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含答案.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152764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含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1课沁园春_长沙 (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作品 文章: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诗词:七律 长征沁园春 长沙沁园春 雪念奴娇 昆仑清平乐 六盘山采桑子 重阳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等。评价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

2、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二)人物轶事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献身革命。他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同学们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他在离家求学前夕改写了日本西乡隆盛的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14年,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习期间,全部费用只有169元钱,而且其中三分之一花在订报上,铺盖和衣服则非常简陋单薄。但他从不以此为念,常常和朋友互相勉励说,读书要有理想,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他还与朋友们提出“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学习期间不谈男女恋爱问题。他认为,改造国家,改

3、造社会,对学问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一)背景链接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也迅猛发展,势如破竹。毛泽东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秋天,毛泽东秘密离开韶山,前往广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毛泽东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怀着极大的革命激情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二)常识整理词1概念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

4、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2分类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含91字)为长调。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3词牌与词题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如沁园春长沙的词牌是“沁园春”,词题是“长沙”。“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

5、”词牌由此得名。(三)博览悦读意象壮美意境高远“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沁园春 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而从景物的状

6、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于立意的,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就正是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的。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将“意”立在“断肠人在天涯”,所选之“象”便自然是“枯藤”“老树”“昏鸦”“瘦马”等;杜甫的登高将“意”立在“万里悲秋”“艰难苦恨”上,所取之“象”也自然离不开那“哀猿”“落木”等。毛泽东的立意积极向上,昂扬奋进,他所取的“象”,就自然是那些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景物了,如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沁园

7、春 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还表现在意象的表达上。意象的选择固然很重要,但意象的表达则更应别具匠心。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为了给选取的客观物象“灌注”更多的生气,很注重意象的表达,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其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诗人除了表现山红水绿的静景的优美外,还着意描写事物动态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字,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

8、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如果把“击”“翔”换作“飞”“游”,就表达不出雄鹰展翅飞翔时矫健有力的姿态,表达不出鱼游水中那轻快自在的情趣。诗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则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沁园春 长沙一词的意象美更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诗词中的意境内涵不仅包蕴在一个个意象之中,更体现在意象的组合关系之中。诗人们写诗,往往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按照美的规律,组成有机的、有时空距离的、有层次的

9、画面,使其产生连贯、对比、烘托、暗示等作用,向读者展示绚丽多彩的生活图景,传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诗人们常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意象的组合,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主要采用并置式和辐射式两种方式。诗词意象的并置,如同电影镜头的蒙太奇组接,主要将单个的意象以并列的形式相互并置在一起,从而形成全词整体的“复象美”,亦即组合美。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从整体上看都是并列关系,诗人以并置的手法将意象组合在一起,并且注意动静搭配、远近结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又如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也是两两并置,突出了年轻的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

10、学子图”。 诗词意象的辐射,即在群体意象中以一意象为中心并由此向四周“辐射”而形成一个意象群。仍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七句为例,“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意象则是在中心意象“万类霜天”的辐射下形成的,下阕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两个并置的复合意象也是在“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的辐射下形成的。而从全词看,中心意象应该是“独立寒秋”的“我”,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射”下形成的。在这里,胸怀博大的看风景人也便成了“风景”,这是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图”呵! 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由于选取物象典型,表达意象生动,组合意象巧妙,创造出了高远的意境,形成了一幅幅壮阔的画面,

11、使得这首词具有很强的审美效应。 (一)读准字音.单音字(1)沁园春(qn) (2)橘子洲头(J)(3)百舸(g) (4)鱼翔浅底(xing)(5)寥廓(lio ku) (6)峥嵘(zhng rng)(7)挥斥方遒(qi) (8)浪遏飞舟().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看 (2)尽(3)空 (4)中2语境辨析法(5)当(dng)“钱荒”来袭时,游离于金融监管系统之外的典当(dng)行却“火”了一把。(6)你还曾(cn)记得曾(zn)祖父的嘱咐吗?你完成了多少?(7)金融地产能否(fu)咸鱼翻身,股指走势会不会否(p)极泰来,人们拭目以待。(二)写准字形(1) (2)(3) (4)(三)用准词语.明

