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自测试题4.doc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040757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自测试题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自测试题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自测试题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自测试题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自测试题4.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自测试题4限时训练:5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 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13明清(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农耕文明转向了工业文明 B总结性科技成就显著,西学东渐已经开始 C内阁制度具备了近代政体的基本特征 D批判性进步思潮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141912年清帝下诏退位,几百字退位诏书,主要说了三件事:

2、第一,顺应民意,避免战乱宣布退位。第二,结束帝制,建立共和立宪政体。第三,由袁世凯组建临时共和政府。这说明了 A妥协其实是一种历史智慧 B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清帝退位类似禅让制 D新政权保留了君主地位15甲午战争之前20多年间,私人资本办的工厂(不包括采矿企业)不到八十家,其资本总额约为七百三十万元。甲午战争后6年间,私人资本办的工厂(不包括采矿企业)共为七十九个,其资本总额为一千七百多万元。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A小农经济彻底破产 B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清政府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 D洋务企业丧失了垄断地位161923年3月,苏联向孙中山提供了200万墨西哥银元的经济援助,并支援了

3、武器,派遣了政治和军事顾问。孙中山对他们下达的主要任务是:“按苏联模式组建军队,建立北伐桥头堡。”这表明当时 A苏联已经实现了工业化 B国民党放弃旧三民主义 C孙中山开始走社会主义道路 D国民党为统一中国作准备17(中国)国民经济部门基本建设投资(以%计)年份项目195319571958196219631965重工业387549480轻工业686541农业76114184其他 A19531957年轻工业、农业投资比重接近是因为实行了农轻重协调发展政策 B19581962年重工业投资比重大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政策的结果 C19631965年农业投资比重加大与解决三年经济困难的经验教训有关

4、 D19531963年轻工业投资比重不断下降是因为其他工业品丰富18广东惠阳地委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特别介绍了乌石公社景联大队党支部书记写的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横额:“社会主义好!”。“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合作化运动19(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这说明罗马法 A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 B政出多门,错误百出 C皇帝不断制订和颁布法律 D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

5、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 B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 C社会主义制度缺乏优越性 D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21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这种“批判”的“主义”是 A人文主义 B自由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22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

6、级或层次。下列选择不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联邦政府三权分立B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C经济全球化欧盟欧元D世界市场形成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萌芽2319世纪中叶法国某小说家曾对一位朋友说:“你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我按照我希望于人类来描绘。”该小说家应该属于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2分。38(26分)某学校学生以习近平书记讲话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1:源头:中西文化的异同。材料一 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探究2:近代

7、,中西相互认识的艰难。材料二 公元11800年,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材料三 (南京条约签订后)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很快地供给就太多了。最后形成了亏本生意。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史料(下)探究3:现代,猜疑隔绝两败俱伤,互信开放互惠共赢。材料四: 有头脑的苏美关系观察家没有理由埋怨克里姆林宫对美国的挑战。上帝使美国人民受到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负有的道义和政治领导的责任。(1947年)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文化的异同。(4分)(2)据材料二,分析西方人对世界认识的变化。据材料三,指出西方人对中国认识的不足。据所学知识,归纳19世

8、纪中叶至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认识西方历程的特点。(9分)(3)据材料四提供的信息,分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长期相互隔绝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是如何逐步与世界接轨,融入世界的?(9分)(4)综合以上探究及所学知识,归纳阻碍或推动中西交流的主要因素。(4分)39(26分)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材料一 书云:积谷防饥,养子防老。“成由勤俭败由奢”,已是家喻户晓的生活箴言和人生座右铭,被视为国之大脉、家之根基。李锦伟、张明富明清农村生活消费观点演变因素新探材料二 (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

9、实自己的社会价值。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材料三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潘海林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文化的崛起凯恩斯主义主要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韩毅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从长期来看,如果(二战后形成的)这种高福利带来的高消费制度不加以变革,各类危机也将持续出现。(2012年)周建民欧债危机最新进展及未来走向(1)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的消费观有何不同?如何理解“享乐消费观起源于文艺复兴”?(8分)(2)材料二对研究

10、近代中国消费观的变迁是否有历史价值?为什么?(9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9分)高三历史自测试题4参考答案CBAD DCBAB CAD38(26分)(1)同:关注人,以人为本;异:中:强调社会责任、社会秩序、统治者权威;西:强调个人自由、个性发展、民主政治。(说明:异同每点2分,只答异或同最多得2分。 ) (2)变化:认识的范围不断扩大。(3分) 不足:对中国的国情(文化)一缺乏深入的认识。(3分) 特点:由器物(物质)至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精神)。(每点1分,共3分)说明:有其它相同或者相近表述,如“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等,同等给分。只列相应史实最

11、多给2分。(3)原因:美苏冷战(3分) 如何:对内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对外开放,先后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2分)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分)(4)阻碍因素:文化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的矛盾等。(每点2分,本问共4分) 推动因素:社会发展的需要;科技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每点2分,本问共4分)说明:阻碍或推动因素每点2分,同时答阻碍和推动因素的只按其中一种给分,本问最多不超过4分。39(26分)(1)不同:前者:崇尚节俭、注意积储、力戒奢侈。(2分)后者:奢侈豪华。(2分)理解:文艺复兴提倡人性,(2分)主

12、张追求现世生活中的幸福。(2分)(2)有。(1分)开放后,洋货大量涌入,受西方消费观念影响,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上海商人们由敛转奢,(2分)是近代中国的缩影,有代表性。(4分)否。(1分)开放的上海,洋货大量涌入,受西方消费观念,电影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影响、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上海商人们由敛转奢,(2分)只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特例,孤证不立。(4分)(3)20世纪20年代享乐消费成为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2分)为摆脱危机困境,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积极消费;(3,分)二战后,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福利国家出现。(2分)但是这种高福利、高消费又导致近期的欧债危机。(2分)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