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物理课时作业二含解.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197923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6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物理课时作业二含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高考物理课时作业二含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高考物理课时作业二含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高考物理课时作业二含解.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高考物理课时作业二含解.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物理课时作业二含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物理课时作业二含解.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二)课时作业(二) 一、选择题(共 10 个小题,5、7、8、10 为多选,其余为单选,每题 5 分共 50 分) 1(2016上海)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 16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 4 s,第二段用时 2 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 m/s2 B. m/s2 2 3 4 3 C. m/s2 D. m/s2 8 9 16 9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 时刻的瞬时速度,在 t 2 第一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1 1 m/s4 m/s;在第二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v 16 4 度为:v2 2 m/s8 m/s;

2、则物体加速度为:a m/s2 m/s2,故 B 项正v 16 2 v2v1 t 84 3 4 3 确 2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 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 vt 图像正确的是( ) 答案 C 解析 根据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得,01 s 为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 vatt,速 度为正方向,D 项错误;第一秒末的速度 v1 m/s,12 s 加速度变为负值,而速度为正方 向,因此为减速,v1 m/sa(t1)当第二秒末,速度减小为 0,B 项错误 ; 23 s, 加 速度为正方向,初速度为 0,物体为正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a(t2

3、)t2,即从第 二秒开始又重复前面的运动,C 项正确、A 项错误 3.(2017汕头一模)一轿车和一货车在两条平行直道上 同向行驶,开始时两车速度都为v0且轿车司机处于货车 车尾并排位置,如图所示,为了超车,轿车司机开始控制轿车 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 t,轿车司机到达货车车 头并排位置, 若货车车身长度为 L,且 货车保 持匀速,则轿 车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B. L t2 2L t2 C. D. 2(v0tL) t2 (v0tL) t2 答案 B 分析 轿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货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求出时间 t 内两 车的位移,再根据两车的位移差为 L

4、求解即可 解析 轿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 t 内的位移 x1v0t at2, 1 2 货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间 t 内的位移 x2v0t, 根据 x1x2L 解得: a,故 B 项正确,A、C、D 项错误,故选 B 项 2L t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抓住位移之差为货车车长列 式,也可以以货车为参考系,则轿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 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为 L,从而求解加速度,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4(2017唐山一模)a、b 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二者运动的 v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 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5、 Ba 物体的加速度小于 b 物体的加速度 Ct1 s 时两物体的间距等于 t3 s 时两物体的间距 Dt3 s 时,a、b 两物体相遇 答案 C 分析 速度时间图线速度的正负值表示速度的方向, 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图线与时间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解析 A 项,由图像可知,a、b 两物体的速度都为正值,速度方向相同故 A 项错误 ; B 项,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由图可知, a 的斜率为 a m/s21 m/s2, b 的斜率为 a v t 42 2 m/s20.5 m/s2, 所以 a物体的加速度比 b物体的加速度大 故 B项错误 ; C、 D v t 45 2 项, t1 s 时

6、, 两物体的间距为x51 m 0.512 m21 m 112 m2.25 m, t 1 2 1 2 3 s 时两物体的位移为x53 m 0.532 m23 m 132 m2.25 m, 故两 1 2 1 2 者物体间距相等,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故选 C 项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 知道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 位移,知道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 5(2017揭阳二模)(多选)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 M 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 放置一质量为 m 的小滑块 木板受到随时间 t 变化的水平拉力 F 作用时, 用传感器测出其加 速度 a,得到如图乙所示的 a

7、F 图取 g10 m/s2,则( ) A滑块的质量 m4 kg B木板的质量 M2 kg C当 F8 N 时滑块加速度为 2 m/s2 D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 0.1 答案 ABD 分析 当拉力较小时, m 和 M 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当拉力达到一定值时, m 和 M 发生相对滑动,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运用整体和隔离法分析 解析 A 项, 当 F 等于 6 N 时, 加速度为 : a1 m/s2, 对整体分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 F(M m)a, 代入数据解得 : Mm6 kg, 当 F 大于 6 N 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 a Fmg M 1 M F,由图示图像可

8、知,图线的斜率:k ,解得:M2 kg,滑块的质 mg M 1 M a F 1 64 1 2 量为 : m4 kg.故 A、B两项正确 ; C项,根据 F大于 6 N的图线知,F4时,a0,即 0 F 1 2 ,代入数据解得 : 0.1,由图示图像可知,当 F8 N 时,滑块与木板相对滑 40 2 动,滑块的加速度为:ag1 m/s2.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故选 A、B、D 三项 点评 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与图像的综合, 知道滑块和木板在不同拉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处理图像问题的一般方法,通常通过图线的斜率和截距入手分析 6 (2018开封市)如图所示, 一固定杆与水平

