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调研报告四篇.docx

上传人:冇种爱·兂可取代 || 文档编号:4203761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调研报告四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调研报告四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调研报告四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调研报告四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调研报告四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调研报告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调研报告四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调研报告四篇(篇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论述,近日*省*市制定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开启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模式。为何治?治什么?怎么治?治之效?*市委、市政府的回答铿锵有力:坚持基层党组织为引领、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为何治群众需求多元,服务供给失衡为何治?*市民政局局长*的回答饱含深情和担当:“城乡社区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许多爱民政策

2、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进群众福祉意义重大,将惠及全市25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036个城乡社区,受益780多万居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社区服务体系,全市村(委)会全部建成社区服务站,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但着眼新时代群众新需求,当前社区治理仍有较大差距。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问需问计于民,*市找准了社区治理的“短板”:短板一:社会治理城乡推进不平衡、不同业务领域发展不平衡,“量”大“质”不优的共性问题。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尚待完善,且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社区滞后于城市社区;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亟待创新

3、,群众缺乏主动参与意识,治理成本高、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较普遍,各类服务重心、力量和资源还没有真正沉下去。短板二:社区基础设施还较薄弱、服务功能与群众需求差距大;城乡社区老龄人口增多、服务资源供需失衡、服务机制滞后;部分社区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社区重设施建设、轻服务管理现象较普遍。社区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有效利用率低,公共资源有闲置浪费问题,没有实现效益最大化。短板三:有的城乡社区治理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主,对行政手段过度依赖,政府干预较多,群众自治组织作用难发挥,群众诉求机制不畅通;有的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不充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缺少载体平台;社区志愿组织发展滞后,长效机制还未建立;社区服务人才

4、队伍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不适应城乡社区发展需要。短板四:社区机构工作力量薄弱、能力不足和经费保障不到位、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较突出;城乡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和技术更新相对滞后,现代网络技术、大数据等信息资源使用效率不高,服务项目和资源投入依然紧张,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问题。针对社区治理“短板”,*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的重要论述,坚持因地制宜,在优化社区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创新实践。【调查思考】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必须把重点放在推进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的有机融合和系统集成上,大幅度提高

5、社区服务供给能力,以适应居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生活方式需要。治什么优化社区服务,满足群众需求治什么?*市坚持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实施意见明确:健全社区工作保障、减负增效、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应用能力等综合治理新机制,力争到2020年,村(居)干部报酬稳步增加,集体经济逐步壮大;城乡社区服务站建设面积达*0平方米以上、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更加完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加大服务供给。一是扩大社区服务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如以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为阵地,重点发展面向社区老年群体的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二是优先满足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

6、低保人群、优抚对象等社会特殊群体服务需求。三是加强社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更好满足居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四是建立社区公共空间综合利用机制,搭建“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等平台,支持兴办社区“小微服务”,形成公共服务资源按需配置和供给体系。强化文化引领。重视德治教育,全市创办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2288个,一年开展学习教育8万余场次,发挥了强信心、聚民心的强大作用。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传承挖掘长征文化、浙大西迁等传统文化,开展“积德榜”“乡贤”等评选活动,引导居民移风易俗,崇德向善。加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傩戏、独竹漂、三幺台等民俗文化活动,打造社区

7、文化活动品牌。抓好综治维稳。坚持以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为抓手,落实“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社区、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推进法治社区建设,发挥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用,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完善心理疏导机制,依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加强对困境儿童、妇女、老人等群体的服务管理。健全社区矛盾分类梳理研判、民事纠纷对接等调解工作机制,全面提高综合治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深化“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四在”即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有效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宜居环境。推广“四民社区、美丽城市”成果(

8、“四民”即安民、便民、乐民、康民),加快棚户区危房改造、社区绿化、垃圾分类等源头治理。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和应急演练,建立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议事协调机制,满足社区居民生活服务、治安等生活需求,增强群众生活幸福感。【调查思考】全面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服务供给制度,让社区服务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成效。怎么治坚持党建引领,群众广泛参与怎么治?*市湄潭县民政局局长周天华说:“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群众依法管理基层社会事务,实现党领导社区治理、依靠群众加强社区治理,是湄潭县实现社

