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四)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21839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四)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 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四)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 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四)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 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四)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 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四)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四)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四) 含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高中同步测试卷(四)此情可待成追忆(B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远去的邮驿陈芳烈在我国,邮驿通信从有确凿文字记载的商朝算起,至今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了。邮驿是古代官府为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机构,它有三大特点:一是官办、官用、官管;二是以通信为主体,融通信、交通、馆舍于一体;三是采用人力或人力与物力相结合的接力传递方式。历代王朝都很看重邮驿,称其为“国脉”。唐代的官办邮驿遍设于交通线

2、上。一般是30里一站,既办通信,又为驿夫和旅客提供食宿。公元630年前后,共有驿夫18 000多名,专事传送公文和军情。唐代诗人王维的陇西行中所写到的邮驿颇为传神:“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关山飞雪,一片迷茫,不见烽烟,烽火联系中断了,而军情火急,唯靠驿夫加紧催马传送军书。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在繁荣的汉唐时期,那里“十里一亭,五里一邮”,有序地排列在丝路沿线。驿道上传送着各种公文、书信。其中,还有角上插有羽毛的信,就好比是今日之“加急”快件,驿骑们必须快马加鞭,急速进行传递。1987年在敦煌发现的悬泉置便是一个著名的古代邮驿。在那里存

3、有数万片简牍,其中大部分都是传递过程中的书信。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在那价值连城的敦煌遗书中,书信占有一定比例,内容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当年邮驿之盛、丝绸之路之繁华,在这些被尘封的信牍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迢迢驿路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以及因战乱而给国家和黎民造成的灾难。在敦煌遗书中,有一封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提供了吐蕃全面攻占河西前的诸多信息,引证和补充了历史。古代的驿道,大都是为官府服务的,民间的书信往来十分艰难。唐代杜甫有“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的诗句,表明了民间通信不畅的现实情况。在描述邮驿的文字里,有“古驿通桥水一湾,数家烟火出榛菅”以及“折花

4、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类对古代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但是,所有这一切都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所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唐玄宗命人在秦岭的群山奇峰之中修建黄花驿,后据考证,竟是为了迎接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进京而设置的。贵州巡抚佟凤彩曾上书皇帝,列数当年驿夫的苦难,说“夫抬一站,势必足破肩穿;马走一站,也必蹄瘸脊烂”。古代的驿路早已离我们而去,交织着繁盛与悲凉的邮驿历史仍停留在史学家们的历史故事和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供后人回味那“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的情景。(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下列关于邮驿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邮驿在我国最迟产生于商朝,其功能以通

5、信为主,融通信、交通、馆舍为一体。B邮驿是官办、官用、官管的通信、交通机构,被称为“国脉”,在当时的社会十分重要。C邮驿见证了很多朝代的兴废存亡,也直接体现了战乱给国家和百姓造成的灾难。D邮驿给百姓带来苦难和沉重负担,贵州巡抚佟凤彩曾上书皇帝,谈论到驿夫生活的苦难。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邮驿传递采用人力或人力与物力相结合的方式,如唐代诗歌“十里一走马”就体现了物力在当时处于主要地位的特点。B唐代的邮驿一般是30里一站,主要功用是通信、提供食宿等,而其中驿夫的工作主要是传送公文和军情等。C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也是邮驿比较繁盛的地方,如唐代,这里的邮驿很多,有序地

6、排列在丝路沿线。D处在秦岭的群山奇峰之中的为迎接神话人物进京而修建的黄花驿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不关心百姓疾苦的现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角上插上羽毛的信件是重要信件,就像今日的“加急”快件,时间不能耽误,需要驿骑们快马加鞭,迅速送到目的地。B敦煌的悬泉置是古代著名的驿站,1987年被发现。那里存有大量简牍,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传递过程中的公文、书信。C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的敦煌遗书中的书信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些书信可以作为研究敦煌历史的史料。D描写邮驿的文字中有对古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但这些描写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二、古代

