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宋代园林的影响.doc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019959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对宋代园林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传统文化对宋代园林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传统文化对宋代园林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对宋代园林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对宋代园林的影响.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对宋代园林的影响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在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进入到一个成熟的阶段。宋代园林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因此宋代园林的发展和成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儒家、道家、佛教的主要思想、宗旨和哲学观对宋代园林活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宋代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在宋代园林布局、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塑造中。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宋代园林;儒家;道家;佛教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上,宋代是一个关键的阶段。1 宋代城乡经济高度发展,促进造园技术水平的进步;文化繁荣、人文之盛远迈前代,刺激文人士

2、大夫的造园兴趣;宫廷和上流社会风气浮华、侈靡,讲究游赏玩乐。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上自帝王,下至文人士大夫,积极营建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大量修建,数量众多。皇家园林中有代表性的有在东京建成的“东京四苑”琼林苑、玉津园、金明池、宜春苑,以及宋徽宗时建成的德寿宫、集芳园、玉壶园、玉津园等;较著名的私家园林中有中原地区的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帅园、赵韩王园、独乐园、董氏西园、东园、刘氏园、水北胡氏园和紫金台张氏园,江南地区的南园、水乐洞园、水竹院落、后乐园、云洞园、水月园、裴园、俞氏园、叶氏石林、沧浪亭、乐圃、研山园和梦溪园等;较著名的寺观园林有东京的玉仙观、一丈佛园子、祥祺观、巴

3、娄寺、铁佛寺、鸿福寺,临安的灵隐寺、净慈寺、三天竺寺、韬光庵。1作为一个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历经千余年的发展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它的内容形式均趋于定型,造园的技术和艺术达到了历来的最高水平,形成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阶段。1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2 ,从广义上说,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物质组成部分;从狭义的角度看,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文化上的发展与进步推动园林的发展和成熟,反映在造园布局和园林风格上。另外,中国古典园林素有“文人园林”1 之称谓,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文人士大夫对园林情有独钟,不仅著文描述某些名园,如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而且还经常参与园

4、林的具体规划设计,将他们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落实在具体的园林物质环境中,如司马光自问无力与众同乐,又不能如孔子、颜回之甘于清苦,故只好造园以自适,并名之为独乐园。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纵观其发展的历程,儒家、道家和佛教文化一直是它的三大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本文就以儒家、道家和佛教文化为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宋代古典园林的影响。 一、儒家文化与宋代园林春秋末年,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儒家主张“礼乐”、“仁义”和中庸”之道,提倡“德治”、“仁政”和“王道”,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自我修养。3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刘彻接受,儒家便占据了思想界的正统地位。儒家文化对宋代园林的

5、影响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第一,尊王攘夷、皇权至上的封建礼制思想影响皇家园林的规划、布局。大多数的皇家园林都有一条明显的主轴线,主轴线上又有一个明显的中心,这个中心的位置、高度、规模、体量统帅着所有的景区和景点,象征着皇权至上。4 如北宋的金明池,从宴殿到宝津楼、仙桥、水心殿构成了一条明显的南北主轴线,在这条轴线上,水心殿又因其位置突出,体量较大而成为全园的核心,统领园内所有景点。另外如宋徽宗亲自参与规划设计的,历史上著名的人工山水园之一艮岳,其北部是山势雄伟的万岁山,中部是水面开阔的雁池,南部是体量相对万岁山较少的寿山,寿山与万岁山隔着雁池遥相呼应,三者组成一条南北方向的主轴线,在这条南北轴线

6、上,万岁山体量巨大,是全园的最高点,不仅居于主轴线的主位,而且是全园的中心,统领园内所有景区,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第二,君子比德思想影响园林的布局、设计。在儒家看来,大自然的山川草木能够表现出与人的高尚道德相似的特征。孔子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何以乐水,仁者何以乐山呢? 就因为水的清澈象征人的明智,水的流动表现智者的探索,而山的稳重与仁者的敦相似,山中蕴藏万物可施惠于人,正体现了仁者的品质。中国自古以来即把“高山流水”作为品德高洁的象征,宋代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大都以山水为骨架。1如艮岳的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总体上成“左山右水”、“山环水抱”的格局。除了

