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化学必修2(鲁科版)练习:第1章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216619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化学必修2(鲁科版)练习:第1章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化学必修2(鲁科版)练习:第1章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化学必修2(鲁科版)练习:第1章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品化学必修2(鲁科版)练习:第1章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品化学必修2(鲁科版)练习:第1章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化学必修2(鲁科版)练习:第1章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化学必修2(鲁科版)练习:第1章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化学精品资料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下列叙述能肯定金属A比金属B更活泼的是()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 mol A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解析:金属A比金属B活泼的依据是A比B更易失去电子,而失电子的能力并不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也不取决于电子层数的多少,金属越活泼,越易从水或酸中置换出H2。答案:D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A.Na、Mg、Al元素的

2、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加B.第2周期元素从Li到F,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D.C、N、O、F与H2化合越来越容易解析:Na、Mg、Al元素均是3层电子,电子层数相等。答案:A3.下列排列顺序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OSNaB.稳定性:PH3H2SHClC.酸性:H3PO4H2SO4HClO4D.碱性:NaOHMg(OH)2Al(OH)3解析:非金属性:PSCl,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PH3H2SHCl。答案:B4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若R(OH)n

3、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B若Hn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价,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价,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解析:由题干信息知R、W、X、Y、Z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若R(OH)n为强碱,W(OH)n1的碱性比R(OH)n弱,W(OH)n1可能为弱碱,A项错误;若HnXOm为强酸,说明X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且Y的非金属性比X强,故B项正确;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价,则其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即Y为第A族元素,Z为第A族元素,没有6价,C项错误;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价,则X为第A族元素,同时知R为第A族元素,此时R可以

4、为铝,D项错误。答案:B5.甲、乙两种非金属: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A. B.C. D.解析:非金属性越强,单质越易与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答案:C6.下列能说明非金属性S强于P的是()A.S的颜色比P4的颜色深B.P4能在常温下自燃,而S不能C.酸性:H2SH3PO4D.酸性:H2SO4H3PO4解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

5、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越强;由H2SO4H3PO4可知,非金属性SP。答案:D(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A级基础巩固基础题1.X、Y、Z三种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是()A.XYZ B.YZXC.XZY D.ZXY解析: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从左到右按照先金属、后非金属的顺序排列。即最高价氧化物从左向右依次是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所以X的原子序数最大,Y的原子序数最小。答案:C2.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氧化性

6、强弱:F2Cl2B.金属性强弱:KNaC.酸性强弱:H3PO4H2SO4D.碱性强弱:NaOHMg(OH)2解析:同主族,上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A、B错误;同周期,左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即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C正确,D错误。答案:C3.(2015上海卷)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B.单质沸点的高低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解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获得电子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单质氧化性就越强。故可以通过比较单质氧化性的

7、强弱,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B.S单质、Cl2都是分子晶体,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这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形成氢化物就越容易,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因此可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因此可以通过比较硫、氯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答案:B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ClSOB.还原性强弱:NaMgAlC.稳定性强弱:HFHClHBrD.酸性强弱:HClO4H2SO4H3PO4答

8、案:A5.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N原子半径第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第2周期第A族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NH3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于Al(OH)3A. B. C. D.解析: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是P,其原子半径大于N原子,不正确;第2周期第A族元素为C,C的非金属性弱于N,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NH3,不正确。答案:C基础题6.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A.R一定是第4周期元素B.R一定是A族元素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D.R的气态氢

9、化物化学式为H2R解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价为x,最低负价为x8,则xx84解得x6,因此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A族,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R。答案:D7.下列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用化学式或元素符号回答下列问题:族周期AAAAAAA0234(1)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填化学式,下同)。(2)中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3)和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和。和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该化合物的溶液与元素的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 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三者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解析:(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

10、aOH、Mg(OH)2、Al(OH)3,故碱性最强的是NaOH。(2)、形成的简单阳离子分别为K、Mg2、Ca2;其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K)r(Ca2)r(Mg2)。(3)、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NaOH、HBrO4;和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Br,Cl2与NaBr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4) 、分别为Cl、Br、F,三者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FClBr,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HF。答案:(1)NaOH(2)KCa2Mg2 (3)NaOHHBrO4NaBrCl22Br=Br22Cl(4)HFFClBrB级能力提升8.用A、B、C2、D、

11、E、F和G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的七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1)A元素是,B元素是,C元素是(用元素符号表示)。(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3)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4)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将其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5)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解析:常见的18e微粒有:阳离子:K、Ca2;阴离子:P3、S2、HS、Cl;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等。结合题目所给条件,不难确定答案。答案:(1)KClS(2)HCl(3)F2(4)H

12、2SH2S2OH=S22H2O(5)H2O2(或PH3)9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利用下图装置可验证某些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3)仪器B的名称为_,干燥管D的作用为防止_。(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

13、到C中溶液_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溶液吸收尾气。(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溶液的洗气瓶除去。解析:(1)钠、钾属同主族金属元素,钾的金属性强;钠、镁、铝属同周期金属元素,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钾钠镁铝,故钾与盐酸反应最剧烈,铝与盐酸反应最缓慢。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失去的电子数越多产生的H2越多,故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最多。(2)氯气和Na2S反应生成NaCl和单质

14、硫。(3)仪器B为锥形瓶,若气体是极易溶于试管中的液体或极易和试管中的液体反应,直接把导气管插入液体中,可以造成锥形瓶和导气管中气体压强迅速降低,从而造成试管中的液体倒吸入锥形瓶中,所以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4)本实验利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然后让氯气与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反应,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来比较氯和碘的非金属性强弱。过量的氯气会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应用碱液吸收。(5)利用强最高价含氧酸制弱最高价含氧酸的原理比较硅和碳的非金属性强弱,制二氧化碳过程中有杂质氯化氢存在,不能说明是二氧化碳与Na2Si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应先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氯化氢。答案:(1)钾铝铝(2)S2Cl2=S2Cl(3)锥形瓶倒吸(4)变蓝NaOH(5)有白色沉淀生成饱和NaHC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