行人绿灯时间应该

32、使得在一个周期内所有等待的行人离开路缘石进入交叉吉林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口。 行人绿灯放行时间包括2部分:反应时间和人群通过路缘石进入人行横道的时间,即 (2-1)式中:为行人绿灯时间,; 为行人反应时间,; 为行人绿灯信号开始时等待的人数,一般等于一个周期行人的到达量,人; 为行人流率,即单位时间单位宽度内通过某一断面的人数,人/ ; 为人行横道的有效宽度,。调查表明,随出行目的、交叉口性质等不同而变化。根据HCM的研究,并给出了行人绿灯时间的计算公式 (2-2)在周期时长确定前,无法求得。国外实践经验证明,行人绿灯时间一般为47s,超过7s的情况极少,只有在行人流量特别多的特殊场合,如学校

33、周边,行人绿灯时间才可能超过7s。 行人绿灯最小时间应兼顾到那些容易被疏忽的因素。在行人交通量很少的情况下,如果求得的行人绿灯时间较小,其取值也不宜小于5s,最小为4s。我国行人交通量普遍很大,所需的行人绿灯时间较长13。2.1.2行人闪时间 行人闪时间也叫行人清空时间,起到清空行人的作用,使在行人绿灯时间末尾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在冲突车流获得绿灯显示前通过冲突点。 (2-3)式中:FDW为行人闪时间,;为交叉口人行横道起点至冲突点的距离,;为行人15%位平均速度,。默认取人行横道长,严格来讲是人行横道一端到最远冲突点的距离。行走距离的确定需要考虑行人的正常行走路径。研究表明,远侧的右转车道和停

34、车车第2章 平面交叉口行人信号配时概述 道应当包括在行人的通过距离内。在选择步行速度时需要考虑人群特性(如老年人比例等) 、行人交通量、交叉口位置和几何条件,以及整个信号的运行。 步行速度一般取15%位行人速度,根据ITE的研究,一般取1. 2m/ s,在特殊的情况下(如学龄儿童、老人或残疾人比例大)需取用较低的行走速度,取1.0m/ s13。2.2行人信号配时存在的问题中国现行的交叉口交通控制信号大多是针对机动车交通流设置的,在信号配时设计中,行人相位伴随机动车相位同时设置。车辆对配时的要求和行人对配时的要求往往不一致,例如一宽主干道和窄次要道路相交的交叉口,从机动车方面来讲,主要道路车流量

35、大,所需的绿灯时间长,次要道路所需的绿灯时间短;行人需求恰好相反,在次要道路机动车短绿灯相位时,行人刚好穿越宽的主要道路,行人需要较长的绿灯时间,而在主要道路机动车长绿灯相位时,行人穿越窄的次要道路,行人需要较短的绿灯时间。另外,我国目前行人相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时间分配不合理,行人相位时间大部分为绿灯时间,行人闪(行人清空)时间只有3s左右。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红灯亮时,禁止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是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过或者在道路中心线处停留等候。这就造成了,在绿灯末尾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因清空时间不足而不能安全通过人行横道。显然,这样既容易发生交通

36、事故,又严重地影响了交叉口的交通秩序,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此外,当行人绿灯信号启亮,行人开始过街时,往往上一相位绿灯末期驶入的车辆还未通过该人行横道,常发生行人、机动车相互干扰的交通混乱现象。2.3行人交通流信号配时的必要性目前,多数信号控制交叉口的行人交通流信号配时几乎均以机动车交通流为关键车流,行人的信号配时与同方向行驶的机动车相同,行人专用相位和迟起早断信号阶段的研究只要针对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以延误、通行能力为主要研究目标,对于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研究较少而且不够细致14-16 11。在机动车流量较小而行人流量较大的交叉口,这样的信号配时方案往往是照顾了流量不大的机动车流,导致

37、行人集群式抢行,不利于交叉口的安全性和整体运行效率。在以机动车为依据所建立的信号配时方案下,由于行人的交叉口清空时间比较长,在相位转换过程中,机动车与行人的冲突严重。另外,信号控制交叉口采用的倒计时装置,使部分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抢行通过交叉口,或提前进入交叉吉林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口,加重了冲突的严重性,甚至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延长绿灯间隔时间可以消除这类冲突,但是这会使周期时长变大,增加延误。因此,为了提高道路时空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甚至消除机非动车与行人之间的冲突,研究行人交通流的信号配时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17。本文基于不同的信号配时方案和相位相序,研究行人交通流搭接相位和专用相位的

38、设置。2.4分析与总结为了提高平面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并尽量避免机非动车与行人之间的冲突,提高安全性。针对行人交通流较大的交叉口,在分析机动车与行人冲突情况的前提下,研究行人交通流信号配时的方法。1)从搭接相位的角度,在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建立行人交通流绿灯提前截止时间计算模型;在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根据不同的相序安排,建立行人交通流绿灯提前启亮时间计算模型;在三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建立行人交通流绿灯提前截止和绿灯提前启亮并存的计算模型。2)从以行人交通流为关键交通流的角度,确定基于行人交通流量进行信号配时的流量临界值,进而计算信号配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种配时方法可以大大减少甚至避免行人和