9、区有效治理的关键所在。”*市狠抓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按照“转变职能、规范权责、有效衔接、促进自治”要求,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局面。建立社区党建引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社区各类组织的领导,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把重心转移到基层党建、公共服务管理等社区治理上来。健全党建引领工作机制,推动社区1+X党组织网格化设置,研究共治事项,协商公共议题,解决社区重难点问题。培育社区人才队伍,根据社区面积和人口规模,充实工作力量,搞好技能培训,落实定期增长报酬机制,确保人才留得住、能安心、有干劲。完善基层政府主导机制。加强社区工作保障,将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

10、纳入全市土地总体规划,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按照每个城乡社区20万元/年的标准预算服务群众经费。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完善县级职能部门、乡镇在社区治理方面的权责清单,依法厘清权责边界,取消基层政府与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签订的行政责任书,清单之外的其他事项通过费随事转或购买服务方式供给。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打造15分钟服务圈,提高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率,用好安全信息网,创建平安社区。提升基层自治组织治理水平。全市共有城乡基层自治组织成员1.16万余人。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2986人,村民委员会成员8657人;共有社会组织18*家,是推动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完善村民自治条约,建立“党组织作用突出、两委关

11、系协调、自治程序规范、规章制度健全”的村级自治运行机制。如建立社区民主协商机制,凡涉及城乡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交由村(居)民群众协商解决。大力推广“楼宇自治”“小组自治”等创新实践模式,维护了居民权益,增强了居民归属感。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村(居)委会主体作用,教育村(居)民遵守社会公德和村(居)民公约,引导村(居)民群众有序参与城乡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组织村(居)民有序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听证活动,激发村(居)民主体参与积极性。发挥社区党员、“五老”队伍、小组长、居(村)民代表、楼栋长、中心户长等骨干参与治理的积极作用,实现社区治理人

12、人负责、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积极推进“三社联动”。培育城乡社区生活服务、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和队伍,由乡镇政府实施管理、分类指导,确保每个社区有适量的社会组织、1名以上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立社会工作者协会,发挥服务支持、行业自律和专业发展作用。推行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挂帮社区工作机制,鼓励支持社区老年协会、残疾人协会等群团组织,引导激励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去。有序开展购买社会服务。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政府部门不宜行使、适合市场和社会提供的事务性管理工作及公共服务,通过竞争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将社区服务纳入各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

13、目录,通过需求评估、招投标管理等方式,实行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建立由购买主体、承接主体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政府购买服务公共管理平台,将民生服务需求清单和购买服务项目清单全部纳入平台,统一发布、统一评估、统一监管,有序实施。【调查思考】以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必须以合理规划引导社会预期、用政策保障社会公平、靠监督规范社会秩序,激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将各类民生服务事项有机整合为“一张网、一平台”,切实形成治理合力、实现从管治向服务转型。治之效推动乡村振兴,百姓安居乐业治的成效在哪?赤水市复兴镇凯旋村主任陈相友感慨万千:“说起治理新变化,我们村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村民用上了自来水,田

14、间地头有电商,日子越过越红火。”一是政策赢得先机。*年,*市提出“四民社区”作为社区建设的载体;*年印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深化“四民社区”建设的意见,有力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年印发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在五城区率先打造社区示范亮点10个。*年印发*市深入推进“群众会+”社会治理模式的实施意见,推广创新经验,让群众得实惠。仅湄潭县就创建社区治理点206个、实施村庄整治820个,群众居住条件改善率达95%,惠及37万城乡居民。二是全国试点先行。*年,汇川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城”称号。*年,余庆县、汇川区获“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命名。*年,红花岗区老

15、城街道办、河北井社区获“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命名。*年,凤冈县以村民小组为单元的村民自治,曾作为全国城乡治理试点村,开展以组级党支部会议和组议事会“两会”为核心的“党群直议”,广受好评。*年,湄潭县被评为“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走,到湄潭当农民去”成为很多城里人的向往。三是微治理大作用。余庆县的“微治理”立足群众需求和县情实际,在城乡社区开展以排查小隐患、控制小苗头、调处小纠纷、提供小服务、解决小困难、整治小环境的“六小”活动,把不安定因素解决在村组,消除在萌芽状态。去年,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37件,调处办结330件;为群众办实事1500余件,排处矛盾信访300余起,全县医疗

