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解读学习解读学习解读学习解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录010203 主要内涵 如何实施背景来源04 典型案例背景来源0101改革开放到今年已有改革开放到今年已有39年的年的历史,我国的史,我国的农业、农村、村、农民工作都上了一个大台民工作都上了一个大台阶:粮食连续多年实现增长,去年粮食总量已经达到了12324.8亿斤,农业角度来看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小,去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缩小到了2.72:1,2016年农产品加工,初加工主营收益已经达到了20万亿,2016年的GDP总量达到80万亿,换句话讲农产品加工业就占到了主营收入的1/4。农民收
2、入角度农业生生产性服性服务业互互联网网+乡村旅游村旅游值此之际,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它的时代背景非常深刻,不仅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也为国家的现代化带来深远的影响。当然,更为主要的是为“三农”工作者,特别是农民,带来了希望。农业新产业、新业态都在不断发展:主要内涵0202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
3、革,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善承包地“三权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4、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的“三农三农”工作队伍。工作队伍。产业兴旺是根本,生态宜居是基础,乡风文明是
5、关键,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目标。农业不仅是一个提供物质产品的产业,还是一个提供非物质产品的产业。产业兴旺旺生生态宜居宜居乡风文明文明治理有效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生活富裕生态宜居就是要把农村建设成宜居、宜业、生产、生活、生态一体的综合体。与早年提到的精神文明,道理一脉相承。让农村的每个角落都是祥和的。从管理民主到直接提出要治理有效,从更宽的角度讲治理机制和整个乡村治理问题,这一次实际上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和完善。追求美好生活,就要落实好方方面面。打造农业特色小镇、发展乡村旅游前景广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010203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04支持和鼓励农民
6、就业创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强调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34526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把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致力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给农民吃上“定心丸”,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国特色农业
7、现代化道路。致力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拓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致力于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障。就是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对农用地而言,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中央已经明确再延长30年,这是同我们实现强国目标的时间点相契合的。“地”就是要
8、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使之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相适应。“钱”就是要在继续推动农业人口转移进城、降低乡村人口占比的同时,注重解决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引导部分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在城市长大的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去创业。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抓住三个字工作布置上考核上思路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新形势下,农业、农村不仅要解决吃饭问题、农民收入、就业问题,同时在绿色发展、环境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也被寄予了很多的期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提法,是对城乡关系再调整、新型农业发展的回应。优先先任务确定上举措上第二轮土地承包
9、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可以安心利用土地,在土地上进行投资,通过土地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得收入和产出。给农民和农业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完善承包地“三权分制”制度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创新中国特色农村土地制度需要进一步在理论和实践中阐明“三权分置”的制度内涵,厘清“三权”关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达到生产的规模化,形成土地要素集中的规模经济效益;也可以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分工经济下的报酬递增和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长久不变承包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对长期而又稳定的土地政策预期的迫切需要
10、除了稳定就业,还需补齐公共服务的短板,包括给他们提供住房保障、解决“农三代”孩子的教育公平问题。农民在流入地待得相对体面城市化的人口能不能在城市留下来,则牵涉到土地问题,都需要相应调整。土地的配置、供应方式乡村的经济活动也在转型升级,农业的功能、形态、商业模式等正在发生变化,市场在扩大,吸引着资本下乡。创新的经济活动城乡融合 城乡统筹城乡融合的核心是城市和乡村文化共存共荣,相互依赖需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解决的就是政府在“统”方面太强,市场作用偏弱,要打破政府单一主体,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发展农村要素市场。这是一次阶段性的转型。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坚持以我为主,立
