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练习题学案:第五课 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28518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练习题学案:第五课 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练习题学案:第五课 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练习题学案:第五课 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练习题学案:第五课 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练习题学案:第五课 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练习题学案:第五课 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练习题学案:第五课 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含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第二节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学习重点1.了解复句的构造和复句中的关联词。2.正确使用关联词。阅读引子部分,思考:引子引用对祥林嫂的描写说明了什么?答: 阅读课堂活动部分,思考:分析复句应分几个步骤进行?答: 1.什么是复句?答: 2.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分?答: 3.联合复句主要有哪些类型?各自常用的关联词有哪些?答: 4.主从复句(偏正复句)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关联词?答: 5.关联词运用有哪些常见的错误?请举例说明。答: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表达句内关系正确的一句是()A.只要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就会抬头,党性就会巩固,革命就会胜利。B.极光可真是

2、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莫测,并且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C.如果不收回(香港),不仅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而且(意味着)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D.我认为寓言(指伊索寓言)要不得,因为把淳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神舟”二号飞船的船舱里,安装了几十件仪器设备, 就是一个“太空实验室”。他身体一向很好,这次 于一病不起,实在没有料到。我们不会侵犯他国的主权和领土, 进行丝毫的侵犯。A.简直竟至哪怕B.恍若以至哪管C.简直以至哪管 D.

3、恍若竟至哪怕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那时的人看来,取得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 ,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 我这篇平凡的文字, 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他们从考古的废墟上发现了它, 我敢断定,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A.因为至于因此如果B.但是 而 因此 只要C.但是 至于 然而 如果D.因为 至于 然而 只要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 这只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落后了的大白话, 我却知道,有不少人, 很多人并非为了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建设自己的人生与生活。

4、 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便成了我们生活的另一部分。A.也许 但是 而且 因此B.如果 而 甚至 因而C.如果 但是 而且 因此D.也许 而 甚至 因而5.为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我们看上去只有盘子那么大。(2)雷锋叔叔()牺牲了,()他的精神永世长存。(3)()多读多写,你的作文水平()会提高。(4)他()多么难做的算术题,()想尽办法把它算出来。(5)()同学选你当组长,你()要处处起带头作用,把小组工作做好。(6)查字典,()能知道字的读音,()能知道字的意思。题型一正确使用关联词例题1(2016全国丙)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有的

5、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 是一种误解。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屏弃功利性 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 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 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 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A其实这而要确定所以/B这其实/能认为因为即使C实际上却会/可能就是D这当然就是如果/虽然例题2(2015福建)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 写出浓浓春意, 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6、,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 , 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 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解题技巧准确判断各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准确掌握关联词之间所表示的语意关系。准确掌握关联词的搭配。题型二长短句的变换例题1把下面几个较短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被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李鸿章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的人。李鸿章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李鸿章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答: 例题2(2013大纲全国)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

7、语,但不得改变原意。教练在赛后分析会上对我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的深入剖析,使我对自己在这次比赛中由于骄傲自大、轻视对手导致的严重失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作出了坚决改正错误,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保证。答: 解题技巧定干。即确定句子的主干。长句变短句时,要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短句变长句时,要确定短句中的一个做句子的主干。定位。长变短时,把附加成分拆分成几个表意相对独立的短语,然后确定各短语的相对位置。短变长时则相反。润饰。即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句意的前提下,增删或修改词语,做到表达连贯流畅,句意明确。答案精析解引子汉语句子有单句、复句之分,也就是所谓“长短”之别。长句较概括,也有气势;短句节

8、奏明快,表现细节更准确、生动。二者在表达上各有千秋。在这个引子中,鲁迅先生没有使用两个较长的单句,而是采用了几个短句,即采用了复句的形式,这正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析活动一、找出分句的个数。二、确定各分句间的结构关系。三、分析各种结构关系的层次。具体地说有两个途径:一是整体把握,将复句一分为二,然后二分为四以此类推;二是由小到大。分析复句要注意分析关联词语,注意把握分句间自然的逻辑关系。知要点1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紧密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构成的句子。分句是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2(1)句子内部前后互作句子成分,则为单句,否则就是复句。例:A.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