16、机构实现医患纠纷“零激化”;全县70个村(居),连续5年零上访。【调查思考】为民爱民是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治理创新,必须着眼新时代新要求引发新思路、完善新机制,既要在务实中谋划创新,又要面对各种困难做出精准预判和处置,始终做到未雨绸缪,确保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篇二)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近年来,山东省*市*区科苑街道潘苑社区党委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贯穿社区治理的一条红线,下绣花功夫建立了社区长、网格长、楼长、单元长、户长等“五长”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打通了服务

17、群众的“最后一道门槛”,形成了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潘苑实践”。一、“五长”共治织密组织网络,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潘苑社区位于*金晶大道以西、人民路以北、市府东一街以东、华光路以南,面积0.6平方公里,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174个,个体工商户800余户,有住宅楼91栋,居民3400余户、10200余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开放式社区。由于社区房屋老旧、基础设施老化,老年人多、困难户多、流动人口多、小街巷多,给社区治理增加了不小的难度。面对繁重的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潘苑社区党委、居委会坚持“工作为了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努力发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率先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实行网

18、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又在网格内进一步细分区域,把一批优秀党员和热衷社区事务、有责任心的居民发展成楼长、单元长,直至家家户户推选一名户长,从而建立起了以社区长、网格长、楼长、单元长、户长等“五长”为大小不同节点的社区管理服务框架,将精细化管理的网络编织到极致。社区管服网络要真正发挥作用,织密是基础,织牢是关键。潘苑社区党委、居委会把“五长”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作为浇筑到工作架构的“水泥砂浆”一一制订明确。楼长、单元长作为散布到社区边边角角的前沿工作力量,主要由社区党员或威望高的群众担任,负责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掌握本楼、本单元居民的基本情况,协助社区做好楼宇环境卫生、公共秩序、

19、治安消防、计划生育等监督检查,协调邻里关系、化解各种矛盾。为了让社区自治力量有责任更有认同感,社区从解决居民的切身需求入手,建立了需求征集、上报、处理、验收等一整套工作流程,并将社区事项评估验收、终结报告制度化,从而使广大工作人员在解民忧、排民难的过程中收获自我肯定和居民信任,进一步激发社区居民参与自治、支持自治的热情。截至目前,潘苑社区“五长”工作框架中共有1名社区长、9名网格长、97名楼长、365名单元长、3426名户长。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活跃在社区管理服务一线的星星力量,构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网络,成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辖区社情民意通达的重要渠道,开创了社区工作“管理到家庭、

20、服务到家庭”的新局面。二、党建引领夯实核心地位,实现社区服务有保障党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党的建设是社区治理的基石和保障。潘苑社区党委认识到,要让“五长”工作架构长效运行,深入推进社区治理,核心在党,关键在党员。为此,社区党委将党建工作全面融入社区治理,根据社区内楼宇和党员分布情况,按照“便于联系、高效服务”的原则划分若干个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委班子成员到网格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协助支部书记建过硬支部。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等“三亮”活动,设立党员中心户,组建党员文明劝导队,每名党员都是社区文明劝导员,有能力的担任社区楼长、单元长。严格实施党员积分管理,把党员参与社区治理、

21、发挥表率作用纳入积分考核,对优秀党员政治上多关注、生活上多关心,对后进党员实施劝诫约谈或“回炉”培训,以严格的管理确保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延伸到每一座楼栋和居民家庭。在此基础上,社区党委以共驻共建共享为目标,探索建立资源开放整合机制,按照“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的区域统筹理念,与社区1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结成党建联盟。打破传统组织界限,社区党委班子成员到驻区单位党组织担任党建指导员,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到社区大党委担任党委副书记或党委委员,参加社区党建会议,参与区域性党建问题的研究与决策。社区与驻区单位双向互助,社区党组织通过定期走访、召开座谈

22、会等方式,了解辖区单位需求和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及时进行正向反馈;辖区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及党员特长认领公益项目,从政策、人才、技术、物资、资金、信息、教育、阵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充分发挥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放大了党建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三、活动创新打造特色品牌,实现社区服务有阵地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和互助活动是融洽社区邻里关系、消除矛盾纠纷、培育社区精神的重要抓手,与日常细微琐碎的服务行动共同构成社区管理服务的工作内容。今年端午节期间,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了潘苑社区“不忘初心跟党走,邻里欢聚庆端午”百家宴活动,纷纷

