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牵伸技术PPT课件.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128345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8.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肉牵伸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肌肉牵伸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肌肉牵伸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肌肉牵伸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肌肉牵伸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肌肉牵伸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肉牵伸技术PPT课件.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肌肉牵伸技术,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软组织牵伸基础 第三节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第四节 下肢牵伸技术与程序 第五节 脊柱牵伸技术,第一节 概述,返回,一 定义与分类,牵伸技术(Stretching) 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电动设备)牵伸短缩或挛缩组织并使其延长,作轻微超过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 目的 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改善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返回,2.分类 根据牵拉力量的来源: 手法牵伸 机械(电动)牵伸 自我牵伸 根据牵伸力量来源和参与程度: 被动牵伸 主动牵伸 神经肌肉抑制技术,返回,二、肌肉牵伸作用,1.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2.防止组织发生不可

2、逆性挛缩 3.调节肌张力 4.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5.提高肌肉的兴奋性,返回,三、肌肉牵伸程序,1.康复评估 2.选择牵伸方法 3.向患者解释牵伸目的和步骤 4.牵伸技术参数设置及其调节 患者体位 治疗师位置和规范术语 牵伸方向 牵伸强度 牵伸时间 牵伸疗程 治疗反应,返回,三、肌肉牵伸程序,4.牵伸技术参数设置及其调节 患者体位 一般选择卧位、坐位和站立位(根据不同牵伸方法选择) 治疗师位置和规范术语 根据牵伸部位需要及时调整 牵伸方向 牵伸力量的方向应与肌肉紧张或挛缩的方向相反 牵伸强度 低强度长时间的持续牵伸效果优于高强度短时间的牵伸,返回,三、肌肉牵伸程序,4.牵伸技术参数设置及其

3、调节 牵伸时间 被动牵伸持续时间为每次10 15s,也可达3060 每次之间要休息30s左右;机械性牵伸每次15 20min 牵伸疗程 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3 5个疗程 治疗反应 在康复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定期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参数,返回,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被动牵伸 1.手法牵伸 最常用的牵伸技术 2.机械牵伸 牵伸时间至少持续20min 3.自我牵伸 又称主动牵伸,返回,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主动抑制 有意识的自主控制 1.收缩放松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无痛状态下完成 应用举例:踝跖屈肌牵张,返回,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主动抑制 2. 收缩放松收缩 操作步骤:

4、 注意事项:同“收缩放松”技术 应用举例:踝跖屈肌紧张,返回,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主动抑制 3.拮抗肌收缩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避免施加太大的阻力 应用举例:踝跖屈疼痛、紧张,返回,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主动抑制 4.附属牵伸方法 热疗 蜡疗、热敷、超声波 按摩 关节松动术 肢具 增加ROM,返回,五 、 临床应用,1.适应证 2.禁忌证 3.注意事项 牵伸前必须先进行康复评估 避免过度牵伸 避免牵伸水肿组织 避免过度牵伸肌力较弱的肌肉 避免牵伸中挤压关节 患者必须积极配合治疗,第二节 软组织牵伸基础,返回,一、骨骼肌生理学,骨骼肌约占人体体重的40; 收缩是骨骼肌最重要的生理特性;

5、肌纤维属永久性细胞,不能再生,一旦遭受破坏则成为永久性缺失。,返回,二、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影响骨骼肌收缩力学因素主要有三个: 前负荷 后负荷 肌肉内部功能状态的改变,返回,二、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前负荷 在肌肉收缩前处于某种被拉长状态下所加载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这种被拉长状态的长度称为初长度 前负荷反应长度对张力的影响 肌肉在最适前负荷和最适初长度产生最大的张力,返回,二 、 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后负荷 肌肉开始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后负荷 其不增加肌肉初长度,但能阻碍收缩时肌肉的缩短 肌肉所产生的张力与收缩速度二者呈反比关系,返回,二 、 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

