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谈中俄民族性格的差异与契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223619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浅谈中俄民族性格的差异与契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毕业论文]浅谈中俄民族性格的差异与契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毕业论文]浅谈中俄民族性格的差异与契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毕业论文]浅谈中俄民族性格的差异与契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毕业论文]浅谈中俄民族性格的差异与契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浅谈中俄民族性格的差异与契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浅谈中俄民族性格的差异与契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 浅谈中俄民族性格的差异与契合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 级 专 业 俄语2010年 3月课题来源:近年来中俄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民族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在和俄罗斯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要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对中俄两国的民族性格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了解中俄两国的一些民族性格,并找到其中的契合点,能够使我们和俄罗斯人交往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从而能够更加妥善的解决和俄罗斯人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因而在经过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商定后,本人确定了此课题。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通过对中俄部分典型的民族性格的探寻和初步研究,找寻其中的差异和契合点,从而初步说

2、明中俄两国存在差异的民族性格是存在契合点并能够很好的契合的。本课题的确立,正是旨在促进两国民族文化的交流。使国人与俄罗斯人在日常生活或经济交往当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不仅性格达到契合,同时以此为契机达到经济、文化、军事、民间交往等方面的契合,最终促进两国关系和谐稳定发展。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现状: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武玉明在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性格中详细介绍了宗教特别是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四川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刘玲的论文俄罗斯民族性格与文化特征和湘潭大学中文系教授,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的荣洁的论文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文化中都十分详尽的阐

3、述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各种特点以及它们的文化表现。发展趋势:现在大多数学者都是对中国或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文化特征以及民俗宗教等领域的课题进行单独研究,而对比研究较少,将来在俄罗斯问题方面的研究将会像文学领域的研究一样越来越倾向于对比研究,这样对两国的交流合作和和谐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主要内容和方法:民族性格是影响国与国之间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研究。本课题初步探寻中俄的民族性格的部分特点、存在的差异、影响性格形成的部分因素以及存在差异的性格在不同领域的表现,从中寻找中俄民族性格的契合点,初步说明中俄有差异的民族性格是

4、可以很好契合的。通过对两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的大量实例的对比、分析、推理、总结,初步得出中俄民族性格可以很好契合的结论;最后总结全文。具体结构安排如下:一、 中俄两民族的性格特点(一)中国民族性格中的主要特点1.中国的民族性格中“中庸”的特点2.中国的民族性格中“包容”的特点3.中国的民族性格中“变通”的特点(二)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主要特点1.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中“极端性”的特点2.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中“两面性”的特点3.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中“情绪化”的特点二、中俄民族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一)中俄民族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地理环境因素 (二)中俄民族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宗教因素三、中俄民族性格的差异(一

5、)在政治上的差异(二)在军事上的差异(三)在生产生活上的差异四、中俄不同民族性格间的契合(一) 中俄民族性格的契合(二) 契合性格下中俄的合作前景五、结语 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由于国内外同类课题非常希少,本人最后通过查阅大量介绍中国或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书籍、学报学刊,并找寻了许多关于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或中国的民族性格的论文和相关资料,通过自身的见闻和对两国历史的了解完成了该课题。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 2009年12月29日2010年 1月 8日:与指导教师商定论文题目,并提交论文提纲。2010年 2月23日2010年 3月12日: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收集论文所需资料,并提交开题报告。2010

6、年 3月14日2010年 3月26日:修改开题报告并初步完成论文一稿,然后将其一同交予指导教师进行审阅、修改。2010年 3月27日2010年 4月 8日:开题报告定稿;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意见,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完善。2010年 4月 9日2010年 4月16日:根据老师的指导,再次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2010年 4月17日2010年 4月23日:进行三稿修改与完善,并校正论文格式。2010年 4月24日2010年 4月 29日: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对论文的中文摘要翻译成英文;论文定稿。2010年 5月 1日2010年 5月4日:将开题报告和论文装订成册,上交给指导教师。课题研究所需主要设