23、为社区的浓浓民俗味、悠悠邻里情点赞。这次活动得到了社区共建单位、驻区单位不同形式的支持,得到了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既是社区共建共享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社区不断推进活动创新的一个成功缩影。近年来,潘苑社区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逐步打造形成了多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活动项目:开辟常青藤党员宣讲大舞台,有计划地开展政策宣讲,唱响党的“好声音”,弘扬社会正能量;成立拉呱说事驿站,让居民在这里谈心、拉呱、说事、交流情感,搭建反映居民需求、调解邻里关系、收集民情民意的平台,实现居民有效自治;建设常青藤网格党支部,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打造了“党员集结号”服务品牌;设立漂流书亭,居民拿一

24、本来、换一本去,为群众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打造社区微型宣传站;成立文明劝导队,发挥党员旗帜作用,维护社区文明,与驻地幼儿园小小文明使者共献爱心,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通过一系列特色活动开展、特色品牌创建,拉近了党组织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居民对于社区的归属感,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提供了丰沃的民心土壤。四、民生为本突出问题攻坚,实现社区服务见实效民生为本,既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世界观,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的方法论。社会治理只有以民生为本,才能得民心、见实效。潘苑社区在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把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五长”共治组织体系下,实行问题清单化、任务项目化,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社区居

25、民满意的民生成绩单。社区居民获得感提高了,党组织的威信也自然提升了,最终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辖区所有乱搭建、乱种植全部拆除,清理积存多年的垃圾*余车,社区容貌焕然一新;发动13栋楼425户居民安装了47个单元防盗门,保障了住户安全和楼内整洁;组织856户居民实施自来水改造,消除了居民饮水安全隐患,解决了老旧社区用水公摊大的难题;实施简易物业管理,引进物业服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年老旧社区改造中,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堡垒作用,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成功迎接了全市“三改一建”现场会的召开。社区工作在赢得群众满意的同时,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荣获区、街道多个先进称号,被市委、市

26、政府评为“文明社区”。党的建设只有进行时,社会治理创新永远在路上。6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为新形势下做好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原则遵循,指明了总体目标和具体路径。下一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潘苑社区将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社区居民自治水平,奋力谱写“幸福潘苑”新篇章。(篇三)142名党员的“合”能量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林泉实践”*年12月,*镇林泉社区居民陆续回迁,林泉、罗家庄、马家口子3个村的814户村民变身城市社区居民。如何创新机制,完善管理,加快从农村社区转型新型城市社区?*镇的探索是:

27、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林泉社区党总支带领社区党员,从身边点点滴滴小事做起,践行着党组织的引领功能、管理功能、带动功能、服务功能、宣传功能,协调推进林泉社区成为和谐社区、美丽社区、幸福社区。日前记者走进林泉社区党总支,深入了解林泉社区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为全镇村转社区实践的样本。林泉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党员先锋队刚搬进社区时,有的村民并不适应,把能带的都带上了,在楼道里堆放柴草,在小区里停放手扶拖拉机。这一切,*镇党委书记于志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转型城市社区,不仅仅是农民上楼,重要的是转变生活方式,真正变身城市居民。具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于志宁深知,实现从农村到社区、村民到居民的转变,必

28、须抓住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村转社区”怎么转、转什么、基层组织怎么设、职责怎么定和领导体制怎么顺等问题,构建“村转社区”治理新格局。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年7月,林泉社区党总支成立,统一管理社区3个村的142名党员。社区党总支书记由镇党委选派专人担任,初期由原村“两委”任党支部委员,负责过渡期的支部日常党建工作,逐步完善社区党组织班子的选拔机制。在村转居过程中,个别党员存在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无正当理由拖交党费、理想信念淡薄等问题。针对这种状况,*镇推行社区党员约谈机制,由镇组织部门安排专人进行约谈,要求不合格党员作出限期整改承诺,规定期限内仍不整改的,坚决将其退出党组织或将组织关系