7、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王僧辩之讨侯景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玚同门,乃表荐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仍从僧辩救徐文盛于武昌。会郢州陷,乃留军镇巴陵,修战守之备。俄而侯景兵至,日夜攻围,玚督所部兵悉力拒战,贼众奔退。高祖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征玚为太府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玚助防张世贵举外城以应之,所失军民男女三千馀口。周军又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风纵火,烧其内城南面五十馀楼。时玚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玚亲自抚巡,行酒赋食,士卒皆为之用命

8、。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矫授玚柱国、郢州刺史,封万户郡公。玚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及闻大军败王琳,乘胜而进,周兵乃解。玚于是尽有中流之地,集其将士而谓之曰:“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高宗即位,以玚功名素著,深委任焉。太建四年,授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出镇公安。玚增修城池,怀服边远,为邻境所惮。后主嗣位,复除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后主频幸其第,及著诗赋述勋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玚事亲以孝闻,于诸弟甚笃睦。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9、时兴皇寺朗法师该通释典,玚每造讲筵,时有抗论,法侣莫不倾心。以年老累乞骸骨,优诏不许。祯明元年卒官,时年七十二。(节选自陈书)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B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C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D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

10、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玚通晓谋略,战功卓著。侯景围攻,他率部下全力抵抗,顺利解围;与大将史宁作战时,在兵力悬殊、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仍让周兵吃尽了苦头。B孙玚审时度势,能屈能伸。他先前跟随王琳做梁永嘉王的太傅卿、通直散骑常侍,当王

11、琳兵败之后,他召集将士分析形势,假意归顺,保留实力,伺机而动。C孙玚劳苦功高,深受恩宠。高宗即位后,非常信任和重用他,派他都督军事,把守重镇;后主继位后,常常亲自拜访他,并写诗称赞他的功绩。D孙玚博学多才,被人钦慕。他自幼涉猎广泛,博览群书,后又造访讲经之处,经常和高僧谈论佛经,并时有论辩,让僧侣们心悦诚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玚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译文:_(2)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

12、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8“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5分)答:_9有人说“夜阑风静縠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的写景句子,其实却是作者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即情景交融。请作简要赏析。(6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维使至塞上中“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3)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3、。”这与韩愈 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小炕笤帚刘心武他们是大二男生,一天在宿舍里,引发了一个关于小炕笤帚的故事。几个舍友里,只有两位备有扫床工具,一位富家公子有个非常漂亮的长柄毛刷,一位来自穷乡的小子有个高粱穗扎的小炕笤帚,其余几位收拾床铺时会跟他们借用,一来二去的,都觉得还是那小炕笤帚好使,最近就连那富家公子,也借那小炕笤帚来用。那天熄灯后,都睡不着,各有各的失眠缘由,绰号“

14、蜡笔大新”叹口气提议:“夸克,随便讲点你们乡里的事情吧。”其余几位也都附议,绰号“唐家四少”的富家公子更建议:“从你那把小炕笤帚说起,也无妨。”因为物理考试总得高分,绰号“夸克”就讲了起来:那年我才上小学。村里来了个骑“铁驴”的,“铁驴”就是一种用大钢条焊成的加重自行车,后座两边能放两只大筐,驮个二三百斤不成问题。那骑“铁驴”的吆喝:“绑笤帚啊!”我娘就让我赶紧去请,是个老头,他把“铁驴”放定在我家门外的大榆树下,我娘抱出一大捆高粱来,让他给绑成大扫帚、炕笤帚和炊帚。他就取出自带的马扎,坐在树下,先拿刀把高粱截了,理出穗子,然后就用细铁丝,编扎起来了“蜡笔大新”叹口气说:“不好听,来个惊人的桥