6、收缩的影响 各种理化及生物因素如缺氧、酸中毒、肌肉中能源物质缺乏,机械性创伤和生物感染都可能降低肌肉收缩的效果 钙离子、咖啡因、肾上腺素等体液因素以及运动锻炼则提高肌肉的收缩效果,返回,二、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4.软组织对牵伸的反应和影响因素 (1)软组织 (2)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结构 (3)肌肉 (4)肌梭 属于本体感受器 (5)关节活动度 指身体某部位或结构运动或被运动到既定运动范围的能力,即功能性活动范围(ROM),返回,三 、骨骼肌的收缩方式,1.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又称动态收缩。 根据等张收缩时肌纤维长度改变不同,分为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

7、收缩。,返回,三、骨骼肌的收缩方式,1.等张收缩 向心性收缩 如屈肘时的肱二头肌收缩、伸膝时的股四头肌收缩。 离心性收缩 如负重屈肘后缓慢放松时的肱二头肌收缩,下蹲时的股四头肌收缩。,返回,三、骨骼肌的收缩方式,2.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之间的距离无变化,其肌纤维长度基本不变,亦不发生关节运动,但肌张力明显增高。又称等长静态收缩。 如半蹲位时的股四头肌收缩;手握哑铃做伸屈肘活动进行的锻炼。,返回,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挛缩定义: 肌腱装置和通过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适应性短缩,导致被动或主动牵伸明显的抵抗和限制ROM。如肘屈曲挛缩;髋内收肌挛缩。,返回,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挛缩常见

8、的原因 由于疾病使身体某部位长期制动; 坐位工作和生活习惯; 姿势异常和肌肉失衡; 骨骼肌和神经肌肉的受损; 组织创伤所导致的炎症和疼痛; 先天或后天畸形。,返回,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挛缩分类 肌静力性挛缩 瘢痕粘连 纤维性粘连 不可逆性挛缩 假性肌静力性挛缩,第三节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返回,一、肩部肌肉,徒手被动牵伸 1.肩部前屈 牵伸肌群:肩关节后伸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肩关节前屈的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前屈,屈肘,前臂及手放松。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上方手从内侧握住肘关节/肱骨远端的后方,下方手放在肩胛骨腋缘固定肩胛骨。,返回,一、肩部肌肉,1.肩部前屈 牵

9、伸手法:上方手将肱骨被动前屈到最大范围,以拉长肩后伸肌群。牵拉大圆肌,或者固定胸椎或骨盆上部以牵拉背阔肌。上方的手将移动患者肱骨被动前屈至肩完全屈曲的最大范围,以牵拉肩关节后伸肌群。,肩后伸肌群牵伸,肩前屈肌群牵伸,返回,一、肩部肌肉,2.肩部后伸 牵伸肌群:肩关节前屈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肩关节后伸的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俯卧位,上肢放在体侧,前臂及手放松。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上方手放在肩胛骨上固定肩胛骨,下方手从掌侧握住肘关节。 肩部后伸牵伸手法:下方的手从掌侧托起肱骨远端,将肱骨被动后伸至最大范围,以拉长肩前屈肌群,注意固定好肩胛骨后部并防止代偿运动。,返回,一、肩部肌肉

10、,3.肩部外展 牵伸肌群:肩内收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屈肘90。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侧,上方手托住肘部,下方手放在腋下。,返回,一、肩部肌肉,肩部外展牵伸手法:上方手托住肱骨远端,将肱骨被动外展至最大范围,以牵伸肩内收肌群。下方手固定肩胛骨的腋侧缘,移动患者肱骨被动外展至肩完全外展的最大范围,以牵拉肩内收肌群。,肩内收肌群牵伸,肩外旋肌群牵伸,返回,一、肩部肌肉,4.肩部的内旋 牵伸肌群:肩外旋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肩内旋活动度。 患者体位:仰卧位,外展患者肩关节至一舒服的位置(起始的30或45)或肩关节稳定在外展90、屈肘90。 治疗师位