7、备、仪器及药品:电脑、打印机、期刊、参考书籍。外出调研主要单位,访问学者姓名:指导教师审查意见:指导教师 (签字) 年 月 教研室(研究室)评审意见:_教研室(研究室)主任 (签字) 年 月系(部)主任审查意见:_系(部)主任 (签字) 年 月论 文 提 要近年来,中俄关系日益密切,两国不仅在经济、贸易、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合作愈加频繁,而且两国文化交流也迅速增多,尤其是两国于2006年和2007年在对方国家举办的“国家年”活动,以及2009年的“中国俄语年”和2010年的“俄罗斯汉语年”活动更增进了两国的相互了解,为两国关系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基础。经过俄中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维护,两国关系再度升温,

8、进入了“蜜月”期。中俄两国的民族关系因何会如此融洽。他们一个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一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一个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恪守中庸之道的中华巨龙;一个是皈依东正教神的荣光,骁勇、强横、情绪化的俄罗斯双头雄鹰。然而他们却在性格的差异中寻找到了契合点,引发了共鸣。浅谈中俄民族性格的差异与契合摘 要:近年来,中俄关系日益密切,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愈加频繁,文化交流也迅速增多,尤其是两国于2006年和2007年在对方国家举办的“国家年”活动,以及2009年的“中国俄语年”和2010年的“俄罗斯汉语年”活动更增进了两国的相互了解,为两国关系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基础。经过俄中双方的共同努

9、力和维护,两国关系再度升温,进入了“蜜月”期。这友好的关系除了共同利益的趋使以外,两个民族性格的契合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中俄两国的民族性格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然而这些并不妨碍两国的友好交流,相反两个民族契合的民族性格犹如一针强心剂,加速着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和共同繁荣。关键词:民族性格;差异;契合在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瞬息万变,今日可能是阳光普照,和风细雨润万物;明天说不定就是愁云密布,雷霆万里遮阴霾。然而中俄关系却能长时间保持如此和睦、融洽,自苏联解体至今一路走来,波澜不惊,渐入佳境。这除了共同利益的作用外,我认为两个民族性格使然也是一个十

10、分重要的因素。两国同为当今世界大国,同样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具有灿烂的文化和独特的性格。正是两个民族不同性格的契合,加速了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繁荣。一、 中俄两民族的性格特点民族性格是影响一个民族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也是两个民族之间交流合作融洽与否的必要条件。中俄两个民族都拥有着广袤的土地、灿烂的历史、悠久的文化,也拥有着各自的民族性格。中俄两个民族的性格可谓是内容丰富,各具特点。(一)中国民族性格中的主要特点中国的民族性格可谓是多种多样。中国人在处事当中恪守中庸,灵活无比,最擅长随机应变;中国人虚荣、爱面子,喜欢搞形象工程;中国人善于忍耐、包容,可以与和自己性格迥然有异的人融洽的

11、相处;中国人勤劳能吃苦,于逆境中能够坚忍不拔、顽强拼搏从而渡过难关;中国人更重利、重物质;中国人做事时虽然恪守规则,但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在执行规则当中的标准富有弹性等等。中国的民族性格当然不止这些,本文所论及的是中国民族性格当中的“中庸”、“包容”和“变通”。1.中国的民族性格中“中庸”的特点中国人更注重理性,简而言之可以以“中庸”、“包容”、“变通”来形容中国的民族性格。“中庸”简单的两个字,但含义却非常的广博深远。中庸是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中者,道之异名。无偏无倚,非道而何?尧、舜、禹之相传,唯曰执中。唯得中而为道,在伊尹谓之一德,在孔子谓之忠恕,在子

12、思谓之中庸,在孟子谓之仁义。皆所以发明不传之蕴。”(陈贇 2007:27-28)中庸,简单来说“庸”通“用”讲,中庸也就是“用中”、“执中”的意思。这里的“用中”说的是人的处世态度,要不偏不倚,不要过于激进也不要过于保守,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要过度,否则就会过犹不及。“中庸”这一思想在中国可谓是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三才”的说法,“三才”即天、地、人,古人认为轻者上浮为天,浊者下沉为地,而介乎清浊之间为人,居于天地之间。这种上古时代的宇宙观和起源思想,就为“中庸”思想的形成埋下了伏笔,之后历经尧、舜、禹、伊尹、孔子、子思等多代人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中国儒家最具代表的思想中庸之道。在论语中,孔