15、段!”上铺的一位问:“会闹鬼吗?我喜欢黑衣人的那份惊悚!”“夸克”继续讲下去:你们得知道,高粱有好多种,其中一种就叫帚高粱,它的穗子基本上不结高粱米,专适合扎笤帚炊帚什么的,我娘每隔几年就要在我家院里种一片帚高粱,为的是把以后几年的扫帚、炕笤帚、炊帚什么的扎出来用,扎多了,可以送亲友,也可以拿到集上去卖。那是个星期天,午饭后,我在屋里写作业,我娘忽然想起说:你去问问那大爷,他吃晌午饭没有?他大概是转悠了好几个村,给好多家绑了东西,还没来得及吃饭呢。我就出去问,那老头说:“不碍的。我绑完了回家去吃。”我进屋跟我娘一说,我娘就从热锅里盛出一碗二米饭,就是白米跟小米混着蒸出的饭,又舀了一大勺白菜炖豆

16、腐盖在上头,还放了两条泡辣椒,让我端出去“唐家四少”说:“情节平淡,我得去趟卫生间。”“夸克”就提高声量说:呀!出现情况了!我娘忽然叨唠:“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啊”就往门外去,我跟着,只见那老头已经从马扎上翻下地,身子倚在榆树上,翻白眼他是被饭菜给噎着了,喉骨哆嗦着,嘴角溢出饭粒和白沫,但剩的半碗饭并没有打翻,显然是刚发生危险时,他就快速把那碗饭菜放稳在地上了我娘赶紧把他的手臂往上举,指挥我用手掌给那老头轻轻拍背抚胸,没多会儿,那老头喉咙里的东西顺下去了,松快了,娘让我去取来一碗温水,让那老头小口小口喝,老头没事儿了讲到这儿“唐家四少”去卫生间了,回来时候只听“蜡笔大新”在感叹:“哇噻,两毛

17、!两毛能算是钱吗?”原来,那老头绑扎东西,大扫帚每个收五毛钱,炕笤帚、炊帚只要两毛钱。绑扎出一堆东西,“夸克”他娘才付他四块钱。那老头说:“你们真仁义,给我饭吃,还救了我。这些剩下的苗苗不成材,可要细心点,多用些铁丝,也能扎成小炕笤帚,今天我没力气了,让我带走吧,过几天扎好了,我给你们送过来,不用再给钱。”“夸克”娘说:“连那些高粱秆,全拿走吧。扎的小炕笤帚,你自用、送人都好,甭再送来了。”从上铺传来评议:“不是大片儿。小制作。表现些民间微良小善。比纳德和西敏:一次离别浅多了。”“夸克”说:没完呢。过了几天,本是个晴天,不曾想过了晌午,也不知道怎么的忽然下了场瓢泼大雨,放学回家路上,听人说下大

18、雨的时候有个骑“铁驴”的老头栽沟里了,路过那沟,“铁驴”挪走了,只留下痕迹,还有一把小炕笤帚,落在沟边,脏了。我心里一动,捡起那小炕笤帚,回家拿给娘看,娘说,一定是那大爷要给咱们家送来的。那年月乡里有绑扎笤帚手艺的人,大都跟我爸一样,进城打工了,剩下的,有的扎出来的东西没用几时就散了,可这老头扎得又结实又好用,除了铁丝,还都要再箍上一圈红绒线。我们听说摔断腿的老头被卫生院收治了,娘儿俩就去看他“蜡笔大新”评议:“诚信,很健康的主题。”“夸克”继续讲:到了医院,见到他,我们就慰问,道谢,可是,那老头当着医生说,他不认识我们,他那“铁驴”里的小炕笤帚,不是带给我们家的。我跟娘好尴尬。我们只好退出,

19、在门口,恰好跟那老头赶过来的家属擦肩而过最后,我要说明:这小炕笤帚当时就洗净晒透了,一直搁在躺柜里,没舍得用,来大学报到前,娘才取出来让我裹在铺盖卷里,带到这儿来以前,我进行过消毒,请放心使用。宿舍里安静下来。(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夸克”娘儿俩给绑笤帚的老头吃二米饭,当他发生危险时又及时抢救,老头为报答这娘儿俩,绑扎了一堆东西,才收了四块钱。B“夸克”娘儿俩及时抢救吃饭被噎的绑笤帚老头,这一情节为下文老头送小炕笤帚遭大雨栽进沟里的情节埋下了伏笔。C绑笤帚的老头来给“夸克”家送小炕笤帚,不幸栽进了沟里,“夸克”通过笤帚上的红绒线判断这个老头就是之前给