29、调出。在新党员的准入方面,林泉社区党总支倾向于选择热衷社区建设、有想法有冲劲乐于组织群众开展社区活动、充满正能量的社区居民,逐步改变为了家族利益选拔党员的弊病,为社区党组织注入新兴血液。为满足新型社区建设的需要,*镇还加强林泉社区党员素质培训:依托*镇党建微信公共号等新型交流平台,由社区专人负责及时发布党的各类会议精神、方针政策、社会事务等信息。每个月党总支都要制订微型党课讲解计划,组织党员联系个人实际上台讲党课,做到既看到自身取得的成绩,又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促其不断成长进步。党员好不好,群众是主考。林泉社区还设立了党务公开榜,不仅张贴与工作相联的内容,还将党员的表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

30、接受社区居民群众监督。激活党员服务意识拥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丛义滋原先是罗家庄的会计,如今有了一个新身份:林泉社区的联络员,他每天都要在自己负责的片区走一走、转一转,与大家拉家常,搜集民情、发现和处理群众的困难,如果他解决不了,就及时上报林泉社区党总支及*镇党委。公共卫生维护、社区治安住进社区后,一些新问题、新情况随之出现。作为党员,,如何适应这一“新事物”,积极转变角色,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要做好居民的保姆。”于志宁说,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党员还要转变思路,沉下身子,强化服务意识,当好政策的宣讲员、党群的联系员、社区的调解员,让社区居民住得更舒心。为此,林泉社区创新机制,将社区楼栋

31、划分片区,设立“一长三员”,其中重点加大党员干部比例,建立民情联系网络,并将带有干部联系方式的“心连心”便民服务卡送到居民手中,让居民明确办事流程、诉求渠道,保证党员干部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民情、发现和处理群众的急难困苦,形成发现、上报、解决、反馈问题的一条龙机制。同时,林泉社区还确定每年的三月、七月、八月为党员志愿活动月,设立党员活动日、党员志愿服务日,要求党员志愿者佩戴党徽开展服务活动,在服务群众的同时,增加社区党员间的沟通交流。特别是要求党组织班子成员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人联系一名生活困难党员、一个困难户、一名留守儿童、一个残疾人,在活动中,经常上门走访了解情况,为其提

32、供政策和生活上的帮助。在服务过程中,不少党员干部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志愿活动,比如“庆三八 关爱女性健康”知识讲座、“防火为大家”消防演练活动等。去年5月,林泉社区第一次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由社区党支部牵头,通过信箱、微博、微信、QQ、短信平台、上门走访等方式,向社区居民特别是低保户、下岗职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征集“微心愿”,4个月时间,社区党支部共征集到32个心愿,并已全部被认领完成。截至目前,林泉社区已持续组织了3次“微心愿认领”活动。社区党组织成居民主心骨4月19日,在林泉社区地下停车场内,刚刚赶集回来的61岁居民许道平随手将电动车插头插到墙

33、角的多用充电器上。“这个插座是社区弄的,真方便!!”说起充电桩,许道平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电动车是我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平日骑着赶集、串亲戚、办事非常方便,可就是充电不方便,以前充电煞费苦心,有的从草厦子拉电线充电,有的从十楼拉长线充电,整个小区像蜘蛛网,不美观不说,刮风下雨还容易造成电路故障,存在安全隐患。”如何帮助居民解决电动车充电这一问题?林泉社区党总支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并及时上报*镇党委,最终决定由*镇出资*元购买65个充电插座,置于社区的2个地下停车场,能够满足六十多辆电动车同时充电。充电桩只是社区党建为民解忧的一个例子。在过去的2年多时间里,林泉社区党员及时发现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

34、,摸实情、谋对策、解难题,一些涉及范围广、长期无法解决的棘手问题,在社区党员的积极参与过程中找到破解之道。不少居民家还留有手扶拖拉机等农用车辆,但这些用具比较占地方,无法停放在地下停车场。为此,林泉社区党支部征求居民的意见,在小区东北角设置拖拉机专用停放点,划出了100个停车点,集中停放拖拉机。针对回迁居民没有了经济来源的情况,林泉社区开展打造“助梦课堂”活动,积极联系区人事部门及辖区内企业,送课到社区、集中授课,提供创业就业指导和招聘咨询。村民变工人后,白天要上班,孩子的照顾和教育成为他们的难题。为此,林泉社区今年量身打造“七彩伊甸园”工程,设立三点半课堂、亲子活动室、科普教育室等,为孩子提

