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2 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16404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2 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2 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2 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2 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2 人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2 人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2 人教版必修4.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语文 必修四第二单元单元测试2一、基础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珠玑 婉约 烟柳画桥 良霄 晓风残月B骤雨 羌管 繁花似锦 樯橹 金戈铁马C苍陌 吴钩 千里清秋 嬴取 斜阳草树D梧桐 憔悴 暗香盈袖 消魂 凄凄惨惨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无绪:没有头绪。B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指有才学而不拘于礼法。D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永昼:永远白天。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

2、的一项是( )A柳永,字首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他继承并发展了民间的和文人的词的优良传统,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并给后代的词以相当大的影响。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本单元学习的两首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期的作品,都抒发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内心苦闷,阐发了他的人生感悟。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北宋词人。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5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1)云树绕堤沙,_ ,_ 。(2) _ ,_ ,十里荷花。(3)今宵酒醒何处?_ ,

3、_ 。(4)乱石穿空,_ ,_ 。(5)回首向来萧瑟处,_,_ 。(6)遥岑远目,_ ,_ 。(7)想当年,_ ,_ 。(8)莫道不销魂,_,_ 。(9)梧桐更兼细雨,_ 、_ 。_ , _ !6对望海潮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望海潮是一首投赠之作,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B词人先对杭州作了总体介绍:“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接着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C词的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

4、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一派祥和欢乐。D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7对雨霖铃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写作者离开京城时,与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是暮春时节;“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B上片,词人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幽清的景色、铺叙白描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织成了一片幽清的词境。C下片,词人从实写眼前之景转到预想别后之情,虚实相济,多方位地表达了自己的惜别之意。这首词铺叙委婉,语言清畅,音

5、节幽咽,充分表现了慢词的优点和柳词的艺术特色。D这首词的上下片过渡巧妙。上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下片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也承接得巧妙,更深地开拓了词的境界。8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怀古词,写于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时期。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表达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以及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B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作者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壮阔的

6、意境。C词的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D词中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令词人满怀崇敬。然而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于是词的结尾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叹,充满了消极苍凉的思绪,不能全面体现其豪放旷达的精神。9对定风波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定风波也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述了作者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愤懑至极,无法解脱之情。B野外出游,忽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

7、张避雨,而词人却用平静的口气劝导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风雨中漫步徐行,吟诗长啸,的确是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C“一蓑烟雨任平生”,此时在词人眼中呈现的,已经不是自然界的这场短暂变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风雨。这一句,充满艺术的张力,一下拓宽了全词的境界。D人生的晴雨一如自然界的变化,反复无常,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呢?词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他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时,竟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10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作者66岁高龄镇守京口之时。表达了

8、词人对南宋朝廷忘记国耻不思北伐,以及对自己无用武之地的愤慨之情。B词的上片缅怀两位古代英雄。作者对孙权和刘备这两个历史人物的仰慕,对他们所创立的赫赫战功的赞扬,其情感是那么炽热、强烈,这正说明了作者人到老年仍旧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C下片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这个结句是极富个性的、英雄气十足的叹息和呼喊!是全词苍劲、悲壮的最高音!D这首词的用典最为突出,可以说是一句一典,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现实处境、思想主张和内心情感,几乎全是通过历史典故诉说出来的。辛词刚健、雄放的独特风格和繁复、新颖的典故用法,使他在词史上成为豪放派的

9、杰出代表,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11对声声慢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声声慢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她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B词的开头用七组叠字构成了三句话,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C词的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在词的下片又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而这种情景,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所能概括得尽的。D全词展现出作者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我们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

10、也正是李清照这首抒情词动人的力量之所在。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鹊桥仙 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_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_(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好事近陆 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

11、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_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_(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饮一口汨罗江熊召政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 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

12、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 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惟俨看到一个和尚,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

13、:“湖水还没有泛滥。”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何劫中不曾泛滥!” 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 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 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 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

14、句,何处没有汨罗江? 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骆;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 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 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去,让汨罗再汨罗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 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

15、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 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的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 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 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 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 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 看来,这位诗人的

16、心态和我差不多,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 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 (选自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有删改)1结合文意,概括“泊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每种不超过15个字)_2从文中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_3“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_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已经流了两千多年,浑黄而不清澈,因此,它的味道是苦涩的。B在作者的朋友眼中,诗人的追求是崇高的,但行为是怪异的,

17、所以他们是“圣徒”与“疯子”的矛盾集合体。C文中“禅家公案”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拓展了文章的表现空间。D“嵇康的汨罗江”一段,作者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语势增强。E作者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但虑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而决定躲进书斋,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三、写作根据以下材料作文: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

18、方面。要求:阅读材料后,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A2B解析:A项“霄”“宵”;C项“苍”“巷”,“嬴”“赢”;D“消”“销”。3B解析:A项“无绪”,应指没有心思,心情不好;C项“风流”,应指英雄业绩;D项“永昼”,应指漫长的白天。4C解析:辛弃疾应为南宋词人。5参考答案:(1)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2)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3)杨柳岸 晓风残月(4)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5)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6)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7)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8)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9)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

19、字了得6B解析:“对比”错,应为“铺叙”。7A解析:“寒蝉凄切”,点明是深秋时节。8D解析:应该是:虽然他的词中也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9A解析:“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愤懑至极,无法解脱之情”错误,应为:表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10B解析:“刘备”应为“刘裕”。 11A解析: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二、阅读鉴赏(一)1参考答案:此词感情悲伤,认为见面的欢喜抵不上原来的离愁,随着离别又添了新的离别的悲伤,感情侧重于相见前后的悲伤,只看到了消极的方面;秦观词写深沉的爱情,认为感情只要是长久,就不在乎是

20、否日夜相守,是对离别人的劝慰,侧重于表现情感之深,态度积极。2参考答案:例如:月、风衬托双星相逢;新欢与旧愁的对比。(二)1参考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2参考答案: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三)1参考答案:(1)忧国忧民者的精神寄托(或者:忧国忧民者苦难的象征);(2)屈原殉国之处。2参考答案:愤世嫉俗(愤怒)、惆怅、索然(失望)3参考答案:寓意: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4AE 解析:A项,汩罗江水的味道苦涩,并不仅是因为江水“浑黄而不清澈”,更是因为它包含了屈原“愤世嫉俗的味道”。E项“因而决定”错了。作者结尾说“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汩罗”只是牢骚话,注意文中的“说不定”。三、写作参考答案:略。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