12、确词义(1)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2)挥斥方遒: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3)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4)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语境运用(辨析正误)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书生意气,很后悔当年没有听从父母的教诲。辨析:“书生意气”,一般指年轻人意气奔放。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意气用事”。.易混辨析1寥廓vs辽阔课本原句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辨析 “寥廓”和“辽阔”都有“广阔”的意思。但二者适用对象不同:“寥廓”多用于空间范围,如“太空寥廓”;“辽阔”多用于平面范围,如“地域辽阔”。即境活用 在飞机上,我仰望天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俯视大地,它是那样的苍茫

13、而辽阔。2.意气vs义气课本原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辨析 “意气”和“义气”音同义不同:“意气”指意志与气概,偏激、任性的情绪,多指主观上刻意表现出来的感情;“义气”是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做自我牺牲的气度。即境活用 本应意气风发的湖南某重点大学学生邓某为讲义气抢劫,被长沙火车站派出所民警查获。第一步 快读课文明大意1本词以词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答: 明确:立、看、怅、问、忆。2这首词上下两阕各描写了两幅画面,你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答: 明确:上阕:“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下阕:“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3词的上下两阕各

14、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答: 明确:上阕“看”字;领起七句。下阕“忆”字;领起八句。(“恰”领起七句。)第二步 精读课文细揣摩1理解词中景与情的关系。2赏析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其炼字的艺术。 (一)阅读上阕,回答下面的问题。1在上阕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这些意象都有什么特点?请用词中的三个字概括其特点。答: 明确: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意象,这些意象都有“竞自由”的特点。2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眼前这大好的“湘江秋景图”的?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写景语句观察角度写景分析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远景、静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近

15、景、动景鹰击长空仰视高景、动景鱼翔浅底俯视低景、动景3.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上阕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并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相关语句关键词效果分析万山红遍万、遍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重叠之态;遍红之广,写出了红得广阔,红得彻底层林尽染层、染层林之密染拟人手法,写出了秋景红色之深漫江碧透漫、透漫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透写出了湘江之水清澈见底的特征百舸争流争争给碧绿清澈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呈现在读者面前鹰击长空击飞之矫健,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展翅翱翔,迅猛有力的矫健身姿鱼翔浅底翔游之轻快,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

16、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万类霜天竞自由 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的生命力 4.上阕最后三句以“大地”为意象,写出其“苍茫”“寥廓” “沉浮”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 明确:诗人发出了谁来主宰这沉浮未定的苍茫大地(即世界)的追问,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改造旧中国的豪情。(二)阅读下阕,回答下面的问题。5“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词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答: 明确:在词中起承接过渡的作用。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前同学携手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中,在此过渡非常自然,衔接也是非常巧妙的。6“同学少年”有着什

17、么样的形象呢?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相关词句形象特点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7.“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三句的大概意思是什么?这一问句与上阕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答: 明确:(1)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2)这一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

18、这一问句再次抒发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技巧写法领悟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语),而不是写景和抒情“两张皮”。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词人眼中景,打上了词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上面的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还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词人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词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词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1抓准景物特

19、点要完成一篇优质的情景交融的文章,就必须抓准景物的特点,从景物的本身出发,抓住景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神韵,并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合点,将内外巧妙结合。2选准词语,巧用修辞最优美的写景往往是在语言的使用上下功夫,或是借助词语准确地写出景物的特征,或借助修辞营造绝妙意境。如天净沙 秋思写了藤、树、鸦、道、风、马等景,为突出它们的特征用了“枯、老、昏、古、西、瘦”等词语,呈现出一种冷落暗淡、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3处理好情与景的关系写景不是为单纯写景,写景是为了抒情,是为了表现情感。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写景的同时要注重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中。再如天净沙 秋思,作者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

20、示主题,借助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用“微霜”“红叶”“秋色”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暮秋的天空,初寒薄透,冰蓝色迷离着渺远的苍穹。隐隐微霜如同透明的花朵,兀自开放,又兀自消亡。红叶翩翩,秋色萧萧。若说西风有情,那满山摇曳的鲜红便是随它起舞的蝶,演绎着一场绚烂的季节。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1从教材中积累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一扫古诗词表现的秋天肃杀、感伤的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蓬勃向上,充满生命活力。面对如此壮丽寥廓的景象,不仅表现出心系天下的博大胸襟,也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官僚、军阀