9、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B.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仍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这两个句子猛一看像是复句,但细分析则不然。A中“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这一部分作“知道”的宾语,讲述“知道”的内容,所以全句应是单句。B中“态度”之前的部分作后面部分的主语,所以这个句子仍是单句。(2)一个主语若有好几个谓语,谓语之间用顿号隔开或无标点,则是单句;若用逗号隔开,则为复句。(3)关联词连接的若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只要有一处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若连接的全是分句,则是复句。3(1)联合复句类型:并列复句,选择复句,递进复句,连贯复句,解说复句。(2)联合关系复句中的关联词:并

10、列复句中常见的关联词,单用的如“也,又,还,另外,同时,同样”等;成对使用的如“也也,又又,既也(又),一面一面,不是而是”等。选择复句中常见的关联词,表示在两者或数者中选其一的,如“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等;表示先舍后取或先取后舍的意思的,如“与其不如(宁可、毋宁),宁可(宁、宁愿)也不(决不、不愿)”等。递进复句中常见的关联词,单用的如“而且,并且,何况,况且,甚至”;成对使用的如“不但(不只、不光、不仅)而且(还、也、又、并且、更、反而、反倒),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等。连贯复句中常见的关联词,单用的如“就,便,才,于是,然后,后来,最后,随后,接着,跟着”等;成对使

11、用的如“首先然后,起先后来”等。4(1)主从复句的类型:因果复句,目的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让步复句。(2)主从关系复句中的关联词:因果复句中常见的关联词,表示前因后果的如“因为所以,既然那么,因此,因而,由于,以致”等;表示前果后因的如“之所以是因为”等。目的复句中常见的关联词,如“为了,以便,以免”等。转折复句中常见的关联词,如“虽然(尽管)但是(可是、却、而),尽管还,可是,却,不过,但是,但”等。条件复句中常见的关联词,表示充分条件的如“只要就”等;表示必要条件的如“只有才”等;表示排除条件的如“除非才”等;表示无条件的如“无论(不论、不管、任凭、任)都(总、总是、也)”

12、等。假设复句中常见的关联词,如“如果(假如、倘若、要是、要、若、若是、倘使、要不是)就(那么、那、便)”等。让步复句中常见的关联词,如“即使(就算、就是、纵然、哪怕、即便)也(还),再也”等。5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组成部分。复句中各个分句之间意义上的联系往往要靠特定的关联词语来表示。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上,都有一定的规则。下面谈几种在运用关联词语方面常见的错误。(1)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成对搭配使用的关联词语,不能随便改换,否则就会出现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影响到意思的准确表达。如: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掌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

13、,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只要充分发动群众,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几天来,朝鲜艺术家们在北京参观、访问、演出,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体现了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的深厚的战斗友谊。例“因为”表示原因,“反而”表示递进,两者不能搭配。原句是因果关系的复句,应把“反而”改成“所以”。例“就”不能和“只有”搭配,应该把“就”改为“才”。例“才”不能和“只要”搭配,应把“才”改为“就”。例“无论”后面常用“也、都、总、还”来呼应,而不能同“就”搭配;可删去“无论”。(2)缺少关联词语根据表达的内容,本来应该用关联词语的,

14、却没有用,或者该成对使用的,却只用了一个,这就叫缺少关联词语。由于缺少了必要的关联词语,分句之间的关系就不清楚,意思也不明确。如:他虽说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识不少字,编秧歌很在行。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例缺少与“虽说”相呼应的关联词语,应在“平常”前加上“可”。例是递进关系的复句。但由于后分句缺少同“不仅”相照应的关联词语“而且”,因而表达得不明确,应补上。(3)错用关联词语错用关联词语,是指根据句子的意思,本来该用关联词语甲的,却用了关联词语乙,造成了关联词语与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的情况。如:尽管你的赠礼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像千斤重的砝

15、码。不管当地气候条件极端不利,探险队员终于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例、例中的“尽管”和“不管”用乱了,“尽管”与“虽然”相当,表示转折关系,它后边跟的词语不能有选择性,和它相应的是指示代词“那么”“这么”等。“不管”与“无论”相同,表示条件关系,它后边跟的词语往往是有选择性的,或是列举可供选择的几项,或是包含有疑问代词“谁”“怎样”等。据此,例有两种改法:一是把“多么”改为“这么”;二是把“尽管”改为“不管”,删去“但”,“却”改为“都”。例可以把“不管”改为“尽管”,或把“极端”改为“怎样”。(4)滥用关联词语不必用而用,就是滥用。滥用关联词语,就会使句子显得啰嗦生硬,甚至不能准确表达语意。