13、子把在“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其含义大致有三层:执中守正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折中致和就是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因时制宜就是与时俱进,通权达变,随机应变。所以综合起来说,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百度百科 中庸)2.中国的民族性格中“包容”的特点中国的民族性格除了“中庸之道”以外,包容和变通的特点也格外突出。谈到“包容”可谓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特征,历史上多少强大的外来民族或移民,都无声无息的融入了中华大家庭当

14、中,其中包括13世纪纵横世界的蒙古雄鹰,也包括以民族凝聚力著称两千多年后重新建国立邦的犹太人。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这海一样的胸怀,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博大的包容性。如果你问一个外国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内涵的图案是什么,那他一定会告诉你是“太极”,而太极所阐释的正是阴阳相合,相互包容,和谐共进的含义。中国古代道家经典著作道德经中有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其字虽少但意蕴深远,讲的是智者应该挫去锋芒得到柔和;化解纷乱得到纯洁;柔和光彩得到质朴;同被尘埃得到隐逸,其中表达了老子求同存异的包容思想。同样,在中国人的处世态度中,包容也是重要的因素,周易中曾有“地

15、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名句。厚德载物,包容豁达一直是中国几千年来对有德行的人的评判标准,也是几千年来君子的信条,而今“厚德载物”更是成了清华大学的校训。3.中国的民族性格中“变通”的特点说到“变通”在中国也是由来已久。中国古典文化当中的周易被誉为是“百经之首”,与西方的圣经、印度的吠陀经合称世界三大经典。周易又简称易,“易”者易也,也就是变易、变化的意思。其中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说法,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与原本的环境不协调、产生矛盾,这就需要相应的变化来适应环境,同时事物本身也需要吐故纳新,以便更快更好发展,而周易中记述的就是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16、规律。周易说起来可能离我们很遥远,但实际上作为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它的“变通”思想早已融入了国人的血液中。(二)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主要特点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项对俄国大学生进行的社会调查结果就显示: 人们认为, 二十种最典型的俄罗斯性格是: (1) 好客; (2) 漠然、无责任心; (3) 有悟性和创造性;(4) 无分寸感; (5) 崇尚精神文化; (6) 善良; (7) 友善; (8) 有集体主义精神; (9)淳朴、易相信人; (10) 有幽默感; (11) 懒惰; (12) 慷慨、宽容; (13) 有爱国主义精神; (14) 善于忍耐; (15) 爱酗酒; (16) 好冒险; (17) 富

17、有同情心; (18) 贪婪妒忌;(19) 自尊; (20) 对当权者不信任。(刘玲 2006)当然这二十种性格既不是俄国人性格的全部,也不是俄罗斯性格的本质。著名哲学家H. O. 洛斯基认为, 最主要的俄罗斯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可归纳为五种:集体主义精神;崇尚精神文化,轻视物质功利;极端主义、夸张倾向;爱国主义;以及权力崇拜。( 1994)还有一些学者认为, 俄罗斯民族性格中最根本的特征在于非理性主义、极端主义和情绪化, 其他性格特征均是从这几个最基本的特征中派生出来的。而本文所谈及的就是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极端性、两面性和情绪化。1.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中“极端性”的特点 俄罗斯文化中俄罗斯人感情流

18、露的极端性是一大特色。阿托尔斯泰的一首短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俄罗斯人的这种性格特征:爱则昏天黑地,胁则声色俱厉,骂则狗血喷头,斥则怒目圆睁,争则面红耳赤,罚则心狠手辣,恕则真心诚意,吃则酒菜满席。(吴克礼 2006:234)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首短短的小诗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人感情流露的极端性,他们爱时无限疯狂,恨时刻骨铭心,争论时面红耳赤,惩罚时毫不留情。从这我们可以体会到俄罗斯人生活中的率性而为,他们是一群性情中人。他们不可能事先筹划,他们没有预先制定行动计划来达到既定目标的习惯,这在大俄罗斯人的思维方式上有明显反映。在他们的意识里占上风的不是理性主义,而是直觉主义。在他们身上东方的(拜占庭