21、,改造旧世界的凌云壮志。“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彰显的是青年毛泽东面对风云变幻的动荡时局而生发的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体现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意气风发,敢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2从历史中积累王夫之明月照人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明朝灭亡后,他在家乡湖南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他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笔纸都要靠朋友周济。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在他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

22、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下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清是清廷,明是明朝,王夫之就这样借这副对子表现了晚节的大忠。这正像宋韩琦所说,“保初节易,保晚节难”,“莫差老圃秋容淡,要看黄花晚节香”。3从现实中积累立志以后要坚持不懈地奋斗小巨人姚明,曾经三次蓄须明志。2002年CBA总决赛,上海东方对八一队时,姚明第一次蓄须明志,他说,不拿冠军不刮胡子。那个赛季八一缺少了主力大郅,上海队如愿以偿地夺冠。2004年春天,姚明第二次蓄须明志,他说,火箭不进季后赛不刮胡子。火箭队战绩颇佳,姚明的誓言再一次实现。2004年8月,姚明第三次蓄须明志,他说,中国

23、男篮不进八强就半年不刮胡子!雅典奥运会,对战的都是世界强队,要挤进八强,拼的是实力、技术,还有心态。在强敌面前不输气势,才有战胜对手的可能。第一场中国队对阵西班牙惨败收场,姚明怒发冲冠,炮轰队友不敢承担责任,在场上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比赛尚有一线生机,队友已经丢盔卸甲。在失败面前,留着胡子茬的姚明眼睛中射出更加凶猛的战斗欲望,对战新西兰个人独得 39分。与塞黑这一场恶战生死未卜,有人曾经担心姚明的胡子要一直留下去了,幸运的是,姚明的信念及时地感染了其他人,激励起全队的斗志,绝处逢生,奇迹般地获得了进入八强的资格。4从名言中积累(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志不强者智不达。墨

24、子(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4)志当存高远。诸葛亮(5)有志者事竟成也。范晔(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7)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孟郊(8)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程颢(9)青年应立志作大事,不可立志作大官。孙中山(10)人不论志气大小,只要尽力而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愿以偿。乔赫伯特(二)这样运用素材 “意气”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个义项: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由这一义项,很容易想到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曾写下“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名句。事实上,正是这“书生意气”,让他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他成为永垂史册的伟大领袖。由此足见这“

25、意气”如太极,生四象生万物。在棋盘拼杀,楚河汉界分明,我会一如既往地想起楚王项羽与汉王刘邦。虞姬的自刎,乌骓的投江,让更多的人倒向项羽。鸿门宴上的刘邦,似乎只是个小人,很少有人听一听“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高唱便会热血沸腾。可历史的车轮证明了刘邦比项羽更能成就一番大业。他们都是英雄,皆有“意气”,但“意气”二字所取的义项并不同:楚王是意气用事,汉王则是意气风发。(湖南高考优秀作文谈意气)领悟 谈到“意气”,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意气风发”,继而联想到积极学习和生活的心理与状态。本文则成功化用了沁园春 长沙中的名句,从“书生意气”谈起,纵横捭阖,从历史到现实,生动阐述了“意气”的本质含义。 毛主席诗词

26、,是可常读常新的,但秋来更当多诵读。因为毛主席与秋天似乎格外有缘,他的诗兴秋来更易勃发。“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在他生前发表的28首诗词中,就有十来首诞生于秋天,也在秋天,他与世长辞“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郁达夫故都的秋),正当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自不例外,如何读而疗之?诵读主席诗词,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主席素来不喜言愁,其诗词中有愁字者仅仅五处:五古 挽易昌陶“愁杀芳年友”,是哀同学之早亡;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有“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是已被纾解之愁

27、;西江月 秋收起义中“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是打破愁云。其有离愁别苦而情真意切者,唯存于赠杨开慧之词中,虞美人 枕上有“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贺新郎 别友虽曾“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但终转为斩情诀别,“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但上述五者皆主席早年之作,此后不复言愁,盖性格使然也。性不言愁,是因为主席志向远大。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一唱雄鸡天下白”“换了人间”,这其间早已有他小小年纪对父亲的宣誓打底:“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诚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