11、置:面向患者的足,站在牵伸一侧。内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 肩部的内旋牵伸手法:内侧手固定肱骨远端,外侧手移动前臂使肩关节内旋,将前臂向床面被动运动至最大范围,充分拉长肩关节外旋肌群。,返回,一、肩部肌肉,5.肩关节外旋 牵伸肌群:肩内旋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肩关节外旋(以牵拉肩内旋肌)。 患者体位:仰卧位,外展患者肩关节至一舒服的位置(3045),如果肩关节稳定则外展至90、屈肘90。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的一侧,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内侧手握住前臂远端。,返回,一、肩部肌肉,肩关节外旋牵伸手法:内侧手移动前臂使肩关节外旋,将前臂向床面被动运动至最大范围,充分拉长肩关节内

12、旋肌群。 注意:当牵拉肩内、外旋肌肉时,施加的牵拉力通过肘关节达到肩关节,必须确保肘关节稳定、无痛和较低的牵拉强度,尤其是骨质疏松的患者要特别当心。,肩内旋肌群牵伸,返回,一 、肩部肌肉,6.肩关节水平外展 牵伸肌群:胸肌。 牵伸目的:增加肩水平外展活动度(以牵拉胸肌)。 患者体位;仰卧位,患侧肩部需位于床沿,肩关节外展6090 。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内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返回,一、肩部肌肉,牵伸手法:双手将移动患者上肢向地面方向被动运动肩关节完全水平外展至最大范围,以牵伸肩关节水平内收肌胸肌。胸肌的牵伸也可以在坐位下进行,患者双手5指交叉放在头后部,治

13、疗者位于患者身后,双手分别握住肘关节并被动向后运动水平外展,同时让患者配合作深吸气后呼气的运动。,肩水平内收肌牵伸,返回,一、肩部肌肉,7.增加肩胛骨的活动 牵伸肌群:提肩胛肌。 患者体位:坐在椅上,头转向非牵伸侧,稍向前屈,直至颈部后外侧有酸胀感。牵伸侧上肢外展,屈肘,手放在头后部。 治疗师位置:站在患者身后牵伸侧,外侧手从前面托住上臂远端,内侧手放在牵伸侧颈肩部变界处。 牵伸手法:外侧手向上抬,内侧手向下压,同时,让患者深吸气后深呼气,以牵伸提肩胛肌。,返回,一、肩部肌肉,自我牵伸 定义 自我牵伸是患者在通过治疗师的讲后,在治疗者的指导下,独自完成的一种牵伸技术 1.长轴牵伸 2.分离牵伸

14、,返回,一、肩部肌肉,3.增加肩前屈活动范围 当上肢前屈不到90时,可侧坐在桌旁。牵伸侧上肢放在桌上,伸肘,前臂旋前,非牵伸侧手放在上臂上面,身体向前方及桌子方向倾斜,以牵伸肩后伸肌群。,肩后伸肌群自我牵伸,返回,一、肩部肌肉,4.增加肩后伸活动范围 患者背对桌子而坐。牵伸侧上肢后伸,手放在桌上,肘、非牵伸侧手放在肩部以固定肩关节,身体向前并向下运动,以牵伸肩前屈肌群。,肩前屈肌群自我牵伸,返回,一、肩部肌肉,5.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 当上肢外展不到90时,可坐在桌旁。牵伸侧上肢放在桌上,伸肘,前臂旋前。非牵伸侧手放在上臂上面,身体向下及桌子方向倾斜。,肩内收肌群自我牵伸,返回,一、肩部肌肉,5

15、.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 如果上肢外展超过90,可侧对墙边站立,牵伸侧肩外展,屈肘,前臂放在墙上,牵伸肩内收肌群。非牵伸侧手放在肱骨近端,固定肩关节,身体缓慢下蹲,以牵伸肩内收肌群。 通常水平双侧内收肌均较紧,牵拉技术两侧都可运用,也可让患者站于墙角进行自我牵拉。,返回,一、肩部肌肉,肩内收肌群自我牵伸,返回,一、肩部肌肉,6.增加肩旋转活动范围 患者侧坐桌旁。牵伸侧上肢屈肘90平放在桌上,牵伸内旋肌群时,前臂掌面离开桌面。牵伸外旋肌群时,前臂掌面向桌面运动,牵伸肩内旋肌群。,返回,一、肩部肌肉,7.增加肩胛骨活动范围 患者靠墙站立。牵伸侧上肢外展,屈肘,肘部接触墙壁,手放在头后面,头部转向非牵伸

