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蜀道难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16382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蜀道难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蜀道难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蜀道难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蜀道难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蜀道难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蜀道难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蜀道难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 蜀道难1能够准确领会诗句的含义,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比喻、想像、夸张的艺术特色及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3理清写作思路,把握结构上回旋往复的特色,并能够运用反复的手法进行片段习作。1连线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主要诗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等。2探寻背景蜀道难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估计是诗人在长安时,追求功名未成,一腔心事借友人王炎入蜀而作此诗,以规劝友人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诗人袭用乐府旧题,以蜀道险阻为内

2、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1识字注音(1)重点字噫吁嚱(y x x)鱼凫(f) 猿猱(no)吮血(shn) 扪参(mn shn) 抚膺(yn)巉岩(chn) 喧豗(hu) 砯崖(pn)崔嵬(wi) 趑趄(z j) (2)多音字横折2字形辨认 3通假字所守或匪亲(同“非”)4一词多义(1)坐(2)危(3)绝(4)当(5)尔5古今异义(1)开国何茫然古义:渺茫遥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2)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古义:两个词,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6词类活用(1)砯崖转石万壑雷(名词用作动词,撞击)(2)问君西游何时还(名词作状语,“向西”)(3

3、)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名词作状语,在下面)(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5)使人听此凋朱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6)猿猱欲度愁攀援(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愁苦)7特殊句式(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宾短语后置句)(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宾语前置句)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分别表达了哪几层意思?有何作用?提示:第一次写蜀道的高峻及开辟之难,来历久,山太高,奇险难辟。第二次写蜀道的奇险难行及途中的恐怖气氛。第三次写蜀中战祸之烈。作用: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4、结尾一句,叹蜀中之要,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总之,三次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奠定了全诗的咏叹基调:一叹蜀道之高峻,二叹蜀道之险恶,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表达了对友人入蜀的担忧和规劝之情。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几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有什么作用?提示:这一层写蜀道来历。“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士在高山上开辟道

5、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最后这两句为正意所在,作者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几句描写了什么内容?提示:这几句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这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二句以黄

6、鹤难越、猿猱愁攀衬托人行之艰难,让人产生徒唤奈何之情,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直接表达高险难行之意。“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最有趣的还是最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1在蜀道难一诗中,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提示: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

7、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2结合蜀道难整首诗,说说作者写到了哪些自然景物,作用是什么。提示:作者写到了“悲鸟”“古木”“子规”“夜月”,把我们带进一个古木参天、冷寂荒凉、鸟声悲凄的境地。杜鹃声声空谷传音,静寂荒冷里布满哀愁,诗人借景抒情,用“悲

8、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情状。蜀道难一诗,着力描绘了入蜀道路上壮丽雄险的山川,想像奇伟,感慨丰富;诗中的描绘,既是蜀道之景,又是诗人想像的意象,那么你认为诗中表达了诗人哪些方面的感情呢?提示:观点一:对入蜀友人的关切之情。诗中“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等句,表明诗人极言蜀道之艰险难行,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安危的担忧,希望友人早日归来。观点二: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此诗表面写蜀道的艰难,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的宦游中屡遭颠踬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苦闷。观点三:对国

9、家前途的担忧之情。诗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等句,表明诗人已经看到大唐太平景象背后潜伏的危机,因而写此诗劝谏唐玄宗预防割据者发动叛乱。观点四: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诗人反复咏叹“蜀道之难”,实则是极力歌颂历代蜀道开拓者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1想像、夸张、神话传说的综合运用。本诗借送友人入蜀,以丰富的想像和奇特的夸张,极写蜀地山川的雄奇壮丽,借以抒发自己的感受。“蚕丛及鱼凫”开国的传说,“五丁开山”的神话,“六龙回日”的高危,“天梯石栈”的险要,想像神奇而瑰丽;“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去天不盈尺”的连峰,“飞湍瀑流”的鸣响,

10、“枯松倒挂”的惊险,作者极尽夸张,为我们描绘了蜀地山川的神奇险峻。2参差多变的句式,极富表现力。本诗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一韵到底的模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极尽变化。3复沓形式的妙用。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主旨句在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它的每一次出现,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主旨句贯通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结构,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结构显得更加灵活而巧妙。导练目标本诗语言复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

11、句反复出现;描写蜀道之难,又极力夸张;诗歌想像丰富,语言参差,富于变化。试模仿该诗的语言形式,写一首小诗,借以表现身边平常生活的烦恼,如“上学难”“工作难”“挤车难”等等。不苛求语言形式,但内容要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20行左右。创意激活本次写作训练,意在模仿,有些诗句可借助于原诗句,但要符合习作语境,运用反复、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反复吟咏,注意突出主旨。范例展示挤车难噫吁嚱,危乎多哉!上车之难,难于上青天。前呼及后拥,停车何茫然!尔来公交近百辆,不与青山通人烟。只得东湖存虫道,可以细如美人丝。车摇门晃鳜鱼臭,然后墨山梨园相钩连。左有年近六旬之老翁,右有卿卿我我之情侣。欲心之静尚不得,熙来攘

12、往愁落脚。墨山何盘盘,百里九折萦岩峦。抬手又恐小偷近,以手护包而长叹!问君此去何时还?只怕车满不可还。但见愤者怒公交,车费偏收十二元。又闻某人哭凄凄,愁包空。上车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闻此难开颜!往来之车多漂移,残枝败叶飘未绝。又见近车飙不已,擦身而过魂难定。其险竟如此,嗟尔西去之人胡为乎去哉!路途颠簸而伤臀,一车抛锚,万车莫行。所守或步行,只得渴与累。朝惧人潮,夕惧误点,朝朝夕夕,人心如麻。城外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挤车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话题集锦(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本材料适用

13、于_、_、_等话题的写作。提示:毅力与目标;让思维及时转个弯;人当有超越一切的勇力。(2)李白一生实实在在经历了蜀道之难和人道之难。他一生漫游大半个中国,历齐鲁、荆楚、云贵等地。天宝元年,被玄宗召进宫的李白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理想的时机已经到来。但供奉翰林,陪侍皇帝左右,并不能施展才华,于是,率性的李白让御史调羹,贵妃研磨,力士脱靴。飘逸洒脱、傲岸不拘的李白也因此受到同僚的诋毁,不能兼容于权贵,很快,他便被排挤出了长安城。之后他重返鲁地,南下吴越,梦游天姥,寄难酬鸿志于山水间。本材料适用于_、_、_、_、_等话题的写作。提示:命运;坎坷与成功;磨难;挫折;孤傲。佳作片段李白道“行路难”

14、,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唯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比起屈平与陶潜,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他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污浊与磨痕!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明月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蜀道难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