35、供科普娱乐、亲子活动场地,组织有经验的社工队伍和社区工作人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久久为功,必有回响。在采访中,许道平感慨道:林泉社区真正成为居民群众“发展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感情离不开”的第二个“家”,不久前出门到农村住了一段时间,他反而觉得住不惯了。(篇四)城市基层党建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互相关系调研报告根据市委组织部下发的文件(钦组通*53号)已收悉,我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开展调研,经过深入调研形成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街道位于*市区北部,东邻钦江,南与向阳街道相连,西、西南与南珠街道相邻,北与大垌镇接壤;*年9月,由*市办事处办发文批准成立*街道党工委及办事处,辖区面积

36、34.01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3.6万人,其中:流动人口约1.5万人;辖城北、皇马和大井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城北社区人口约19314、皇马社区人口约4290、大井社区人口约12396)、10个自然村、21个生产队、5个区,辖区内管辖8个党支部,党员共217人,目前设有23个党小组;驻辖区内的市、区行政企事业单位和高级中学共*0多家。二、城市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互动关系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利益格局和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传统封闭的社会结构快速向现代开放的社会结构转型,*街道位于城乡结合部,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都日益庞大,各种社会利益矛盾逐渐凸显,这都加大了城市社会治理的难度。为实现社会

37、治理创新,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社会治理的理念、主体、范围等也在迅速变革。一是治理理念上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各种治理方式、手段、效果更加体现“人本”精神。二是治理主体上更加强调群众的主体性参与,突破过去的办事处单向管理模式,建立办事处主导、群众参与协同的发展格局。三是治理范围上明确治理主体的各方权责,尤其是明确党工委、办事处的权责边界,完善社会组织、群众等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四是突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科学化、法治化,实现“人治”向“法治”的转化,发挥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

38、的变革给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发展契机,同时也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社会治理创新对城市基层党建提出新的要求。第一,社会治理创新迫切需要城市基层党工委在社会一线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新时期的社会治理体系要求城市基层党工委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统率作用。社会治理体系的历史性变化要求基层党工委必须把握好自身发展方向,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尤其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关注人口流动变化的情况和特点,结合信息化、精细化、法治化的治理要求,围绕一切为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理念,积极推进基层党工委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运行体系的创新,是基层党工委的历史重任。第二

39、,社会治理创新迫切需要城市基层党工委提高自身统筹协调能力。新时期社会治理创新的着力点是“党工委领导、办事处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创新社会治理体系需要明确社会治理各主体之间的权责,改变过去由党工委、办事处单向管理的治理模式,鼓励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参与社会治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势必会产生各种权责利益矛盾,这就要求作为领导核心的基层党工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妥善协调办事处、社会组织、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和矛盾,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完善权责清单,激发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维护好群众利益。第三,社会治理创新迫切需要健全和完善城市基层党组织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中

40、蓬勃发展的各种非公经济和日益频繁的人口流动都给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这迫切需要实现党组织体系向基层一线延伸,在各类流动人员和非公组织中建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将其建设成各级党组织联系非公企业党员和群众的重要渠道,积极推进基层党建的组织、制度、运行体系创新,落实基层党组织运行体系的线上、线下建设,让城市基层党建在各领域和各行业都能落地生根。第四,社会治理创新迫切需要城市基层党工委提升资源整合能力。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多元社会主体分工协作,通过多样化方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利益诉求,实现社会良性发展。这要求城市基层党组织在利益、价值、主体多元化背景下,通过各种有

41、效手段,充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和党建资源,针对群众利益诉求和社会潜在矛盾,加强研判分析,综合利用法律、行政、道德、经济、市场等资源,采用多元化、立体化的治理方式,实现各种资源和治理方式的优化配置以维护群众各项权利,尤其是要利用好法律资源,运用法治化思维和方式解决社会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化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第五,社会治理创新迫切需要城市基层党组织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社会治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服务人民。因此,城市基层党建需要更高的工作标准,即: 在进行社会稳定、城市建设等工作中要尊重人权、体现人本; 在组织社区服务、社会救助等方面要体现社会温情,注重对弱势群体的社会关爱;在处理群众各