20、家里绑笤帚的老头。D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小炕笤帚的故事,叙事角度很巧妙,时而用第三人称叙述,时而用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角度的转换十分自然。E这篇小说故事简单,情节也不太曲折,没有什么矛盾,但文中人物淳厚、质朴、善良、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品性让人感动。(2)有人说舍友们的活动冲淡了主人公的形象,你怎么看待?请简要分析。(6分)答:_(3)骑“铁驴”的老头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_(4)小说最后写“夸克”娘儿俩去医院看望绑笤帚的老头,可老头当着医生说不认识他们。作者的这种处理是否合适?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答: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1)(4)题。衰老过程:随机损害还是基因注定?迄今为止,科学尚未明确阐释衰老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关于衰老的假说在学者之间也存在争议。近年来,有一种名为“一次性体细胞理论(DST)”的假说影响较大。简单地说,DST认为衰老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包含两个方面:随机损害与修复。在生命过程中,机体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伤害,衰老的过程就是损害不断积累的过程。当体细胞修复不能满足需要时,过多的损害终将导致细胞死亡。与此同时,修复则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事实上,我们身体的修复功能很强大,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其实可以永远生存下去。可事实并非如此,人终难免一死。生物体为什么要选择死亡而不是永生?这是因为意外死

22、亡难以避免,且维持永恒修复代价过高。迫于自然选择的压力和相对有限的能量,生命需要以死亡和生殖的形式来进行适应和进化,“基因是永恒的,但身体是一次性的”。DST同时提出了支持自己的证据:在自然界,寿命较长的动物修复能力也更好。寿命长的动物往往是更聪明的,体型更大的,能够飞行的(可以有效避免意外死亡);也只有这样的动物,才会把更多的能量投入到生命的维持、修复上去。我们可以用DST来解释为什么女性的寿命比男性更长:女性担负着生殖的任务,由于怀孕、生产和哺乳的需要,女性对于身体修复的要求更高,这造成了女性比男性有更好的修复能力,而更好的修复能力自然会带来寿命的延长。这个理论是不是很漂亮?的确,DST理

23、论一推出就受到支持,但与此同时,许多学者却对它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 DST的流行,完全是因为“文章写得天花乱坠,发表在有影响力的期刊(指科学美国人)上”;并且“理解DST不需要任何生物学和医学知识,这使它看上去很有吸引力”。反对者们最有利的证据是,DST根本无法对节食所带来的寿命延长做出合理的解释。科学家发现,限制卡路里摄入(即节食)有明显的延年益寿的效果,从小鼠、大鼠到犬类,这一现象都存在。限制能量摄入后,动物不但活得更久,而且活得更健康;另外,节食被证明能避免一些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然而,这一现象无法用DST来解释:既然机体修复需要能量,那么多摄入能量应当更有助于修复,因此,吃饱喝足的动物

24、应该更长寿才对,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另外,DST也与进化论似有抵触之处。根据DST,机体会在资源丰富、能量充足的时候倾向于不修复,而在资源不足、能量匮乏的时候选择修复,以使得生命存续得更久。DST从节省能量的角度推论,女性绝经会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不过目前普遍认为,绝经并不是一件好事:与动脉硬化一样,绝经不会使女性受益。总体说来,DST并不是一个基于实验的理论,而只是一个基于纯逻辑的猜想。那么实验如何解释节食所带来的影响呢?近些年,针对衰老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雷帕霉素标靶(TOR)的信号传导通路是一个比较热门的领域。哺乳动物的TOR通路又称为mTOR通路。当然,在这个信号通路里面有非常复杂的因

25、子参与,在此不一一详述,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mTOR的功能:mTOR的活化调控着人体的发育和衰老。发育和衰老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机体发育完成之后,TOR的作用就是将生命带向衰老。可见,衰老并非是随机损害累积的结果,而是深藏在我们基因内的一个准编程程序。这样一来,节食的问题也就可以解释了:食物会刺激TOR通路,使得动物在早期加速发育并在发育完成后加速衰老;食物越多,衰老越快。综上所述,针对衰老的过程,DST理论更倾向于认为是随机损害的积累,而针对TOR通路的研究则指出衰老很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孰对孰错,我们期待进一步深入的科学研究能为我们带来更具有说服力的衰老新理论。(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

