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醉翁亭记教案语文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147855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醉翁亭记教案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醉翁亭记教案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醉翁亭记教案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醉翁亭记教案语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醉翁亭记教案语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醉翁亭记教案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醉翁亭记教案语文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24醉翁亭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初步感知琅琊山之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背诵精彩句段。(重点)3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欧阳修于庆历六年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经常在滁州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亭子命名,并写了醉翁亭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备受赞誉的醉翁亭记。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政

2、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2背景资料。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

3、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深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这两方面糅合在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3字音字形。环滁(ch)林壑(h)饮少辄醉(zh)林霏(fi) 山肴(yo) 岩穴暝(xu mng)野蔌(s) 弈者胜(y) 阴翳(y)晦明(hu) 翼然(y) 酒洌(li)琅琊(lng y) 伛偻(y l) 觥筹(gng chu)4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师可适当指导。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4、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三、合作探究(一)积累词汇小组内同学合作,整理本课的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尤其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词语的特殊用法。明确:此部分具体内容见本书8283页。(二)疏通文义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注意以下重点句的翻译。(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

5、琊也。明确: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明确: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明确: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水光山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明确: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

6、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明确: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风高霜洁,天气晴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明确: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明确: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明确: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四、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2请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面对人生的失意,苏轼一边抒发感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7、_;一边劝解众生:人有悲欢离合,_,此事古难全。欧阳修情醉滁州:朝而往,暮而归,_,而乐亦无穷也;杜甫身陷困厄仍能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_!范仲淹遭贬谪仍劝友人:先天下之忧而忧,_!谁不受挫折?谁不遇逆境?笑对失败,请记住刘禹锡的诗:沉舟侧畔千帆过,_!笑对挫折,请与诗仙一起吟唱:长风破浪会有时,_! 明确: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有阴晴圆缺四时之景不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后天下之乐而乐病树前头万木春直挂云帆济沧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研读景物描写的语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重点)2理解作者以“醉”写“乐”的笔法,理解“醉”与“乐”的关系。(难点)3结合背景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排

8、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思想。(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问:课文背诵情况。师:醉翁亭记对人、景、物的描写用语准确,用散文的形式表现诗的语言,既有诗的凝练韵味,又有散文的节奏,表情达意既含蓄又鲜明。本节课,我们就来研读一下本文的内容,欣赏一下醉翁亭之美,体味一下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二、自主预习1成语积累:醉翁亭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流传至今。例如形容宴饮尽欢的觥筹交错;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的峰回路转;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事情真相大白的水落石出。2用原句填空。(1)奠定全文抒情基调,将写景与抒情联系起来的千古名句是:醉翁之意

9、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太守自号醉翁的原因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3)描写琅琊山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4)描写琅琊山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5)描写太守醉态可掬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3根据作者的描述,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醉翁亭的位置。明确:醉翁亭位于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上沿山路走六七里处的酿泉边上。4概括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明确:第一段: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第三段:滁人、宾

10、客、太守游山的情形。第四段:宴罢归去的情形。三、合作探究(一)内容理解1第一自然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2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3第三自然段依次写了哪四个场面?4第四自然段是如何运用衬托的写法的?明确:1.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等景物。2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的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3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用树木之静衬托出百鸟欢鸣之动;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二)语言品析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极富特色,请结合例句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示例1:大量运用了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如“日出而林

11、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给文章增添了华丽之美。示例2:全文21个“也”字,每一个“也”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义转折的标志。如“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其实是暗示命名的深意,也表达了作者得意的心情。示例3:全文25个“而”字,把诗一样齐整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使文章舒缓从容,把作者欣赏“山水之乐得之心”的闲情雅致充分表现出来了。示例4: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如“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经成为流传至今的成语,脍炙人口。(三)思想感情1本文以“乐”字贯穿全文,写了作者的哪些

12、“乐”?你是如何理解这些“乐”的?明确: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乎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滁人游”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老人孩子,百姓兴高采烈出游,可见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2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乐民之乐也”(与民同乐)。作者不是酒醉,而

13、是被美丽的山水景色所陶醉,更为滁州百姓的安居乐业所沉醉。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四)感悟启示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滁州治理得蒸蒸日上,人民安居乐业。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提示: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四、板书设计醉翁亭记醉景山水、朝暮、四时醉人滁人游、众宾欢醉情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与民同乐五、作业设计“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这是吟咏醉翁亭的一副对联,请你结合醉翁亭记回答:(1)“翁”指_;“山”指_。(2)联系醉翁亭记中的

14、相关描写,谈谈“亭影”为何“不孤”?明确:(1)欧阳修琅琊山(2)因为醉翁亭旁有酿泉流淌,默默相伴;醉翁亭下有滁州人、欧阳修等游乐;日暮时分有飞鸟鸣乐。(写出两点即可)六、教学反思可取之处:这是一篇经典美文,本教案充分发挥了朗读对理解课文文义、品味文章思想内涵、陶冶情操的作用,让学生在诵读中对文中语言进行加工再造,通过想象,体会语言形象,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把优美的语言升华再现。按照“疏通文义”“整体感知”“内容理解”“语言品析”“思想感情”“感悟启示”的顺序研读课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设计精妙,很好地解决了学习重点和难点。不足之处:由于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分析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讲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为主,没有给学生太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对本篇课文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词、句的意义上。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