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必修三语文精选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第6课 元曲五首 第2课时.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220776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高中必修三语文精选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第6课 元曲五首 第2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三语文精选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第6课 元曲五首 第2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三语文精选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第6课 元曲五首 第2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三语文精选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第6课 元曲五首 第2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三语文精选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第6课 元曲五首 第2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高中必修三语文精选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第6课 元曲五首 第2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高中必修三语文精选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第6课 元曲五首 第2课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的字音、 字形有两个错误的一组是()A蛩吟(qin)麇集(qn)巨擘(b) 离亭宴煞(sh)B汉阙(qu) 罹难(l)抵毁(d) 提纲絜领(qi)C巢鸠(cho) 纰缪(p)昡晕(xun) 分道扬镳(bio)D鞋履(l) 翩跹(qin)庾毙(y) 循私舞弊(x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闺情三箴其口憔悴长吁短叹B贬低 拭目以待 籍贯 馨竹难书C周匝 破釜沉舟 销魂 前踞后恭D阵营 计日程功 拙笨 瞠目结舌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皆嫌命窘命窘:命不好。B一春鱼雁无消息 鱼

2、雁无消息:鱼雁没有来。C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销魂:指思念很深,像丢了魂似的。D急罚盏夜阑灯灭 夜阑:夜深。这里比喻人已垂暮。4下列对修辞手法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反问)B文章糊了盛钱囤(比喻)C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对偶)D争辜负了锦堂风月(比喻)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皮影戏曾经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B深圳大运会的开幕式雅致而壮观,弥漫着浓郁的东方文化气息,受到全世界瞩目,对这次成功的举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C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费。D大学

3、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6填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1)孤村落日残霞,_。(2)_,对桃花醉脸醺醺。(3)子规啼,不如归,_。(4)今春,香肌瘦几分,_。(5)_,重回首往事堪嗟。(6)不争镜里添白雪,_。二、文本阅读(10分)阅读王实甫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完成78题。自别后遥山隐隐,更哪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7关于别情,在历来的诗词歌赋中多有吟咏,

4、而王实甫的这支曲子把传统的题材写得别有情趣。在结构上作者采用带过曲的形式,犹如词的上下阕,前曲写景,景中含情;后曲写情,情景交融。试分析前曲写景的特点。(5分)答:_8两支曲子在语言运用方面各有什么特点?(5分)答:_三、类文阅读(17分)(一)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910题。(9分)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9写出作者所引用的历史事件。(至少写出4个)(4分)答:_10.作者在两支曲子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5、)答:_(二)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112题。(8分)山坡羊叹世陈草庵渊明图醉,陈抟贪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志相违,事难随,不由他醉了齁齁睡。今日世途非向日:贤,谁问你;愚,谁问你。注渊明图醉:东晋诗人陶渊明曾说“吾尝得醉于酒足矣”。陈抟贪睡:宋人陈抟曾隐居华山,相传其贪睡,“多百余日不起”。齁齁(hu hu):打鼾声。11作者在曲中为什么替“图醉”“贪睡”的古人辩解?(4分)答:_12本曲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试结合曲子简析其好处。(4分)答:_四、语言运用(12分)1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6分)在白朴后不久的马致远,也有一首天净沙秋思,元代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其实,在

6、马致远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象之前,白朴的这首天净沙秋就已经有类似意象了。说得更远一点,宋代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句似乎已开此类意象之先河。请结合上面的词曲,或其他诗词曲,具体谈谈你对这一文学现象的看法。答:_14某厂家附在产品包装袋里的“回函卡”正文中有一段文字,存在不够得体、成分赘余、语序不当等语病,请改正其中四处。(6分)亲爱的顾客,谢谢您的光临。本厂产品刚刚面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顾客,请将您对本厂产品提出宝贵意见,并寄回本厂,我们将惠赠薄礼,请海涵。以便我们改进。_句调整到_句前面。【答案解析】1BA项无错音错字。B项抵诋,絜挈。C项昡眩。D

7、项qinxin,庾瘐,循徇。2DA项“箴”应为“缄”。B项“馨”应为“罄”。C项“踞”应为“倨”。3B没有音信。4D应为借代。5AB项“对这次成功的举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的主语缺失,从句意判断应该是“世界”给予高度评价;C项删去“至少”或者“以上”;D项去掉“的有效途径”即可。6(1)轻烟老树寒鸦(2)见杨柳飞绵滚滚(3)道是春归人未归(4)缕带宽三寸(5)百岁光阴一梦蝶(6)上床与鞋履相别7前曲开篇便点出“别情”,然后写隐隐遥山,粼粼远水,暗示与丈夫相隔千山万水,相见遥遥无期,怎不叫人惆怅伤感?接下来的四句“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通过对暮春特有的景

8、物描写,衬托出抒情主人公触景伤情的内心活动。杨柳堆烟,飞絮滚滚,桃花盛开,醉脸醺醺,意象的选取,可谓颇具匠心。古人离别常折柳相赠,故见杨柳便能引起无限离情;而桃花又使人产生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感。“内阁”“重门”中的抒情主人公,在傍晚见绵绵春雨,更增添了愁苦和惆怅;带着花香的春风透入“内阁”,又让人难以忘掉屋外丧魂断肠的暮春景物。一系列的景物,无不浸润着抒情主人公的相思、离愁。8在语言运用上,两支曲子各有特点:前曲每句最后两字皆用叠词,景中含情;后曲前四句采用连环句,情中带景,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全曲体现了王实甫婉丽清新、“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9阿房舞殿翻罗袖:指秦始皇在骊山建造阿房

9、宫用以享乐。金谷名园起玉楼:指西晋豪强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用以行乐。隋堤古柳缆龙舟:指隋炀帝筑堤植柳,修大运河下扬州游乐。美人自刎乌江岸:指项羽在乌江边别虞姬自刎的故事。战火曾烧赤壁山:指孙权、刘备联合在赤壁破曹的故事。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从戎的故事。10第一支曲子重在揭露和否定历代统治阶级奢侈淫逸的享乐生活。第二支曲子着眼于战争问题,说明战争的历史都是用血、火、泪写成的,依然是揭露统治者的放纵,荒淫,对人民痛苦的生活寄予同情。11渊明嗜酒,陈抟贪睡,是因为他们的志趣与世俗不合,万事很难顺遂,不得不以酒消愁,以睡抗世。作者在曲中替“图醉”“贪睡”的古人辩解,实是透露出他对古代高士的仰慕、对当时

10、现实的批判,“厚”古只为“薄”今。12用典,对比。借陶渊明嗜酒、陈抟贪睡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现了作者同古人一样,有着与世俗不合的志趣。将“此时”与“当时”、“今日”与“向日”作比,表明今天的世途更不如往日,对现实的批判由前面的含蓄转而变得明确、直接。13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传统文人,不自觉地承继着某种共同的哲学理想和审美趣味。伤春悲秋是古典文学中表现得最多最丰富的情感,而文人似乎更偏爱悲秋这种情绪。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使这种感伤情绪一进入诗歌就带上了文人特有的忧患和失落。秋季本是作物成熟、喜庆丰收的季节,却也是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的季节。青山遮不住秋天的肃杀,所以秋士悲、秋女怨,文人墨客也禁不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地愁肠百转。秋天,收获的秋天就这样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天人合一地成为了悲伤的秋天,也成了文人“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凄凉情怀。14句改为“感谢您使用本厂产品”。句将“请将您对本厂产品提出宝贵意见”改为“请您对本厂产品提出宝贵意见”。句将“惠赠”改为“回赠”。句将“请海涵”改为“请笑纳(或:以示感谢)”。句调整到句前。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