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抓住教学契机,促进课堂动态生成.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980685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抓住教学契机,促进课堂动态生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文:抓住教学契机,促进课堂动态生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文:抓住教学契机,促进课堂动态生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文:抓住教学契机,促进课堂动态生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抓住教学契机,促进课堂动态生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抓住教学契机,促进课堂动态生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抓住教学契机,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摘要: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在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中,动态地生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站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做好这一个导师,促进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动态生成?关键词:契机 引导 生成 综合实践是一门集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为一体的新学科。它是传统课程的升华和发展,综合实践课的开发和形成,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它不似传统课程,有凝固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综合实践课上,师生都有了更加广阔的自我空间。怎样合理地利用好这一空间,适时地生成教学过程,是课堂艺术的一种体现。一、情境引入,促进动态“生成”。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作用

2、的发挥,课堂内容的生成,常会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适当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而且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促进动态生成。如:在起始选题课上,我通过录像的形式向学生展现了一个不可行的选题。课件中呈现:大家好,我是小B,我想研究的主题是:宇宙、外星人和UFO。我对他们很感兴趣,但是我不知道到哪里去研究它们。课件中的案例是精简的,却一石激起千层浪,已知道怎么制订主题的学生一个个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课堂气氛显得犹为热烈。案例丰富了课堂的生成。又如在第一堂综合实践课上,葛老师就给学生讲了黑柳彻子(小豆豆)的成长故事。当时情境的创设是这样子的:有一

3、个学生名叫小豆豆,她的座位在窗台边。她特别钟爱窗外的风景。当小鸟飞过,她就会说“小鸟,我们做朋友吧”,当微风吹过,她又会说:“风儿风儿,我们拉拉手吧”(学生完全被吸引住了,听到这一段话,端坐的学生们都咧开嘴,笑了。)由于小豆豆不用心学习,她被开除了(有的学生皱了皱眉,露出了郁闷的神情),进了巴学园。巴学园里只有一个老师,那就是小林先生。小豆豆可喜欢巴学园了,因为巴学园很特别,学生上课不用书,她们每天的学习内容都是由同学们自己讨论决定的。大家想要研究什么,老师就带领大家研究什么。(学生很惊讶,觉得非常地不可思议,一双双明眸写满了羡慕与期盼。)最后,小豆豆成了风靡日本的名作家。(此时,学生更加羡慕

4、了)老师问:今天我们也像巴学园一样,由大家决定想学的内容,好不好?(学生现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尔后,是满足,是全情的投入。)我观察后发现,相较于平时,学生们更加专注了,也更加投入了。举手、回答问题都比平时积极很多。在这一环节,情境设置的作用可谓“一箭三雕”:1、引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主地产生学习的需要,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情境将外部驱动转化为学生内部需要,为内容的生成作好了积极的铺垫。 2、学生能通过简单的情境了解课程的特点。在这段情境中,巴学园的课程模式与我们现有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有相同之处的,如自主性、开放性。情境创设,让学生对综合实践课有了粗浅的认识,对后继课程的展开

5、,内容的生成,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3、布鲁纳曾经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是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在这里,小豆豆的成名经历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这为学生后继的学习树立了人物榜样,是一种无形的激励机制。二、引导发现,为“生成”留足空间。现代教学提倡“引导发现”的教学方式。如何有效地抓住教学契机,因势利导,指示正确的认知方向,促进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对于课程内容,老师要一个基础的准备,要有活动的总体构想和基本原则,并在活动中注意引导方式。引导不是事无巨细地告诉,更不是越俎代庖。教学的引导中,应做到导之有形,导之有效,导之有度。1、 导之有形。在引导中,综合

6、应用教学课件,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引发动态生成。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有声有形的引导,可以使平淡而抽象的语言更加丰满、更加真实,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质量,而且可以在共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拉动师生互动,为动态生成留出更广阔的空间,。如在宁波的旅游景点一课中,为了能让学生对宁波的旅游景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就引入了这一视频文件。通过影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宁波的数十个旅游景点。“有声有色”的教学材料,如同一场视觉的盛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使学生对宁波的旅游景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下一环节中,“我想研究的旅游景点”的生成起到了良好的铺设。

7、教学任务在这里成为一种自发的,来自学生心灵深处一种自我需要,一种参与的渴望。2、 导之有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让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总是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相伴随的。而有效的引领,可以整个课堂生成更有效,更有意义。1) 引导的准确性。在生成性的课堂上,要找准引导的内容和切入点,什么是教师应该予以指导的,什么是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必须有一个明晰的概念。如在起始选题中,曾经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老师启发学生:“你想研究什么问题?”,每一个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该教师让学生逐一回了这个问题。三十几个学生总共占用去了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看似是“生成”得很热闹,但