7、筑山理水,宋代园林中,园中种竹十分普遍,而且呈现大面积栽植, 洛阳名园记所记19处园林中绝大多数都提到以竹成景的情况,有“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的说法。竹者,虚心有节,象征人品的高尚、节操,喻主人于治学和为人处世的廉躬态度。苏轼甚至说过这样的话:“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再如,菊花、梅花、石也都与操守、哲人、君子、清高等高尚品德联系在一起,影响园林的创作。北宋文人林逋特别喜爱梅花,喻之为“梅妻”,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名句。在园林中大量栽植梅、菊,除了观赏之外,也同样具有诗画中“拟人画”的用意。宋代园林用石盛行单块的“特置”,以“漏、透、瘦、

8、皱”作为太湖石的选择和品评的标准亦始于宋代,秀润奇峭的特置石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表现了文人爱石的高雅情调。第三“, 天人谐和”的思想对园林活动有深刻的影响。“天人谐和”思想是在“天人合一”思想基础上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天人谐和”是指人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于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1 ,即易大传所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南宋临安的西湖,历经晋、隋、唐、北宋的开发整治,成为一座大型的天然山水园林。建置在环湖一带的众多园林有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和少数寺庙园林。西湖山水之自然景观,经过众多园林的点染,配以其他的亭、榭、桥梁等小品自由随宜地、半藏半露于疏柳

9、淡烟之中,显示人工意匠与自然之浑为一体,达到天人谐和的境界。 二、道家文化与宋代园林道家是先秦“百家争鸣”中涌现出来的一个学派,因以“道”作为其学说的核心而被称作为道家。在自然观上,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3道生成了万物,是万物的根源和存在的依据,但却“生而不有,为而不悖,长而不宰”,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认为道从自然为宗,即“道法自然”。在政治上,老子提倡“小国寡民”,人们清心寡欲,绝仁弃义,而老死不相往来。道家文化对宋代园林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老庄的“无为而治,崇尚自然”之旨影响于园林,表现为园林活动追求天然之趣。4宋代园林所追求的天然之趣,表现在两方面

10、:一是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关系的和谐,园林选址很重视因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园内建筑更注意收纳、摄取园外之“借景”,使得园内园外两相结合而浑然一体,宋代的私园中有高出于树梢的台,多半即为观赏园外借景而建置的,如像水北胡氏园中的玩月台“, 其名四望,尽百余里,而萦伊缭洛乎其间,林木荟蔚,烟云掩映,高楼曲榭,时隐时现,使画工极思不可图”。二是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宋代园林的天然之趣,更多的则是得之于突出园内的大量的植物配置,绝大部分都以花木种植为主,多运用成片栽植的树木,而构成不同的景域主题,如竹林、梅林、桃林等,也有混交林。往往藉助于林的形式来创造幽深而独特的景观,例如司马光的独

11、乐园,在竹林中把竹梢扎结起来做成两处庐、廊的摹拟,代替建筑物而作为钓鱼时休息的地方。 第二,道家强调的“清心寡欲”影响于园林,表现为朴素、简约的风格。5造园的诸要素如山形、水体、花木、建筑不追求品类之繁复,不滥用设计之技巧,也不过多地划分景域或景区,建筑的密度低,数量少,个体多于群体,建筑布局着眼于疏,建筑物多用草堂、草庐、草亭等。司马光的独乐园就因其在“洛阳诸园中最简素”而名重于时。 第三,道家关于“海外仙山”的神仙思想影响于园林,表现为造园活动再现仙山琼阁的意境。自西汉武帝的建章宫成为第一座完整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以来“, 一池三山”便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1 ,宋代也不例外,如宋高宗的德