9、方向夹角为 , 将 一质量为 m1的滑块套在杆上, 通过轻绳悬挂一个质量为 m2的小球, 杆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若滑块与小球保持相对静止以 相同的加速度 a 一起运动,此时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且 gsin 所以 gsingcosgsin,gsingsingcos 因为 0,所以假设不成立,即速度的方向一 定向上,由于加速度方向向下,所以物体沿杆减速上滑,故 D 项正确 7 (2017海南)(多选)如图, 水平地面上有三个靠在一起的 物块 P、 Q 和 R, 质量分别为 m、 2m 和 3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都为 .用大小为 F 的水平外力推动物块 P, 则 R 和 Q 之

10、间相互作用力与 Q 与 P 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之比为 k.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 0,则 k B若 0,则 k 5 6 3 5 C若 0,则 k D若 0,则 k 1 2 3 5 答案 BD 解析 三物块靠在一起,将以相同加速度向右运动;则加速度 a;所以,R 和 Q F6mg 6m 之间相互作用力 F13ma3mg F, Q 与 P 之间相互作用力 F2FmgmaF F F ; 1 2 1 6 5 6 所以, k ; 由于讨论过程与是否为零无关, 故 k 恒成立, 故 A、 C 两项错误, B、 D F1 F2 1 2F 5 6F 3 5 3 5 两项正确 8.(2018泸州二模)(多

11、选)如图所示, 质量分别为 3m 和 m 的 1、 2 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 物块 2 与桌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物块 1 与物块 2 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 2.物块 1 和物块 2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用 a1、 a2 表示,物块 1 与物块 2 间的摩擦力大小用 f1表示,物块 2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用 f2表示,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水平力 F 作用在物块 1 上, 下列反映 a 和 f 变化的图线正 确的是( ) 答案 AC 解析 1 与 2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f1223mg6mg,2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f2 4mg4mg,当拉力 F4mg 时,1、2 两物块静止不动

12、,摩擦力随 F 的增大而增大, 当 1 与 2 开始一起滑动时, 2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故大小不变, 对 2 分析可知, f1 4mgma,解得 f14mgma 逐渐增大,当 1 与 2 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2 与地面间 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故大小不变,物体 2 产生的最大加速度 a22g,对 1 f12f2 m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此时的拉力为 F,则 Ff123ma2,解得 F12mg,拉力继续增大,此 后 2 做匀加速运动,1 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度运动,故 A、C 两项正确,B、D 两项错误 9.在地面上方的某个空间区域存在这样的电场,水平虚线上 方存在电场强度为 E1、方向

13、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 ; 虚线下方存 在电场强度为 E2、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一个质量为 m、 电荷量为 q(q0)的带正电小球从上方电场区域的 A 点由静止 释放,结果刚好到达下方电场区域中与 A 点关于虚线对称的 B 点时速度为零,则( ) A两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满足 E22E1 B如果在 A 点时带电小球有向下的初速度 v0,到达 B 点后速 度一定大于 v0 C如果在 A 点时带电小球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 v0,到达 B 点所在高度处时速度与初速度相 同 D如果在 A 点时带电小球有任意方向的初速度 v0,到达 B 点所在高度处时速度与初速度相 同 答案 C 解析 带电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

14、放后先做匀加速运动, 到达水平虚线后做匀减速运动, 到达B 点时速度减为零,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 匀加速过程与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有 mg qE1qE2mg,解得 E2E1,故 A 项错误;如果在 A 点时带电小球有初速度,根据 2mg q 功能关系可知,到达 B 处时速度的大小不变,B 项错误;根据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和运动的合 成可知,C 项正确 ; 如果在 A 点有向上的速度分量,则带电小球将先在 A 点以上运动,回到 A 点所在高度处时变成有向下的速度分量, 故到达 B 所在高度处时也有向下的速度分量, 与初 速度方向不同,D 项错误 10.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 v1匀速

15、运动,小物体 P、Q 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0 时刻 P 在传送带 左端具有速度 v2, P 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 tt0时刻 P 离开 传送带 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摩擦,绳足够长 正确描述小物体 P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 答案 BC 解析 整体来看,可能的情况有第一种 v2v1(含两种情况即 fGQ和 fGQ),第二种 v2v1(含两种情况即 fGQ和 fGQ),下面对这两种情况及分态进行分析 若 v2v1: 则 P 受摩擦力 f 向右, 若 fGQ, 则向右匀加速到速度为 v1后做匀速运动到离开, B 项可能 ; 若 fGQ,则向右做匀减速到速度为 0 后再向左匀加速

