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检测九 劝 学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17817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检测九 劝 学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检测九 劝 学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检测九 劝 学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检测九 劝 学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检测九 劝 学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检测九 劝 学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检测九 劝 学 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课时跟踪检测(九)劝学(时间:40分钟满分:70分)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槁暴(go p)参省(shng)其曲中规(zhng) 骐骥(j)B须臾(y) 跬步(gu)锲而不舍(qi) 蛟龙(jio)C靛青(din) 舆马(y)金石可镂(lu) 蓼蓝(lio)D舟楫(j) 驽马(n)跂而望(q) 以为轮(ru)解析:选CA项,“省”应读xng;B项,“跬”应读ku;D项,“跂”应读q。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木直中绳 中:合乎B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臂非加长也 加:更C声非加疾也 疾:强

2、,这里指(声音)宏大君子生非异也 生:资质、禀赋D虽有槁暴 虽:虽然而闻者彰 彰:清楚解析:选DD项,虽:即使,表假设。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以为轮 无以至千里C吾尝终日而思矣 顺风而呼D风雨兴焉 圣心备焉解析:选CA项,介词,从/介词,比。B项,介词,把/“以”与前面“无”连用,构成“无以”,解释为“没有用来的方法”。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D项,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语气词,不译。4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学不可以已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解析:选CA项,“爪牙”

3、,(古)爪子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帮凶。B项,“江河”,(古)指长江和黄河;(今)一般大江大河。D项,“寄托”,(古)安身;(今)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个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5名句默写。(7分,每空1分)(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1分)(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分)答:_(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分)答:_(3)锲而舍

4、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分)答:_参考答案:(1)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水,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禀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2)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3)(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二、阅读鉴赏(29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79题。(9分)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

5、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麻:苎麻。芷:一种香草。滫:脏水,臭水。7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完:完备,坚固B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就:靠近,接近C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渐:浸D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服:服从解析:选DD项,服:佩带。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C白沙在涅,

6、与之俱黑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斧斤以时入山林解析:选C C项,之:均为代词,它;A项,焉:语气助词,不译/兼词,在这里;B项,其:如果,表假设/代词,它的;D项,以:用/按照。9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B本文先举了蒙鸠、射干的例子,证明环境对事物的影响。C这段文字还运用了类比论证方法,如“蓬生麻中”“白沙在涅”“渐芷于滫”,都说明了环境影响着人的成长。D荀子说理的特色还表现为使用短句排比,在这一段中表现也比较突出。解析:选CC项,比喻论证,非类比论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20分

7、)劝学(节选)战国荀子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

8、而告二谓之。傲,非也;,非也;君子如向矣。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注数:术,即方法、途径,这里引申为“科目”。没:同“殁”,死亡。大分:大的原则、界限。箸:通“著”,明。蠕:微动。傲:浮躁。:形容言语繁碎。向:通“响”,回音。方:仿效。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恶乎始?恶乎终恶:哪里B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舍:放弃C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曷:怎么D诗书故而不切 切:恳切解析:选DD项,“切”,贴近,切合。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B.

9、C.D.解析:选CA项,介词,相当于“于”。B项,语气词,表判断。C项,副词,才;连词,那么。D项,连词,所以。1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是荀子告诉人们学习的方法的一项是(3分)()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诗者,中声之所止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学莫便乎近其人ABC D解析:选B是介绍诗经的特点的;是说明古人和今人学习目的的不同;是说明如何对待别人的询问的。1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认为,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B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

10、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C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学习的内容。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解析:选C C项,“礼是基础”说法不当,原文说“终乎读礼”。1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4分)答:_(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4分)答:_参考答案:(1)所以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2)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

11、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三、表达交流(11分)15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请仿照乙同学对“能学”所作的解释的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解释文字。(5分)甲同学:你能告诉我“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乙同学:好的。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能学”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想学”是指_;“会学”是指_;“坚持学”是指_。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扣住“自主学习”四个字,还要仿照“能学”的解释来写。注意要突出要点,“想学”要突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坚持学”要突出学习者的意志。参考答案:学习者主观上有学习的动机,并且愿意付诸

12、行动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会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学习者有较强的学习意志,并且能够持之以恒16(广东高考)阅读下面三幅图,联系第二幅图的文字,给另两幅图配上文字,要求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6分) 当你走近平衡点后,以为还会越走越高,却惊讶地发现在走下坡路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生动的能力。首先要看懂图画: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人未到平衡点、走上坡路,过了平衡点、走下坡路,处在平衡点、在最高处三种情形。其次要认真分析处的示例文字:运用第二人称,揭示图中人所处的情形及其人生哲理。要注意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配文简洁,用语准确,表达生动。参考答案:示例一:当你走向平衡点时,以为会越走越高。当你退回平衡点时,才发现平衡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示例二:从低处往高处走,每走一步,就会站得更高。原来,只有找到平衡点,才能站在最高处。(每点3分。要求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