19、的)非理性成分多于西方的理性成分,因此他们的思想里感情往往超过理智,欲望超过利益。他们是跟着“心声”走,而不是跟着理智走。俄罗斯人多讨论已经走过的道路,而少考虑今后的道路,多回顾少前瞻。他们容易做事后诸葛亮,因此谨慎而缺少先见之明。(吴克礼 2006:234)2.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中“两面性”的特点俄罗斯这个民族她的民族性格当中常常出现徘徊不前、左右摇摆的不稳定性。在俄罗斯人心里,可以同时容纳几个政权,并且能够忠心耿耿为之效力,然而他们也会愤怒地抗拒一切法律,疯狂地推翻任何制度。俄罗斯人走极端主义道路,义无反顾地追求绝对的目标,而把具体实惠置于脑后。( 2002:14)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人性格的

20、两面性和性格之极端。其实,人的性格都有两面性,有坚强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但一个人的性格变化总是在一定范围之内,有一定的界限,而在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中,两极之间的变化却非常大。彼得一世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后人因此也很难对他作出一个确定的评价。他“简朴、粗野,讨厌礼仪具有自己特点的民主风格,热爱真理,热爱俄罗斯,同时在他那里出现了自发的野蛮力量。”(王宇博 2001:182)曾长期居住在前苏联的美国记者赫德里克史密斯在俄国人一书中这样描述了他对俄国人的认识:“俄罗斯人在公开场合常常表现的粗鲁、冷漠、没有人情味。但在私下,在得到信任的圈子里,他们都是最热情、最快活、最易动感情、最好客的。”(王宇

21、博 2001:183)3.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中“情绪化”的特点说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情绪化,主要是表现在俄罗斯人在生活和处世上重感性而轻理性。学过高中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这样一件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为解决其粮食不足问题,不顾专家的意见,实行在西伯利亚这样的高纬度地区种植玉米,结果显而易见,他为其鲁莽的行为付出了很大的经济代价。说俄罗斯人感性,还表现在他们比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人更相信奇迹和巧合,并期待着奇迹、巧合的发生。记得我的俄罗斯语言国情学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在俄罗斯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每逢元旦前夜俄罗斯的电视台都会放映贺岁影片命运的捉弄,三十多年来该片长演不衰,而观众则百看不

22、厌,这不正表现出俄罗斯人相信巧合,渴望神奇的心理吗? 情绪化把俄罗斯人引向宿命论、神秘主义和乌托邦, 俄罗斯人说话办事受情绪左右而不权衡利害;情绪化伴随着多愁善感, 表现为善良、富有同情心、酷爱艺术和一切美的事物, 而这一切又成为了产生文学艺术天才的温床,使得俄罗斯的文学和艺术更加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二、 中俄民族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民族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影响着这个民族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本文所介绍的是中俄民族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地理环境因素和宗教因素。(一)中俄民族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地理环境因素 地理环境对俄罗斯和中国的民族性格形成有

23、着重要的影响。俄罗斯地处高纬,大陆性气候显著,气候条件不佳,几乎16的领土深入北极圈,属寒带气候,80的领土属温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整个冬季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占全国面积的90以上,有些地方冬季气温低达50到70。(宋瑞芝 2000:18)由以上材料和数据可见其气候的恶劣,正是这样极端恶劣的气候,促生了俄罗斯人性格中的“极端性”特征,使他们既有冬季战场上反抗拿破仑、希特勒的刚强勇武,又有在萧瑟的白桦林中面对呼啸北风的多愁善感和莫名哀伤。又由于俄罗斯地处内陆,幅员辽阔,地跨亚欧两大洲,是东西方交流联系的纽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在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