16、到离开,无此选项 ; 若 v2v1: 则 P 受摩擦力 f 向左,若 fGQ,则减速到 v1后匀速向右运动离开,无此选项;若 fGQ, 则减速到小于 v1后 f 变为向右,加速度变小,此后加速度不变,继续减速到 0 后向左加速 到离开,总位移为 0,则 C 图可能故 A、D 项错误,B、C 项正确 二、计算题(共 4 个小题,11 题 11 分,12 题 12 分,13 题 12 分,14 题 15 分,共 50 分) 11 (2017唐山一模)如图所示, 足够长的倾角 37的斜面与水平地面在 P 点平滑连接, 通过轻绳连接的 A、B 两物体静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别为 m12 kg,m24

17、kg,此时轻绳 处于水平且无拉力,物体 A 与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10.5,物体 B 与接触面之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20.75,对物体 B 施加水平恒力 F76 N,使两物体一起向右加速 运动, 经过时间 t2 s 物体 B 到达斜面底端 P 点, 此时撤去恒力 F, 若两物体均可视为质点, 重力加速度 g10 m/s2,sin370.6,cos370.8. (1)两物体加速时轻绳上的张力 T; (2)物体 A 进入斜面后,两物体恰好不相撞,求轻绳的长度 L. 答案 (1)两物体加速时轻绳上的张力 T 为 22 N (2)物体 A 进入斜面后,两物体恰好不相撞,轻绳的长度 L 为 2

18、.4 m 分析 (1)两物体加速时,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 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再对 A 物体分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轻绳上的张力 T; (2)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得 B 在斜面上的加速度,求得 A 在水平面上和斜面上的加速度,根 据运动学公式求得 B 在斜面上的位移, 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得 B 在斜面上的位移刚好等于 B 的 位移即可求得绳子的长度; 解析 (1)两物体加速时对整体研究有: F1m1g2m2g(m1m2)a 对 A 物体有:T1m1gm1a 两式联立可得:T22 N,a6 m/s2 (2)物体 B 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at12 m/s 物体 B 到达斜面后, 做减速运动

19、,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 a1 m2gsin2m2gcos m2 12 m/s2 物体 B 在斜面上上滑的位移为:x m6 m 0v2 2a1 0122 2 12 设 AB 间的绳长为 L,则 A 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为 : a5 m/s2,到达斜面底端 1m1g m1 的速度为 v,则有:v2v22aL A 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为 : a210 m/s2,在斜面上运动由运动学 m1gsin1m1gcos m1 公式可知:x,联立解得:L2.4 m 0v2 2a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 关键是抓住 B 物体滑到斜面上减速运动 到零后静止,A 在斜面上的位移最大等于 B

20、在斜面上的位移即可 12(2018济南模拟)元旦期间,小聪和家人出去游玩,在途中的十字路口,他们乘坐的小 汽车正在等绿灯,绿灯亮后,小汽车以大小 a0.8 m/s2的加速度启动,恰在此时,一辆匀 速运动的大卡车以大小 v7.2 m/s 的速度从旁边超过假设小汽车启动后一直以加速度 a 加速行驶,直路足够长,且前方没有其他车辆和行人求: (1)从两车并行起,到两车距离最大所经历的时间 t1; (2)两车相遇之前的最大距离 L; (3)从两车并行起,两车再次相遇所经历的时间 t2. 答案 (1)从两车并行起,到两车距离最大所经历的时间 t1为 9 s; (2)两车相遇之前的最大距离 L 为 32.

21、4 m; (3)从两车并行起,两车再次相遇所经历的时间 t2为 18 s. 分析 (1)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距离最大,由速度公式即可求解两车距离最大经历的时间 ; (2)当速度相等时两车距离最大, 分别求出两车各自的位移, 两者的位移差即为最大距离 ; (3) 两车相遇时位移相等,根据位移公式即可求解 解析 (1)经分析可知,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大,有:vat1 解得:t19 s (2)两车速度相等时,小汽车和卡车行驶的距离分别为:x at12,xvt1 1 2 又:Lxx 解得:L32.4 m (3)由运动学规律有: at22vt2 1 2 解得:t218 s 点评 追及相遇

22、问题一定要把握三个点:速度相等时一般距离不是最大就是最小;位移 关系;时间关系;围绕这三点列式求解即可 13 (2018化州市一模)如图所示, 一水平的长 L2.25 m 的传送带与平板紧靠在一起, 且 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皮带以 v04 m/s 匀速顺时针转动,现在传送带上左端静止放上一质 量为 m1 kg 的煤块(视为质点), 煤块与传送带及煤块与平板上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10.2.经过一段时间,煤块被传送到传送带的右端,此过程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 痕迹, 随后煤块在平稳滑上右端平板上的同时, 在平板右侧施加一个水平向右恒力 F17 N, F 作用了 t01 s 时煤块与平板速度