28、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唯此之故,他“风物长宜放眼量”,发现“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执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又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万水千山只等闲”“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是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先烈“敢教日月换新天”,我辈该是“中华儿女多奇志”,毛主席的诗句影响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立志!性不言愁,是因为主席人脉深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恋情之感人肺腑,主席亦属罕见之人。与开慧分别,一番离愁情愫,只读得我们“热泪欲零还住”。“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人间多情唯诗人,难怪他会浪漫地想象她的牺牲,“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

29、且为忠魂舞”(蝶恋花 答李淑一)。毛主席同样重视友情,常和友人肝胆相照:“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从汀州向长沙路上他这样赞叹;初到陕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他相信“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他坦承丁玲的到来,竟有“保安人物一时新”之效应,因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罗荣桓元帅逝世,他恸问:“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至于柳亚子先生偶尔“牢骚太盛”,毛主席也诚挚地奉劝“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天若有情天亦老”,毛主席有眷眷恋情、拳拳友情,故能“唤起工农千百万”“狂飙为我从天落”,“横扫千军如卷席”!性不言愁,也因为主席精于和自然互动。看到一只

30、小小的青蛙,年轻的他就能托物言志道:“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看山,“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他想“倚天抽宝剑,将汝裁为三截”,“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登山,他的气概不输杜甫,“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他更善于利用大山经营革命事业,“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临水,他和孔子一样慨叹,“起宏图”要使“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江山养育了毛主席伟岸的身躯,滋润了他绚烂的诗笔。读他的诗,我

31、们的心灵和美丽交融,我们的人生会因此变得更加豪迈。“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少成若天生,习惯成自然,常找时间诵读毛主席诗词,你将会当时得利,终身受益。 佳作赏析毛主席的诗词,是常读常新的,但秋来更当多诵读。秋风秋雨,曾是苦难的时节。“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秋山秋水,曾是艰辛的征途。“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是啊,毛主席与秋天似乎格外有缘,他的诗兴秋来更易勃发。秋风雄劲,主席给予了太多的深沉感慨;秋日朗朗,主席给予了太多的激越情怀。已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中,属于秋天的很多。还有的,不写于秋天,却含秋天意境。秋天,是毛诗丰收的季节。这篇文章从三个角度

32、诠释了毛泽东主席与秋天的深深情结,解读了主席乐观豪迈的精神境界。全文旁征博引,文采斐然,值得反复品味。写作借鉴1学开头本文开头有三个亮点:其一,语言简洁,一句话独立成段;其二,迅速点题,作者在认可毛主席诗词“常读常新的”基础上,迅速转到“秋来更当多诵读”,一笔点题;其三,总领全文,开头段领起下文对“秋来更当读毛诗”的阐述。2学结构本文主体部分采用中心句领起的并列式结构,层次清晰。这种用“性不言愁,是因为主席志向远大”“性不言愁,是因为主席人脉深厚”“性不言愁,也因为主席精于和自然互动”三个中心句各领起一段,并列式结构使文章内容层次清晰。3学排比第段巧用排比,气势磅礴。作者排比列举毛主席看青蛙、

33、看山、登山、临水几种与自然互动的情况,语言磅礴大气,确能服人。4学引用本文通篇旁征博引,文采斐然。文章大量引用毛诗佳句,来阐述毛主席与秋天的深深情结,彰显作者腹有毛诗的深厚文化底蕴,并使文章文采飞扬。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

34、音和意义与“悌”(音t)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鲜:音xi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

35、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翻译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想必就是仁的根本吧?” 明理知义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

36、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入木三分成语释义: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成语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笔说,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

37、,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笔说,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书断王羲之)参考译文: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你小,怕你不能守住秘密。”父亲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地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

38、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格。”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陈忠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42年出生于陕西西安市东郊,1997年凭借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著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散文集告别白鸽,文论集创作感受谈,以及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等。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6年4月29日,因病在西安去世。像溪水一样流淌陈忠实出生在农村,父亲是个农民,有一点文化,喜欢看古典小说。他一直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好好念书,走出农村出人头地