8、因缺少有效的引导,学生的知识水平并没有得到提升,学生提问的质量也没有得到提高。一个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必然会不断地产生许多学习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在课堂中捕捉、整合、运用信息,以促进动态生成。又如:在陶艺屋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生上台汇报展示了自己的陶艺屋。师:你在搭建这个房子的时候遇到了问题?生:我的断了生:计算错误生:短短一句话,使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一个个谈起了关于房屋建造中的感想。使课堂走向丰富、鲜活和深刻。2) 引导的及时性。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教学要努力达到的境界。这种动态生成可遇而不可求。教师只有在准确的“把脉

9、”的基础上,及时地进行引导,才能让生成更具含金量。如在起始选题课上,在进行主题筛选之前,老师设问:制定主题有什么要求?学生进行全班性的讨论。确定了制定主题的要求,如:1、我们感兴趣;2、在我们身边的;3、可行的;4、有意义的。制定主题要求一旦确定,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后继内容的展开就自然一路无阻了。作为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意外总会不期而至,及时的引导则能化“意外”为玉帛,弥补或推进教学,使麻烦不再麻烦,反而成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精彩。3)引导的精简性。首先,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学习和自我展现的舞台,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更需要全员的、全面的参与。在综合实践中,

10、我们更需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其次,德国教育家第思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老师给人真理,一个好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长篇累犊的引导,易引发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疲劳,削减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受之以鱼,不如受人以渔”,精简而有效的引导更能营造出开放、真实、灵活的课堂。3、 导之有度。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如何在导课时,综合应用教学技巧和教学策略,控制好引导的度,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有时候,“过犹不及”;有时候放弃教学契机,则会使教学过程缺少火候,课堂内容的组织松散、无序。如在李琦老师的起始选题课上,她这里的引导语言就体现了引导的“度”。师:你们以前搞过哪

11、里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生:师:你们是怎么开展的?生:师:综合实中活动的内容很广泛,我们还可以从哪里寻找活动的主题?生:学校、家庭、社会课上,短短的几句话,一下子将孩子的思绪拓宽了,为活动主题的交流和筛选做好了铺垫。孩子的生活有多大,孩子的世界就有多大,综合实践活动课范围就有多大。”我们的孩子不是不懂,也不是不会,综合实践中,他们可陈现的内容太多太多了,可是教师总担心他们不能展示自我,结果抢了白,反而把活的课上得死气沉沉。综合实践的课堂需要的更是一个能明晰路径的导师。如何点拨,做到导之有度,是新型课堂带给我们的思考。当然,作为导师,还需要根据教学目标适时地收放,当学生走远时,还是需要一系列的支

12、持性的干预和干预性的支持。三、 据教学实际调控课堂,给生成腾出空间。教学的艺术性,也体现在课堂内容的有效调控。高效的课堂,必然可以通过精简的引言,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生成新的内容,呈现高质量的课堂。如在宁波的旅游景点一课中,有的学生就会讲到宁波的特产,有的则谈及宁波周边城市的自然风光,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错误的知识点予以指正,用巧妙的语言将学生“拉”回主课题中。当然这种有效的调控也表现在在教学素材的取舍上和教学内容的选材上。在教学中,为了能有更多的生成,展现更为真实而丰满的课堂,我们在取舍之间左右,为了能有更多的生成空间,我们在语言的精简上下功夫,努力做到教师语言的精与准。以便摆脱僵化的、呆

13、板的线型教学设计,有更多的生成空间,让课堂走向更为灵活多变的,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充满激情与挑战的课堂,是学生尽展才华的课堂,也是暗蘊着教师智慧和汗水的课堂。四、合理的延伸,给生成创造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天地是广阔的,学校、社区、家庭、社会都可以是他们活动的场所。课外延伸也是综合实践的一大块内容。如何延伸,如何预设延伸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到最后的课堂生成。 如腾飞的足球的开题指导课上,为了能让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在课外得到延续,在结课之时,教师只请一组学生上台汇报了他们的子课题活动计划表。在学生完成汇报之后,师:听了他们的汇报,你觉得如何?你有没有好的补充,或者提一些金点子。生:师

14、: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交流到这里但是关于足球,老师希望同学们不要放弃手中的子课题,继续研究下去,不久的将来,我们再来展示我们自己的成果。在这个教学片断中,通过一组学生计划表的展示,将学生的思维亮点聚集在一起发挥,同学之间相互启智,推动了课堂的生成。在课程的尾声生成了一个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过程。让实践在课外延伸,并得到延续。当然,生成的可持续性同样也来源于生成的动力,如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以及在师生与生生碰撞后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总之,只要我们相信学生,相信在他们能力和智慧;对他们多一些唤醒,少一些压抑;只要我们善于捕捉,善于引导,肯定能和学生一起走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片新天地。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吴海磊:综合实践,引导学生飞拨个性http:/:88/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901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