24、要的作用。这种特殊的地缘因素引发了一个问题:俄罗斯的归属问题,它应属于东方还是西方? 俄罗斯强调自己的西方特征,而欧洲从来没有把他当成是欧洲真正的一员。面对西方,俄罗斯是东方;而面对东方,俄罗斯又成了西方。俄罗斯就像一个钟摆,一直摇摆在东西方之间,它有时是亲近东方的,有时又是摆向西方的。俄罗斯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不得不一手牵着东方,另一手拉着西方,从而造成东西方两种因素在俄罗斯人的性格中始终进行着争斗。(卓娜 2007)因而它的性格既具有东方特点又具有西方特点,但又不同于东西方,它的性格准确地来说应该是东西方性格的结合体,是东西方性格交融的产物。这也是造成俄罗斯民族性格两面性的重要原因。

25、相比俄罗斯而言,中国地处东方,中国的民族性格完全是东方性格,同时中国气候相对温和,有漫长的海岸线,每年有温暖湿润的东南季风登陆,带来丰沛的降水,气候温暖怡人,这温暖的气候也造就了温和善良的中国人,这漫长的海岸线、奔涌澎湃的大海铸就了中国人包容万物、海一般博大宽广的心胸。中国自古地处东方,身为东方大国,古时东方文明的中心,庇护着周围许许多多的小国,而为了显示大国风范,对待周边的小国多是忍让包容。这些因素共同促生了中国人“包容”的性格。(二)中俄民族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宗教因素宗教在俄罗斯和中国的民族性格形成过程中的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在西方有一句谚语:英国人和美国人爱谈论体育运动,法国人爱谈论女人

26、,而俄罗斯人爱谈论宗教和上帝。信奉东正教的俄国人在宗教品格上的虔诚令人叹为观止,因而他们有了“上帝使者”、“上帝追随者”等称呼。一位哲人曾感叹道“:俄国人永远走在一个他们可能找到上帝的地方的途中。”(王宇博 2001:129)由此可以看出宗教在俄罗斯这个民族中的影响之巨大,正是因为如此,才使沐浴在神的荣光下的俄罗斯人更加相信神奇、渴望奇迹和巧合。同时,由于东正教在俄罗斯历史上起到了统治阶级精神统治工具的作用,这使得俄罗斯历史上在教权维护下的皇权的地位异常的稳固,统治阶级的政权也相对稳定。据俄罗斯学者估计,目前俄罗斯已有东正教徒8000万人,有人认为比这个数字还要多。当俄罗斯国家庆祝二战胜利60

27、 周年的大型活动时,俄罗斯东正教会在各教堂举行了一系列活动,为战争期间牺牲的所有人举行圣餐仪式和祭祷。(国际在线 2005)俄罗斯媒体评论家指出,此举是普京以其政治影响力,加强与东正教的关系以稳固国家社会安定有其特殊意义。从这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东正教对当今的俄罗斯的国家政治和人民的生活的巨大影响力。东正教对俄罗斯人深入骨髓的影响,使大多数俄罗斯人更加相信宿命论、神秘主义和乌托邦。这就造就了格外感性的俄罗斯人,表现在生活当中就是格外的情绪化,而情绪化过度的表现就是极端,所以东正教在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情绪化”和“极端性”特点的形成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比来看,中国的政权更替就比较频繁了,可以用

28、“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形容。是什么造成这么频繁的分合呢?这除了统治者苛政、昏庸、残暴等原因外,宗教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宗教不像俄罗斯那样的单一,历史上存在着众多的宗教,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有三个,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教”儒、道、释(佛教)。儒家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于中国的思想界它无疑占据着统治地位。儒家主张“中庸”,但同时也主张“以民为本”。在儒家看来:一个统治者重民爱民就是有道明君,反之这个统治者即为无道昏君,就有推翻他的理由,就可以聚有道而伐无道,而且这会得到信奉儒家思想的政坛士大夫的支持,而底层民众并没有统一的信仰,在普通民众中有广泛信徒的佛道两教