39、。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每年开学时,连交一元钱的学费,都会让父亲特别为难。那年,陈忠实的哥哥要考师范了。春节过后的一天,父亲和陈忠实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面带愧疚之色的父亲对儿子说:“我实在没办法了,家里也没有什么可卖的了。我无法负担你们兄弟两个读书了,你年龄小,先休学一年,让我先把你哥供到考上师范学校后,你再去读。”在陈忠实的印象里,父亲从不在人前哭穷。所以父亲这样一说,陈忠实想也没想,一口就说:“行!”可他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决定从此改变了陈忠实的命运。当陈忠实后来复学参加高考时,赶上国家对录取名额大幅削减,陈忠实落榜了,对陈忠实来说,这不啻是遭遇雷霆般的沉重打击。陈忠实

40、深感悲哀,他把这一切都归咎于父亲那次劝说他休学。当时,陈忠实晚上不断被梦魇纠缠,常常惊恐得跳起来。面对陈忠实的这种状况,父亲很冷静地对他说:“你知道溪水是怎样流出大山的吗?”他茫然地摇摇头。父亲缓缓地说道:“溪水遇到大山,冲不垮它,也不能越过它,就会转向旁边,绕道前行,借势取径。记住,大山的旁边就是出路,是机遇,是希望!”经过一个月的思考后,陈忠实冷静下来,觉得埋怨父亲是一种过错。他决定做出一番成绩给父亲看。从此,陈忠实开始追求学生时代的理想文学创作。整整20年过去了,他成了一个在陕西有点名气的青年作家。人生教益 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这样,没有人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何尝不需要这

41、样,要学会像水一样流淌,学会水的智慧。像水一样流淌,这是岁月积累和沉淀的大智慧。水遇到大山,就巧妙地转弯,绕道而行,因为它的终点是前方;我们遇到困难与挫折,努力了,无法克服和消灭它,不如像流水一样在大山旁边寻找较低处突围,依山而行,因为我们的梦想在远方。重要的是,我们不忘努力,不断奔跑,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也一样能够走出困境,到达远方,实现梦想。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两项是( )A“七一”前夕,市委老党员为了迎接建党九十四周年,精心组织开展了一场特殊的支部活动,他们集体回忆峥嵘岁月,重温入党誓词。B有些风华正茂的儿童沉迷在网吧里,浪费了时光,荒废

42、了学业,真让人痛惜。C聆听着马年新春的激昂鼓点,我们意气风发,信心百倍,激情满怀。在“开放创新”双轮驱动下,中国大地正飞驰在希望的田野上,前程似锦,活力无限。D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挥斥方遒的王者霸气,更应是一个团队的战略家和指挥者。E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解析:选BE B项,使用对象不当。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E项,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此处望文生义。A项,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形容不平凡的年月。C项,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

43、,气概豪迈。D项,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正足。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诗人毛泽东一书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毛泽东诗词的巨大成就,使读者全面了解毛泽东思想艺术。B据斯诺登通过英国卫报报道表示,他“从未向中俄政府提供情报”,中俄“也没有从其笔记本电脑里提取信息”。C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中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出现,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D“炫通水诗赋朗诵会”在散文诗朗诵水水水中拉开了序幕,一首声情并茂的难离故土表达了南阳人为南水北调无私奉献、背井离乡的壮举,感人泣下。解析:选A B项,句式杂糅。“据报道”和“斯诺

44、登通过表示”两种句式杂糅,删去“据”和“报道”。C项,语序不当。将“出现”和“发展”位置调换。D项,搭配不当。将“表达”改为“歌颂”。3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的笔调来表述,其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解析:选A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正常语序应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望

45、)湘江北去”。4下列诗句都是描绘秋景的,与沁园春 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解析:选B B项中的诗句与沁园春 长沙意境都比较壮美,都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A、C、D三项则比较感伤肃杀。5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意趣贯通的两个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对仗,如“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下面哪些句子可以组成对仗句?请两两一组选出来。五岭逶迤腾细浪 二水中分白鹭洲 芳草萋萋鹦鹉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入山深处闻鸟啼 乌蒙磅礴走泥丸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