26、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迄今为止,科学家尚未明确阐释衰老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B衰老是随机损害累积的结果,是深藏在我们基因内的一个准编程程序。CDST解释了衰老的过程,解释了生物体为什么会最终死亡而不是永生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证据。DDST的推出受到了肯定,许多学者对其趋之若鹜。E关于DST的文章发表在有影响力的期刊上,所以理解DST是需要一些生物学和医学知识的。(2)本文标题有什么特点?这样拟题有怎样的好处?(6分)答:_(3)如何理解“总体说来,DST并不是一个基于实验的理论,而只是一个基于纯逻辑的猜想”这句话的含意?(6分)答:_(4)目前DST面临着怎样的困境?我们应如

27、何看待这一理论?(8分)答:_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服装鞋帽的尺码号型该如何确定?这些与日常生活_的设计,都有赖于人类工效学基础数据的采集分析。房市升温回暖,银行却_,究竟是临近年末“没钱贷”,还是挑肥拣瘦“不愿贷”,调控升级“不敢贷”?说句老实话,为何腐败分子现在如此之多,究其原因,就是_造成的。A休戚相关扬汤止沸养痈遗患B休戚相关釜底抽薪养虎遗患C息息相关釜底抽薪养痈遗患D息息相关扬汤止沸养虎遗患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北京市政协提出建议:应以功能调整优化为目标,解决优质公共服务资

28、源配置不均衡,并启动部分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向外转移试点工作。B江豚是长江里唯一的淡水哺乳动物,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近20年来种群量成倍减少。C昆明市决定对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实施重大调整,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会展、商务复合型转变。D我国已有近30座城市建成地铁,北京已成为全球最繁忙的地铁之一,国际地铁系统的发展历史表明,地铁快速发展期也是地铁火灾事故高发期。15下面这首宋词虞美人(陈与义)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是()(3分)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_。A独有一身

29、将影向潇湘B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C惟有一江明月碧水柔D数帆带雨烟中落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世间最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最容易丧失,_。为什么“今”最宝贵呢?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回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把握的就是今日。”_?因为宇宙变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时间,也不因为我们爱它贵它稍稍在人间留恋。刚刚说它是“今”是“现在”,它早已风驰电掣一般,_。17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此校徽并写出其内涵。(6分)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党在新

30、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学校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学校办学宗旨是“立学为民、治学报国”,办学理念是“人民、人本、人文”。答:_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寺庙里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舍弃,是放下!”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C。文中说的是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提供了战争前的信息,邮驿无法直接体现战争带来的灾难。2解析:选A。“体现了物力

31、在当时处于主要地位的特点”错误,文章引用诗歌主要是为了说明传递军书的紧急状况。3解析:选B。“最重要的部分”错误,原文说的是“大部分”。4解析:选B。该语段主要介绍了孙玚的品质,断句时可以从句式的角度切入,如“有财物散之亲友”是省略句,“常于山斋设讲肆”是状语后置句。5解析:选C。继承君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6解析:选B。从“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可见,孙玚认为自己已是尽力而为了,并没有假意归顺的想法。7(1)孙玚假装答应(他们)来作为缓兵之计,同时暗中加紧修整作战用的装备,敌楼、城墙和守城器械等,一天之中都严密设防,北周军队(对他)非常害怕。(2)