16、侧,稍前屈。牵伸时身体稍向下蹲,使肩胛骨上旋。也可以坐在治疗床边,牵伸侧手抓住床沿,头转向非牵伸侧并前屈,非牵伸侧手放在头的对侧。牵伸时双手同时反方向用力,使肩胛骨向下运动。,返回,二、肘部肌肉,被动徒手牵伸 1.肘关节伸直 牵伸肌群:屈肘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肘关节伸直的活动度。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稍外展。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头部站在牵伸一侧,内侧手放在肱骨近端,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固定患者肩胛骨和肱骨近端的前部。,返回,二、肘部肌肉,肘关节伸直牵伸手法:外侧的手被动牵伸肘关节至最大范围,以牵拉屈肘肌群。,肘屈肌群牵伸,返回,二、肘部肌肉,2.肘关节屈曲 牵伸肌群:伸肘肌群。 牵伸

17、目的:增加肘关节屈曲的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稍外展。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下方手托住肘部,注意固定好肱骨。 牵伸手法:上方的手被动屈曲肘关节至最大范围,以牵伸伸肘肌群。患者也可取坐位,手放在颈后部。治疗者外侧手握住肘部向上牵伸,内侧手握住腕部向下牵伸。此法对牵伸肱三头肌长头的效果较好。,返回,二、肘部肌肉,肘伸肌群牵伸,返回,二 肘部肌肉,3.增加前臂旋前和旋后 牵伸肌群:牵伸旋后肌群可增加旋前活动范围;牵伸旋前肌群可增加旋后活动范围。 牵伸目的:前臂旋后、旋前活动度。 患者体位:仰卧位或坐位,屈肘90,患者肱骨放于桌面上屈肘90。 治疗师位置

18、: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侧。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下方手握住肘关节以固定肱骨。,返回,二 肘部肌肉,增加前臂旋前和旋后牵伸手法: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作旋前或旋后至最大的活动范围。牵伸时,桡骨围绕尺骨旋转。固定肱骨防止肩关节内、外旋代偿运动,牵伸的力量使桡骨围绕尺骨旋转。,肘部旋后肌群牵伸,肘部旋前肌群牵伸,返回,二、肘部肌肉,自我牵伸 1.增加屈肘活动范围 A.坐位:在牵伸侧肘窝处放一毛巾卷,将肘关节支持在治疗床上,非牵伸侧手握住前臂远端,屈肘至最大范围,以牵伸肱三头肌。,伸肘肌群自我牵伸,返回,二、肘部肌肉,1.增加屈肘活动范围 B.扶墙站立,患者距墙一臂远处,面向墙壁站立,前臂伸侧和双手背

19、接触墙壁,上身向前,同时屈肘,借助上身重量以达到牵伸肘肌群,增加屈肘活动范围。,返回,二、肘部肌肉,2.增加伸肘活动范围 患者背向床头坐,双手握住扶手。伸肘,上身向前,借助上身重量牵伸屈肘肌群。,屈肘肌群自我牵伸,返回,二、肘部肌肉,3.同时增加屈伸肘关节活动范围 悬吊肋木或双手握住单杠, 双足悬空,借助身体重量 牵伸肩、肘部肌群。,肩、肘部肌群自我牵伸,返回,二、肘部肌肉,4.增加旋前或旋后 非牵伸侧手握住牵伸侧前臂的远端,牵伸侧前臂主动旋前或旋后牵伸,使旋前或旋后活动达到最大的范围。,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被动徒手牵伸 1.增加腕关节伸展 牵伸肌群:屈腕肌群。 牵伸目的:腕背伸关节活动度