12、寿宫,其后苑叠石为山象飞来峰,宋孝宗诗誉之为“壶中天地”,即“圣心仁智情幽闲,壶中天地非人间。蓬莱方丈渺空阔,岂若坐对三神山。”除了皇家园林,神仙思想在私家园林亦有所体现,如南宋吴兴的南沈尚书园,主要建筑物为聚芝堂,在堂前开一大池,池中筑一小岛名“蓬莱”。 三、佛教文化与宋代园林 佛教最早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印度,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 年) 传入中国。佛教宣传因果报应,轮回转生,注重来世。隋唐时期,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禅宗,禅宗重修禅定,主张“以心传心”“, 教别外传,不立文字,直接本心,见性成佛”。3佛家对宋代园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小中见大、以少

13、胜多的创作手法。禅僧倡导“梵我合一”之说,认为主体与客体本来是不可分割的,在禅僧看来,自然之境与禅境并无二致,所谓“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翠竹黄花皆佛性,白云流水是禅心”,这就为园林这种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艺术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园林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以咫尺面积创无限空间。2小是客观的,指园林的面积,大是主观的,指人的感受,大可以通过小体现出来。在禅僧看来,规定性越小,想象余地就越大,因而少能胜多,只有简到极点,才能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去供人们揣摩与思考,即所谓“藉芥蒂之微而感悟宇宙之广”。如董氏西园,布局方式模仿自然,取山林之胜,并在地形上

14、做了起伏变化,不使人进园后有一览无余之感,小小的西园,却意境幽深,给人带来诸般感受。 第二,意境的深入。禅宗的思维讲究悟性。南宗禅的“顿悟”就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内心体验与直觉感受来把握一切,无需遵循一般认识事物的逻辑、推理和判断的程序。这种通过内心观照、直觉体验而产生顿悟的思维方式,渗入到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艺术创作实践中,便促成了园林活动更强调“意境”1 ,也就是园林的形象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哲理。在宋代文人园林中,意境的深化除了以“深深庭园”的风花雪日、池泉山石等视觉景象作为载体外,还藉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象外之旨。北宋文人晁无咎致仕后在济州营造私园归去来园,园中景题皆“摭陶(渊明)词以名之

15、”,如松菊、舒啸、临赋、遐观、流憩、寄傲、倦飞、窈窕、崎岖等,意在“日往来其间则若渊明卧起与俱”。 第三,淡泊、幽远的园林风格。禅僧的清静闲适、恬淡脱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情趣影响于文人园林,表现为淡泊、幽远的园林格调,在宋代的文人园林中,经常是“高梧丛竹,林越禽鸟”,以创造幽雅的园林环境。如苏州的沧浪亭,前竹后水,水之南边又是水,园林内容简单,但富于野趣。 三、小结 文化于园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文人哲学观和审美情趣的潜移默化2 ,反映在园林布局、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塑造中。宋代园林,无论从其物质内容到精神功能,从立意布局到园内景区的主题分配,从景物本身的表义内涵到景物之间的符号关系,都孕育着博

16、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参考文献:1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 吴隽宇,肖艺. 从中国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J . 中国园林,2001 ,(3) :8486.3 黄受安,段福得. 中国古代九大思想学派集要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4 刘庭风. 中日古典园林哲学比较J . 中国园林,2003 ,(5) :7075.5 安怀起. 中国园林史概要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n the Developmentof Gardening in the So

17、ng DynastyOUYANG Yong2feng1 ,J IANG Ying2 ,ZHANG Yan2long1(1.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 2. Institute of A gricultural History , Northwest A &F University , Yangling , S haanxi 712100 , China)Abstract :The spec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 impelled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ing into a mature stage in the s

18、ongDynast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gardening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veryclose ,for the former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but also a carrier of the latter. The main thoughts , principles andphilosophy views of Confucianism,Taoism and Buddhism,which

19、are three main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2ture ,influenced the layout ,style and connotation of gardens in the Song Dynasty , through affecting character and tas2ting spice of bookman at that time.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gardening in the Song Dynasty ;Confucianism;Taoism ;Buddhis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