29、并没有维护统治者政权的教义,相反还有“有道明君,天命所归”的说法,所以底层民众也会为了生存而云集响应士大夫和讨伐者,就这样政权的更替发生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正体现了中国宗教中的变通思想,中国古代的贵族信奉儒家学说,民众信奉佛教,而二者都具有变通思想,那当百姓穷途末路时,自然会运用变通的最高形式变革,从而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当太平盛世之时,儒家的中庸之道就是统治阶级治国的最好方式,而佛教的忍耐、包容思想就是统治者统治人民的最好帮手。在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推行下,经过两千年的漫长岁月,儒家、道家和佛教的中庸、包容和变通思想已经根植于中国人的性格当中。相比于中国而言,俄罗斯因为有统一的宗教东正教,自上

30、到下无论是贵族、平民还是农奴皆受教规约束,再加上沙皇有唯一的神上帝的授权和支持,所以他在思想上的统治较之中国的皇帝要稳固的多,政权也极其稳固。可以说正是由于有了稳定统一的宗教信仰,才有了俄罗斯历史上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这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表现出了俄罗斯人对信仰的极端虔诚,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极端忠心。三、 中俄民族性格的差异 中俄两国的民族性格各具特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生产生活等领域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本文所初步探讨的是两个民族的性格在政治方面、军事方面和生产生活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和表现。(一)在政治上的差异在政治上,俄罗斯人崇尚铁腕式的强权统治,以强权来追求强大。纵观俄罗斯历史,

31、我们就可以证实这一点,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都是备受俄国人推崇的历史人物,而他们在施政方面具有着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强势的代表,对内以其强权、铁腕手段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外则是以强横的武力四处扩张,他们无一例外的获得了成功。不仅是他们,前苏联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列宁和继承者斯大林也都是这样的铁腕人物。列宁完全以暴力手段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为俄罗斯民族的振兴创造了机遇,而斯大林则继续以强硬的手段施政,力图将俄罗斯的一切梦想付诸实现。从这一系列的历史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的杰出领袖们在政治和外交方面极端强硬的态度和铁腕的政策,而这些人物在俄罗斯都是备受推崇的,他们在俄罗斯人心中的地位都是崇高的,

32、这从一个侧面也表明了俄罗斯人在一些事的处理上崇尚极端的处理方法。当今的俄罗斯人也是如此。2008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冲突发生后,俄罗斯的对外政策继续保持强硬。在欧洲,俄坚决反对科索沃独立,指责西方对南奥塞梯问题采取双重标准;在中东,俄加强与伊朗、叙利亚等反美国家的关系,恢复其在中东和地中海的传统影响力;在拉美,俄积极推动与古巴、委内瑞拉等国在军事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增强对“美国后院”的影响。(国际在线 2008)俄政府的这一系列的强硬措施得到了俄罗斯民众的支持。从另一个侧面看,这也表现出俄罗斯人性格的情绪化特征,他们更加渴望神奇和奇迹的出现,他们更加需要智勇双全的英雄和强人,这大概就是当今俄罗斯

33、人极度崇拜和大力支持普京的原因吧。中国的政治统治和俄罗斯恰恰相反,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崇尚“中庸”治国、“柔道”治天下,在无声无息间,潜移默化的达到天下大治。历数历代的明君尽皆如此,汉光武帝“柔道”治国造就了“光武中兴”;唐太宗以民为本,呈现“贞观之治”;而与彼得大帝同时期的中国康熙皇帝更是以“中庸”治天下,于大臣朋党之间扶持、削弱、左右逢源,维持其臣子间的实力均衡,自身高居其上,皇权稳如泰山,把中国君主政治上的驾驭之道演绎的淋漓尽致,成就了帝国落日前最后的光辉“康乾盛世”。现如今中国仍然保持着一部分古代的优良传统,外交上表现尤为突出,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就于国际上声明中国永远不称霸,在处理国际

34、事务中求同存异、和气待人,但不失原则,凡是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中国均以诚相待。这中庸、包容的思想使中国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赞誉。在国内中国政府更是致力于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实现和平崛起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二)在军事上的差异在军事上,中俄两国的性格差异也表现的很突出。在古罗斯以及中世纪的欧洲的军队恪守“骑士精神”,双方重骑兵还在单调野蛮的对冲的时候,中国的孙子兵法已经流传一千多年了。中国军队作战从不拘泥形式,灵活多变。孙子兵法开篇就曾提到“兵者,诡道也”,兵法的出现和计谋的运用把中国人性格中的“变通”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也从军事这个侧面反映出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而之后的蒙古铁骑