16、如:因为怕要下雨,所以我还是带把伞走。他小学毕业,就回乡参加生产,所以很能干,也吃得苦。例是日常生活用语,因果关系清楚,去掉“因为”“所以”显得简洁自然。例分句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在第三分句前用上“所以”就变成了“很能干,也吃得苦”是“他小学毕业,就回乡参加生产”的结果,这是不确切的,应该去掉“所以”。(5)关联词语位置不对有些关联词语既能放在主语前,也能放在主语后,但有一定的条件;有些关联词语位置则相当固定。这两种关联词语的位置如果摆得不对,就会使句子不顺畅,意思不清楚。如: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农民一方面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积极改进技术,

17、提高质量,保证化肥的供应。不等大家到齐,就他一个人干起来了。例的“不但”位置不对。本来“不但”可以放在主语前,也可以放在主语后,但有一定的条件: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不但”放在主语后;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不但”放在主语前。例前一分句的主语是“我”,后一分句的主语是“以前反对过他的人”,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不但”应移到“我”前面。例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农民”应放在“一方面”后面。例“就”可以放在主语前,也可以放在主语后,但放前与放后意思不一样:放前表范围,放后表时间。根据原句意思,“就”应移到“人”后。测基础1DA项“只要”改为“只有”,“就”改为“才”;B项“并且”改为“而”;C项“不仅”

18、改为“就”,去掉“而且”。2A“恍若”就是“仿佛是”的意思,与第句的“就是”有重合的地方,据此可以排除B、D两项。“身体一向很好”突然“一病不起”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感觉,“以至”表示程度的延伸,属于排除的项。“哪管”是“哪里管它”的意思,填入该词不合语境,据此,可以排除B、C两项。3C考查语句之间的关系,第一处为转折关系,第四处为假设关系。4D第一个空前后是选择关系,据此可以排除B、C两项。第二个空前后是转折关系,用“但是”表示转折语气偏重,选“而”更符合语言习惯,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第三个空之间是递进关系,选“甚至”更符合语境,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5(1)因为/所以(2)虽然/但是(3

19、)只要/就(4)不管/总是(5)既然/就(6)不光/还解析关联词语的填写主要依靠各句之间的句间逻辑关系去判断。明考点题型一例题1B本题从选用词语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本题要抓住主要信息“高考志愿、热门专业、学以致用”,再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处用“这”来指代上一句话,用“其实”进行引转。此处用“这其实”“其实这”“实际上”都是可以的。“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是不是”为并列关系,处不需填内容,当然填“而”也不影响这种关系。处需要一个客观表达“屏弃功利性”作用的词“能”或“会”。至此答案已确定为B,后面可以来验证:处依旧承接处句客观表达的语气,选“认为”;

20、处解释原因;处和后文的“也”照应。例题2不仅而且但是只有才(其他关联词,合乎文意亦可)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首先要辨明句间关系,这是填写关联词的依据。第一个句子的内容,由“春意”到“场面”应该是递进关系,可以确定第空和第空应填“不仅”“而且”这一组关联词语。第二句中“一般人”和“高手”形成对比,构成转折关系,可以确定第空应填“但是”;第、空很明显是条件关系,应填“只有”“才”。题型二例题1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李鸿章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的晚清最杰出的

21、外交家。例题2我在这次比赛中出现了严重失误,赛后分析会上,教练对我比赛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我进一步认识到失误的原因在于我骄傲自大、轻视对手,并保证坚决改正错误,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解析本题考查长句变短句。首先分析长句包含几层意思,然后将每一层的意思各用一个单句概括。注意单句之间的逻辑顺序。像这样的长句变为短句,表达会显得更为清晰。处理长定语,可以把它分离出来,独立成复句里的分句;也可以利用复指的办法,使句子主干突出,条理清楚;还可以重新组句,重新排序。所以评分标准里说:“短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句子数量不限。”把一个含有长定语的长句化为短句,有时候需要添加语法中的填充成分,如主语;有时候需要添加一些上下文之间的衔接性语言;有时候需要重复某些词语或添加代词使语句前后呼应,如答案里的“这样”“它们”。所以题干中说“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