20、。 患者体位:患者坐在桌旁。前臂旋前使掌心向下,或使前臂处于中立位放在桌上,并垫一个枕头,腕伸出桌沿,手指放松。 治疗师位置:治疗师坐在牵伸一侧,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固定,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掌。,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增加腕关节伸展牵伸手法:牵拉腕屈肌,使被动伸腕至最大范围。允许手指被动屈曲。如果患者不能取坐位,也可以在卧位进行牵伸,治疗师手的放置及牵伸手法与坐位相同。,屈腕肌群牵伸,伸腕肌群牵伸,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2.增加腕关节屈曲 牵伸肌群:伸腕肌群。 牵伸目的:腕屈曲关节活动度。 患者体位:仰卧位或坐在治疗床旁。上肢放在治疗床上,屈肘90,前臂旋后或中立位,手指放松。 治疗师位置:站

21、在牵伸一侧,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固定,另一手握住手掌背面。 牵伸手法:屈曲患者腕部,并允许手指自然伸直,使被动屈腕至最大范围。进一步牵拉腕伸肌,将患者肘关节伸直。,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3.手腕桡侧偏 牵伸肌群:尺侧偏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桡侧偏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患者取坐位,前臂支持于治疗台上。 治疗师位置:取坐位,上方手握住前臂的远端,下方手握住第五掌骨。,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手腕桡侧偏牵伸手法:上方手固定前臂的远端,下方手向桡侧偏,以牵伸尺侧肌群。,尺侧屈腕肌群牵伸,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4.手腕尺侧偏 牵伸肌群:桡侧偏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尺侧偏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患者取坐位,

22、前臂支持于治疗台上。 治疗师位置:取坐位,上方手握住前臂的远端,下方手握住第二掌骨。 牵伸手法:上方手固定前臂的远端,下方手向尺侧偏,以牵伸桡侧肌群。,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桡侧屈腕肌群牵伸,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5.增加伸指 牵伸肌群:屈指肌群。 牵伸目的:伸指关节活动度。 患者体位:仰卧位,牵伸侧上肢稍外展,屈肘90。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下方手放在手指掌侧五指相接触。 牵伸手法:下方手被动伸腕至最大范围,再将手指完全伸直,上述手法也可以在坐位下进行,牵伸手法与卧位相同。,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6.手指屈曲 牵伸肌群:伸指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屈指关

23、节活动度。 患者体位;仰卧位或坐位,牵伸侧上肢稍外展,屈肘90。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立或坐在牵伸一侧。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下方手握住手指。 牵伸手法:下方手被动屈腕至最大范围,再将手指完全屈曲。,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自我牵伸 1.增加屈腕活动范围 双手手背相贴放于胸前,手指向下,腕关节作向上运动,以牵伸伸腕肌群;也可以将前臂掌侧放在桌上,手伸出桌沿,非牵拉侧手放在其手背并向下施加力量,以牵伸伸腕肌群。,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伸腕肌群自我牵伸,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2.增加伸腕活动范围 双手手掌相贴放在胸前,手指向下,腕关节向上运动;也可以将手掌平放桌上,非牵伸侧手放在手臂上,沿前臂

24、向前运动。,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腕屈肌群自我牵伸,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3.增加桡侧、尺侧偏(斜)活动范围 牵伸前臂旋前放在桌上,增加桡侧偏时,将手掌向下,非牵伸侧手放在手背上,向桡侧偏牵伸尺侧肌群。增加尺侧偏时,将手掌向上,非牵伸侧手握住手掌,向尺侧偏牵伸桡侧肌群。,腕尺侧屈肌群牵伸,腕桡侧屈肌群牵伸,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4.增加掌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 A.增加掌指关节屈曲,牵伸侧手握拳,非牵伸侧手放在牵伸侧手背上(掌指关节处),将近端指骨向手掌方屈曲,以牵伸掌指关节伸肌群。,掌指关节伸肌群牵伸,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4.增加掌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 B.增加掌指关节伸展,牵伸侧4