23、恰相等,此时刻撤去 F.最终煤块没有从平板上滑下,已 知平板质量 M4 kg,(重力加速度为 g10 m/s2),求: (1)传送带上黑色痕迹的长度; (2)求平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 2的大小; (3)平板上表面至少多长(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传送带上黑色痕迹的长度是 3.75 m. (2)平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 2的大小是 0.3. (3)平板上表面至少 1.6 m 长 分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煤块在传送带上发生相对滑动时的加速度,结合速度时 间公式求出传送带达到速度 v 的时间以及煤块达到该速度的时间, 根据运动学公式分别求出 传送带和煤块的位移,从而得出相对位移

24、的大小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煤块在平板车上的加速度大小,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共同的 速度大小, 从而通过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平板车的加速度 对平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 动摩擦因数 2的大小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平板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得出煤块和平板车共速后煤块和 平板车的运动规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出平板车表面的最小长度 解析 (1)对煤块由牛顿第二定律:1mgma1 得 a12 m/s2 若煤块一直加速到右端,设到右端速度为 v1得 v122a1L 解得:v13 m/s 因为 v1v0,所以煤块一直加速到右端,设需 t1时间到右端得: t1 s v1 a1 3 2

25、t1时间内皮带位移:s皮v0t14 m6 m 3 2 ss皮L6 m2.25 m3.75 m (2)煤块滑上平板时速度 v13 m/s,a12 m/s 两者速度相等有:v共v1a1t0a2t0 解得 a21 m/s2 v共1 m/s 对平板由牛顿第二定律:F1mg2(Mm)gMa2 解得:20.3 (3)由于 21,共速后煤块将以 a1匀减速到停止,而平板以 a3匀减速 对平板由牛顿第二定律:1mg2(Mm)gMa3 得 a3 m/s2 13 4 t2 s 0v共 a3 01 13 4 4 13 全过程平板位移:s板(t0t2) 0v共 2 解得 s板 m 17 26 全过程煤块位移:s煤 m

26、 v12 2a1 9 4 所以板长 ls煤s板1.6 m. 14(2018宿迁一模)如图甲所示,A 和 B 是真空中正对面积很大的平行金属板,位于两平 行金属板正中间的 O 点有一个可以连续产生粒子的粒子源, AB 间的距离为 L.现在 A、 B 之间 加上电压UAB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 粒子源在交变电压的一个周期内可以均匀产生N 个相同粒子,这种粒子产生后,在电场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粒子一旦碰到金属板,它 就附在金属板上不再运动, 且电荷量同时消失, 不影响A、 B板电势 已知粒子质量为m510 10 kg,电荷量 q1107 C,L1.2 m,U01.2103 V,T1.210

27、2 s,忽略粒子重力, 不考虑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求: (1)t0 时刻产生的粒子,运动到 B 极板所经历的时间 t0; (2)在 0 时间内,产生的粒子不能到达 B 板的时间间隔t; T 2 (3)在 0 时间内,产生的粒子能到达 B 板的粒子数与到达 A 板的粒子数之比 k. T 2 答案 (1)t0 时刻产生的粒子,运动到 B 极板所经历的时间 t0为103 s;6 (2)在 0 时间内,产生的粒子不能到达 B 板的时间间 T 2 隔t 为 2103 s; (3)在 0 时间内,产生的粒子能到达 B 板的粒子数与到达 A 板的粒子数之比 k 为 . T 2 2 1 解析 (1)t0 时

28、刻,粒子由 O 到 B: at02 L 2 1 2 又因为:EU 0 L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2.0105 m/s2 Eq m qU0 mL 解得:t0103 s 6103 s6 T 2 所以:t0103 s6 (2)刚好不能到达 B 极板的粒子,先做匀加速运动,达到速度 vm后,做匀减速运动,到达 B 极板前速度减为 0, 设匀加速时间为t,匀减速时间为t,全程时间为 t, 则:匀加速的加速度:a2.0105 m/s2 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a4.0105 m/s2 根据运动学规律可得:vmatat 得:t t 1 2 所以:ttt t 3 2 根据运动学规律可得: L at t 1 2 1 2 3 2 解得:t2103 s 2L 3a (3)设刚好不能到达 B 极板的粒子,反向加速到 A 极板的时间为 t0, 根据运动学规律:L at02,可得:t0103 s( t)5103 s 1 2 2L a 6 T 2 即:在 0 时间内,t 内返回的粒子都能打到 A 极板上 T 2 所以粒子数之比:k NB NA (T 2t) t 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