35、之所以能够纵横欧亚,这和他们对兵法的学习和轻骑兵的灵活穿插运用是分不开的。相比而言,俄罗斯的作战方式和中国迥然不同,他们在“二战”的几大战役中英勇、顽强的精彩表现,让我们看到的是俄罗斯民族的骁勇、不屈的强悍性格。同样是在反侵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是以顽强的斗志和信念,于正面大规模作战中击败了德国纳粹;而中国由于贫穷落后,军阀割据、混战,百姓民不聊生,导致大片领土甚至首都在日军的侵略中沦丧,在武器落后、战力不足难以大规模作战的不利情况下,中国人灵活变通采取持久而广泛的人民战争策略,战胜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三)在生产生活上的差异在生产生活当中,中俄性格差异也异常明显。我的叔叔曾经给我讲过这

36、样一个真实的事例:他所在的木材加工企业由于国内木材的逐渐匮乏,因而将目光投向了国外,于俄罗斯进口木材,运回国内加工出售。由于俄罗斯木材相对国内廉价一些,所以最终可获得较高的利润。但在一次装运的过程中,双方却产生了分歧。一次木材装运,只要再有十几分钟就可以装载完毕,然后过海关运归国内,但这时却到了俄国人的下班时间,监督装载员是俄国人,他要求下班,但中国老板却不同意,因为只要再有十几分钟就可以起运了,如果没有监督员在场是不能装车的,要是下午再装,当天就过不了海关了。因此,中国老板要求他再等十几分钟下班,他会付三倍加班费,可俄国监督员坚持下午上班再装,他认为现在到了他的休息时间,这是属于他的时间,就

37、是给再多钱他也不会工作。最终,在俄国监督员的执着的坚持下,中国老板妥协了。类似的例子在俄罗斯很多,比如俄罗斯的仓买、超市在午间是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这段时间商店虽然开门但不营业,你如果中午去买东西是没有人接待你的。而中国则不然,中国商店只要开门,就说明它是营业状态。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人注重生活质量,十分会享受生活,但除了表现出他们重精神而轻物质的生活态度以外,还体现出他们对规则的执行和原则的遵守是一点折扣都不打的,从这点可以看出俄罗斯人个性中的严谨和认真。对比来看,中国人的做法则是在原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变通,来适应事情的发展进程,提高或降低事情发展的速度,从而更快更好的达成目的;当

38、事情发展遇到阻碍、产生冲突或矛盾时,中国人则采取折中的方法,处事灵活、随机应变,避免冲突的发生、矛盾的升级,使事情可以顺利的发展。四、 中俄不同民族性格间的契合 中俄民族性格差异明显,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情绪化、具有极端性和两面性,同时偏于感性;而中国的民族性格中蕴含着包容、变通和传统的中庸思想,性格偏于理性。两个民族的性格看似截然相反,有一些水火不容的味道,其实不然,两个民族的性格恰好可以契合的天衣无缝。(一)中俄民族性格的契合从前文分析看出俄罗斯人偏于感性,性格如火;而中国人偏于理性,性格似水,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中国的民族性格正如那可利万物之水,包容一切,而这万物自然包括俄

39、罗斯的性格之火。中国人可以以自身的中庸之道来适应俄罗斯人性格中的两面性,可以以水一般的包容容纳俄罗斯人的情绪化,可以以灵活变通的处世之道化解俄罗斯人性格中的极端性,如此,除中国外,还有哪个民族的性格能和俄罗斯民族契合到这样的程度,还有哪一个民族的性格能和俄罗斯民族如此的相得益彰。2005年4月27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的决定,月日中国外长李肇星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代表中俄两国政府共同签署了“互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的证书”,并交换批准书和证书。至此中俄长达