25、指并拢,非牵伸侧拇指放在牵伸侧背侧(掌指关节处),4指放在手指掌侧向背侧伸展,牵伸掌指关节屈肌群。,掌指关节屈肌群牵伸,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5.增加指间关节屈、伸活动范围 牵伸侧手屈曲近端及远端指间关节,非牵伸侧手握住其手指背侧,同时屈曲近端及远端指间关节,以牵伸伸指肌腱。 牵伸侧手指伸直,非牵伸侧拇指放在近端指骨背面,示指放在远端指骨掌面,同时牵伸近端及远端关节屈指肌腱。,第四节 下肢牵伸技术与程序,返回,一、髋部肌肉,被动徒手牵伸 1.屈膝时髋关节屈曲 牵伸肌肉:臀大肌。 牵伸目的:增加屈膝时屈髋的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下肢稍屈髋屈膝。 治疗师位置和操作步骤:面向患者站在被牵伸

26、患侧,远端手握住足跟,近端手托住患肢股骨远端。,返回,一、髋部肌肉,1.屈膝时髋关节屈曲 牵伸手法:双手托起患侧下肢,使同时被动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至最大范围。在牵伸过程中固定非牵拉侧股骨,阻止骨盆向后方倾斜移动患者的臀部和膝部,使其充分屈曲以达到牵拉髋关节的伸肌群。,屈膝位伸髋肌牵伸,返回,一、髋部肌肉,2.伸膝时的屈髋 牵伸肌肉:腘绳肌。 牵伸目的:增加伸膝时的屈髋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肢放在治疗师肩上。 治疗师位置和操作步骤:治疗师面向患者头部站在患侧,靠近患侧的肩部支撑患侧下肢,一手放在股骨远端以固定骨盆和股骨。,返回,伸膝位伸髋肌牵伸,牵伸手法:保持患肢膝关节充

27、分的伸展,另一手或另一个人帮助,沿大腿的前面固定对侧的下肢在膝0伸展位,髋关节中立位,同时尽量屈曲牵伸侧髋关节至最大范围。 注意:髋外旋时,屈髋的牵拉力量作用于腘绳肌中间,髋内旋时,屈髋的牵拉力量作用于腘绳肌外侧。,返回,一、髋部肌肉,3.髋关节后伸 牵伸肌肉:髂腰肌。 牵伸目的:增加髋后伸活动度。 患者体位:俯卧位,牵伸侧下肢稍屈膝,非牵伸侧下肢伸膝。 治疗师位置和操作步骤:面向患者站在非牵伸侧,上方的手放在臀部固定骨盆,防止骨盆运动;下方的手放在股骨远端托住大腿。 牵伸手法:下方的手托起大腿离开治疗床面进行牵拉,后伸髋关节至最大范围。,返回,一、髋部肌肉,髋后伸位髂腰肌牵伸,返回,一、髋部

28、肌肉,3.髋关节后伸 附 如果患者俯卧位有困难,也可以取仰卧位,非牵拉侧下肢安置于床面上,屈曲髋膝关节均朝向胸壁方向以稳定髋和脊柱。将被牵伸的下肢悬于治疗床沿,以至髋关节后伸超过中立位。,返回,一、髋部肌肉,髋后伸肌群牵伸,返回,一、髋部肌肉,3.髋关节后伸 附:伸髋伴屈膝 牵伸肌群:股直肌。 牵伸目的:同时增加伸髋和屈膝的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俯卧位,牵伸侧下肢稍屈膝,非牵伸侧下肢伸膝。 治疗师位置与步骤:保持髋关节完全伸直,另一只手握住胫骨远端并逐渐尽可能多的屈膝不要使髋外展或旋转,使股直肌得到最大的牵伸。,返回,股直肌牵伸,返回,一、髋部肌肉,4髋关节外展 牵伸肌群:髋内收肌群。 牵伸目