42、种利益矛盾时,要以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现代社会,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各种利益矛盾复杂交错,许多问题是涉及全局性、政策性、体制性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往往需要完善政策体系,对此,基层党组织、办事处虽然没有相应的权限,但应立足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加强相互协商和沟通的力度,搭建群众与相关部门沟通的桥梁和平台; 针对一些体制性、制度性问题,积极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同时,还要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居民议事会议、民主协商制度等渠道和方式,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发挥制度的沟通、协调、督促、监督等作用,提高群众对相关事务的了解度、认知度、参与度,使其清楚事务的难点、症结和操作

43、程序,以便更好地服务决策和提高效率。2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方向。执政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保障,社会治理创新离不开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推动。社会治理不是简单地维护社会秩序,而是需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将党的执政理念融入到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只有抓好基层党建这个纲,社会治理才能纲举目张。第一,以党的思想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理念创新。党的思想建设居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各项工作的首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社会治理创新才会有坚实有力的原则保障。这就需要积极学习习近平同志对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将这些理念和精神贯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44、”的发展理念引领社会治理理念创新,按照以人为本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统领、协调、引导、服务各种社会活动; 需要以党的思想和理论建设凝聚基层党员和群众,让广大基层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群众真正理解、支持党工委和办事处,将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和要求与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有机统一,提高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第二,以党的组织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体制革新。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桥头堡,党的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并承担着维系党在基层社会的政治影响、巩固党在基层社会执政根基的政治责任。根据人口流动频繁、邻里关系淡漠、利益关系复杂等城市社区的特点,需要建立和创新适应

45、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要求的党组织领导体系,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工委、网格化党支部等基层党组织,实现基层党组织设置与社会治理单元的紧密契合,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与办事处、社会组织、群众等社会治理主体的沟通配合机制,以基层党组织凝聚各种社会力量来共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使党组织的要求和号召能够有效落实到各个社会治理主体的治理实践中,最终实现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有序互动和融合发展。第三,以党的作风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效果彰显。党的作风建设主要是要端正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性质,关系到民心向背,更关系到社会风气。过去一些地方的“四风”现象和问题比较突出,党内和社会上一些

46、潜规则比较盛行,党的政治生态受到了一些影响,使党的公信力受到一定挑战。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党的整体战斗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凝心聚力于社会发展,还能够进一步彰显社会治理的效果。基层干部思想作风不严、工作作风不实、生活作风腐化,会严重影响所在区域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治理环境,进而使社会治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必须重视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严抓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严防基层干部在执行惠民政策中以权谋私、办事不公等现象。唯有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干部形象,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就是要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为引导建立组织联

47、系更加紧密、服务群众更为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促进社会治理效果的有力彰显。第四,以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方式变革。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目前,一些地方庸政、怠政、懒政等现象还时有发生,某些基层干部在执行惠民政策时吃拿卡要,在工作中对待群众简单粗暴,这都严重影响到党和办事处在基层群众中的形象,迫切需要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不仅仅是社会建设领域的理念创新,更是国家治理模式从“人治”到“法治”的划时代变革。深入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需要进步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打击欺压群众、侵占群众利

48、益、漠视群众疾苦的行为,使社会治理的方式更加廉洁化、法治化、规范化。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直接面对群众,是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所以更要严格要求,重点打击以权谋私、办事不公、优亲厚友、假公济私、为官不为等违法违纪行为。第五,以党的制度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机制完善。党的制度建设是党建工作的根本,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能够明确党工委、办事处、社会组织、群众的职责范围,有效助推社会治理的规范运行,使社会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完善基层党组织在领导、组织、监督、作风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创新党组织在社区组织体系、群众诉求表达、人民权益保障、主体廉政监管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可以促进党建工作从“务虚”走向“务实”,推动党建工作从单向的“自上而下”走向双向的“上下结合”。这样,既能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可以切实传达给基层党员群众,又能使群众的诉求得到有效反馈。党的制度与社会治理制度的有效结合,可以促进社区居民更多地了解社区事务,规范群众参与制度,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协商、决策、共建和监督的治理过程中。3城市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创新互动融合发展党建工作要引领社会治理创新,这离不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实现城市基层党组织体制机制、组织架构和工作方式的转型,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第一,社会治理创新离不开党的思想引领。党建工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党员心得体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