32、我和王琳施展才力同尽臣责,一道辅助梁室,也可以算是很努力了。现在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天意难道能够违抗吗!参考译文:孙玚,字德琏,是吴郡吴县人。孙玚年轻时就洒脱不拘束,喜欢研究战术攻略,广泛地涉猎经书史传,尤其熟悉书牍文札。王僧辩讨伐侯景时,王琳领兵当前军,因为王琳与孙玚是同门师兄弟,于是王琳上表推荐孙玚当戎昭将军、宜都太守,随即跟从王僧辩到武昌救援徐文盛。适逢郢州失陷,于是孙玚的部队就留在巴陵镇守,做好攻守的准备。不久侯景的叛军杀到,不分昼夜地进攻巴陵外围阵地,孙玚督领部属全力抵御,结果叛军败退奔逃。高祖受禅为帝,王琳在郢州另外奉立梁朝的永嘉王萧庄为主,并下诏书征召孙玚为太府卿,加授通直散骑常

33、侍。等到王琳向内地进犯时,北周派大将史宁率领四万兵马,乘防守空虚的机会突然袭击郢州城,孙玚部下协助防务的张世贵攻取外城以接应周兵,郢州城因此损失军民男女三千余人。北周军队又堆起土山高架云梯,日夜攻击迫近,又乘着风势放火,烧掉了内城南部的五十多栋楼房。当时孙玚的军队不足一千人,都登上了城楼防御把守,孙玚亲自巡视抚慰,向士卒敬酒劝食,士卒都乐于为他献身效力。北周军队竭尽全力也没能攻下(内城),于是假传北周君主的旨意任命孙玚为柱国、郢州刺史,封为万户郡公。孙玚假装答应(他们)来作为缓兵之计,同时暗中加紧修整作战用的装备,敌楼、城墙和守城器械等,一天之中都严密设防,北周军队(对他)非常害怕。到后来听说

34、(陈朝)主力军已经打败了王琳,即将乘胜而进,北周军队才解围而去。于是孙玚控制了长江中流的全部地域,他召集将士并对他们说:“我和王琳施展才力同尽臣责,一道辅助梁室,也可以算是很努力了。现在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天意难道能够违抗吗!”于是派遣使者恭送表文到朝廷表示归顺。高宗登上帝位之后,认为孙玚功绩名望一向显著,对他非常信任倚重。太建四年,任命他为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出京镇守公安。孙玚到任后,高筑城墙深挖城壕,恩威并用远近顺服,为周围境外的人所敬畏。后主继承帝位后,又任命孙玚担任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后主多次驾临他家看望慰问,还吟诗作赋赞颂他的功勋品德,展示君臣之间的亲近之

35、意。孙玚侍奉父母以孝顺闻名,对几位弟弟非常亲厚和睦。孙玚生性通脱平和,有财物就散发给亲友。孙玚还常常在名山的学斋里开设讲堂,召集玄言儒学之士讲学,冬夏两季供给资财费用,为学者们所称颂。而他为人率直平易,不因名声大地位(高)就看不起人。当时兴皇寺郎法师则通晓佛典,孙玚每次造访他讲经之处,与他讨论经义经常有不同的立论,僧侣们对他没有不仰慕敬服的。孙玚因为年老多次请求退休,但皇上下达嘉奖令屡屡挽留。祯明元年孙玚在任上去世,时年七十二岁。8导学号32620020此句着眼于一个“恨”字,抒发了词人历尽宦海浮沉之后对世事纷扰的怀疑、厌倦以及无法解脱而又渴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9导学号32620021这一

36、句描写的是深夜江上风平浪静的情景,此时的作者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所陶醉。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世事困扰,寄情自然,实现精神解放、心灵自由的遐想。眼前之景其实象征着作者所追求的那个宁静、安谧、自由的理想境界。10(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1(1)解析:选BD。A项,从文中来看,绑扎那一堆东西,按规定的价格就应付四块钱;老头为感谢他们决定把剩下的高粱苗苗扎成小炕笤帚,免费给他们。C项,从文中可知,“通过笤帚上的红绒线判断这个老头就是之前给家里绑笤帚的老头”的人是“夸克”娘,而不是“夸克”。E项,“