11、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成为确保今后粮食安全的三个支柱。结合我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和资源条件看,要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把握短缺粮食品种的进口比例,在优化国内农产品供给结构的同时,防止过度冲击国内产业,给农民就业增收带来负面影响。谷物基本自给把握进口比例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增强粮食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抓好粮食安全能力保障能力建设要正确处理经济
12、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守耕地红线节约用地制度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包括了农业现代化,还包括了“农村”现代化。反映了中央对农村定位的再认识,对乡村价值的重视。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下乡愁。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一是保障供应链,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形成和农
13、业生产协调配合的空间格局。二是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推进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生产,提高产品增值效益。三是完善生态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生产。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多形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脱贫攻坚和带动普通农户增收方面的引领作用。引入现代农业急需的新理念新技术。鼓励通过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和组织化方式,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共享收益。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
14、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延长产业链,将农业由平面拓展向空间立体扩张。促进融合发展,在确保基本农产品生产供给的同时,加快拓展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光旅游休闲和文化传承等非生产功能。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等新兴业态,使农业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蓝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业农村经济活力与竞争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发展新产业新业态3、增强对产业融合的引领作用4、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健全
15、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所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乡村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健康发展,只有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升,才能有效推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围绕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需要,以培养模式创新带动培养质量提升,使他们早日成为有能力积极建设新时代农村的中坚力量。3、企业家能力发扬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精神、创新发展专注品
16、质追求卓越精神、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精神。2、精英意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培育发展壮大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农业企业。1、有工匠精神深耕农业、扎根农村、把产品、管理和服务做精做细,保证质量、效用和信誉。01乡村振兴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吸引力,构建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02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没有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把文化繁荣昌盛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03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乡村发展新动力。更加充分地立足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提出的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的输入和建设必然为乡村发展
17、注入新动力。04乡村振兴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任务。带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实现新时代乡村现代化。饭碗问题是农业和农村的根本,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05乡村振兴指明了城乡关系发展方向。城乡融合也是在保持乡村独立性和差异化前提下的融合发展,以差异化发展路径来突出乡村的比较优势,由此推动城乡关系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实施030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一重要论述,把绿色发展、保护环境提到了一个全新高度,为我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扎鲁特指明了前进方向。谋划方面要有深度和
18、宽度服务于全体国民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创新实施手段、突破瓶颈要素制约,抓好组合配套、提高发展水平。要强化组织管理、形成有效机制,建立合作平台、促进分工深化。在战略目标上,重视不同区域乡村发展的差异性,在粮食安全、产业效益、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上进行合理选择,讲求因地制宜。在战略手段上,重视打破历史形成的乡村发展低水平均衡状态,把握人力、地权、资本和技术四个重点,引入先进要素。在战略保障上,重视拓宽乡村建设发展主体,推进政府、市场和社会相结合,加强组织领导、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123推行方面要有跨度和实度推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站高望远,能深谋远虑,也要脚踏实地,直面现实难题,实行问题导向,把
