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课后习题语文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147846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课后习题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课后习题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课后习题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课后习题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课后习题语文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7最苦与最乐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恩惠(hu)赔礼(bi)如释重负(sh)B.契约(qi)大抵(d)海阔天空(ku)C.招揽(ln)排解(ji)悲天悯人(wn)D.循环(xn)监督(d)圣贤豪杰(xin)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如释重负: 放下(2)任重道远:负担,责任(3)悲天悯人: 怜惜,同情3.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设问)(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引用)(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

2、上,如何能躲?(反问)(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对比)4.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B.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C.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5

3、.填空。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全集。6.(2016吉林吉化六中单元检测)解释加点词含义。(1)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失意:不得志。(2)昨天是今年高考的最后一天,经历了几天紧张拼搏的考生们如释重负,开始设计自己轻松的假期。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轻松愉快。(3)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

4、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卸却:卸下。解除:去掉,消除。7.(2016浙江衢州中考)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B)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将“交往”改为“交流”)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在“审美”后加上“价值”)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探访”

5、改为“探究”)8.(2017湖北武汉中考)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读书的“体”与“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积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功能。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意

6、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层而改变命运。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

7、,“人文化成”。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

8、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归根到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陷于斤斤计较。带着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文/杨平,有删改)(1)下列对读书的“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读书的“用”是指读书能满足人的实用功利诉求。B.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所有的人都追求读书之“用”。C.追求读书的“用”,在阅读时往往会执着一念,衡量得失。D.过分强调读书的“用”会让读书的

9、观念变得狭隘。(2)下列对读书的“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读书的“体”指的是获得超越实用功利的人生体悟。B.从“体”的层面看,作者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认可的。C.不断追寻读书的“体”,就可能逐步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D.“好读书”就是从“体”的层面专心读书,只关注书本身的内容。(3)下列对读书的“体”与“用”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读书的“体”与“用”从不同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这一问题。B.读书的“用”就是读书的“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C.读书的“体”与“用”的差别就是读书有用与无用的差别。D.对读书的“体”与“用”的不同追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9. (2017辽宁辽阳中考)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支月英老师,十九岁时,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山村女教师。36年来,她坚持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同学们了解支老师的感人事迹后,纷纷在朋友圈中发消息表达敬意,请你也把自己的感言发到朋友圈。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答案示例您是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山里孩子寂寞的心灵;您是黑夜里的烛光,照亮了山里孩子前行的道路。您是我梦想的方向。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