29、的:增加髋外展活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下肢伸直。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上方手放在对侧大腿内侧,下方手从腘窝下托住牵伸侧大腿。 还可以利用砂袋固定健侧膝部,使健侧下肢保持在轻度外展位。治疗师用双手托起患侧下肢,做外展内收运动。,返回,一、髋部肌肉,4髋关节外展牵伸手法:上方手用臂和前臂支撑患者大腿的远端,并按压对侧髂前上棘或保持对侧下肢轻度外展来固定骨盆。尽可能外展髋关节至最大范围,以牵拉内收肌。,仰卧位髋内收肌群牵伸,髋外展肌群牵伸,返回,一、髋部肌肉,5.髋关节内收 牵伸肌群:髋外展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髋关节内收。 患者体位:侧卧位于床边,牵伸侧在上面的腿伸髋,非牵伸侧下面

30、的腿屈髋屈膝90 。 治疗师位置:站于患者的背后,上方手扶按髂嵴上,下方手按在牵伸侧股骨远端的外侧。 牵伸手法:上方手按压髂嵴固定骨盆,屈膝、伸髋至中立位或轻度髋后伸位,轻度向上方牵伸。让患者的髋部利用重力内收,或治疗师下方的手外加一定的压力至大腿远端的外侧面以增强内收髋关节。,返回,一、髋部肌肉,6.髋关节外旋 牵伸肌群:髋内旋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髋外旋。 患者体位:患者俯卧,伸髋屈膝90。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上方手按压于臀部固定骨盆,下方手握住小腿远端外踝处。 牵伸手法:上方手固定骨盆,下方手将小腿向内转至髋部外旋最大范围,以牵拉髋内旋肌群。,返回,一、髋部肌肉,髋内旋肌

31、群牵伸,返回,一、髋部肌肉,7.髋关节内旋 牵伸肌群:髋外旋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髋外旋。 患者体位:患者俯卧位,牵伸侧下肢伸髋屈膝90,非牵伸侧下肢伸直。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上方手放在臀部固定骨盆,下方手握住小腿远端外踝处。 牵伸手法:上方手固定骨盆,下方手将小腿向外转至最大范围. 以牵拉股外旋肌群。,返回,一、髋部肌肉,髋外旋肌群牵伸,返回,一、髋部肌肉,自我牵伸 1.增加屈髋活动范围 患者手膝跪位,腰部保持稳定,臀 部向后运动至最大范围,以牵伸伸髋肌群。,伸髋肌群自我牵伸,返回,一、髋部肌肉,2.增加伸髋活动范围 A.患者俯卧位,双手放在肩前,伸肘手掌支持,上身向 上抬至

32、最大范围,以牵伸髂腰肌。,屈髋肌群自我牵伸,返回,一、髋部肌肉,2.增加伸髋活动范围 B.站立位,双足分开,双手放在腰后,上身尽量后伸。 C.牵伸屈髋肌群中的股直肌,直腿坐在治疗床上。牵伸侧下肢尽量外展并屈膝,非牵伸侧下肢伸直。牵伸时,非牵伸侧膝部接触床面,上身向牵伸侧下肢移动,此时大腿前侧有酸胀感。,返回,一、髋部肌肉,3.增加交叉伸屈髋活动范围 患者取前弓健步,牵伸侧屈髋、屈膝90,非牵伸侧下肢向后伸直,双手放在弓健步腿的髌骨上方,挺胸,身体下压,此方法可同时牵伸侧伸髋肌群和后伸侧下肢的屈髋肌群。,返回,一、髋部肌肉,前侧伸髋肌群、后侧屈髋肌群自我牵伸,返回,一、髋部肌肉,4.增加髋内收、外展活动范围 A.患者距墙一臂远处侧方站立, 牵伸侧上肢外展,手放在墙上, 下肢外旋放在非牵伸侧下肢后 方。牵伸时躯干向外侧屈,骨 盆向内侧移动,以牵伸髋外展、 内收肌群。,髋外展、内收肌群自我牵伸,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