19、合理提出问题、准确界定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作为考核标准,重视防范风险,有计划有组织有项目地推进工作。做好跨时期工作,把乡村建设发展的规划布局做实。做好跨城乡工作,把乡村建设发展的市场机制做实。做好跨村庄工作,把乡村建设发展的服务中心做实。做好跨部门工作,把乡村建设发展的领导协调做实。做好跨个人工作,把乡村建设发展的组织创新做实。做好跨政府工作,把乡村建设发展的社会参与做实。1234560102030405从开放资源上突破。乡村有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森林湖泊、田园山水等资源,怎样释放资源把资源变资本,吸引更多的企业资金进入乡村,需要我们创新。从市场主导上突破。建议政府不要大包人
20、坚持市场上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必须走场化才能持续发展乡村,单靠政府一时半会儿的扶持是无法实现持续发展的。从政策扶持上突破。建议多渠道整合政策资源和资金,着力大项目的发展。不要遍地开花、蜻蜓点水式的扶持,要劲往一处使,否则资金分散,出不了效果,有的甚至会半途而废,政府一定要做锦上添花的项目扶持。从吸引人才上突破。怎样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要让年轻人不要只盯住城市,乡村广袤、市场潜力巨大,政府的人才战略也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下乡,双创基地一样可以设在农村,总部不应只在城市,一个庄园就是一个总部,一个庭院也可以是一个总部。把智创、文创、农创等引入乡村,这样就可解决城市拥堵、房价居高不下等问题。
21、从策划规划上突破。要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人爱上乡村。现在许多乡村建筑盲日模仿城市建筑,不适合乡村特点,庸俗而又没有美感,这都是因为缺乏懂乡村特点的设计师造成的。如果根据农村的自然条件,设计出适合乡村特点的建筑与景点,一定会大大吸引外来观光者。0102030405从产业融合上突破。将一二三产融合,打造产业新村、产业庄园。孤立的农业种植不会提升土地的附加值,发展创意农业,把田园乐园、把农业园区变旅游景区,就能大幅提高土地的收益!孤立的加工生产也不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要让生产劳动更具乐趣、要让加工生产更具体验性,就会
22、提升产品价值,开发伴手礼等土特产品,扩大知名度,形成收益的互补。从用地政策上突破。振兴乡村,发展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产业庄园、特色小镇等必须匹配适度的建设用地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不能吃、不能住、不能娱就留不住游客,也就不会有更多的消费;建议集体土地不仅可以用于租赁住房,也应用于旅游康养服务。从金融改革上突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农旅项目不会有大量的国有建设用地,主要是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和流转用地没有上地证、房产证,就没有足够的低押,融资贷款比登天还难想要扩大规模更是难上难,导致长期以来有的项日不能做大、没法做强,有的只好民间借贷而被
23、高额利息拖死。所以怎样打破金融供给不足、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可获得性较差,需要政府部门制定鼓励政策、打破信贷瓶颈。从平台搭建上突破。村集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借鉴袁家村模式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入股开发乡村;企业也可以采取众筹、共享模式吸引更多的乡村热爱者共筹共享,开发共享农庄、共享果园、共享菜园、共享民宿等等,共享的不仅仅是资金而是更多的信息、渠道、人脉、营销等无形的资源。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众人拾柴才会火焰高。从宣传营销上突破。一个城市的品牌营销不仅仅局限于城市,也应包括乡村、景区景点和土特产品。我们的城市营销也应该像山东一样不仅宣传景区景点,还应从美丽乡村、产品品牌上进行包装推
24、介。把一个项目、一个景点、一个产品推介好了也是城市形象的提升,而不是靠一个项目一个企业单打独斗式的营销。政府打捆推介,项目好了政府的税收也好了,农民也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04典型案例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其农村区域规划实行的也比较早。英国一直以来都注重“集镇”的发展,并推出了相应的扶植政策,通过鼓励各地发展集镇,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在英国,居民参与乡村规划设计,已成为农村区域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模式。美国进行农村区域规划时,主要考虑到四个原则:满足当地民众生活的基本需求;最大限度地绿化美化乡村环境;充分尊重和发扬当地民众的生活传统;恰当地突出乡村固有的鲜明特色。美国乡村的基础设施很好,其
25、开发建设投资由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共同负担,其农村区域规划的实施由开发商承担。美国政府也在引导乡村进行“生态村”建设,强调保持乡村土壤肥力,保护水源和空气清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韩国“新农村建设”:1、政府设计规划多种工程,用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活环境。2、政府实行分类指导的方针。政府首先对乡村进行分类,采用“自立”、“自助”及协助产业发展的形式完成指导。3、人们开始致力于促进民主法制建设、社会道德建设、集体意识教育等方面。日本农村以其自然条件和物产为依托,以其特色核心农产品为中心,进行乡村规划设计。其乡村发展规划综合了地域特色产品、生产经营技术水平、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使其综
26、合性规划设计的同时满足了当地生产和市场的要求。在日本的乡村建设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一村一品”。20世纪80年代,“生态农业”一词正式出现在法国法律中。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综合了现代科技技术和管理手段,在生态上和经济上均实现了良性循环,有效地统一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发展和振兴农业的一个有效途径。法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出台多种政策,甚至颁布专门法律,先后制定了20余个生态农业标签的技术指标,与此同时,专门设立未来发展基金,每年投入300万欧元,政府在发展规划以及实践方面的未雨绸缪和积极作为,向市场发出了积极信号,引导社会资源向生态农业聚集,值得一些主打特色农产品、生态农业的县区、乡镇、村庄借鉴。西班牙,更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最早将农业种植与旅游业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他们将乡村的一些城堡改造为饭店,把大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农事体验等项目,发掘了斗牛、奔牛、番茄大战等农业特色化、创意化娱乐项目,使全国4%的农业人口创造的农业旅游产值超过了海滨旅游,成为西班牙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THANKS谢 谢聆聆 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