37、文中人物淳厚让人感动”不准确,应是“小炕笤帚故事中的人物淳厚让人感动”。(2)解析:这是一道作用分析题,要想答对答全,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必须是扣住“舍友们的活动”从人物、情节、主题三方面作答。答案:舍友们的活动不但没有冲淡主人公的形象,反倒为文章增色不少。前两段写舍友们对小炕笤帚的偏爱和熄灯后的提议引出了下文讲小炕笤帚的故事。第三段舍友们的插话也正是读者此时的疑问,这个故事有什么特别的,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最后两段舍友们的评议和安静下来的行为,表现了他们对传统美德的认同,从而凸显了小说的主题。(3)解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抓住“质朴厚道”“知恩图报”和“为别人着想”三个形容词,结合具体

38、的情节来展开分析。答案:质朴厚道。老头扎笤帚不仅便宜,而且结实好用。知恩图报。因为“夸克”娘儿俩给他饭吃又救了他,他就把剩下的高粱苗苗带走扎成小炕笤帚并要送给他们。为别人着想。被饭菜噎到还将碗平稳放好,因送小炕笤帚栽到沟里却当着医生的面装作不认识“夸克”娘儿俩,不想连累他们。(4)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的答案可以百花齐放,但是一定要以文本为基础,不要任意生发。小说最后写“夸克”娘儿俩去医院看望绑笤帚的老头,可老头当着医生说不认识他们。对于这种处理情节的方式,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三方面展开分析,观点可不拘一格,但必须有分析,且理由充分,使人易于接受。答案:(观点1)作者的这种处理是合适的

39、。从情节上说,老头当着医生的面装作不认识“夸克”娘儿俩,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说,这样处理可以使老头的形象更丰满,更能突出其善良厚道的品格。从主旨表现上说,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涵的表达,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有现实意义。(观点2)作者的这种处理是不合适的。从情节上说,前面已有“给饭吃”“出现危险后的抢救”等情节,可见他们正面接触时间不短,说“不认识”不合情理。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说,老头没有必要装作不认识,把真实情况说出来,更能凸显老头的平常心。从主旨表现上说,老头冒雨送小炕笤帚足以凸显出小说“诚信”的主题,装作不认识对主题有破坏作用。12(1)解析:选AC

40、。B项,“衰老是随机损害累积的结果”错,文中说“衰老并非是随机损害累积的结果”。D项,理解不太准确,文中表达的主要意思是许多学者对它不屑一顾,并没有表现另一部分学者趋之若鹜。E项,理解DST是不需要任何生物学和医学知识的。(2)本文的标题采用了设置疑问的手法,既交代了文章讨论的对象是“衰老过程”,同时也引出了两种相互矛盾的前沿理论,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3)DST缺少科学实验的支持,仅仅停留在逻辑推想上。表明作者对DST持怀疑的态度,期待通过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来检验这一理论。(4)困境:许多学者对它不屑一顾,并提出了节食带来长寿这一有力的反对证据。DST与进化论似有抵触之处。看法:DS

41、T并不是一个基于实验的理论,而只是一个基于纯逻辑的猜想。对这一理论,我们需要包容,更需要质疑,并期待能通过我们的质疑,推进科学研究的深入,促使更具有说服力的衰老新理论出现。13解析:选C。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养痈遗患”与“养虎遗患”,二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坏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前者还可以指人的错误或错误思想等。14解析:选C。A.成分残缺,“解决的问题”。B.不合逻辑,减少不能用倍数。D.主宾搭配不当,可在“北京”后加“地铁”。15解析:选B。根据李煜虞美人的最后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排除A、D两项,“一江明月”与词中上句“明朝酒醒”相矛盾,故排除C项。B项,“一船”与“大江流”对应,“离恨”与“行人”相呼应。16所以更觉得宝贵为什么“今”最易丧失呢成为“过去”了17解析:解答时,注意徽标形状的寓意,结合材料分析图案中“人”的符号的寓意、图案中文字与字母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示例)校徽整体造型为圆形,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圆形表达的是一种圆满、至善的愿望,象征着人大学子将来都能有一个成功、圆满的未来,也象征学校追求完美的办学效率。校徽主体图案由三个中国古代篆体的“人”字组成,三个人相辅而行,分别代表人大的办学理念“人民、人本、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