39、机动车之间的冲突,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3)设置行人专用相位,在行人专用相位路灯期间,行人过街不存在与机动车的冲突。一般情况下,行人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主要分为信号控制延误和穿越机动车造成的延误两部分,而在采用行人专用相位时,行人的延误只有信号控制延误。4)必要时还可以采用行人二次过街,设置行人安全岛。当设置二次过街方式时,行人每次过街穿越的机动车数量减小、车道数减少,从而使行人过街的机会增大,等待时间减小。 第3章 平面交叉口行人搭接相位信号配时方法第3章 平面交叉口行人搭接相位信号配时方法搭接相位是跨信号阶段通行的相位18。设置行人的搭接相位则是在原有确定的相位方案下,通过对行人交通

40、流运行特性分析,采用提前截止或提前启亮绿灯的方法,以减少由于行人和机动车运行特性差异而导致的机非冲突。行人相位时间等于绿灯时间和行人清空时间之和,即 (3-1)如果WALK和FDW分别用式(2-2),(2-3)计算,求得的行人相位时间为行人相位最小时间,即, (3-2),机动车相位时间T是指相位绿灯显示时间和绿灯时间间隔时间I 的和。I 包括黄灯时间和全红时间。有时只有黄灯时间,即 (3-3) 在行人相位和机动车直行相位同时设置的情况下,T不能小于行人相位最小时间,即 (3-4)3.1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对于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应建立行人交通流绿灯提前截止时间计算模型。在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

41、,由于行人交通流速度较慢,本相位绿灯结束后,绿灯间隔时间不足以使行人顺利通过交叉口,必然与下一相位的机动车产生冲突。为避免冲突,设置行人交通流绿灯提前截止,使提前截止的时间与绿灯间隔时间刚好用于行人通过交叉口。以十字形交叉口东西进口为例,在东西相位绿灯结束之后,东西方向的行人还没有通过交叉口,南北进口的机动车就已经驶入交叉口,与行人发生冲突,冲突示意图如图3-1所示。吉林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图3-1 行人与机动车冲突示意图西进口行人安全通过交叉口的时间为: (3-5) 式中为交叉口人行横道起点至冲突点的距离,可以近似取为交叉口距离;为行人交通流速度,。假设行人绿灯提前截止时间为,为了避免冲突

42、,应满足,则有: (3-6) 式中,为绿灯间隔时间,。将(1)代入(2)式有行人绿灯提前截止时间需要满足的条件为: (3-7) 3.2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 在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交通流相位只与同方向直行相位相同,也就是当左转相位绿灯时,行人相位仍为红灯,大大降低了了行人的通行效率,而行人往往因为红灯时间过长而违章闯红灯,不利于交叉口安全,对于不同相序的信号控制交叉口,设置搭接相位,即提前启亮行人相位绿灯。第3章 平面交叉口行人搭接相位信号配时方法3.2.1 先直行后左转对于先直行后左转的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仍以东西方向为例,东西方向左转机动车相位绿灯结束后是南北方向直行相位,南北方向行

43、人与南北方向直行机动车相位相同。在东西相位左转运行过程中,交叉口有半幅路是可以利用(如图3-2中b)图阴影部分所示),可以考虑在东西方向左转相位绿灯结束前,提前启亮南北方向的行人信号灯,使行人比南北方向机动车先进入交叉口,提前启亮时间为行人行驶至行人与左转机动车冲突点的时间,即: (3-8) 式中为南北方向人行横道距离。图3-2 先直行后左转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绿灯提前启亮示意图3.2.2 先左转后直行对于先左转后直行的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仍以东西方向为例,东西方向左转机动车相位绿灯结束后是东西方向直行相位,东西方向行人与东西方向直行机动车相位相同。在东西相位左转运行过程中,交叉口有半幅路是可

44、以利用(如图3-3中a)图阴影部分所示),可以考虑在东西方向左转相位绿灯结束前,提前启亮东西方向的行人信号灯,使行人比东西方向机动车先进入交叉口,提前启亮时间为行人行驶至行人与左转机动车冲突点的时间,即: (3-9) 式中为南北方向人行横道距离。吉林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图3-3 先左转后直行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绿灯提前启亮示意图3.3三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 在三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由于其中一个方向只有一个相位,另一个方向有两个相位,所以针对不同相位数,采取行人交通流绿灯提前截止与提前启亮并存的信号配时方法。以东西方向有两个相位,南北方向有一个相位为例。3.3.1东西方向信号相位控制进口东西方向有两个相位,和四相位信号控制一样,行人交通流相位只与同方向直行相位相同,也就是当左转相位绿灯时,行人相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