40、多公里的边界线走向以法律形式全部确定下来。这对中俄两国睦邻友好,对双方开展战略合作,对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新华网 2005)然而中俄之间的协定,令到原来在黑瞎子岛工作的俄罗斯人甚是不满,2005年5月,在黑瞎子岛对岸的哈巴罗夫斯克有300多名哥萨克人举行“保护俄国领土完整”示威,反对中俄协定将大部份大乌苏里岛(即黑瞎子岛)交还中国,令到他们无法在岛上从事农业活动。至于中国方面则低调处理事件,主流媒体认为只是通过外交途径能从俄国手上拿回被实际占领的领土黑瞎子岛的一半和阿巴盖图洲渚全部,并且保住了中国实际控制的有争议领土珍宝岛等地,已经达到了原有目的,从而可以接受。

41、待勘界工作结束后,中俄两国将就黑瞎子岛的开发利用进行会商,本着“共同利用,互利双赢,携手开发”的原则,把黑瞎子岛建成互贸通边的纽带。从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的中庸、包容,中国人对俄罗斯人尽弃前嫌,通过变通的协商解决了中俄的领土争议,将领土矛盾冲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化戾气为祥和,从而实现两国边贸共同发展、互利互惠,带动两国边境经济走向繁荣。(二)契合性格下中俄的合作前景中俄两个民族的性格虽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这两种不同性格正在完美的契合着。中俄两国在未来的关系将会更加融洽,合作前景将更加光明。俄罗斯的民族性格虽然存在极端性,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惯用铁腕手段、比较情绪化,例如前一段时间俄罗斯在

42、对待南奥塞梯独立问题上的态度;但他依然需要忠实的盟友和强力的支持者,而中国无疑是他最好的选择。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漫长的公共边境线,除此之外中国的民族特性也是两国良好合作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包容豁达,以诚待邻邦,以诚面向世界,在内部实力上,中国变通、改革使国家综合国力与日俱增,社会蒸蒸日上;对外,中国“执中”守礼,求同存异,以求共同繁荣,近年来更是致力于和谐邻国关系、和谐世界环境的构建。这一切都为中俄国家、民族、民众的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中俄两国的民族性格的契合,推动了两国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促进了两国人民交流与合作的无限繁荣。中俄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败,两国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前

43、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中俄两国民族性格的互补和契合,俄罗斯民族性格两面性、极端、情绪化,而中国的民族性格“中庸”、包容、变通。两种性格的完美契合,将促进中俄之间关系、合作更快更好的发展,从而构建出和谐的中俄关系。五、 结论综上所述,得出结论:两国不同特点的民族性格是相互契合的,其契合程度非常之高。中俄两国民族性格虽然存在很大差异,但在两个民族交往过程中能够互利共赢,形成一个契合的有机体,这对于两国间的交流、合作、民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有着的巨大的推动作用。了解中俄民族性格的特点,找到其中契合点,对于我们同俄罗斯人的交流合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发挥本民族的性格优势,于契合中引发共鸣,能够使民

44、族性格成为两国融洽合作的催化剂,让两国的共同利益最大化,实现共同繁荣。参考文献:1陈 贇:中庸的思想,三联书店 2007版。2刘 玲: 俄罗斯民族性格与文化特征,天府新论2002 年第6 期。3宋瑞芝:俄罗斯精神,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0年版。4王宇博:骁勇俄国人,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5吴克礼: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6:俄罗斯文化纵论,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7卓 娜: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两面性,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第9期(总第97 期)81 , , M1 , 19949百度百科:中庸 http:/ 2005 年4 月13 日11国际在线 2

45、008年12月1日http:/ 2005年6月2日 中俄互换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STUDY CHINESE AND RUSSIAN NATIONAL CHARACTER OF THE DIFFERENCE AND AGREE WITH CORRESPOND TO TALLY WITH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loser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two countries in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other fields increasingly frequ

46、ent cultural exchanges have increased rapidly, In particular, the two countries in 2006 and 2007 in the other countrys national year activities, and in 2009 the Russian Year in China and 2010s Russian Language Year activities have enhanced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is is to further deepen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laid a foundation. Through joint efforts of China and Russ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